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的祖国为你自豪)

1.我们的祖国值得我们骄傲的原因

我国有幅员辽阔的秀美山河;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2.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是哪个

中国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4.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核心是什么

中华民族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昂扬向上。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前赴后继,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儿女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6.我们应以什么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我们要十分珍惜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不断加以弘扬,使之发扬光大。如:(略)

7.国家(或上海)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或开展了哪些活动)每年九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举行“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倡学生参加“红色之旅”活动等

8.什么标志了中国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被侵略的历史,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名称、代表人物和意义

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代表人物:孙中山,意义:推翻了----,提出了----,开创了-----,打开了---

第二次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代表人物:毛泽东,意义:推翻了---巨大成就.

第三次巨变: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代表人物:邓小平,意义:在建国以来------为全世界所瞩目.

10.中国百年巨变的结论是什么?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又是什么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才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史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12页)

11.爱国主义的含义、作用

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联系在一起

作用: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具有的品质,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她鼓舞和激励着千百万人为了自己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

12.在当代,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为什么

我们生长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15页)

13.爱国要体现在哪里

热爱祖国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关心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要学习、传承中华文化,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略)

14.为什么要关心祖国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15页)

15.怎样才能使中华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一席之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真正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华文化必须保留和弘扬自身的特色

16.我们应如何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不仅是文化工作者的任务,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只有学好祖国的历史-------并将其发扬光大。如(略)

17.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要落实在行动中,必须重视哪方面的培养

重视爱国行为规范的培养。爱国行为规范在各种日常行为规范中是公民首要的行为规范

18.爱国行为规范从何而来?(如何培养)请各举两例

一些基本的爱国行为规范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规定,我们要很好地落实;

如:《兵役法》规定:“适龄青年要积极服兵役”

《银行法》规定:“人人都要爱护人民币,不在人民币上乱图乱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总结、提炼一定的爱国行为规范

如:每天看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

为灾区捐款捐物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表现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

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

3.面对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制定了“三农政策”,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策”等

4.什么叫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基本国情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体性的概括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国情包括哪三方面?研究现实国情的基础(前提、背景)是什么?国情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国情包括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国情研究的重点

研究现实国情的基础(前提、背景)是历史国情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点、起点和终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仅是

初级阶段。

特点:(1)它是逐步摆脱-------,基本实现---------的历史阶段

(2)是广大人民-------共同理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

(3)是逐步缩小--------,实现----------的历史阶段

起点:(1956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终点:(2050左右)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7.初级阶段不发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

8.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是什么

一是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强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二是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9.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基本路线、走改革开放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有什么决定的?(或我国依据什么制定这些)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0.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怎样的?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第几步已完成?我们正在努力完成第几步目标?

第一、二步已完成,解决了人民生活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我们正在努力完成第三步目标:2001—205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国家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3.上海肩负着重要的战略任务是什么?上海是否已成为国际大都市?是否已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海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战略任务。

上海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14.你认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尤其是学好外语

(2)要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3)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4)要了解上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5.近几年,上海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请例举(两个以上)

看书(略)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

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7.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

18.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

我国处于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因而把-----第一要务,这是------根本要求。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只有------才能------才能------ →才能------全面进步。(P31)

19.我国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

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依靠自己的发展(经济)

2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把什么放在首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21.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坚持------,坚持------,坚持-------坚持-----重要思想。(32页)

作用: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保证

22.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起点: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2)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

(3)目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结果(变化):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三个台阶)

(5)作用意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的经验(34页)

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2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目标是什么?对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是什么?

时间: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标: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加全面的小康、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25.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的小康是怎样的?

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所谓低水平--------;所谓不全面--------;所谓发展不平衡--------;)

26.艰苦奋斗的含义及新时期内涵

含义: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新时期内涵:奋斗精神: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

创业精神: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奉献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建功立业。

27.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在学业上、今后的事业上有所建树。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品德。(含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个人成长意义、总结)

28.如何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要同困难做斗争,把艰苦、困难、挫折、失败都当成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精神的磨刀石。

如:

1.学习上要刻苦、勤奋,遇到困难要加以克服

2.多参加学校组织的野外吃苦训练教育活动

3.去社区卫生大扫除等。

29.某方面发生变化、取得成功的原因(要求每方面作适当展开)

1.上海(全国)人民在市政府(党)的领导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

2.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3.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上海(国家)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4.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或内涵或现实意义或个人成长意义)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或: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

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儿女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6.积极担当历史任务。(上海的战略任务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第三课(协调发展社会和谐)

