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史15问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史15问

1、为什么说新疆石油工业承担着新生共和国的重托?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发展能源工业尤其是石油工业迫在眉睫。尽快发现大油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首要任务。

甘肃的玉门、陕西的延长、新疆的独山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经开采的三大油矿,虽然规模小,产量低,但毕竟提供了突破的可能。共和国将充满期待的目光投向西北新疆。

新疆,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略部署的重点之一,新疆石油工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新生共和国的重托。1949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宣告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受到当地各界群众的欢迎。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2、克拉玛依油田是怎样发现的?

1955年6月14日,一支由8个民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钻井队长(技师)陆铭宝、副队长(副技师)艾山带领下,来到黑油山东南方向5.5公里处,承担起钻凿黑油山1号井的任务。

1955年7月6日启动钻机开钻,10月29日,钻至620米处完井出油。黑油山(克拉玛依)1号井的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

(根据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苏联股份移交中国,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资经营新疆石油工业。移交后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按照当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的决定,在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钻第一口油井。)

3、克拉玛依油田是如何诞生的?

黑油山(克拉玛依)1号井出油前以及出油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关于黑油山(克拉玛依)地区是否存在大油田、是否存在可开采油藏,专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56年4月23日,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4号井出油,时任石油部部长助理康世恩果断决策,提出了中国石油史上著名的“撒大网,捞大鱼”的勘探部署,于是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资料比较充分且已经出油的黑油山1号井以南以东的湖湾地区,开展区域钻探,以黑油山为中心,向外扩展,进行整体解剖,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地区。

(1956年5月1日,按照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读音,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5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已经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石油部部长李聚奎在发言中自豪地宣布: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面积已达130平方千米,储油面积还在扩大,可采储量在1亿吨以上,克拉玛依已经具备了开发建设大油田的资源条件。

1956年10月1日,在国庆7周年的典礼中,人们1956年发现的大油田克拉玛依》的巨大模型随游行队伍通过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不久,一曲《克拉玛依之歌》(词曲作者:吕远)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自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完钻出油,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后,伴随着争论和期待,各项勘探工作逐步展开。1956年8月起,克拉玛依油田开始试采,当年新打井21口,生产原油16424吨。1957年,投入试采井74口,当年产原油70271吨,超过独山子油田建矿以来最高年产量(1953年70241吨),克拉玛依油田是一个储量丰富、潜力巨大的油田被实践证明。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诞生,是新疆石油勘探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勘探思想的一个很大解放,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对指导新疆乃至全国的石油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4、“克拉玛依”名称的由来?

1956年5月1日,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按照维吾尔语的读音,“克拉”即“黑”的意思,“玛依”即“油”的意思,克拉玛依即“黑油”的意思,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黑油”的读音。克拉玛依油田原称为“黑油山油田”,1956年5月l日改称为“克拉玛依油田”,曾有“喀拉玛依”、“克热玛依”等不同的写法,1956年9月5日后统一为“克拉玛依”。

5、1号井和193号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克拉玛依l号井,因为它证实了黑油山地区是有希望的含油聚集带,它是让后人瞻仰的标志性井位。

193号井1958年4月8日开钻,8月29日完钻,井深2275.73米,最高日产原油达到260吨,成为我国第一口日产超百吨的高产井,一时轰动整个石油战线而名扬全国。被誉为“王牌井”、“英雄井”。从理论上讲,193号井单井的年产量有可能达到9万多吨——远远高于新疆石油工业首先开发的独山子油田最高年产量的7.03万吨,

1958年9月12日,朱德亲临193号井生产现场观看了喷油盛况,193号井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的高产进一步证实新疆具有丰富的油藏储量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新疆油田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6、新疆油田工业的摇篮——独山子油矿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独山子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称为“玛依塔克”和“玛依套”,意思是“油山”。独山子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集炼油、化工和炼化工程建设、检维修一体化的我国西部石油基地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被列为全国八大石化基地之一。

