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知识讲解

最新整理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知识讲解

最新整理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知识讲解
最新整理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知识讲解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射线检测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长输管道、钢质储罐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射线防护

3.1 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和其它安全防护规定。

3.2 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射线个人报警器及防护服。

3.3 带一台射线剂量巡测仪,测定利用现场墙壁房屋及设备选择理想的屏蔽位置。

3.4 拍片现场划定“射线放射区”并放好警戒标记。

3.5 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3.6 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3.7 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3.8 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每年允许接受的剂量量为50 m SV。

4 人员要求

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射线检测工作。

4.2 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

的印刷字母。

4.3 底片评定、复评和检测报告的签发由具有射线Ⅱ或Ⅲ级人员进行。

5 检测程序

5.1根据工程特点和本工艺编制具体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5.2 受检设备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或检验员开据《无损检测委托单》到检测中心。

5.3 检测人员按委托单要求进行检测准备,技术人员编制《探伤工艺卡》。

5.4 现场检测人员按《射线透照作业指导书》和《探伤工艺卡》要求进行透照。

5.5 暗室处理人员按《暗室处理作业指导书》和《探伤工艺卡》进行暗室处理。

5.6 评片和复评人员按标准评定底片。

5.7 根据评片结果和委托单,填写相应的回执单或合格通知单。若有返修,还应出据《返修通知单》,标明返修位置及缺欠性质等。将回执单和返修通知单递交监理或检验员,同时对受检设备进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5.8 焊缝返修后,按要求重新进行检测。

5.9 所有的检测工作完成后,由具有射线Ⅱ或Ⅲ级人员编制《射线检测报告》,并经技术负责人或授权审核人审核。

6受检表面要求及检测时机

6.1受检设备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或检验员开据《无损检测委托单》到检测中心。

6.2 检测人员应对焊接工艺有所了解,对焊后需热处理和有产生延迟裂纹倾向材料的焊接接头,应在焊后24~48小时后方可进行RT拍片检测。

6.3 检测人员对焊缝表面进行宏观检查,对表面不规则状态(如:过于粗劣的焊波,多层焊焊道之间过深的表面沟槽,以及焊缝的表面凹坑、凿痕等),在底片上成象后掩盖焊缝缺欠或相混淆时应做修整方可进行RT拍片。

7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

7.1 射线照相技术等级分为A级(普通级)AB级(较高级)和B级(高级,焊缝余高均应磨平)。

7.1.1 经常透照厚度与底片显示象质指数关系一览表:

表1 像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

表2 像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源侧

表3 像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侧

7.1.2 透照厚度:射线透照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7.1.3 公称厚度: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7.2 每次曝光所检测区域,必须符合质量等级要求的射线源种类、象质指数和底片黑度;在曝光时间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可提高底片对比度和清晰度。

7.3底片质量

7.3.1 底片上,定位和识别标记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7.3.2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应符合下列规定:

A级:1.5≦D≦4.0 AB级:2.0≦D≦4.0 B级:2.3≦D≦4.0

用X射线透照小径管或其他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1.5;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2.0。

8 仪器设备及器材

8.1 仪器

8.1.1 射线报警仪(射线计量仪)、密度计、观片灯必须经计量专业部门效验合格后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8.1.2 X射线机型号: XXQ-3005 XXQ-2505 WZP-Ⅱ、Ⅲ

8.1.3 射线剂量巡测仪(报警器)

8.1.4 黑度密度计

8.2 胶片

8.2.1 胶片系统分为四类、即T1、T2、T3、T4类。T1 为最高级别,T4为最低级别。

8.2.2 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8.2.3 对裂纹敏感度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应采用T2或更高级别的胶片。

8.2.4 胶片尺寸视工程具体情况,选用适当规格。

8.3 铅箔增感屏

8.3.1 规格:视工程具体情况,选用适当规格。

8.3.2 常用射线源使用增感屏的选用一览表:

表四

8.3.3为了避免从其它工件和胶片后方及侧面物体上产生的散射线对胶片的影响,视实际情况可采用表格规定范围内,厚度较大的增感屏。或在暗袋后侧再加上一块铅板,其厚度视实际而定,约1~4mm。

