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

**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714T 学制4年学科类别工学授予学位学士

一、专业学科基础

(一)主干学科介绍

按照国家教育部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制定印发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试行)”,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学科”设置为“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以近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产生、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的学科。其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目的是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信息过程、用以表达此过程的信息结构和规则及其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实现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现代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现象。该学科的工作集中于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操作、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使之运用于各种信息加工任务的有效方法、以及它们的特性和局限的理论特征。学科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仅自身已经成为高技术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对于当代众多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会不断扩展、深化,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物理是物理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采用近代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及实验手段,研究电磁场与其它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规律,开发新型的电子器件和系统,发展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在电子系统中推广应用。现代许多高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技术、量子电子学、光电子学、超导电子学以及量子信息技术等无一不与无线电物理密切相关,并以此为基础,或属于其研究范畴。当今高新科技的发展已促进电子信息科学的研究从简单物质到复杂系统,从定性解释到定量描述,从线性问题

到非线性问题,从正向研究到逆向反演的转化,而且出现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等

不同学科的广泛交叉和应用;形成了众多交叉学科和高科技的应用基础。同时,又促进了物理学基础理论的深入发展。

(二)相关学科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学科,并且和其它的相关学科互相交错、联系紧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包含的主要学科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学等,与其密切相关的专业还有: 电子信息工程、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电磁场理论与技术、量子力学与波谱学、物理电子学与电子器件、超导电子学、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应用电子学、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

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协调发展,突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初步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

1.素质要求

身心素质:具有强健的体魄,身体健康、能适应紧张的工作环境;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培养优良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

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国家利益至上;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富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学习和了解国家宪法和法律常识,具有知法、守法的法制意识和观念;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做学问,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集体观念强,乐于助人。

文化素质: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美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文、史、哲等)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艺术的鉴赏力和高雅的品味;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等;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能够理性的处理生活、感情、工作和学习中发生的各项事情,富有合作精神,善于与人交往。

专业素质:具有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有批判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质量意识,以及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敢于革故鼎新,在实践中敢于且善于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想。

2.能力要求

知识获取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顺利阅读本专业文献,具备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书面表达、口头交流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待人谦和;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善于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检索信息。

知识应用能力:基础理论较扎实,认知和实践能力强,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和应用工具软件知识,进行仿真实验和硬件实验的能力;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较强的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能综合分析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扎实,思路较开阔,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实践环节中,探索、验证已有的结论,并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应用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及一定的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3.知识要求

工具性知识:能使用外文进行一般性交流,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能够用互联网进行各种信息收集和利用,具备一定的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和模拟仿真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方法、归纳法等基本数学处理方法;能较好地总结和归纳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所做的工作;能撰写本专业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

人文社科科学知识: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了解一些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代表性作品;能通过文学著作品味人生、了解社会、提高文学知识的水平;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尤其是近代革命史,有很强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在世界科技发展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具有从哲学角度看待世界、分析问题的视野,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系统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实际,深刻领会,自觉实践;具有艺术修养初步知识;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社会学的初步知识,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基本的心理特征,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必要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等知识;基本概念清楚,推导演算熟练;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具有必要的大学物理的知识,概念清楚,理论比较扎实,实验技能强;具有化学的基本知识;具有生命科学的初步知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具有机械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能读懂、绘制一般的工程图纸;具有电路理论、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的系统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分析较复杂的电子电路;具有设计、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程序设计技术及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等相关技术,了解计算机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初步知识;具有电子信息系统中有关信号采集、检测、处理、存储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实施和检测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和掌握电路与电子、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无线电技术和电子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且在1-2个专业知识方向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一)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3大层次模块,课程的基本内容覆盖了知识体系中大部分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必修部分包括信息科学技术概论、工程制图Ⅰ、线性代数、高等数学Ⅰ、大学物理实验Ⅰ、大学物理Ⅱ、电路分析基础、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模拟电子电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修部分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电子线路CAD、电子技能基础、PCB设计与制作、MATLAB及应用、Visual C++程序设计、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8392408.html,语言。