独山子石油开采始于1897年,1909年打出第一口工业化油井。1936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政府达成协议,10月,新疆省政府将原设在安集海的炼油厂并入,改称独山子炼油厂。独山子油田,与甘肃玉门、陕西延长并称为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摇篮。

1937年1月14日,独山子第一口浅井完钻出油,井深200多米,日产原油10吨左右。

1936-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过独山子炼油厂、乌苏油矿筹备处及独山子油矿管理处三个阶段的经营,共钻井33口,进尺14152米,采油11497吨,日产20—110吨,单井最高日产达40吨。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名列全国三大油矿之一的独山子油矿职工150人,日产原油3-5吨。

1950年9月30日,中苏联营成立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大规模开发独山子油田。

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自1955年1月1日起,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将业务管理和全部财产移交新疆石油公司。

通过独山子油田的开发实践,新疆石油工业在勘探、钻井、采油、炼油及辅助生产等领域的专业队伍渐具雏形,完成了边生产边培训队伍的任务,对于刚刚起步的新疆石油工业乃至中国石油工业来说,独山子这一最初的小舞台,无疑起到了练兵场的作用。

(独山子,是克拉玛依市的一个下辖行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是新疆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之一。独山子石油资源的民间利用,用于点灯膏车,独山子背斜有自溢的石油泉32座

1909年,新疆省政府筹银30万两,从俄国购买了1架顿钻钻机,在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

1936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达成口头协议,共同开发独山子石油资源,同年4月,新疆省政府派员与苏方人员联合组成独山子石油考察团,在独山子地区进行石油勘察;10月,新疆省政府将原设在安集海的炼油厂并入,改称独山子炼油厂。独山子炼油厂成立后,1937年1月14日,独山子第一口浅井完钻出油,井深200多米,日产原油10吨左右。

从1936-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过独山子炼油厂、乌苏油矿筹备处及独山子油矿管理处三个阶段的经营,共钻井33口,进尺14152米,采油11497吨,日产20—110吨,单井最高日产达40吨。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名列全国三大油矿之一的独山子油矿职工150人,日产原油3-5吨。

1954年,油田生产井增加到43口(其中抽油井33口),但产量却减少到4.88万吨,比1953年下降30.5%。1955年,整个油田基本采用抽油机开采,油井数量虽然增加,但产量继续递减,降为3.29万吨。

1954年10月12闩,中苏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自1955年1月1日起,包括中苏石油公司在内的各中苏合营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将业务管理和全部财产移交新疆石油公司。)

7、如何理解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是一段辉煌的岁月,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克拉玛依从1955年10月29日1号井出油,到1958年正式开发,再到1960年底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63.67万吨,196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原油产量达到166.23万吨,全国原油产量419.62万吨,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占当年新疆原油产量的98.46%,占到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

一新疆油田发展史(15问)

克拉玛依,新中国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一座短短几年间就奇迹般自亘古戈壁上崛起的城市。它因油而存在,因油而发展,因油而举世闻名。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克拉玛依市的决定》,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1958年6月17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通知:克拉玛依受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市人民委员会设在克拉玛依,市下设独山子和乌尔禾两个区,并在克拉玛依、大拐、中拐、小拐等地设立三个街道办事处,并且要求迅速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8年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宣告克拉玛依市正式成立。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来克拉玛依视察时,给予这座城市高度的褒扬:“3年以前,这里只有一个打猎的维吾尔族老人,可是3年以后,你们已经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一座4万人口的石油城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8、如何理解克拉玛依油田作为新中国工业长子所具有的真挚情怀?

