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本课地位:本课分别介绍了人格尊严权与名誉权。

教学重难点: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了解、认识十分必要。

教学设计:

材料投影:(《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译:读书人宁可死,也不能接受侮辱,形容宁死不屈的节操。)

不食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教师:看完上述材料,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1:人应自立,自己养活自己,人格尊严不可辱。

学生2: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启示我们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教师:这段材料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

板书: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什么是人格尊严

教师:尊严,通常与人格的尊重相联,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尊严,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权贵,不因力单而为强暴屈服。维护尊严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板书: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人格尊严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我们先学习名誉权。

导读:P35有关信用审查制的小字资料。

教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谈谈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板书: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学生:名誉就是名声,材料里是大家对市民信用信誉的评估,名誉越好,贷款越容易等。

教师:信誉是一方面,还有什么?

学生:还可以是品德、才干、声望等社会评价。

教师:那好,请同学们再看看书,给人的名誉下个定义好吗?

学生: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教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者也对他人进行评价,每个人一生中都处在这种评价中,而且,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如诚实、正直、善良、聪明等等,有了好的名誉,也就有了人的尊严,因为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板书: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活动:播放录音(节选2004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而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散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教师: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学生齐声:袁隆平

师:谈到他,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之自豪。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社会给予他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良好的名誉。这使他赢得了中国人甚至全球人的尊重。

板书:2.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

袁隆平同志为什么被大家甚至世界所尊重,你能讲讲你所知道的他的事迹吗?

学生答略。

教师:袁隆平每年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他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海滨别墅,他就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基地。基地坐落在三亚市东郊荔枝沟警备区农场,没有水泥公路,一条机耕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在这里没有职位高低,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一律下田。袁隆平的儿子、儿媳大学、研究生毕业,跟大伙一样,天天下地,默默工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袁隆平具有很好的人品。

教师:是啊,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品行和表现。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好名声,这就取决于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品行和表现。同学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啊!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请看教材P36-37《大江的委屈》。

讨论:

(1)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1:大江很伤心,人格尊严被侵犯,而且较委屈。

学生2:周围同学可能议论指责大江,友谊受损。

学生3:和睦团结的班风受到影响,大家彼此缺乏信任等。

(2)你对同学们的议论有什么看法?

学生1:大伟和小辉的看法不对,小敏说得对,小明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违法。

学生2:小明应公开道歉,他肯定违法了。

学生3:大江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小明若知错改正,可以宽容;若不知错,大江应该依法维权。

教师:同学们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人格尊严分为自尊和他尊两个层面,人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侵害名誉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我们要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板书:3.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作斗争

侵害名誉的行为会给个人、集体带来危害。

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名誉权被侵犯的事例吗?

学生1:上次同桌的钢笔不见了,他硬说是我弄丢的,后来又说是我偷的。还好最后找着了。

学生2:电视上播过,村长竞选过程中,有个候选人到处造谣惑众,说对手的坏话,被抓了。

教师:侮辱,诽谤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轻则违反道德舆论的谴责,重则触犯法律,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39超市事件后思考:

1.保安的所作所为错在哪里?

2.若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

学生答略。

教师:按照法律规定,唯有司法机关为执行公务,依照法定程序(县级公安机关签发的搜查证等)方可对公民身体和住宅进行搜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一旦有人侵害我们的名誉,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名誉,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绝不做有损他人名誉的事。

欣赏: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墨子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莎士比亚不论用什么方法获得名誉,如果没有品格来扶持,名誉终必归于毁灭。

──华盛顿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些同学,利用他人的缺陷给他人起外号,这种行为实际上侵犯了他人

的( B )

A.荣誉权 B.名誉权 C.姓名权 D.生命健康权

2、某学校一学生寝室丢失了物品,老师怀疑是本学校的学生所为,经过调

查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让同学在班级投票“选小偷”。这种做发( C )

A.保护了同学的财产所有权

B.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C.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D.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手段

2006年5月30日,杨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杨某造成可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杨某实施报复,而杨某则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后来,经过法院审理、判决,其结果是短信发送人向杨某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元。据此回答3—4题:

