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

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

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

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张卡片代表一万

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

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

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

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如第6页上的“说一说”内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生对这些数据的读写过程,既能巩固他们读写的方法,更能体会到数据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3、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单元的学习是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积”活动,是一些有关植树的题材,这些题材的数据中有些是精确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这组数据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从而让学生明白近似数产生的过程,以加深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近似数。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进行辨别,区分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差异。

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

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一组数据整齐排列,然后请学生进行观察,接着再进行讨论。如精确到千公顷:约是224319千公顷,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来的?通过一组数据的比较,相信学生能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具体的运用中,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确值。教材第11页第2题安排的练习,就是一道根据实际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近似数。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一般说,是以对应的方法来确定。如第⑴题中,全国造林是以“万公顷”为单位,那么比较内蒙古自治区的造林也应用“万公顷”为单位。第⑵题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是以“千公顷”为单位,那么比较2001年的造林数也应以“千公顷”为单位。

课时安排:

数一数 1

人口普查 3

国土面积 1

求近似数 1

从结绳计数说起 1

练习一 1

认识更大的数

一、教学内容:数一数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平方米的“都市森林”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比较大,是我们学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 4005、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元?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材第4页第2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教材第4页第3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例如: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教材第4题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一共有几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

一.教学内容:读多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重点难点

1.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谈话: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教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 4600 8000 10000

3215 509 5009 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

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平方千米;

赤道长40076千米;

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

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人。祖国大陆约有人,北京市约有人,天津市约有人。

2.把数据进行分类。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把以上数据进行分类。

小组学习后,可能会有几种分类情况:

a.按照位数分类,相同位数的数分成一类。

b.按照数据所表示的意思分类,如表示地理常识的分一类,表示人口的分成一类。

c.按照0的个数或位置分类,中间有0的数分成一类,末尾有0的数为一类。学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说出道理。

老师可以抓住学生按0的位置分类这一标准,进行以下教学。

3.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老师说明: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介绍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老师提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

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答: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5)认识数位分级。

老师说明: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6)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老师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

指导: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和、。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质疑: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

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小结: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4.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76 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十六。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7页第1题。

2.教材第6页第1题中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数位,数位顺序表,读亿以内的数)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分课时二)

一、教学内容:写多位数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就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

56900 370600

提问:你读得又准又快,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

提问: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呢?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在刚才总结出的数位顺序表上写出上面三个数。

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

练习: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

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谈话: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

板书: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问:这个数有几个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

指名板演:103245

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3.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的一个也没有怎么办?在数位上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度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学生探究下面三个数的写法: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6页第2题

2、教材第7页第2题

3、口答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含有两级的数怎么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写数与读数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老师强调: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

读法和写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分课时三、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

法。

2、培养学生的分类、概括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个

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二、探索新课

1、出示例题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吗?

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

北京人天津人香港人

澳门 440000人大陆人

提问:看到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

2、分类。

观察例题,请学生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人一组,说一说,议一议。

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

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

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

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

3、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

学生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大,所以?

4、分析

引导分析:上海的人口最密集,因为上海地方不但人口却很多,重庆虽然人口多,但地方大,所以重庆人口没有上海密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6页第1题中的第(2)题

2、教材第7页第3题

3、教材第7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启发提问:

(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

(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国土面积(改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

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 960 万

= 100 亿

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

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从结绳记数说起

导语:新世纪版四年级的教材增设了《数学阅读》的栏目来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发展的历史,这对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是有助益的。但如果只是让孩子们自己课后去看或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处理,学生在脑海中只留下粗浅的印象,过不了多久就会逐渐淡忘,这一内容也就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价值,而康老师“智慧”地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如教材四上13页《从结绳记数说起》,她创造性地给孩子们编了这么一个有关记数文化的故事——

远古时代,阿丽兰和她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个叫幽伽的部落里。幽伽部落是一个大部落,阿丽兰的爸爸玥伽是部落的首领。