8.4 象质计及对比试块

8.4.1 采用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象质计及沟槽对比试块材质采用与被检工件材料相同。

8.4.2 使用标准规定专用沟槽对比试块,用来测定焊缝未焊透和内凹等缺欠自身深度。

8.5 暗袋

暗袋规格选用与胶片适当规格;采用检验背光散射线“B”字的暗袋。

9 底片标记及象质计的摆放

9.1 双壁双透底片示意图:

9.2 分段透照底片示意图:

9.3 底片标记及象质计的摆放

9.3.1 识别标记

(1)年、月、日:为拍片日期;

(2)G:工程编号(产品工号);

(3)H:焊缝编号;

(4)N

O

:为拍片序号;

(5)Rx:返修标记及次数;

(6)T:特殊注标通常为板厚、增拍(Z)或管子规格。

9.3.2 定位标记

(1)底片两端↑-↑有效评定长度(搭接标记)↑离底片端部≥10mm。对于长输管道,可用数字1、2、3……作为搭接标记。

(2)中部“”中心标记(定位方向)。对于长输管道,可不用中心标记。

(3)位于底片上半部中间:视需要时加放专用沟槽对比试块。

(4)专用沟槽对比试块,平行放置在距焊缝边缘5mm处。

(5)识别、定位标记均离焊缝熔合线外大于5mm以外。

9.4 象质计的选型及放置

(1)不同线型象质计适用的材料范围一览表:

表五

象质计材料

Fe

碳钢、不锈钢

Ti

钛合金

Al

铝合金

Cu

3号铜合金

(2)像质即计一般应放置在工件源侧表面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当一张胶片

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

处。

(3)象质计放置

10焊缝检测划线、编号及钢印标记

10.1 用白漆或白色笔划出被检焊缝所有透照部位的中心线,并按布片规则进行布片、编号,对局部检测的焊缝只划出中心标记。

10.2 环缝的零位标记首选在“T”形焊缝处,“T”形焊缝位于底片中心位置。无“T”形焊缝时,选在有特殊标记的地方,部位序号按环缝的顺时针方向编号。如长输管道以焊缝顶部(一般为起弧点)为零点,以输送介质流向为准按顺时针方向布片。

10.3 同一条焊缝的所有透照部位中心线,均位于焊缝第一片号的同一侧(T形焊缝除外)。

10.4 每条焊缝第一个和第二个片号,以及局部检测的每一个片号应在离焊缝边缘20mm附近打上清晰可认的钢印标记(包括片号及中心标记)。

11 透照参数的确定

11.1 焦距的确定(AB级射线检测技术)

计算公式:

F ≥ L

1+ L

2

L

1≥ 10 d

f

L

2

2/3

式中:

L

1

:焦点至工件表面的距离。

L

2

: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d

f

:射源直径或X射线机有效焦点。

F:焦点至胶片的距离。

11.2 曝光曲线的制作

每台射线机根据所透照的材料制作的曲线不得混用。在机型、胶片、增感屏、焦距、冲洗条件等条件发生变动时均要对原曲线进行修正或重新制作。

11.2.1 D—T曲线:

固定曝光时间(不小于15mA分)改变KVP值,即每次提高10KVP逐次对梯形试块进行曝光直至仪器最大KVP值从而得到一组胶片。

11.2.2 E—T曲线:

固定KVP值,改变曝光时间,即每次增加30秒钟逐次对梯形试块进行曝光从而得到一组胶片。

11.2.3绘制曲线

(1)每一组胶片经暗室相同条件处理后得到一组合格的底片。

(2)分别对1、2两组合格的底片,根据透照厚度T

A

在底片的成象,黑度为2.0 ,并象质指数达到要求,所对应曝光时间和KVP值,依次在坐标纸上作好标记绘制曲线。

11.3 曝光时间的选择

11.3.1 X射线机:

①曝光曲线确定曝光时间是最理想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要考虑标准最大KV 值的限制、保证△D、胶片长度和工效等因素及F在实际透照时,受现场条件限制不易保证F(制作曝光曲线时的焦距);此时可按曝光时间(T)与焦距(F)平方比公式,确定实际曝光时即:

T实=(F

实/F

)2×T

=制作曲线时透照厚度的曝光时间。

F实=实际使用的焦距mm。

F初=制作曲线时使用的焦距mm。

②如因F变大需增长曝光时间(>5分钟),为了保护X射线机钨靶不热,可采用两次等时曝光,要求曝光时间与间歇时间相同。

11.3.2 透照工件材质改变时曝光参数修正

a 计算方法:

T

Fec = T

m

×Ψ

T

Fec

:相当钢的透照厚度;

T

m

:不同材料被透照厚度;

ψ:等效系数。

b 以钢为基准不同材料的等效系数ψ一览表:

表六

铜(Cu) 1.5 1.4 1.3 1.3 1.3

黄铜 1.47 1.4 1.3 1.3 1.3

铅(P b)14 14 12

c 经过计算T Fec曝光参数即为所检测材料的曝光参数。

12 透照方式

(1) 视工程具体情况采用双壁双透、双壁单透、单壁单透(内透、外透视情况而定)方法对工件进行检测。

(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单壁单透内透照法(首选中心内透照法、其次采用偏心法)。

(3)透照时射线束应指向被检部位的中心,并在该点与被检区域平面或曲面的切面垂直。如需要时也可以从有利于发现缺欠的其它方向进行透照。

(4)当采用双壁透照法时,一般应使射线偏离焊缝轴线所在的平面进行斜透照,以免两侧焊缝影象重叠。

(5)分段透照厚度比 K 规定:

环缝 A、AB级不大于1.1; B 级不大于1.06。

纵缝 A、AB级不大于1.03;B 级不大于1.01。

12.1 直(纵)焊缝单壁单投影透照方法

12.1.1 分段透照示意图:

12.1.2 分段透照数量的计算方法:

胶片侧一次透照长度:

L

3=2L

1

tgθ

底片有效长度:

Leff=2F tgθ

θ=Cos-1k-1

K:透照厚度比(T‘/T)。

F:焦距(L

1+L

2

);

L

1

:焦点至工件表面的距离。

L

2

: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L

3

:射源侧一次透照长度。

12.1.3 透照搭接标记应在射线源一侧。

12.2 直(纵)焊缝双壁单投影透照方法

12.2.1 分段透照示意图:

12.2.2 分段透照数量的计算方法:

胶片侧透照长度:

L,

3

=2Ftgθ

底片有效长度:

Leff=2(F+L

2

)tgθ

θ=Cos-1k-1 F:焦距。

K:透照厚度比。

L,

3

:胶片侧一次透照长度。

12.2.3 透照搭接标记应在胶片一侧。

12.3 环(曲)焊缝双壁双投影透照方法

12.3.1双壁双投影示意图:

12.3.2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投影法时;射线束的方向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象在底片呈椭圆形,其间距以3~10mm为宜,最

大间距不超过15mm,通常采用偏心距方法进行透照,射源平移距离(S

)。

计算方法为:

S

0=(L

1

/L

2

) ×(a+b)

S

:射源平移距离。

L

2

: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

1

:射源至工件表面距离。

b:钢管对接焊缝宽度。

a:上下焊缝的影象在底片呈椭圆形的间距。

(1) 对外径大于76mm且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至少分两次透照间隔90o。

(2) 对外径小于或等于76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如能保证其检出范围不小于周长的90%,可允许椭圆一次成象。

(3) 检出范围的计算:

L=[(L

1-4L

2

)/L

1

]%

L

1

:管外壁周长。

L

2

:专用象质计在底片上,不见钢丝区域一段。

12.4 环(曲)焊缝双壁单投影分段透照方法

12.4.1 双壁单投影分段透照示意图:

12.4.2 双壁单投影分段透照数量(N)及底片有效长度(Leff)的计算方法:

∵N=180O/α。

α=θ+η

θ=Cos-1k-1

η=Sin-1 { D/(2F-D ) }Sinθ

F:焦距。

K:透照厚度比。

D: 钢管环焊缝外径。

胶片侧等分长度:

