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美学复习材料

自考美学复习材料

自考美学复习材料
自考美学复习材料

《美学》综合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冯友兰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是(B)

A.自然境界

B.天地境界

C.功利境界

D.道德境界

2.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内在感官说”的美学家是(D)

A.荷加兹

B.哈奇生

C.博克

D.夏夫兹博里

3.在西方美学史上,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是(B)

A.杜威

B.桑塔亚那

C.维特根斯坦

D.柏格森

4.清代画论家戴熙指出:“古人书画多用熟纸。今人以生纸为能,失合古意矣。”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品结构中的(D)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意象世界层

D.物质实在层

5.钟嵘《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句话体现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C)

A.反映关系

B.模仿关系

C.感动关系

D.认识关系

6.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不断演变的,这使其在历史性中又具有了(B)

A.民族性

B.当代性

C.世界性

D.模糊性

7.审美意象最重要的特征是(D)

A.思想性

B.情感性

C.娱乐性

D.想象性

8.《实验美学》的作者是(D)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弗洛伊德

D.费希纳

9.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D)

A.行为方式

B.思维方式

C.审美方式

D.存在方式

10.审美需求是人的一种(D)

A.普遍需求

B.自然需求

C.物质需求

D.精神需求

11.客观事物转化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条件是(B)

A.具有审美价值

B.与审美主体相联系

C.线条优美形态奇特

D.色彩鲜艳功能强大

12.自然中的优美主要表现为客体对象(C)

A.色彩的艳丽

B.形态的奇特

C.感性形式的和谐

D.感性形式的整齐

13.在现代西方,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立的是(A)

A.人本主义美学 B.经验主义美学 C.实证主义美学 D.理性14.主义美学14.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15.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A)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16.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年份是(B)

A.1765年

B.1750年

C.1745年

D.1730年

17.审美情境产生于人生的(C)

A.幸福状态

B.在场状态

C.自由状态

D.癫狂状态

18.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审美主体的心理世界与外在对象之间具有(D)

A.对立关系

B.一致关系

C.互补关系

D.同构关系

19.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C)

A.美学思想的形成

B.艺术活动的发生

C.审美意识的产生

D.美学学科的确立

20.戏剧列入时间艺术的主要依据是(B)

A.可以摆脱空间而存在

B.各种基本元素在时间进程中展开

C.佳作可以流芳百世

D.有音乐的协助与介入

21.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是艺术的(B)

A.娱乐消遣功能

B.认识功能

C.思想启迪功能

D.社会干预功能

22.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C)

A.“观”的阶段

B.“品”的阶段

C.“悟”的阶段

D.“思”的阶段

23.美育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关键在于它有(C)

A.深邃的哲理

B.规范的流程

C.感性的形式

D.强制的灌输

24.所谓“审美的人”是(A)

A.具有自由人生境界的人

B.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的人

C.身材美丽的人

D.追逐时尚的人

25.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B)

A.诗性与雕塑性的

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C.诗性与音乐性的

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

26.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C)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27.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D)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28.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A)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29.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B)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30.造成不同主体对同一作品不同解读的根本原因是(C)

A.艺术接受的环境不同

B.艺术接受的时代不同

C.艺术接受的主体不同

D.艺术接受的动机不同

31.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D)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32.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的是(D)

A.列宁

B.斯大林

C.恩格斯

D.普列汉诺夫

33.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是(B)

A.具有普遍意义的日常生活

B.具有社会性要求的劳动

C.人的精神属性的满足

D.人的生物属性的满足

34.提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一命题的是(B)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康德

D.列宁

35.艺术接受过程的三阶段是(B)

A.看、想、悦

B.观、品、悟

C.感、悟、思

D.望、受、想

36.表现现实世界所没有的、所应有的、不可能有的东西是艺术意象的(A)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绪性

37.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当代中国美学家是(C)

A.朱光潜

B.宗白华

C.将孔阳

D.李泽厚

38.艺术天才的形成是(D)

A.神灵启迪的结果

B.良师教导的结果

C.勤学苦练的结果

D.天赋与实践合力作用的结果

39.最早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西方学者是(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40.“载道说”的完善者是(C)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41.审美欣赏中的反馈调节多数是在(A)

A.无意识中完成

B.理性思维指导下完成

C.社会交往中完成

D.个人独居时完成

42.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D)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43.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兹博里

D.狄尔泰

44.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实体和媒介是指(A)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45.优美、喜剧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主要是由于(A)

