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的教学主张《爱在课堂》

我的教学主张《爱在课堂》

我的教学主张《爱在课堂》
我的教学主张《爱在课堂》

爱在课堂:我的教学主张

语文学科所以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最主要的是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这是指语文是人们生活、工作的交际工具;是指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本工具。语文还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语文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学科的这种特性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倾注全部的心血,从孩子入学起,便要逐步教会他们识字、阅读、作文,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由此看来,小学语文教师所负的任务既繁重又光荣,要完成这些任务,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付出毕生的精力,全部的聪明才智。

一、关于识字教学

长期以来,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识字教学方面,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进行了改革识字教学的实验。字词教学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需要,也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试想,哪一门学科离得了字词?离得了阅读?目前中学反映小学毕业生语文基础差,语文质量不高,其中小学阶段没有教好字词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就要针对这一情况,切实研究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研究改进识字方法。

(一)识字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根据我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识字,都必须遵循以下三个规律:即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汉字本身的规律。

1.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我们认识事物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由个别到一般的。低年级儿童缺乏对事物的精细分辨能力,他们不大注意事物的形状和位置的细微差别。他们总是先把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只注意抓住字的整体轮廓,而忽略它的细节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区别。

2.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个原则,就是要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来理解,来掌握,使生字的出现、讲解都不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不离开学生的初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离开儿童的口语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不致枯燥乏味,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运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能比较准确地解释词义,要是孤立地进行教学,儿童似懂非懂,只有靠死记硬背,既不甚理解,当然也不会运用。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错别字多,用词不确切,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3.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

汉字的字形复杂,难于掌握。但是,汉字也有它自身的规律,运用汉字的规律进行教学,就能化难为易。汉字中除了少数独体字外,多数都是合体字。学生掌握了一部分的偏旁部首以后,学习起来也就容易了。如学习了“日”、“月”、“子”、“女”、“木”等字后,再学“明”、“好”、“林”时,学生就知道:“日”和“月”合起来就是“明”,“女”和“子”合起来就是“好”,两个“木”字合起来就是“林”。这样,学生掌握的偏旁部首是识字教学的真正质量。

(二)识字教学还要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是基础,但是识字只是个手段,是为了掌握工具,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识字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随课文分散识字,可以促进这种结合。学生边识字边进行写字、造句、说话、写话、朗读的练习,可以做到会读、会写、会默、会用。

学语文不能只是识几个字,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能力,而且一定要从一年级培养起。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他们虽然能说话,但是往往说得不完整,用词不确切,甚至

讲得颠三倒四,不连贯。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培养说话的能力和听话的能力。其次,说话句子要完整,一定要有头有尾,谁做什么,到哪里去,去做什么事,主谓语完整,而且用词准确。在学生中还要养成一种风气,就是一个同学在发言,大家都要注意听,好的要向他学习,不够的地方要给以补充,错的就纠正。除了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读课文的能力,做到读出语气,不读破句,不随便加字,不随便减字。还要读出感情来,连标点符号的间歇也要读出来。有些词语,不仅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讲,还要会用,能讲出什么意思,知道用在什么地方。所以,围绕识字有许多工作要做,一定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三)识字的巩固尤其重要,要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

巩固识字的问题应该重视,尽管识了一千多字、两千多字,但学生还是有错字,这是一个问题,要好好研究。现在有的老师方法比较简单,为了应付考试,每教一课书,就要学生一个生字抄几遍、十几遍,不但要学生默写本课的生字,而且要从第一课默起。因此,学生负担很重,但效果不好,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负担很重。这样死抄死写,作业太多,学生心里就有抵触,就马虎了,字就越写越坏、越写越草,甚至越写越错。