L,

3

=AB

∴底片有效长度:

Leff=L,

3

=πD/N

12.4.3 透照搭接标记应在胶片一侧。

12.4.4 钢管环焊缝双壁单投影透照次数:计算出T/D、D/f,参见JB4730-2005透照次数图,确定透照次数。

D:钢管环焊缝外径 F:焦距。 T:壁厚

12.5 环(曲)焊缝内透中心法(F = R)

12.5.1 透照示意图:

12.5.2 采用周向曝光时射源应与直径圆心重合。12.5.3 此时透照搭接标记放在射线源和胶片侧均可。

12.5.4 钢管对接焊缝透照时,必须严格遵守L

1≥ 10 d

f

L

2

2/3;当L

1

小于钢管内

径时不得采用周向曝光。

12.6 环(曲)焊缝单壁内投影(F > R)

12.6.1 分段透照示意图:

12.6.2 分段透照数量(N)及底片有效长度(Leff)的计算方法:同12.4.2。

12.6.3 透照搭接标记应在胶片一侧。

12.7 环(曲)焊缝单壁内投影(F < R =分段透照)

12.7.1 分段透照示意图:

12.7.2 分段透照数量(N)及底片有效长度(Leff)的计算方法:

∵ N=180O/α

α=η-θ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射线检测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长输管道、钢质储罐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射线防护 3、1 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与其它安全防护规定。 3、2 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射线个人报警器及防护服。 3、3 带一台射线剂量巡测仪,测定利用现场墙壁房屋及设备选择理想的屏蔽位置。 3、4 拍片现场划定“射线放射区”并放好警戒标记。 3、5 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3、6 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就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3、7 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3、8 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每年允许接受的剂量量为50 m SV。 4 人员要求 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射线检测工作。 4、2 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是我公司在制造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射线探伤通用工艺. 本守则依据标准: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钢制换热器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检测规程-工业管道 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8-19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 JB/T 4730-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章(适用于压力容器) 1、对射线照相各项技术要求,针对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提供保证射线 探伤工作质量所需遵循的通用工艺方法,本工艺射线探伤法符合 JBT4730.2-2005标准所规定的AB级照相法. 2、射线照相人员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培训、考核所颁发的特 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后,RTⅠ或RTⅠ级以上资格人员担任. 3、射线照相须在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射线照相工艺卡的各项参数进行操 作.“射线照相工艺卡”应由RTⅡ及其以上资格人员逐项填写编制,并经 无损检测责任人批准后使用. 4、射线胶片的使用与暗室处理按“管理制度汇编”暗室工作及制度执行.

5、摄片时机对一般材料,应在焊后12小时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 6、委托探伤的压力容器焊缝必须有委托单位履行的无损探伤申请委托 单,申请单上必须有焊缝外观检验合格的见证和焊接检验员的签名. 7、射线照相前应对焊缝外观进行复验,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 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与之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8、射线照相过程中的电离辐射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工业X射线 探伤放射性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9、射线照相的工艺要素和基本步骤: (1)透照方法的确定 (2)探伤编号方法 (3)几何条件的确定 (4)定位标记、识别标记、象质计的选用及摆放; (5)贴片及屏蔽散射线的措施 (6)射线窗口对焦 (7)曝光量的选择及操作 (8)底片质量自检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培训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讲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

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讲明 1.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差不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 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托付单要求并同时依照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要紧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要紧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要紧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采纳磁粉检测。 1.4.3 当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不。 1.4.4 采纳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假如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不为准。

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卡内容及编制模板

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卡内容及编制模 板 1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 ( 1) 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 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 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 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 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 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 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 .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 ( 1) 编制份数 本卡一式两份, 一份保留在探伤室, 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 2) 工艺填写 ○1编号 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 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 a 材料编号: 指产品材料编号, 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 应分别填写。 b 规格: 指的是壳体规格( 容器类) , 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其中: 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 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 长度指壳体长度; 壁厚指壳体厚度。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

a 屏蔽方式: 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 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 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如胶片厂提供, 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 显影温度为18~21℃; 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 a 焊缝编号: 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 填写时, 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 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 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例: ” B1~B7”, 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 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Fe-6/12和Fe1/7三种。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 如Fe-12、 Fe-13…… c 透照方式: 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 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 F>R或F

