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换参照系 巧解物理题

变换参照系 巧解物理题

变换参照系  巧解物理题
变换参照系  巧解物理题

变换参照系 巧解物理题

湖南省常德市一中(415000) 成 程

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采用不同的参照系。若参照系选择好,往往可以使物理情境清晰、解题思路明了、解题过程简单;反之,若参照系选取不当,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明显,解题过程繁琐,则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无法求解。学生习惯选取地面参照系,不善于变换参照系,物理解题时常常陷入困境,那么,应如何灵活而巧妙变换参照系呢?首先,应深入理解运动相对性原理的内涵。相对性原理告诉我们:在所有的惯性参照系中,力学定律都是同样成立的。在研究某一力学问题时,选取不同的参照系,并不会妨碍我们对力学规律的运用,也不会妨碍我们得出正确的结果;其次,正确理解“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动”与“静”是相对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即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不少力学问题,正是通过参照系这样简单而又巧妙的变换,来实现问题的简捷解答的。

例1 一木排通过码头A 时,有一艘摩托艇正经过码头A 驶向下游距码头S 1=15km 处的村庄B 。摩托艇在时间t=0.75h 内到达村庄B 。然后返回,在

距村庄S 2=9km 的D 处遇到木排。求水流速度水v 和摩托艇相对于水的速度v 。

解析 本题若选地面为参照系,则需要通过列多个方程求解,才可得出结论,且解题过程复杂。变换参照系选木排为参照系,则河流相对于木排是静止的,摩托艇相对木排以同样的速度来回运动,来回运动时间为5.12=t h 。在这段时间内,木排驶过的距离为S 1-S 2=6km ,则木排的运动速度即水流速度

45.16221==-=h

km t S S v 水km/h 。摩托艇在从码头A 到达村庄B 的过程中,摩托艇相对于岸的速度2075.0151===

h km t S v 岸km/h,由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知:摩托艇相对于水的速度为=-=水岸v v v 20km/h-4km/h=16km/h 。

例2 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r 的小球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2,当两球心间的距离大于L (L 比2r 大得多)时,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 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 。设A 球从远离B 球处以速度0v 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 球运

动,如图4所示,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0v 必须

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本题若选地面为参照系,则需要通过列多个方程求解,才可得出结论。若选B 球为参照物,则解题过程简捷。以B 球为参照物,A 距B 等于或小于L 时,A 相对B 的运动是:以相对初速度为0v ,相对加速度为m

F m F m F a 232=+=作匀减速运动,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通过的相对位移须小于(r L 2-),由运动学公式知)2(220r L a v -<,则须满足

0v

例3 火车以速度1v 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 处有另一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2v (对地,且21v v >)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 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 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选前车为参照物。刹车后,后车相对前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10v v v -=,加速度为a 。当后车相对前车速度减为零时,若相对位

移s s ≤',则不会相撞。由运动学公式有:s a

v v a v s ≤-=='2)(22

2120,故加速度a 应满足的条件为a

v v a 2)(2

21-≥。 例4 如图2所示,一根长L 为5m 的棒悬挂着,下端离地

15m ,当棒自由下落的同时,某人以20m/s 的初速度v 竖直上抛

一石子,求石子向上掠过棒所用的时间t 为多少?

解:以棒为参照物,石子与棒相对加速度为零,石子对棒作

4图

匀速直线运动,则石子掠过棒的时间s v

L t 25.0==。 例5 A 、B 两点相距为L ,甲、乙两物体分别同时从A 、B 两点开始以速率v 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物体沿A 、B 连线自A 向B 运动,乙物体沿与 A 、B 连线的夹角为θ的方向运动,如图3所示。求甲、乙两物体运动多长时间后二者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

解析 以甲物体为参照物,此时乙物体对

甲物体的速度地对甲乙对地乙对甲v v v +=,由于地

对甲物体的速度方向与甲物体对地的速度方向相反,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难看出,若以甲物体为 参照物,乙物体对甲物体的速度大小为乙对甲v =2cos 2θv ,方向沿θ角平分线方

向,如图4所示。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2sin min θ

L S =, 所经历时间为v L v L t 22cos 22cos ==θθ

。 例6 如图5所示,在直角墙角,立方块和三角块

相互接触,若已知三角块A 的速度A v ,试求立方块中心B 的速度B v ?

