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话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话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话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话

助产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然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够接生,能够催育生命。助产术是他启发法的第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知耻而后勇,激发求知欲望),第二步是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例: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记录了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有关“正义”问题的谈话,这段谈话可以作为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尤苏戴莫斯想成为一名政治家,于是,苏格拉底便向尤苏戴莫斯提出了有关“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问尤苏戴莫斯能否举出“正义的行为”和“非正义的行为”。尤苏戴莫斯回答说“能够举出”。苏格拉底建议他把“正义的行为”归为一边,把“非正义的行为”归为一边。接着,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展开了下列对话。

“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格垃底问。

“显然是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格拉底问。

“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呢可就是怪事了。”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当然不能。”

“那么,我们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

“如果是偷窃、抢劫他们的财务,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

“当然是。不过,一起头,我还以为你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哩。”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所有我们的朋友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义的一边了?”苏格拉底问。

“好象是这样。”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

“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苏格拉底接下去又问道:“如果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因此,就制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

“又如儿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当做饭给他吃,而由于用了欺骗的方法,竟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我看也应该放在同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

“又如,一个人因为朋友意志沮丧,怕他自杀,把他的剑或其他这一类的东西偷去或拿去,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当然也应该放在同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

苏格拉底又问道:“你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的?”

“的确不是”,尤苏戴莫斯回答,“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话。”

在这段对话里,苏格拉底首先姑且承认尤苏戴莫斯关于“正义”问题的见解,然后基于尤苏戴莫斯的见解引出种种新的问题请他回答,最终使尤苏戴莫斯意识到自己最初关于“正义”的见解是不完善的、愚蠢的,从而愿意“收回已经说过的话”。通过对自己的已有的见解的“破”的过程,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这不仅为真理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而且本身就是确立真理的过程。

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后来被命名为“发现法”或“发现性对话”。这一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检讨自己已有的观念或见解,进而自己去顿悟真理、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关于美的谈话

苏:只要老天允许,你朗诵大作时,我一定来听。不过谈到文章问题,你提醒了我须先要向你请教的一点。近来在一个讨论会里,我指责某些东西丑,赞扬某些东西美,被和我对话的人问得无辞以对。他带一点讥讽的口吻问我:“苏格拉底,你怎样才知道什幺是美,什么是丑,你能替美下一个定义吗?”我由于愚笨,不能给他一个圆满的答复。会谈之后,我自怨自责,决定了以后如果碰见你们中间一个有才能的人,必得请教他,把这问题彻底弄清楚,然后再去找我的论敌,再和他作一番论战。今天你来得正好,就请你把什么是美给我解释明白,希望你回答我的问题时要尽量精确,免得我再输一次,让我丢脸。你对于这个问题一定知道非常透彻,它在你所精通的学问中不过是一个小枝节。 希:苏格拉底,这问题小得很,小得不足道,我敢说。 苏:愈小我就愈易学习,以后对付一个论敌,也就愈有把握了。 希:对付一切的论敌都行,苏格拉底,否则我的学问就很平庸浅薄了。 苏:你的话真叫我开心,希庇阿斯,好象我的论敌没有打就输了。我想设身处在我的论敌的地位,你回答,我站在他的地位反驳,这样我可以学你应战,你看这个办法没有什么不方便吧?我有一个老习惯,爱提出反驳。如果你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我想自己来和你对辩,这样办,可以对问题了解更清楚些。 希:你就来对辩吧。那都是一样,我再告诉你,这问题简单得很;比这难得多的问题,我都可以教你怎样应战,教你可以把一切反驳者都不放在眼里。 苏:哈,老天,你的话真开心!你既然答应了,我就尽我的能力扮演我的论敌,向你提问题。你如果向这位论敌朗诵你刚才告诉我的那篇讨论优美的事业的文章,他听你诵完之后,一定要依他的习惯,先盘问你美本身究竟是什幺,他会这样说:“厄利斯的客人,有正义的人之所以是有正义的,是不是由于正义?”希庇阿斯,现在就请你回答吧,假想盘问你的是那位论敌。 希:我回答,那是由于正义。 苏:那幺,正义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希:当然。 苏:有学问的人之所以有学问,是由于学问;一切善的东西之所以善,是由于善? 希:那是很明显的。 苏:学问和善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否则它们就不能发生效果,是不是? 希:它们都是真实的,毫无疑问。 苏: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也由于美? 希:是的,由于美。 苏:美也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希:很真实,这有什么难题? 苏:我们的论敌现在就要问了:“客人,请告诉我什么是美?” 希:我想他问的意思是:什么东西是美的? 苏:我想不是这个意思,希庇阿斯,他要问美是什么。 希:这两个问题有什幺分别呢? 苏:你看不出吗? 希:我看不出一点分别。 苏:我想你对这分别知道很多,只是你不肯说。不管怎样,他问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请你想一想。 希:我懂了,我来告诉他什么是美,叫他无法反驳。什么是美,你记清楚,苏格拉底,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 苏:呀,回答的美妙!如果我对我的论敌这样回答,要针对他所提的问题作正确的回答,