1.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要求是什么?(47页)

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并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推进社会和谐。

2.什么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47页)

经济发展更多体现在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的增加、产值的增长等方面。

社会发展指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口数量控制和质量提高--------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3.什么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47页)

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进步。

4.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怎样?(48、49页)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的任何一项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由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支持。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全体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和文明。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生存环境提高,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到带来社会发展,它需要政府的推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5.为什么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48、49—47页)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所在.经济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到带来社会发展,它需要政府的推动,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进步,这也是关系到中未来的发展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进行的关键所在,并且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6.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途径)(49—50页)(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解释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所在。只有------才能-------。当人们--------,就会-----进一步发展。

(3)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发展经济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7.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怎样?(52页)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8.为什么要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重要性)(52—51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见7)。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了,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提高民族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52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2页)

10. 提高民族素质(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是什么? 国民素质中最重要素质是什么?

民族素质,或叫国民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国家强大,民族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民族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因素,人是靠精神支撑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越高,其自身的能力和能量的发挥也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多。(52页)国民素质中最重要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53页)

11. 提高民族素质,对青少年的要求是什么?(53页)

中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按照-------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尤其是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全面发展。

12.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是什么?(54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是什么?(53页)

社会和谐……向往和追求。在我国……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重要目标。社会和谐代表……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书58)14.如何推进社会和谐?(58-59页)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1)社会和谐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为什么?)

(2)社会和谐要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什么?)

15.为什么社会和谐需要依靠社会共同建设?

社会和谐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为社会和谐作出贡献(58页)

16.为什么社会和谐要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9页)

社会主义的建立-----公平的发展权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和谐相处的局面。

17.共同建设和共同享受的关系如何?(60页)

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共同享有是……结果和归宿;有了共同建设……会不断提高;共同享有……合力就越强大

第四课(科教兴国立志成才)

1.实现现代化关键是什么?基础是什么?

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基础是教育。

2.为什么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 (62---65页)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都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使传统工业变为现代工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了我国的国防建设。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关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断增强,使劳动工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当今世界-----根本性的变化。----主要标志。-----关键性作用。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过程的决定性作用?(64、65页)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关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断增强

(2)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劳动工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4.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准是现代科学技术

5.为什么实现现代化基础是教育? (66---67页)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竞争, 科技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只有教育发展了,才能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专业人才队伍;

管理人才队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科技和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68页)

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是互为促进的。教育为科技进步培养必须的人才,科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最新知识。科技和教育比翼齐飞,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7.什么叫科教兴国战略? (69页)

就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最大限度的,把“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能量释放出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8.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含义﹢(1)﹢(2)〕

(1)加速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69—70页)

A. 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这是我国推进技术进步的基本任务。

B.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发展科技关键在自主创新。

C.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

径。

D. 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更是买不到的。

总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速发展教育事业

9.为什么要加快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书69—70页)

A. 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这是我国推进技术进步的基本任务。

B.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发展科技关键在自主创新。

C.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

径。

D. 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更是买不到的。

总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0. 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71页)

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培养同现代化------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11.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加快教育发展

12. 如何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71----72页)

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我们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3.什么叫人才?人才的共性是什么?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人才的共性:(1)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2)创造性劳动(3)为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较大贡献

14.人才的重要性是什么?

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我国在本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15.我国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我国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是努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

16.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75页)

条件是德才兼备,体魄强健

德就是热爱祖国、品德高尚(这是人才的灵魂和力量源泉)。才就是要掌握科学知识,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健的体魄是指身体强壮和心理健康,是德与才的载体。有德才能把掌握科学知识和本领,无私的奉献给社会进步事业。有才才能有在工作中作出创造性的贡献。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进行艰苦的学习、研究和劳动,更长久的作贡献。(有德无才------,有才无德-----)

17.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什么?(76、77页)

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各类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人文精神是成才的重要素养和基本素养,献身精神和顽强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18.科学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科学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科学的本质是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19.人文精神的重要性?(77页)

人文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是成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长才尤为正要。

20.为什么说献身精神和顽强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77页)

一个人的成才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逾越障碍的过程。只有不怕艰苦、意志顽强的人,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自觉在逆境中磨练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正真的强者,才能实现确定的成才目标.