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必修部分包括信号与线性系统、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专业英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图象处理、信息与编码、微波技术基础;选修部分包括EDA技术、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音信号处理、弱微信号检测、电子系统设计、智能仪器仪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器及可编程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

可编程片上系统设计、科研方法导论等。

(二)实践环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强调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技能、工程设计和技术协调等。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提倡专业教学实践与人文社会实践结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创新意识。

实践环节包括:国防教育、公益劳动、金工实习、电路制板与焊接工艺实习、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综合应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及EDA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专业拓展等环节。(三)专业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

内容培养目标和要求实现途径

素质身心

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

惯;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

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

力;培养优良的气质与性格,坚

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

(1)大学体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体育达标测试

(2)公共艺术、心理学等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

(3)学校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大学生心理咨询活

动等课外活动

思想

道德

素质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

和信仰,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

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知法、守法

(1)通过思想政治系列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素

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法

律意识

(2)通过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学科专业实践环节等

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具有诚信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教学,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思想修养、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

(3)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文化素质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电子设计

的基本理念,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以及向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发展

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现代创

新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

交往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1)通过思想政治系列课程、以及文学名著欣赏、公

共艺术、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公选课,使学生具有一

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通过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类课程,培养学生

良好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工具应用能力

(3)加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应的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扎实的电子设计基础素质和专业发展能力。

(4)加强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

专业实习和专业拓展等相关环节,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理性意识和沟通交流适应社会能力

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较强工程

意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

发展动态,熟悉电子信息产业相

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电

子信息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等

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

有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工程技

术问题的基本素质和创新意识。

(1)通过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科学思

维方法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电子信息产业相

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

设计、调试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分

析、处理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专业基本素质。

(3)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开放实验项目、专业拓

展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课内外实践环

节提升学生对新技术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力知识

获取

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

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

法;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书面表

达、口头交流能力和外语交流能

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

能力;具备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通过大学英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电

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电子信息新技术讲座、素质

教育公选课和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等环节,使学生具备英语

阅读、计算机操作、应用写作、沟通表达、继续职业发展

等知识获取基本能力

(2)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及社会实践、专业拓展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与协调事务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

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专业拓展环节、等

第二课堂活动,培养文献检索基本方法和知识获取的基本

能力

(4)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

式、参与式教学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

主学习

知识

应用

能力

基础理论较扎实,认知和实践能

力强,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

识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实际

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熟练使用常

用的实验仪器,具有综合运用本

专业知识和应用工具软件知识,

进行仿真实验和硬件实验的能

力。具有较强的独立设计、分析

和调试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通过工程制图、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物理等

课堂教学,以及课程实验、金工实习、工艺实习、课程设

计等相关实践环节,掌握电子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

础,包括制图、科学计算、实验、测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

应用能力

(2)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包括电子电

路系列课程、信号处理系列课程、嵌入式系统应用系列课

程、电磁场微波技术系列课程和现代通信技术系列课程),

以及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使

学生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应用工具软件进行仿真实

验和硬件实验的能力,掌握基本电子信息系统与设备的设

计、应用、安装、调试、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

(3)通过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科专业竞

赛等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

能力

创新

能力

思路较开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

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实践

(1)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专业课程实验、各类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创

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环节中,探索、验证已有的结论,并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2)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挑战杯项目、专业综合课程设、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专业拓展环节加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技术开发和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

知识工具

性知

具有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阅读

和科技论文外文摘要的撰写能

力。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

推理方法、归纳法等基本数学处

理方法。具有互联网资料收集处

理、软件仿真、实验数据分析等

计算机应用能力。

(1)大学英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外语进

(2)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

与数理统计

(3)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计算机技能

训练、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项目实训

(4)电子电路系列课程、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电

子制作、物联网技术

人文

社科

知识

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的世

界观和人生观、一定的社会文化

知识和时事政治认知;具有良好

的自律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2)大学英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外语进

(3)文学名著欣赏、公共艺术、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

学公选课

自然

科学

知识

具有从事本学科、专业所需要的

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基础

知识,以及具有一定的现代体育、

军事的基本理念。

(1)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

与数理统计

(2)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3)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项