解:把A 视为参照物,(B 对A 的速度沿斜面向上,)如图6所示有 对地对对地A A B B v v v +=,显然αtan A B v v =。

图5

例8 网球拍以速率1v 击中以速率2v 飞来的网球,被击回的网球最大速

率为多大?(设2速度相对于地面,且球拍质量1m 比球的质量2m 大得多) 解析 以网球拍为参照物,相对球拍来说,网球以(21v v +)的速度飞来,考虑到21m m >>,它被弹出的速度为21v v +,则球相对于地面的速度1v +(21v v +)=21v +2v 。

例9 某人与一平直公路的距离为a 一辆汽车以速度1v 沿公路驶来,当汽车与人相距为b 时,人立即奔跑追车,求此人与汽车相遇的最小奔跑速度是多少沿什么方向?

解析 选运动着的汽车为参照物,人不跑时相对于汽车的速度为-1v ;人要追上汽车,-1v 与人跑动的速度2v 的矢量和必须沿AB 方向(如图7所示)

建立速度矢量三角形,据几何知识可知,

在所有矢量三角形中,以过-1v 的端点垂直

于AB 的线段最短,即人奔跑的方向与AB

方向垂直时(即沿AC 方向)追上汔车的奔跑速度最小,其最小值为b av v v 112sin =

=θ。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目录 第一章运动和力 (1) 一、追及、相遇模型 (1)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4) 三、斜面模型 (6) 四、挂件模型 (11) 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18)

第二章圆周运动 (20)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20) 二、行星模型 (23) 第三章功和能 (1) 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1)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6) 三、人船模型 (9) 四、爆炸反冲模型 (11) 第四章力学综合 (13) 一、解题模型: (13) 二、滑轮模型 (19) 三、渡河模型 (23) 第五章电路 (1) 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1) 二、交变电流 (6) 第六章电磁场 (1) 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1)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7) 三、回旋加速模型 (10) 四、磁偏转模型 (15)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一、追及、相遇模型 模型讲解: 1.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 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21v v -、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运动。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 即:d v v a ad v v 2)(2)(02 212 21-=-=--,, 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 v v a 2)(2 21-≥ 2.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甲物 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t a v t a v v 2211-=-=共,求得 1 21 2a a v v t --= 在t 时间内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 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 12 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 2 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0F =就是上面的情况) F=2 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N 5对6=F M 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 12)m -(n ◆2.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 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 3 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 ,内外轨间距L ,转弯半径R 。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 合提供向心力。 为转弯时规定速度)(得由合002 0sin tan v L Rgh v R v m L h mg mg mg F ===≈=θθR g v ?=θtan 0 (是内外轨对火车都无摩擦力的临界条件)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 等于V 0时,F 合=F 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 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 大于V 0时,F 合F 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合-N'=R 2 m v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 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火车提速靠增大轨道半径或倾角来实现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受力:由mg+T=mv 2/L 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 越小,但T 的最小值只能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解题万能模型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解题万能模型》 电压相同的两个电路中: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反比. 电学综合题共同的特点是首先通过通断开关,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电路状态,(这是一个将整体化为部分的过程对应学生能力中的分析能力)每一个电路中都会给一部分已知,基本是我们熟知的这几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最后会给某两个电路中的物理量之间的比值关系。(这其实是将两个电路状态进行综合) 所以解电学综合题,首先要进行分析,将一道题化成一个简单电路,并且画出等效电路图并且确定电表测量哪个用电器,这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画对,因为不同的的电路连接方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同,规律不同,这一步错,之后的所有步骤都会错,会白白浪费时间。判断电路连接方式的方法有两种,一,电流流向法,二,等电势法,也叫节点法。往往我们要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电路连接方式和画出等效电路图。这两种方法,是我们的必备的基本功,一定要好熟练掌握。(化整为零,将整体变为部分,是难度降低,从而使为题得以解决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一次性将整个山移走,但是我们可以一筐一筐的将土移走,这样可以将不可能完成的事得以变成现实,解题与此相类似) 分析结束,就要进行综合,这样可以把不同电路的已知条件综合在一起,有利于解题(题目之所以难解,是因为已知太少,综合可以零散的已知整合在一起从而很方便的找到未知。题目一般会给几个综合性的已知,比如电流比,电压比,功率比,电阻比。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已知。那么如何应用呢? 上面的这个万能模型,系统直观的展现了应用的思路。电路连接方式发生变化的时,不变的是用电器的电阻和电源电压,变化的是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其两端的电压以及电功率。我们都学过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电阻比决定电流比,电压比和功率之比,也就是不变量决定变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找到了不变量电阻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那么其他的量都能确定。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通过题目中所给的变量比---电流比,电压比,功率比,找到电阻比,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45min)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 .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 A . 海波的凝固过程 B .蜡的凝固过程 C . 海波的熔化过程 D .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 .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 .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38℃,39℃ B .39℃,40℃ C .38℃,40℃ D . 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根据物态把它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 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小晶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把饺子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沸点的角度回答)。 11.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三、实验和探究题:(第12题7分,第13题6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4分,共39分) 12.小薇同学把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 (1(2) 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A 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 试题附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题,共36分)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 A.铁、冰、玻璃是晶体 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 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 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 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 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 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 断升高 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