3、该短信发送人的行为(A )

(1)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2)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不道德的行为(3)侵犯了公民的通信秘密(4)是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

A.(1)(2)

B.(3)(4)

C.(1)(2)(3)

D.(2)(3)(4)

4、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D )

A..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手段

B.学习法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制裁他人

C.法律意识强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就多

D.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某校初二学生张某和李某星期天去乒乓球馆打乒乓球,玩了三个小时后,

他们付了钱,交回乒乓球拍后准备回家。但是出门时被报案人员拦住,

以两副昂贵的乒乓球拍丢失为理由,强行将二人脱去外衣,对其身体和

背包进行搜查。你认为两位中学生应该( D )

A.忍气吞声

B.纠集朋友到乒乓球馆大吵大闹,使其无法正常营业

C.对报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使其付出代价

D.寻求法律帮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某中学为了方便管理,规定交费多的同学与交费少的同学穿着不同颜色

的校服,以区分“贫富”学生。对于学校的这一做法,你认为这一规定( D )

A.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B.体现了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C.属于正当的学校保护

D.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7、某村村民张某因为个人恩怨,购置高音喇叭、扩音器等广播器材,自命

为“人民广播站”,在村中以广播的形式,散布时任村委会主任李某贪污受贿、盗窃及村霸等“十大罪状”的谣言。对张某行为的评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张某的行为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

B.张某的行为是在打击贪污等犯罪活动的有效方式

C.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D.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8、某校班主任每周组织一次“最好”和“最差”学生的评选。热按后把表

现最好的同学安排在前排,而最差的则安排在最后的墙角边。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D )

(1)该做法有利于加强课堂管理(2)该做法有损学生人格尊严,应坚决制止(3)该做法不科学,但也不违法,不提倡,也不必禁止(4)该做法属于违法行为

A.(1)(2)

B.(3)(4)

C.(1)(4)

D.(2)(4)

9、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有(C )

A.王林和李明由于一件小事产生分歧,王林就对李明不满,故意在

同学中造谣说李明曾在书店偷窃书籍

B.王某由于考试不及格,老师在班级队会上批评王某时说“你真笨,

像蠢猪”

C.法院对犯罪分子公开审理

D.某校一学生寝室丢了东西,老师怀疑是本校师生所为,在查无结

果的情况下,让同学们投票“选小偷”

10、某班级班主任想组织一次“民主测评会”,让学生不记名投票,在全

班选出“最不受欢迎的同学”。若你是班级中的一员,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D )

A.按照班主任的要求认真填写选票

B.在选票上写上自己不喜欢的或者认为有许多缺点和毛病的同学

的名字,这样还可以帮助他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毛病

C.向法院耆宿,请求法院给予刑罚处罚

D.即使劝阻班主任的做法,因为这样做有损班级同学的人格尊严,

是一种违法行为

11、某人到公司去应聘被拒绝,因为在他的档案中有一次考试作弊的记录。

这件事告诉我们( D )

A.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B.肖像权对我们很重要

C.姓名权不能乱用

D.要珍惜自己的名誉

二、问答题

初二学生小李和小郑逛超市被怀疑偷东西而遭到保安人员非法搜身。请问保安人员的做法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商场的东西失窃,保安人员是否有权进行搜查?为什么?如果你遇到上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

答案:(1)保安人员的做法是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和名誉权的违法行为。(2)无权进行搜查。因为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任何搜查、拘禁和逮捕。司法人员在办案的时候需要搜查公民的身体,必须出事搜查证,并只能是为了收集证据或查获犯罪嫌疑人。报案并非执法人员。

(3)对保安人员的非法行为进行告诫,阻止其侵权行为的发生;可要求其赔偿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恢复名誉;必要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维护我们人格尊严的案例

