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1

2018年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1

2018年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1
2018年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1

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点071001)含植物多样性、植物生理学两个研究方向。

植物多样性:针对中国东北植物区系起源、发生和地理联系以及东北主要植物类群进行分类及系统演化研究,重点进行专科属及特有植物的研究;对中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谱系结构研究,为中国东北地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为国家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植物生理学:以我国中高纬度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木本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植物生理学技术手段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林业相关的重要问题,探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植物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的水分吸收、传导和散失的生理学过程和树木水分平衡的维持机制,从水分生理角度揭示森林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干扰的响应机制。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005)含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系统分类学、生物工程五个研究方向。

微生物资源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以微生物资源学和微生物生态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和方法为基础,开展微生物新资源研究与开发、微生物系统学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同时开展以微生物资源及其代谢产物为核心的抗肿瘤生物新药及其新型生物佐剂的研发工作;开展以微生物为核心的人类及动物益生菌剂及其相关产品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研究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变化规律;微生物来源碳氮的周转和截获情况以及微生物群落和其生境角色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转变。

环境微生物学:以污染环境治理/修复与土壤碳氮循环中的关键微生物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环境微生物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工作,重点开展了污水生物净化、污染土壤/水体生态修复、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与控制、土壤物质循环及土壤改良、矿物资源和石油开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微生物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工作。

农业微生物学:以土壤及其海洋微生物资源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重点开展多功能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及其生物农药研发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开展以微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污染环境和退化农田土壤及其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开展针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防治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制剂及其相关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系统分类学:以长期、连续、系统的野外调查、采集为基础,全面、系统研究了我国木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对重要经济真菌如灵芝、桑黄等数十个真菌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温带、寒温带木生真菌区系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我国木生真菌的遗传学、致病木生真菌的病原学、食药用真菌和生物工程真菌资源等方面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生物工程:以现代微生物工程理论和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为研究手段,研究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有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产生菌的代谢、调控及工程菌的构建;研究筛选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食品、生物药物,并开展环境保护及研制新型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等。

生态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300)含森林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

生态学、区域与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研究方向。

森林生态学: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生长固碳、涵养水源和促进物质循环等生态功能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以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为目标,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复杂性;森林健康评价与管理;森林质量、景观格局及环境效应;森林水生昆虫生态;森林界面生态过程;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运用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和标记技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和管理的响应;树木生理生态特性及抗逆性机制与调控;天然林经营管理与保护对策;人工林生态管理理论与技术;城市森林结构及生态服务功能等基础和应用性工作。

恢复生态学:研究防护林构建、经营及其生态学基础;防护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技术;防护林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理论与技术;林木种质资源选育及优化组合利用技术;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及防治技术。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恢复与植被重建途径;草地植物适应对策和草地植被多样性维持机制;沙地植被演替与人工植被稳定性;沙地生态系统生态需水与植被配置;退化草地的养分循环和调控机制;草地荒漠化监测。

生态系统生态学:以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其对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响应为研究重点,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分布、结构与功能及其内在联系,系统的发展与演替,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对自然和人为因素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农业生态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及水分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工程;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及植物根系与土壤界面在调解和控制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根系动态对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的调控;土壤生物区系和生化过程对植物生长的反馈等。

区域与景观生态学:以森林、湿地、城市等景观或区域为研究对象,围绕不同时空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以野外考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景观指标体系与空间直观模型,进行区域景观评价与生态安全、区域景观格局变化与全球变化、区域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生态旅游研究、区域产业共生与节能减排模式;生态补偿的理论与方法等。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83001)含区域环境与污染生态、环境过程与环境毒理、环境修复与环境工程及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四个研究方向。

区域环境与污染生态:以区域环境安全为主要研究目标,针对制约经济发展及影响人类生存的水土环境污染问题,紧密结合国家与区域需求,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及生态效应,发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重点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特征与时空演变;辽河流域区域尺度水土环境污染过程与生态保护;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优化演变路径等理论与方法。