A.文化的认同

B.社会的发展

C.艺术的变迁

D.实践的提升

46.荒诞的表现形式是(C)

A.优雅

B.壮丽

C.怪诞

D.喜剧

47.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关系是(D)

A.完全等同

B.平行关系

C.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D.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48.鲍姆加登用于命名自己著作的“Aesthetics”原意是(D)

A.艺术学

B.自然学

C.理性学

D.感性学

49.认为审美发生于游戏的学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A)

A.席勒

B.德谟克利特

C.泰勒

D.普列汉诺夫

50.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D)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51.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C)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2.艺术的首要功能是(C)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5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B)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54.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以审美教育人的美学是(A)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康德

D.席勒

55.孔子的“草上之风必偃”可以形象地说明美育的特点是(B)

A.诉诸感性

B.潜移默化

C.能动性

D.艺术性

56.作为美育实现过程的“消融查(渣)滓”说的提出者是(C)

A.董仲舒

B.顾炎武

C.朱熹

D.韩愈

57.“艺术天才”的正确表述是(C)

A.人人都是艺术天才

B.唯心主义看法

C.客观存在的形象

D.子虚乌有的东西

58.艺术本体论从根本上讲就是艺术(A)

A.存在论

B.形式论

C.行为论

D.功能论

59.最早提出“天才论”的美学家是(A)

A.康德

B.布洛

C.席勒

D.荣格

60.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新诗鼓励青年改造人生和社会,这反映了艺术的(C)

A.思想启迪功能

B.政治宣传功能

C.社会干预功能

D.道德教育功能

61.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D)

A.精力的宣泄

B.情感的表现

C.生命的绵延

D.性欲的升华

62.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是审美对象的(C)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开放性

D.想象性

63.在决定审美发生的诸多条件中首要的是(B)

A.人的精神活动

B.劳动

C.人的日常生活

D.宗教

64.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是(C)

A .出现了系统的系统艺术门类 B.绘画技艺的成熟

C.人的自我修饰与美化

D.舞蹈行为的普及

65.音乐是一种(B)

A.空间艺术

B.时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时空艺术

66.蔡元培倡导(A)

A .“以美育代宗教” B.“以德育代宗教” C.“以科学代宗教”

D.“以艺术代宗教”

67.所谓审美形态的生成性是指其(A)

A .历史生成与个体相对性生成

B.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C.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68.下列哪首乐曲最能使人产生崇高感?(D)

A.《蓝色的多瑙河》

B.《春江花月夜》

C.《摇篮曲》

D.《命运交响曲》

69.将喜剧的根源归结为两种社会力量冲突的学者是(C)

A .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亚星士多德

70.审美经验是(C)

A.完全拒斥理性因素的

B.纯粹的理性思维

C.包含理性因素的一种本质直观行为

D.所有生物共有的心理活动

71.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A)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2.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C)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73.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D)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74.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A)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75.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C)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76.在艺术的定义问题上,提出“集体无意识说”的美学家是(C)

A.洛克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苏珊.朗格

77.模仿说的合理性在于(B)

A.始终肯定人的主体因素 B.始终抓住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C.始终注重艺术的情感性因素

D.始终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

78.主张艺术必须抒发主体内心情感的艺术观是(B)

A.神启说 B.表现说 C.有意味的形式说 D.符号说79.被定义为“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的是(B)

A.艺术想象力

B.艺术敏感

C.艺术灵感

D.艺术技巧

二、多项选择题

80、在审美经验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有(AB)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触觉

81、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直观主义者的有(ABC)

A、叔本华

B、柏格森

C、克罗齐

D、施莱尔马赫

E、耿尔泰

82、优美对象往往表现出的特征是(ABCDE)

A、秀丽

B、柔媚

C、纤巧

D、幽静

E、淡雅

83、审美理想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ABC)

A、民族性

B、时代性

C、阶段性

D、主动性

E、自由性

84、艺术创造的源动力是(AD)

A、艺术素质

B、艺术经验

C、艺术趣味

D、艺术天才

E、艺术理论

85、作为丑的审美形态常常表现为(ABCDE)

A、反常

B、混乱

C、扭曲

D、缺陷

E、不和谐

86、下列现象中不是艺术品的有(ABD)

A、高山飞瀑B、鸟语花香 C、园林建筑 D、夕阳西照 E、诗词歌赋

87、审美需要是人的(ACE)

