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锡滨湖新城概念规划

无锡滨湖新城概念规划

滨湖

新城规划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滨湖

新城规划

项目负责人:赵民教授

课题组成员:张捷博士研究生

郑科硕士研究生

张颖硕士研究生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1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滨湖新城规划

第一章背景分析

第一节城市概况

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区位优越;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

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水陆空交通便捷。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改革

开放以来,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已逐渐建设成为产业门类较多、内外贸易发达、基础设施日臻

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

一、位置

无锡位于东经119度31分至120度36分,北纬31度7分至32度。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的走廊部分,江

苏省的东南部,沪宁铁路中段。东临苏州,距上海128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交界;西接常州,去南京183公

里;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向望。

二、地貌

无锡地形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东部平原,沃野无边,水源充足,地面高程1—5米,地形由

中西向东缓缓倾斜。无锡市区的西南部太湖沿岸丘陵起伏,群山连绵,其中惠山三茅峰为最高,海拔329米,锡

山为75米。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2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三、面积

无锡全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为7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8%;水域面积为769平

方公里,占16.5%,耕地面积176.58千公顷。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1.5平方公里。

四、河流

无锡南濒太湖,北枕长江,京航运河穿越而过,地表水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属长江下游太阳水网区。

太湖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68公里,平均水深2米;京杭运河,全长1794公里,其中

老运河12.4公里,河床宽30—90米。

五、气候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

富。

第二节区域背景

无锡市正向着国际化大城市的方向迈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全球

化、新经济不断涌现的发展背景下,无锡市如想挤身于发展的前列,就必须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活力,大

力提升城市的“开放程度、科技实力、服务设施水平、政府管理水平、环境景观质量”。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域化趋势与无锡城市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中心城市做大、做强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3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大城市和大城市圈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这要求无锡城市

进一步发展,向特大城市迈进,做大、做强。因为,城市之间的分工、交流、合作、竞争将日趋强化,只有大城

市才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基础设施,只有大城市才具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度和经济规模,以参与

全球市场的竞争。

2、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无锡城市制造产业选择

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成长过程中,都曾经或仍然充当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角色。但随着更多的国家和

地区开始进行现代经济增长,首先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然后是高科技工业也开始出现区域性的转移。随着国际分

工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组装业与部分高技术产品,将进一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并带有大量资

长江三角洲城镇群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苏锡常都市圈

城市带。充分发挥其区位和经济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城市布

局的基础上,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移;区内各个地带也各按自身优势具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在市

场资源配置的机制下,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由上海向周边地区扩散,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外资也向外围转移,寻找

新的生产用地。因此,无锡要针对上海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上海产业转移扩散为契机,加快与上海产业结构

调整的接轨,积极接受上海的市场辐射、资本辐射、技术辐射;同时通过城市功能与环境的提升,来强化无锡自

身的投资吸引、人才吸引、消费吸引能力。

三、江苏省及苏锡常地区和无锡城市的发展

1、江苏率先实现高度城市化与现代化,无锡城市作为第一集团军,要求尽快向特大城市迈进

江苏不仅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江苏应该也

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率先实现高度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为此江苏省将苏锡常列为城市化的第一

集团军,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城市群中,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推进苏锡常都市圈的形成。在省域城市化战

略目标下,要求无锡尽快向特大城市迈进,并“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加快运用高新技术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5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2、苏锡常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三市从同位竞争走向协作与错位竞争

苏州、无锡、常州长期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是上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苏锡常地区发展道路相近,产业同构现象也比较严重。经过1990年代10年的发展,这一现象仍然存在,但进一步比较表明,苏锡常之间已出现阶梯状发展态势,苏州已领先,无锡发展水平居中。从产业结构看,从常州经无锡到苏州,沿线国有企业的比重逐步降低,新兴产业比重逐步加大,产业的开放度逐步提高,所有制的多样性开始增强。但总体而言,苏锡常地区发展的相似性仍比较明显,三个城市之间的同构竞争还将继续进行。