我认为,保证质量是需要的,但是不能采取加重学生负担的办法,主要是教师应加强备课,应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我教一、二年级时就对学生讲:“老师不在乎你们写多少,只要字写得好。”这样要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大不一样了。布置一大堆作业,学生急于完成,就做得马虎了;相反,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多,那么学生就会认真地写了。从效果来说,课堂作业往往比家庭作业要好些,我总认为,字可以少写一点,只要他记住就行,有的字不一定要写在本子上,可以用手书空,嘴巴说说,手在桌上写写,这样印象也深。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办法。比如“蚯蚓”,有的小孩常常把“丘”字写成“兵”。我对他们讲,蚯蚓是虫子,所以都是“虫”字旁,蚯蚓都是在土里、小山丘里,所以蚯字右边不是“兵”而是“丘”,蚯蚓没有脚,所以两点不能加。蚯蚓有时弯来弯去,像“弓”字,有时是笔直的,像“|”字,所以“蚓”字右边是个“引”字。这样一讲,他们就记住了。有个学生工作了几十年后,还记得当年我是这么教的。

生字开花是个好办法,但是要适当。有的字可以组几个词,但有的字不大常用,很难组词,也组不出来。如果每个字都要学生组词,他们就难办了,只好问爸爸妈妈。所以生字开花,稍为开一点是可以的,但不必每一字都开花,也不必无边无际地开,否则就会开错了。总之,教师要多考虑教学方法,不要太简单,不要把小孩当作大人,要让小孩学得活,学得有兴趣。

二、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借助于经典选文的阅读,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树立共产主义的情操。人们把阅读能力比作一把“金钥匙”,这很有道理。因为具备了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它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任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

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乍看起来,课堂上似乎很活跃,而实际上学生词汇贫乏,说话、朗读、默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很差。可是这些情况又常常被“高分数”掩盖着,不大注意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我觉得从下列几个方面作些努力,可能会有助于改进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重视词语教学

把阅读教学比喻成一把“金钥匙”,那词汇教学则是构成这把金钥匙的特别素材。词汇教学主要是指弄懂词语的意思,并会正确运用。在小学阶段,许多词语是实词,有的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稍作比较,也就一目了然。那么教学中的气力应放在哪里?从实践看,重在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说话,既可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又对学

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阅读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有些教师往往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懂了的,也还要一字一句地过一遍堂,否则不除疑;有些教师则以为阅读教学要“精讲”,教师讲得越少,教学方法越“时髦”。到底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我认为应该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效果。该讲的就讲,需要讲多少就讲多少,不需要讲的则不讲。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善于抓住教材的特点、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有的放矢。总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途径。

(三)阅读教学不可忽略朗读训练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朗读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感情的表达,艺术的享受,性格的陶冶,写作的提高。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朗读教学的要求就是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所谓正确地读就是要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读,读时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读破句子。有了正确读的基础,就要求学生向流利、有感情的方向努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通过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书中人的思想感情、正确地停顿、掌握轻重音的规律和快慢速度则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保证。

要养成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好习惯,除了上述看法外,教师的范读和平日的说话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无论是在课内,或在课外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消灭方言,根治语病,说话要抑扬顿挫,以情感人。

(四)阅读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循循善诱,狠抓双基,固然是语文教师的必备之功,但并不一定是培养优秀人才的灵丹妙药,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人类的智力得到了开发而发明创造出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透彻、迅速、愉快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开始,我让学生自学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就提出来问,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二上时,他们学会了查字典,有不懂的词义通过查字典能自己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然后我们再启发,诱导学生把难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似懂非懂,不知如何提。这时,我就主动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如第六册《西门豹》一课,学生读后,当堂提问:“既然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为什么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既然老太爷告诉西门豹,有女孩儿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那后面又哪来的新娘子呢?”综上所述,学生不但能积极思维,提出了不懂的地方,还对课文的逻辑性提出了怀疑,这说明他们是主动学习,动了脑筋的。

另外,我在培养儿童的分析、概括能力方面也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边扶边放的,把思考权交给学生,避免越俎代庖满堂灌的现象。

