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我们的课堂和测试都偏重于书本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演示训练很少,课外活动则可根据条件加强这一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外活动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于,它是一种个性智育活动。学生的爱好、志趣不同,显示不同的特长。这种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得不到鼓励而遭到扼杀。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老师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育,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就是要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学生的种种需要。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

异,具有不同的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有利条件。

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较强。从事课外活动,往往既要用脑劳动,又要用手劳动并且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总之,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充分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中学教育目的,科学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展课外活动的益处

开展课外活动的益处 作者:山丹县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91更新时间:2009-12-29 18:05:57【字体:小大】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课外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课外活动这一教育形式。《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安礼”、“乐学”从而实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离师辅而不反”的目的。因此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人的特长。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课外一定的小组活动来推动。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发展智力,发挥创造能力。课外实践活动,遇到难题,就需要学生动脑筋反复思索,还要动手去做试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课外活动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去努力学习,实践,需要学生自己读书,做实验;需要自己去观察

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自学的过程,是锻炼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个人特长的平台。 发展受教育者的创造才能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使受教育者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已获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并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还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推动受教育者不断地去探求知识,刻苦地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和劳动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确定。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模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促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课外活动,往往需要既脑劳动,又用手劳动,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构成一个整体。 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课堂教学中,受教育者可以获得知识,培养思想品德,提高审美能力等。在课外活动中,受教育者有直接动手的机会,在其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实践中,获得了实际知识,提高了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发展。 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增长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知道知识领域浩瀚

课外活动的含义及其组织

课外活动的含义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一书中对课外活动提出如下定义:“在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这个一般概念里,包括各个不同方面的学生课余文化活 动;组织这些活动,达到对新生一代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对实现社会 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为学生从 事实际活动做准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课外活动,就是指学 校在必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之外举办的形形色色的具有教育性质的 作业和教育措施。”从凯洛夫的定义可以看出: 第一,课外活动包括各个不同方面的课余文化活动。 第二,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修教学内容之外的 活动。 第三,课外活动具有教育性,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有不少人对课外活动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模糊 不清的,要么将课外活动视做课堂教学的单纯延伸,把课内没有完成的教学 任务放到课外去加班补课;要么将课外活动当成可有可无的“玩”。 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 进行教育的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近似于课内课外两种教 育形式的记载。如《学记》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 居学。”近现代1资产阶级学校也很重视课外活动教育工作。九年义务教育 《课程计划》强调:“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 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 展打好基础。”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工作者针对课外活动开展了有益的讨 论和研究,有人提出了“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等概念,并正在逐步形 成共识。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以外对学生所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 学活动。更具体地说,课外活动是学校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编 写的教材之外,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 根据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原则,在课余或节假日中组织学生开展的,有目的、 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晨会(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科 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本校传统活动等。本书主要研究教师应该如何 组织学生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 课外活动应当作为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每学期做出全面安排。各年级教师可以参考学科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经费等实际情况,指定课外活动的计划,不参考学科教学大纲,课外活动深度就不好掌握,往往造成脱离学生知识和能力实际水平的现象,使课外活动难以开展下去;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课外活动有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翻版。

小学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小学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与活力;把创新还给师生,让校园充满智慧与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校将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三、四下午第三节 四、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目标: 1、通过合唱、舞蹈、绘画、书法、折纸等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提高其艺术素质。