目实训

(4)大学体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

(5)自然科学公选课

工程

技术

知识

具有机械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具有信号采集、检测、处理、存

储和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

有电子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调试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知识、

程序设计技术对可编程嵌入式系

统进行控制的能力。

(1)工程制图、金工实习

(2)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

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CB设计与制作、电子制作、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与应用、传感与检测技术

(3)EDA技术、C++程序设计、物联网技术、Labview图

形化编程等

(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频电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

统及EDA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生产实习

专业

基础

知识

具有扎实的电路与电子学、信息

技术应用、工程应用、计算机领

域知识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

实验技能,熟悉电子信息产业的

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学科基础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

字电子技术

(2)实践环节:金工实习、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

(3)专业基础必修课:工程制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4)专业基础选修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高级语言

程序设计(VB)、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电子信息

新技术系列讲座、电子线路CAD、PCB设计与制作、Matlab

及应用、Visual 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8392408.html,等

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电子系

统综合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

嵌入式系统应用、电磁场与微波

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知

识与方法,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

前沿知识。

(1)专业核心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单片机技术及应

用、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程序设

计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

图像处理、信息与编码、微波技术基础等

(2)专业选修课程:EDA技术、C++程序设计、专业英语、

物联网技术、Labview图形化编程、数字图像处理、EDA

技术、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器及可编程

控制技术、若微信号检测、电子系统设计、智能仪器仪表

(3)专业实践和拓展环节:认识实习、电路制板与焊接

工艺实习、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

嵌入式系统及EDA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电子信

息系统优化实训、科研训练、嵌入式技术培训等

四、专业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学科等的结构要合理,适应教学与学科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一定数量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师资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70%,其中博士比例≥20%,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授课,三年

内所有教授、副教授均曾为本科生授课,师生比不得高于17比1。

(二)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和物电学院图书资料室中有相当数量与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图书、期刊和音像等教学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完全满足教师和学生阅读的需求。生均占有图书达到 100 册以上,生均年进书量达3 册,人均面积达到 1.62

m以上。

(三)实验室

实验教学条件良好,生均面积12

m以上,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 5000 元以上。以大学生创新训练、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建立了开放实验室平台、以多形式多层次学科竞赛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学科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设置科学,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能够完全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科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较好作用;分实验室统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95%;大型仪器设备均为本科教学开设实验,使用效率高、使用效果好。

(四)实习基地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应具备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场地、设施满足教学需要;至少有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基本能满足其教学要求,实习时间有保证,基地面积和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完全满足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要求。(五)教学经费

本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预算合理,全部用于本科教学且使用效果好;专项经费项目申请中标率高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满足教学需

要。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为强化人才培养特色,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地位,陕西理工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构建了一套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结合校情,学校颁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手册》,以制度规范教学活动,细化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程序,有效地将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内化为教师和管理者的行为模式。学校还建立了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成立了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督导室、学生信息员队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领导小组,每学年与各院系签订《目标管理任务书》,学年结束时对各院系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的长效机制。同时,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引入教师教学竞争机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狠抓过程管理,本科生中逐步实行“3+1”模式,即用2至3年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用一年时间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 毕业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典型性项目)说明书红外遥控器设计(方案) 作者:张耕榕 院系: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年级:2012级 学号:20120012136 指导教师:××× 时间:2015年4月

摘要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但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才得到快速的进步。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历了从高成本的有线到成本低廉控制方便的无线控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大多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易受干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由于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且安全。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息的可靠传输来说,后一种方法更好,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红外遥控器所采用的方法。红外遥控技术在这十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在家电领域如彩电、DVD、空调、玩具等,也在其它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追求是使用更方便、更具智能化,红外遥控技术正是一个重点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发光二极管 ATmega16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

