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04微观经济学(4——5章笔记)

804微观经济学(4——5章笔记)

804微观经济学(4——5章笔记)
804微观经济学(4——5章笔记)

第4章生产理论

⒈企业投入形态(作图题,答出定义)

包括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形式。

分析实物投入和实物产量间关系的称为生产理论或生产函数;

分析价值投入和产出间关系的称为成本理论或成本函数。

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对企业内部生产规律的不同侧面的研究。

第一节企业与生产

⒈企业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简答题,必考)

①自主经营

②自负盈亏

③明晰的产权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产权不明晰导致了外部性,个人行为导致其他主体的成本或收益。

⒉长期利润最大化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经营可以分为若干时期,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即采用利润现值的观点,追求企业未来预期利润现值和优化。企业未来预期利润的现值决定企业价值。

贴现率r越高,越看中现期利益,可能采用当前利益最大化(高短期);

贴现率r越低,越看重长期利益,有可能牺牲当前利益换取长期利益。

经济分析中的短期和长期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时间概念,不同企业与行业的技术特征不同,企业长、短期的具体时间各不相同:钢铁、电力的长期调整可能长一些,服装行业的短期可能比较短。

⒊生产要素

①自然资源N。不仅包括土地,也包括自然界一切可利用的物质资源买入养殖的水域、放牧的牧场等。(租金)

②劳动L。(工资)

③资本K。包括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实物资本: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实物形态表现为厂房设备本身,货币形态表现为实物资本的原值或净值。金融资本:用于开办企业或维持企业经营的资金。(利息)

④企业家才能。(利润)

在现代生产中,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内生变量。(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L&Q

短期生产函数:分析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某种投入数量与产量间的关系。劳动要素L是最常调整的可变要素,因此短期生产函数通常分析劳动和产量间的关系。

⒈短期产量函数

TP=Q=f(L)

AP L=TP/L=Q/L= f(L)/L

MP L=dTP/dL=dQ/dL= df(L)/dL

总产量: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变动投入L 与一定量的其他固定投入相结合所能取得的最大产量。

平均产量: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平均每单位可变动投入L所取得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边际分析手段在产量分析中的应用,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增加单位可变动投入L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短期产量函数一般通过短期可变投入和产量的统计数据,测定出短期总产量函数,再推导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函数。

⒉短期生产曲线

①总产量曲线:随着劳动投入L的增加,总产量线TP先以递增的趋势上升,再以递减的趋势上升,达到最大值后转而下降。

②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等于同一可变投入下,自原点到总产量线上点的射线的斜率。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先上升再下降,为倒U形曲线。

③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即该点对应的边际产量。

★④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当MP>AP时,AP递增;当MP=AP时,AP最大;当MP

⒊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选)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不断地增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能够取得的边际产量终究会呈下降的趋势。

是短期生产的基本规律(长期中,无)。当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边际产量将减少为零,总产量达到最大如果继续增加可变投入,总产量不仅不会继续增加,反而由于边际产量为负而呈现递减趋势。在既定技术水平和固定投入下,通过增加可变投入达到产量的增加是有极限的。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是以经验为依据的一般性概括,绝大多数情况都适用,该法则描述的是单一要素变动的边际报酬变动趋势,强调技术不变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当这两者变化时,不能适用该法则。(即只有短期适用)

⒋短期生产三阶段与生产合理区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特点可以反映出固定投入的利用效率。(而不是变动投入)

第Ⅰ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劳动投入从零开始,平均产量一直递增,并在可变投入L2点达到最大值。/该阶段内,劳动投入不足,劳动要素平均占有的固定投入过多,说明固定投入的使用效率不高,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第Ⅱ阶段:平均产量递减但边际产量为正的阶段。可变投入从L2到L3的范围。边际产量、平均产量都在递减下降,但总产量仍在增加,直到劳动投入增加到L3时为止。/该阶段内,固定投入效率得到充分发挥,总产量合理,是生产的经济阶段和合理区域。

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报酬的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持续下降,总产量下降。该阶段内,劳动投入已经过剩,固定投入过度使用,生产效率下降,是生产不合理区域。

综上所述:在第Ⅰ阶段:增加劳动投入,能提高变动要素和固定要素效率,使产量提高。该阶段平均产量上升,总产量上升,单位产量总成本下降。固定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在第Ⅲ阶段:增加投入反而产量下降,明显不合理。所以在第Ⅱ阶段:是可变要素合理投入的区域,即可变投入在L2到L3之间的范围。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分析多种可变投入要素组合和产量间的关系,通常研究资本和劳动均可变时产量和劳动、资本投入组合的关系。

(选)常用两种方式刻画投入产出间的关系。等产量线:类似于无异曲线。经验生产函数:类似于技术效用分析方法。

⒈等产量线

⑴等产量线的概念

等产量线:是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数量产品,劳动力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或者说是生产同一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组合的集合。(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

同一产量的产出可以通过不同要素组合来实现,原因:不同要素之间存在某种相互的可替代性。

⑵脊线与长期生产经济区

脊线:在长期生产中,等产量线通常会具有后弯部分,即等产量线包含有负斜率和正斜率的线段,正斜率和负斜率的转折点——后弯点的连线即等产量线的脊线。脊线的存在实际上是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在长期生产中的延伸。(不能说长期中有)