2、通过“足球、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活动,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增强其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3、通过“阅读与习作、数学、诵读”兴趣小组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其应用、交流的能力。 4、通过“计算机、棋类、摄影”等兴趣小组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兴致,培养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动手的能力。 五、具体要求以及奖惩措施 ①开学初,辅导教师要制定好学期辅导计划,一定要按计划进行活动。 ②辅导教师每次辅导前要认真备课,确保辅导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克服老师们在辅导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③每次辅导时,教师要先点名,若出现无故不到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弄清学生的去向。辅导时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活动,不得出现空堂现象。 ④辅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活动特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考察) ⑤学校中层干部每天对老师们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定时公布检查结果。 ⑥学期末,学校将组织评委对老师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参考内容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5篇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5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优势智能的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从而适应学生个体多元化的发展。我校在50年校庆时提出的“阳光育人,多元启智”的办学理念正是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不管何时,人民群众总会期盼名校的出现,我校作为新乡人民心目中的名校由来已久。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原来的办学优势正在消失。我校如何才能够持续的创造奇迹,继续领跑新乡基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 ___。“阳光育人”的办学理念正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出发点。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 的重要载体。它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新课程共有三部分组成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是从20xx年的时候开始关注校本科程的开发研究。最初以学生最喜欢的地理课外活动为突破口,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实验,如:中国政区拼图大赛、旅游图片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参观考察活动等,尤其是20xx年三月份开展的节水活动规模大、参与广、形式新、内容活、意义深、反响好,得到了全体师生和社会的关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看到了学生高涨、积极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

意识,它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鼓励,也为今后开展其它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20xx年的上学期开始,我们在七年级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始把我们的这些成果陆续的在课堂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各个任课教师都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既借鉴这本书中的长处,又能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创新。这些课上得都比较轻松,深受学生的喜爱。选报我们课题的人数几乎是最多的打到了39人。我们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学校工作的前头,但我们不仅不会居功自傲,而且还会更加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势,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继续完善,打造十中校本课程的精品。从多人一本,提高为一人一本甚至是一人多本的境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为打造十中的特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人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包罗万象,有着无限的时、空运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视野的拓宽,使地理学科的信息密度大幅度增长,信息质量大幅度提高。这样,地理环境的无限时、空运动与中学生的极为有限的时、空运动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大,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的信息密度低,信息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地理学科的教学需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开发种种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取更大量、更新鲜的关键信息,使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知

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精)

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课外活动的充实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有着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很大、很快, 他们在集体中、在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课堂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课外活动不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步入自然,融入现代生活,为学生的自主探 究与实践开辟了巨大的空间。由于学科课程学习知识的统一性和严密性及其过分追求结果的标准化,培养出来的人才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因而窒息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利于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外活动截然不同,它不是为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课外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探索、参与实践、参与反思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实自己的生活。毫无疑问,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一校内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 课外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俗话说:三岁看大。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各种习惯对起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值周活动。为了培养主人翁意识,学校组织各班轮流参加值周活动。在值周的过程中,学生要负责打扫学校的卫生。通过打扫卫生,学生体会到他人劳动的辛苦,特别是在打扫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学生乱丢纸屑会有一种特别愤恨的心理,自然也就样成了不乱丢纸屑的习惯。 2、小报制作。通过阅读,了解实事,按照各期的主题制作小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知识。如各节假日的来历;社会的禁忌;科技知识等等,拓展了学

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不能离开歌曲,天天向上的中小学校园更不能没有歌声。一首好的歌曲,以深刻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浑然成为一体,让人唱了、听了心灵深处受到震撼。比如,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雄壮、激昂的歌曲,会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领袖、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因此,歌咏活动是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扩大知识领域。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近些年来由于智商第一和追求升学率等因素影响,中小学对学生的歌咏活动不够重视,音乐课没有专职老师,中小学中,不会唱国歌不会唱《二小放牛郞》等歌曲的,为数不少。张口就是什么“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流行歌曲、充斥在校园的上空,适合中小学生生活特点的校园歌曲更是寥寥无几,给校园歌咏活动的健康进行,造成很大的负影响。因此,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把歌咏活动纳入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程,确实是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认真考虑的大问题。 首先,应切实际保证音乐课的正常教学。 中小学音乐课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感受力。并能对他们进行生动的爱国义义教育。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审美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 其次是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及时定期组织爱车歌曲的歌咏比赛,开展课前齐唱一首歌,接歌比赛活动。 最后是搞好课外歌咏活动。