苏格拉底对话录------关于灵魂与肉体

活着有价值生命无止境 我们自己在此苦难深重的娑婆世界中徘徊不息,随自业漂流不息。我们相遇又分别,或再次以不同的身份相见。无始以来,我们经历了无量生命,遭受无数痛苦、折磨、不幸,填满了坟丛墓地,这足以让人醒悟而解脱自己。 苏格拉底对话录------关于灵魂与肉体 苏格拉底:“对爱情的快乐呢?哲学家在意吗?” 西米:“决不在意。” “好,还有其他种种为自己一身的享用,比如购买华丽的衣服呀,鞋呀,首饰呀等等,你认为一个哲学家会很在意吗?除了生活所必需的东西,他不但漫不在意,而且是瞧不起的。你说呢?” 西米回答说:“照我看,真正的哲学家瞧不起这些东西。”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哲学家不愿把自己贡献给肉体,而尽可能躲开肉体,只关心自己的灵魂呢?” “是的。” “我们首先可以说,哲学家能使灵魂超脱肉体。在这方面,哲学家比别人更有本领。这不是很明显的吗?” “是的。 “世上多数人准以为活一辈子不享受肉体的快乐,就活得冤枉了。谁要是对肉体的享乐毫不在意,他就和死人差不多了。” “这话很对。” “好,我们再说说怎样去寻求真纯的知识吧。如果和肉体一起去寻求智慧,肉体是帮手还是阻碍呢?我是说,人的视觉、听觉真实可靠吗?诗人经常对我们说,我们看见的,听到的都是不正确的,这话对吗?可是视觉、听觉如果都不正确、不可靠,其他的感觉就更不用说了。视觉、听觉还是最可靠的感觉呢。你说不是吗?” 西米回答说:“我觉得一点儿不错。” “那么,什么时候灵魂能求得真实呢?因为带着肉体去探索任何事物,灵魂显然是要上当的。” “是啊。” “那么,灵魂如要求得真理,只能在思想里领会到一点儿吧?” “是的。” “如果思想集中,不受外物干扰——一切声音、形象、痛苦、喜乐都没有,尽量撇开肉体,脱离肉体的感受,专心一意地追求真实,这该是最适于思想的境界吧?” “是的。” “就为这个缘故,哲学家的灵魂很瞧不起肉体,并且避开肉体,争求孤独自守。不是吗?” “显然是的。” “那么,西米,我再问你一件事。绝对的公正,我们认为有?还是没有?” “我们一定认为有。” “绝对的美,绝对的善,有没有?” “当然有。” “你们有谁亲眼看见过吗?” “确实没有。” “或者由别的任何感觉接触过没有?我指人的感觉接触不到的许多东西呢。例如体积的大小、健康、力量等——就是说,每一件东西底子里的实质。我们能由肉体来思考这种种事物的实质吗?一个人观察事物而要了解事物底子里的实质,他先得非常尽心地做好准备,才能接触到这点知识。该这么说吧?”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柏拉图像 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他的真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对话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对话 一天,柏拉图向老师请教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叫柏拉图去麦田里捡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只能捡一棵,而且要不回头地走。结果柏拉图两手空空就回来了,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柏拉图解释说:自己在麦田看到很多又大又好麦穗,而他以为后面还会遇到更大更好的麦穗,所以直到走出麦田也没捡一棵麦穗。 苏格拉底于是告诉柏拉图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蔫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吗?”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完整版)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真理与修辞] 雅典的人们,我的控告者们是怎么影响你们的,我不知道。