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使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原有经济基础不同,教育、文化程度不同,因而很难达到同时、同步富裕。实践证明,搞平均主义只能使大家共同贫穷。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惊人进步,令世人瞩目。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地区、环渤海湾碉边地区,欣欣向荣,一派生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生命力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作为一个尖锐问题提出来了。由于原有基础和优惠政策存在较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出现差距越拉越大的现象。如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由1990年的53.78%上升刮1994年的58.59%,增加了4.81个百分点;同期,中西部地区由46.22%下降到41.41%,减少了4.81个百分点。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1990年分别为5.1%、4.2%和5.1%,差别不大,到1994年分别为16.6%、13.7%和10.3%,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1985年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中、西部的1.35倍和1.59倍,到1994年扩大到1.64倍和2.11倍。
企图用平均主义的办法人为地消灭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对经济发展有害无益。应通过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当然,先富帮后富,不能采用贫富拉平的办法,主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改变落后的技术和管理,通过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途径脱贫致富。就目前情况来看,即使是先富起来的也还不够富裕,其发展势头不应当削弱。发达地区愈发达,帮助贫困地区的力量愈强大。
 中西部地区是一个富饶的地区,是“富饶贫困”。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能源富集。中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9.5%,耕地面积占68%,人口占63.1%;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总量的72.3%,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含量占全国的50%左右,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占全国的70%左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资源主要在中西部。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机制等方面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则拥有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两者结合起

来,将促进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实现内陆与沿海齐飞,或叫作东西互助,共同发展。
中西部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最主要的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体来说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经济增长结构。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地缘条件的优势,特别是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研究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构成变化,可以看到,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构成中均占主导地位。到1990年则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份额东部由61.2%下降到36.6%,而中、西部分别由74.3%、80.3%下降到56.7%和64.6%。这说明东部农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已不占主导地位,而让位于非农产业,而中、西部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相对应地,东部地区非农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发育缓慢,来自非农产业收入就少。据有关部门分析,1995年,每个农民在乡镇企业中得到的劳动报酬收入,东部地陬:为470.39元.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157.46元和98.7元。因而中西部地区要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必须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使生产要素合理化地向非农产业流动。
二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因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尤为必要。首先要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和改进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西部地区还有不少山区、丘陵、滩涂、水面等可以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潜力很大。第三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调整倾斜政策,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纲要》中,已提出“九五”至2010年期间~系列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加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国家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投资力度;采取鼓励措施,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技术合作等。
四是加快中西部对外开放步伐,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对国外开放。一方面利用沿海地区开放度

强的优势,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发展外贸,利用外资,把西部的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另一方面利用西部沿边优势,扩大对邻国的开放,积极发展边贸,以边贸带动全面开放。其次,要加快对国内开放。中西部地区要积极与东部沿海地区建立各种各样的横向联系,扩大省际之问的开放度,建立向国内外大市场靠拢的切人点和生长点。
 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东部占105个,中部占180个,西部占307个,中西部合计起来共481个,占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80.7%。扶贫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世纪末解决我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0年,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这样的目标,从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对于遗留的贫困问题以及返贫现象和新出现的贫困人口,需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地扶贫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20多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7年的500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30.7%下降到5.4%。我国贫困人口由占世界贫困人口的l/4下降为大约l/30。
同以前相比,攻坚阶段扶贫开发任务与更为艰巨,目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全国592个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自然条件严酷,人文环境极差,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大。扶贫攻坚的思路与对策主要有:
 (1)加大政府的扶贫力度。经过了20多年的扶贫工作,容易脱贫的地方大部分解决了温饱,有的走上了小康之路。剩下尚未脱贫的地区脱贫难度大,成为扶贫开发中难啃的硬骨头,所以国家把扶贫的这最后一战确定为扶贫攻坚战。目前制约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扶贫资金不足。为了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特别是财政投入,重点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地方病、人畜饮水、扫盲、科技推广等社会发展项目。1996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国家增加扶贫投入,从1997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增加15亿,重点用于最贫困的省区的农田基本建没、修建乡村公路,解决人畜饮水,推广科学技术和农民技术培训。
(2)扶贫对象应具体定位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为确保“八七扶贫攻坚汁划”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1996年专门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制定《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在增加扶贫投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的同时

,突出强调扶贫攻坚要坚持到村到户,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把扶贫攻坚的任务和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必须一个村一个村地扶,一户一户地帮。”面对5000万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贫困人口,扶贫工作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集中力量一户一户地帮。因此,扶贫到户是完成扶贫攻坚目标的客观需要和选择。扶贫到户,是指目前还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户,特别是特困户。扶贫到户的具体方式有很多,如党员干部,包扶到户;实体带动,效益到户;统一规划,项目到户;易地开发,移民到户;社会各界,帮扶到户;小额信贷,资金到户等。
(3)扶贫投资应主要投向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领域。农村贫困人口的从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及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优先扶持和建立高效率的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体系,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农业投资少、见效快,农民熟悉、会干,风险小,成功率高,与解决群众温饱直接相关。贫困地区的科技力量弱,技术及管理人才缺乏,非农产业发育滞后,投资非农产业的效益并不一定比投资农业的效益好。
(4)开展科教扶贫。李鹏同志在1996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科技是扶贫工作的根本。扶贫开发中,经济开发要同智力开发相结合,开展科教扶贫。动员科技部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深入到贫困地区推广既成熟可靠,又容易掌握,有利于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科学技术。同时,围绕扶贫攻坚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素质。
(5)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扶贫工作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责任制。贫困面大、贫困问题严重的省(区)要把扶贫攻坚、解决群众温饱的进度,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主要标准,定期检查结果。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禁挪用。
(6)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做好各部门和东部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要重点组织好沿海六个省、三个直辖市、四个计划单列市对口扶持西部十省区的工作。对口扶贫工作要落实到县一级。东西互助是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途径。东部地区富裕县市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管理等各种优势,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西部贫困县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
20世纪末。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完成以后,中央对进一步的扶贫工作又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要继续努力,逐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