苏州、无锡、常州三地产业结构比较(1997)

城市各支柱行业产值占该城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工业总产值(亿元)

无锡纺织业

15.9

普通机械

8.3

化学原料

8.2

电气机械

7.3

电子

通讯

6.7

黑色金属

6.6 1416.6

苏州. 纺织业

18.8

电子通讯

9.2

化学原料

7.5

电气机械

7.2

黑色金属

6.0

服装制品

5.4

1588.4

常州纺织业

16.2

普通机械

14.7

化学原料

8.9

电气机械

7.7

专用设备

7.3

电子通讯

5.6 615.4

苏锡常三地区四年GDP比较苏锡常三地区四年财政收入比较

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是苏锡常共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苏锡常空间距离近,城市化水平高,有必要通过

地区之间的规划协调和资本渗透,整合三地的相关产业,以避免过度竞争;通过市场化、资本运营的兼并重组,

加上有意识的产业引导,最终形成错位竞争、优化发展的格局。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6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7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第三节 无锡市的经济和社会

一、在全国以及省域范围内整体经济质量较高

从江苏省在全国的地位看,2000年GDP 占全国的9.6%;人口占全国的5.8%,第二产业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9.8%,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1.1%和9.6%。全省人均GDP 达8981元,(全国平均水平为7063元)。人均工业产值为14053元(全国平均水平为6768元),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为11:53:36。

2000年江、浙、沪三地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比较

GDP

(亿元) 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江苏 6680.34 1031.17 4435.89 3115.67 642550 浙江 4638.24 664.16 3183.47 2188.71 161266 上海

3360.21

83.20

2163.68

2304.27

31601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

在江苏省域范围内。2000年,无锡市GDP 总量为1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仅次于南京和苏州,居全省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7653元,比上年增长10.8%,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6位,在全省仅次于苏州和南京;财政收入达112.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8.7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苏州,进出口总额达59。8324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苏州。

二、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模式落后

近年来,无锡城市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相当部分的生产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仿制或过时的技术水平,未能形成高度的市场化协作,以及技术开发能力。在WTO 规则下,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8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监控将日趋于规范,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支撑无锡城市经济

的持续快速增长。因此,迫切需要选择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及时推动城市财富积累及增

值途径和方式的改变。

三、“外向型”经济推动增长显著,开发区建设开始增速

城市“外向带动”战略纵深发展,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利用外资的主战场,完善服务体

系,定期检查交流,8个开发区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态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8.7%。对外贸

易不断扩大,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增长76.3%;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增

长8.2%;新批超千万美元大项目64个。努力发展外贸出口。认真落实出口退税等鼓励政

策,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三资企业、自营生产企业、专业外贸公司出口全面增长,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59.8亿美元,增长37.8%,其中出口33.7亿美元,增长31.6%。

四、三次产业结构合理,但产业高度化不够

无锡市的产业结构序列目前正处于二、三、一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为4.0 :56.9: 39.1

作为工业城市,较为合理。但产业高度化不够的问题突出。首先,尽管无锡的高新技术产业

已经初具规模,但第二产业整体高度较低,传统制造业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出口产品技术含

量低;其次,在第三产业中,传统低层次的批发零售和房地产等行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

新兴高层次服务行业,如金融、法律、会计、咨询、设计、广告、信息服务等,依然规模较

小。此外无锡的城市旅游业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行业优势突出,但产业链构成不尽合理

无锡的传统制造业与加工业等行业具有突出的优势,但目前产业链的构成却不尽合理。

如中小企业众多,但协作性不强,空间上也较分散,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再如,具有良好的

空港资源,但临空产业延伸有限,缺乏临空附属产业和吸引产业的支撑;沿江港口条件良好,

进出口功能较强,但现代物流业仍有待发展等。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9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六、区域中心功能不强、创新源泉不足

近年来,无锡市的经济迅速增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但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