完整word版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 由n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 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 —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 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玄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 400mn距离处 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 辐射防护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 GB16357的有关规定。

透照厚度(W 范围、mm 应识别丝号 丝径(mm 3.3胶片和增感屏 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 X 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 后屏为0.03?0.10mm 的铅箔增感屏。. 3.4象质计 3. 4.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 线型像质计测定。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JB/T7902 的规定。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 4选定。但对透照外径W 100mn 钢管环缝 时采用 JB/T4730附录F 的专用象质计。 3.4.2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 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 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4.3透照厚度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 通过 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表1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2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3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側 (AB 级) 3.3.1 3.3.2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目的 对射线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射线检 测过程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 《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射线检测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 JB/T4730.1 -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 要求 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检测 4人员资格 4.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4.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矫正视力不得低于 1.0,并要求距离40mm能读出高为0.5 mm、间距为0.5 mm的印刷字母。

4.3取得不同射线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 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级或口级 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H级或□级 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4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经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 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5.1检测设备 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仪器使用、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2射线胶片 5.2.1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 - 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 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分为四类, 即T1、T2、T3、T4。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5.2.2射线检测技术为A级、AB级时,应采用T3及以上类别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为B级时,应采用T2及以上类别的胶片。 5.3观片灯 —95 —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讲解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 一、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本工艺规定了X射线探伤前的工艺准备,X射线机的操作,暗室处理和底片评定等内容。 本工艺适用于材料厚度2~50mm的锅炉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熔化焊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照相法。 本工艺引用标准GB3323-1987《钢熔化焊对接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探伤前工艺准备 1.人员要求 1.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2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身体,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2.射线照相质量分级 按公司《质量手册》要求,射线照相要达到AB级,纵缝透照厚度比K≤1.03,环缝透照厚度比K≤1.1,按K值计算有效 评片长度L e f f,一次透照长度L3和搭接长度△L(见附件一)。 3.工件表面状态要求 工件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质量应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缺陷或 与之相混淆(如溅物、油污、锈蚀、凹坑、焊瘤、咬边等),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4.工艺卡 熟悉产品的名称、材质、规格、坡口型式、焊接种类和检测比例,清楚对接焊缝的分布情况,做出布片示意图,选择合理 的透照方法,一种锅炉型号填写一份射线检测工艺卡入档。 5.工件划线 按照射线检测工艺卡在规定的检测部位划线。采用单壁透照时需在工件两侧(射源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所划 的线段尽可能对准。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只需在工件胶片侧 划线。划线顺序由小号指向大号,纵焊缝按从左至右顺序,环 向焊缝采用顺时钟方向划线编号。(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 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工件不适合打印标记 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6.像质计和标记摆放 按照标准和工艺卡有关规定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码。 6.1.像质计的选用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分解

X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守则 文件编号: 1目的 本工艺文件的目的是对射线检测对象、方法、人员资格、所用器材、工艺技术、质量分级、报告的填写与审核、资料档案等的控制和要求。 2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2.1本工艺文件规定了无损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规定了无损检测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2.2本工艺文件适用于我公司所开展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射线检测。3编制依据 3.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3.2 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3.3 GB/T12605-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工艺及质量分级 3.4 GB4792-84 射线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5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6 SY/T4109-2005 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 3.7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4 检测控制流程图 5 检测控制要求 5.1检测人员资格及要求 5.1.1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5.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Ⅲ(高)级、Ⅱ(中)级和Ⅰ(初)级。取得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5.1.3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1.4 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6 检测前准备 6.1仪器、设备、材料的选择 6.1.1射线检测的主要设备为:定向工业X射线机、周向工业X射线机。 6.1.2 射线胶片 6.1.2.1 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6.1.3观片灯 6.1.3.1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6.1.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 6.1.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6.1.4.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校验方法可参照JB/T4730附录B(资料性附录)的规定进行。 6.1.5增感屏 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6-1的规定。 6.1.6 像质计 6.1.6.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测定。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无损检测X射线专用工艺卡内容及编制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 (1)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 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压力容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 (1)编制份数 本卡一式两份,一份保留在探伤室,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2)工艺填写 ○1编号 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 a 材料编号:指产品材料编号,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应分别填写。 b 规格:指的是壳体规格(容器类),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其中: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长度指壳体长度;壁厚指壳体厚度。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

a 屏蔽方式: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如胶片厂提供,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显影温度为18~21℃;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 a 焊缝编号: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填写时,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例:“B1~B7”,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 Fe-6/12和Fe1/7三种。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如Fe-12、Fe-13…… c 透照方式: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F>R或F