公司软件规范化管理制度 第一节目的 ................................................................................. - 1 - 第二节适用范围 ......................................................................... - 2 - 第三节作业办法 ......................................................................... - 2 - 第四节相关管理 ......................................................................... - 2 -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 第一节目的 为有效使用及管理计算机软件资源,并确保公司计算机软件之合法使用避免人员因使用非法软件,致触犯著作权法、智能财产权,影响公司声誉或造成计算机病毒侵害,影响日常工作之进行,故制定本办法。 第二节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软件使用之相关信息作业管理。 第三节作业办法 3.1 权责单位:人力资源中心 3.1.1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各部门所使用之原始合法软件保管行政管理部负责安装。 3.1.2 为确保公司计算机软件的合法使用,各子集团及部门对该部门的每台计算机应指定保管人,共享计算机则由子集团及部门指定人员保管,保管人对计算机软、硬件具有使用、保管及合法软件使用之责。 3.1.3 各部门应指派专人管理监督该部门软件使用及授权情形,并负责软件异动等事项。以确保该部门软件的合法使用,若发现使用的计算机存在来历不明的软件,则应移除或连络行政部协助移除。 3.2 软件增置之方式如下 ?购置 ?委托开发 ?授权使用

电子技术应用技术专业(中专)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2011年6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 0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0 三、招生对象 0 四、学制 0 五、人才培养目标 0 六、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0 七、教学进度安排 (2)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3) 九、典型工作任务 (6) 十、实践环节安排 (6) 十一、毕业条件 (8) 十二、教学团队保障 (9) 十三、教学条件保障 (11) 十四、机制与制度保障 (12)

一、专业名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中专 三、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四、学制 三年 五、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胜任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的生产、检测、维修与管理以及电子产品采购、销售与服务等电子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六、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服务面向

序号就业岗位 1 电子产品生产、检测、维修、管理 2 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3 电子产品技术咨询与服务 4 电子设备维护、使用、检测 5 电子产品采购、销售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社会能力 (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2)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能力; (3)具有对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4)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6)加强素质教育,进行外语、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 2.专业能力 (1)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3)掌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能力; (4)掌握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知识; (5)正确掌握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6)具备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的能力; (7)具备熟练应用电子电路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 (8)具备用传感器及传感技术对参数检测的能力; (9)能够识别和绘制电路原理图和零器件图; (10)具备分析电路,设计和实现简单电路的能力; (11)能够熟悉应用整流、稳压、放大、振荡电路与可控整流电路; (12)具备对常用模拟电路进行分析、调试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专业课〗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二O一二年八月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生产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

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 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 、熟悉二极管器1. 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尸■、亠 前言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帮助,电子信息工程则是在结合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数据实行有效处理与分析,进而推动国内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内的现代化技术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属于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积极促进国内各个产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均能保持稳定,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本理念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其所表示的是对各种信息采用科技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与限制,其主要可应用在以下几方面,即: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及电子政务平台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就已经引进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至今为止已经超过了30 年,在此期间该项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广泛应用在了机电设施以及医疗设施等服务领域中,并在时代发展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多全新的产业链与技术内容。在今后的科技发展中,一定要研发出更加优质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提高其综合科技含量,并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实力。

2. 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已经逐渐朝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国内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由于国内的电子信息业务长期以来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会对其深入发展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当前中国大多数公司均选用全新的科技方案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研发力度。伴随着科技发展力度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变成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现阶段提高对电子商务的研发力度,并占据更多的行业影响份额已经变成了各个公司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国内众多企业的发展而言,在其内部创建科技化、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可以积极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加大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提高产业化结构,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为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使用以及相关措施 3.1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对该项技术有了广泛的应用,在管理时将互联网作为发展载体,并在内外部创建交流系统,与此同时研发并创建出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工作;除此之外,也可在该项技术的帮助下显著提升工程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交易平台技术规范 2013年 目录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和定义 (5) 4交易平台结构 (8) 4.1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架构图 (8) 4.2 交易平台结构图 (9) 5交易平台基本功能要求 (9) 5.1 用户注册 (9) 5.2 招标方案 (10) 5.3 投标邀请 (11) 5.4 发标 (12) 5.5 投标 (13) 5.6 开标 (14)