可通过成立小合唱队,小乐队的形式。利用各种形式,演唱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鉴赏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增强对不健康歌曲的免疫力。 由上可知,歌咏活动与德育教育确实存在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统一。把此项活动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的轨道,对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而音乐正是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思想,以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作为实践舞台。因此,应把音乐融入到中小学课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这样,就能调动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使它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前进。 一、音乐课外活动的意义 (1)? 音乐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望,满足发展自我的要求,使学生身心愉快,精神充实,热爱生活,积极奋进,充满自信和青春活力,陶冶感情操,磨练意志。学生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2)? 音乐课外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在音乐课外生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学校课外文化生活,活跃课余生活,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音乐课外活动可以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形成富有朝气,团结奋进和积极健康的身体。 (3)? 音乐课外活动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音乐课外活动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课外教育,培养音乐幼苗,为音乐事业造就人才。 (4)? 音乐课外活动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途径,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 ?二、我校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形式

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课外活动的充实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有着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很大、很快,他们在集体中、在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课堂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课外活动不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步入自然,融入现代生活,为学生的自 主探究与实践开辟了巨大的空间。由于学科课程学习知识的统一性和严密性及其过分追求结果的标准化,培养出来的人才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因而窒息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利于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课外活动截然不同,它不是为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课外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探索、参与实践、参与反思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实自己的生活。毫无疑问,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一)校内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 课外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俗话说:三岁看大。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各种习惯对起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值周活动。为了培养主人翁意识,学校组织各班轮流参加值周活动。在值周的过程中,学生要负责打扫学校的卫生。通过打扫卫生,学生体会到他人劳动的辛苦,特别是在打扫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学生乱丢纸屑会有一种特别愤恨的心理,自然也就样成了不乱丢纸屑的习惯。 2、小报制作。通过阅读,了解实事,按照各期的主题制作小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知识。如各节假日的来历;社会的禁忌;科技知识等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制作小报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3、文艺比赛。虽然校级文艺比赛的参与面不广,但是班级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班队活动中组织各式各类的比赛,不仅可以让每位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 点。(二)校外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陶冶情操,开拓创新,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接下来搜集了地理课外活动总结,欢迎查看。 地理课外活动总结【1】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涉及区域、人口、资源与 环境等诸多方面,这些都与受教育者的周边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这就决定了地理教育在课外活动方面所 具有的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学科优势。因此组织和指导 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地理课外活动,为学生走出课堂, 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 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特长等都 是颇有益处的,因此,我在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同时,积 极开展好课外活动,组织好兴趣小组活动。 一、本学期,我组织同学们开展课外活动主要是根 据各部分教学要求中的学生实践活动要求,结合本地情 况和学生实际,参加一定的地理考察、地理调查、观测 统计、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还组织有地理爱好的学生 开展小制作、小论文、小建议,以及竞赛、讨论、报告 等活动。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

生自己提出课题,活动的方式可以是知识讲座、专题讨论、问题设计、时事探索、知识竞赛、参观访问、专题 调研等, 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指导学生逐渐掌握创新思维的方 法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在环境 保护教育方面,尊重学生的小创新、小建议,真正让学 生了解地理,认识地理,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并通过 相关内容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 深了难度,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活动的主要成果有:调查本地区的人口状况及 人口构成;收集国内近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调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建议;调查学校附近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水污染状况,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向当地环 保部门提出具体建议。清除校园的垃圾,调查垃圾的来源、类别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从自身做起,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设 计了三项行动措施。并调查了本地的小型烧砖厂对土地 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发出植树造林的倡议书,提出“绿 我家乡”的口号。 总之,同学们对活动课普遍反映很好,都乐学愿学,

《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调查》 研 究 报 告 课题辅导教师:王老师 课题组成员:郑惠李昊泽