图:等产量线Q1,在投入要素(L,K)在A1B1之间的段,等产量线为负斜率,意味着维持同样的产量,劳动的增加可以替代资本,资本的增加可以替代劳动,即要素具有替代作用。在产量为Q1时,A1点为劳动使用的上限和资本使用的下限,B1为资本使用的上限和劳动使用的下限。在长期生产中OA、OB以内,等产量线为负时,要素之间具有投入替代关系,为长期生产的经济生产区。我们理性地将生产选择在经济区内。

⑶投入替代

投入替代:在长期生产经济区内,等产量线为斜率为负,在保持产量不变时,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可以减少另外一种要素的投入,这种关系即投入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定量刻画投入要素间的替代能力。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替代程度的大小。是指生产过程中维持同一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可以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比率。是等产量斜率的绝对值。

MRTS LK=—dK/dL=MP L/MP K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取决于劳动对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当劳动对资本的边际产量相对较高时,对资本的替代能力较强;较低时,对资本的替代能力相对较弱。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根据边际报酬递减法则。边际技术替代率为等产量线上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几种特殊生产的等产量线:①单一固定比例生产②多种固定比例生产③要素完全替代

⑷等产量线的性质

①等产量线为客观确定,其形状和位置由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函数决定。(等产量线即刻画长期生产函数,所以由他决定;而不由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决定)

②在经济区,投入要素具有替代关系,等产量线为负斜率。

③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④等产量线互不相交。

⒉投入变动与生产弹性

生产弹性包括产出弹性、生产力弹性和替代弹性。

⑴产出弹性

采用单因素方法。是指在技术水平、投入价格和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条件下,一种投入要素的相对变动(变动率)所引起产量的相对变动(变动率)程度。

劳动产出弹性:E L= 资本产出弹性:E K=

⑵生产力弹性(又称:生产函数弹性)Eε=

是指在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均按同一比率变动时,所引起产量变动率的程度。生产力弹性为所有要素的产出弹性之和:Eε= E L+ E K+…+ E N

⑶替代弹性E S=

指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要素投入比例的相对变动。

⒊规模报酬

⑴(经济规模=生产规模,规模报酬=规模经济)

企业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要素在企业的集中程度。集中程度越高,企业规模越大。

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率:企业生产规模变化,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同时以同等比率变动,这个变化率称为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率。λ=dN/N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率带来的企业产量变动率(μ=dQ/Q)。规模报酬=生产力弹性:μ/λ= Eε

⑵规模报酬的三种类型

①Eε>1,μ>λ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明规模增长带来的产出增长率高于规模的增长率。

②Eε=1,μ=λ规模报酬不变阶段:……等于规模的增长率。

③Eε<1,μ<λ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小于规模的增长率。

采用等产量线来描述规模变动与产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如图,企业按照OE射线上的投入比例扩张规模进行生产,各等产量线水平都差10单位。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相同产量间隔的等产量线越来越密集,说明增加同等产量时需要的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小,投入的增长率低于产出增长率,即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在较高的产出水平上,相同产量间隔的等产量线越来越稀疏,表明增加同等产量需要的投入增加越来越大,投入的增长率高于产出的增长率,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现象是实际生产中企业规模扩张的常见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企业进行规模扩张时,对产量的增加既存在有利的因素,也存在不利的因素。

有力的因素包括:①大规模可以有更细致的专业化分工,②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③可以利用企业声誉吸引优秀人才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不利的因素主要有:①大规模下企业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增加,带来管理难度,②大规模扩张会对企业投入的供给和产出的销售带来困难等,影响企业扩张的产出效率。

规模报酬的范围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不同产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的范围各不相同,但一般随着企业规模扩张,首先会经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当规模扩张到足够程度时,会出现规模报酬不变甚至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规律表明,企业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应该选择适度规模经营。

⒋经验生产函数

有:多项式/线性齐次/柯布-道格拉斯/替代弹性不变生产函数

⑴多项式生产函数

⑵线性齐次生产函数f((λL,λK,…,λN)=λ f (L,K,…,N)

特点:①规模报酬不变μ/λ= Eε=1;②要素投入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取决于投入比例,而与投入数量无关(看证明);③满足欧拉定理(其经济含义:各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与投入数量乘积之和,等于总产量)。

⑶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Q= E L=

特点:

①为α+β次齐次生产函数

②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并凸向原点

③生产力弹性为α+β

α+β>1规模报酬递增;α+β=1不变,为线性齐次生产函数;α+β<1递减。

⑷替代弹性不变生产函数:替代参数和替代弹性的关系为Eσ

特殊的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有:

①完全替代:ρ=—1,Eσ=

②完全无替代:ρ=∞,Eσ=

③单一替代弹性即C-D函数:ρ=0,Eσ=

第四节生产者均衡

⒈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与效用理论中预算线类似的分析工具。成本预算空间。

成本方程:C=rK+wL

⒉生产者均衡条件MP L/w=MP K/r

均衡:成本一定下产量最大化,或者生产量一定下成本最小化。

生产者发生在每个要素上的最后单位成本所取得的边际产量彼此相等。

⒊生产扩张线

①生产扩张线(又称:为生产的扩大线路)MP L/w=MP K/r 类似于ICC

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企业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轨迹。