(五)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目的、意志和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老师表扬了一篇习作,往往会成为这个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开始,校刊上登载了谁的文章,也许会使他终生不忘。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奇妙的故事,推荐几本好书,可能使某些同学从此与故事中的主人翁结下不解之缘。可见教师通过适当的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是多么重要。要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光靠读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到课外书籍的海洋中去吮吸知识的乳汁。我从一年级起就结合课文注意适

当地向孩子们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我们充分利用班、晨会时间,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兴趣爱好,常常开展小型多样的故事会、新闻汇报会、兴趣题解答、“看谁推荐的好书最多”、优秀文章朗诵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但启发学生广泛阅读时,要注意结合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的阅读:要纠正学生只看故事情节,囫囵吞枣和无节制地阅读等不良习惯。

学生广泛地阅读,必然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在教学中,我宁可少布置些书面作业。也要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多方面吸收营养。这不仅不会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确实能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三、关于作文教学

说话是写话、作文的基础,阅读为作文提供了知识和技能,而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源泉。

小学作文课是从三年级起开设的,可是有关作文的训练从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就应该抓,并且始终贯穿于各年级的教学活动之中。如果孤零零地就作文抓作文,特别是只从三年级抓起,则难以收到作文教学的预期效果。

(一)作文从说话训练开始

教学实践表明:话说得正确、完整、有条理的学生,写话的能力也就强。所以一定要抓好小学生的语言训练。初入学的儿童开始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他们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最听老师的话,最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时对他们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提出恰当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是能很快取得成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完整、连贯、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以及声音响亮、态度大方等等好习惯。说话训练还要及早和写话结合起来。教师自己要经常给学生示范,如在黑板上留个便条,通知学生干什么,该怎么干,学生没学过的汉字给注上拼音。学生经常看,就模仿上了,需要时,他们也能提起笔来写几句。写,是为了某种需要,不是什么“苦差使”。如“三八”妇女节到了,组织学生给妈妈写祝贺信;学生患病住院了,发动大家写信慰问他(她);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助打扫卫生,发动学生写信感谢他们……这些都是练习写的机会。

(二)阅读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多读多写是写好文章的“诀窍”。这个“读”,首先靠的是阅读课。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在阅读课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可以使作文教学取得较大的进展。

1.要着意让学生弄清词义,建立句子的概念

弄清词义,是用词造句的第一步。学生在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或词语贫乏等毛病,大多由于对所学的词语理解得不清楚,不深刻,记得不牢,到运用的时候,词语无法出现在笔端。小学生初学语文,接触到的词语大多是意义明确的实词,难的是使他们记得很熟,变为自己语言中的一部分。课文中有些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词语,除联系课文让学生理解外。我们老师还要有意识地在日常言语中使用它们。让学生听懂听熟,从而学会运用。我们绝不可低估教师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

2.阅读课要给学生一点写作知识

记人记事的文章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乌鸦喝水》从乌鸦口渴找水喝写起,到乌鸦想出办法喝到水,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束的顺序来写,层次很清楚,教学中稍作指点,一年级学生同样能接受。写话、作文要避免重复噜苏,通过阅读教学也是可以及早让学生懂得的。《小壁虎借尾巴》最后一段中有句话:“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这一句话就概括了上文小壁虎借尾巴的详细经过。可是学生在阅读时不一定能体会到。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小壁虎不是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吗?为什么课文用一句话把它带过了?实际上它是详细地把借尾巴的经过讲给妈妈听的呀!”学生开始

也愣住了,但很快就懂得课文中不必再写详细的道理。我进一步告诉他们,这就是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写,文章就不噜苏了。以后你们碰到这类情况也可以这么办。

3.适当引导学生模仿范文

现在语文课本里编进了不少学生易于模仿、学习的短文和习作例文。如果我们能配合课文,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活动,再让学生写写,不难看出阅读教学的效果。阅读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词语、句式及章法,要让它们成为学生自己的财富,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受、掌握。如引导学生欣赏佳句,改换词语,改变句式,变换体裁、人称,训练学生归纳段意,归纳全文中心,复述课文……有一种引申复述,更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训练,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一下子要求学生达到,还要面向全班学生,让大家都去思考,让大家都有动嘴、动手、动脑的练习机会。

