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第16章唾液腺疾病.doc

2019年第16章唾液腺疾病.doc

第十六章

唾液腺疾病

第一节唾液腺非肿瘤性病变

慢性唾液腺炎(chronic sialadenitis)

舍格伦综合症(Sj?gren syndrome)

好发下颌下腺和腮腺40岁以上女性,腮腺多见

病因结石(50%)异物、瘢痕挛缩

堵塞导管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多单侧多为双侧

口腔表现可有口臭

唾液分泌减少,猖獗龋,黏膜干燥,舌背丝状

乳头萎缩,舌表面光滑潮红呈镜面舌

腺体表现唾液腺局部肿大有酸胀感(导

管阻塞症状),进食时加重;

挤压患侧腮腺可流出少量粘

稠而有咸味的液体(脓液)

腺体肿大边界弥漫不清,挤压腺体可见浑浊的

絮状唾液或脓液流出,可触及结节样软肿块,

界限不清

腮腺造影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导管点

球状

分支导管不显影,末梢导管扩张呈点状、球状、

腔状

腺泡病变腺泡萎缩消失并逐渐被纤维

结缔组织增生取代

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之间,腺泡结构破坏,被

密集的淋巴细胞(早T晚B)取代并形成滤泡,

小叶轮廓尚存,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

导管病变导管扩张,内含炎细胞;导管

上皮增生,可见鳞化

导管周围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杂且少;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性上皮团片即肌

上皮岛,内可有嗜伊红无定形物质

补:

(一)舍格伦综合症

【舍格伦综合症】(Sj?gren syndrome)一种以慢性唾液腺炎、口干症、干燥性角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伴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腺体病变:肉眼可见腺体弥漫性肿大或形成结节状软包块,小叶不明显

(1)唾液分泌减少,猖獗龋,黏膜干燥,舌背丝状乳头萎缩,舌表面光滑潮红呈镜面舌;(2)泪腺肿大,分泌减少,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患者有异物感

2.类风湿关节炎:血沉加快、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子阳性、原发可见抗-SS-A,抗-SS-B 抗体,继发可见抗导管自身抗体。

3.诊断:取唇腺(病变相似,肌上皮略少)活检,可见扩张明显的导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50个以上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称为1灶,1灶/4mm2以上有诊断意义。

(二)唾液腺囊肿(salivary gland cyst):纤维结缔组织囊壁、上皮衬里和不等量腔内容物构成的肿瘤样病变。(尚有无上皮衬里的假性脓肿,如外渗性黏液脓肿)

1.舌下囊肿:又称蛤蟆肿,多由外伤引起。

2.淋巴上皮囊肿:慢性炎症使局部淋巴样间质和局限性上皮增生所致,囊腔内涵浆液分泌物。

第二节唾液腺肿瘤:起源相似,类型相似

一、概述

1.疾病基本特点

(1)部位:大唾液腺易发生于腮腺,小唾液腺易发生于腭腺;恶性肿瘤发生于舌下腺多;(2)类型:发生于成人者良性居多,多位上皮源性;青少年(<17岁)者良恶性比例、上皮间叶源性比例均约相等。

(3)预后:鳞癌生存率恒定,腺癌生存率逐年下降。

2.组织发生学

(1)肌上皮细胞:具有双向分化能力

①表现为间叶性的成纤维样、黏液软骨样结构,表达酸性黏多糖;

②表现为上皮性的浆细胞样、上皮细胞样结构,表达细胞角蛋白。

(2)发展至晚期形态复杂,原因可包括:异质性、去分化、良性恶变、肌上皮双向分化。(3)代表性理论:半多能双储备细胞理论、多细胞理论。

3.鉴别诊断方法:免疫组化

(1)淀粉酶:鉴别腺泡细胞癌与其他透明细胞性肿瘤;

(2)Calponin、S-100、肌动肌球蛋白:鉴别肌上皮肿瘤;

(3)细胞角蛋白:区别未分化癌与恶性淋巴瘤与其他肉瘤;

(4)癌胚抗原、甲状腺球蛋白:区别原发腮腺肿瘤和转移性甲状腺癌;

(5)雄激素受体:鉴别腮腺导管癌;

(6)Ki-67(MIB-1):判定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指导放化疗。

二、唾液腺上皮性良性肿瘤

(一)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是一种包膜情况不一,以结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多形性为显著特征的肿瘤,通常情况下上皮和变异肌上皮成分、黏液软骨样成分混合存在。1.好发:多见于40岁左右,是最常见的颌面部良性肿瘤(87%);大唾液腺多见于腮腺,小唾液腺多见于腭部。

2.肉眼病变:生长缓慢的肿块(2~5cm),多呈不规则形表面可有结节,位于黏膜表面时可形成创伤性溃疡;表面由有包膜,但由于生长速度不均可致部分部位薄或缺如,易发生浸润。

3.镜下改变:结构复杂,基本结构可分为

(1)腺管样结构:立方状腺上皮围成腺管样结构,管周为梭形的肌上皮或柱状的基底细胞。管内含粉红色均质黏液。

(2)肌上皮结构:有时可构成肿瘤的主要结构,其中常见巢状鳞状细胞化生,细胞间桥明显,偶见角化珠(可脱落形成囊腔)。可包括以下形态

①浆细胞样结细胞:圆形核偏位或中位,胞质嗜伊红均质状,呈片状或弥散状分布;