21.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有哪些?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78页)

人才的成才和发展,是由多因素的综合效应所造成的,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个人的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在人才成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2.人才成长的途径是怎样的?(78页)

人才成长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读中专、技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第五课(着眼未来永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页)

简要地说,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

具体地说,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2页)

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3页)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

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情依据是什么?(4、5页)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现实国情为依据

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资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环境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问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5. 为什么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4、7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结构不尽合理。

人口、资源、环境--------的关键。(7页)

6.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三个重要课题

人口规模庞大、人口素质总体水平还不高;人口结构不尽合理。

7.如何解决人口问题?(4、7页)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少生优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8.作为青少年,在人口问题上现在能做些什么?

?宣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认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9. 为什么资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5页)

我国的资源现实国情状况:我国是世界上-----之一。但是,我国又是----是资源“贫国”。我国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10.如何解决资源问题?(8页)

?合理开发和节约各种自然资源

?开发再生资源

?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作为基本国策

11.作为青少年,在资源问题上现在能做些什么?

?平时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不用一次性的筷子等

12. 为什么环境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问题?(5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积累的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我们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3.如何解决环境问题?(9页)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14.作为青少年,在环境问题上现在能做些什么?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平时养成垃圾分类袋装

?不往河流里扔垃圾等

15.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2页)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落实以人为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的要求。

16.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页)

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现实国情为依据,落实-----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解决好人口问题。

17.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10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8.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是什么?(10页)

目的是: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19.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0页)

目的+重要性

20.节约的双重含义(10页)

(1)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2)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

21.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呢?(11、12页)

(1)我们要合理地、充分地、无浪费地利用可贵的资源。

(2)要加快资源节约技术进步。

(3)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2.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13页)

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3.怎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呢?(11---16页)

(1) 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化,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要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严格防范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 要求保护和及时修复自然生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4) 要求我们珍爱自然界的生命。

(5) 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和绿色消费,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

24. 公民应该怎样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17、18页)(1)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公民要增强节约资源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贡献。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如: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等

(3)自觉遵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4)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第六课(振兴中华共担责任)

1、振兴中华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振兴中华”口号发挥的作用(2

2、23页)(1)在我国近代,振兴中华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奋起,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出路;

(2)在改革开发时期,振兴中华又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推动力;

(3)增强了每个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

2.提高综合国力是振兴中华的基础(为什么?)(23、24页)

综合国力的(含义+关键+重要性)

3. 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什么?)(23、24页)

综合国力的(含义+基础+重要性)

4. 综合国力的含义(23页)

指的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国家的总体力量,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的内容。

5. 综合国力两方面内容(23页)

硬实力、软实力(含义、关系)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老越表现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的竞争

6. 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性(24页)

含义

a、综合国力在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国际地位

b、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7. 如何提高综合国力(25页)

提高综合国力需要长期的奋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持长期奋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8. 为什么提高综合国力需要长期的奋斗(25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相当大的差距。

9. 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27页)

就是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10. 为什么我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26、27页)

(1)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3)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既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和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11.怎样走和平发展之路(27、28页)

(1)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2)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2.走和平发展之路的意义(28、29页)

(1)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2)这是一条通过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和平和发展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的道路。

13. 公民的含义(29页)

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是社会成员的法律身份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4.公民意识含义、主要内涵、形成(30页)

含义: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及其相应行为规范的自我认识。

内涵:是关于权利义务、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理念。

形成: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新时代的产物-------特别是宪法教育逐步确立。

倡导树立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15.公民的社会责任的含义(30页)

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对国家或社会以及他人所应当承担的一定使命、职责、义务。

16. 公民的社会责任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30---31页)

这是因为------不可推卸的

17. 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个人尽社会责任的基本立足点(31页)

每个人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是职业

18. 怎样履行了自己最基本的社会责任(31页)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履行了自己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19.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31页)

为社会尽责要求确立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为什么能承担社会责任(31、32页)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为社会尽责还要具备为社会尽责的能力---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做贡献。

21. 基本权利的含义:(33页)

又称为宪法权利,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法定权利。

宪法中确定的基本权利都是重要的、根本性的权利,在公民的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2.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内容)(33--35页)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国家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23. 懂得珍惜权利同时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合法自由和权力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5页)

24.基本义务的含义:(35页)

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公民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履行各种义务,其中具有首要意义的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25.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内容):(35---39页)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具有强制性)

(6)其他方面的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和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6.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关系:(39页)

(1)两者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一体性:受教育权、劳动权

27. 什么是国家观念?(40页)

公民在长期共同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起来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和心理的总和,即公民对国家的向心力、忠诚。

28.国家观念的内涵(41页)

