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肃省地震预警办法

甘肃省地震预警办法

甘肃省地震预警办法
甘肃省地震预警办法

甘肃省地震预警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地震预警活动,有效发挥地震预警减灾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预警系统规划建设、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置及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可能遭受破坏的区域前,利用地震预警系统向该区域发出地震警报信息,以便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或者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第三条地震预警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预警工作的领导,建立地震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将地震预警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原则,由同级财政承担。

第五条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预警工作的监督管理。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地震预警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震预警相关工作。

第六条地震预警的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等相关技术及应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符合国家、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

省级地震预警地方标准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地震预警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成果应用,并依法参与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第二章地震预警系统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和技术要求制定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应当包括地震预警台网建设、信息自动处理系统建设、信息自动发布与传播系统建设等内容。

第十条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区域内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根据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地震预警系统建成后,应当经过1年以上的试运行。试运行结束,经国家或者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运行。

第十二条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核设施及其他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地震预警处置设施,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专用地震预警系统,并报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地震预警系统和地震预警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地震预警系统管理机制,做好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服务。

第三章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置

第十四条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地震预警信息的统一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播发机制,指定播发媒体和机构。指定的播发媒体和机构应当即时、无偿向公众播发地震预警信息。

对地震预警信息有特殊需求的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订制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第十五条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向预估地震烈度大于6度的区域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内容包括发震时间、震中、震级、破坏性地震波预计到达可能遭受破坏区域的时间、预估地震烈度等。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当根据预警信息内容,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急工作。

第十七条鼓励学校、医院、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影剧院、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立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播发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采取相应避险措施。

第十八条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核设施及其他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管理单位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各自行业规定和技术规范进行处置,防止或者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第十九条因技术原因误发、漏发地震预警信息,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修正、更新。

第四章地震预警宣传与设施保护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地震预警知识的宣传普及,组织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及社会公众,开展地震预警应急演练。

鼓励人员密集场所和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企业自主开展地震预警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应急演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指导、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地震预警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

第二十一条地震预警设施及其观测环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拆除、擅自移动地震预警设施或者危害地震预警观测环境。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改正,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建设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一)地震预警的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等相关技术及应用,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不符合国家、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的;

(二)地震预警系统建成后,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试运行,或者试运行结束后,未经国家或者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正式运行的;

(三)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核设施以及其他可能由地震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地震预警处置设施的;

(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或者制造、散布地震谣言,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损毁、拆除、擅自移动地震预警设施或者危害地震预警观测环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地震预警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按其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甘肃的地震分布

甘肃的地震分布 甘肃省位于强烈隆起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地壳厚度变异带上,横跨中国大陆东部地台与西部地槽区的交接带,境内地形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中国几个大的主要构造体系,如祁吕贺山字型构造、新华夏构造、河西构造等,均在甘肃省境内展布或转弯、交汇。由西向东规模巨大的阿尔金活断层、昌马活断层、龙首山北缘活断层等,几乎遍布整个甘肃省,也控制了甘肃省强震省活动成带不均匀分布的特点。据统计,从公元前193年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陇西(今临洮)地震以来,两千多年中甘肃省内共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147次,其中6级及6级以上地震37次,7级及7级以上的大地震15次,8级及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4次(包括当时属于甘肃省管辖的1920年海原8.5级特大地震)。这些破坏性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地震活动区带上。 (1)南北地震带这是中国大陆著名的一个地震带。在甘肃省展布范围北起民勤与宁夏、内蒙接壤,南至文县,与四川、陕西、青海相连,基本包括了甘肃的中、东部地区。周围北有银川地震带,西有河西走廊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东与渭河平原地震带相通,南接南北地震带中段进入四川。该带地震活动特点是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自公元前193年有历史记载以来,带内共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65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2次,甘肃省历史上仅有的4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均发生在本区。带内地质构造纵横交错极其复杂,有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大型走滑断裂带,深部南北向构造显著,控制了带内强震的发生。历史资料分析表明,带内地震有由南向北,自西向东迁移的特征,现今弱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条带性、围空和交汇的特点。由于该带展布区域是甘肃省工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因此,既是甘肃省重要的地震活跃区带,也是受地震灾害影响破坏最重的地区。 (2)河西走廊地震带包括祁连山地震带和民勤地震带,走向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西翼接壤,西邻阿尔金地震带,北越金塔、阿拉善进入内蒙,南界进入青海境内。本带内发生的地震