而且来自周边地区及其他中心城市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无锡中心城的经济拓展空间已经受到明显制约;此外,城市内在的、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撑功能不强,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的高度化不够、经济流量不足,以及要素聚集规模偏小造成的辐射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创新源泉不足是制约着无锡城市发展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为人才,特别是适合高新技术

产业和

高智力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数量有限和质量不高,而同时又有大量较低素质劳动力流入。在创新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源动力的趋势下,高层次人才的缺乏,以及吸引人才聚集和成长的制度环境不完善,必然对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培育和发挥造成阻碍。

第四节 无锡中心城市的发展

无锡市域根据“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构筑“多中心、开敞式”的空间发展格局,“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市。无锡中心城是长江三角洲北翼的经济中心之一,区域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中心城实施将自然山水引入城市内部的“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的发展战略;第二产业向外转移,推动旧城更新和城市外延扩展的有机疏散和;以中心城扩展带动边缘区空间整合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开辟滨湖公共绿色开场空间,塑造滨湖城市特色战略;充分利用依山傍水优势,创造一流人居环境战略。

无锡中心城空间布局主要以“一主一副四组团,山环水绕湖滨城市”结构做大中心

城战略,其中一主指主城区,传统城市中心,一副是指南部的滨湖新城,四组团即指相对独立的无锡新区、东亭、堰桥、西漳。各组团之间是以山地、林地、水系等自然空间要素相互分隔,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主城区之间以快速交通廊道相互联系。以此构成的无锡中心城总体框架有利于强化城市和山水、人与自然的亲近,以丰富的自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10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然资源和深厚

历史

文化底蕴进行高品位的城市建设。因此,集“山、水、城、绿”与一体的滨湖新城更应充分展现无锡中心城的独特景观魅力,创造滨湖城市的特色。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建设特大城市和湖滨城市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城市发展重点向南推进,建设滨湖新城,该地区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地质条件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规划滨湖新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缓解老城的人口增长压力,所以,新城在功能上具有多重性、综合性的特点。

南部是无锡中心城近期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市政府为了适应发展环境的要求,将滨湖新城作为实施“南拓”战略的核心地区,伴随着大学城等核心项目在南部地区的选址建设,以及环太湖大道的建设等,城市南拓的序幕已经拉开,而滨湖新城正处于南拓主要地区。因此,滨湖新城定位要体现与城市的共同成长,是集居住、商业娱乐、教育科研、旅游和工业于一体的新城区。而且要考虑到其远景要承担未来无锡中心城的副中心功能,更要与城市融为一体共同发展,体现城市南拓及提升城市功能的目的。

无锡滨湖新城的发展,无疑是完善无锡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无锡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滨湖新城的发展,既有国内外新城发展可借鉴的模式与经验,也有自身发展中所带来的无法回避的城市问题需要解决。

综上,无锡社会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与省域范围内都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江苏开发战略中均处于重要地位;随着国际国内的产业梯度转移,无锡仍将保持较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11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在外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民间资本的促进作用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经济发展相适

应,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空间必将要有大的发展。

因此,无锡需要着眼于构筑特大城市,通过空间集聚推进与产业创新,与长江三角洲、苏南等地区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大对苏中苏北及中西部的辐射;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在沪宁沿线经济增长轴中成为苏锡常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结论:无锡作为长江三角洲北翼经济中心城市,其“生产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功能”必将进一步提升,以适应世界和区域发展的新形势。同时,无锡要营建“湖滨城市”和“山水城市”,提升旅游胜地的城市品位。 滨湖新城应与无锡中心城市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第二章滨湖新城现状概况

第一节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滨湖新城位于无锡中心城的南部,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大浮,东至京杭运河,总用地面