国家利益、公民责任和忧患意识等

29. 怎样增强国家观强念?(41---43页)

(1)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2)对国家要有责任感------把国家、民族的振兴作为自己的天职

(3)有为国分忧得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4)从当前的学习做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0. 为什么要以国家利益为重(41页)

(1)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最集中体现,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源泉和保证(2)国家利益代表着每个公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我们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31. 怎样以国家利益为重(41页)

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当个人利益----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

32. 增强国家观念的重要意义(44页)

(1)促进个人和国家利益联系,升华爱国热情

(2)加强团结,促进现代化建设

(3)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增进平等和友好

33. 和平个发展是时代的主题(44页)

34. 青少年为什么要立报国之志(44页)

成大业者必先立大志。----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35. 为实现报国理想做好哪些充分的准备(45、46页)

(1)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人生航向

(2)勤奋学习,用一切优秀文明丰富自己---增长才干

(3)强化责任意识,遵纪守法,加强道德修养---精神境界

(4)重视体育和健康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第一类:情节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 (1)根据小说故事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情节的特点 ⑴对情节安排的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5、分析情节的作用: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第二类人物形象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或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XX是一个……的人(点明身分)。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

《促织》知识点整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促织》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4.发 (1)窃发盆(打开)(2)探石发穴(掏、挖开)(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2)成有子九岁(年龄)(3)后岁余/不终岁(年)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见虫伏壁上(上面)(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2)裘马过世家(超过)(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19.为 ①为人迂讷(对待)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比的知识点整理

【求几个数的连比方法】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 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6,乙数与丙数的比是8∶7,求甲乙丙三个数的连比。 解题时,可先把两个比排列成右面竖式的形式,再在两个空位上填入左边或右边相邻的数(为了与比的项相区别,用括号括起来),然后将每一竖行的两个数相乘,就得出了甲乙丙这三个数的连比。如果这个连比中各个项都含有除1以外的公约数,就用公约数去除各个项,直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为止,从而将这一连比化简。 【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比较简单:(1)未知项x为前项,则x=后项×比值;(2)未知项x为后项,则x=前项÷比值。 【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解比例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1)若未知数x为其中的一个外项,则 (2)若未知数x为其中的一个内项,则 比和比例

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6可记作5∶6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例如a∶b∶c。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如, 甲∶乙=5∶6,乙∶丙=4∶3, 因为[6,4]=12,所以 5∶6=10∶12,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例1 已知3∶(x-1)=7∶9,求x。 解:7×(x-1)=3×9, x-1=3×9÷7,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3为这个比的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完整word版)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 构形式。 ●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 体积的质量。 ●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量。 ●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率。1000 1?='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 的关键指标。 ●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 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 级配参数: ?? ???分率。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来源:学。科。网Z。X。X。K]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最新促织知识点整理

十九、促织 蒲松龄【一】《促织》文言文字词知识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2)急解令休止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6 = 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6 = 3 : 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整理 1.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 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的总称。 2.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一)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二)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分类:承重材料、非承重材料、保温和隔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三)按使用部位分类: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饰面材料等 3.各级标准各自的部门代号列举 GB——国家标准 GBJ——建筑行业国家标准 JC——建材标准 JG——建工标准 JGJ——建工建材标准 DB——地方标准 QB——企业标准 ISO——国际标准 4.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相组成。 5.材料的结构 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在10-3m级以上。 细观结构: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材料结构。其尺寸在10-3-10-6m级。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指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其尺寸在10-6

-10-10m 级。微观结构可以分为晶体、非晶体和胶体三种。 6.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的概念及计算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质量密度) 密实体积:不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 g/cm3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体积密度) 表观体积:含有孔隙但不含空隙的体积(V0)。(用排水法测得的扣除了材料内部开口孔隙的体积称为近视表观体积,也称视体积。 ㎏/m3或g/cm3 堆积密度: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容装密度) 堆积体积: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0’)。 ㎏/m3 密实度: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v m = ρv o m = 0ρ' 00 v m ='ρ00100%100%V D V ρρ =??=%100101??-=W V V m m W ρ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知识点总结(上)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知识点总结(上) ? 一、情节手法 情节手法包括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叙述手法包括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叙述方式(倒叙、顺序、插叙、补叙、平叙);结构手法包括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 例题1:(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侧重叙述手法)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例题2:《怀念战队》:小说在情节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①场景的设置。挑选了“CS战队火拼”“军营射 击”“两退网吧”“无声流泪”等几个典型场景,就把“他”前后的态度和成长的历程表述得清晰、感人。 ②对比手法。将网络游戏与现实军营两种人生相互映照,体现人生的不同境界,突出主题。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更直白更真实,便于展开文章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矫情造作。