射线探伤工艺规程

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 X射线探伤操作规程 TEJY8.2.4-2007A-09 1、目的 该项操作规程,对焊接件纵向焊缝的射线探伤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对焊接件纵向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射线探伤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和射线探伤中全过程的管理。 3、选择的前提 对给定工件进行射线探伤时,应根据有关规程和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探伤条件。应以国标ISO17636为选择条件的依据,焊缝透照按底片影像质量由低而高的要求分A级、AB级和B 级三种检验等级。焊接件纵向焊缝焊缝的射线探伤,至少应满足AB级的要求。 不同的象质等级对底片的黑度、灵敏度与不清晰度有不同的规定。要满足规定等级的象质要求,从探伤器材、方法、条件及程度等各个方面都要预先进行全面地部署。 4、照相规范的确定 在照相过程中,除了合理地选择透照方法外,还必须选择好透照规范,使小缺陷能够在底片上明显地辨别出来,从而达到高灵敏度。有关规范的选择: 1)、射线源的选择,应选择小尺寸的射线源; 2)、透照距离的选择。在透照中,焦距选择大多在600~700mm间; 3)、胶片与增感屏的选择。通常照相时将原度为0.01~0.13mm的铅箔增感屏与非增感形胶片一起使用。 5、几何参数的选择 几何参数是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与合理选择。 1)、焦点或射线源尺寸:焦点大小对缺陷影响在射线底片上的显示对比度和清晰度都有很大影响; 2)、焦点尺寸和几何布置会引起的影像模糊及放大; 3)、焦点尺寸与射线底片对比度; 4)、照射场内的X射线强度分布; 5)、透照距离L1的选择——对Uy值和满足K值的有效长度要综合考虑。

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

X射线探伤工艺守则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压力管道对接焊逢X射线探伤过程中,为了获得合格透照底片,所必须遵守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本工艺是我公司承接的金属压力管道熔化焊对接焊逢X射线探伤的通用工艺。 二、引用标准 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12605-90 钢管环焊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JB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三、射线探伤的基本程序 四、设备选择及使用 4.1射线探伤设备的选用应有足够的穿透能力,其穿透最大厚度的工件时尚应有10%—20% 的余量。 4.2探伤设备的性能应符合专业标准要求。 4.3探伤操作者必须熟悉所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和一般工作原理。开机前首先检查机器电源 和电缆线接头是否松动,电源电压与射线探伤机输入电压是否相符。对采用气体冷却的探伤机应检查工作压力表,保证压力在0.35~0.45Mpa。 初次使用探伤机或停用24小时以上时,必须按规定训机以保证X管的使用寿命。4.4 探伤操作时,应根据透照工件厚度正确选择曝光参数。在室进行探伤操作时,应按射线 防护要求设置报警灯或警戒标志。高压开启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控制台,应随时观察掌握射线机的工作情况,发现异常力机关机处理。机器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应按1:1的比例进行,连续工作时不应切断电源以保证风扇运行,冷却X光发生器。拍完最后一张胶片,应让射线探伤机冷却5分钟后关机。 4.5移动探伤机时,应轻推轻拉,以防损坏设备。