②梭形上皮细胞:类似平滑肌,多排列成束或条索状;

③透明肌上皮:胞浆透明;④上皮样细胞。

(3)黏液软骨样结构:复发肿瘤中为主要成分

①黏液样结构:细胞梭形疏松排列,黏液PAS染色弱阳性,提示为结缔组织性黏液;

②软骨样结构:似透明软骨,基质嗜伊红,似结缔组织染色。

4.生物行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因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包膜有时薄或缺如,易破裂发生种植性转移,术后易复发。黏液样物质多易复发,细胞成分多易癌变。

5.组织发生: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上皮或肌上皮分化)。

(二)Warthin瘤

【Warthin瘤】:又称腺淋巴瘤(adenolynphoma)有腺上皮构成的良性肿瘤,常呈囊性,有时可排列成乳头囊状结构。内层为嗜酸细胞或大嗜酸性粒细胞,外层为小的基底样细胞,排

列成特征性双层结构;间质为含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

1.好发: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主要发生于腮腺(下极尤多)及其淋巴结,与吸烟、辐射有关。

2.肉眼改变:较小,囊性感,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切面常有大小不等的囊,内含黏液样、白色或褐色液体,囊腔内可有乳头状突起;少数为实性,触之有泥样物渗出

3.病理改变:含有两种结构:

(1)肿瘤性上皮:形成腺管或囊腔样结构,可有乳头形成。内层为嗜酸细胞或大嗜酸性粒细胞,呈栅栏状排;外层为小的基底样细胞,较小胞浆嗜酸性。

(2)间质:反应性淋巴组织,可见淋巴滤泡的形成。

4.生物行为:良性缓慢生长,复发少恶变罕见。

5.组织发生:腺体周围淋巴结内异位导管的纹管。

(三)其他疾病

1.肌上皮瘤:一种形态肌上皮构成的良性肿瘤,腺管样结构少或无。

2.基底细胞腺瘤: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可见实性型(细胞栅栏状排列)、小梁型、膜性型(细胞团周围有玻璃样均质基底膜结构)、管状型。

3.嗜酸性腺瘤:肿瘤细胞为大嗜酸粒细胞,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

三、唾液腺上皮性恶性肿瘤

(一)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1.好发: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30%);大唾液腺多见于腮腺,小唾液腺多见于腭部.

2.镜下病变:肿瘤实质由三种细胞构成,间质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

①黏液细胞:柱状较大,胞浆为空泡状或泡沫状,核小位于基底部。

②中间细胞:较小,立方状,类似于上皮的基底细胞,有干细胞作用。

③表皮样细胞:类似于棘细胞,多边形,核位于胞浆正中,可见细胞间桥,角化罕见。

④透明细胞:有时可见,PAS染色阳性,内含糖原。

3.生物行为、肉眼病变良恶性各有不同:

良性(高分化)恶性(低分化)

生物行为生长缓慢,不易复发转移生长快,可造成疼痛、溃疡,

易复发转移

肉眼观较小,似多形性腺瘤;常

无包膜,常呈囊性

大且硬,似癌;包膜不完整,

多位实性

组成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表皮样细胞

排列巢状片状形成囊腔腺腔实性上皮团,向周围浸润

特点间质较多,常见结缔组织

玻璃样变型

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相增多

4.、组织来源:排泄管储备细胞;发生于口腔者可来源于小唾液腺和口腔黏膜上皮;发生于颌骨内者可来源于囊肿衬里上皮。

(二)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1.好发:多见于中年,无性别差异;常见于腮腺(向表面突出少)和腭腺(可使黏膜破溃或腭骨穿孔),发生于舌下腺肿瘤首先考虑腺样囊性癌。

2.肉眼病变:无包膜,沿神经浸润性成长(疼痛、神经麻痹)。

3.镜下病变:由导管内衬上皮(较小,大小一致,立方状,胞质少而透明,核较大深染)和变异肌上皮(形态不规则)组成。二者可排列形成以下亚型:

①筛状(腺性)型:最常见的结构,可见肿瘤细胞团块内内含筛孔状囊样腔隙(藕样),内含嗜酸性或嗜碱性黏液或玻璃样变性物质;外侧有基底膜样结构。

②管状型:侵袭性强,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条索状结构。

③实性型:易复发易转移,细胞较小,胞浆少且嗜碱性,排列为实性上皮团快,大片实性组织中央可有变性坏死。

4.生物行为:生长缓慢,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淋巴结转移少见;易沿神经血管浸润性生长,术后常有复发,可发生远处转移

5.组织来源:闰管储备细胞。

(三)其他疾病

1.腺泡细胞癌:实质为腺泡样、闰管样、上泡样、透明和非特异性细胞,间质为淋巴组织。

2.上皮-肌上皮癌:低度恶性,可形成双层管状结构(内层闰管样,外层为透明肌上皮)。

3.恶性多形性腺瘤:又称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可有多形性腺瘤成分或无,可分为:

(1)非侵袭性:癌变成分停留在多形性腺瘤中;

(2)微侵袭性:侵入包膜外≤1.5mm;

(3)侵袭性:侵入包膜外≥1.5m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