二、人物手法 塑造人物的手法,分为直接(正面)描写和间接(侧面)描写,直接描写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描写等;间接描写有环境衬托、人物衬托、物象衬托。 例题:(2019全国卷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外貌描写(肖像),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语言描写,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三、环境手法 环境手法分为描写技巧和描写角度:描写技巧有白描和工笔、以动衬静、虚实、点面、修辞等;描写角度有绘形绘声绘色、移步换景、远近高低等。 例题:三维设计《除夕雪》第一段是如何描绘除夕雪景的?请简要分析。 1. 比喻,将白雪覆盖的山比喻成刚出笼的白面馒头; 2.以动衬静,用“咔擦”一声,枝桠的断裂声和雪沫扑簌簌的落地声衬托除夕夜的静寂; 3.绘形绘声绘色,白雪覆盖的山写出了雪的颜色,雪沫扑簌簌的写出了雪的形状和声音。 四、语言特色 1.词语(叠词、动词形容词、文言词、成语) 2.句式(长短句、整散句) 3.修辞

小学六年级比与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3、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 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 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 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 就不成比例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 按比例分配问题 (1)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 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 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 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 2、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 ,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 精讲典型题 例题1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 (2) 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例题2 汉江码头第一货场有750吨货物,分给两个运输队运到另一货场。甲队有载重6吨的汽车6辆,乙队有载重8吨的汽车3量,按两个队的运输能力分配,甲、乙两队各应运货多少吨? 巧练考点题 1. 请你填一填 (1)2.1:0.9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2)甲乙两数的比是4: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乙和的() (3)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比值是1.5,这个比是() (4)4.5与它的倒数的比是() (5)()÷24= 8 3 =24:()=()% (6)如果a ?7=b ÷2(a 、b 都不为0),那么a :b =():() (7)除数、被除数的比是1:3,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35,被除数是() (8)一汽车工人加工一批零件,如下表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三种典型晶胞结构: 体心立方: Mo 、Cr 、W 、V 和 α-Fe 面心立方: Al 、Cu 、Ni 、Pb 和 β-Fe 密排六方: Zn 、Mg 、Be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实际原子数 2 4 6 原子半径 a r 4 3= a r 4 2= a r 21= 配位数 8 12 12 致密数 68% 74% 74% 2.晶向、晶面与各向异性 晶向:通过原子中心的直线为原子列,它所代表的方向称为晶向,用晶向指数表示。 晶面:通过晶格中原子中心的平面称为晶面,用晶面指数表示。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确定见书P7。) 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性能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3.金属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4.晶体缺陷与强化:室温下金属的强度随晶体缺陷的增多而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多到一定数量后,金属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或者增加晶体缺陷这两个方面来提高金属强度。 5..过冷:实际结晶温度Tn 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o 的现象称为过冷。 过冷度 n T T T -=?0 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也越大。 6.结晶过程:金属结晶就是晶核不断形成和不断长大的过程。 7.滑移变形:单晶体金属在拉伸塑性变形时,晶体内部沿着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发生了相对滑移,滑移面两侧晶体结构没有改变,晶格位向也基本一致,因此称为滑移变形。 晶体的滑移系越多,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就越大。 8.加工硬化:随塑性变形增加,金属晶格的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这称为加工硬化。 9.再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过渡到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作用:消除加工硬化,把金属的力学和物化性能基本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0.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1.相: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有界面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分类: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第二章 1.铁碳合金相图(20分) P22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一、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 5.分析写作技巧; 6.品味语言特色。 一、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1.题目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 与技巧概览 ①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 ②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③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④语言辞格: 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 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是反衬)手法。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常见题型 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

促织-知识点整理

促织-知识点整理

十九、促织 蒲松龄【一】《促织》文言文字词知识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2)急解令休止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比和比的应用知识点整理

