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历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我国历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我国历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我国历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我国历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1983年第2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绣瑛

王绣瑛,中国护理教育及公共卫生护理专家。1908年5月28日出生于河北正定。1931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并获燕京大学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公共卫生护理助教。1935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护理系进修,获硕士学位。1938-1943年任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公共卫生护理讲师,兼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主任、副所长等职。1943-1946年协助协和护校往成都复校,获副教授职称。1945年与华西大学社会系赴彝族地区考察卫生状况。1946年回北平任原职。1950年当选为中华护士学会副理事长。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率护士长教学队赴沈阳。1954年任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技正,创办北京市第三护校并任校长。1961年任北京第二医学院护理系主任。1980-1987年兼任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首都医学院护理顾问,现任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曾主编《公共卫生护士学概要》《小学卫生试验教材》《护理发展简史》《护理荟萃》和组织编写《卫生广播演讲集》等书,任护理杂志编委会主任,《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分册》《医院护理管理》《基础护理》(英译汉)、《护理手册》等书的编委。主编的《家庭护理》获全国科普图书二等奖。1983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妇联副主任,应邀赴伦敦接受英国皇家护理学院授予的荣誉校友称号。

1983年7月1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王绣瑛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这项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的护理

工作者(与王诱被同获第29届南丁格尔奖章的还有其他20个国家的35名护士)。全国政协主席,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邓颖超同志亲自为王绣瑛同志授奖。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钱信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与会代表受到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1985年第30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梁季华

北京朝阳医院司坤范

四川省沪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杨必纯

梁季华,1939年毕业于光华医院附属护士学校。毕业后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已有45个春秋了(截至1985年)。1939年10月参加广州市红十字会救护站,担任接待急救战伤人员,1950年3月3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被轰炸,她奋不顾身去救护伤员,1950年因护理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护士。1951年响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号召,参加中国医疗队奔赴朝鲜前线,并负责建立战伤医院及组织救护伤员工作,立功1次。当时卫生条件差,她尽全力保证伤病员的卫生清洁。她日以继夜地,从不顾及个人的安危奔走在朝鲜前线,在枪林弹雨中奋力抢救了无数伤病员。有的重伤员手术时需要输血才能挽救生命,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血输给伤员,她曾先后义务献血5次给伤员及贫苦群众,她不但负责救护朝鲜及中国伤

员,同样也救护英国、美国的伤员。回国后,一直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内科护士长、医院总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梁季华关心伤病员疾苦,不管遇到什么救灾活动,她都主动捐献物资和现款,并为福利事业尽心尽力。

司坤范,任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外科护士长,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卫生部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光荣号。

司坤范18岁考入河北医学院附设高护校。1950年她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医疗队。在医疗队里,她细心护理每一位伤员,不顾疲劳,不嫌脏臭,经常几天几夜不休息,热心为伤病员服务。她热爱自己的专业,多年来为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培养新生力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她对全科护理人员的业务培养都有详细的计划,并且定期考核,定期检查随时抽查,获得了好评。为了搞好工作,她无论春夏秋冬,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进病房。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科青年护士热爱护理工作,积极向上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业务技术精益求精。

37年来她像哨兵一样,忠于职守,把一切献给了护理事业,1988年司望范退休后,在朝阳医院领导、专家和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将护理工作从医院转向家庭、社区老人的康复实践,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定期给老人查体、打针、送药等从不间断。11年来,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为孤寡老人义务服务中,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体力,累计至今家访已达3015次。她坚持为社区孤寡老人服务的事迹感动了周围很多人,她参加北京市社区服务志愿者事迹报告团,在全国各地讲课共275次。为此,她被评为中国退科联优秀科技工作者,

北京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北京市社区服务志愿者三星奖,北京市总工会贴心人服务队先进个人。

杨必纯,1939年1月16日出生在四川省沪州市。1956年10月毕业于沪州医士学校附属医院护训班。毕业后在红十字会医院担任护理员两年,1958年10月为了支援祖国西南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赴祖国西南边远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在那里从事护理工作。1981年8月调回沪州市,任医院内科护士长。1984年8月任护理部副主任。1982年被评为沪州市先进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被评为四川省先进代表并担任沪州市人民代表。文化大革命中,武斗人员战领了医院。使医院遭到严重的摧残,她坚持工作,既当护士,又当医生,既做清洁员,又当院长,保护了医院财产,受到大家的拥护。

1987年第31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陈路得

上海市红十字会医院史美黎

辽宁省肿瘤医院张云清

陈路得,1914年出生于湖北汉阳,30年代的旧中国处于灾难深

重、疾病流行、死亡率极高,被洋人讥讽为“东亚病夫”,在健康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她毅然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高中毕业后选择护理专业作为终生的职业。1937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曾以“民国26年最优秀毕业之护士”刊照于《护士季刊》。建国后,历任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护校校长。副院长等职务。解放初期,她首先加强护理指挥系统,在医院成立了护部,为提高病房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1956年在全市护理工作会议上一等“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

她重视护理科研工作,编著了《绷带包扎法》、《试行个案研究教学法的初步体会》、《病房管理讲座七讲》、《医院科学管理的基本法则》还以集体名义编写《临床护理应知应会》手册第一、二册并在全国发行。她将多年积攒1万1千元捐献给天津医学院护理系。天津医学院决定自1986年开始建立“陈路得护理教育奖学金”用以奖励该院在护理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学生。

她从50年代起曾长期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分会理事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誉为中国护理管理专家。

史美黎,1936年出生于浙江余姚,现任上海市红十字医院护士长。1953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护校,分配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从此,

她数十年如一日地在护理岗位上奔忙。一次,史美黎值两头夜班,因为放心不下一位肝硬化并发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和衣斜靠在值班室。当时是位青年护士值班,当发现插有三腔管的这位病人突然烦躁不安,冷汗淋漓,大口大口的血从病人嘴里泉涌般喷出时,初出茅庐的护士急得手足无措,史美黎闻讯,快步赶到病员床前,沉着地望了一眼便立即做出判断,是三腔管滑脱,她利索地先将三腔管胃囊部分的气体排尽,然后,看清刻度,调整方向,纠正角度,再次将三腔管插到规定的位置,病人得救了。病人和家属们纷纷说:“要是每一个护士都有史美黎老师这样的过硬本领,我们还用得着担惊受怕吗?”史美黎从来是“笔不离身”,她把忽然想到的,自认重要的,或疑惑不解的东西统统记下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多年的积累使她成了公认的护理专家。