一、研究背景 摘要: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关键词:课外活动;意义;作用 二、研究目标和价值: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的设置,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表现,是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满足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革命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1、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变基础教育单一的课程结构 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生活的整体性的整体主义课程观。综合实践活动从这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出发,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社会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通过改变单一的分科课程这种人与人的整体性不相称的课程结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造条件。

地理趣味活动策划书

地理趣味活动策划书 篇一: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贵屿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时间: 第11周星期二兴趣课。 二、参加对象: 初二级学生 三、活动内容: 1、画地图。(25分钟左右) 2、拼地图比赛。(8分钟左右) 四、活动目标: 1、熟悉地图,认识地图的关键要素,如图例、比例尺等。 2、能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带动地理教学。 五、组织方案: 1、由每班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报名的同学分两大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来负责各成员任务。 3、组长各选派两位同学对另一组同学画出的地图进行打分,每组分数最高的一副地图获奖。 5、比赛时组长负责计时,最快拼出地图的同学获奖。

六、活动要求: 1、报名参加的同学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活动听从组长安排。 2、根据各组实际情况,各小组长要定好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记好活动记录。 3、各小组要记好组员承担的任务,活动结束后把参加本次活动的记录作为成长记录存档 七、活动需要的器材: 1、A4纸40张。 2、拼图地图两张。 3、每位同学各自准备蜡笔一盒。 八、指导老师: 彭丽虹 贵屿中学地理组 XX年5月6日 篇二: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大昌汗九年制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促进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

力。二、活动目标: 1.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2.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三、参加对象: 七、八年级学生四、活动措施: 1、制作:制作地理模型,绘制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制作地球仪、等高线模型,生态环境模型等。 2、编写调查报告:即针对某一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图片、文字、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报告。如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 3、学写小论文:开设上查阅、沙尘监测、实验室及野外考察活动等实践学习活动,学习撰写小论文,利用学校的站发表小论文,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地理事物、乐于收集地理资料的良好习惯,扩大知识面。 4、创编地理板报、地理手抄报:以环保、地理小常识、地理科普知识为主五、组织方案: 1、由每班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每班推荐一名组长来负责各成员任务。六、活动要求:

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913035503.html, 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刘淑美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5期 摘要: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地理这门学科,以更好地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课外活动;综合素质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开展好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以外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很多课堂上无法培养的能力。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在课外活动中,还能够给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从而大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可以说,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保证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要充分重视地理课外活动的地位,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地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外活动,为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途径 1. 开展地理科普宣传活动 每年都有很多的重大纪念日,如“世界节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无烟日”等,结合着这些纪念日,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地理科普宣传活动。例如,在3月22 日“世界节水日”这一天,笔者就联系了当地的居委会,让学生义务担当“节水宣传员”。在担任宣传员的过程中,学生奔走于各个小区散发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讲解节水的相关知识,并与社区居民一起交流节水的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宣传资料的讲解,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有效加强了自身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在互相交流节水心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学习到了很多节水的小诀窍,学生纷纷表示要把这些小诀窍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节约每一滴能够节约的水资源。就这样,忙碌了半天之后,虽然学生身体上很疲惫,但是在精神上却异常饱满。通过此次节水宣传活动,使得学生在践行课本知识的同时,也真正提高了节约用水的意识。由此可见,这种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教育效果显然要比理论说教来得更加直观有效。 2. 开展实践动手操作活动 常言道:动手利于动脑。人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实际能力,同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人们的思维活动,使得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开阔。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操作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一些地理模型、地理教学仪器,开展一些地理发明竞赛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例