积约117平方公里。

第二节基地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1、功能区位

滨湖新城紧邻现状城区,对城市具有较强的依托性;滨湖新城北部紧邻五里湖景区,东部与无锡新区、硕放

机场以沪宁铁路、高速铁路(规划)、京杭大运河等相隔;西部为大浮影视文化区。新城未来在功能和环境方面具

有明显的优势。独特的区位条件,使滨湖新城成为被老城区、无锡新区、南太湖、大浮景区等城市功能区环绕的

独一无二的新城区。随着无锡中心城南拓战略步骤的实施,该新城的区位条件将更显优越。

2、交通区位

基地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内外联系方便,青祁路、金桥路两条城市快速干道分别连接中心城区和新区,312

国道从东面进入滨湖新城。环太湖大道接沪宁高速公路,距离高速公路约5公里,距机场约2公里,距市中心约

6公里。优越的综合交通条件对于发展新城极为有利。

3、生态区位

无锡市以营建“湖滨城市”和“山水城市”为目标,突出强化“山、湖、河、城、文、绿”。太湖是孕育无锡江南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12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水乡文化和展现独特城市景观的主要资源,滨湖新城正是展现无锡市依山傍水的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节点,应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颗太湖湖畔的明珠。

滨湖新城具有良好的外围生态环境和山水景观。从本身的生态环境看,其位于东依京杭大运河,南临太湖,西靠浮山景区,北傍五里湖和梁塘河,内部河道纵横。区内的京杭大运河、青祁路、金桥路、环太湖大道是三条重要的城市景观主轴,因此滨湖新城是城市重要的核心景观区域之一。

二、土地利用现状

1、现状城镇情况

规划范围内现有四个建制镇,分别是东绛镇、华庄镇、雪浪镇和南泉镇,四镇的现状情况如下表。

滨湖新城范围四镇现状概况一览表

城镇名称镇域户籍人口

(万人)

镇域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镇区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镇域GDP总量

(亿元)

东绛镇 2.3 8.2 1.4 14.1

华庄镇 6.8 58.9 4.3 16.1

雪浪镇 2.4 24.5 1.2 11.4

南泉镇 2.2 18.6 1.3 5.6

注:数据截至年限为2001年底

东绛镇、华庄镇、雪浪镇和南泉镇位于南太湖边,各自独立,以发展乡镇企业和传统工业为主,形成了以工

业化乡镇为主的小城镇建设的框架。四镇现状主要通过两条公路与中心城联系,锡南公路联系雪浪镇和南泉镇,

苏锡路联系华庄镇。东绛镇位于两条公路交汇点,且距离原城市近郊区最近,因此其工业及三产的发展受市区影

响较大,经济发展较快;雪浪镇次之。华庄镇是全国及省级的新型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公共设施配套较完善,

城镇规模较大。四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用地布局混乱,土地利用率低,规划编制滞后,管理力度不够等,

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矛盾较大。

1、大学城建设情况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13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14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东起青祁路、西至锡塘路、北到五里湖畔、南至羊北路的范围内,规划有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大学城拟建设成以若干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构成的“开放”式城市社区,集“产学研” 于一体,服务无锡、面向长江三角洲。无锡大学城的规划布局体现了有机组团和网络化组织的设计理念,以保证资源的高效共享。大学城包括核心区、教学区、科研区、生活区、后勤服务区、生态园林区、体育活动区和产业区八个部分,其中,核心区规划在大学城中部,教学区围绕核心区布置,科研区和生活区规划在外围,产业区在大学城的南部。目前,无锡江南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已在大学城内规划定点。

3、其他用地情况

规划范围东部结合现状的零星工业,规划了12.19平方公里的滨湖工业开发区。其中,启动区(华清路以东、

高浪路两侧)面积3.4平方公里,发展电子、轻纺、机械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

三、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状况

滨湖新城的现状道路主要有两条,都由中心城区的红星路向南跨过梁塘河由东绛镇分别连接雪浪镇、南泉镇和华安镇,道路状况基本良好。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总体规划滨湖新城确定快速干道中的青祁路、金桥路分别南北向和东西向贯穿新城,312国道改道并成为快