张云清,1925年出生。1946年毕业于中国盛京医科大学吉林医学院高级护校。1947年任护士长,196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夜大,几十年来忠诚于护理事业,为伤病员、残疾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努力。

热爱护理工作,终生献身事业是她的思想基础,她爱这行、钻这行,决心将毕生精力献给这一行,几十年来,从未动摇,50年代一大批护士晋升医师,她没有动摇。她忠于职守,热心为病人服务.一直工作在病人身边,兢兢业业,不怕脏,不怕累,哪里需要就到哪去。她曾陪伴病人度过了三十多个除夕之夜,病人康复出院时她同他们一

起感到无限欣慰。血染红了衣裤、床铺,她及时参加抢救,还把病人血染的衣裤洗干净送到床前。

她平时深人病房,总是问这问那,注意病情变化,并严格细心地观察和护理。她把一切献给了护理事业。

1987年6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南丁格尔奖章授奖仪式,大会由红会副会长谭云鹤主持,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为获奖者颁奖。党和国家领导人班禅额尔多尼、康克清、郝建秀、赵朴初、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红十字总会会长崔月犁以及首都400多名护士参加大会。陈路得代表获奖者发言。

1989年第32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中华护理学会林菊英

上海遵义医院陆玉珍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周娴君

河北省唐山市儿童急救中心孙秀兰

林菊英,1920年11月3日生于北京,1937年就读燕京大学护预系,1941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历任公共卫生护士、北京医院护理干事、护理部主任兼护校校长、《中华护理杂志》副主编等职。林菊英同志是一位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积极耕耘并获

得成就的护理行政、护理教育、干部医疗保健及社会组织活动的专家,曾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国家卫生部护理中心主任。

50年代以来,主编和编写了《医院护理管理》《护理管理学》专著及护理系教材。我国护理教育以中专为主,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只靠中专护理教育,很难提高护理学科水平,必须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改变目前状况。为此,她积极向高教部和卫生部多次提出具体建议和要求,得到了国家的重视。目前,全国已有18所高等医学院恢复或开办了护理系。

1980年,国家为高级科技人员评定技术职称进行研讨时,由于过去护士只限于中级范围,因而有人反对护士评高级职称,林菊英不遗余力、据理力争,终于取得有关部门同意,国家正式规定护士同医、药、技一样可进行高级技术职称的评定。

改革开放以来,林菊英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并取得了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1990年荣获美国密苏里达州堪隆斯市大学人文学科荣誉博士学位,在开展国际学术交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玉珍,浙江人,1934年出生,1954年毕业于上海市第二护校,1966年上海医学院夜大医疗系毕业,现任上海市遵义医院护理部主任。

麻风病的传染可能产生严重的畸残,谈及本病,往往闻而生畏。1954年,20岁的陆玉珍从上海第二护校毕业,分配到上海麻风病院

工作,当时她全然不顾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和歧视,以及家庭、亲友和同学的反对,怀着人道主义的救死扶伤的精神,毅然来上海市麻风病医院工作。以往因限于医疗水平,麻风病反应时神经痛较难处理,常痛不欲生,又极易导致畸残,陆玉珍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陪同患者散步、谈家常、讲故事,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平时她一再教育病人要预防麻风反应的发生,如何保持锻炼肢体,防止外伤或畸残,获得良好效果。对年老严重畸残或病危生活不能自理者,她以身作则,带领护士们为病人换药、喂饭、洗澡、剪发、修指(趾)甲,更衣,进行尸体料理等。她一直默默奉献,以她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成绩赢得人们的敬佩。

周娴君,1952年毕业于湖南湘雅护士学校,毕业后,她不恋城市来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工作,至今整整36年。她扎根山区一心扑在护理事业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病人。

1952年她从护校毕业来到湘西的时候,当时的州人民医院仅有30多张病床,设备简陋,医疗技术力量薄弱,还没有正规护士学校毕业的护士,许多病人得不到正规的护理服务,面对这种缺医少药的状况她没有退缩,反而激发了她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责任感。

1963年周娴君担任总护士长后,她对自治州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统一操作规程提高护理质量,她亲自编写护士业务学习资料。1979年至1988年中,编写了《护理基础》、《护理人员手

册》、《护理人员手册新编》、《妇产科学及护理》。对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姻君一心扑在艰苦而又光荣的护理工作上,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辛勤劳动换来病人的微笑和幸福。

孙秀兰,河北省唐山市人。任唐山红十字儿童急救中心内科护土长。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八”红旗手,市、省级先进工作者,市级服务明星,并于1986年、1987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于“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瞬间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夷为平地。她的一个儿子和母亲同时震亡。震后的医院一片废墟,大批的患者涌进用油毡纸搭起来的简易病房,患者需要她。她望着受伤的丈夫和儿子,多么想留在他们的身边同甘共苦,但她想到此刻震伤的患者更需要得到她的精心护理,救死扶伤的天职使她忍住了心中的悲伤,当亲人和病人同时需要她时,她选择了病人。她以惊人的毅力和感人的行为,夜以继日的工作着。

孙秀兰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集中精力更好地照顾患者,她把患精神病的二儿子交给丈夫带着,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心理变态的儿子吞服了大量的氯丙唤,被送到医院抢救。儿子住了十几天的医院,她却一天没有休息。

1989年7月2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授奖仪式。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颁奖。李铁映和国家红十字总会会长谭云鹤、秘书长

尹哲等出席了颁奖大会。首都

500名护士代表参加了大会。孙秀兰代表获奖者发言。

1991年第3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河南省商丘地区医院吴静芳

吴静芳,河南省商丘地区医院护理部主任。1926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43年考入商丘圣保罗医院高级护士学校,从此便和护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4年豫东霍乱流行,一批批的病人被抬进医院,她放弃听课,参加抢救,为病人清洗、喂药、打针,她不顾受传染的危险日夜工作在救护现场,抢救了很多贫苦农民的生命。

抗美援朝期间,她志愿报名参加医疗团并担任护士长,以特殊的勇气和献身精神护理伤员,在血源不足时,为志愿军献血多次并立功受奖。

1955年,她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和优越的医疗条件,回到贫穷落后的商丘,甘愿长期在基层踏踏实实地从事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