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

《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5月6日省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省长苏树林 2015年5月11日 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震预警工作的管理,有效发挥地震预警作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及毗邻海域从事地震预警规划、建设、信息发布、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震预警是指利用地震监测设施、设备及相关技术建立地震信息自动快速处理系统,当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向可能遭受破坏的地区提前发出地震警报信息。 第三条地震预警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预警工作的领导,将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统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震预警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震预警相关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开展地震预警科学技术研究,推进地震预警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以及地震预警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对在地震预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七条开展闽台地震预警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闽台地震预警监测台网联网联测。 第二章地震预警系统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相关要求,组织编制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地震活动性背景; (二)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三)地震预警所依托的地震观测台网建设; (四)地震预警信息自动处理系统研发; (五)地震预警信息自动发布与接收系统建设; (六)公众地震预警科普宣传与演练; (七)技术标准、资金等保障措施。 第十条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地震预警系统所依托的地震监测台网,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由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

小学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

刘庄小学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 一、工作思路 为贯彻“经常性做好应对风险、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的指示精神,增强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学校建立和完善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预案、机制和制度,以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制订《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是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基础和关键。制订应急处理预案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评估学校所面临的事故和危险,健全和完善师生安全培训和演练的制度与计划,全面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本应急处理预案的要点是:保证救灾应急工作有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1、本预案指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台风、暴雨、雷击等灾害性地质气象造成的危害。 2、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理: ⑴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处理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地震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制定学校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临震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学校应急预案的实施;地震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指挥各行动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震救灾;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积极争取外援。

⑵宣传通讯组:做好灾情调查、统计、上报工作;承担草拟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负责宣传报道,起草简报;组织开展学校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防止地震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学校秩序;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⑶疏散引导组:组织开展师生避震、疏散演练。制定学校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和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包括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标志等。以方便疏散为原则,充分好利用学校操场、绿地和空旷地带。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时,引导师生就近避震,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当地震发生时,正在上课的师生,谁上课谁负责组织学生就地避震,或在震后快速、有序疏散; ⑷警戒保卫组: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园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部位的警戒。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在危险的建筑物周围设立警戒线,负责重点部位安全保卫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协助开展伤员救治和火灾扑救等工作 ⑸排险保障组:负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做好生活必需品的分配、供应、保障工作;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⑹医疗救护组:负责轻伤员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协调医药管理部门迅速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部门开展校区疾病预防控制和水源监督、食品卫生监测工作 3、台风、暴雨、雷击灾害的应急处理 ⑴台风、暴雨等来临时段,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各处室、年级组应当在学校各处巡视,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当日学校行政值班人员和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地震局正式公布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

中国地震局正式公布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 烈度11度地区超过2400平方公里,调查过程曾遭遇非技术因素干扰【《财经网》专稿/记者李虎军】在“5·12”汶川8.0级地震发生一百多天之后,8月29日,中国地震局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 据悉,在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就组织专家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地区开展现场调查,调查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调查点4000多个。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中国地震局编绘了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其破坏程度则可以用烈度来区分)。 根据这份烈度分布图,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公里。其中,映秀11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汶川地震的的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9度区的面积约7738平方公里,同样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汶川县。 中国地震局在其网站称,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其中,10度和9度区的边界受龙门山前山断裂错动的影响,在绵竹市和什坊市山区向盆地方向突出,在都江堰市区也略有突出。 此外,汶川地震的8度区面积约27786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达到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7度区面积约84449平方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达到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部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而6度区的面积约314906平方公里,一直延续到重庆市西部和云南省昭通市北端,其西南端为四川省九龙县、冕宁县和喜得县,东北端为甘肃省镇原县与庆阳市,最东部为陕西省镇安县,最西为四川省道孚县,最北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最南为四川省雷波县。 在龙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汶川地震的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同时,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对称: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谢礼立告诉《财经》记者,烈度分布图反映出地震发生后的实际破坏情况,对于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估算和灾后重建的抗震设防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其烈度分布图何时公布,就一直受到各界关注。6月13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洁就曾经向中国地震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希望公开汶川地震震中及周边地区的烈度分布信息。 不过,谢礼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的绘制上,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毕竟,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很广,甘肃、陕西等地区都有破坏,工作量非常大。 此外,有的受灾地区可能希望将地震破坏程度评估得严重一些,这样可以多争取补助;而中央政府则希望获得客观的数据。 知情人士亦对《财经》记者表示,个别地方政府之所以希望尽量把烈度说得高一些,除了进一步争取补助之外,也不乏逃避责任的“曲线考虑”;因为如果烈度大的话,造成的破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归咎于天灾。专家组也采取了各种技术手段,以尽可能地避免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力求细致和精准。