速干道在东南角新安镇进入新城。对外一级公路环太湖大道沿太湖向东连接沪宁高速公路。

在规划路网中,快速路之一的青祁路和主干路之一的高浪路的线型已经确定,新城规划不宜作太大的修改。

无锡中心城的轨道交通规划中,2条市区线即“C型”线和新区线分别南北向和东西向经过新城,线路形势和站点

选址将根据今后的交通需求和建设条件进一步研究确定。

规划范围内已定点几处农民拆迁安置点,金桥路中段北侧已建设贡湖净水厂一座。

根据总体规划的市政管线规划,滨湖新城中部横贯新城的绿带中,布置了高压走廊。并且沿京杭大运河在金

桥路南侧将建斌湖污水处理厂一座,312国道南侧将建锡东水厂一座。

第三节存在问题

鉴于以上现状资料的综合分析,列出现状存在问题如下:

一、新城规划范围内工业用地混乱,土地利用率低,各镇的现状工业用地与滨湖工业园区各自为政,分别在

各自管辖范围内进行开发,开发布局较零乱。

二、道路系统不够完善,且有相当部分已建道路和建设用地与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有一定冲突。

三、河网水系丰富纵横交错,对园区土地利用的经济性有一定影响。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15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16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第三章 滨湖新城的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

第一节 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

滨湖新城地处城市优先发展区,濒临太湖,西边紧靠大浮影视文化区,东部的京杭大运河、沪宁铁路、高速铁路(规划)擦肩而过,区位优势突出,对于滨湖新城的发展极为有利。

二、交通优势

滨湖新城离沪宁高速公路、硕放机场的距离均不远,可谓占据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且周边道路基本已形成,有利于新城的发展和建设。

三、环境优势

新城毗邻太湖,基地内河网丰富,生态景观环境好,可充分结合这些自然资源,建成一个生态型的滨湖新城。

四、资源优势

大学城和滨湖工业区作为滨湖新城内两大经济资源,是滨湖新城的经济增长点。 “产、学、研”相结合,是指从事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经营在一定区域内相辅相成,互补互助,共同发展。通常是由一系列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17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高教科研机构、高科技集团或企业集团组成。尽管滨湖工业园区与一般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城市组成要素上相同(如均有工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公共绿地等),但滨湖工业区应多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以工业为主,增加出口创汇,学习利用国外成熟的经验提高我们

的生

平;强调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产品推向市场,给科技人员创造好的环境从事科技开发。功能结构上,应当定位于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经营。无锡滨湖新城的功能定位,自然也不能离开上述目标。

滨湖新城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良好的开发形势,西边的大浮影视文化城和北部的五里湖景区开发在即,势必推进滨湖新城的联动,因此新城在利用优势,抓住机遇的同时,应协调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开发。

五、机遇优势

“新城”(New Town )在英国出现后,世界各国纷纷仿效,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城运动几乎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运动。事实表明,世界上相当多国家或地区借鉴英国的做法,通过建设新城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大城市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很多大中城市的原有城市空间趋向饱和,城市结构迫切需求突破口,以获得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以维系城市的生命力和高效率。因此,应用新城发展模式以打破城市原有发展框架,在更大的地域内解决城市功能和空间问题,有机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是有其必然性的。

滨湖新城正是无锡市中心城在重组城市结构的过程中“南拓”战略的核心区,规划要求通过滨湖新城的建设来承担无锡中心城区的部分中心功能,并优化中心城的城市结构,强化中心城的城市职能,提升中心城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品质。

第二节 功能定位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根据无锡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滨湖新城发展的

实际情况和趋

势以及本区的

发展条件分析,无锡市滨湖新城

应建设成为与无锡中心城发展相协调,功能相配套,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高起点建设、高素