在商丘地区医院,先后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在本地和市县一些单位,多次以“护理——社会上崇高事业,护士——人们给予的光荣称号”为题作报告,不断激发豫东地区广大新老护士为保护群众健康做一名护士的热情和信念。她动员本单位26名要改行的护

士归队,为稳定护理队伍做出了积极努力。1989年,她的事迹选入《中国当代护理名人录》。

1991年7月1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里亲手将第33届南丁格尔奖章和证书颁发给河南省商丘地区医院护理部主任吴静芳。

1993年第3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水华

福建省肿瘤医院张瑾瑜

山东省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李桂美

张水华,1933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城一个贫民家庭。1953年毕业于省立杭州护士学校。先后在北京中央直属机关第一人民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任护土。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红十字会副会长,并兼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宁夏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她热爱护理事业,40年如一日,在公共卫生、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958年春,她积极报名参加卫生部组织的赴陕北老解放区农村医疗队工作。从事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公共卫生措施和流行病的调查研

究,走村串户,深人农民家里宣传卫生保健知识,防病治疗。一位宫外孕破裂的农村妇女,由于大出血处于休克状态,当她知道女病人血型与她一致时,毅然献出以400毫升鲜血。她在抢救患儿时,用嘴为患儿紧急吸痰。有一个长期卧床病人,大便秘结十分痛苦,她用手指从病人肛门中把粪便一粒粒抠出。她主编出版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疾病护理规》。《诊疗护理技术》和《护理管理制度》,还参加编写了《当代护理管理学》、《责任制护理与护理计划》等护理专著。

张水华是宁夏护理学科带头人,在40年的护理生涯中,贡献突出,获得了“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1988年,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时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表彰,获荣誉纪念章,并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有杰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建瑜.曾任福建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福建省分会理事长。从事护理工作四十余年,她以博爱的胸怀,精湛的技艺,默默地奉献,受到大家的赞誉。她1926年出生在福建省长乐县一个华侨家庭,20岁时报考了护理学校,毕业后分到省立医院。她放弃条件优越的省会福州,毅然报名参加了支援闽清山区的行动,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为病人打针、换药,从不埋怨,从不嫌弃脏臭。

50年代初.她任省立医院结核病房护士长,病房收治的多是危重病人,她总是细心照料并以母亲的仁慈和责任对待每一位病人。用年代,她任儿科护士长期间,首创儿科病房“四化”制度,即“态度父母化,室内家庭化,教养托儿化,治疗打针基本无痛化。”主持编写

了《;临床各科护理常规《护理知识问答》、《福建省医院分级管理护理质量考评手册等,与他人合作撰写了《护理教育应进一步改革》一文,在全国护理教育会议上获一等奖。

李桂美,1939年10月出生。1956年4月考入青岛医院护校1957年4月毕业。因学习成绩优异被留校从事护理工作。1965年调人青岛市传染病医院,1970年任护士长。她为病人奉献出青春,把一颗真诚的爱心献给了每一位病员。她曾赢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护士和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的崇高荣誉,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山东临沂地区水灾后瘟疫蔓延,李桂美和救护小组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抢救病人,连续十几天没脱衣服睡上一个囫囵觉。经过六十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四千多名病人脱离了危险。她们的行为深深地映在灾区人民的心中。

李桂美潜心钻研护理心理,她认为:心理压力过大,易导致病情变化。每天下班后,她总是到病房启发那些情绪低落的病人放下包袱,配合治疗,以便尽快康复。

李桂美二十多年来,从未在家度过一个除夕和安闲地过一个春节,因为凡节日不出院的病人大都是病情危重者,需要特别照顾,她总是主动把欢乐让给别人,把工作留给自己。多年来,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表现出了特殊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993年6月16日下午,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颁奖仪式。国家领导人乔石为获奖者颁发奖章。彭飒云、赵朴初、陈敏章等参加了颁奖大会。卫生部长陈敏

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李桂美代表获奖章发言。

1995年第35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孙静霞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邹瑞芳

孙静霞.1914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34年毕业于常州真儒高级护士学校。后在常州市武进医院任护士、护士长。1938年出任真儒高级护校校长兼武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1948-1950年赴美国Emorg Univesity Hospital进修护理。1950年回祖国任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原武进医院)护理部主任。1986年退休任护理顾问时场所,在一无药品、二无器械、困难重重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两位老护士冒着生命危险,全心全意救治了30位重病人。孙静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护理事业,她拒绝了美国和香港朋友的热情挽留,冒着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线,坚定地乘第一艘开往中国解放区的“哥登”号输船回到祖国。50余年来,将心血和全部的情爱无私奉献给了护理事业。她先后任护校校长,麻醉工作,医务处副主任等职,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她都不脱离护理岗位,一直兼任护理部主任。

孙静霞50余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医院和病房为家,全然不顾

个人得失。每天早晨7时到病房巡视重病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976年和1978年两次因公腿部骨折经石膏扶撑着仍坚持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比每天都是早上班、迟下班,节假日加班加点,一天的工作时间至少在10个小时以上。她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培养护理骨干,采用开一个专科,送出一个学习,从而带动一片的方法,在常州市一院培养了一支能胜任各种专科护理的先进队伍。1978年,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了病区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操作常规化成为常州地区护理界的表率。她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曾荣获科技二等奖,并撰写论文25篇。她多次参与编写护理书籍并到全国各地进行讲学。1987年开展心理咨询门诊至今12年,并举办有关。0理咨询学习班,帮助病人做心理疏导解除心理障碍。1991年,她走向社会开展老年服务,参与和开办老年关怀病区。历年来她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并当选为常州市政协委员和一、三、六、八届人大代表。

邹瑞芳,1930年11月生于江苏常州。

1949年毕业于常州真儒高级护士学校。1949年至1950年任常州武进医院护士长。1951年至196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任护士长,1963年至今在浙江省湖州市一院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并担任浙江省科协委员,浙江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州市科协常委、湖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邹瑞芳在护理岗位上度过47个春秋,几十年如一日,处处以身作