至于我,我自己也有点浑然自失了,他们说得可真是充满说服力。而他们说的话里,简直没有真话。他们信口雌黄,其中有一句尤其让我惊讶,就是所谓,你们必须小心被我欺骗,因为我说话很聪明。他们真不害羞,不怕会被我用事实马上驳倒,即,我无论如何不像说话聪明的——这在我看来是他们做的最可耻的事——除非是,他们把说真话叫做说话很聪明。而如果他们这么说,我会承认我是个演说者,但不是他们那种。而这些人,如我所说,说的话里,很少或根本没有真话,但你们听我说的都是真话。宙斯在上,雅典的人们,你们听到我说的并不像他们精心设计的词句那样,不是刻意修饰的辞令和名目,都是我临场口占的字句——我相信我说的是光明正大的——你们中谁也不要期待别的说话方式。当然,诸位,在我这个年纪,是不该像孩子一样到你们这里来胡扯。雅典的人们,我热切地求你们、恳请你们,如果你们听到我申辩的这些话,觉得和我在市场上的钱庄柜台边或别的地方常说的是一样的(你们中很少人在那里听到过),你们不要因此而惊讶或者喧哗。因为是这样的:现在我第一次到法庭上来,已经是七十高龄的老人。我整个是这里的言辞方式的门外汉。比如,要是我在这儿真的是一个外邦人,你们一定同意我用从小习惯了的口音和方式说话,那么,同样,我现在向你们提出这个正当请求——至少在我看来,它是正当的——你们不要管我的说话方式(这方式也许更糟,也许更好),只是看我用这个方式表达出的想法,看我说的是否正当。这是法官们的德性,而演说者的德性就是说真话。 [案情真相] 那么,雅典的人们,我认为正确的方式是,首先针对那些最初的虚假控告和那些最初的控告者做申辩;其次,针对后面的控告和后面的控告者申辩。而很久之前(有些年头了)你们面前就有了很多控告我的人,说的根本不是真话。比起阿努图斯等人,我更怕他们,虽然阿努图斯他们也可怕。诸位,那些人更可怕,你们中很多人从孩童时代就被他们说服了,听他们控告我,其中同样没有真话,他们说,有个苏格拉底,是个智慧的人,是关心天上的事的学究,还考察地下万物,把弱的说法变强。雅典的人们,他们散布这谣言,真是我可怕的

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

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记录了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Euthydamus)有关“正义”问题的谈话。 “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问。“显示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问。 “肯定有”,尤回答。 “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回答。 “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是不是也能说它是非正义的呢?” “当然不能。”

“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回答。 “如果他偷窃、抢劫他们的财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 “当然是,不过,一起头,我还以为你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哩。”尤回答。 “那么,所有我们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义的一边了?”苏问。 “好象是这样。”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问。 “完全同意。”尤回答。 苏接下去又问道:“弱国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因此,就制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回答。 “又如儿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