扩张线满足生产者均衡条件。扩张线由生产者均衡条件决定,但不一定是线性形式。

②支出弹性E X=

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沿着扩张线,成本的相对变动带来的要素最优使用数量的相对变动。

根据支出弹性大小,可将企业各种投入要素划分为以下类型:

正常要素:E X>0的要素,企业生产最优扩张时,投入要素X的使用数量随之增加。

中性要素:E X=0的要素,……,……保持不变。

劣等要素:E X<0的要素,……,……随之减少。

⒋生产的短期调整与长期调整(长期规划,短期生产,根据产量选择规模)

①当企业初始产量为Q1,按生产最优,选择E1点生产,建立资本规模为K1的工厂,劳动投入数量为L1,生产成本C1

②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企业产量调整为Q2。如果企业认为这种市场变化是暂时的或因为时间原因来不及长期调整,企业进行短期调整:K1的数量不变,劳动投入增加到L1’,成本扩大到C1’,产量增加到Q2,短期生产点B1并非Q2的长期均衡点。

③如果企业认为这种市场变化是长期的,会进行长期调整:从B1开始增大资本数量来替代劳动,最终生产点转移到E2点,劳动投入量L2,资本为K2,称为C2为Q2产量的最低成本。

⒌投入要素价格变动

替代效益与产量效益

第五节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

⒈技术进步的类型(选择)

①资本使用型技术进步

在资本和劳动比例(K/L)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的结果使得资本的边际产量变化率大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变化率。

②劳动使用型技术进步

③中性型技术进步

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测度(宏观考)

①索洛余值法测度

②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索洛余值:即扣除掉原始要素增长的经济增长率,不仅仅有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有其他因素特别是技术效率因素,所谓技术效率是指社会生产中,生产某一产量的最小可能性投入与实际投入比率,反映要素配置偏离最优的程度。

【小结】

短期生产函数、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稳定

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经验生产函数:技术不变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根据边际报酬递减法则。边际技术替代率为等产量线上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产出弹性:采用单因素方法。技术水平、投入价格和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

生产力弹性(又称:生产函数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

生产扩张线(又称:为生产的扩大线路):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

技术进步的类型:资本和劳动比例(K/L)不变

第5章成本函数

成本理论依然着眼于企业内部投入产出关系,与生产理论一起,构成企业生产投入产出转换关系的两个侧面:生产理论考察实物产出和实物投入间的数量关系,成本理论考察价值投入与实物产出间的数量关系。

第一节成本概念与成本函数(选择)

⒈成本性质与成本概念

⑴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花费的货币支出,是业已发生的历史成本,这些成本一般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包括: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各项资金支付(诸如工资、原材料费用、动力燃料费、添置设备费用、土地或厂房的租金、广告支出、保险付款、利息支出与税收等。)

机会成本:由于将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

问:为什么会出现机会成本?

答:①经济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关于选择的科学。选择就需要比较,比较收益或成本。

②资源往往具有多种用途,这就为比较资源各种用途间的收益提供了可能。③资源是稀缺的,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就不能被同事用于其他用途。这就产生了资源如何在各种用途间进行分配才最有效的问题,即资源有效配置问题,这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于是就构成了机会成本概念的基础。用机会成本进行分析,可以衡量资源利用是否达到了最优配置。

以上考虑的是每一种单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而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多种资源。我们把各种资源的机会成本进行加总,得到企业经营的经营成本。

⑵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价值。(表现出来的)

隐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自己所拥有的投入物的价值。(未表现出来的,如机会成本、含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企业要继续经营下去,必须获得一定的期望利润,这个期望的最低利润即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列入经济成本,属于隐性成本。

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含正常利润)

⑶沉没成本与增量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或者按照合同规定未来必须支付,现在的任何决策都无法避免的成本。

增量成本:是指由于新的某项决策而增加的成本。

⑷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长期:企业的所有要素投入都是可变的,庞大的机器设备、连片的厂房都可以处理,因此经济分析中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相对短期来讲的。

短期:企业不可调整的要素投入对应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而可以调整的要素投入对应的成本是可变成本。

⑸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总收入—会计总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入—经济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正常利润计入经济成本,不算经济利润。所以,经济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又称为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入—经济成本=0(总收入=经济总成本),企业获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入—经济成本>0(总收入>经济总成本),企业获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入—经济成本<0(总收入<经济总成本),企业亏损

⒉成本函数C&Q

C=rK+wL (r、w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价格。)

由生产函数Q=f(K,L),生产函数和要素价格决定了一定产量下最优要素使用量L、K,因此成本由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价格决定。

生产函数&要素价格→使用量K、L→∵C=rK+wL∴要素价格& K、L→C

和生产函数分析的时间框架相同,成本函数分析相应地包括短期和长期分析,在短期,部分生产要素数量来不及调整,即具有固定投入,相应地会形成固定成本;而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调整,没有固定投入,也没有固定成本。

第二节短期成本

⒈总固定成本TFC=b(total fixed cost)

分为两类:①与产量无关的当期支出,如厂房设备的租金、资金成本、固定工资、管理费用等;②不一定当期支付而需要分摊的成本,如与时间相关的厂房的折旧、无形资产或递延资产的摊销、正常利润的分摊等。

总固定成本曲线表现为一定产量范围的直线。

总变动成本TVC=f(Q)(total variable cost)