案例 1某医院在一次优生优育的图片展览中,展出了某以性病患者的照片,并在说明中用推断性的语言表述该患者系性生活不检点所致。虽然患者眼部被遮,也未署名,但有些观众仍能辨认出该患者是谁。患者得知这一情况后精神压力过大,悬粱自尽。(司法考试真题) 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时期秦王赢政为了夺得已灭亡的魏国的附属国安陵借口以方圆千里的地方换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以秦灭韩亡魏,天子之怒流血千里的威挟,唐雎以布衣之怒流血五步,要离之刺庆忌等等的事例暗示自己要刺杀秦王的目的令秦王屈服向他道切歉.大大地打击了秦王的气焰.最终保卫了安陵 3消费者工某在某超市购物付款后,由于该超市收银员的疏忽,未将工某所购物品消磁,以致工某在离店时电子报警装置响铃。该超市安保人员即将工某的包及电脑结账单索至总服务台检查,值班经理在未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将工某带到公室,强制滞留了一个小时,并造成群众围观。在总服务台核实其所购物品与电脑结账单相符的情况下,才将工某放走。王某认为其身心受到伤害,随后向市消委投诉,要求该超市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身心健康损失费。经市消委两次调解,超市同意向工某公开道歉,并赔偿工某精神损失费500 元。 4一小偷在X大学西门偷单车,被保安当场抓住。然后,小偷被绑双手,被皮带抽,扛着单车在太阳下晒了约15分钟。接下来,被保安“像赶驴一样,赶了200米送到学校保卫处”。保安如此对待小偷,侵犯了小偷的尊严。 5一位妇女在深圳的一家超市购物时,偷了超市的东西。在她走出门口时被保安发现,保安随即对其进行了搜身,发现了赃物。超市保安没有报警,而是写了一张“我无耻,我是小偷”的牌子,让其拿着当街示众。 6小陈是某市“三好学生标兵”。担任班长期间,在处理班内一些具体事情时,同班主任周老师有不同意见,被周老师撤去班长职务。周老师还在班里宣布,小陈的市“三好学生标兵”也被撤销。 7 1919年,徐悲鸿为了学习西方绘画艺术,到欧洲留学。 有一次,一个洋学生对他挑衅地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是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他们送到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迎上前去,大声说道:“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他进入巴黎国立高等艺术学校之后刻苦钻研,孜孜不倦。进校第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的好评,并在数次竞赛中都获得了第一名,使得那个看不起中国人的洋学生自惭形秽 8有一次,周总理去会见某外国元首。那个国家的元首,很看不起中国和中国人民。就在和周总理礼节性的握过手之后,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放回了兜里。这时,周总理不慌不忙的也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洁白的手帕扔进了垃圾箱!一生节俭的周总理,用一块洁白的手帕,又一次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人格尊严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以及名誉权的具体内容;明确侵犯名誉权以及人格尊严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会运用法维护自己的人格权利。 能力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对生活实例及现象的剖析,提高、辨析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依法维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自己的名誉、尊严,同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依法行使人格尊严权。 教学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教学难点:侵害名誉权的表现,依法维护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 情景导入 故事:学生表演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怎么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来 甲:老师,我100块钱不见了,刚才去外面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师:你钱放哪里不见了。 甲:我钱夹在书本里的,去上了个厕所就回来就不见了 丙:老师,肯定被乙拿去了。我看他刚才翻过他的书呢 乙:不要乱说,我是看作业本答案呢,没有看到钱,再说丁刚才也翻过这个作业本呢。。 甲:对对对,甲平常经常翻我的作业,肯定是他,看到钱就拿走了。 顿时,周围的同学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乙:急忙说:我没有拿,你们别乱说。 在他们争吵的过程中,甲也一直在翻看自己的衣服裤子口袋。突然,他摸到上衣口袋里有样东西,拿出来一看:啊,找到了找到了。原来放在这里呢。甲尴尬地笑了。 新课教学 师:很遗憾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大家对刚才这件事情怎么看。 甲:我不应该没找仔细就怀疑别人 乙:他们冤枉我,我很难过 师: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们怀疑是小偷。不仅在情感上伤害了他。在法律上,这其实是侵犯了他的什么权利。 名誉权(板书) 师:什么是名誉权?你们凭什么说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生: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主要就是两类:侮辱、诽谤。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03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政治导学案 第二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备制人:李吉媛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年9月10 日编号:03 【课型】预展课 【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找出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并识记;能够判断出侵犯权利的行为,并能够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重难点】重点: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表现。 难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习活动安排】 新闻播报----搜集新闻材料时,要抓住新闻中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注意多关心热点新闻,更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目标展示----注意目标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仔细阅读课本相对应的部分,然后根据自学问题,找到关健词和句子,并组织答案。(参照教材P12——P16)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 3.什么是名誉权。 4.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