柏拉图对话集

柏拉图对话集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 我这才明白了一件事:诗人们创作并不是靠智慧,而是靠天分、凭灵感,正如先知和解说神签的人一样;因为这些人也说出很多美好的话,却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很明显,诗人们的情况也没有什么两样。同时我也发现,他们凭着能写诗,就以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很智慧,其实一窍不通。P31 因为我来来往往所做的无非是劝告各位,劝导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轻视自己的灵魂;我跟你们说,美德并非来自钱财,钱财和一切公私福利都来自美德。P41 你们如果置我于死地,是很不容易找到另外一个人来顶替的,这个人附在城邦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好像牛虹附在马身上,这匹骏马由于太大太肥,年龄末老就行动迂缓,需要叮一叮才能焕发精神。我想是神灵把我拴在城邦上的,具有这样一种资格,可以走来走去,激发、催促和责备你们每一个人,整天不停地到处紧跟着你们。P42 请不要因为我说实话而不高兴。因为一个人如果刚正不阿,力诽众议,企图阻止本邦做出许多不公不法的事,就很难保全生命。一个人如果真想为正义而斗争,又不想活一个短暂的时期,那就只能当一名平头老百姓,决不能做官。P43 如果我又说,人所能做的最大的好事,就是天天谈美德以及其他你们听见我谈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进行考查,不经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那你们就更加不肯相信我的话了。P50 可是公民们,逃避死亡并不很难,逃避邪恶却难得多,因为邪恶跑得比死亡快。 P51 因为死的状态有两种可能:死可能是绝对虚无,死者全无知觉;死也可能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灵魂从这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P53 现在我们各走各路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灵知道。P55 会饮篇

苏格拉底式对话范例

苏格拉底式对话范例 教师:这是一门生物学课程。它是一门什么样的科目呢?关于生物学,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凯瑟琳,你能否说一下? 凯瑟琳:它是一门科学。 教师:那么,什么是科学呢? 凯瑟琳:我吗?科学非常讲究严谨、精确,他们通常做实验、测量和检测。 教师:没错。除了生物学还有什么其它科学吗?玛丽莎,你能说出其它门科学吗? 玛丽莎:当然可以,比如化学和物理学。 教师:还有别的吗? 布莱克:还有植物学和数学。 教师:数学嘛……数学和其它科学有些不一样,不是吗?它和生物学、化学、物理和植物学不同在哪里?布莱克,你怎么认为? 布莱克:数学不需要做实验。 教师:为什么不需要呢? 布莱克:我想是因为数字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教师:没错,研究数字和其它数学的东西和研究物质世界或者生物中的化学物质或者规律等等,都是不同的。你可以去问问你的数学老师为什么数字如此不同,亦可以对此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不过我们现在先重点探讨什么叫生命科学。为什么生物学和植物学都被叫做生命科学? 彼得:因为它们都研究生物。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生物学和植物学不同在哪里?珍妮弗,你怎么看? 珍妮弗:我说不出来。 教师:好吧,让我们都在词典中查找这两个词,看看词典是怎么说的。(学生开始查词典。)教师:珍妮弗,关于生物学,你查到了什么? 珍妮弗:词典上说:“它是一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起源、历史、物理特性、生命过程、习性等等的科学。它包含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分支。” 教师:那么关于植物学与生物学的关系,我们知道些什么,瑞克? 瑞克: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教师:没错,如果仅从词源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如何描述生物学这门学科呢?如果把biology这个词分解成“bio”和“logy”两部分,它的字面意义是什么?布莱克,这样分解的话,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布莱克:它是一门关于生命,或者说,研究生命的科学。 教师:好,你们现在能看出词源是如何帮助我们了解一个词的意思了吧?你们是否也察觉到越详细的定义是如何越清楚地阐明了一个词原来的含义呢?既然如此,大家为什么会认为实验对于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如此重要呢?难道你们认为,人类一直以来都做实验吗?玛丽莎? 玛丽莎:我猜没有,在任何科学诞生之前都没有。 教师:是的,说得很好!科学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有的。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在做什么?他们如何获取信息,又是如何形成他们的信念的?彼得? 彼得:从宗教信仰中获取的。 教师:是的,宗教信仰常常会决定人的观念、想法。为什么我们今天不用宗教信仰去断定 ----比如,生命的真正起源、历史和物理特性呢? 彼得:有些人仍然会这么做。他们相信《圣经》已经解释了生命的起源,并认为进化论是错的。 教师:琼斯,进化论讲的是什么? 琼斯:我不清楚。 教师:嗯,我们不妨查一下词典找找达尔文的名字,看看有没有关于达尔文学说的解说。 (学生开始查词典。) 教师:琼斯,请你大声读出你查到的解释。 琼斯:词典上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所有动植物物种都是通过继代遗传、稍微的变异、不断进化的结果;能适应环境的就能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 教师:琼斯,这段话用日常语言怎么理解?你会怎么解释?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亚历山大大帝的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τη?(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而亚历山大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 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真理与修辞] 雅典的人们,我的控告者们是怎么影响你们的,我不知道。至于我,我自己也有点浑然自失了,他们说得可真是充满说服力。而他们说的话里,简直没有真话。他们信口雌黄,其中有一句尤其让我惊讶,就是所谓,你们必须小心被我欺骗,因为我说话很聪明。他们真不害羞,不怕会被我用事实马上驳倒,即,我无论如何不像说话聪明的——这在我看来是他们做的最可耻的事——除非是,他们把说真话叫做说话很聪明。而如果他们这么说,我会承认我是个演说者,但不是他们那种。而这些人,如我所说,说的话里,很少或根本没有真话,但你们听我说的都是真话。宙斯在上,雅典的人们,你们听到我说的并不像他们精心设计的词句那样,不是刻意修饰的辞令和名目,都是我临场口占的字句——我相信我说的是光明正大的——你们中谁也不要期待别的说话方式。当然,诸位,在我这个年纪,是不该像孩子一样到你们这里来胡扯。雅典的人