京沪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方案及关键参数研究

京沪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方案及关键参数研究 刘 林 讲师 阎贵平 教授辛学忠 高级工程师 (北方交通大学土建学院)(铁道部科技司)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11030 【摘 要】 京沪高速铁路及沿线区域跨越4个主要的地震带,带内地震活动活跃,地震是对高速列车行车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在对京沪高速铁路及沿线区域地震危险性调查的基础上,对地震预警系统的构成、监测设备的设置方案及报警模式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各类典型构筑物的大量的地震响应统计分析,给出了机械式地震仪的预警水平,并提出了适于P波检测的M-R判别标准,为京沪高速铁路安全监控系统中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地震预警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 高速铁路 Study on Schemes and Key Parameters of Seismic Alarm System for Beijing-Shanghai Express Railway Liu Lin,Lecturer Yan G uiping,Prof.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Xin Xuezhong,Senior E ngineer (Department of Science&Technology,Ministry of Railway) Abstract: Beijing-Shanghai express railway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span over four major seismic belts,in which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 is rather active.Earthquake is the most serious disaster regarding to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running express trains.Based on the seismic hazard investi2 gation to the related areas,some key issues are studied such as the frame of the seismic alarm system, the layout scheme of the monitoring device and the alarm patterns.By a lot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ismic responses of various typical structures,the alarm threshold of mechanical-driven seismometer is derived,and M-R criterion to P wave detection is put forward.All these will serve as reliable theo2 retical suppo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ismic alarm system for safety monitoring of Beijing-Shang2 hai express railway. K ey w ords: Seismic alarm system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Express railway 1 前 言 高速铁路安全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集中体现,建立高速铁路安全监控系统是世界各国在修建高速铁路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应成为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而言,应着重考虑对风、雨(洪水)、轨温、崩塌和落石(物)、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1]。在影响京沪高速铁路运行安全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是一种发生概率相对较小,但危害性最大的特殊灾害。在20世纪,我国是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全球3次毁灭性地震有两次发生在我国,即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8.5级,死亡20余万人)和 第12卷第4期2002年8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Vol.12No.4 Aug.2002

关于制定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试行标准的通知(doc 8页)

关于制定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试行标准的通知(doc 8页)

省物价局省地震局关于制定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试行标准的通知 甘价费〔2009〕71号 各市、州物价局、地震局: 为加强我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暂行办法》(价费字〔1992〕399号)、《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我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标准及相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范围:地震安全性评价应按《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GB17741-2005)进行,主要包括地震烈度复核、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区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断层活动性评价、震害预测和其他相关防震减灾技术服务等。 二、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家或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并按证书级别及规定的范围开展工作。 三、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体现有偿服务,其收费应按照附表规定执行。 凡是只收费不提供技术服务,或超出规定范围和标准的收费行为,均属乱收费行为,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单位应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凭证收费,接受物价、地震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本收费标准为试行标准,试行一年,试行期间省物价局、省地震局根据试行情况适时修改收费标准,试行期满后,省物价局将会同省地震局制定正式标准。