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作为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克拉玛依油田除了发展自身之外,还肩负起了支援全国石油战线的历史使命。

从50年代末起,新疆石油管理局就开始向四川,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辽河、河南、江苏等油田和石油物探、管道、科研、设计、炼油化工等单位以及中国海洋石油企业输送了大批精兵强将。

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之初,受到了来自全国的无私支援,而伴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克拉玛依油田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支援新油田开发建设大会战的任务。处处都闪现着新疆石油人的身影,而这种“哪里有油哪安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石油人最真挚的情怀。

9、新疆油田对其它油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

50年代塔西南的地质调查;物探,钻井勘探;1958年9月23日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并投入开发。

60-70年代,筹建塔里木勘探会战指挥部(64年9月)。

1978年11月21日,柯10井强烈井喷,1979年11月5日柯9井井喷,发现柯克亚大型凝析油气田。1985年,证实塔里木盆地“三隆四坳”的地质构造格局。

1984年4月10日,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在库尔勒市正式成立。1999年7月,隶属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整体移交给塔里木油田公司。

10、为什么说新疆油田对新疆石化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克拉玛依地区不仅拥有独山子石化公司和克拉玛依石化公司,而且克拉玛依油田还投资建设了乌鲁木齐石化厂、依奇克里克炼油厂和泽普石化厂,为新疆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1、为什么说克拉玛依的引水之歌气壮山河?(四次水危机)

第一次危机:50年代油田开发初期。玛纳斯——克拉玛依给水管线工程缓解了用水需求

第二次危机:玛纳斯河断水

1961年2月,依靠人力挖掘的克拉玛依第一条人工水渠百口泉——克拉玛依水渠竣工,缓解了油田大规模开发造成的用水紧张局面。

第三次危机:1965年油田实现稳产百万吨突破,油田产能建设和生活用水需求增长。

1967年,白杨河引水工程开始筹备。至1979年建成1900万方调节水库和日处理4万方净化水厂。

第四次危机:20世纪80年代。克拉玛依实际用水量为2.4亿立方,水源只能提供1亿方。

1997年引水工程正式实施,2000年8月1日竣工,总长400多公里。也称为引额济克工程。

(历史上,克拉玛依的发展曾几度出现危机,核心内容都只有两个字——缺水。20世纪50年代,油田开发初期,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源,生产生活用水都要用车辆甚至骆驼从几十千米外拉运。直到玛纳斯河——克拉玛依管线给水工程的修建,才缓解了油田开发初期的用水需求。可由于上游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的需要,玛纳斯河断流,水的危机再次凸现,直接威胁了油田勘探开发的进行。

1958年6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开始寻找第二条水源,1961年2月,在几乎完全依靠人力挖掘的条件下,克拉玛依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水渠,百(口泉)——克(拉玛依)水渠终于竣工,暂时缓解了油田大规模开发造

成的用水紧张局面。

1965年,克拉玛依实现了油田稳产百万吨的突破,也造成了第三次水危机的出现:百——克水渠的供水量已不能满足油田产能建设和生活用水的增长需要。

1967年,白杨河引水工程开始筹备,至1979年其配套工程储水1900万立方米的调节水库和日处理4万立方米的净化水厂建成,才使克拉玛依油田生产和生活用水在短期内得到了保障。

20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战略重心西移,克拉玛依出现了第四次水危机——

当时克拉玛依地区实际年用水量为2.4亿立方米,而区域内各种水源只能提供1亿立方米,缺口巨大。1997年,引水工程正式实施,2000年8月1日,总长400多千米的引水工程全面竣工。

克拉玛依有了属于自己的河流——克拉玛依河,这座城市的居民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每年8月8日的克拉玛依水节,)

12、新疆油田勘探开发分为哪几个阶段?(五个阶段)

?艰苦创业(1955年——1959年)

1955年10月29日,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1号井喷出高产油气流,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诞生。

?迎难而上(1960年——1977年)

1960年,原油产量达到163.67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

1977年,原油产量达到306.8万吨。

?改革发展(1978年——1999年)

1990年跃居全国陆上石油工业第四位,1999年原油产量达到906.2万吨。

1998年7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欣然挥笔题词:“加快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再现克拉玛依油田辉煌!”