5.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对个人: 6.侵犯名誉权的危害: 对社会: 轻者: 7.侵犯名誉权的后果: 严重: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运用自主学习中的的知识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具体表现: 2.八年级学生小光想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小超。为了

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中伤、诋毁小超。(1)小光的行为侵犯了小超的什么权利? (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3. 某校八年级的学生邓某与张某同住一间寝室。一天早上,邓某起床后,找不到自己的手表,便认为是张某偷了。为了找回自己的手表,邓某强行搜查了张某的身体和皮包,结果还是没找到。早餐过后,邓某在教室向全班同学说张某是小偷,给张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当天下午,邓某在自己的书桌中找到了自己的手表。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邓某侵犯了张某的哪些权利? (2)如果你是张某,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中考链接能力提升-----整理本节课的思路,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练习题

2015-2016学年度丹岱中学校第四课检测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题型注释) 1.下面漫画《说教》中母亲的言行侵犯了孩子的( ) ①隐私权②名誉权③人格尊严权④人身自由权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誉权等知识。“将来还没这狗出息”,显然是侮辱,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人格尊严权中的一种权利,所以②③都符合题意。 2.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有( ) ①故意给别人起不雅的绰号 ②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被印在通缉令上 ③商场保安强行检查顾客的背包 ④医院未经患者同意将其姓名和病情发布在网上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认识。①的做法带有侮辱性质,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执法机关因执行公务维护社会利益在通缉令上印出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是法律允许的,不侵权。③反映了保安侵犯公民的私人领域,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④反映了医院侵害了病人的隐私权。名誉权、隐私权都属于人格尊严权,①③④符合题意。 3.220XX年12月,某小学一名低年级学生因顽皮被教师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捆绑”体罚,后教师被相关部门辞退。该教师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孩子的() A.人格尊严权 B.受教育权 C.荣誉权 D.姓名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法律题。教师“捆绑”体罚学生,这种行为显然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权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所以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人格尊严权的正确理解。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水平目标:提升分辨是非的水平,能够准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提升依法维权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多媒体表现材料: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个乞丐在行乞时,又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物用力地人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很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参与讨论。 教师小结:你能够不去施舍,但你绝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仅仅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所以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任何人都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就是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名誉的含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社会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名誉权集中体现了人格尊言。 4、名誉的作用: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能够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还能够获得经济利益。 5、法律确认名誉权的必要性: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但是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但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所以各国法律毫无例外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7、侵害名誉权的形式和后果形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侮辱表现为公然谩他人,大庭广众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诽谤表现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后果:侵权轻者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活动一: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小组讨论】1、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 2、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归纳】尊严,通常与人格的尊重相联,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尊严,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