则严以律己,热爱专业,勤恳敬业,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管理经验。只要她上班,病人、家属、医生都很放心,在她细微的病情观察下,及早地发现了病人脑庙前期与肝昏迷早期病人,为她们赢得了救治时间。她为晚期胃癌便血患者擦洗无数次,使病人带着一身清洁和一脸平静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刻;在巡回医疗中又帮助产土使输卵管结扎误伤小肠得到及时的修补缝合。她担任护理部主任后,为提高医院护理队伍的素质和护理质量,在她的带领下医院建立健全了20多项护理规章制度,实现了病房管理制度化、操作常规化、书写标准化、工作规范化。她还联系工作实际指导和编写了许多有价值的书籍和论文,发表在全国和省级刊物及杂志上。

她热爱专业、敬业爱岗,技术上精益求精,以无私的爱心与高度责任心,把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于护理事业,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评价。1982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护士”,1983年被授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护士”。她把湖州市委、市政府奖励的3000元全国红十字总会奖励的1500元,自己又捐赠7500元,共计12000元给湖州一院护理部,设立护理基金会。主要用于表彰和奖励在湖州一院敬业爱岗,并做出成绩的优秀护士。

1995年6月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35届南丁格尔奖颁奖大会上,国家主席江泽民微笑着将两枚金光闪闪的奖章分别颁给孙静霞和邹瑞芳。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主持颁奖大会。国务院副总理钱其深,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等出席了颁奖大会。国务委员彭流云高度赞扬了两位获奖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1997年第3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汪塞进安徽省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

关小英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

陆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孔芙蓉河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黎秀芳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成员

汪赛进,1923年出生,江苏宜兴人。1939年就读于上海南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43年毕业后在南洋医院工作。1946年在南京中央卫生实验院进修公共卫生护士专业,毕业后在上海蓬莱区卫生事务所任公卫护士。194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任江苏省常州人民医院总护士长。1951年她从常州来到当时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的安徽省,任芜湖大矾山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教导主任兼护理教师,开始了她的护理教育生涯。1958年一1963年期间,她组织举办了护士夜校,对在职助理护士进行中专教育,使150余名学员取得了成人中专学历。1964年,她调入安徽省卫生厅医教处负责全省的护理教育工作。她根据护理教育的特点,倡导成立了全省中等卫校护理学校教研组,定期研讨护理教学中的问题,编写教材,提高中青年教师水平和

护理教学质量。1969年,下放到安徽省和县农村,在那里她积极开展群众性的预防保健工作,经常利用早晚社员休息时间将疾病预防药送到每个人手中。1972年她重新回到省卫生厅,肩负起重振安徽护理事业的重任。她组织编写供全省中等卫生学校使用的多种护理教材,1975年她调往省卫生干校任教导主任,为培养中西医护理教育。护理临床、护理管理人才,先后开办了各类学习班14期,共培养护理骨干800余名。1977年,她积极参与学会的恢复组建工作,并被推选为安徽分会的理事长,同时担任了分会专职干部,她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着手创建全省高等护理教育,制订了长远教育规划,使全省四分之一的护士获得了继续教育的机会。她在主持学会工作期间,组织编写并翻译了10余本护理专著和教材,为安徽省的护理学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1年,她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有政府特殊津贴,她用57个春秋的不懈追求,塑造了一个高尚的白衣天使形象。

关小瑛,1928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195O年毕业于上海仁济高级护士学校。从事护理工作47年,曾担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及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卫生部医院主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

1967年,关小瑛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加了去内蒙古大草原的医疗队,夜以继日的为牧区人民服务,并为患儿献血。1976年,天津发生强烈地震,她担任救灾医疗队队长,一干就是一年,在工作和个人利益上,她的人生信条是“为病人,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关小破一贯重视护理工作基础建设和护理队伍理论、技术的培训及素质的培养,在她的建议和具体组织下,行之有效的制度得到了恢复,技术操作规程得到统一,明确了岗位职责,她对下级倍加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在市级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她本人多次被评为天津市市级优秀护士。她积极为护士学习创造条件,每年都举办新理论、新技术和管理培训班,并实施长期培训计划,她不但重视护理实践,还重视护理理论建设和护理科研工作,她除了担任《天津护理》杂志副主编,还担任《护士进修杂志》、《实用护理杂志》编委。她多次利用社会活动的机会,呼吁提高护士待遇,争取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护士的理解与支持。在她的努力下,天津市护理工作得到社会普遍重视,护士待遇明显提高。

陆冰,1932年生于上海。1950年毕业于上海广仁高级护士学校。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曾任儿科护士、护校教师、护理部主任、《上海护理》杂志主编,上海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陆冰从进人护校的第一天起,就立志把护士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迄今已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度过了近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她有好多机会改行离开护理岗位,但是,她抱定一个宗旨,一辈子做一名士。50年代中期,医院开展儿童心脏病患者心导管检查,由于当时医疗防护设备较差,做检查时,她完全暴露在X线下,日复一日,头晕、乏力、口腔溃疡、白血球降低等相继出现。为了让患

事迹材料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群像:她们都拥有天使般的心灵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12682966.html,)/报告范文/事迹材料 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群像:她们都拥有天使般的心灵 一袭飘然的白衣,映衬的是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顶承的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托。 今年,19个国家的39名护理工作者获得本届南丁格尔奖章,我国有8名护理工作者获奖,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在这8位获奖者中,有精益求精,为护理事业改革和发展呕心沥血的护理管理者;有勇敢无畏,把青春年华和赤诚爱心献给麻风病护理事业的护理实践者;有诲人不倦,推动护理教育改革的护理教育者;有冲锋在前,多次在国际救援中向世界传递大爱的军中天使…… 护士要有一颗慈悲的心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孙玉凤: 希望消除对麻风病病人的偏见,让治愈者回归社会。 解放军第四医院索玉梅: 救人要紧,在那种情况下谁都会那么做,这不算什么。

在所有获奖者中,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孙玉凤是年龄最小的一位。颁奖大会的前一天,她在宾馆里仔细地试穿着一身湖蓝色和一身珊瑚红色的套装,端庄、大方,女性的柔美显露无遗。但看似柔弱的她是一位已和麻风病病人打了23年交道的护理专家。 1987年,刚从护校毕业的孙玉凤来到皮肤病医院麻风病科工作。“麻风病病人很不容易,他们心里很压抑、很自卑,怕受到社会歧视。甚至连像我们这些从事该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家属,也会被社会另眼看待。”孙玉凤说,“希望社会能尽快消除对麻风病病人的偏见,让治愈的麻风病病人回归社会,让更多的人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患者何某,原是上海锁厂的一名工人,在病愈出院后却不能复工。于是,孙玉凤等多次与该厂沟通,要求恢复何某的工作。最后,厂方提出让何某复工的条件是:她们能否当着工人代表的面,与何某合吃一盘菜,共喝一碗汤? 孙玉凤等欣然同意,工人代表围观她们与患者共进午餐,亲眼目睹他们的餐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才释然而去。何某的工作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解放军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护师索玉梅是一名藏族女兵。她在高原护理岗位从事护理工作已有40年。40年来,索玉梅跟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张利岩--奉献大爱的“提灯女神”