(三)丰富学生的生活

学生作文,难在一是没有东西写,二是不知怎么写。如果说,阅读教学、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懂得怎么写,那么,多方面丰富学生的生活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了。同时也要看到,学生是在受教育期间,他们年幼,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的生活,使之丰富多彩,并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1.启发学生广泛阅读

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知识面较广,能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赢得小伙伴们的羡慕。这些学生大多是喜欢看课外书的。我还注意结合阅读课,结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不时地介绍一些读物给学生。除了介绍和指导学生阅读,我还鼓励学生听广播,收看内容合适的电视节目,组织他们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些。和课外阅读一样,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2.组织多种多样的校内外活动

学校大扫除,让高年级的同学帮助低年级的小弟妹擦玻璃窗、拖地板,整理学校的环境卫生,参观学校的花坛、苗圃,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给低年级和幼儿园小朋友讲故事,组织庆祝节日的游艺、文娱、科技活动,搞好大、中、小队活动,搞好学校和班级的黑板报、墙报,组织种植或饲养小动物的活动,等等,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都有好处。我还常带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到大自然去接受教育。我带他们到公园去,到郊外去;组织他们瞻仰、参观烈士陵园、革命圣地;游长江大桥……在这些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要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发面去努力: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这样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首先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学习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由于这首词是词人在赤壁古战场抒发怀古之情,将自己与三国中的周喻进行对比,于是在授课时,我在课件中播放了杨洪基唱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营造一种历史沧桑的氛围,把同学们带到了三国时代,再加上一些影片中的剪辑图片,完全让学生随着音乐而融入到苏东坡的感情世界。 其次利用图片营造氛围。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我在课件导入部分向学生展示秋景图片,营造秋的氛围,从直觉形象上给学生以感染。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

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触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另外,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还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要太长,因此在选材上应适时、适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2)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教师的讲解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教学的灵魂,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 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它一定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1、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2、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

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二、当前音乐教育的弊端 1、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2、音乐课缺乏创新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信息窗一: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相转换的方法。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表现真棒,今天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仔细听哦,待会儿有问题要问大家 T:为什么说小动物们把时间弄错了?到底谁错了?错在哪里? S:没说上午下午 T:我们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 S:标上时间词 T:小猪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一天内会出现两次7:00呢? S:因为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表上转两圈,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两次,哪位同学上来用钟表拨出一天的时间来? T:都出现两次,所以我们使用12时计时法的时候,要标明时间词。 二、引出课题:24时计时法 ①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探究1中表格第一栏用12时计时法写上相应的时间 同学显示: 8:00 11:30

2:00 4:30 T:同意吗? ②请同学们对照一下作息时间表,这些时间在作息时间表上都有相应的时刻,找出来填在第二栏 8:00 8:30 11:30 11:30 2:00 14:00 4:30 16:30 ③对比这两栏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吗? S:为什么不用时间词?为什么比12大 其实这也是一种计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24时计时法。瞧,小动物们也要跟我们一起学习。 三、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1)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T:我们来看一下钟表内时针的转动,看完后看哪些同学能找出答案来? S:因为24计时法每个数字都出现一次,所以不需要时间词。 从12时后,依次是13时,14时,……一直到24时 (2)提出问题2 T:老师还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一遍,帮老师解决问题: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哪些不同? 数字是从哪一时刻开始变化的? (3)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4)同学们现在不看黑板,你能把时间轴上面的24时计时法补充完整吗? (5)观察时间轴,在时间轴上帮小猪找出晚上7:00的24时计时法应该是什么?晚上8:00?晚上9:00?现在的时间是10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6)如果没有时间轴,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应如何转换?小组讨论5分钟。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音乐素养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中,仍然受着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中主要以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为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教师的主导为主,极少以学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在小学的教育中,音乐课是不被重视的,虽然我国已经大力的推行素质教育,并对音乐课程的改革,但这些对农村的小学教师的观念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仍然采用传统的片面的分数评价为标准,对于音乐教学更是不重视,以为人人都可以教音乐,导致音乐教学的质量一直不高,面对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的挑战,应当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的观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在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喜欢音乐,但唱起歌来就是表现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时,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教她怎样唱好一首歌,保护他对音乐的兴趣,人也变的自信多了。 三、注意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