侵犯人格尊严权案例

侵犯人格尊严权案例 案情回顾: 近日,浦东新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李先生应向陈小姐书面赔礼道歉(内容须经法院审查),并赔偿陈小姐精神损害抚慰金3 万元,这也是上海首例侵犯贞操权案。 “老公”竟是有妇之夫 2013年9月,双方感情急剧升温,两人频繁约会,在微信中亲 昵地互称“老公”、“老婆”。面对李先生的热烈追求,陈小姐一 直认为他是一个处于单身状态、无人照顾的单身汉。不久,李先生 邀请陈小姐去新加坡,提前熟悉他的事业,期间双方发生了性关系。此后李先生又承诺会给陈小姐一个惊天动地的求婚。之后,双方多 次发生性关系。 2013年12月开始,李先生逐渐疏远李小姐,表示要中断恋爱关系。今年2月3日,由于无法联系到李先生,陈小姐便撬门进入他 位于金桥的家,正好撞到李先生及其妻子从斯里兰卡度假归来。陈 小姐这才知道,李先生已在2013年1月结婚,而且之前他已经离过 一次婚了。此时,陈小姐如梦初醒。 状告侵犯贞操权、健康权 今年3月26日,陈小姐以李先生采取欺骗手段侵犯其贞操权和 健康权为由向浦东新区法院提起诉讼。 李先生的委托代理人辩解,陈小姐所述无事实与法律依据,不予认可。李先生确实追求过陈小姐,但是双方未建立恋爱关系,也没 有发生性关系。 在审理中,法院要求李先生本人到庭陈述相关事实,但其未出庭。 索赔医疗费未获支持

法院审理后认为,所谓贞操是指男女性纯洁的良好品行,其主要表现为性的不可侵犯性,以使民事主体保持自己性的纯洁性。而贞 操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以人的性自由、性安全、性纯洁为特定内容的 人格权,应当由法律予以保护。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行为人因过 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侵害贞操权可能会导 致受害人身体、健康、自由和名誉等方面的损害,上述损害在行为 人具有过错的情况下应当予以赔偿。 本案中,李先生隐瞒已婚的事实,并以结婚为目的与陈小姐交往,诱使女方与其发生性关系,显然已侵犯陈小姐的贞操权。现陈小姐 要求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然而,陈小姐主张的精神损害抚慰金50万元过高,法院根据本 案事实酌定为3万元。 对于陈小姐关于相关医疗费用的诉求,鉴于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其支出的医疗费与李先生的侵害行为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要求李先 生就此赔偿的诉请,不予支持。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曾多次联系李先生,要求对方到庭陈述相关案件事实,但李先生始终拒绝到场,法院也就此认定其应当承担相 应的法律后果。综上,法院依法作出上述一审判决。 法院判决: (诉辩部分及事实查明部分因涉及隐私省略)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侵害贞操权可能会导致受害人身体、健康、自由和 名誉等方面的损害,上述损害在行为人具有过错的情况下应当予以 赔偿。对于是否侵犯贞操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包括存 在贞操权被侵害的事实;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 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等。本案中,被告隐瞒了已 婚的事实,以结婚为目的与原告交往,诱使原告与其发生性关系, 显然已侵犯原告的贞操权。原告要求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 抚慰金,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但是,原告主张精神损害 抚慰金500,000元过高,本院根据本案事实酌情确定为30,000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一、单项选择题 1.同学们对下面漫画中违反班级规定的处罚方式,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 A.这种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应该接受 B.这是一种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规定 C.这种规定可促进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这种处罚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2.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②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所有权利中居于首要地位 ③人格尊严不可辱 ④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人格尊严的是( ) A.小华眼睛高度近视,戴着眼镜,同学们便喊他“四眼”加以取笑 B.小陈上网聊天,假冒他人姓名,在网上辱骂同班同学 C.小超攀爬围栏的照片被公布在网上 D.小红母亲了解小红思想动向的方法是经常跟小红沟通,有时也会瞒着小红查看她与同学之间的书信