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小学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秦嘉) 当今小学基本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课外活动在中小学教育中,获得普遍的关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人才的培养的关注一斤成了全社会的热点。课外活动也被随之公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课外活动这一概念所指的教育活动,还存在另外;两个不同的称谓,即第二渠道或第二课堂。 随着人们对于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认识的深入,教育界普遍承认课外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形式,它与课堂教学互补互成,不应有主次之分。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余利用课外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课外活动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愿参与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以自主选择为原则的。接受课堂教育是学生的义务与责任,有着一定的强制性。而课外活动的参与与否,参加哪类活动,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所决定的。 2自主活动 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与空间。在参加课外活动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出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启示或指导。

3形式多样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受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途径。组织形式还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具体情况与特点优势进行开展。例如,安徽太和县的小学,虽然地处偏僻,但他的课外活动就办的有声有色。把农村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学生动手开垦土地,挖养鱼池,建饲养场。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更多培养了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热爱。 4内容开放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不受教学大纲的控制,它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基础,结合学校条件开展的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更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精神。 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也很大。 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发学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以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交能力。 4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不受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控制,课外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学校的现行的课外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科技活动 2学科活动 3文体活动

地理教研活动记录

地理教研活动记录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1、在熟悉新课程的基础上,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操作上,通过网络搜索、杂志阅读和参加教研活动,研究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在已有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修改充实,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新课程教学体系。 2、教研组内加强交流学习,广泛收集材料,组织集体学习交流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提高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水平。 3、青年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教学理念新,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优势,大胆实践新课程思想,快速成长。 二、应用新课程思想,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1、积极在课堂中实施新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课堂过程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积极展开课外的活动。如组织研究性课题的展开,选择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相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养成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如开设地理学科讲座,丰富学生的地理学科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落实课堂常规,提高学科水平 1、开展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活动,个人备课要在钻研教材及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学生在各阶段必须达到的双基要求,再与同段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抓好三环节即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要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 2、努力提升公开课质量。本学期要开设好每一堂公开课。开课教师要紧紧围绕学校当前新课程实施的研究主题,精心准备;学科组成员要认真参与,做到上课有教案,课后有评课,评课有记录。 四、开展地理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全体地理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根据教

地理社团(天地会)活动计划

地理社团(天地会)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初中阶段正是知识积累和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兼具文理知识,并贴近生活,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必要的社团活动有利于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和学科能力的提高。同时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会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与事物,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二、拟报社团名称:“天地游” 三、活动时间:每周一次 四、参与人员: 七、八年级每班上报地理爱好者(预计40人)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根据校情和学情, 地理组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下活动: 1.地理教具DIY:如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准备材料:形状不规则的马铃薯、小刀、铅笔或准备报纸和颜料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对应的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地理实验DIY: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验 准备材料:黄土、模板、喷壶、水瓶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刻直观的感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 地理未解之谜: 如:神奇的北纬30°,尼斯湖水怪,神农架野人,百慕大三角,死亡公路,外星人之谜,纳米比亚的骷髅海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及其感兴趣的,可以采用视频加讲座的方式,也可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提高学生的兴趣! 4. 如何求生? 迷失在野外怎样辨别方向、地震来了怎么办?海啸来了怎么办?各种自然灾害前有何征兆?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会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的习惯。5.地理知识竞赛。 内容安排:立足教材基础知识,兼及课外有趣有用的地理内容,以游戏方式开展。 6. 旅游线路设计大赛 a.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自己家乡本地区的乡土地理情况进行调查活动,可以通过各个途径获得资料,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也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与指导。