质人才、高水平科研机构、高层次文化蕴含、高质量生态环境、高品位形象的综合型现代化新城。

无锡市滨湖新城功能定位为:集居住、高教、高新产业、旅游为一体的新城区,无锡中心城

的副中心。

在滨湖新城要积极开发现代化滨湖居住区、生态型文化旅游区,建设综合

型工业园区、科技型创业区,形成兼有商业贸易、科研办公、文化娱乐、旅游

服务等功能的无锡中心城市的次区域公共中心;远景建成兼有商务办公、研发

管理、会展娱乐、旅游文化等高层次服务功能的无锡中心城的副中心。

第二节国际经验

“新城”是一种规划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大城市以外重新安置人口,设置

住宅、医院和产业,设置文化、休憩和商业

中心,形成新的、相对独立的社会。 (《英

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一、英国的新城运动

新城建设,源自19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田园

城市”的理论,并由霍华德在英国亲自参加建成了

Letchworth和Welwyn两座田园城市。根据霍华德

的思想,英国政府把新城建设纳入国策。目的在于

提高人民的居住条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英国

新城运动的侧重点还只是“物质性规划”,强调对建

筑环境质量的严格把关。新城在英国出现后,世界

大伦敦地区

Welwyn田园城市Stevenage新城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18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P P l l a a n n n n i i n n g g f f o o r r L L a a k k e e N N e e w w D D i i s s t t r r i i c c t t

19

无锡滨湖新城规划

各国纷纷仿效,尤其是在战后,更成为大城市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最

初的新城

到目

前的新城,无论从名称还是内涵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新城运动有着很强的地域特点,很难一言而蔽之,没有人能给新城运动下一个绝对的定论。从另外的角度看,许多国家确实受益于英国新城运动的宝贵经验。

二、Milton Keynes 新城实例——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

新城的吸引力在过去是依赖于“过剩人口”和住房短缺,但现代的新城应瞄准市场需求。虽然,无人能预知将

来需要哪种新城、企业和服务。因此,对设计提出了一个大挑战,要求规划者们根据市场条件,允许未来发展规划的多样化,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

新城规划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它包含了很多途径和争论,并牵涉

到大范围学科交叉。以Milton Keynes 的规划为例,来说明几个规划要点。

1.土地使用和交通模式

Milton Keynes 设计为一个250,000人口的城市,面积约22,000英亩,地形大概呈方形。城市的规模、形状和密度决定了土地利用和交通问题的解决。规模和形状则是由设计决定的,但密度是决策的问题。净居住密度规划采用平均8户/英亩,略低,而其他用地基本采用其它新城的数据。因此,22,000英亩的规模是较为合适的规模。

通过5种城市形态,即中心模式,周边模式,中心周边模式,两端模式和分散模式,比较计算所有居民从家到上

无锡市城市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信息 2011年第8期(总第127期) 无锡市规划局办公室编印2011.9.16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加快提升城乡空间品质提出要求 规划动态 我局完成新一轮控规动态维护工作 太湖新城慢行系统启动区深化设计完成专家论证 太湖新城公共配套设施及商业网点布局研究完成专家论证 无锡锡东新城中央公园城市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轨道交通2号线高架站点技术方案通过审批 洛社新镇区控规动态更新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完成论证成果 长广溪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二期规划技术方案设计通过审查 惠山区将规划建设全市最大的赛格电子市场 崇安区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 蠡园中学改扩建技术方案确定 规划实施 中瑞生态城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即将启动建设 锡山规划分局积极推进市级保障性住房东璟家园建设 锡东新城规划办积极推进宜家购物中心建设

规划经管 我市社区三维GIS应用平台基本建成 滨湖区加快推进蠡湖地区安置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锡山区加大对安置房规范建设经管力度 简讯 简讯二则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已顺利完成市级层面审查工作。8月25—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第二次审议,通过了该《条例(草案修改稿)》。今年6月底,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我局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重点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经管、自有用地上房屋的改建、扩建审批手续、违法建设查处等条文内容做了进一步研究和修改完善,参与了征求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意见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认为,该条例草案稿在一审的基础上作了认真修改,结构更为规范,内容更为合理、可行,体现了“不冲突、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近期,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将根据二审意见,对《条例(草案修改稿)》作个别修改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综合法规处)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7月25日至8月13日,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党的路线、议会、政策、决议、决定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求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对管辖范围内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及领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