A、生命需要

B、生理需要

C、高级的精神追求

D、日常生活的衍生

E、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

88、艺术品的基本特征有(BCE)

A、自律性

B、他律性

C、形式符号性

D、封闭性

E、开放性

89、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有(AB)

A、兴趣B、品味C、能力D、个性E、共性

90、倡导生物本能说的美学家是(ABC)

A、达尔文

B、弗洛伊德

C、博克 D席勒

91、审美理想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ABD)

A、民族性 b、时代性C、主体性D、阶级性E、客观性

92、对崇高理论做出直接贡献的西方美学家有(ABE)

A、博克

B、康德

C、亚里士多德

D、荷加兹

E、黑格尔

93、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包括(ABCD)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象超验层

E、思想内

容层

94、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是(ABCDE)

A、广度与深度的关系

B、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E、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95、审美形态的特征是(ABCD)

A、生成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E、差异性

96、下列想象类型中属于想象活动的初级形式的是(BCD)

A、创造性想象

B、接近联想

C、类似联想

D、对比联想

E、再造性想象

97、关于美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BD)

A、形象直观的教育

B、潜移默化的教育

C、立竿见影的教育

D、以情动人的教育E、以理服人的教育

98、艺术想象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

A、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和感受

B、融会和整合表象感受

C、创造艺术的灵感

D、主导和主宰艺术理想

E、联系意象世界与认知能力

99、决定美育内涵和性质的主要因素有(BD)

A、教育者的主观目的

B、所使用的媒介手段

C、受教者的特殊要求

D、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根本价值

E、国家的教育方针

三、名词解释题

100.集体无意识说

答: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说是有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身材呢个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在他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101.无我之境

(1)无我之境是王国维所区分的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

(2)它是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102.以美育代宗教说

(1)蔡元培提出;

(2)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3)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4)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103.鉴赏过程中的的“品”

答:“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

104.审美趣味

(1)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2)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

(3)兴趣和品味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105.审美形态

(1)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2)审美形态主要包括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六种基本形态。

106.审美教育

(1)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媒介手段。

(2)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塑造人。

(3)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107.荒诞

答: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四、简答题

108.简述喜剧的特点。

(1)戏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109.简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1)艺术接受是艺术接受者主体意识活动,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的过程;(2)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

(3)艺术品的形成反映了接受主体不断填补空白的动态过程。

110.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什么?

(1)美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从科学性质来看,美学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2)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

(3)其次,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最复杂的精神活动。

(4)再次,美学涉及人的生存等本源问题。

(5)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所要进行的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都;离不开哲学思考。

111.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与其人生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

(1)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是其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2)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是与其人生实践相统一的。

(3)此外,艺术家的人生实践又丰富、发展了其审美经验,使之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112.美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1)美育与人格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者实际上是美育与德育的关系;(2)美育与人格教育不能混为一谈,美育恨死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人格教育则是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3)美育具有一种内在情感的自觉性,人格教育则具有一种外在道德的约束性。

113.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想象的作用。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2)审美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114.简析审美关系的内涵。

(1)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

(2)是一种情感体验的关系。

(3)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4)是人与世界之间自由的关系

(5)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115.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由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两种艺术境界。

(2)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隐在艺术意象后面,完全消失。“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3)在艺术创作中,“有我”与“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艺术意境。

116.简述原始意识的特征。

(1)原始意识在具体性中包含着抽象性。

(2)原始意识在蒙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

(3)原始意识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

117.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的作用。

(1)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

(2)审美情感是艺术想象的原动力,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产生调节和支配作用,最终渗透在艺术形象中。

118.如何提高审美趣味?

(1)尽可能多地进行审美活动,积极丰富的审美经验。

(2)提高自己的审美理想。

(3)只有通过艰苦的人生实践,切实地改进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最终提高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

119.简述艺术存在动态过程的三个环节。

(1)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2)艺术创造是最主要的一环,它生成艺术意象。

(3)艺术品是中介环节,它使艺术意象物态化。

(4)艺术接受是艺术获得现实存在意义的环节。

120.简述艺术品的层次结构,并说明其内在关系。

(1)艺术品包括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意境超验层;

(2)形式符号层直接指示、负载着意象世界;意象世界层是艺术品的核心层次;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蕴含的艺术的最高境界。

121.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1)审美活动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

(2)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摆脱了与实际人生直接的利害关系。

(3)审美活动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的意义。

122.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1)审美经验重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123.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1)二者都表现为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2)二者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24.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1)这种等同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这种等同排除了自然审美现象与社会审美现象在美育中的作用。