环境过程与环境毒理:以长期污染、复合污染的土壤-水-生物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典型污染物界面反应和在分子尺度上的赋存形态、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机制和模型模拟、污染物的生物吸收和毒性效应、污染物交互作用与复合效应等研究。重点研究污染物的界面过程、孔隙迁移、生物有效性、陆生及水生生态毒理、生物对污染物的毒害响应与适应、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机理等,为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生物及物理化学修复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环境修复与环境工程: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水土污染问题,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油田区、污灌区及辽河水系为重点,在污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方面,开展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河流修复机理及区域尺度生态设计;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筛选重金属超积累植物,阐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机制,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理论和技术。

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硕士):以农产品产地环境和食品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开展从产地环境、农产品生产过程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危害物的色谱、光谱及分子印迹分析技术和方法;土壤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及阈值;重金属污染源解析;食品掺假鉴定和产地溯源等技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品质评价技术及模型;食品及环境安全技术指标及方法标准等。

土壤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90301)含土壤生物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土壤生态学、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三个研究方向。

土壤生物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物质循环过程的影响、生物与受人类干预的土壤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理及其调控途径、不同来源氮素的转化特征和微生物学驱动机制、土壤碳氮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以及在土壤碳氮循环中的功能。同时系统开展了农田土壤碳氮的微生物转化过程、稳定机制和调控研究,明确碳氮协同作用机制及对土壤有机氮库更新过程的影响,阐明土壤氮素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

土壤生态学:以土壤生物群落和土壤食物网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土壤生物群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土壤团聚体形成及其生物稳定性机制、土壤动物生态毒理效应、土壤健康质量与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为揭示土壤生态系统关键物质循环过程机制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以我国主要农用土壤和主栽作物为供试对象,重点开展碳氮磷循环与调控途径机制、新型稳定性肥料研究与应用、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探明了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协同作用增效机理,建立相应的氮、磷化学肥料的酶学调节、物理包被、和化学改性的技术体系,研制能符合作物吸肥规律和保持或提高土壤质量的环境友好型稳定性肥料、专用肥料、及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等新型肥料。

森林培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090702)含森林培育与管理、次生林恢复与经营两个研究方向。

森林培育与管理:研究森林生态功能维持、利用、经营及保护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森林在洪涝灾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碳平衡、水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贡献;森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天然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决策支持系统等。

次生林恢复与经营:研究次生林结构与主要功能的关系;阐明次生林树种共存机制(组成结构)、自然演替过程及驱动机制(空间结构),以及结构调控对更新演替的作用机制;探明自然干扰(极端气候事件、全球变化)与人为干扰对次生林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主要种群或群落更新演替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次生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试验示范等。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计算数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经验指导

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由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四个研究所整合而成,此外还拥有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华罗庚数学重点实验室、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和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等。2010年11月成立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旨在从国家层面搭建一个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拥有完整的学科布局,研究领域涵盖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共有16个硕士点和13个博士点(二级学科),分布在经济学、数学、系统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六个一级学科中,可以在此范围内招收和培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在2006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我院数学学科的整体评估得分为本学科的最高分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硕士招生类别为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9年共计划招收122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616数学分析 现行(公开发行)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数学系用数学分析教程。 801高等代数 [1]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第1版,2003年7月第3版,2003年9月第2次印刷. [2] 复旦大学蒋尔雄等编《线性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张禾瑞,郝鈵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复试原则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招生工作小组领导下,按研究所成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小组,设组长1人、秘书1人。 复试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专业知识成绩占60%,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占20%,综合素质成绩占20%。 在面试环节,每位考生有5分钟自述,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外语(口语)水平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简介7.doc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简介7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是一个以“科研、实践、创新、奉献”为宗旨的学生团队,成立于2009 年10 月12 日,前身为解剖实验小组。自成立以来,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始终坚持走在大学生科研立项与社会实践的前沿,以科研成果服务人文社会,以社会实践活动回报社 “挑战杯”大学会。科研团队主要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TP)、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暑期社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学生学术竞赛活动。 创新是学生能力的核心,创新来源于实践,学术却没有边界,团队将永不止步。在科研活动中团队成员培养了对学术的浓厚兴趣,在学术研究中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如此,由于对学术的兴趣,团队成员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成绩优异。团队真正实现了以学习为主,学术研究与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现在,超前规划未来,一步一个脚印,为河南科技大学 更多的医学学生提供学术交流与创新的平台,为取得更丰富