是短期生产中使用的可变投入的价值消耗,是总成本因产出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费、包装成本、随生产变动的租税、按使用计提的设备折旧、与产量相关的生产工人的工资等。

总成本TC=TFC+TVC=b+ f(Q)(variable cost)

短期成本函数规律基于对企业成本的实际分析得到。(形状)总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总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加,首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到达一定产量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在总固定成本基础上叠加总变动成本构成总成本,随产量增加,首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到达一定产量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⒉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b/Q(average fixed cost)

AFC随产出的增加而下降,是TFC曲线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双曲线形式。

平均变动成本A VC=TVC/Q= f(Q)/Q(average variable cost)

随着产量的增加,A VC先以递增的速度下降,后以递增速度上升。是TVC曲线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U形曲线。

平均成本AC=TC/Q=AFC+A VC=b/Q+f(Q)/Q(average cost)

随着产量的增加,AFC呈下降趋势;A VC先下降再上升;AC是AFC、A VC的垂直相加,其变动趋势与A VC一样,先下降再上升,但AC最低点对应的产出Q2高于A VC最低点对应的产出Q1,原因是AFC下降导致AC的最低点“迟来”。

⒊边际成本MC=dTC/dQ=d(TFC+TVC)/dQ =dTVC/dQ

是单位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

MC先下降再上升。是TC曲线或TVC切线的斜率,为U形曲线。当TC和TVC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时,MC呈下降趋势,当TC和TVC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是,MC呈上升趋势。MC在其上升阶段,先后交A VC和AC的最低点。

对MC= AC(A VC)min的证明:

MC>AC(A VC),AC(A VC)处于上升阶段。

MC

MC=AC(A VC),AC(A VC)处于最低点。

边际成本分析是成本分析的重要手段,边际成本的特性决定了成本变化趋势,不同产业的边际成本具有不同特性。一般而言,传统制造业的边际成本较高,且在一定产量水平之后,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增,如:汽车、计算机、家电等产业,增加单位产量的成本增加明显;某些服务业的边际成本较低或递减,甚至几乎为零,如:电信服务、互联网产业等。边际成本的不同特征对企业成本函数、利润函数和利润最大化选择具有很大影响。

⒋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

⑴变动成本与总产量TVC=wL=wψ-1(Q)=f(Q)

⑵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AP L=Q/L AVC=w/AP L

⑶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MP L=dQ/dL MC= w/MP L

边际成本与边际产出呈反向变动关系: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当MP增加时,MC下降;MP下降时,MC增加;当MP最高时,MC最低。

简答:综合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出关系以及边际成本与边际产出关系,经济学给出解释:

①在短期内,企业的资本设备、厂房等固定投入不可改变,因此企业要改变其产量只有调整劳动投入,随着劳动投入量增加,其配备的资本下降,劳动的边际产出下降,短期内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因此:随着MP L的下降,AP L也会下降。

②在短期中如果仅有劳动一种变动投入,则可变成本△TVC=w*△L,MC=△TVC/△Q= w*△L/△Q=w/MP L 同理:AVC=TVC/Q=w*L/Q=w/AP L 。即便存在多种变动投入,也可以采用加权方式得到综合变动投入、产量、变动成本的类似上述对偶关系。

③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从根本上是由短期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

在短期内,总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都是由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决定的。

边际成本不变情况下的短期成本曲线:在短期内,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无关,所以平均固定成本也是不断下降的;而边际成本为常数时(TC=MC..*Q+b)AVC=MC=w AC=AFC+AVC=AFC+w,所以AC是随着产出不断下降的。

第三节长期成本

长期成本函数是从长期观点研究企业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长期内,企业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变动,因而不存在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分,此时劳动和资本均是可调整的,但仍假定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给定。

长期成本函数取决于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函数,以及生产要素价格。

LTC=f(Q)LAC=LTC/Q LMC=dLTC/dQ

⒈长期理性假设

企业的长期理性假设: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下,企业选择长期生产方式,即选择生产要素的组合使用方式。由于企业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因此,理性的企业将会以最优生产方式进行生产要素组合,即满足企业的长期理性选择。

在长期,企业生产有多种可能的工厂规模可以选择。对于特定的产量,成本最低的工厂规模即该产量的长期最优工厂;对于特定的工厂规模,最具成本优势的产量即该工厂的最优产量。

最优工厂和最优产量是长期概念,是对所有可能的短期工厂规模对比选择,而不是对某工厂自身的短期比较。(若未谈及长期则可选,若一谈及短期则排除)

⒉长期生产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

如果仅投入两种要素,那么,长期总成本曲线可以通过生产者均衡分析得到。

短期生产调整线

①短期内若要增加产量,受固定要素制约,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

②如图:当产量为100时,最优生产方式资本数量为K0,若是短期调整,K0固定,增加劳动来增加产量。若产量从100→200→300,劳动必须从L a→L b→L c。即劳动量分别与不变的K0结合,各个节点都在K0出发的水平直线上,故该直线即短期生产调整线。

③短期生产调整线上个点要素组合所耗费成本为短期成本即图中三条等成本线表示,通常分别高于同样产量的长期成本。

从长期生产函数推导长期成本函数的基本思路:

①技术水平决定长期生产函数:Q=F(K,L),生产要素价格为P L、P K

②长期成本构成:LTC=P L*L+P K*K(而非长期成本函数→成本和产量)

③长期选择符合生产者最优:MP L/P L=MP K/P K

④得到要素数量与产量间关系:L&Q K&Q带入长期成本构成得到长期成本函数

从短期生产函数推导短期成本函数的基本思路:

①Q=F(K,L) 若已知K,则带入求出L(Q)带入STC

②STC=P L*L+P K*K 其中P K*K为苦丁成本TFC

③SAC=STC/Q AVC SMC=dSTC/dQ

⒊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的第二种确定方式:从短期总成推导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对长期内企业的总成本随产出变化的关系的描述。

从短期成本函数推导长期成本函数有两个要点:

①长期内,各种要素都是可变的,因此企业可以任意调整其生产规模,以寻求在最优工厂最优产量下进行生产;

②理论上假设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这为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平滑的曲线提供了保证。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企业在各种产量下最低总成本的轨迹。各短期生产成本曲线分别代表着各种不同的生产规模的成本水平。在长期内,若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决定生产Q1,企业将选择在总成本最低的规模STC1下进行生产。即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可能规模的短期总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

⒋长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①LAC仅与SAC切于一点,即为最优工厂最优产量点,在该点,LAC=SAC,此外,LAC 小于SAC;

②LAC仅在最低点与SAC的最低点相切,如SAC2,对应点产量Q2;在LAC最低点左边,LAC切于SAC最低点左边;在LAC最低点右边,LAC切于SAC最低点右边。

③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较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发展更为缓慢,原因在于LAC是在可能的短期成本间进行了优化选择;

④一般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对应的工厂规模为理想工厂,对应的最优产量为理想产量。

⒌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

LMC交LAC于LAC最低点;当LMCLAC时,LAC处于上升阶段;在LAC最低点,LAC=LMC=SAC=SMC

⒍成本弹性

成本弹性:是指在技术水平和价改不变的条件下,沿着长期成本曲线,总产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相对变动。

E

=LMC/LAC

C

Eε=AC/MC ∴E

=1/Eε

C

Eε>1,E

<1,投入增加一定比例引起产量以更大比例增加,生产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C

Eε>1,E

<1,投入增加一定比例引起产量以较小比例增加,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C

Eε=1,E

=1,投入增加一定比例引起产量以同等比例增加,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C

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关联经济

简答: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关系

⑴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反映其长期平均成本将如何变化的性质。

规模经济分三种情况:如果企业平均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生产的平均成本上升,存在规模不经济;如果平均成本不随规模扩大而有所变动,规模经济不变或规模中性。

常用的U形长期成本曲线,表明在曲线的前半阶段规模扩张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在后半阶段就存在规模不经济了。

★规模经济的主要成因:

①劳动和资本设备的专业化分工。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劳动投入将增加,从而为劳动进行专业化分工提供可能,使生产效率提高。在一定阶段,工人从事单一、职责明确的工作,能够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并对工作方法作出适度改进或变革,同时,规模扩大,企业有能力也有必要运用专业化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

②几何尺度的因素。大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要比小设备低。比如:输油管道直径扩大1倍,流量将扩大3倍,降低了每吨原油输送成本。这种因素在化工行业中普遍存在。

③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有可能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而大批量的设备通常是不可分割的。比如,汽车生产流水线,如果将它们分割,就不可能发挥其技术上的优越性。如果已经建设了先进的流水线却又达不到相应的设计生产能力,则必定造成生产能力的闲置,造成平均下来的成本高于完全生产的成本。

④财务方面的因素。企业大规模生产,将在资金筹措、原料购买、半成品和销售等方面获得好处。比如:企业凭借其规模的担保和信用更容易满足批发贷款的优惠条件。在购买原料的时候,由于数量大,降低运输成本,打折扣等降低购买成本。

⑤其他因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管理费用不会随产量等比例增加,分摊的平均管理费用降低。规模扩大有利于管理专业化、销售网络布局。

规模经济是与生产的技术密切相关的。由于技术特征不一样,技术发展不平衡,不同部门的规模经济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规模经济性也会随着技术改进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

⑵范围经济:是指多种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产品企业产出的综合,即联合生产超过分别生产;否则,便属于范围不经济。

SC= SC>0,存在范围经济;SC<0存在范围不经济。

⑶大型企业往往同时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但两者并不必然联系。规模经济通常是指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而形成的经济性,范围经济一般是指利用相同技术设备生产多种产品而形成的经济。一个拥有巨大规模经济的企业,有可能不存在范围经济;反过来,一个拥有巨大范围经济的企业,不一定存在规模经济。

关联经济:如果存在两个生产阶段的关联,纵向联合生产的企业能够显示出成本优势,即关联经济。

【小结】

机会成本:选最高

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含正常利润)

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加总后选

短期:TFC=b TVC=f(Q)TC=TFC+TVC=b+ f(Q)AFC=TFC/Q=b/Q A VC=TVC/Q= f(Q)/Q AC=TC/Q=AFC+A VC=b/Q+f(Q)/Q

MC=dTC/dQ=d(TFC+TVC)/dQ =dTVC/dQ

长期:LTC=f(Q)

LAC=LTC/Q

LMC=dLTC/dQ

从长期生产函数推导长期成本函数的基本思路:

①Q=F(K,L)

②长期成本构成:LTC=P L*L+P K*K(而非长期成本函数→成本和产量)

③长期选择符合生产者最优:MP L/P L=MP K/P K

④带入长期成本构成得到得长期成本函数L&Q K&Q

从短期生产函数推导短期成本函数的基本思路:

①Q=F(K,L) 若已知K,则带入求出L(Q)带入STC

②STC=P L*L+P K*K 其中P K*K为苦丁成本TFC

③SAC=STC/Q AVC SMC=dSTC/dQ

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由短期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

成本/长期成本函数:取决于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函数,以及生产要素价格。(短期不知道)成本弹性:是指在技术水平和价改不变的条件下,沿着长期成本曲线,总产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相对变动。

E

=LMC/LAC

C

Eε=AC/MC ∴E

=1/Eε

C

2009年北京工业大学804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9年北京工业大学804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 一、假设A国一个工人每年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C国一个工人每年生产100件衬衣或10台电脑。(16分) 1.假设没有贸易时每个国家的工人生产每种物品各用一年时间,在两国每年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图中标出这种情况。 2.A国在哪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国在哪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解释两国贸易时的电脑价格(用衬衣衡量)是多少?并用具体的数字例子说明两国贸易增加的经济福利。 4.假设若干年后C国的一个工人每年也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你预测这时的贸易形式会怎样?又如何影响两国的经济福利? 二、假设张三的唱片需求表如下:(12分) 1.用中点法计算张三的收入分别为10000元和12000元的情况下,唱片价格从8元上升到10元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2.分别计算在唱片价格为12元和16元的情况下,张三的收入从10000元增加到12000元时的需求收入弹性。

三、目前李四的美容店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企业,李四每做一次美容服务收费27元,一天做10次,他每天的总成本是280元,其中固定成本是30元,请对李四的短期停业决策和长期退出决策做出分析。你的分析结果可以推广为一般结论吗?(12分) 四、在某城市有三家工厂排放污染物,情况如下: 政府想把污染排放费减少为120吨,所以它给每个工厂4吨的污染许可证。(15分)1.在尽可能降低减排成本前提下,如果许可证可交易,谁出售许可证?出售多少?谁购买许可证?购买多少?这种情况下减少污染的总成本是多少? 2.如果许可证不可交易,减少污染的总成本又是多少? 五、假设以下供给与需求方程描述了一个市场:Q S=2P,Q D=300-P。(25分) 1.求解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假设购买者征收税收T,因此新需求方程是Q D=300-(P+T),卖者得到的价格,买者支付的价格和销售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3.将税收收入R表示为T的函数,并画出T在0~200间的图形。 4.将税收的无谓损失也表示为T的函数,并画出T在0~300间的图形。 5.现在政府对每单位物品征收200元的税,这是一个好政策吗? 六、GDP是一个衡量经济福利的完美指标吗?为什么要重视GDP的增长?(10分)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所有者和厂商)的行为,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简单的描述。 (3)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在经济学中,理论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做出了解释和预测。比如说,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因此,厂商理论只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决策者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既研究实证问题,也研究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则研究应该如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 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也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之间仍相互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菲利普斯曲线 循环流量图 重要概念区分 实证表述/规范表述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 竞争/垄断/垄断竞争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 (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 名解: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着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1.科学判断的不同 2.价值观的不同 3.感觉与现实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实证表述:描述性的,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规定性的,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北京工业大学804经济学原理】16年真题精讲课程讲义

北京工业大学804经济学原理(真题精讲课程内部讲义)

目录 1.1真题分析 (2) 1.2 真题剖析 (2) 1.2.1 2016年真题 (2) 1.3 真题剖析要点总结 (20) 1.3.1 常考题型分析总结 (20) 1.4历年真题汇总 (20) 1.4.1 2016年真题 (20)

1.1真题分析 通过真题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考试重点。每年的考点在历年试题中几乎都有重复率,因此,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把握,可以掌握今年考试的重点。另外,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学习,把握出题者的思路及方法。每种考试都有自己的一种固定的模式和结构,而这种模式和结构,通过认真揣摩历年真题,可以找到命题规律和学习规律。因此,本部分就真题进行详细剖析,以便考生掌握命题规律、知悉命题的重点、难点、高频考点,帮助考生迅速搭建该学科考试的侧重点和命题规则。 历年真题自行领取 时间: 工作日上午8:30-11:30 下午1:30-4:30 地点:北京工业大学经管楼(白楼)五层研招办,凭身份证签到领取。 综合来说,北京工业大学804专业课这三年的题型变化不大,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和论述等题型,难度略有增加,名词解释、简答两类题型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计算和论述两类题型侧重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复习时,对于了解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应根据曼昆教材进行理解性记忆。尤其以名词解释和简答两类题型,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点;对于熟悉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能正确理解题目所涉及知识点,熟练写下。其中计算题需要下功夫掌握熟悉题型的解题方法;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可以粗略过几遍,保持记忆持久性。论述题需要知识点的积累,因此一定要掌握书中涉及的知识点。 1.2 真题剖析 1.2.1 2016年真题 【点评】本年份真题包括以下4种题型: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三、计算题,1、2小题各10分,3小题20分;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总分150分答题时间:三小时 和往年考试题目对比,题型变化几乎没有,难度有所上升。 一、名词解释 【题目】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重庆大学考研真题_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_04年真题答案