(3)这种等同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价值追求。

125.简述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1)美学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而是要求研究者(主体)亲自投入审美发生的境域中,去体验、感悟、揭示审美活动的来龙去脉。

(2)美学研究无法采用精确、量化的科学方法,而需要体验和揭示丰富多彩、幽深微妙的审美精神现象。

(3)美学与其他许多学科密切相关,所以美学研究应以哲学方法为核心,结合众多学科方法,开展综合研究。

126.简述喜剧的特征。

(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以笑为主的特征。

127.简述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

(1)蔡元培引入“美育”一词,他强调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2)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

(3)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五、论述题

128.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这个词,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一开始就同人的制作和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精神产品有很多种。艺术品与其它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多创作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二者的联系在于:(4)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5)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了艺术品的领域,增添了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129.结合具体审美实践,说明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必须结合具体的审美实践说明以下三点:

(1)呈现阶段: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叠加以把握,使对象在主体意识中呈现出来。

(2)构成阶段: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成活动。(3)评价阶段:主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

130.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审美的人”?

(1)所谓的审美的人,是具有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精神和理想追求的人。(2)“审美的人”是人的一种人生境界或生存状态。它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现代教育的产物。

(3)只有在接受智育、德育、体育的同时接受良好美育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审美的人。

131.试结合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荒诞感的理解。

(1)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荒诞感是指主体对荒诞的感受与经历,主要表现为孤独、恶心、烦、畏、绝望等。

(2)荒诞的形式与内容都是非理性的,使人感到愕然,因而会笑,是一种无望的否定性的笑。

(3)荒诞感中也有一种悲剧感,荒诞感反映着人们对社会、人生、世界的忧虑、恐惧甚至绝望,但在荒诞的形式下,又隐隐透出人对自身完整性、自由和解放的追求。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 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 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 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 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 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 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

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 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 传统思想家:克罗齐 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 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论述题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问答题复习资料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 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 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 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答:(1)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 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因为: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 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 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 动说。 ①游戏说。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 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美活动。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 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2. 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答: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 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 并敏 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 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 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 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 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 乎是同义词。 ②动物本能说。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认为审美的发生导 源于人的某种本能, 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 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 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缺点:第一, 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 以至于把动物的快 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③巫术说。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是 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 论。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 为可信的说服力。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 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巫术只是 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 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 限度的。 ④劳动说。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 动。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不足:它 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 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从物质性 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 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 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审美——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1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5、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1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他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 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 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 展开。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 自然美 (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 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 方法不一样。 4、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因为: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 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 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 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 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 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 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 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5、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 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 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 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 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6、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 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 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 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 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 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7、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 最具个 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 一;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8、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答:1)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 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 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 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 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 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而发展。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 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 2)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 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 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 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 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 9、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 在论为基础? 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 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 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 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 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 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10、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生成性——一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 二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审美形态的生成性 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 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个缩影; ②贯通性一一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 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在特定文 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从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 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但在这种体裁和风格的背 后,实际上潜藏着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制约性, 这种制约性导致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 ③兼容性——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 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审美形态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 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为底 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 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 一。掌握审美形态的二重性特点,可以避免以西统 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从而在审美形态的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对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 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 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 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 中。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 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 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 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 往。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 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 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 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 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 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 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 最高的生存状态。 12、确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①广泛性或普适性一一即不仅在某一种 类或某一体裁中使用,而且还在其他一般艺术形式中 使用,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中使用;②统摄性一一即 集杂多于统一。如中国古代审美形态术语颇多,且 有零散性特点,就需要概括和统摄。按照这种统摄性 原则,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地发现中国古代审美形态 的基本脉络;③历史性一一有些审美形态积淀在民族 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续的影响,已经在某 种意义上构成了本民族审美文化的识别标志。 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 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答:①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 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②工具不仅包 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 言符号的能力;③ 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 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 意识④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 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 的一种物质手段⑤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 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 的人化。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 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 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14、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 里? 答:①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发 展阶段的产物;②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在历史发展中 不断演变。 15、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答:审美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首先,中国文 字表意,高度重视词汇;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视语 法;其次,由此引发的审美形态的区别是:中国文字 长于抒情,具有诗性;西方文字长于叙事和论证, 具有逻辑性 16、优美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② 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③是和谐化一的内容; ④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17、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答:内涵: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 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 格。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 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 的尊严之美。