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创新成果而努力奋斗。 团队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1 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1 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1 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1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和市级科研项目2 项;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30 余项,其中8 项属重点资助项目。在此期间学习掌握了Western-blot、RT-PCR、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技术、细胞培养、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 染色、罗丹明123(Rho123)染色、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等科研方法,为科研项目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6 篇,其中SCI 收录2 篇,国家级核心期刊5 篇;同时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 项。 2011 年3 月团队以作品“胎儿全身动脉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参加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2 年3 月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2012 年 4 月,团队 5 件创业计划项目参加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洛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作品“瑞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2 项;5 月在河南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作品“洛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特等奖 1 项和“瑞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荣获金奖1 项;6 月团队作品“河南洛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河南科技大学唯一

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数学专业,在大众化的眼光看来,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无非是当老师或者搞科研,似乎太古板且就业道路狭窄。然而,这些都是偏见,数学专业毕业早已是金融界、IT界、科研界的“香饽饽”,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你看不见的“前途似锦”! 在大学的数学学院里,除了基础数学专业外,大多数还设置了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概率与统计精算、数学与控制科学等专业。这些现代数学的分支超越了传统数学的范畴,延伸到了各个社会领域,以数学为工具探讨和解决非数学问题,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这些专业的学生也受到了各个相关领域的欢迎。 基础数学:适合做研究或从事教学 基础数学又叫纯粹数学,即按照数学内部的需要,或未来可能的应用,对数学结构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而并不要求同解决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有直接的联系,只是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基础数学是数学科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其它应用性数学分支的基础,而且也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社会科学提供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微分几何、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等都属于基础数学范畴。人们耳熟能详的陈景润证明“1+2”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领域。 就业前景 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输送数学、应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前几年相对于数学学科其他几个专业来说,就业面相对狭窄,但是这几年各门与数学相关的学科发展迅速,这方面所需要的研究和教学人才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尤其是与数学相关联学科的教学人才大多数需要扎实的基础数学基础,因此需求量也增多了。 计算数学:涉及众多交叉学科,考博或出国占极大优势 计算数学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涉及计算物理、计算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历史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2001年初,经过数年发展,已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群体。历史学科现有教师10人,教辅人员1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另本学科拥有兼职教授3人,外籍客座教授1人。在职教师中,1人为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2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指导教师罗家祥教授曾获选2005~2006年度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并应邀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进行学术交流;刘金华博士曾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学校长远发展战略,历史学科发挥所有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招收国学、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罗家祥教授同时招收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所所长,除担任本校博士生导师外,还兼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两宋政治史和学术文化史研究,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等研究课题,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重大攻关课题,其《北宋党争研究》、《宋代政治与学术论稿》、《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方向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所副所长。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参与承担重大攻关课题、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多项,在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湖北地方文化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所著《宋代社会与文化管窥》、《中国古代乡里生活》、《湖北通史·宋元卷》(合著)等均获得学术界的较高评价,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各一项,湖北地方文化史相关成果曾被武汉市有关部门采纳,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方向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承担国务院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教育部人文

计算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数学专业(0701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并目标 培养研究生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好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掌握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人的科学与工程计算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科学工程计算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胜任科研,教学和开发工作的计算数学高级专门人牙。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生2.5年,全日制博士生3年,硕士一博士连读的学习年限为5年。 三、培养方式 硕士生A类、B类、C类课程由系统一组织上课;进校三个月内,师生双向选择,明确导师负责指导,开设有关方向课程并指导论文;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由3一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家的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该生的导师任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做好培养博士生的各项工作。 四、课程学习 1、硕土生课程实行学分制,A类、B类、C类课程由系和专业统一安排D类课程 由指导教师根据各方向的要求设置。 2、博士生培养阶段,应进一步拓宽、加深博士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学科 前沿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提高博士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增强博士生毕业后的适应性。 3、硕土硕、博连读的研究生,一般应修满42学分 学习年限为三年的博士生,一般应修满10学分 4、硕士研究生在第三学期要进行中期考核以决定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提前攻博; 进入论文阶段;读完课程不做论文作肄业处理。博士生在第三学期进行学科综合考试,且不得以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或文献综述代替,具有资格考试的性质,标准为:优秀、通过、未通过。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自然辩证法(4学分) 外语(4学分) B类: 分析学(4学分) C类: 多元迭代分析 矩阵计算 高等数值分析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负责人简介 徐维祥 :1963年3月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健行学院院长。 目前聘任岗位:校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负责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方向负责人。 人才培养背景:151人才工程。 团队简介 创新团队以“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联动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展开轴线,利用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浙江、江苏、广东三省集群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有利条件,研究产业集群生存基础、演进模式和基于产业集群、产业组织的区域互动发展模式,期望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本创新团队有以下特点:(1)科研合作密切型创新团队本创新团队是在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实质性研究GROUP;团队成员至少参加过2次以上的合作科研项目。(2)高学力人才密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9位成员中有8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3)学术梯队层次结构合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组成,形成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 研究方向及目标 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是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团队研究密切关注和追踪国际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依托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有利条件,围绕产业集