无锡太湖新城规划介绍 区位: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城市南部。 五街道(滨湖、雪浪、太湖、华庄、新安) 两园区(科教园、太科园) 现状: 新城范围: 北起梁塘河,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80万,就业岗位约50万。建设用地规模约95.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用地约54.3平方公里。 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太湖新城是无锡新的城市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个开放式、生态型的现代化新城。主要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要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创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行政意中心和休闲宜居中心,是无锡行政办公、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办公、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专业服务的集聚区。 务的集聚区。 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核”(行政文化及商务金融核心区)、“一带”(环太湖山水风光带)、“两园两区”(太湖国际科技园、科教产业园及核心区两侧的生活区) 太湖新城以华谊路和蠡湖大道为界,自东往西分为东区、中心区和西区。

西区中区东区华谊路以东,高浪路以南以太湖国际科技园为载体,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数码设计园、创意研发园。 中区华谊路以西、蠡湖大道以东重点建设太湖新城商务中心、市民中心及各类居住社区。 蠡湖大道以西蠡湖大道以西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以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科教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创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意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WEASTSECTION核心区位于太湖新城中心部位,北至高浪路,南至太湖,东至贡湖大道,西至立信大道,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 核心区集中了市级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文化休闲等公共设施。 中心区“十一五”建设目标基本完成55平方公里内主要干道和重点绿化环境建设,基本完成水系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完成300万平方米以上农民安置房和300万平方米以上商品房建设,初步形成现代化新城框架和风貌。 建设商务之城“十一五”规划在高浪路以南、吴越路以北建设完成市民中心;在吴越路以北、立信路以东建设金融商务第一街。 建设畅通之城“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道路以联结老城、沟通新区、对接沪宁南部通道为目标,建设五湖大道、吴越路、立信路、观山路、具区路等主干道路,总里程约122.7公里,总投资约90.0亿。 建设生态之城“十一五”计划实施金匮公园、尚贤河湿地、贡湖湾湿地等重点环境工程,同时逐步整治闪溪河、沙泾港、南大港等河道环境。

无锡太湖新城大盘时代终结 新十年静待核心区发力

无锡太湖新城大盘时代终结新十年静待核心区发力 匆匆一过,十年间。站在今天,回望十年,专属太湖新城的发展历程注定是不平凡的。太湖新城,由原来的荒芜之地变成现在新的市民中心、商务中心、旅游度假胜地、科教产业园以及生态旅游休闲区域聚集地,十年间也不断吸引着国内外知名房企入驻,成功拓荒房企正在华丽谢幕,新核心区域静待发力。 》》》》十年太湖新城"筑巢引凤" 新一轮重点项目备受期待 》》》》太湖新城楼盘入住率渐提升商业配套亟待跟进