5.7 评标 (14) 5.8 定标 (16) 5.9 费用管理 (17) 5.10 异议 (17) 5.11 招标异常 (17) 5.12 存档、归档 (17) 5.13 监督 (17) 6交易平台信息资源库 (18) 6.1 招标项目信息库 (18) 6.2 招标人信息库 (19) 6.3 招标代理机构信息库 (19) 6.4 投标人信息库 (19) 6.5 专家信息库 (20) 6.6 价格信息库 (20) 7交易平台的系统接口 (20) 7.1 公共服务平台的接口 (20) 7.2 与行政监督平台的接口 (20) 7.3 与专业工具软件的接口 (21) 8交易平台技术支撑与保障要求 (21) 8.1 接口技术要求 (21) 8.2 安全性 (22) 8.3 性能 (24) 8.4 可靠性 (24) 8.5 易用性 (25) 8.6 运行环境 (25) 附录A数据项的基本要求 (27) A.1 业务对象 (27) A.2 招投标主体 (43) A.3 交易平台或公共服务平台 (50) A.4 数据项术语说明 (51) 附录B编码总体规则 (52) B.1 编码总体规则说明 (52) B.2 通用编码 (52) B.3 业务编码 (53)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年份总产值 (亿元) 增长 率 (%) 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 总产值 (亿元) 增长率 (%) 总产值 ( 亿元) 增长率 (%) 总产值 (亿元) 增长率 (%) 三大类产品总 产值比例(%) 表2 电子工业发展速度与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职教中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制造一线的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人员。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录所规定的内涵,它包括了电子声像 设备、电子产品营销等若干个专门化课程。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电子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 30%( 表1),预计在今后的五年内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 例也在逐年增加(表2),反映出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表1 电子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1995 2 470.7 662.0 947.7 861.0 26.8 38.4 34.8 1996 3 042.5 23.1 1 016.7 53.6 1 081.2 14.1 944.6 9.68 33.4 35.6 31.0 1997 4 001.5 31.5 1 238.3 21.8 1 496.1 38.4 1 267.1 34.1 30.9 37.4 31.7 1998 5 482.3 37.0 2 013.8 62.6 2 045.1 36.7 1 423.4 12.3 36.7 37.3 26.0 年份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电子工业总产值(亿元) 100.2 286.4 698.1 2 470.9 5 482.4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 2.02 3.45 4.9 4.2 7 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一些新 的势头,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根据电子工业200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 000 亿元的目标,预计“九五”期间新增利用外资至少要在30 亿美元以上;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 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近几年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电子产品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方面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 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以江苏的苏州工业园 区为例,整个园区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17%,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 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而70%以上员工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 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或职教中心办的 3 年制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这些学校总体上看在职业教育 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比较强调技能训练,特别是技工学校,与企业结合比较紧密,有相当多的教师 直接来自企业或从企业聘请,这些教师从事一线工作的时间长,经验较丰富,比较适合职业教育。 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 五、课程实施建议 (9) 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5)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号:TP213 单位代码:10452 大学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的设计 姓名王金全 学号 9 年级 2008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系(院)理学院 指导教师怀强 2012年03月11日

摘要 本设计是一种基于单片机(89C51)的高精度电阻电感电容测量仪器的设计.本设计采用MAX038单片压控函数发生器产生高精度的正弦波信号流经待测的电容或者电感和标准电阻的串连电路,利用电压比例计算的方法推算出电容值或者电感值,利用51单片机控制测量和计算结果,采用1602液晶模块实时显示数值,可以手动调节量程,正弦信号发生器可以实现幅值和频率的调整,为了提高精度,我们把被测的交流电压先通过ICL7650来消除因为AD637输入电阻较低产生的误差.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 关键词:电压比例法 89C51 AD637 1602液晶