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1、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对区域乃至全国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指导; 2、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从产业集群健康培育的视角,寻求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3、研究产业集群创新与产业优化组织,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系、促进产业优化优化组织,从而提高产业组织能力和企业整体生产率。 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使本团队的理论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开发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设目标 以学科动态为导向、队伍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支撑、研究开发为目的,使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更为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加强跨学科交流,研究项目向高(国家级)、大(大型、重点)、新(新理论、新方法)发展,在主要研究方向上有重大进展和创新,在国际国内知名杂志上发表高档次的学术论文,出版高水平的专著。建设好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为成功申报经济学博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决策咨询和国际合作交流,为浙江经济发展,尤其是为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创新与决策支持,使本团队成为服务于我省经济建设,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产业优化组织,提升我省整体竞争力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活动简报 2007年9月22号晚上,在朝晖校区A区318教室召开了团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研讨会。会议由团队主要成员之一:郑胜华副教授作主要汇报人,主题为杭州市休闲产业链整合研究。会上先由郑胜华副教授作了主体汇报,然后根据汇报

数学科学学院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数学科学学院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学习方式授课语言 基础数学(Pure Mathematics) (070101)01. 置换群及代数组合论全日制中文 02. 低维拓扑全日制中文 03. 拓扑学全日制中文 04. 微分几何及其应用全日制中文 05. 微分几何全日制中文 06. 子流形的整体微分几何全日制中文 07. 非线性分析全日制中文 08. 几何分析全日制中文 09. 微分几何与PDE全日制中文 10.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全日制中文 11. 微分动力系统全日制中文 12.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全日制中文 13. 代数几何全日制中文 14.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全日制中文 15.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理论全日制中文 16. 数论: 算术几何,p-进上同调全日制中文 17. 调和分析及其应用全日制中文 18. 李群及其作用全日制中文 19. 调和分析与偏微方程全日制中文 20. 辛几何与数学物理全日制中文 21. 微分几何与数学物理全日制中文 22. 组合数学;图论全日制中文 23. 几何群论全日制中文 24. 场论和弦理论相关的数学物理全日制中文 25. 共形几何与微分方程、广义相对论中的微分几何全日制中文 26. 随机几何全日制中文 27.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全日制中文 28. 多复变函数论全日制中文 29. 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全日制中文 30. 拓扑弦与镜像对称全日制中文 31. 数论与表示论全日制中文 32. 抽象代数全日制中文 33. 代数表示论全日制中文 34. 几何分析和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全日制中文 35. 有限群及其表示论全日制中文 36. 量子拓扑计算和数学物理全日制中文

研究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数学2010年招生目录 01李代数 02代数群与量子群 03代数几何 04微分几何 05泛函分析 06函数论 07信息安全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一或202俄 ③626数学分析 ④817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1.综合卷(包括.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常微分方程)(笔试)。2.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口试)。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专业)。 参考书目复试参考书目: (1)《近世代数》吴品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复变函数》钟玉泉,高等教育出版社;(3)《微分几何》苏步青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4)《常微分方程》叶彦谦,高等教育出版 备注1、数学学科按学科(不按专业)进行统一招生。