26日上午,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出席大会,为8名中国获奖者颁发奖章。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张利岩,获得南丁格尔奖章。 张利岩是何许人? 从军37年来,从护士到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副院长,张利岩有很多让年轻人为之羡慕的成长历程。但她却始终平静如水,她说:“我和大家一样,曾有过很多的弱点,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选择了坚持,从未放弃过。” “灾害救援,既要随时面对苦与累的考验,又要时刻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在驻地不时听到的枪声提醒着这位指挥官。 当张利岩提出要带领医疗队到灾民安置点巡诊时,中国驻巴国卡拉奇领事馆和当地军方坚决不同意,理由就是太危险。 “危险肯定会有,但为了救死扶伤,不能瞻前顾后,更不能畏手畏脚。”张利岩最终说服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带队前往巴最大灾民安置点“万人帐篷城”进行巡诊、灾后健康知识培训和消毒灭菌,避免了疫情大规模爆发。 在此次救援中,作为进入巴基斯坦南部的第一支外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受到了巴政府内政部长、三军联席会议主席及当地灾民的高度赞扬,海军陆战队副司令还亲自为张利岩颁发了由巴政府和军方联名授予的“国际医疗救援荣誉证书”。 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跨国救援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展示。 “走出国门,我就是代表中国的一个符号” 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近1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救援行动,也是中国首次派出女性首席医疗官率队进行跨国救援。 这只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以来,张利岩执行的众多任务中的一次。在这之前,她曾先后12次组织派遣护理人员随队赴阿尔及利亚、印尼、海地、巴基斯坦和我国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 “有一份希望,要尽百份的努力” 巴基斯坦洪灾后的病人数量超乎想象,危重病人比比皆是,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病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的甚至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步行赶来就诊。 一次,“中国流动医院”留观帐篷里来了3名重症患儿,急需给予静脉补液,但由于营养不良和严重脱水,静脉穿刺的难度非常大,甚至连当地军方都提出直接转诊。

2010年度“普利兹克奖”得主

2010年度“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大师妹岛和世:“妹岛风格”一种静静蔓延的美学 发布时间:2012-11-29 01:57:22 | 时代周报| 209期| 评论(0) 妹岛和世,作为一名女建筑师,她无疑确立了自己独特风格。CFP 供图 妹岛和世 生于1956年,曾就读于“日本女子大学”(Japan Women’s University),1981年毕业。后参加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的东京办事处。1987年,妹岛和世建立自己的公司“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Kazuyo Sejima and Associates)。同年,西泽立卫加入了这个公司。当时,他还是“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名学生。1995年,西泽立卫打算离开,建立自己的公司,但妹岛和世劝说他留下来,使他成为合作者,并且将公司改名为“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他们保持独立的业务机构,经常接手一些较小的建筑项目。近年来,SANAA完成了许多受到赞扬的国际项目,包括2006年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2006年在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2007年在荷兰的Staadtstheatre Almere和2007年在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等。2010年5月17日,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获得“普利兹克奖”。 本报记者谢培 设想下列场景:在某栋能够代表着人类近代建筑艺术高度的建筑物大厅里,37位普利兹克

历届普利策奖得住 1979-2012

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Hyatt Foundation)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获得者将得到10万美元奖金、一份证书和一个铜制奖章(从1987年起,在1987年之前用的是限量发行的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雕像)。由美国总统颁奖并致辞,在享有盛名的建筑物如白宫、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地方举办颁奖会,印制刊物并举办巡回各国的得奖作品展。从1979年至2012年已颁给37位建筑师,对于世界上的建筑师而言,获奖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终身荣耀。 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玻璃屋(1949) 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 卫星城市五支巨塔(1957) 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 西利历史图书馆(1968) 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 哥伦布骑士会大楼(1969) 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 美国国家艺廊东楼(1978) 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 高等艺术博物馆(1983) 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 Abteiberg Museum (1982) 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 伊格莱西亚青年中心图书馆(1968) 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 东京圣玛丽亚大教堂(1987) 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 拜内克珍本及手稿图书馆(1963)

南丁格尔奖的介绍.doc

南丁格尔奖的介绍 每年的5月日是国际护士节。该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劳伦斯·南丁格尔,于1920xx年设立的。设立国际护士节的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下面我跟你介绍一下关于护士节设立的荣誉奖项。 护士荣誉奖项:南丁格尔奖 国际护士节,它是为了纪念护士职业的创始人、英国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先河。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成为精神,1920xx 年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南丁格尔奖,1920xx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199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布达佩斯代表大会通过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规则第二条规定,奖章可颁发给男女护士和男女志愿护理工作人员在平时或战时做出如下突出成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如有望获得奖章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牺牲,可以追授奖章。"

南丁格尔奖章是镀银的。正面有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肖像及"纪念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至1920xx年"的字样。反面周圈刻有"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中间刻有奖章持有者的姓名和颁奖日期,由红白相间的绶带将奖章与中央饰有红十字的荣誉牌连接在一起。同奖章一道颁发的还有一张羊皮纸印制的证书。 中国获奖名单 第29届(1983年)王琇瑛 第30届(1985年)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 第31届(1987年)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 第32届(1989年)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 第33届(1991年)吴静芳 第34届(1993年)张水华、张瑾瑜、李桂美 第35届(1995年)孙静霞、邹瑞芳 第36届(1997年)汪塞进、关小英、陆冰、孙芙蓉、黎秀芳 第37届(1999年)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 第38届(20xx年)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 第39届(20xx年)叶欣、钟华荪、李淑君、姜云燕、苏雅香、章金媛、梅玉文、李商、陈东、巴桑邓珠 第40届(20xx年)刘振华、陈征、冯玉娟、万琪、王亚丽 第41届(20xx年)聂淑娟、陈海花、丁淑贞、泽仁娜姆、罗小霞 第42届(20xx年)刘淑媛、张桂英、潘美儿、杨秋、鲜继淑、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 作品赏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普利兹克奖(1979-2013) 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 美国 (1)代表作品: 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HouseNewCanaan 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CrystalCathedralGardenGrove 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BuildingNewYork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震及每小 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 构。 (2)设计概念: 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 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 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Barragán墨西哥 (1)代表作品: 1948 巴拉干住宅CasaLuisBarragan