ABSTRACT The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a high-precision instrument for RLC measurement based on microcontroller(89C51).This design adopted MAX038 monolithic voltage-controlled function generator to produce high accuracy sine wave signal,which passed through the series circuit of the capacity or inductance and standard resistance,and then measured the respective voltage of the capacity or the inductance and the standar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8392408.html,ing the voltage proportion method calculated the capacitance values or inductance values.The design used 51 micro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results,used 1602 LCD to show the result. The range can be adjusted manually, sine signal generator can adjust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to improve accuracy, we measured the AC voltage through the ICL7650 to eliminate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lower input resistance of AD637.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design is stable and of high measurement accuracy. Key words: Voltage proportion method; 89C51; AD637; 1602 LCD;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 范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交易平台技术规范 2013年 目录

前言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依据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架构、基本功能、信息交换体系和技术保障的要求,促进电子招标投标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招标投标活动的便捷性、安全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交易平台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为第1部分。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交易平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的结构、基本功能、信息资源库、系统接口、技术支撑和保障以及数据项格式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整体或局部研发、应用、检测、认证和运营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的相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内容。凡是加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勘误的内容除外)均不适用于本规范,但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经协商一致适用以下文件的修订版本。凡是未加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修订版本应自动适用于本规范。 GB 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11714-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 13000-2010 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GB 18030-200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 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6650-1986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 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 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 GB/T 17539-1998 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应用指南 GB/T 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2402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13-08-28 13:11:59 来源:作者: 前言 电子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一直被称为产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业大国,包括电子产品设备的制造、电子元器件的制造、IC设计与制造、封装测试、消费类电子的生产等。近些年中国电子设备制造业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生产规模已经据世界第三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十二五”期间,省将巩固发展电子产业链,相继落户的中芯国际项目和项目是建国以来可与神龙项目相媲美的重大战略性投资项目。根据项目规划,产业园将总共吸纳15—20万各类人员就业。省信息产业人才自今年起每年的需求将达到3万人,到2015年,全省信息产业人才总量将由去年的12万人增长至24万人,其中电子技术应用行业的技术蓝领需求最旺,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市作为鄂中重镇,下辖一市二县三区,常驻人口380万人,经济总量在省位居第7名,电子及相关产业是本市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推进经济增长和人民就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推手。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电子专业在省外中职学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省、市级电子技能竞赛获得各级各类奖项40余人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及教材、“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等方面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是省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 一、指导思想 本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我国电子行业当前发展的人才要求,注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专业名称 电子技术应用(代码: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关心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容和要求] 序 教学容课程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 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标准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电子技能与实训 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时:102 学分:6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子线路知识的能力和从事电子产品生产与开发的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 会借助手册查阅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有关数据。 会正确识别使用电子元器件和材料。 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调试。 能解决电子电路制作及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会对所制作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并能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即以“实训项目”为核心重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学生先做,在真实的情景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来感知、体验和领悟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项目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加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有效整合。学生可达到维修电工中级技能对电子技术操作的要求。 七、内容要求 (一) 电子元器件与材料 1. 熟悉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型号、文字符号、外型、特点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常用元器件性能好坏的判别方法和引脚认定方法。 3. 能根据电路要求正确选用元器件。 4. 了解常用电子材料的类型、特点并能正确使用。 5. 能借助手册或工具书查阅电子元器件与材料的有关数据。 (二) 常用工具与仪器仪表 1. 熟练掌握常用电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熟练掌握万用表、低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稳压电源、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3. 会用电子仪器仪表对电子电路进行调试。 4. 会用电子仪器仪表对电路的指标和性能进行测试。 (三) 电子产品的设计 1. 能叙述电子产品的一般设计过程,了解电子电路的设计过程。 2. 会查阅各种相关手册。 3. 了解简单单元电路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4. 能对电路的性能和指标进行改进。 (四) 电子电路的装接 1. 了解电子电路在装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能根据装接工艺要求熟练装接电子电路。 (五) 电子电路的调试与制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前言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帮助,电子信息工程则是在结合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数据实行有效处理与分析,进而推动国内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内的现代化技术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属于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积极促进国内各个产业的发展,并且可以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均能保持稳定,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本理念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其所表示的是对各种信息采用科技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与限制,其主要可应用在以下几方面,即: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及电子政务平台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就已经引进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至今为止已经超过了30年,在此期间该项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广泛应用在了机电设施以及医疗设施等服务领域中,并在时代发展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多全新的产业链与技术内容。在今后的科技发展中,一定要研发出更加优质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提高其综合科技含量,并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实力。