五、人员资格 5.1 探伤人员必须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等级考核,并取得相 应资格证书。同时,还应持有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射线安全操作合格证。 5.2 射线底片评定和探伤报告出具必须由取得RT—Ⅱ(或以上)证书的人员进行。 六、探伤准备 6.1管道焊接完成后,由焊接检验员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 必须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多层多道手工施焊的焊缝其余高应进行修磨,以满足焊缝质量评定的要求。探伤前,检测人员要依据探伤委托单对探伤部位焊缝的外观质量进行复查,如不合格有权拒绝探伤。 6.2探伤前,检测人员应根据探伤委托单和管道施工方案,核对管道固定焊口和转动焊口的 探伤比例,以及每个施焊焊工的抽查比例。 七、透照方法 管道对接焊缝根据其直径不同,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探伤。 7.1 单壁透照法(见图1) 射线源置于钢管外,胶片放置在离射线源最近一侧钢管内壁相应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 7.2双壁单投影法(见图2) 射线源置于钢管外,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钢管外表面的区域上,并与焊缝贴紧。 7.3双壁双投影法(见图3) 射线源置于钢管外,胶片放置在远离射线源一侧的钢管外表面相应焊缝的区域上,且使射线的透照方向与环焊缝平面成适当的夹角,使上下两焊缝在底片上的影像呈椭圆形显示。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 1.编写铸钢件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2.液化气钢瓶环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3.管板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4.锅炉筒体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5.T形接头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6.天然气输气管道对接环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7.有一管线工程要做射线检测工作,其有关施工说明除依照合约NDT-RT-003的规定外,均依()。合约NDT-RT-003的规定如下:(1)检测范围:对接环缝,φ28x3mm、φ83x12mm、φ127x14mm的碳钢管线及管件;(2)检测时机:焊接完成冷至室温后;(3)检测比率:对接焊缝100%;(4)射源:照相厚度18mm以下用X光机,超过18mm者可用铱192;(5)胶片:杜邦65(Du Pont 65),尺寸300x80mm;(6)像质计:线条型,置于底片侧,双壁照像双壁判读应置于底片中央焊缝上。双壁照像单壁判读则放置与底片两端的焊缝上,距底片边缘15mm,细线靠外;(7)检测方法:外径89mm以下双壁照像双壁判读,超过89mm 时双壁照像单壁判读;(8)黑度:1.5-3.0;(9)灵敏度:1.5%以下;(10)标志:左上角为工程编号及位置编号;右上角为检测厚度,T之后加以mm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左下角为焊工编号及射线检测人员编号,分别以W及R表示;下中为同一焊口的张数编号及中心点符号,以A、B、C表示;右下角为照像日期,年月日均以两位数字表示,不足两位数者以零填补;(11)底片两边重叠时最少重叠25mm;(12)接受基准:()级。试编写其X射线透照的工艺规程。 8.右图所示中:板厚32mm,存在有 a.夹渣, b.气孔, c.夹渣与气孔, d.未焊透(熔穿不足),尺寸大小 如图示,按()判定,该焊道应 判定为几级? 9.右图所示中:板厚32mm,存在有 a.夹渣, b.夹渣, c.气孔, d.裂缝, 尺寸大小如图示,按()判定, 该焊道应判定为几级? 10.承上题,右图所示中的b夹渣 和c气孔应各自独立判为几级? 11.母材厚度5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长3mm,宽2mm的缺陷,按()判定,应为第几级? 12.母材厚度30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a.一处长8mm,宽2mm的缺陷和相隔40mm处的b.一处密集点状缺陷(直径1mm,计有10个),按()判定,两处缺陷应各自独立判为几级? 13.母材厚度22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a.一处长8mm,宽2mm的缺陷和相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 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X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 1.2本工艺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射线检测。 1.3焊缝的射线检测除符合本工艺外,还应符合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及图样的要求。 2、引用标准 2.1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2.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人员资格 3.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3.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3.3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焊缝射线检测要求 4.1射线照相质量要求 压力容器焊缝一般选用AB级照相质量等级。 4.2焊缝表面要求