重庆大学考研真题_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_04年真题答案 时间:2011-11-26 14:53来源:重庆大学考研网作者:文彦教育点击: 59次 重庆大学考研真题_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_04年真题 一、单选(3*24) 1.下列哪个不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A.完全假设 B. 完全竞争 C.府干预经济 D.完全信息 2.某鸡蛋市场仅有5个养鸡场,每个养鸡场对鸡蛋的供给函数相等,都为: p=0.2q+0.5则该鸡蛋的市场供给() A.p=q+2.5 B.p=0.2q+2.5 C.q=5p-2.5 D.q=2.5p-12.5 3.有数据表明,近年来,随着电价的提高,城镇居民的用电需求也在增加,说明( ) A、所有居民的用电不满足需求规律  B、大部分居民的用电不满足需求规律 C、居民对电的需求量与电价根本没有联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以知两商品之间的关系为需求交叉函数:Qdx=20-3Py,说明( ) A、商品x的需求量和商品y的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符合需求法则 B、由于Exy小于0,故两商品互为替代品 C、由于Exy小于0,故两商品互为互补品 D、由于Exy的大小还与具体的Py和Qdx有关,故无法判断两商品间的关系 5.关于需求弹性,以下说法对的是() A、所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始终为负  B、高档品可以薄利多销 C、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的商品是奢侈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某石油组织做一个市场调查,其面临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现在价格为30,若每桶65仍有人购买,如果决定提价到32每桶,可以推断提价后的销售收入将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北京工业大学804经济学原理真题

海文专业课
北京工业大学 2010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题目】一、 (15 分)
什么是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什么因素影响这些移动? 【解题】 :
影响需求量的变量 价格 收入 相关物品价格 嗜好 预期 买者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 这些变量的变动将: 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曲线移动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命题人主要想考察同学对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沿 着需求曲线的移动的理解。复习时也应该关注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及其移动原因。
【题目】二、 (15 分) 假若某国家通过对销售的每百公斤煤征收 0.5 美元的额外税收来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请问: 1、 应该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应该对消费者征税? 【解题】 :他们对生产者或消费者征税都可以。
(a)对消费者征税 对消费者征税,使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海文专业课
(b)对生产者征税 图 6—4 对煤征税 对生产者征税,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图 6-4(a)是对消费者征税,图 6-4(b)是对生产者征税,可见无论对谁征税,得到的市场效果都是一 样的。 2、 如果煤的需求较富有弹性,这种税收对减少煤的消费量更为有效还是更为无效? 解析:答:
图 6-5 需求弹性对税收效果的影响 如果煤需求较富有弹性,这种税收对减少煤消费更有效。从图 6-5 中可以看出需求曲线D1比D2更富 有弹性。对煤征税,其价格会上升。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大幅下降。当需求曲线为D1 时,税收使需求量从Q下降到Q1。如果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需求 曲线为D2时,税收使需求量从Q下降到Q2,小于D1的下降幅度。 3、 这种税收使得煤的消费者、煤的生产者受益还是受损? 解析:这种政策使煤消费者受害。因为他们必须支付更高的煤价格。 这种税收使煤行业工人受害。因为煤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下降了,而且,煤销售量下降,煤行业 的总收益下降,使煤工人的收入也下降。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命题人主要想考察同学对税收如何影响市场结 果理解。同时还考察了税收归宿的问题。
【题目】三、 (15 分) 若某种香烟的供求如下所述:供给 Q =4P-80 ,需求 Q =100-2P .
S D

微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1可支配收入 ○2消费者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 ○2资本的价格——利息r ○3原材料的价格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2008~2010年重庆大学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8年重庆大学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8年重庆大学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从经济分析的观点看,资源配置问题说明的是()。 A.人们的需要和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B.人们的需要和资源的供给是无限的 C.一种资源有多种利用最佳的用途 D.一种资源总有一种利用效果最佳的用途 【答案】D 【解析】人类的欲望即需要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资源是稀缺的。因此,资源配置问题,就是有效利用可选择的有限资源,采用其效果最佳的用途,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 2.关于政府税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论政府对谁征税,对经济活动的结果都是相似的,征税的总量往往是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 B.对厂商征税,使得供给减少,对消费者征税,使得需求减少 C.税负的分担取决于供求弹性,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承担的税负越多 D.一般情况下,政府征税会扭曲经济 【答案】C 【解析】C项,税负的大小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大小,一般而言,税负更多的由缺乏弹性的一方承担,更少的由富有弹性的一方承担。需求弹性越大,则消费者承担的税负越少。

AB两项,税收的影响与征税对象没有关系,无论对生产者征税还是消费者征税,都会引起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减少,一般而言,税负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D项,在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有正常斜率的情况下,政府征税往往造成无谓损失,扭曲经济。 3.最低工资政策的结果是()。 A.劳动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减少,因此失业人口会增加 B.劳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因此失业人口会增加 C.低收入者工资水平普遍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最低工资政策会使得工资水平上升,从而使得劳动的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失业人口会增加。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变动是由价格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这些因素包括:生产技术、原材料的价格、预期、政策等;后者则是由自变量价格所引起。最低工资政策属于工资以外的其他因素,因此引起的是供给的变动。 4.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B.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因商品而异 C.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 D.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因商品而异 【答案】D 【解析】在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效应中,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但收入效应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头上,这叫正外部