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Galves 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Cristobal ★巴拉干住宅: 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 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 中。 三、1981年詹姆斯·斯特林JamesStirling 英国 (1)代表作品: 1959 莱斯特大学工程楼 1968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 1983 新斯图加特州立绘画馆 ★新斯图加特州立绘画馆: ①建筑采用勒花岗石和大理石为建筑材料,局部采用古典主义的细节,如拱券,天 井。整体上的古典主义又戏谑的局部处理,如扭曲的玻璃幕墙,粉红色的巨大扶

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教学设计

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理解: 读懂消息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目标。学会读懂消息的方法是:一、认真读课题;二、仔细读开头;三、想想这条消息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7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 2、理解什么是消息,知道消息的行文特点,初步掌握读懂消息报道的方法。 3、读懂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纯洁高尚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读懂消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懂得什么叫消息及消息的特点,初步掌握读懂消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一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说说本单元的阅读目标。 板书:认真读标题 学会读消息仔细读开头 想想什么作用 2、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质疑。 (2)反馈:标题往往概括了消息的要点: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板书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摘要,导入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2、指名朗读:模仿新闻节目支持人播音,激发朗读兴趣。(第3自然段语气读音的转换,“殉”读音。 3、学生质疑:估计:(1)“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的区别。 (2)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3)词语的意思 (三)根据学生的质疑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 1、提出问题(学生的质疑):(1)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南丁格尔奖? 2、四人小组组织讨论。 3、指名回答问题。 4、小结:消息的开头一段,一般都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 5、感情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再质疑解疑。 (四)作业指导:1、作业本P91、2、3:授予——(造句) 2、查资料:你还知道其他抗击“非典”英雄的事迹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收集英雄的事迹资料,深刻感受英雄“无私无畏,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精神。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知识讲解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1979-2013) 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1)代表作品: 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 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 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 Building New York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 地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 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 的老式结构。 (2)设计概念: 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 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 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墨西哥 (1)代表作品: 1948 巴拉干住宅Casa Luis Barragan 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 Galves 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 Cristobal ★巴拉干住宅: 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 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中文名:贝聿铭 外文名:Ieoh Ming Pei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1917年 职业:建筑师艺术家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设计香港中银大厦 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 配偶:卢爱玲 目录 生平简介 作品风格 生平简介 主要成就主要学术 主要专业 荣誉 作品年表 作品简介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澳门科学馆 设计理念概述 建筑构造之意境 南北两翼及收藏库 借景与造园 人物评价 成就 1974年-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2002年- 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6年-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息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生平简介 作品风格 生平简介 主要成就主要学术 主要专业 荣誉 作品年表 作品简介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澳门科学馆 设计理念概述 建筑构造之意境 南北两翼及收藏库 借景与造园 人物评价 成就1974年-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2002年- 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2006年-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息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展开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贝聿铭[1](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 贝聿铭 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编辑本段作品风格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美籍华人贝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简介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先河。 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成为精神,1907年 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南丁格尔奖,191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 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获奖条件199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布达佩斯代表大会通过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规则第二条规定,奖章可颁发给男女护士和男女志愿护理工作人员在平时或战时做出如下 突出成绩者: “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如 有望获得奖章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牺牲,可以追授奖章。” 王琇瑛,护理专家和学者。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和 奖状的护士,第一个获得英国皇家护理学院荣誉校友称号的护士。她热爱护理事业,培 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在培养公共卫生护理人才与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方面,作出了卓越贡 献。她主张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 简历

1920~1926年于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学习并毕业。 1926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护预系。 193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同时获燕京大学理学士学位。 1931~1935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助教及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与健康教育课教师。 1935~1936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护理系进修,获理科硕士学位。 1937~1942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教师及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副主任、主任。 1943~1946年任在成都复校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教务主任。 1946~1949年任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兼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公共卫生护理教师。 1947~1949年任中华护士学会北平分会理事长。 1950~1954年任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 1950~1987年任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1952~1953年任抗美援朝护士教学队队长。 1954~1961年任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技正。 1956~1957年兼任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校长。 1961~1979年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主任、图书馆顾问、中专系护理教师。 1979~1983年任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顾问。 1980年任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3年任首都医科大学护理顾问。 1984年任《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等杂志的顾问,《护士进修杂志》编委会名誉主任。 1987年任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 2000年9月4日因年老体衰在北京逝世。 司堃范,女,1930年出生,1959年入党,曾任北京朝阳医院外科护士长, 1985年获国际红十字会第30届“南丁格尔”奖章,之后相继获得卫生部先进工作者、首 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首都十大公德人物、北京市十大志愿者、中华孝亲敬老 楷模、全国离退休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988年退休后,在朝阳区团结湖社区担 任社区工作者,为团结湖社区29位患病的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建立了病历档案,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1979-2013) 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1)代表作品: 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 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 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 Building New York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 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 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 老式结构。 (2)设计概念: 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 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 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墨西哥 (1)代表作品: 1948 巴拉干住宅Casa Luis Barragan 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 Galves 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 Cristobal ★巴拉干住宅: 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 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