部落里负责保管食物的人叫幽玛。由于食物与人们的生存有着直接的关系,加上幽玛的正直,幽玛成为部落里的重要人物,人们都爱戴她。

每隔四年,幽伽部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宴会上,幽玛总是非常慎重地拿

出很多根长长的绳子,绳子上均匀地打着一个又一个的结。这些结是部落里勇敢的猎手们的战绩。每次打猎回来,猎手们把自己打到的猎物交给幽玛,幽玛会在每个猎手专属的绳子上打结,有多少只猎物,就打多少个结,猎物的数量越多,绳结的数量也就越多;绳结的数量越多,绳子就越长。同时,猎手会得到与猎物数量相同的石子。等到举行宴会的时候,幽玛把打了结的绳子挂在祭坛上,等猎手们根据自己手中的石子核对完绳子上的绳结数量之后,幽玛就会向整个部落的居民们展示其中最长的绳子,而这根绳子的主人就可以成为下一届的部落首领。阿丽兰的爸爸玥伽是目前部落里最勇敢的猎手之一,他已经做了8年的首领了,在今年的宴会上,幽玛很有可能会再一次举起那根属于他的绳子。

结绳记数

不知过了多少年,幽伽部落的首领换了一个又一个,玥伽的子孙们开始把他们抓到一些比较温和的猎物饲养起来,这样,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吃上新鲜的食物了。山羊就是其中最早被玥伽的子孙们驯养的猎物之一。小莫云和部落里的其他孩子每天带着山羊们出去吃青草。早上,他们用手指头清点山羊的数量。傍晚,山羊们吃得饱饱的,小莫云和伙伴们把它们带回用木桩和绳子围起来的羊圈中,再次用自己的手指清点羊群的数量,看是不是每一只山羊都被带回来了。开始,山羊的数量比较少,小莫云一个人的手指头就可以清点完所有的山羊了;后来,羊的数量变多了,小莫云就和伙伴们合作,每数十只羊,就把羊交给几个小伙伴放牧,等到晚上把山羊带回来后,再一群一群地数,一个手指头表示一群羊(十只);再后来,莫云长成了大姑娘,被指派专门负责清点部落里山羊的数量,而山羊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莫云就把以前小伙伴们放牧的十只一小群的羊十群十群地数出来,圈在一个羊圈里,数的时候用一个手指头表示一个羊圈的羊。由于莫云的聪明,部落里的羊的数目从来没有乱过。

又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谁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到底有多长,也不知道已经是莫云的第几代的子孙在记录羊群的数量,总之,大约是距今五千年以前,人们开始使

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这些符号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死去的动物的骨头上,有的……符号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生活在中国的瑜玦一家用

来表示1到9,他们也把这些符号竖着写成:

现在,我们把这些符号叫做算筹数码。

生活在埃及的莉莎一家用

表示数字,这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生活在美洲印第安部落的瑞蒂和他的族人们用

表示数字,这些符号就是以玛雅文明著称的玛雅人的数字,我们称之为玛雅数字。

所有的这些数字符号虽然在表示的形式上不同,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之一。最后,古印度人发明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符号,后来,这十个数字符号被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了这些符号,于是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并沿用至今。由于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