们,我热切地求你们、恳请你们,如果你们听到我申辩的这些话,觉得和我在市场上的钱庄柜台边或别的地方常说的是一样的(你们中很少人在那里听到过),你们不要因此而惊讶或者喧哗。因为是这样的:现在我第一次到法庭上来,已经是七十高龄的老人。我整个是这里的言辞方式的门外汉。比如,要是我在这儿真的是一个外邦人,你们一定同意我用从小习惯了的口音和方式说话,那么,同样,我现在向你们提出这个正当请求——至少在我看来,它是正当的——你们不要管我的说话方式(这方式也许更糟,也许更好),只是看我用这个方式表达出的想法,看我说的是否正当。这是法官们的德性,而演说者的德性就是说真话。 [案情真相] 那么,雅典的人们,我认为正确的方式是,首先针对那些最初的虚假控告和那些最初的控告者做申辩;其次,针对后面的控告和后面的控告者申辩。而很久之前(有些年头了)你们面前就有了很多控告我的人,说的根本不是真话。比起阿努图斯等人,我更怕他们,虽然阿努图斯他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7176296.html,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走向世界》2011年第34期 中国与欧洲,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对人类文明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公元前数世纪,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连接起长安和罗马,开了中欧文明对话的先河。 2011年的金秋时节,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希腊雅典孔子学院、弗雷展会集团、意 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瑞中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孔子文化行暨中欧文明对话系列活动于10月10日至20日分别在瑞士的苏黎世、意大利的罗马和希腊的雅典举行。山东文化代表团带着孔子故乡的问候,来到遥远的欧洲,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与访问活动。 民间艺术亮相苏黎世 10月11日,中国民间艺术展在瑞士苏黎世奥布里姆勒文化中心举办。 瑞士是首批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欧国家之一,建交61年来,两国在人文交流方面不断深化,两国人民互相了解的热情日益高涨。 展览选取了陕西华县的皮影、山东潍坊的年画和各地剪纸精品共60余幅。瑞士的观众通过观看中国农村的草根艺术感受到中国农村的乡土气息和文化生活,从而增进了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展览会上,来自相关地区的专家还向瑞士朋友介绍了民间作品所包含的故事和寓意,使观众获益匪浅。瑞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汪人健表示,愿意与中国加强合作,深化交流。 孔子文化展在罗马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和意大利两个文明古国跨越万里,相互沟通,交流融合,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近年来,意大利已经拥有了10所孔子学院和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是一项着眼于青年、未来和友好的事业,它将成为新丝绸之路上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桥。 10月14日,孔子文化展开幕式在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此次展览由50余幅精美图片组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学说创立、传承和变迁。展览受到了各地孔子学院师生及当地民众的欢迎,让欧洲观众对孔子有了更亲切和人文的感受,并对其生平和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中华文明和希腊文明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的古老智慧,共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同样,没有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就没有现代的亚洲。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与中国的老子、孔子、庄子等伟大的思想家曾经共同引领世界文明走出蒙昧,向前发展。