?历史跨越(2000年——2007年底)

2002年12月22日,油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实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几代石油人的梦想。

?新的起点(2008年至今)

2008年,按照集团公司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整合为新疆油田公司,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党委、管理层立足于克拉玛依几代石油人开创的坚实基业和物质基础,基于新疆油田进入科学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分析油田内外部环境,从肩负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出发,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油气并举,又好又快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

⑴艰苦创业(1955年——1959年)

1955年10月29日,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1号井喷出高产油气流,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诞生。勘探开发初期,各族职工吃住在帐篷或地窖里,在“冬季严寒,夏季酷暑,春秋狂风肆虐,盛夏蚊蝇成群”的恶劣环境下,建设者为油而战,爱国奉献,“天当被,地当床,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使“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荒凉戈壁变成了“油井像森林,红旗像鲜花,歌声像海洋”的大西北宝石。到1959年,原油年产量从油田建设之初的3.29万吨上升到98.67万吨,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油田,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⑵迎难而上(1960年——1977年)

1960年,原油产量达到163.67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9%。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科学认识油田,探索出一套砾岩油藏开发管理模式,实现了稳产百万吨的目标。

“文革”期间,为找到更多的储量、生产更多的原油,豪迈地喊出“为社会主义大干有理,为社会主义大干有功,为社会主义大干光荣”、“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大干了还要大干”的口号,1977年,原油产量达到306.8万吨。

⑶改革发展(1978年——199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油田。各族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实施国家提出的“稳定东部、

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依靠科技进步,勘探领域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向东部和腹部拓展,油气勘探连年获得重大突破,油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原油产量自1980年开始持续稳步增长,1990年跃居全国陆上石油工业第四位,1999年原油产量达到906.2万吨。

1998年7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欣然挥笔题词:“加快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再现克拉玛依油田辉煌!”

⑷历史跨越(2000年——2007年底)

2000年1月1日,新疆油田公司重组改制,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运作。公司“立足大坳陷,寻找大油田;胸怀大目标,敢冒大风险”,实施加快发展战略。

2001年,陆梁油田投入开发,当年日产上千吨,第三个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亮相,树立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新区高效快速开发两个典范。2002年12月22日,油田原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实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几代石油人的梦想。工程技术服务实施“强、精、特”战略,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系列产品和配套技术。实现了经营收入、主要实物工作量、员工收入的持续增长,成为新疆油田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为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⑸新的起点(2008年至今)

2008年,按照集团公司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整合为新疆油田公司,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党委、管理层立足于克拉玛依几代石油人开创的坚实基业和物质基础,基于新疆油田进入科学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分析油田内外部环境,从肩负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出发,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油气并举,又好又快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

新起点、新机遇,新疆油田公司全体员工正以超越历史的睿智,雄视明天的胆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迈向把新疆油田全面建设成为绿色、数字和人文特征鲜明的现代化大油气田的征程!

13、新疆油田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稳步落实“两步走”目标

第一步:到2011年原油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产能规模增长到50亿立方米以上,现代化大油气田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步:到2015年油气产能规模达到1600万吨以上和100亿立方米,实现由大油田向大油气田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成绿色、数字和人文特征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大油气田。

14、克拉玛依的发展远景是什么?

发展远景:一个定位、六大基地、三大新兴产业、两个平台。

一个定位:将克拉玛依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石油城。

建设五大基地:油气生产基地、炼油化工基地、油气技术服务基地、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教育基地、机械制造基地。

发展三大新兴产业:金融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产业。

构建两个平台:高品质的城市、最安全的城市。

市油田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把克拉玛依建成全国小康先进市

“两市四城”:经济强市、国际名市、高品质城、文明城、平安城、幸福城

15、“新疆油田公司”名称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1950年9月30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总部暂设独山子,1953年1月1日迁至乌鲁木齐,时称迪化。

?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将公司业务管理和属于公司的全部财产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

?1956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于1962年3月从乌鲁木齐迁驻克拉玛依。

?2000年1月1日,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改制为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

?2008年1月1日,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整合为新疆油田公司。

1950年9月30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总部暂设独山子,1953年1月1日迁至乌鲁木齐,时称迪化。1955年1月1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将公司业务管理和属于公司的全部财产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

1956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于1962年3月从乌鲁木齐迁驻克拉玛依。2000年1月1日,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改制为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

2008年1月1日,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重组整合为新疆油田公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