2—3 场区断层位置 确定及活动性 鉴定 物探、化 探、样品 测试 按有关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备注:1.*不含重要地震参数复核费用。 2.近场区范围限定为不小于半径25Km,场区面积超过2Km2时比照增加收费。 序号名称主要 作业 方法 收费标准(元) 一级 工作 二级 工作 三级 工作 四级 工作 3—1 场地勘察现场作业按有关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3-2 场地土动力 性质测定 现场作业、 室内试验 按有关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3—3 场地工程地震 条件评价 分析计算、 综合分析 15000~ 20000* 10000~ 15000 6000~ 8000 3000~ 5000 序号名称主要 作业 方法 收费标准(元) 一级 工作 二级 工作 三级 工作 四级 工作 4—1 地震烈度衰减 关系确定 收集资料、 分析计算 20000~ 30000 10000~ 15000 7000~ 9000 3000~ 5000 4-2 基岩地震动 衰减关系确定 收集资料、 分析计算 25000~ 35000 20000~ 25000 10000~ 15000 5000~ 7000

地震灾害处置要点

第一章地震灾害处置 邢志祥 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面振动而形成的地画断裂和变形.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社会财富损失的灾难。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 第一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它发自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见表8 -1-1),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3倍。震级小于3级的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为大地震. 地球上每年要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其中99%是人们感就不到的微弱地震.仅有1%是人们能感觉到的有感地震,而形成破坏性的地震每年仅有1 000次左右。 一、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容易产生严皿的次生灾害,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等特点. 1.突发性强 地震属于一种猝发性灾害,震时擞有明显的人缚预兆,往往在瞬间突发剧变,使人们来不及作出有效反应和抗御,顷刻间便毁于一旦.目

前,人类对地震的测报工作还处在探研阶段,对地震发生的时问、地点和强度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如1960年2月29日E洛母的阿加迪尔地震,从大地晃动到全城化为废墟仅15秒.3 500栋房屋即刻成了瓦砾堆,正在酣睡中的人们根本来不及反应,伤亡严重,死亡1. 6万人,占全城人口一半以上。 2.破坏性大 由于地震是一种地质剧变现象,瞬发时往往给地面上的人和物造成整体性破坏。大震级的地震还会给广大的地区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如图8-1-1所示。如1976年7月28口的唐山大地震,顷刻之间使使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成为一片瓦砾,破坏范围超过3万km2.震感波及11个省(市),造成24. 24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如图8 -1-2所示。再如1990年6月21日伊朗北部地震,死亡5万人,受伤6万人,50万人无家可归,全部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 3.次生灾害多 地震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建筑物倒塌、设施毁坏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甚至小震造成大灾。如火灾、水灾、毒剂泄漏、细菌污染,以及滑坡、泥石流、海啸等,都有可能发生,从而使灾后雪上加霜。如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136处起火,烧毁房屋近45万栋,有5.6万人被烧死。 4.引发社会性问题

2019年甘肃地震最新消息今天

2019年甘肃地震最新消息今天 篇一:甘肃地震设防表 A.0.25甘肃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第一组:古浪 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第一组:天水(2个市辖区),礼县,西和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宕昌,文县,肃北,武都 第二组:兰州(5个市辖区),成县,舟曲,徽县,康县,武威,永登,天祝,景泰,靖远,陇西,武山,秦安,清水,甘谷,漳县,会宁,静宁,庄浪,张家川,通渭,华亭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康乐,嘉峪关,玉门,酒泉,高台,临泽,肃南第二组:白银(2个市辖区),永靖,岷县,东乡,和政,广河,临谭,卓尼,迭部,临洮,渭源,皋兰,崇信,榆中,定西,金昌,两当,阿克塞,民乐,永昌 第三组:平凉 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张掖,合作,玛曲,金塔,积石山 第二组:敦煌,安西,山丹,临夏,临夏县,夏河,碌曲,泾川,灵台 第三组:民勤,镇原,环县 6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二组:华池,正宁,庆阳,合水,宁县 第三组:西峰