2、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一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钝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角的三角形是角三角形。 四、当堂训练 1、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类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 2、(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4)有两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三角形; 3、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_____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 _____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_____角。 4、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不等边三角形()条对称轴。 5、完成检测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6、进行找一找、填一填。进行23页练一练第2题。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7、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8、学生独立练习做练一练的第3、4题。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拓展提高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边分类:按角分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 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 解决。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 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 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 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准备: 1、课件、实物投影仪。 2、为每个小组准备5cm、6cm、7cm、12cm的纸条各一根。 3、一张三角形图。 4、米尺或三角板。 5、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课前几分钟,请学生预习一下三角形的概念(数学课本第80页)。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想问一问,你们班的同学谁最高?请这位同学到台前来,请你来跨一大步,看看能跨多远。 师:有人说他一步能跨两米多,你们信吗? 出示姚明图。 师:学习了三角形边的知识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出示什么是三角形,教师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那么下列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1、围三角形小游戏。 师: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用纸条围三角形,需要几根?那如果给你三根纸条,你能围出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一定能吗?(学生回答。) 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做一个围三角形的游戏。 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用课前准备的纸条围一围,看谁能围得又快又规范。 让学生说说从这个小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用三根纸条,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也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时候要全面、周到。 师:那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和纸条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数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怎么研究呢?就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2、分组围一围。 师:每个组老师发了4根纸条,分别是5cm、6cm、7cm、12cm。每次从中选三根,可以怎么选?(抽生说一说) 分组围一围,并将围的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上。 3、集体探究。 (1)请一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用长度分别为5cm、6cm、12cm的纸条围三角形。 师:这三根纸条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2) 请一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用长度分别为5cm、7cm、12cm的纸条围三角形。 师:这三根纸条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3)课件再演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4)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胆猜测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特征,对三角形准确地进行分类。 2、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1、列出认识过的角和三角形的一些特点 (直角、锐角、钝角、周角、平角) (三个角、三条边) 2、谈话导入,感受分类 3、揭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4、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和所认识的角探究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类情况 (1)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探究分类情况。 (2)全班交流,抓住三角形的特点深化学习分类。 5、认识三类三角形的关系 (1)、明确指出三类三角形的特点 (2)、锐角三角形里有几个锐角(3个)直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2个)钝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2个) 提问:所以一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最多有几个锐角 6、认识三角形边的关系 (1)、介绍不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点 (2)、结合图形,向学生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指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腰、底、顶角、底角。 (3)、让同学们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量一量各个角,通过测量,发现什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结合图形,向学生说明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并且三个内角都相等,都是60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 (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形状像座山, 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 奥秘大无边。 (打一几何图形)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三角形)真不错。你知道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呢?和大家说说!(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数学就是这么神奇,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就有这么多的奥秘!!!师:有一天,三角形王国里发生了争吵: 1、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的对话我比你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是这样的吗? 2、三个形状不一样的三角形的争论。我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内角和各不相同,是这样的吗?老师发现它们争论的焦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它们谁对谁错呢?生各抒己见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想不想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生:想)好,咱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王国,一起去研究它们内角和的秘密吧!(师在课题“内角和”下面划上横线,打上问号)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老师看你们有答案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奇思妙想?(准备用量的方法)师:然后呢? (然后把它们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起来,就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我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师鼓励: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等一会儿用你的行动来验证你的猜想吧!) (如生一时想不到,师可引导:他是把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在一起,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进行观察,看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呢?) 师:好啦, 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数学家,一定能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生活中的数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

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实际情境中,认识到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总结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回答)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渗透转化思想) 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 (二)探究活动。 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谁能说一说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 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每组拿出学具袋,袋里有2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每一组选一种三角形研究,试一试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以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教师介绍学具袋中的学具,并出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与思考,见下表)(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以便予以补充(交流过程注意引发学生间的争论)。 (生1汇报用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 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说说在这些小组的介绍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汇报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 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

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 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 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大信封、直尺三角板、正方形纸一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出示三个角)师:有三位老朋友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看看它们是谁?(锐角、直角、钝角)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什么样的角是直角吗?(学生一一作答) 2 )师(依次出示三个三角形):同学们再看,这几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师:你能说一说这几个三角形中的每个角都是什么角吗?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㈠出示主题图 1、导入师(出示由三角形组成的轮船图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请同学们再看,它 像什么图案?(轮船)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三角形)师:那么,这些三角形一样吗?师:它们有什么不同?(角的大小不同,边的长短不同)师:你们能给这些