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0℃时( ) A.水为固态 B.水为液态 C.固态和液态共存 D.都有可能 2.在-10℃的冬天,水库中的冰的下表面温度为( ),上表面温度为( ) A.-10℃ B.0℃ C.比-10℃高,比0℃低 D.低于-10℃ 3.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是-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则-200℃的氢是( ),氧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固液共存 4.冬天下雪后,人们会往马路上洒些盐,雪就会化了。这是因为它们混合后( ) A.降低了熔点 B.升高了熔点 C.盐能放热 D.增大路面的摩擦程度 5.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 把5000g 0℃的水和5000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 A.用0℃的冰好 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 7. 在敞开的水壶中烧水,使水沸腾后改用急火继续加热,壶中水温将( ) A.升高 B.忽高忽低 C.降低 D.不变 8.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9.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10. 液态氮在常温下会冒出大量的气泡,这个过程是( ) A.蒸发,吸热 B.沸腾,吸热 C.熔化,吸热 D.升华,吸热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越来越小 B.雨后泥泞的路面被风吹干 C.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变干 D.用久了的灯泡壁变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扇扇子时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扇出的是冷风 B.冬天,墙角处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越来越少了,这是汽化现象。 C.把一盆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由于不能吸收热量,所以 不会熔化。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所以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13. 下表给出了水银和酒精的熔点、沸点。如果要测量北极地区 的温度需用( )温度计,如果要测沸水的温度,需用( )温度计 A.水银 B.酒精 C.都可以 D.都不可以 14. 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冰的质量减少了 B .冰的质量没变化 C .冰的质量增大了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熔点 -39℃ -117℃ 沸点 357℃ 78℃

(完整版)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模型解题归类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经过5秒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2,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2m/s B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0m/s C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8m D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5m 三、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由于二者速度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出现追及相撞的现象。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时,会出现相遇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两者的位移关系,即抓住:“两物体同时出现在空间上的同一点。分析方法有:物理分析法、极值法、图像法。常见追及模型有两个: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 1、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有三种情况)

初中物理模型--最新版

初中物理模型--精选全解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 模型归纳示图 去表法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去元件法 正确识别电路办法 A V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 电路图分析 故障未给出短路 串、并连接 断路 电器连接方式 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 判断电流电压示数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 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 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二、选择题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斜面问题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模板 ————斜面问题模型 【模型概述】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1-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1-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1-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1-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 图1-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2-2所示):

图1-2 (1)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 (2)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3)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 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 0平抛一小球(如图2-3所示): 图1-3 (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 0tan θg ;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 (3)经过t c =v 0tan θ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 0sin θ)22g cos θ . 6.如图1-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m 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斜面光滑). 图1-4 7.在如图1-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 ab 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 m =mgR sin θB 2L 2 . 图1-5

通用模型解题法初中物理

通用模型解题法初中物理 赢在教育 物理教师:喻老师 QQ:41975427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 模型归纳示图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去元件法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 故障未给出短路 串、并连接断路 正 确识别电路 办法 判断 电流 电压 示数

电表用途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 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1.定义法:综合运用上面介绍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用电器工作特点,针对一些简单、规则的电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2.路径识别法:根据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例题1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判断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

复习练习题(物态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2.下列对各种气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 B. 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 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 D. 雪是雨水汽化而形成的 3.]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露珠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4.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5.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 )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 11.[2006舟山]小明在研究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时.进行了一系列实脸。如图表示的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C.晶体的凝固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13.[2006福州]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8.[2006黄冈]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九年级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一) (第十二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物理课上,小强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华同学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2.(2012·呼伦贝尔中考)据呼伦贝尔市气象局记载,2012年春节前夕,根河市的最低气温达到-52℃。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 (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 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10至25分钟时间段不吸热 4.(多选)如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 A.铁在1 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莱芜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5.将手帕放在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D.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6.飞机飞行时,有时后面会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飞机拉烟。这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与外界冷空气混合,使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明显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雾状的小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初中物理模型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 模型归纳示图 去表法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去元件法 正确识别电路办法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 电路图分析 故障未给出短路 串、并连接 断路 电器连接方式 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 判断电流电压示数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1.定义法:综合运用上面介绍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用电器工作特点,针对一些简单、规则的电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2.路径识别法:根据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例题1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判断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