4.2011年6月6日《京华时报》报道: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系主任罗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女贪官扯上关系。因为和辽宁女贪官罗亚平重名重姓,媒体报道罗亚平的恶劣行径时配上了罗女士的照片,给罗女士带来了很大的烦扰。罗女士遂将陕西《三秦都市报》告上法院。对罗女士起诉陕西《三秦都市报》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 ②公民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③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知名度,获得经济利益 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据2011年5月19日的《珠江晚报》报道,北师大珠海分校保卫中心将开学来抓获的12名小偷照片汇集并印刷成海报,在学校宣传栏及学生宿舍张贴。近日,“小偷海报”被人翻拍后放到了微博上,随即引发网友热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保卫中心的做法侵犯了小偷的人格尊严权 B.这些小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这种处罚 C.保卫中心的做法是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表现 D.保卫中心的做法是正确的,可以告诫人们不要违法犯罪 6.老师在班会上批评中学生刘某成绩差,比猪还笨。刘某大声申辩:“士可杀不可辱!”老师又以不服教育为由,罚刘某面壁而站。对此,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权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权 力目标:提升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水平。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能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的义务。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情境导入, 二、预习讨论自主学习 1.人格尊严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个权利表现为()与()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名誉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 4.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________或_______他人。 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受? 探究二:阅读教材P37 页材料议一议:你对上述观点怎么看,为什么?你会采取大江的做法吗? 探究三:阅读教材P38 页材料和漫画,回答:(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2)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承担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小明腿部患有残疾,同学小张老是嘲笑他,还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跛子明”。小张的行为侵犯了小明的() A、荣誉权 B、名誉权 C、姓名权 D、生命健康权 2、某学校一学生寝室丢失了物品,老师怀疑是本学校的学生所为,经过调查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让同学在班级投票“选小偷”这种做发。() A、保护了同学的财产所有权 B、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C、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D、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手段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知识目标: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权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

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哈哈,他是差生! 教学课题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主备人 周煜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总课时数 上课日期 二次备课审批人 二次备课审批时间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能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的义务。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学习难点 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 权的义务 教学准备 学习过程 二、温故互查:(5分钟) 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 三、新课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四、学习探究: (一)、设问导读: 1、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人格尊严不可辱”,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表现、地位、内容分别是什么? (2)侵犯人格尊严权要承担什么责任? 2、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力”,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名誉?享有好的名誉的意义是什么? (2)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 (2)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3)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及后果、危害分别是什么? 设计理由:以问题的形式细化教材,以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 使用说明: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帮助学困生的学习。师生共同整理知识点,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自学检测 【2014?武汉】18.被他人起了侮辱性绰号后,殷某心里很不好受。起侮辱性绰号的行为侵犯了殷某的【A 】 A .人格尊严权 B .生命健康权 C .人身自由 D .隐私权 【2014?泉州】17.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有( D ) ①故意给别人起不雅的绰号 ②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被印在通缉令上 ③商场保安强行检查顾客的背包 ④医院未经患者同意将其姓名和病情发布在网上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4?丽水】16.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在网络上造谣生事,诽谤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等社会名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2014年4月,法院以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判处秦志晖有期徒刑三年。这说明【 A 】 ①公民要学会依法自律 ②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③网络上没有言论自由 ④法律对名人实施特殊保护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4?临沂】23.漫画《校园“冷暴力”》提醒我们【A 】 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不能因成绩差而嘲笑别人 ②嘲笑别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③嘲笑别人是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的行为 ④嘲笑别人是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⑤嘲笑别人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该同学 奋发向上,值得提倡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2014?潍坊】7.近来,一份有关学习外号的详细名单在微博、微信上疯传。根据成绩排名、学习状况、个人风格,同学们被称呼为学魔、学神、学霸、学民、学弱、学渣、学残等。对此,你想对同学们说的是 【A 】 ①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②这样做能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更好地履行

八年级政治维护人格尊严

6.2维护人格尊严第二课时《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教案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谢黎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案例,判断是哪方面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伤害,并能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依法进行维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格尊严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当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受到伤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护。与此同时,自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懂道德、讲文明的合格小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如何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视频播放等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小品表演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一)小品导入:《为什么这样呢?》 案例:小良因为上课时间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此事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曾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思考:(1)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小良侵权:老师的肖像权 他人侵权:老师、父母侵犯小良的人格尊严权、同学侵犯小良的名誉权,好友侵犯小良的隐私权)