篇二:甘肃定西发生地震兰州震感强烈 甘肃定西发生地震兰州震感强烈 20XX年07月22日08:18 来源:兰州晚报 分享到: 2人参与01条评论0 兰州晚报:【突发】甘肃定西岷县附近发生6.2级左右地震。20XX 年07月22日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附近(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2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兰州震感强烈,有网友梦中震醒。 篇三:甘肃定西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XX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 度(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新编 版) (一)突发地震应对制度 1、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学校明显的位置张贴使用,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2、指挥部办公室(校办公室)定期修订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经常组织学校广播、宣传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载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等地震安全知识,并向师生发放地震安全知识画册、应急疏散路线图。 4、应急疏散组要制定并让全校师生熟悉应急疏散方案、疏散路

线、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 5、抢险救灾组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熟悉预案,明确职责,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 6、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7、出现地震谣传时,校办公室、团委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稳定。 8、备足备齐并及时补充更新地震应急所需要的药品、器械、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等(具体列表)。 9、安排人员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预案启动后,应急物资由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用。 (二)气象灾害应对制度 学校应根据不同季节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制定校内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接受上级关于台风、暴雨、酷暑、寒流、暴雪、地震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搞好应急防范工作。

土专家原来是大家

土专家原来是大家 ——记运用易经研究地震的“土专家”刘世成先生 ·谷培生 说起易经学,有人说是哲学,有人说是玄学,有人说是迷信,莫衷一是。然而,易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作为一门学科走进殿堂,却是不争的事实。 提起刘世成,有人说他是高人,有人说他是艺人,有人说他是农民,将信将疑。然而,刘世成成功地预测了几十次地震,也是不争的事实。 刘世成自谦并把自己的博客的定名为“土专家”,我看刘世成算得上是高人。也许,真正的大家、高人,就在乡土之间。——藏龙卧虎的华夏大地,大家时时有,高人处处在,关键是我们的视眼向哪聚焦、价值从哪取向、文笔往哪移动。 此文且不谈刘世成在易经文化的渊博学识、易学领域的较多头衔、风水实践的诸多成就,只谈其运用易经预测地震的事实。 刘世成经过30来年的易学研究与实践,摸索出一套运用“太岁”理论、观天象、地震云的奇特显示预测地震的方法和经验。近几年,曾先后预测地震上百次,其中成功预测4级以上地震39次,引起陕西省西安市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多位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先列举几个预测成功的案例:2006年10月24日,日本小篱原群岛近海的6.8级地震;2006年2月26日,青海治多县与西藏交界处的5.5级地震;2007年7月16日上午,日本新泻等地发生的6.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8.0级大地震;2008年7月12和13日,台湾恒春海域的5.2和6.0级地震;2008年7月15 日,四川绵竹县的5.0级地震;2009年10月20日,四川阿坝州地区的5.0级地震;2010年9月8日,青海玉树的4.5级地震;2010年9月10日,重庆市荣昌和四川隆昌、泸县交界地区的4.7级