2010年自考文学类美学冲刺复习资料详解

2010年自考文学类美学冲刺复习资料详解汇总5 第五章艺术论(一) 1.简释: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模仿说;形式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载道说;娱乐说。 答:第一,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定义,主要有游戏说(康德)、集体无意识说(荣格)。 第二,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主要有模仿说(柏、亚)、表现说(康德、柏格森)、有意味的形式说(克莱夫、贝尔)和符号说(朗格)。 第三,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主要有载道说(韩、柳)、娱乐说(李渔、亚氏)。 2.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何在? 答: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这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第三,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哪些联系? 答: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两点:第一,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并且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第二,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4.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答: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第一,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各门艺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界限。 第二,形式符号层。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的物质存在。色彩、线条、旋律等。面对艺术品时,首先是借助于形式符号层来进入作品的意象世界层,进而形成现实的审美对象,经受审美体验。形式符号层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 第三,意象世界层。属于核心层次。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意象世界只潜在地存在于形式符号层中,而现实地生成于接受者鉴赏时的心理活动中。 第四,意境超验层。属于最高境界。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分为广义和狭义。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而言。意象超验层是以意象世界为中介的,意象层是进入意境层的必由之路。 5.什么是意象?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答:意象是由意与象两方面组成。“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和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等。“象”则是指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现。当主体想传达某种情感或表达某种体验时,意便出现了;意所借以显现的,具有直观性

自考美学知识点一

知识点美学史上的研究做题结果 1.“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语出() A.狄拉克 B.弗洛伊德 C.柏拉图 D.李泽厚 【答疑编号126,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 2.美学家()著有《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 A.黑格尔 B.柏拉图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答疑编号127,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 3.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的美学家是() A.维特根斯坦 B.荣格 C.杜威 D.黑格尔 【答疑编号125,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 知识点美学研究对象一做题结果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是() A.艺术美 B.生活美 C.科技美 D.自然美 【答疑编号129,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2.美学的对象是() A. 与对象毫无关系 B. 完全外在于人的单纯客观的美 C. 完全由人决定单纯的主体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D. “审美”现象和活动 【答疑编号128,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 知识点美学研究对象二做题结果 1.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的是() A.艺术美 B.生活美 C.科技美 D.自然美 【答疑编号132,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 2.提出“文学艺术作品在看来不是作家完成以后的那个现成的”书,而是“以审美的方式审美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家是() A.英伽登 B.费西纳 C.黑格尔 D.马克思 【答疑编号131,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 3.审美现象中广义的美包括() A.优美 B.荒诞 C.丑 D.悲剧 E.喜剧 【答疑编号133,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 知识点美学是人文学科做题结果 1.审美活动中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是() A.审美思想 B.审美意识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选择题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 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 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 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D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C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D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C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D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1

串讲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 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马克思是在实践论与存在论的整体框架内统一思考自由问题的。人的存在是社会性存在,决定人类生存自由与否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只有改变现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审美就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人们需要借审美活动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精神自由和享受。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性和人格就会被扭曲、分裂和异化。马克思提出人要全面地上有自己的本质力量,强调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就是要塑造健全的充实的人。而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审美, 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践,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审美活动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是我们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 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 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 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1.概述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答: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和二重性是审美形态的特征。 第一,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审美的历史生成,二是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就历时态而言,人类许多审美形态就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才出现的。如丑和荒诞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成为审美形态的。就共时性而言,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要成为其他文化背景下特定民族的审美形态,就必须有个历史的顺应和同化过程。 第二,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第三,兼容性。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的感性凝聚。 第四,二重性。主要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有相同点,也有独特之处。 2.简要说明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及主要类型。 答:特定的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审美形态往往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审美思想。 审美形态的历史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其次表现为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诗性与音乐性的;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戏剧性与雕塑性的。审美形态与宗教:西方的审美形态的孕育一开始就与宗教意识联系在一起,注重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的特征,与宗教并不官切。审美形态与哲学:西方在总体上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受到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与影响;中国人生哲学千年不变,“中和”思想,在哲学上是一种本体论,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理想,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六种: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 3.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有哪些主要理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㈠关于崇高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的是朗吉弩斯。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即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席勒: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论述崇高的实质。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人论”思想,肯定了崇高缘于人的内在情感的说法,同时又同意席勒关于美和崇高应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的观点。利奥塔德:立足于后现代理论的视野,对崇高进行阐释。 ㈡关于优美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的探讨不断明晰起来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优美与美划上等号;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柏拉图认为,优美是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氏:“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古罗马的西塞罗提出两种美:秀美、威严。 ㈢崇高的特点。第一,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第二,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第三,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第四,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美学自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C )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D )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B ) A.审美快感 B.意象 C.形式 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 )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C )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C )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自考01436园林美学复习资料