【普利兹克奖大师系列】之二—— 路易斯 巴拉干1(1980年第二届普利兹克奖得主)2012.01.1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1902年—1988年)20世纪最重要的墨西哥建筑师之一。1980年第二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他的全部建筑与景观作品都完成于墨西哥。其主要作品有1947年设计的自宅、1957年设计的墨西哥城苏塔德。塞特莱特塔楼建筑群、1961年设计的拉斯巴拉干主张要将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将建筑与景观一体设计,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色彩的运用,光的运用,水的应用,地方性材料的运用,静谧。 1902年出生墨西哥瓜达拉哈拉(Guadalajiara)。在学校里他接受的是工程学的教育,而建筑完全依赖}:自学。1920~1929年间,他游历了法国和西班牙。1931年,又在巴黎居住了一段时间,期间听过勒?柯布西耶的演讲。1951年,他的行程又扩展到摩洛哥。1927~1936年间,他在瓜达拉哈拉进行他的建筑实践,后来搬到墨西哥城(Mexcio City),并在此终其一生。在北非和地中海的旅行中,当地的传统建筑让他联想到祖国的建筑,并激发了他强烈的兴趣。 他的作品曾被归作极少主义,它们不具有奢华的色彩和材质。纯净的平面、灰泥墙、砖坯、木材甚至水都能成为他创作的元素,而这些都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 巴拉干称自己为一个景观建筑师.他在圣.马丁St.Martins出版社的《当代建筑师》(Contemporary Architects)上写过:“我坚信,一个建筑师应当像设计他的房子一样经营他的花园:能使用,能传递美感,能提高品位,能包含美妙的艺术和其他精神价值。而任何没有传递平静的建筑都是错的。” 作为一个虔诚的宗教徒,巴拉干和其作品被描述成“神秘的”,如同他们的“平静”。他的圣方济会小礼拜堂(CapuchinasSacramentarias)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他童年的回忆和爱好成为他设计的源泉,他热衷干马,并设计了很多马厩,穿过其中的喷泉和流水也表达了其平静的性格。 巴拉干不仅对二代墨西哥建筑师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全球建筑界的影响。 墨西哥文化之源泉 墨西哥的文化和它的建筑一样,混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痕迹。作为古代印第安文化的发源地,奥尔梅克、玛雅、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等古文明都发端于此;而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的西班牙殖民统治,不可避免的将西班牙文化烙在了墨西哥的土地上。完美结合印第安音乐和西班牙音乐特点的玛利雅奇音乐和萨巴特奥舞蹈,是墨西哥混血文化的形象表现。 在宗教方面,印第安信仰同样融入墨西哥的天主教中,也许正因此,天主教才能成为墨西哥最主要的宗教。玉米对墨西哥人来说,远不止一种普通食物,而是成为墨西哥和墨西哥人的象征。爱吃辣椒和酷爱斗牛都展现了墨西哥文化热情的一面。 巴拉干用鲜艳的颜色告诉我们墨西哥人的热情,然而看着巴拉干,渐渐的一切色彩淡去,喧嚣归于平静,那么祥和,那么优美。去看、去听、去想、

南丁格尔奖背景材料

南丁格尔奖背景材料 一、南丁格尔生平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是英国护理学先驱、妇女护士职业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曾在巴黎大学就读。1850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到德国凯撒斯韦尔基督教女执士学校学习护理,并开始对英、法、德等国的护理工作进行考察研究,写出不少护理学专著。1853年出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监督。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没有护士且医疗条件极差,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在这种情况下,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2.2%。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其人道、慈善之心为交战双方的伤员服务,被战地士兵称为“提灯女神”。战争结束后,她被视为民族英雄。1857年,在她的努力下,英国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成立。同年,军医学校成立。1860年,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随后,她又着手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她的办学思想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南丁格尔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1901年,她因操劳过度,不幸双目失明。1907年,为表彰南丁格尔在医疗工作中的卓越贡献,英国国王授予她功绩勋章,使她成为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妇女。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

南丁格尔奖的介绍

南丁格尔奖的介绍 护士荣誉奖项:南丁格尔奖 国际护士节,它是为了纪念护士职业的创始人、英国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 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先河。 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成为精神,1907年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南丁格尔奖,191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199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布达佩斯代表大会通过的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规则第二条规定,奖章可颁发给男女护士和男女志愿护理工作人员在平时或战时做出如下突出成 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 如有望获得奖章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牺牲,可以追授奖章。” 南丁格尔奖章是镀银的。正面有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肖像及“纪念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至1910年”的字样。反面周圈刻有“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中间刻有奖章持 有者的姓名和颁奖日期,由红白相间的绶带将奖章与中央饰有红十字的荣誉牌连接在一起。同奖章一道颁发的还有一张羊皮纸印制的证书。 中国获奖名单 第29届1983年王琇瑛 第30届1985年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 第31届1987年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 第32届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 第33届1991年吴静芳 第34届1993年张水华、张瑾瑜、李桂美 第35届1995年孙静霞、邹瑞芳 第36届1997年汪塞进、关小英、陆冰、孙芙蓉、黎秀芳 第37届1999年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欣娟--协和精神励我前行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欣娟--协和精神励我前行 吴欣娟:198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当时吴欣娟还不能深刻理解护理是一份怎样的工作,就是凭着对白衣天使的那种懵懵懂懂的情感,吴欣娟走入了护理这一崇高的职业。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2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吴欣娟获得南丁格尔奖章。 扎实的护理生涯 1984年,26岁的吴欣娟担任护士长工作,一年之后她到北京职工医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脱产护理大专学习。1988年,吴欣娟回到协和医院,到护理部工作,主要负责护理教学。1990年,她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行了半年的外语学习。1991年,在美国进行了7个月的进修学习后,年轻的吴欣娟又回到了临床一线,担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护士长。之后,吴欣娟先后担任了副总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1998年,吴欣娟担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近30年的护理生涯中,吴欣娟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她说,这是因为协和前辈对她的培养与鼓舞,指引她不断前行。 1996年,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了整体护理。吴欣娟说,整体护理是一种理念,当时社会对整体护理并不了解,只是程式化地照搬表面的东西,并不注重内涵,整体护理的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病人还没有真正受益。 整体护理以人为本 吴欣娟非常注重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她主张实实在在地做好整体护理工作,而不是仅仅填一些表格。她要求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要从病人的整体出发,使社会、身体、心理、精神融为一体,不断强化护士为病人整体服务的理念。吴欣娟认为:整体护理应当体现在护士为病人服务的态度上,体现在对病人的关心程度上。整体护理观念只有深入护士内心,护士才能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将这种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并自觉地贯彻执行,也才能切实走到病人的身边,使病人有所感受。实践证明,协和人做得非常出色,她们的护理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吴欣娟说,在80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了协和勤恳扎实的作风与良好的工作氛围。老一辈协和护理人为协和护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一代代年轻的护理工作者不断地融入这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之中,她们被不断地打磨、熔化,将协和优良的传统不断地传承、发展下来。 北京协和医院与国外的护理同行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吴欣娟看到了我国与国外护理工作的差距。 国内外护理差距在思想意识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孙玉凤--麻风病人的“贴心天使”