教师总结:这些行为都属于侵犯了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板书) (二)情境研讨——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了吗?P36 学生看书思考:1、小良遭遇的这些行为,你曾经遭遇过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呢? 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现象呢? 1、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板书) 在家庭:打骂体罚、冷落、不理睬等 在社会:不关注、不理解、随意批评等 在学校:辱骂、歧视、体罚等 当遭遇以上情形时,你会如何做?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三)层层推进: 教师活动:当我们遭遇不公正对待时,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强烈,打架骂人离家出走等行为都出现了,可见,未成年人的心智还不健全,容易冲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的原因。 2、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呢?(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书p38,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伤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男生,18岁生日那天,他为了庆祝自己成年,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一位好朋友唱了首歌: “祝你生日倒霉,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表现;使学生关注自身尊严、关注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2、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法、可运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主题探究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个乞丐在行乞时,又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物用力地人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 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参与讨论。 议一议:乞丐有尊严吗? 教师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绝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板书: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二、讲授新课: 1、人格尊严不可辱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4页图文材料) 议一议:你的看法如何?如果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 板书:“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年龄大小。 那么,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与人格权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 (1)人格尊严权的平等性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格尊严权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1)含义:公民的名誉和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具体包含: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2、肖像权:(1)含义: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3)侵犯肖像权的表现:①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②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③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3、姓名权:(1)含义: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 (3)侵犯姓名权的表现: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等。 4、荣誉权:(1)含义: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5、名誉权:(1)含义: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侵害名誉权的表现:①侮辱:公然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②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 (4)后果: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6、隐私权: (1)含义: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①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侵犯隐私权是违法行为。 ②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法律的要求。侵犯他人隐私,既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尊重他人隐私有何重要性: ①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公共准则。 ②我们只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自己的隐私权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③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4)如何维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②父母、老师也要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未经本人允许,偷看未成年人的日记、信件,尽管可能是出于善意,但这是违法的,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5)青少年应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①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非法报复。 ②要心平气和地告诉父母,未成年人也拥有自己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偷看日记、信件是违法的。 ③要多和父母交流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努力学习,不要让父母担心等。 7、青少年应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维护人格尊严 第二课时《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教案

维护人格尊严第二课时《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教案 Safeguarding human dignity lesson 2 "safegua rding the dignity of minors" teaching plan

维护人格尊严第二课时《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案例,判断是哪方面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伤害,并能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依法进行维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格尊严与我们的 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特殊保护;懂 得当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受到伤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护。与此同时,自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懂道德、讲文明的 合格小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如何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视频播放等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小品表演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一)小品导入:《为什么这样呢?》 案例:小良因为上课时间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 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此事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曾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 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 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 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思考:(1)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 行为? (小良侵权:老师的肖像权 他人侵权:老师、父母侵犯小良的人格尊严权、同学侵犯小 良的名誉权,好友侵犯小良的隐私权) 教师总结:这些行为都属于侵犯了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我 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那该如何做?具体又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教材解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人格尊严不可辱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本课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懂得“自尊”和“他尊”。本节内容是公民法律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前承第一单元“权利和义务伴我行”,后续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也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内容。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他人的名誉,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二、学情分析 初步学习法律知识,学生会无从下手,八年级学生大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维护自我权利的意识有待加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知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非能力的增强,八年级学生对善恶美丑能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法律知识了解不深刻,又因为本节人格尊严的知识较为抽象,所以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这样便能激发学生兴趣,也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生活化。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这件事被挂在了网上,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为乞丐要尊严而喝彩,这说明人人都有人格尊严。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板书) 活动:小光的案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分析,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都有受人尊重的要求。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34 页),思考并回答问题: (1)小光父亲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班主任郭老师的行为侵害了小光的什么权利? (3)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4)如果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 教师指导,总结: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和权利,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看“相关连接”的内容,了解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维护人格尊严权教案

一、学习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 权、姓名权、隐私权(6.3单独教学单元)的具体内容; B、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 些权利; 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 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实际上在侵犯着别人的人格尊严,从而促进学生能自觉改变自己的言行,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难点: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和法律保护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新闻报道] (视频)引出人格尊严权 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钱、脸对乞丐哪个重要? 学生评价(略) (投影)“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贫富贵贱、年龄大小