必须经过外观检查,焊缝表面不规则程度应不妨碍底片上缺陷的辨认,否则应事前加以修整,合格后方能进行射线检测。 4.3射线照相的标记 射线照相底片上必须有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及象质计、返修标记(R1、R2 )等标记,所有标记铅字摆齐、位置正确,且标记应离焊缝边缘至少5mm。 4.4射线穿透厚度(TA) 射线穿透厚度:TA=T+T d+h 式中:T——母材厚度,mm; T d——垫板厚度,mm; h——焊缝余高(一般要求实测,若实测有困难则参考后面数据),单面焊余高2mm,双面焊余高为4mm,无余高h为零。 4.5射线照相底片黑度 按JB/T4730-2005的要求,底片黑度1.2~3.5。 4.6象质计 4.6.1板材及Ф>89mm的管材用Ⅰ,Ⅱ,Ⅲ号象质计;Ф≤89mm的管材采用专用象质计,且碳钢材料选用Fe象质计,不锈钢材料选用CrNi象质计。 4.6.2象质计的放置 (1)、线形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被检区的一端(被检长度的1/4处)。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置于外侧。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3引用标准及规程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GB/T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GB/T 23901.2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GBZ 117 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2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JB/T 5075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 1 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 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 2 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T 16507-2013 锅壳锅炉 GB/T 16508-2013 水管锅炉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 150-2011 压力容器 4术语和定义 4.1透照厚度 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4.2工件至胶片距离b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3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4.4焦距 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5射线源尺寸 d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 4.6圆形缺陷 长宽比不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7条形缺陷 长宽比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8透照厚度比 K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订)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检测中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一一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一- 中灵敏度技术;B级一一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程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1533-2011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1924-1989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 GB/T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 JB/T7902-2006 线型象质计 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3、一般要求 射线照相检验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 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1.1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 (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射线胶片 3.2.1射线胶片系统分为6类,即C1、C2、C3、C4、C5、C6类。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常见牌号胶片所属的胶片系统类别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3.2.2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3观片灯 3.3.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3.2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黑度计(光学密度计) 3.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土0.05。 3.4.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h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 3.5增感屏 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JB/T5075 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1的规定。 3.6象质计 3.6.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或孔型像质计测定。通用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的规定,孔型像质计型号和规格应满 足GB/T 23901.2的规定 3.6.2象质计的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象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目的 本工艺规程是根据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第2部分:射线检测,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凡按国内规范设计、制造的锅炉、压力容器需作射线检测时,均应执行本工艺。本工艺自实施之日起,代替CKM-163001/06C。 2、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2?50mm的锅炉、压力容器全熔化焊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的X射线 检测方法及质量等级评定要求。 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1153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1-2015 2 部分:射线检测 NB/T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GB/T 19802 GB/T 23901.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GBZ 117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丫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GBZ 132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 5075 JB/T 7902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1 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 19348.1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 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T 19348.2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 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锅壳锅炉 GB/T 16507-2013 GB/T 16508-2013水管锅炉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5-2011 压力容器 GB 150-2011 4术语和定义 4.1 透照厚度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4.2 工件至胶片距离b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3 射线源至工件距离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4.4 焦距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5 射线源尺寸d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 4.6 圆形缺陷 长宽比不大于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7 条形缺陷 长宽比大于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8 透照厚度比K 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 4.9 一次透照长度符合标准规定的单次曝光有效检测长度。 4.10底片评定范围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 t47013

1 适用范围 1.1 适用于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1.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2 编制依据 NB/T 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 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 一般要求 3.1 射线检测人员 3.1.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和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3.1.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射线胶片 3.2.1 胶片系统按照GB/T 19348.1分为六类,即C1、C2、C3、C4、C5和C6类。Cl 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NB/T 47013.2附录B。 3.2.2 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 1938 4.2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试和控制。 3.2.3 不使用超过胶片制造商规定的使用期限的胶片。胶片按制造商推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予以保存,并避免受任何电离辐射的照射。 3.3 观片灯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符合GB/T 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 黑度计 3.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4.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校准黑度计用的标准黑度片必须在有效期内,并通过计量部门的鉴定(2年)新购置的标准黑度片只要在有效期内也允许。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 由U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1887「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 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玄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 400mnS!离处 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 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 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 3.4.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 的规定。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但对透照外径w 100mn钢管环缝时采用 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3.4.2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 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4.3透照厚度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透照厚度(W范围、mm应识别丝号丝径(mrj) 表1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AB级) 表2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AB级) 表3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側(AB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