甘肃地质地貌地震概况

甘肃省工程地质、地貌、地势等图 地层本省地层发育齐全,除太古界地层外,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广布山区。主要为火山岩――类复理石建造,为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中生界分布全省基岩区,以碎屑岩、含煤碎屑岩为主。第三系分布山间盆地和山麓地带,以碎屑岩、泥岩为主。第四系遍布全省,具有多种成因的松散堆积物。全省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时代的构造岩浆区,祁连山为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区;北山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区;西秦岭为中(新)生代构造岩浆区。构造省内地质构造复杂,形成很多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现将厘定的构造体系简述如下:(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l?阴山――天山纬向构造体系,横贯于我省北山区。由山地与其相间的山前或山间盆地构成。贯穿北山地区所有新老地层;2?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体系贯穿本省南部徽成盆地以西的西秦岭地区。具有悠久的生成发展历史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并卷入新生的构造体系之中。(二)经向构造体系:由南北向压性形迹组成,位于贺兰褶皱带南端。因被后期祁吕系构造迭加复合而成其为脊柱部分。(三)河西构造体系: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东半部。由相间排列的隆起、拗陷和活动断裂构成,是地震活跃区。(四)山字型构造体系:1?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展布省内的是祁吕系弧形褶皱带西翼、脊柱与马蹄形盾地的一部分;2.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主体是在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挽近继续活动,地震活跃。(五)陇西旋卷构造体系:展布于阿宁盾地中,是中生代后发展起来的,挽近活动较强,是重要控震构造之一。岩土体类型的主要特征(一)岩体类型岩浆岩建造:主要分布在北山区,次为祁连山区和西秦岭区。侵入时代齐全。岩性复杂,以花岗岩类为主,次为闪长岩类及辉长岩类等。火山熔岩以流纹岩、安山岩为主。结构呈整体块状,新鲜岩石致密坚硬。变质岩建造:分布广泛,’由元古界、下古生界组成。岩石多呈块状或中厚层状――薄层状结构,质地坚硬,力学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强。砂岩、板岩、灰岩、页岩,呈薄层状或页片状结构,力学性质复杂而多变。碎屑岩建造:出露广泛,由上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砾岩、砂岩强度较高。泥岩类、页岩、煤层是软弱地层。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分布于西秦岭南带。灰岩所夹泥岩、页岩是软弱层。(二)土体类型1.砾质土:广泛分布在祁连山与北山山前地带,是河西走廊第四纪主要沉积类型。由卵石、砾石和砂组成。2.沙性土:断续分布于河西走廊西、北部。由风成沙组成。3.粘性土:分布于河西走廊各绿洲平原和各地河谷平原上部。岩性有亚砂土、亚粘土和粘土等。本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是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分布区,易造成地基沉陷。4.特殊土:特殊土中的淤泥质土、盐渍土和冻土分布偏辟而少,相当时期内不会开发利用。(三)工程地质区主要特征1.阿尼玛卿山~西秦岭工程地质区:位于本省南部。呈高原山地地貌,间有中新生代断裂型盆地。挽近活动断裂发育。天水~武都地震带纵贯中东部。沿白龙江中游及武都以北地区泥石流、滑坡十分发育。2.陇西、陇东黄土高原工程地质区:黄土广厚,水系发育,地表破碎,将黄土高原侵蚀成多种地貌类型,滑坡、泥石流发育,水土流失严重。陇西黄土高原构造复杂,挽近断裂仍有活动,地处天水一兰州地震带。陇东黄土高原表层构造不发育,是长期稳定地块。3.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工程地质区:由一系列呈多字型排列的复式褶皱和压性、压扭性断裂带和间夹的中新生代槽地组成。区内西北向活动断裂是主要控震断裂。4.河西走廊平原工程地质区:是燕山运动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盆地。第四纪堆积物巨厚,表层断裂不发育。5.走廊北山工程地质区:位于甘肃西北部的北山地区。基岩风化剥蚀强烈,地块相当稳定。? 甘肃省地貌类型图地貌是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由内外营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陆地表面的不同形态。以内营力为根据,甘肃省地貌可分为平原、高原与台地、丘陵和山地四种基本形态。而各种外营力因蚀积程度的不同,将各种较小的形态迭加于这四种基本形态之上,这就

陕西省的构造

西安交通大学整理 序言 《陕西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的研究》(编制地震分布规律图)是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76-1985年)重点研究项目第85项(原52项)《中国构造体系与主要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地质力学编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根据原国家地质总局(76)地科字第228号、第593号文和(77)地科字36号文、(78)1050号文及陕西省地质局下达任务要求进行研究和编制的。 这项任务由陕西省地质局科技处承担。一九七九年三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一九八O年六月完成。编图的指导思想要求以地质力学为理论指导,加强地震地质的研究,贯彻保卫“四大”(大城市、大工程、水利枢扭、交通枢扭)的方针,为划分地震危险区和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地震地质依据和基础资料,从而达到“以预防为主”进行地震预报的目的。 陕西省解放前未进行过地震地质工作,解放后兰州地震大队(现兰州地震研究所)、陕西省地震队、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等许多单位先后进行过地震地质调查和地形变测量。尤其是陕西省地震局成立后,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上单位为我们这次编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使得我们得以完成地震分布规律的研究和编图任务。 这次编图,构造休系部分本应以新编1 : 50万构造体系图为基础,但该图与地震编图虽系先后起步,由于构造体系图尚未定稿之前,地震图已着手编制,故不得不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构造体系内容,并着重于活动构造带的划分。编图过程中主要参考了阎廉泉同志《映西省构造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演化关系的初步认识》一文的1:200万附图《陕西省主要构造体系图》、陕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50万《陕西省构造体系图》征求意见稿、陕西省地质局综合研