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界说 课外活动是对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必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创造能力、开拓精神、审美情趣、道德行为等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有必要将课外活动和一些概念进行比较,以免混淆。 1.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存在异同。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了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但是,课外活动绝不是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外的延续,课堂教学活动也决不能代替具有自身教育特点和价值的课外活动。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存在异同。校外活动是对由校外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旨在协同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校外活动室利用课余时间和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的灵活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形式,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的教育组织形式。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广义上说,两者指的都是包括学校教学大纲以外的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它们活动的特点、目的、要求、内容、组织形式等基本一致。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广义课外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从狭义上说,两者的区别在于课外活动主要是由学校组织的活动,而校外活动则以校外教育机构和团体组织的活动为主。当然,区分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有许多教育活动是在学校组织、校外教育机构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完成。 二、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以其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方式灵活的特色,在全面促进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1.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发展智力。处于正在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课外、校外活动中,由于不受教学和教材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听广播、录音,观看录像、电影,参加各种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大量吸收来自各方面的新鲜信息。不仅能扩宽已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又能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2.发挥创造性,锻炼各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就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另外,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能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得以逐渐形成,并发展成各种特长。 3.适应学生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青少年儿童有着多种多样的精神需要,学习求知的需要只是他们精神需要的一部分,此外他们还有社交的需要,独立自由活动的需要,从事创造活动的需要,对美的追求和享受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生活活泼、健康有益的课外、校外活动,有益于青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训练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培养,并防止他们走上歧途,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4.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课外、校外活动以其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形象化的教育特点,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形成思想道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课外、校外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生活活泼的活动之中,学生往往能从中受

二年级小学生课外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有三点

【篇一】 课外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时政学习、形势报告、演讲、参加各类课外等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革命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二】 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从对人才培养来说,必须把全面发展的统一性与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结合起来,即在“每个学生尽自己的可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做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使学生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的人”。 客观上,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需要,又有发展自己认知、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的需要。他们除了要求学习求知外,还要求友谊、社交,要求独立自由活动和从事创造活动,要求对美的享受和各种文化娱乐,等等。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此处应看到,不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富于艺术素养,有的长于逻辑思维和数理运算,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活动和实验等,这些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和勤学多练,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别才能。课外活动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篇三】

地理学科课外实践活动计划.docx

地理学科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行知”思想的引领下,将本学科知识内容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相联,让学生在丰富多 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轻松愉快得学习地理知识,使用地理知识。将“学”与“行”与“知”充分结合,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乐趣。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二、具体措施 1、在课堂上充分树立学生的实践意识,平时上课除了讲解地理理论知识之余,还要 时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牢牢扣紧实践意识。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2、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所学知识学 有所用。如让学生游览马洲公园,然后绘制一幅马洲公园的地形图。残骛楼諍锩瀨 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3、利用讲座,报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如让学生 到网上搜索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故事,“中国是怎样摘掉贫油国的帽子的”之类历史 事件的真相,然后让学生代表定期搞一个地理讲座。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 閉镇桧猪訣锥顧。 4、与时俱进,让学生充分了解“天下事”中的地理知识。如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30 分中关注的世界大事“巴以冲突”“索马里海盗”——地区冲突,中东的石油大战等 热点事件。在探索中学习课外知识,在课外知识的学习中学会探索。彈贸摄尔霁毙 攬砖卤庑。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三、计划目标 让学生在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轻松愉悦得享受地理带给我们的乐趣,并牢 牢树立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带出课堂,带进实践,带进大自然, 带进社会。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计划人:徐振兴 20XX 年 9 月 18 日星期五 1 / 1

课外活动好处

课外活动有利 简介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发展历程 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课外活动这一教育形式。《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安礼”、“乐学”从而实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离师辅而不反”的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个别教学被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能够大规模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但是,它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利于受教育者个人天性的充分发展。因此,作为课堂教学这一组织形式的必要补充形式,课外活动便应运而生,并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积累经验,日趋成熟。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对解决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虽然都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课外活动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上等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因此,又具备了它自身的特点。 课外活动,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以主体教育观为理论核心,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主体教育理论的精髓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英语基本知识、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班级规模大,课时数有限,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外去接受更多的知识,寻找更多的使用语言的机会,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参与课外活动时,除了松弛我们的学业压力,还可以开拓视野,锻炼多方面的才能,见多才能识广。我们千万不可小看参与课外活动,日积月累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课外活动虽耗时耗精力,却与学业互有帮助和促进。处理好两者关系,可把成绩提高到最顶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