苏格拉底式发问

苏格拉底式发问(Socratic questioning) 这种辩驳是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的方法为基础的。苏格拉底用一系列的质问来盘查人们潜隐的、想当然的假定。发问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思维缺乏逻辑。通过审查我们信念当中的逻辑,就可以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没有道理?怀疑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典型的苏格拉底式发问是这样开始的: ●有什么根据证明……? ●为什么我(她/他/他们)必须……? ●仅仅因为我喜欢这样,他们就必须……? ●……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吗? 练习苏格拉底式发问,这里有一些例子: ●凭什么要求我着手去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成功? ●为什么别人必须去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仅仅因为我很有敬业精神,别人就也要有敬业精神? ●如果我完不成某一个任务,我整个人生难道都失败了? ●仅仅因为我希望女儿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她就必须取得好成绩?哪里写明了她必须这样做? ●我完不成那个任务,人们就会鄙视我吗?为什么我必须让人佩服?依据在哪里? ●聚会上如果我不跟别人说话,结果必定是灾难性的吗?

苏格拉底式发问可以用来质疑一些常见的不合理信条(第二部分已经写到),见下表。 信条苏格拉底式发问 我必须得到每个人的喜爱和肯定。为什么我必须得到每个人的喜爱和肯定?难道仅仅因为我喜欢这样?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我必须在每一个方面都胜任、够格并有所成就。哪里有依据表明我必须能够胜任每一个方面?在某些方面我不能胜任就是灾难性吗?为什么? 世界应该公平,我应该总是受到公平的对待。哪里明文规定世界必须公平?尽管我希望受到公平的对待,但是哪里有根据证明我应当总是受到公平的对待?又有什么根据证明世界必须是公平的? 人们的理想信念应当跟我一致,他们做事情的方式也应当与我相同。人们的理想信念为什么应当跟我一致?难道仅仅是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相信同样的东西?他们为什么必须这么做? 有些人就是坏,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谴责。仅仅因为某些人的行为方式我不喜欢,他们就一定是坏人吗?因为偶尔的不良行为,就把整个人说成坏人,这合理吗? 如果我弄砸了某事,我就是一个坏人、废物或者白痴。如果我弄砸了某事,我就是一个坏人,这从何说起?谁说我必须一贯正确? 世界应该向我提供我所需要的东西。生活应当舒适。我不应该受苦,不应该遇到麻烦事。为什么世界应该向我提供我所需要的东西?仅仅因为我希望生活悠闲舒适,生活就必须这样吗?为什么? 如果事情的发展偏离了我的期望,那就太可怕了。尽管我希望事情如愿,为什么事情不如愿就那么可怕?哪里有证据表明事情必须总是按照我喜欢的方式来发展?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爱情、婚姻、幸福、艳遇、生活)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稻田,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手回来。 苏格拉底问:怎么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又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实的树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砍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还不赖的树回来。 苏格拉底问:怎么只砍了这样一棵树?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看到过几棵非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穗的教训,看到这棵树还不错,就选它了。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是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田野,去采一朵最美丽的花,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采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著一朵还算比较美的花回来。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我告诉自己,要坚信手中的这朵花就是最美的。当然,我后来又看见好多很美丽的花,但我依然坚持,认定我这朵最美,不再动摇。所以,现在我把最美丽的花带来了。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幸福。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艳遇? 苏格拉底说: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这次没有规则,只要最后带一支回来就可以了。 柏拉图去做了几小时后,他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显枯萎的花。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你反复挑选之后,带回的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我找了很久,发觉这是盛开得最大最好的花,但我采下来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了,就像您看到的这样。我想,大概是我采下它的时候,它已经盛开到了极限,所以……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艳遇。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说:不如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仍然没有规则,带一支回来就可以。柏拉图去做了。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走进树林去找他,发现他竟在树林里扎起帐篷。