(图片来源:无锡市规划局) 百万级别大盘十年一剑见证太湖新城蜕变之路 2004年天津顺驰(现为融绿熙园)房地产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房企,率先在太湖新城拿地,亲历了该区域的整个发展,如今融绿熙园已经成为该区域内较为成熟的住宅区。 融绿苏南公司副总陶帅说:“当时我们进驻该区域的时候,没有任何借鉴,和万科是一前一后拿下的这片地块,而且当时也不知道会有地铁规划,所以归根结底可以说我们孙总非常有眼光,看到了这片区域的潜力和未来。” 融绿的眼光确实独到,如今一个百万级别的复合型住宅项目已经稳稳占据太湖新城一角,陶帅指出交通完善、配套商业和不可复制的环境更加凸显该区域的价值,融绿熙园也在不断变化的十年间完善自身的项目,吸取以前的不足,制造出更加有品质的产品来回馈选择太湖新城的客户。 同样获利的还有魅力万科城、太湖国际社区等项目,魅力万科城2004年进驻太湖新城,现如今已经发展成总建筑面积近150万平米的百万级综合社区。万科酩悦作为魅力万科城三期产品,也率先在太湖新城推出了精装产品,颠覆了人们对于住宅产品的认识。 融绿、万科、华润三大百万级大盘能够成功在太湖新城开辟一篇天地,与天时地利人和不无关系。正如陶帅所说,独到的眼光、对未来精准的判断、完善的配套奠定了拓荒者的成功之路。 新进房企重兵布局核心区进入价值上升新通道 十年成就了第一批吃螃蟹的房企,新一批进驻的房企必定在下一个十年享受太湖新城更大价值的兑现。富力、雅居乐、中海、苏宁、吉宝、朗诗等房企正围绕太湖新城市民中心展开角逐,为下一个十年新城的发展贡献着各自的力量。 无锡富力策划销售部总经理唐杰说:“太湖新城已经是包装性比较强的区域,产品很丰富,从刚需到豪宅都有,富力十号目前属于比较高端的产品,在高端的产品中,富力十号的优势在于精装修,改善性居住更看重居住的品质,因此只要将产品做好,我相信就能够在太湖新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比较万科、融创周边成熟的配套,市民中心附近却还欠缺一丝火候。如雨后春笋般的住宅已经拔地而起,但是不完善的商业配套和较低的入住率也让人心存疑虑。新的核心区域需要新晋房企重新定义,万达城、海岸城、万象城等文化、商业项目入驻或为区域继续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雅居乐江淮区域营销总监邵晴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说:“在整个华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轴线要转移到长三角,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非常有活力,特别是苏南地区,可以作为一个非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研讨_以无锡太湖新城为例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研讨 ——以无锡太湖新城为例 王曦祝付玲 摘要: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具有突出的使用优点,规划设计是综合管廊充分发挥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无锡太湖新城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实践,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无锡太湖新城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太湖新城 引言 城市综合管廊是指设置于地面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以上市政管线,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施,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城市综合管廊具有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节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突出优点,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市政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天津、杭州等国内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综合管廊工程,为满足城市市政管线设置、保护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集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近年来,无锡市实现了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日益提高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无锡市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为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1 无锡市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必要性 1.1城市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的跨越式扩张发展,无锡逐渐形成了“1+1+3”的中心城空间结构,即中心老城城区、太湖新城城区、西南部城区、北部片区、西部城区共同构成无锡市的中心城。未来无锡市需要通过集约发展、精明增长不断充实城市发展内涵,不断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城市的发展受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是决定城市发展集约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集约发展离不开集

无锡太湖新城水系规划

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8年7月

前言 无锡市地处江苏省,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2000年制定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太湖新城是无锡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南进、产业北移”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功能载体。 太湖新城位于无锡市南部,北起曹王泾,南至太湖,西临梅梁湖景区,东至京杭运河,总面积150km2。太湖新城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集居住、教育、研发、文体、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滨湖生态新城,成为未来无锡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内现有三镇两园区,以农业用地为主,现有人口19.5万。 太湖新城位于京杭运河以南,三侧临湖,区内有大小河道约300条,纵横交错,总长约350km,水面面积为5.2km2,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水系体系。太湖新城入湖河道约17条,入湖河口处建有17座闸门,环湖建有环湖大堤。 目前,太湖新城区内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区域内河道的现状水质基本为Ⅴ类或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TP、COD等。导致区域内水质急剧恶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 为了减少太湖新城建设期对区域内水系的影响,同时与太湖新城其它方面的建设相协调、整体建设更系统合理,体现“人-城-河-湖”和谐的环流式河道布局,形成“水优、水活、水清、水美”江南水网生态文明城市,及时进行水系规划迫在眉睫。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于2007年12月,正式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水系规划》。 第1章总论 1.1.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本规划立足于太湖新城所在的整个水网水系流域的高度,从近期与长远的需求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的思想构建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太湖新城生态水系的原生态保护与水质改善的总体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