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东台市地震局丁辉 摘要: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的集聚地,正是现代化城市的这种特征造成了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导致大量的灾难。城市地震的防治和减灾事关一个城市的存亡。传统的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l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地震灾害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在全面、客观分析2l世纪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的城市减灾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地震灾害防震减灾对策 引言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居世界之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城市带。例如以广州、珠海、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城市群等等。这些城市群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社会影响巨大,它们有利地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然而,一些城市处于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区域,一旦发生大的地震灾害,其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探讨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我国城市地震灾害出现的新特点 一般来说,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使城市地震灾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1 城市地震灾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趋严重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普遍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持续快速扩张,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在55%~60%左右,城市人口从2000年的4.56亿增加到2025年的8.3~8.7亿,几乎要翻一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震灾害的数量不断上升,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余万人死亡,倒塌房屋70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数量增加到660个,其中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22个。这些城市中51.3%位于地震烈度Ⅷ度以上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和破坏程度均非常大。 1.2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地震引发的生态环境灾难相互叠加 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我国以前经济的发展普遍建立在牺牲资源和生态的基础之上,人们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本巨大,尤其是在人口较为密集、工业化相对发达的城市。据统计大多数的城市地震不同程度地出现地表裂缝、喷沙冒水、地面下沉等现象。1969年7月18日渤海地震,河北乐亭地区出现喷沙冒水现

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

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 一、总体情况 我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省内有天水地震带、民勤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等地震带。其中天水地震带,包括临夏、天水、甘南、武都等地,自1990年之前的约100年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30余次,最大震级为7.5级;民勤地震带,东侧为贺兰山,西北侧为巴音乌拉山与雅布赖山,南侧为天景山等,本带强震活动自1952年起才有记载,截止到1990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3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震惊世界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级为 8.5级;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区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地震带,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北麓,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1932年昌马7.6级大地震和1954年山丹7.25级大地震都属于这一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包括祁连山山脉主体部分,1900年到1990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25次,最大震级6.5级。 二、极强破坏性地震 1、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在甘肃海原(北纬36.5°东经105.3°)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5级大地震,震中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的干盐池附近,破坏最严重地区烈度达12度。此次地震波及13个省区,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甘肃58县都有强烈震动。据档案《甘肃静宁县大地震纪略》:“一九二0年冬十二月十六日,静宁县大地震二十分钟而止,又震动三十一次,山崩川裂,城垣尽圯,城开庐舍,倾塌殆尽”。这次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报道:“大震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 流离惨状,目不忍睹,耳不忍闻。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待饿殍,亦将僵毙。

自然灾害及事故隐患预测预警管理办法

I If 编号:SM-ZD-54008 自然灾害及事故隐患预测 预警管理办法 Through the p 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 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 审核: 批准: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自然灾害及事故隐患预测预警管理 办法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工 作方针,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确保监理中心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按照《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监理中心特制订本制度》 、术语和定义: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 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 度降雨。据统计,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部地区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 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会使建筑物,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带来重大损失。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 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 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山体滑坡不仅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