苏格拉底问:你还没有找到最好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帐篷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如果我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蒌了。 苏格拉底问:你以为你不摘,它就不会枯萎了? 柏拉图回答:我知道,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要在它还盛开的时候,守在它边上,欣赏它最美的样子。苏格拉底问:那它凋谢了呢? 柏拉图回答:等它凋谢的时候,我会欣然离开,去找下一朵。 这时,苏格拉底满足地笑了: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有关爱情、婚姻、生活、哲学的最完整版本]:1、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已,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朵花也没有。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启示:在爱情中,我们总是追求另一半的完美,却忘记了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最终空手而归。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随缘:你所遇见的适合于你的就是最好的。 附小故事一则:一男子欲找世上最完美的女人为妻。穷其一生,遍寻天下,最终仍孑然一身。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没有找到世上最完美的女人,他说:“不,你错了,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完美的女人,无论外貌还是心灵,无论才干还是性情都无可挑剔”。“那你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唉,没办法,她要找一个最完美的男人”。所以有人说:爱情就象打麻将,看看差不多能和的时候就和了散了,非要来个天和(青梅竹马)或地和(一见钟情)不可吗?别弄着弄着和不了了。 2、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再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拿了一朵看起来尚比较可观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美的花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朵,好不容易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启示:在婚姻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围城的感觉,正如当年一个年轻人请教苏格拉底到底该不该结婚时,苏格拉底说道:无论如何,你都会后悔。很多人都在凑合着过日子,恰似故事中那朵尚还可观的花。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惜缘: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为什么要珍惜缘分?且看下面的故事: 一女子爱上一男子,只恨无缘相见,乃苦修五百年,方使佛祖将其化为桥上的一个石柱,可以看着那个男子从桥上走过。后女子爱男子更深,又修行一千年,求佛祖再给她一个机会,能在茫茫人海中与男子擦肩而过。佛祖又助她满足了心愿。又过去一千五百年,佛祖问:还想不想见那个男子?女子说:我已爱过,已无遗憾,不用见他了。佛祖闻言,长嘘一口气,似卸下一个重担。女子奇怪,乃问曰:难道你老人家也曾有放不下的烦恼么?佛祖曰:那倒不是,只是这样一来,另一个男子求我的事很快就能实现了。女子不解,求佛祖解释。佛祖曰: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一个男子,为了能够看上你一眼,已经修行了两千年。各位,争取到看一眼的机会尚且需要两千年的时间,那要是能相遇、相识、结为夫妻、一同走过一生,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如此难得的机会,不珍惜能行吗?先哲讲“百世修得同船度,千世修得共枕眠”,然也。 如果你想更深的理解爱情的真谛,可以再深入一步,看下面的故事就明白了。 人问佛:为什么结了婚在一起的时候,原来相爱的两个人反倒没有了以前的那些激情,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依赖?佛说:那是因为你的心里已经潜移默化中将爱情转变为了亲情。人摸了摸脑袋:亲情?佛继续说:当爱情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亲情的,你会逐渐将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样你就会多了一些宽容和谅解,也只有亲情才是你从诞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别无选择的,所以你后来做的,只能是去适应你的亲情,无论你出生多么高贵,你都要不讲任何条件的接受自己的爱人,并且对爱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话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稻田,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着手回来。 苏格拉底问:怎么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是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又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合的树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砍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 苏格拉底我问:怎么只砍了这样一棵树?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的,看到几棵非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麦穗的教训,看到了这颗树还不错,就选她了吧。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是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幸福?