2020年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等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国培计划”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有限,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乃至全国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等,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汇总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 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规划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巧算24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巧算24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巩固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能比较快地利用3张牌算24点。难点:用4张牌算24点。 教学过程: 一、师出示3张牌:7、6、3 师:你能根据这三张牌上的数字写出各种算式吗? 学生分组写算式后进行交流。 二、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用上加、减、乘、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字计算一次,能算出得数是24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尝试算一算,再进行交流。 师小结:

三、师出示 1、第一组: 2、 3、4 2、第二组:9、8、3 3、第三组:3、5、9 学生自主算一算并进行交流。 四、师出示:1、2、5、8 师:现在有4张牌,你还能算出24吗?让老师先算一算: 师:8÷2=4 1+5=6 4×6=24 师:你还能想出其它算法吗? 学生试一试,再进行交流。 练习: 师出示: 第一组:4、5、7、8 第二组:3、1、7、9

第三组:5、6、5、3 学生算一算,老师巡视指导。 5、师:算24点时,我们要注意找到3和8、4和6,这样就能方便快速地算出24。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算,比一比,谁算得最快。课后反思: 算24点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活动,它是孩子利用加、减、乘、除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教学中由浅入深,从三张牌开始,再到四张牌。一方面让孩子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写出来,另一方面提倡孩子探索多种方法。同时老师给孩子一点技巧:如在计算的过程中考虑到最后一步应该是3和8或4和6。避免孩子无从下手。整个课堂气氛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感觉到还有一些孩子还缺少策略和方法。于是要求孩子回家后和家长再一起练习。

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doc

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例:1、双脚轻轻跳 2、双脚重重跳 3、单脚跳 4、跺脚 5、踮脚轻轻跳 6、走步 7、爬行 8、躺下闭上眼睛假睡 9、打呼噜由轻渐响 10、慢慢起身、伸懒腰等,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上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例如:我在请同学们欣赏《我乘上小马车》时,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以西方国家中两个流浪儿,他们以甜美的歌声换取面包。一位贵妇人就利用他们的歌喉去赚钱,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这首歌曲就是当天晚上他们在梦境中所唱。

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梦中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反映极其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个贵妇人去,他们被利用了”“他们根本就过不上好日子”“贵妇人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发她”“他们应该找正式的教唱歌的地方去演出挣钱”······各种想法接踵而来,教师没有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法,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这是十分可贵的。音乐课就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孩子们,让音乐课上永不结束真理。无独有偶,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到:“雪花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特点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学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唯命侍从,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的有序提高,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和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学期,信息技术组将继续配合教科处,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加强培训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积极开展网络知识普及,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 3、使每一位中青年教师拥有自己的信箱,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 4、进一步提高教师办公自动化等教学基本功。 三、培训对象与预期目标 培训对象:以对计算机知识不了解和能力较差的老师为主要培训对象。 预期目标: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系统操作方法;能运用Office办公软件服务与教学;能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和下载相关文章;能进入学校网站上传文章。