“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投影)一、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一)人格尊严权含义P37 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二)人格尊严权内容 人格尊严权 ↓↓↓↓↓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1.(由情景一引入姓名权) 情景一、一对农村夫妇,生了个胖儿子,夫妇俩开心之余,却为儿子取姓名发了愁,思来想去,朴实的夫妇终于给儿子取名“寿生”,祝他一生平安,长命百岁。寿生渐渐地长大,转眼来到了省城读中学,为了能培养他成材,父母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寿生也很懂事,在校非常关心集体,热心助人,成绩优异,在一次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可最近他却不想上学,并且向父亲提出该名换姓。因为他父亲姓秦,所以同学嘲笑他,叫“禽兽生”,但是遭到父亲的拒绝,说他忘恩负义。 请思考: 1、你认为寿生可以更改自己的姓名吗?说说理由。 2、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姓名(我的姓名我做主),这样的姓名合法吗?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 严进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合作探究法 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人格尊严不可辱】 1、视频导入,引出话题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们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学习,你们的爸爸妈妈通过工作获得收入,老师生病打针吃药,分别享受到的是什么权力?(生答) 是的,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力不受非法侵害,但是我们生活中仍存在这样一些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多媒体播放视频“拾荒者”。 教师活动:提问引导学生,通过“乞丐有尊严吗?”“对待拾荒者的方式合法吗?”这两个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出: (1)说明人人都有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人格尊严

权的含义及表现) (2)法律保护人格尊严权 (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多媒体展示相关连接的内容,了解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师小结: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2、侮辱人格尊严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展示雷锋和光头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 处在这种评价中,而且,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如诚实、正直、善良、聪明等等,有了好的名誉,也就有了人的尊严,因为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 小结:1、名誉的含义及良好名誉的影响 2、创设情境,落实重点 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多媒体展示周某侵害黄某名誉权案例,请学生回答。 小结:2、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 师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家长、老师语言不妥,同学之间歧视性侮辱性外号) 教师注意引导:外号有善意的、褒奖的,也有歧视性的、侮辱性的,我们谴责的是后者。为了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课前个别指导。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练习题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练习题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 ?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 A.肖像权B?人格尊严权C?人身自由权D?荣誉权 2?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 ①我国法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②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③人格尊严不可辱 ④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②③④ B g④④ D .?(2X3) 3?滨江一中高二学生林强想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何辉同学,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背后中伤、诋毁何辉,林强的行为侵犯了何辉的( )° A?政治权利和自由B荣誉权C.隐私权D .名誉权 4. 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A.地位身份B?良好表现C ?学历D.学业成绩 5. 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 D .(1X3)?? C.③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6. 小马为了表示对你的不满,当着你和其他同学的面,撕毁你的照片,并扔在地上乱踩。小马的行为( )。 A?是合法行为 B .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C.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D ?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7.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 ①名誉获得权②名誉利益支配权③名誉维护权④名誉收益权 A .0X3) B .①② C .③④D?①④ 8. ()是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A.名誉B .姓名C .学历D ?肖像 9. 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表现是()。 ①盗用他人姓名②冒用他人姓名③给他人起外号④阻碍未成年子女更改姓名 A.①②D .③④巳②? D ?①? 10. 张祥是初二(4)班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他在学校设立的考勤记录卡上从来

维护人格尊严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2课 6.2《维护人格尊严》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导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变“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实践探究,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在设计本课时,期望通过情景的创设充分再现法律基础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真正做到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并且懂得去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二、教材分析 广东版八年级思想政治教材言语简洁、朴实,内容丰富新颖,含义深刻,由浅入深,教材结合学生身边或社会上的问题进行探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教育的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本课选自广东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依法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同时,也要养成守法、护法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教材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我们人格尊严权利”主要讲述人格尊严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人格尊严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权利,这些权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第二层次“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主要介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的必要性,我国许多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作了相应的规定,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第三层次“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维护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通过学习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少年。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格尊严权利的认识还不足,部分同学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忽略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现实生活中,侵犯了青少年人格尊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的支撑点,充分挖掘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侵犯人格尊严的实例,容易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发挥课堂教育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 (3)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导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指导阅读、分析讨论、再现生活实际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五、教学重难点处理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