v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3 本院系招生人数:65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招生人数:33 专业代码:040102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01 课程与教学理论 02 教师专业发展 03 教育测量与评价 04 语文教学 05 数学教学 06 英语教学 07 理科教学(科学、化学) 08 文科教学(历史、思品、社会) 09 学习科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2德语或243法语 ③720教育学基础 ④--无 课程与教学论 1.方向1-9:笔试(所有考生参加),考试内容范围:课程与教学论核心概念的理解、研究方案的设计、专业学习态度。不设参考书。 2.综合知识面试(口试、按方向进行))。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英语方向口试第二外语) 243日语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 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44德语 《大学德语》(第3版)1-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书良总主编。 720教育学基础 该科目我校自命题,考试范围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统考卷(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 试大纲。 招生 年份 专业名称 报考 人数 第一志愿 上线人数 录取 总人数 免试直升 人数 录取计划 内人数 录取计划 外人数 第一志愿 复试总分 最低复试 政治外语分 最低复试 专业课分 2011 课程与教学论 44 11 9 4 9 0 315 40 120 2012 课程与教学论 55 17 11 4 11 0 311 40 120 2013 课程与教学论 35 4 5 3 5 0 310 40 120 2011 学科教学(数 学) 9 4 4 1 2 2 318 40 60 2011 基础数学 108 20 22 7 22 0 295 40 60 2012 基础数学 76 31 26 12 26 0 292 38 57 2013 基础数学 102 23 25 9 25 0 291 39 59 2011 计算数学 11 4 4 4 4 0 40 60 2012 计算数学 10 3 3 3 3 0 38 57 2013 计算数学 15 3 4 3 4 0 294 39 59 2011 应用数学 77 14 15 9 15 0 295 40 60 2012 应用数学 65 16 15 8 15 0 293 38 57 2013 应用数学 57 7 15 14 15 0 294 39 59 2011 运筹学与控制论 12 5 6 4 6 0 311 40 60 2012 运筹学与控制论 15 3 3 3 3 38 57

应用数学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方向

应用数学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方向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术界人们也喜欢叫“生涯规划”,在有些地区,也有一些人喜欢用“人生规划”来称呼,其实表达的都是同样的内容。 数学专业,在大众化的眼光看来,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无非是当老师或者搞科研,似乎太古板且就业道路狭窄。然而,这些都是偏见,数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早已是金融界、IT界、科研界的“香饽饽”,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你看不见的“前途似锦”! 基础数学:适合做研究或从事教学 基础数学又叫纯粹数学,即按照数学内部的需要,或未来可能的应用,对数学结构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而并不要求同解决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有直接的联系,只是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基础数学是数学科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其它应用性数学分支的基础,而且也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社会科学提供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微分几何、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等都属于基础数学范畴。人们耳熟能详的陈景润证明“1+2”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领域。

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输送数学、应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前几年相对于数学学科其他几个专业来说,就业面相对狭窄,但是这几年各门与数学相关的学科发展迅速,这方面所需要的研究和教学人才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尤其是与数学相关联学科的教学人才大多数需要扎实的基础数学基础,因此需求量也增多了。 计算数学:涉及众多交叉学科 计算数学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涉及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力学、计算材料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金融保险等众多交叉学科。它运用现代数学理论与方法解决各类科学与工程问题,分析和提高计算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精确性,研究各类数值软件的开发技术。既突出了解决信息、电子与计算机领域中的某些核心理论技术问题,又注意到从这些高新技术中抽象出新的数学理论;在保持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主体研究方向优势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信息科学的数学基础、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科学计算、现代优化、电子系统的数值模拟、生物系统的数学建模等研究。 专业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据处理和系统分析,工程学、以及数字图像等学科知识。 研究方向:工程问题数值方法、发展方程与动力系统的数值方法、数值逼近与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软件、光学与电磁学中的数学问题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 研究大型软件工程化方法的基本理论、技术与实施策略;自动程序设计、程序变换、软件设计理论、程序正确性理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 研究支撑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各类智能工具及相应环境、智能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及其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开发环境。 研究软件规范的形式化的工具、形式语义学、程序逻辑及程序验证以及以上理论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和实现; 研究软件可靠性模型与理论、软件的评估与测试、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保证技术。 2.计算语言学 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对语言的使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知识的软件系统,包括能理解