各个学校考研经济学专业课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参考书目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01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吴树青中国经济出版社 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雎国余群众出版社 03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吴树青中国经济出版社 04 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顾问) 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 05 政治经济学(全二册) 谷书堂陕西人民出版 06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07 微观经济学张元鹏中国经济出版社 08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人民大学出版社 09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斯诺东商务印书馆 10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理论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 3全球视觉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拉雷恩上海人民出版社 4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宏观经济学霍尔泰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802经济学综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新增) 清华大学 845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黎诣远 《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多恩布什与费希尔 《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中央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 微观经济学(第6版)[美]罗伯特·平狄克,王世磊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宏观经济学(第8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等著;王志伟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西方经济学(第4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专业英语(经济类),不指定参考书

微观经济学 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1-7章) 第一章引论 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经济人】 3.需求曲线 ①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古董和其他珍藏品除外】原因: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②需求斜率:负值。右下方倾斜 ③函数表达式:Qd =ɑ-?·P (ɑ、?为常数,且ɑ、?>0。)

4.供给曲线 ①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劳动力、古董和其他珍藏品的供给除外(投机)】 ②供给斜率:正值。右上方倾斜 ③函数线性表达式:Qs = -δ+γ·P (δ、γ为常数,且δ、γ>0。) 5.均衡的两种类型: ①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 行分析。 ②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的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6.需求变动:商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该商 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变动。 7.①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动 ②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8.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 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 百分比。 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商品的可替代行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⑤所考察的消费者条件需求量的时间。 10.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 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一定时期内,一 种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 量变化的百分比。 11.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因素: ①时间的长短(正相关) ②生产成本的变化(正相关) ③生产的难易程度(负相关) ④所生产商品的性质⑴资本密集型,弹性小⑵劳动密集型,弹性大 ⑤生产周期的长短及生产规模⑴周期短及规模大,弹性大 ⑵周期长及规模小,供给弹性小

重庆大学考研真题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98年真题答案98

重庆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 一、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答案号码填入括号,2%×20=40%) 1.如果某产品零部件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 ) A.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下降 B.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上升 C.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上升 D.供给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下降 2.能够使厂商通过降价让利扩大销售收入,实现"薄利多销"的产品一般是( ) A.农产品及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所有商品 3.需求法则表明,当羊肉价格升高时,会令羊肉( ) A.需求程度降低,需求曲线左移 B.需求程度升高,需求曲线右移 C.需求数量减少,需求曲线不变 D.需求数量增加,需求曲线不变 4.当商品价格上升时,厂商现期商品供给数量下降,这可能因为( ) A.厂商不以利润为目标 B.需求曲线移动了 C.厂商预计价格会很快下降 D.厂商成本上升,导致供给减少 5.线性供求函数测定的价格P=0时,Edp=2,Esp=2,Qs=100,Qd=50,则为使供求均衡,价格应为( ) A.25/3 B.5 C.12 D.20/3 6.同一条无异曲线的不同点表示( ) A.购买能力相同 B.支出水平相同 C.对不同消费者具相同效用水平 D.不同商品组合对同一消费者效用相同 7.如果某商品是吉分品,则当其价格上升时,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 ) A.购买增加,因收入效果绝对值大于替代效果绝对值 B.购买增加,因收入效果绝对值小于替代效果绝对值 C.购买减少,因收入效果绝对值大于替代效果绝对值 D.购买减少,因收入效果绝对值小于替代效果绝对值 8.某人自己经营一小店,他的劳动( ) A.属于生产要素,且具劳动与企业才能双重要素性质

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内容精讲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稀缺性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 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 (一)理论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

各大高校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各大高校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各大高校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鉴于出现很多考经济学的同学们,苦于找不到参考的书籍这一情况,凯程教育第一时间整理了如下书籍,希望对考研的同学们提供点帮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869经济学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932经济学理论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919经济学(宏观和微观)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格致出版社 清华大学845经济学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834经济学(宏观、微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基本概念:稀缺、经济学、效率、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 2.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成本、边际量、激励 3.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贸易、市场、政府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货币—物价、通货膨胀—失业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循环流量图(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2.生产可能性曲线:含义;考察(内部、外部、边界);表达(效率、选择、机会成本)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概念:市场、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低档品、正常品、替代品、互补物品 3.基本概念: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基本概念:均衡、过剩、短缺、供求定理均衡分析的步骤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基本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计算:中点形式(弧弹性),微分形式(点弹性) 4.收益与弹性关系 5.其它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6.弹性的应用:(1)谷贱伤农(2)OPEC 合谋的失败(3)禁毒的社会效应分析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分析步骤:(1)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 (2)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 2.税收影响 (1)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 ( 2)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 ( 3)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3. 弹性与税收归宿 ( 1 )基本概念:税收归宿 ( 2)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 3)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基本概念: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2.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基本概念: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成本——销售意愿——生产者剩余 4.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5.基本概念:效率、平等 6.市场均衡(完全竞争)的福利结果 ( 1 )自由市场把物品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 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第八章:赋税的代价 1.基本概念:无谓损失 2.税收对参与者的影响,画图分析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