---------------------------------------------------------------范文最新推荐------------------------------------------------------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孙玉凤--麻风病人的 “贴心天使” 25年来,孙玉凤无畏无惧,满腔热忱。麻风病患者称她为自己的贴心天使。 麻风患者已在身体和心灵上遭遇了巨大痛苦和不幸。为他们的康复和健康而付出,我愿意!这是荣获第43届南丁格尔奖称号的上海皮肤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孙玉凤说得平平淡淡的一句心里话。 初见麻风病人她害怕过难受过 感染麻风病的人往往因病致残、面容毁损。因为偏见、恐惧和歧视,不少人会对他们另眼看待。孙玉凤却在1987年护校毕业后自愿选择了去当时麻风病诊疗和防治专科医院上海市遵义医院(现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麻风科工作。 那时的医院有200多位麻风病患者,其中一部分是麻风年迈严重畸残休养的。面对一个个急需专业护理治疗的现症病人,一个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畸残年迈的休养病人,孙玉凤一时也害怕过,也难受过,甚至一度产生了后悔的想法。然而,他们对我们这些新来护士所表露出的欣喜神情和期待目光,又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孙玉凤说。 年轻的她开始手把手地教病人自我护理的技能,帮助病人处理伤口和溃疡,了解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帮助病人进行功能性恢复锻炼。虽然期间许多同事因工作环境艰苦、收入效益低下、社会偏见歧视或 1 / 16

婚姻家庭影响等种种原因相继离开了麻风诊疗护理岗位,但她依旧坚守在心爱的岗位上。 对付足部溃疡改良病人的鞋子 由于普遍缺乏康复知识,麻风病患者通常不懂得如何保护受影响的器官和麻木的肢体,往往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失明、溃疡长年不愈、溃疡发生癌变甚至截肢。孙玉凤刻苦钻研,勤于学习,连续10年参与中英麻风康复项目,并与医生密切配合,率先在医院内开展针对残疾患者的康复知识培训。 病人杨某足部溃疡20余年未愈,极其痛苦。2004年入院后,孙玉凤一方面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不怕脏臭,应用专业护理技能为其清洁溃疡伤口,促使伤口愈合。同时,她与修鞋匠一同改进了病人的鞋子,避免溃疡再次发生。困扰20余年的溃疡终于治愈了!杨某不仅参加了儿子的婚礼,不久又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伴侣。有一段时间内,麻风科先后有30多位麻风伴发白内障残老病人转外院作复明手术。外院眼科医务人员对麻风不甚了解,有恐惧心理。护士长孙玉凤一面安慰病人,一方面向外院工作人员普及麻风知识,并亲自日夜护理陪伴病人。在孙玉凤和她的护士姐妹共同的精心护理下,麻风病人白内障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 助治愈者复工主动当起老娘舅 1998年,孙玉凤在城市流动人口麻风病人的调查中,发现了一对患有严重畸残和下肢溃疡的朱姓父子。由于病人早出晚归,孙玉凤与调研团队多次起早摸黑去家访,虽屡遭拒绝,她的苦口婆心还是最终

历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及其作品

历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及其作品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设立,由Jay A. Pritzker和妻子在1979年以家族姓氏Pritzker命名。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具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普利兹克建筑奖也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 该奖年度颁奖都是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短短的二十七年中,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其声势甚至盖过了“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之奖项。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 1987年以后开始授予铜质奖章。奖章正面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 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 201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师EduardoSoutodeMoura 看起来像邻家大叔~~ 葡萄牙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日前因其在设计中传达了“力量与谦虚,气势和微妙”而获得2011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五十八岁的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在由基金会发布的发言中表示:“这是葡萄牙建筑师第二次获得该奖,也使其更为重要。”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的建筑设计主要分布在葡萄牙,也有一些建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瑞士。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先进事迹材料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先进事迹材料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桂英 王桂英,1920年出生,原天津市护理学会会长,第37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在从事护理工作的六十年中,王桂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医疗事业。 提倡护理专业的系统化 王桂英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8年,从护士学校毕业的王桂英经校长推荐到了北平协和医院当护士,开始了她为之献身六十余年的护理工作生涯。 1945年,天津南郊暴发了霍乱,一批批濒临死亡的患者被送到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护士王桂英来到天津,毅然投身到抢救患者的第一线。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终于使160多人安然脱险,直至“平息”霍乱,而这场灾难却将王桂英留在了与她结下不解之缘的天津。 王桂英认为要搞好护理工作,首先需要教育体制的转变,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鉴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护理教育一直停留在中等专业教育,为了提高护理教育水平,王桂英与其他专家多年来一直在积极争取,呼吁护理教育体制改革,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奔走。 从此,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才出现在天津市的各大医院,许多人还走上了医院的领导岗位。如今,护理专业完善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王桂英当年的坚持与努力。 替护士说话替护士办实事 作为护理学会的会长,王桂英关心每一名护士的成长,经常亲自给护士们讲课,还通过多种渠道把许多护士送到国外深造。她经常为了护士们的住房、待遇、求学、就业而奔走。

天津有5000多名“文革”中上中专的护士没有领到毕业证书,争取了二十多年也没有结果。王桂英得知后,通过人大将这个情况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最终为5000多名护士补发了毕业证书。她还积极促进护士的职称评定,对天津市的职称评审条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应以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来评定护士的高级职称”。她的建议最终被有关部门采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王桂英的一生为护士们做了多少好事,怕是谁也数不清。与王桂英深交多年的原一中心护理部主任张益信回忆说,王桂英是真心热爱护理工作的,从早到晚想的都是如何帮护士们解决实际问题。护士们反映的情况,只要是她出马就一定能办成。因为这样,2万多名护士都把护理学会当成“护士之家”,把会长王桂英当成“替护士说话,替护士办实事”的亲人。 如今,老人已经离世,她“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事业,为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发展祖国医学教育,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王桂英一生都为别人活着,她亦是终身未婚,孑然一身,死后还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医学护理事业。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1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南丁格尔 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到病魔的侵扰,面对这些不幸者,我们的护士总会勇敢的站出来用无尽的爱心呵护他们,为他们营造1个个爱的港湾;同时也为“护士”这平凡而崇高的职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同事——xxx就是她们中的1员。 96年卫校毕业的xxx,1直从事内科护理工作,去年8月因工作需要安排在icu科工作。在新的环境中,xxx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超时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助精神,主动配合护长搞好科室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新护理技术项目,与同事们1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使科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钻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