培训目标任务:对全体教师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培训,使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有较明显提高,并从中培养出一批教学骨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培训原则为: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四、培训时间与课时安排 培训时间:每周四第二节课后。 1、计算机系统知识。 2、Word20xx简单应用。 3、网页浏览基础知识。 4、电子邮箱的注册申请。 5、Excel相关知识培训。 6、演示文稿的简单知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室的作用,促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二、组织安排: 由信息技术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 三、培训方法: 采用集体指导、互帮互学、上机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中年教师重点辅导,45周岁以下教师考核过关。具体为各任课教师结合自身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信息技术为什么能在枯燥,机械的数学学习中给学生带来新的活力,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复杂实际应用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二、启发引导,解决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十四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4时计时法的产生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难点: 1、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2、理解普通计时法换24时计时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任意拨一个时刻(11时) 师: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这个时刻你通常在干什么? 生:上课、睡觉 师:把上课和睡觉混在一起了? 生:上午11时上课,晚上11时睡觉,如果学生说晚上3点睡觉,师追问:换一个词叫什么? 师:也就是说只看这个11时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是像同学们一样加上一个词,什么词?还会混淆吗?上午11时在干嘛?晚上11时呢? 师:同学们,生活中像这种带时间词的时刻还有别的?但是有个要求,你边说还得说一说那个时候你可能在干吗? 生:略 二、回顾反思普通计时法,设计24时计时法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普通计时法。 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时刻,请同学们看一看在前面加上合适的时间词并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嘛?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是不是非常简单,现在我们改变一下规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几时播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时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前面都有时间词/都没有超过12时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为什么没有超过12时的呢? 师总结:像这种时针走到几时,就说几时,然后在前面加上时间词来区分不同时刻的计时方法我们叫它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 2、认识24时计时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才新闻联播播放的时间是晚上7:00吗?怎么是19时呢?这是什么计时法,你在哪里还见过? 师出示生活中应用24时计时法的场景 师: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 师:也就是说,有时间词的就是普通计时法,没有时间词的就是24 时计时法,从写法上来比较24时计时法更简洁一些。 预设2:普通计时法没有超过12时,24时计时法超过12时了。 师:课讲到这里,你们是不是有很多疑问:24时计时法为什么不加 时间词,不会混淆吗?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怎么可能超过12呢?到底什么是24时计时法?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师:你觉得24时计时法的这个24时应该是指什么? 生:1天24个小时 师:一天是24个小时吗?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啊?谁上来拨一波? 生:2圈,共24时 师:一天是从哪一个时刻开始的?请同学们观看春晚辞旧迎新的片段,得出一天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观念的变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观念的变化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他对我的教学观念、人格、创造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观念:即客观事物在人脑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不是实在物质。我认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学了奥尔夫以后,我的观念有了改变,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 结合当今的社会,恰恰需要这种主支探索绵精神。教育现代的儿童,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邮一辙的教学。现在的孩子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是不够用的。教师应该大胆的开辟一片空地,要孩子们去探索,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在他们的头脑中,不畏惧失败。例如:小孩子学走路,摔倒了,现在的父母会说:“自己站起来。”那么,在思维这块领地,为什么不能试着说一句:“自己站起来。”呢!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他强调了自身的发展,有点举一反十的意味。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玛斯隆(Abraham maslon)说:我们必须教学生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至少有能力面对新奇事物的思想,去做即兴演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无须提前准备。奥尔夫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以后,我会拿来借鉴,这是一人好的开始。 我学习卫学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每次上课,从我自身来说,都感到轻松自然,教师每次上课都以带着全班同学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老师请同学自选打击乐器,自己编排四拍子的节奏,要求不与他人一样;老师发给每组同学几张报纸,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要求情节不同;教师放一段音乐,乐曲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大胆进行表现。炼了我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再如,任意给两个音高进行儿歌创编,锻炼了即兴创造能力、识谱能力及音准的训练等等;对几宫格的认识,锻炼了协调能力。还有许多其他的游戏,教师用这些游戏好象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空间之大、之随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知,去探索,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娱乐优势(天性)转向——用心去冒险,我们在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而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完全平衡,就是人类心灵的延伸。娱乐并不为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8篇)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如何做好小学音乐教学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兴趣教学而过度地重视技术教学,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讲究的是技术与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形式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的发展。 (2)采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尤其是让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创造和兴趣是互为因果的两种因