甘肃地震信息网2014年甘肃省地震局事业单位招聘37人

甘肃地震信息网2014年甘肃省地震局事业单位招聘37人相关推荐:2014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甘肃事业单位招聘 一、招聘岗位(点击下载.xls) 二、招聘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具有岗位所需的学历、学位、专业和技能条件。 (四)在校期间成绩优秀,表现良好,专业知识扎实。 (五)身体健康。 三、招聘程序 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公示、报批、签订聘用合同。 (一)报名 报名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进行。 报名时间为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3月15日,应聘者可到甘肃地震信息网主页-软件下载栏目下载2014年报名登记表,并按要求将报名表与个人自荐材料(要求尽量详细、完整: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单、各阶段学历和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认证和在校表现、参加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获得奖学金、获得其他奖励、工作及实习经历等情况)发送至mazhanhu20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3770511.html,信箱(邮件主题为:拟报岗位+姓名+毕业院校+专业+学历,自荐材料压缩为一个压缩文件,文件名为:拟报岗位+姓名+毕业院校+专业+学历)。 (二)资格审查 根据岗位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应聘者获得进入笔试和面试的资格。 (三)笔试和面试 根据岗位报名情况,确定是否安排笔试。 获得面试资格的人数为招聘岗位计划招聘人数的3-5倍,面试采取结构化差额面试方式,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四)考核与健康检查 对参加面试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组织应聘人员到指定医院体检,体检时间另行通知。 (五)公示

地震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地震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就近些年来看,2010年的玉树7.1级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大的08年汶川地震以及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其强大的破坏力和严重的次生灾害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仅汶川地震就造成了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过千亿美元。据统计,仅 2008 年我国境内共发生 5 级以上地震 99 次,其中 8.0 级以上地震 1 次,7.0~7.9 级地震 1 次,6.0~6.9 级地震 19次,5.0~5.9 级 地震 78 次,占当年全球大陆 5.0 级以上地震发生次数的一半。充分说明我国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同时调查和现有数据表明,建筑物遭遇强震袭击时的倒塌破坏及次生灾害一直是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的主要根源。惨烈的震害给社会经济及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同时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注及现行抗震设计的反思。为了最大程度的防止和减少建筑物和构筑物由于地震造成的倒塌和破坏,研究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使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下保持其设计的性能,从而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就需要对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通常,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设计地震作用的确定方式及设计地面运动参数的选择;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结构地震破坏评估;合理、方便的设计方法。 当今大部分国家采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为实现三水准的设防准则(具体阐述二阶段:参考基于性能的钢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许多国家采用了大同小异的抗震设计方法。传统的设计思想基本达成了共识:在罕遇地震下,容许结构出现一定的破坏,只要不倒塌,便可实现有效保护生命安全这一基本目标。现行的抗震设计在地震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基于“三水准两阶段”准则的抗震评估理念,不足以有效地控制结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损失,尤其是第三水准的“大震不倒”设防目标还仅仅停留在抗震构造措施和概念设计方面,缺乏有效理论依据和定量的判别指标,近几次的震害(Northridge 1994、Kobe1995)都暴露了基于这种抗震理念的薄弱环节。(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不能预测结构屈服后的变形能力及在大震时的实际行为,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1995[5]是建立在“89 抗震规范”基础上的,采用的 两级鉴定方法:一是对构造措施加以要求;二是基于构件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和薄弱环节的验算。这种基于“三水准两阶段”准则的抗震评估理念,不足以有效地控制结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损失,尤其是大震下缺乏定量的判别指标,近几次的震害(Northridge 1994、Kobe1995)暴露了基于这种抗震理念的薄弱环节[6]。基于Push-over 分析过程的能力谱法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结构大震下的抗震性能。但是由于能力谱法本身的局限性,如假定的分布荷载模式、高振型的影响、静力非线性过程等,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地震动的特性、结构的动态特性。另外,能力谱法得到的抗震性能只是给定性能水准下的抗震能力,而不能动态地反映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抗震能力。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ncremental DynamicAnalysisMethod),早在1977 年就由Bertero [6]、[7]提出,现已被美国联邦紧急管理 署(FEMA)归纳到设计/ 评估规程中,该方法可以用来评估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主要是通过分析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位移响应,来确定或检验结构的抗倒塌能力。由于该分析过程是非线性动力过程,能较好地反映结构在未来可能遇到的不同强震作用下刚度、强度以及变形能力的变化全过程.---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及其在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巨大的地震灾害损失使得从事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人员对已有的抗震设计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