2.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已经逐渐朝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国内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由于国内的电子信息业务长期以来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会对其深入发展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当前中国大多数公司均选用全新的科技方案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研发力度。伴随着科技发展力度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变成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现阶段提高对电子商务的研发力度,并占据更多的行业影响份额已经变成了各个公司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国内众多企业的发展而言,在其内部创建科技化、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可以积极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加大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提高产业化结构,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为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使用以及相关措施 3.1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现阶段,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已经对该项技术有了广泛的应用,在管理时将互联网作为发展载体,并在内外部创建交流系统,与此同时研发并创建出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工作;除此之外,也可在该项技术的帮助下显著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运算的精准性;大力引进数据库技术,并且健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论文.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论文 2018-11-16 一、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状况 1.1标准化水平低,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国际电子信息技术标准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掌控的,由于技术缺乏,我国在这项技术上的参与度比较低,所以在标准的制定上很少有发言权,通常是采用国际较为通用的标准。我国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但是执行起来却很困难,也不被国际所认可。落后的管理和研发体质成为制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且缺少创新精神,与时代的发展步伐相背离。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长期滞后,缺少市场竞争能力。 1.2不懂得向先进国家学习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是一项国际化科技成果,但是由于自身技术能力差,在这方面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的会议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对于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很不能起到掌控作用,这就限制了我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另外国内很多企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视程度不足,缺少必要的了解。各个企业间缺乏沟通合作意识,往往各自为政。造成标准化建设困难重重。 二、促进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思想方式 进行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应该做到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适应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实现创新。从事标准化建设的管理部门、技术组织人员,一方面应该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此外应该根据世界市场发展的形式,打破国家间的.技术贸易壁垒,站在国际地位威化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规划。既要保证标准化、系统化同时也要确保思路的可行性、自主性,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将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好,促进标准化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2.2坚持“三联”思想的指导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影响面大,这就要求电子信息技术应该朝着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标准化建设中应该坚持统一思想,共同发展,摒弃矛盾,同心协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进行电子信息的产业立项、标准制定、标准验证以及行业发展等环节的规划发展中,应该坚持“三联”思想,即部门联合;司局联合;部省联合三相要求。对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应通过协商办法来解决,将各自的优势展现出来,促进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各个部门间应充分协调各自的工作,做好标准化的立项、制定与审核工作。另外还应积极发扬各企业、各地区的优势项目和技术,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 2.3创建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链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各个环节都应做到紧密结合,在技术创新、标准的制定、实验论证、知识产权维护、产业推进和项目推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培养方向 电子技术应用 代码:091300 培养方向:以工业控制、电子产品和对口升高职院校为主、以数字视听、 汽车电子为辅。 二、招生对象与基本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三年。 三、毕业学分 170+3分(其中3分为技能学分) 四、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电子信息、电子电气等行业企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从事电子电工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检测、使用、维修、营销及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的人才,兼顾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的需求。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遵守职业岗位规范;树立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准备。 2.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合作与竞争、适应社会的能力。 4.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具备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需的独立思考、获取信息、分析判断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要求的质量保证意识和严格按照规章和规范操作的工作作风,以及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与节能环保的意识。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积极的职业竞争和服务的意识,工作责任感强,工作执行力强。 8.具备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所需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使用常用办公和工具软件; 2.学会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读懂电子电路基本原理,熟练进行电子电路基本实验操作,具备分析电子电路、使用常用电子工具、仪器和仪表的基本能力; 3.学会电工基础知识,具备电工操作基本能力,具备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能力; 4.学会电子产品装配基础知识和基本工艺要求,熟悉电子产品装配的工艺与流程,具备装配、调试和检验常见电子产品、电子设备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从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总目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较大程度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训室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教学平台。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常用工具、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常用元器件、实验实训装置等设施。创造了任务和条件就在手边的氛围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冲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