素,让学生自己利用音乐创造、表演,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学生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就会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学生在体会到表演的喜悦之后就会更加喜爱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简化表演形式。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经常进行小组舞蹈比赛,教师给出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学习,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使学生亲近教师,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需要音乐教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信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就会有进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24宝葫芦的秘密获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获奖教学设计1 《宝葫芦的秘密》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张天翼的长篇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来感受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和他自己心理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而来理解“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一道理。从书中每一个细节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设计理念: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梗概来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静静阅读精彩片段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心理变化,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赏析,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2.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 3.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大屏幕出示) 师:《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午绘制。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在封面上找到了老师介绍的几个名字? 师: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二、初读梗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故事梗概。(作业纸1) 师:从故事梗概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吧!

(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谜底:郑小登 (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谜底:杨拴儿 (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谜底:科学画报 (4)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 师:从故事的梗概中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看来读故事梗概对我们阅读整本书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片段赏析 师:这本书的精彩片断非常多,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巧得宝葫芦 师:在机缘巧合之下,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大屏幕出示) 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 我没有办法。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师:你读出了什么?(高兴) 师: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边说,老师边做读书笔记和眉批,个别读)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地描写,让一个高兴的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这就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书就是要读懂细节。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的时候可以手上拿一支笔,看到精彩地方,或者有意思的内容,就在书上做做读书记号;也可以在书的边上随时写下你的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2.吃棋子片段(教师控制时间) (1)学生自由阅读作业纸2。 (2)交流,说说这次宝葫芦又帮王葆做了一件什么事?(王葆在下象棋的时候,想着要吃掉姚俊的马,马果然跑到了王葆的嘴里。) (3)宝葫芦真聪明呀,王葆脑筋刚一转,宝葫芦马上就给办好了,可是结果可不太妙。不信,你瞧—— 师:王葆与宝葫芦还会发生些什么事呢?让我们在书中去找答案吧! 四、总结回顾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理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在课改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明白了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改革教什么、学什么。在课改实践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那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智慧的结晶,是在以后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路 有人说:“换教材要换脑筋”,在我看来,面对新事物,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已代替了旧的教学大纲,新的教育理念已代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新的学习方式已代替了以往的接受学习,我们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以往的音乐课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技巧的训练;现在的音乐课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淡化枯燥的技巧训练。 2. 以往的音乐课以教师为主,教师是领唱,学生是合唱者;现在的音乐课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淡化教师的权威指挥作用。 3.以往的音乐课以“一教一学”“一问一答”“一说一听”为教与学的方式;现在的音乐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 以往的音乐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且教材已用过多年,体现不出时代特色;现在的音乐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童趣、有美感、有创新,教材令人赏心悦目。 在更新观念,转变思路的同时,我收获了教学中的轻松与快乐,体验到了课改所带来的益处,同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音乐课堂的美与愉悦,在这自由、轻松的空间中,我和学生共同享受着成功的乐趣。 二、真诚用心,以心换心 “孩子,你们真的很聪明,你们真行。老师相信将来的作曲家、作词家就在你们当中。”“同学们只要稍稍努力了,你们都会做的最好。”“老师喜欢你们每一个人,你们的微笑是最好的,如果你们也喜欢老师,也笑一笑,好吗?……” 其实教育教学中的真诚就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课改强调师生交往与互动,平等与交流。这交往、交流来源于教师真诚的语言、关爱与鼓励,这互动、平等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真心、诚心、爱心。 只有对学生充满了爱,才会对教学用心,对课改用心,对自己的事业用心。课改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探索者、研究者。对于课改我们可以去摸索,可对学生的用心、关心是最可宝贵的,这是来自教师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有了这种内在支持,教学才会更加吸引学生。 对学生用心换来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对教师的喜欢,对音乐课的喜欢。这就是成功,这一点一滴的成功快乐就是教师用心的回报,真诚的结晶。 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1.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同一首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歌词,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以有多种理解。《在动物园里》一课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前提下,可以自己创编歌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创编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以下小编为你带来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篇1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

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规划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