苏格拉底说:我请穿越田野,去采一朵最美丽的花,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采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还算比较美的花回来。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我告诉我自己,要坚信手中的这朵花就是最美丽的。当然,我后来又看见好多美丽的花,但我依然坚持,认定我这朵最美丽,不再动摇。所以,现在,我把最美丽的花带来了。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幸福。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艳遇? 苏格拉底说: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这次没有规则,只要最后带一支回来就可以了。 柏拉图去做了几个小时后,他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显枯萎的花。苏格拉底问:这就是你反复挑选之后,带回的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我找了很久,发觉这就是盛开得最大最好的花,但我采下来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了,就像您看到的这样,我想,大概是我采下它的时候,它已经盛开到了极限,所以~~~~~~~~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艳遇。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l老师,究竟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说:不如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仍然没有规则,带一支回来就可以。 柏拉图去做了,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亚历山大大帝的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亚历山大大帝的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τη?(前469年—前399年)是着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而亚历山大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着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 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着作,他的着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着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名言

苏格拉底式提问

化繁为简—培训中的“苏格拉底式提问” 文/朱永坚朱琦阿斯利康中国管理学院高级销售培训顾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优于平铺直叙式的讲授,符合成人学习的大部分学习原则。掌握了这种授课技巧,将极大丰富培训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次成功的培训必定是一套培训系统充分运作的完整体现,从培训需求挖掘→培训项目的建立→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培训课程的现场实施→培训的结果反馈,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作为培训师要全面地掌握、熟练地操作培训的系统流程,尤其在授课环节上综合运用多种授课方法、方式。在培训中,探询技巧的运用,已经成为考察培训师能力和资格认证的关键指标。 苏格拉底式提问与白板学说 培训师的角色就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培训课程的现场讲解又是最为直观的观察现场,由于参训者多为成人,其学习模式已经极大地区别于在校教育。传统的在校课程讲授模式,偏重于直接讲述信息,通过言语讲授向听众传递知识信息,即“讲-听模式”,学术上称其为“白板学说”,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罗克(John.Loche)提出,认为人们的大脑就像一块白板,空无一物。通过讲述可以给学员灌输新的观念和知识。白板学说的前提是学员对新的知识和观念一无所知,而讲授者则对之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主动权集中在讲授者手中,可以掌控信息的传递,并保证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其缺点是学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极其强烈,讲师需具备高级讲授技巧,若缺少相应的互动,则容易使学员的注意力曲线下调过快,造成信息的丢失。 在培训课堂上,“白板教学法”只是一种基础的讲授方式,另一种更为有效的讲授方式就是“探询”法,也称为“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这种方法开始于15世纪,由希腊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着作被世人所知。柏拉图在他的着作中通过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学习,演示了这种学习方式。它的流程是:讲授者先不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不断向学习者发问,来引导学习者寻找正确的答案。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前提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优点在于主动权在讲授人手中高度灵活变化,集中在重点知识的考察,侧重于信息的反馈以便于讲授者及时调整授课方向。通过引导学员学习,增进了主动思考意识,将授课的内容由基础向高端递进。学员也可以及时查遗补漏,保证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授课的节奏变化强,保证了学员的注意力不被分散。它的缺点在于技术性很强,需要讲授者事前有充分的设计,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与讲述和讨论的主题相关。内容要简练、清晰,易于让回答者理解,难度要逐层递增。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原则是:化繁为简,创建关联,帮助学员构建新旧知识理解的桥梁。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设置 “苏格拉底式提问”用得越多,培训越有效,这种探询式的问题设置有以下特点: 一、根据提问的内容递进程度,可分为“背景问题”、“难点问题”、“暗示问题”、“需求满足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