三角形分类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研究分类标准 ①师:那你打算按什么标准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②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预设)可以根据这些三角形角的特点来分类。也可以根据边的特点给这些三角形分类。 ㈡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艘大船中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角都分别具有哪种特征呢?你们能给它们快速分类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 给一号学具袋中的三角形分类。 ⑴ 学生将分类的结果记录在表(一)上。学生合作学习后汇报。 2、学生汇报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对这些三角形分类的?师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笑笑分的图片,与同学说说笑笑这样分的道理. 师:同意吗?(同意)师:和他们小组分法相同的举手。 师巡视后表扬,给小组加分。师:那么这些不同类的三角形都叫什么名字呢?先看第一类。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跟读两遍。师:同学们,你能试着为其余两类三角形取个名字吗? 第二类叫直角三角形,(板书直角三角形)第三类叫钝角三角形。(板书钝角三角形)师再次提问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名回答) 师:再仔细看看每类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跟这类三角形的名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它就是什么三角形) 3、小练习: 游戏:猜一猜我是谁?师: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看你能不能猜出信封后面是什么三角形。(23 页练一练)老师演示,学生回答,并适时提问:为什么? 4. 按边分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1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 .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 .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 用字母0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 .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 .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 .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1 用字母表示为:d = 2 r r= — d 2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十2 直径=半径X2 9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0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 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 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圆的周长公式:C= d或C=2 r 圆周长=X直径圆周长=X半径X 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 .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 母(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x 宽,所以圆的面积= r x r。圆的面积公式:S= r 2。 14 .圆的面积公式:S= r2 或者S= (d 2)2 或者S= (C 2)2 15 .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 .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 .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 R2- r2或S= (R2-r 2。) (其中R = r +环的宽度.) 19 .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 d 2 + d 或C= r + 2r 圆周长的一半= r 20 .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 r2 2 21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 倍。22 .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1 ,比值是 圆周长和半径的比是 2 : 1 ,比值是2 23 .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 a厘米; 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a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知识点: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数 级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 制关系。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

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练习题

第二单元 知识巩固: 一、填空。 1. 两组( )分别(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 只有一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 锐角三角形有( )个角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 )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 )个角是钝角。 4. ( )形和( )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第三边。 6. ( )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7. 在30°、100°、1°、89°、91°和300°六个角中,( )是锐角,( ) 是钝角。 8. 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形。 9. 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10.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它的一个底角是( )。 11. 三角形具有( )的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 )特性。 12. 如果将长方形的对角用力拉后,此长方形就变成了( )形。 13. 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第三条边必须比( )厘米大,比( )厘米小。 14.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角是锐角。 15.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 )。 16.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二、判断。 1. 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 ) 2.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相等。 ( ) 3. 等腰三角形不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 ) 4. 把任意一个三角形放在放大镜下,就成了钝角三角形。 ( ) 5. 等边三角形的高不一定相等。 ( ) 6. 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梯形. ( ) 7. 等边三角形也是锐角三角形。 ( ) 8. 一个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小于90。 ( ) 9. 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 ( ) 10.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 ) 三、选择。 1. 等腰梯形一个底角是70°,另一个底角是( )。 A 、70° B 、80° C 、90° D 、1° 2. 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个锐角。 A 、1 B 、2 C 、3 3. ( )是轴对称图形。 A 、梯形 B 、等腰三角形 C 、四边形 4. 在梯形里,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 )。 A 、底 B 、腰 C 、高 5.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钝角 B 、直角 C 、等边 6. 一个三角形,如果它的两个内角度数之和小于第三个内角是( )三角形。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7. 三角形有( )条高。 A 、1 B 、2 C 、3 8. 正三角形的三条边( )。 A 、不相等 B 、无法确定 C 、相等 9. 用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 A 、360° B 、900° C 、180° 四、画图。 1. 请在点子图上按要求画图。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五、算出度数。 ∠C= ∠B= ∠C= 六、作图。 1. 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0° A B C .................. .................. ........................................................................ .................................... .................. 100° B 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上册各单元主要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上册各单元主要知识点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数的世界 知识点: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2、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3、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补充知识点: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2、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找因数 知识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找质数 知识点: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数的奇偶性 知识点: 1、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

三角形分类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分类》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说课 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4至25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

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教学重难点 根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近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因而,“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学准备 除了准备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等,课前布置学生把课本P113图2的三角形剪下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丰乐学区双营小学xx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四、说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我采用以人为本,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规律的材料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扶,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我学区“三六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我以猜测、验证为主要手段,以结论和应用为最终目的展开教学活动,围绕“课前准备,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步骤,紧扣“课前3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巩固提升”六个环节,积极落实三评价,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参与数学活动,参与数学思考,积累数学经验。 1、课前三分钟 第1题和第2题复习角的概念、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3题算一算,为后面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做好铺垫。课前三分钟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课、新知识打好了基础 课前三分钟由学生来主持使学生人人有锻炼的机会,个个有成功的体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