自然语言的用于数据库查询的自然语言界面、通用自然语言描述事件或场景的多媒体软件以及进行不同自然语言之间互译的翻译系统。 3.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研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Web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信息安全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与语言。 4.并行计算 研究各种分布式系统的模型、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型与算法、基于网络分布式系统的并行虚拟机(PVM)及信息传递界面(MPI)的分布式计算与并行计算及软件、分布并行语言的形式语法与语义、数值和非数值计算。 5.演化计算 研究演化计算,包括仿生(演化算法、演化软件和演化硬件)与拟物算法,如遗传算法、演化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等,及其在智能计算中的应用。 6.移动计算 Agent模型、方法、软件系统;分布并行处理模型、方法、软件系统;计算网格、信息网格、服务网格和数据网格技术、软件系统等。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智能代理及应用,电子商务技术。 2.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及其管理技术,知识库及其管理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工具与生成器,网络化决策支持技术,谈判支持系统。 3.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应用,多维数据可视化,视频数据库技术,关系结构可视化。 4.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数据压缩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 网络系统工程,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宽带网技术及应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网络计算。 6.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7.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包括知识工程,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非规范知识表示和处理。 8.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9.生物信息工程 10.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VR技术与虚拟空间。机械工程CAD与CAM,土木、水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城市建筑与规划设计。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了解计算数学

了解计算数学 作为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就不能对自己领域内的专家不有所了解。早些年华人在计算数学领域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冯康院士独立于西方,创立了有限元方法,而后又提出辛算法。这里只是列出几位比较年轻的华人计算数学专家,因为他们代表了当前计算数学的研究热点,也反映华人对计算数学的发展的贡献。 侯一钊(加州理工) 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多尺度计算与模拟、多相流 .edu/~hou/ 鄂维南(Princeton大学)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研究方向:多尺度计算与模拟 .cn/staff/weinane.htm 包刚(Michigan州立大学) 吉林大学长江学者,研究方向:光学与电磁场中的计算等 .edu/~bao/ 金石(Wisconsin大学) 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研究方向:双曲守恒律、计算流体力学、 动力学理论等 .edu/~jin/ 汤涛(香港浸会大学) 中科院,研究方向:移动网格法等 .edu.hk/~ttang/ 舒其望(Brown大学) 中科大长江学者,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谱方法 .edu/people/shu/home.html 陈汉夫(香港中文大学) 研究方向:数值线性代数 .edu.hk/~rchan/ 许进超(Pennsylvania州立大学)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研究方向:有限元、多重网格法 .edu/xu/ 袁亚湘 中科院,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最优化

.cn/~yyx/ 张平文(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研究方向为复杂流体的模拟、多尺度计算与 模拟、移动网格法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8240579.html,/pzhang/index.html 陈志明(中科院) 研究方向:科学计算与数值分析,主要为有限元法 .cn/~zmchen/index-c.html 其他还有黄维章、吴宗敏、Xu Kun、程今等人也非常突出。 作为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经常阅读本专业中的主要杂志也许是颇有裨益的。 理论:最好的基本是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Numerische Mathematik SIAM Journal on Numerical Analysis SIAM Journal on Matrix Analysis & Applications SIAM Journal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较好的有: BIT IMA Journal of Numerical Analysis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Inverse Problems 还有应用性质的杂志: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Computers and Fluid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还有很多带有Computational字眼的其他学科的期刊: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iences 也可以浏览。 但是作为入门来说,大家的综述特别能帮助我们这些新人迅速把握了解、把握一个领域,因而值得特别重视。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前身造船系195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受海军委托而创建。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95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本学科面向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众多突出的科研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本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船舶海洋学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落实“创新、服务、责任”办学思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4月新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积极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高速发展挑战,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船舶的研发、海洋的开发。 本学科点目前已形成以下有特色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性能分析与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船舶阻力、推进、耐波性、操纵性、水质环境监控以及舰船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等。主要特色是将兴波理论研究与船型设计相结合,改进与开发新船型,推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代平头涡尾船型;将船舶运动响应与控制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将流体力学与水质环境监控相结合,研究水动力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建立赤潮及水华的预测预报模型。建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筹),完成大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船型优化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新船型的工程应用;开发了舰船运动物理仿真系统,解决了舰船操纵系统的陆上联调试验的关键技术,为舰船操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逼真的物理环境。本方向研究工作已获得国防预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级一、二等奖。 2.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性能与声性能分析、控制与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流固耦合分析,水下爆炸,导弹发射等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构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声辐射预测和控制及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新型船用复合夹层结构等。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型抗冲击结构,为新一代舰船的发展构造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型结构形式;深入开展舰船各种特殊部位的结构振动和声辐射机理和工程应用研究,为总体设计提供重要