2011年4月园林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审美感受P7 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类比联想P8 类比联想就是一件事物的感受引起和该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 3、思维P10 思维是一种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活动,它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对现实所作的概括反映。 4、艺术创作P12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 5、优美P19 优美是实践主体与客观现实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 6、园林美P21-22 园林美是园林的思想内容通过艺术的造园手法用一定的造园素材表现出来的符合时代和社会审美要求的园林外部表现形式。 7、园林P40 园林是指种植花草树木供人们游赏休憩的场所,也就是用造园艺术手段加工和再现自然的风景区,是让人类可以在其中惬意游憩玩赏、熏沐骋怀的绿色环境。 8、形式美P112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部形象和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在时间、空间的排列组合规律所显示的审美特性。 9、对比P119 对比即事物的对立双方的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 10、园林布局P125 在园林中把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11、意境P148 意境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融注于客观景物之中,从而引发游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进而在心目中所形成的境象。 12、入格P165 入格即能高明地摹仿名园的某一优秀格局,重现其意境。 13、入时P165 入时即要有点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 14、想象P187 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中所存的已有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15、园林道路P214 园林道路即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道路以及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重要的构成元素。 填空题: 1、美学流派对美的本质看法由六种,包括古典主义、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古典美学、俄国现实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P1 2、美的特征包括: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P5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美学的学科性质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 代表人物: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核心思想:区分“美的本质”和“美的事物” 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 代表人物:黑格尔:《美学》(《美的艺术哲学》) 核心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A.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 代表人物:17-18C英国经验派哲学家:培根、休莫、柏克等。 例如:休莫:“美即快感”;杜威:《艺术即经验》 核心思想:美学的研究以“人”的感觉为核心 B.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费希纳《实验美学》;弗洛伊德;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 核心思想:从人的感情深入到人的心理来研究美 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但以艺术为切入角。 代表人物: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体现着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但它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 ★什么是审美关系? A)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B) 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关系 C)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超功利性) D)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1.美学是人文学科 2.美学是综合性学科 3.美学的研究方法 A:以哲学为核心 B:注重情感体验 第二节美学的学科发展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审美意识——缺乏系统性、不成熟 A 初级审美意识 B 高级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对审美现象理性的认识 例如:柏拉图:“理式”,孔子:“里仁为美”

考前指导2010年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1.概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历史线索。 答: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舜时代。战国时的中和思想,对我国美育有着重要影响。 到先秦儒家,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为目的,则多指两种和谐: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从《乐记》开始,认为乐和其他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感化特征。儒家美育的目的就是中和。建安时期,徐干首次提出了“美育”一词。其义基本上是指用礼乐为主的先王乊教来培养文质兼备的君子。 美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便是朱熹“消融渣滓”的过程。其类似于亚氏关于悲剧效果的净化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当时的小说、戏曲论著中。金圣叹要求读者见文观心。 近代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他倡导“以美育代宗教”;梁启超,是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幵称为“四育”。 2.结合中西方美育思想说明美育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答:美育内涵: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美育的特点: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 诉诸感性——审美对象的基本特点首先在于,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悦耳悦目,幵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的目的。美育以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在艺术作品中,感性形象是情感的载体。美育的过程就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诉诸感必的美育意味着人的感受能力的丰富,用直观、个性的形式来把握审美对象,从而折射出某些价值观,蕴含着对人生和人性的感悟和体会。 潜移默化——美育主要是“化育”。中国儒道禅三家均采用此方式。美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自由发展的人,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生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幵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的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 能动性——第一,在美育过程中,主体不仅为外物和艺术所感动,同时也在这种感动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决定了美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适应着审美主体的多种需要。第二,主体在美育中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能有自觉的追求。第三,审美是人与物的自由关系中形成的,主体在参与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能动性。 3.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区别。 答:对美育内涵的三种意见: 第一,美育是人格教育——把美和善二者混为一谈。导致善恶不分的原因,一是在人类文明的初期,社会处于低级阶段,统治者所更为关切的是等级、秩序,所有的教育都是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二是由于在古代,学科尚未分化,真善美难以廓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