比和比的应用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多,不过“比”还算好理解,学习节时 需和分数除法联系起来。除外我们还要明白“比”的意义和 实际运用,平时多做练习。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 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 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 法中的 除数,除数不能为0。 例如 15 : 10 = 15÷10= 23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5、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有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是一个结果,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 式。例如3:2也可以写成3 2 ,仍读作“3:2”。 7、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8、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9、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注: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 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知识点) 第一课时金属材料 一.金属 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它们得合金。 ①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100多年前才开始 使用铝. ②铁、铝、铜与它们得合金就是人类使用最多得金属材料,世界上年产量最多 得金属就是铁,其次就是铝(铝得密度小,抗腐蚀性强,在当今社会被广泛使用) 2.金属得物理性质 金属具有很多共同得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都就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就是电与热得优良导体,有延展性,能够弯曲,密度大,熔点高。 ①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得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得特性,不同种金属得颜 色、硬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差别较大。 ②铁、铝、银、铂、镁等金属呈银白色,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③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就是固体,但体温计中得汞(俗称水银) 却就是液体。 3、金属之最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得金属元素就是铝(其次就是铁)。 ②人体中含量最高得金属元素就是钙。

③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得金属就是铁。 ④导电,导热性最好得金属就是银(较好得有铜、金、铝). ⑤密度最大得金属锇(密度较大得金属有金、铅)。 ⑥密度最小得金属就是锂(密度较小得金属有铝、镁等)。 ⑦熔点最高得得金属就是钨,熔点最低得金属就是汞.为什么?(熔点较低得金 属就是锡) ⑧硬度最大得金属就是铬,(硬度较小得金属有铅Pb)。 4.影响物质用途得因素 讨论: ①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铅硬度小,铅有毒。 ②银得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原因就是银得价格昂贵, 资源稀少。 ③为什么灯泡里得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得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 况?(钨得熔点高,锡得熔点低,用锡做灯丝会熔化.) ④为什么有得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铬得硬度大,不 生锈,金虽然美观但价格高。) ⑤在制造保险丝时,则要选用熔点较低得金属。(为什么?) ⑥在制造硬币时,要选用光泽好、耐磨、耐腐蚀易加工得金属。(为什么?) 结论:物质得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得用途,但这不就是唯一得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得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就是否美观、使用就是否便利以及废料就是否易于回收与对环境得影响等多种因素。 二、合金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最新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促织文言知识点整理

促织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文中自称:“异史氏”。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如《画皮》、《阿宝》、《婴宁》。 “聊斋”:书斋名。 志异:专记奇闻异事。 二、通假字 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值②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③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④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⑤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三、古今异义 ①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古义:大腿今义:臀部 ②儿涕而去涕,古义:眼泪(文中是名词作动词流眼泪),今义,鼻涕。 四、一词多义 1、益死何神益(名词,好处,利益) 益奇之(副词,更加) 2、逼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非常) 3、然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成然之(意动用法,以之为然) 4、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故天子一畦步(连词,所以) 5、售操童子业,久不售(动词,考取) 亦无售者(动词,买) 6、岁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名词,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7、顾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副词,表转折,但) 成顾蟋蟀笼虚(动词,“看”) 8、以以一头进(介词,用) 能以神卜(介词,凭借) 成以其小(介词,因为) 欲居之以为利(连词,来) 9、靡靡计不施(副词,无,不,没有) 虫尽靡(动词,失败)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傍晚) (4)日与子弟角(每天) (5)力叮不释(用力) (6)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杖至百(用杖打) (3)儿涕而去(流泪) (4)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传诏) (5)裘马扬扬(穿着裘衣,骑着马) (6)仙及鸡犬(成仙) (7)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 (8)细疏其能(陈述) (9)取儿藳葬(用草席裹) (10)上于盆而养之(放进去,放置) (11)自名“蟹壳青”(命名) 3、形容词作动词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讨好,巴结) (2)薄产累尽(赔光) (3)而心目耳力具穷(用尽) (4)宰严限追比(严定) (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变穷,变富) 4、、使动用法 (1)辄倾数家之产(使……倾,用尽)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3)昂其直(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一下) 5、意动用法 (1)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2)益奇之(以……为奇) (3)成然之(认为……对) 6、、形容词作名词 1、成述其异,宰不信:异,特殊的本领 六、本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①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②食顷,帘动,片纸抛落(一顿饭功夫) ③及扑入手,已段落腹裂,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④既而得其尸于井(过一会,不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3、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同分数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3、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80:120=(180÷60):(120÷60)=3:2 4、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18):(9 2×18)=3:4 5、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变成整数比,再化简。例如:0.75:0.2=(0.75×100):(0.2×100)=75:20=15:4 6、一个比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按照化简分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化简小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例如: 0.5:53=21:53=5:6 0.5:52=0.5:0.4=5:4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不能得整数或小数。比有两种书写形式如6比4,可写作6:4也写作4 6 读作6比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