计算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既具有坚实的数学与科学计算基础,又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计算数学研究,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能力,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能力,和相关领域的教案、技术管理等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硕士生的学制为年。课程学习在前个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件二 硕士生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其中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不低于学分。 五、文献阅读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第二学期开始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上)。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工程应用价值,或对国家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首次选题未通过者,应在个月内补作。硕士生选题报告一般应在科研所(教研室)内公开组织进行。考核通过,获得个必修学分。 六、开题报告 硕士生应首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重视知识产权,写好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考核通过,获得个必修学分。 七、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由数学所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对于未通过者提出再次开题的具体要求。凡不符合要求者,令其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硕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数学专业考研三大方向

数学专业考研三大方向 数学专业考研有三大方向:基础数学、概率与统计精算、数学工程的科学与工程计算系。这三大方向的开设院校及研究生方向大家都了解吗。正值择校定专业的关键时期,下面详细为大家解析。 数学专业考研三大方向 1.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专业概况:数学系一般开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两专业,而这两个专业方向基本是相通的,都是为培养数学和其他高科技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基础数学学科较多地涉及:代数、拓扑、几何、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函数论等,它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覆盖面比较宽,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应用数学则与其他学科综合交叉。 设有本专业的科研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专业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基础数学、概率论、微积极分分析、计算机理论、统计分析等学科知识。 研究方向:微分动力系统、非线性分析、复分析与几何、拓扑学、代数数论与代数几何、图论、组合数学、常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与变分学 就业前景:硕士毕业后,因占有数学基础强的优势,利于跨专业考经济、金融、会计等热门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也可以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成为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与统计精算) 专业概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20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主要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以及自然、社会等学科中不同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处理和统计推断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各个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精密以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概率统计在信息时代

计算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数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102) 一、培养目标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该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2、科学工程计算及软件 3、油水资源数值模拟及软件 4、并行计算及软件 5、算机图形学及软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提前毕业,对于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提前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外,必须有四篇以上SCI论文发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五、应修满的学分数 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至少修满13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为12. 六、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及所需知识结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相应的深度与内涵。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分学位公共课和学位专业课。

法律硕士: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doc.doc

法律硕士 (学科代码: 035101、035102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是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自2009 年成为法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确立了在秉承学 校专业构成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原则。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培养分为两个方向: 1. 法律(法学):培养对象为接受过系统法学本科教育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2.法律(非法学):培养对象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非法学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复合 型知识背景的专业法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优秀法律人才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道德层面: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信守并勇于实践 公平正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 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学术水平层面:掌握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法 律现状与研究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 3.能力水平层面: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和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于专业研究与学 术交流;具备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法律实务知识以及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 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需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 4.成果水平层面:毕业答辩前至少公开发表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至少参加一次调研或实践,至少参与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金融系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1.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必修环节训练和学位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法 律问题的能力。

科研团队自我评价

科研工作自我鉴定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科研工作自我鉴定(一):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外语方面,研究生阶段着重加强了书面写作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科研工作上,根据导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研究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事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研究生阶段使我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科研工作自我鉴定(二): 时光匆匆而过,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在这个学期顺利地完成了相关的各项任务,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鉴定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呢?虽然多多少少接触了电脑,但大部分都是在网吧接触的,他们的思想观念里面计算机就是用来玩的,至于学习豪没有兴趣。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让那些对计算机教学没有兴趣的学生转变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我们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层教学,增强兴趣,多设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景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在开学初就针对各个年纪严格制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3、责任第一,管理好电教设备 我们学校现有学生机52台,教师用机20台,一个机房,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多媒体电教室,还有其他各类电教设备。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作,我们组教师切实做到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能自己检修的一定及时检修,需要保修的也及时向学校反映,尽量做到各类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教学教学工作。 4、抓好电教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 由于我们学校学校规模较小,整个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一人包,所以在使用登记的时候少于监督,难免出现偷懒缺少登记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此次切实落实学生机房的使用登记制度,建立使用登记表册,做到节节登记,清晰明了。对多媒体电教室的管理基本上沿用以往的表册,严格按制度落实,做到课前定课,课后登记,不定时检查统计,上报统计结果,切实配合学校年终对教师的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做到有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