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史)真题试卷

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史)真题试卷

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史)真题试卷
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史)真题试卷

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史)真题试卷

(总分:3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21-28小题。(总题数:8,分数:16.00)

1.象形文字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般指古代埃及的早期文字类型。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具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象形文字是由意符(表意符号)、音符(表音符号)、限定符号(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700个符号。多刻在石碑、石柱、墓碑、金属器、木器、墙壁和纸草上,但保留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最多。7世纪埃及被征服后,象形文字成为无人知晓的死文字。19世纪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成功,诞生埃及学。) 解析:

2.德古拉立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雅典建国初期司法执政官德古拉在位期间进行的立法改革。为平息民众不满情绪,巩固贵族特权,雅典司法执政官德古拉在位时期颁布《德古拉法典》。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改革:规定公民权取得的条件,只有具备武装者才具有公民权资格;强贵族会议选拔官吏改为公民抽签选举;组成一个由公民选举产生的401人议事会。改革标志着雅典进入了成文法时期。)

解析:

3.英诺森三世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世纪西欧著名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时期,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央集权性质、有利于教皇的教会管理制度;整顿扩大教皇宫廷机构,改革教皇使节制度;多次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的征税权自此开始;英诺森三世还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意志王位继承;组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镇压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异端。在位时期教皇势力达到顶峰,13世纪去世。)

解析:

4.黄金诏书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世纪德意志卢森堡王朝皇帝查理四世颁布的诏书,因盖有金色印玺,故名。诏书规定德意志皇帝由七大选举候选举产生;皇位虚悬时由选举候代为摄政,教皇不得兼任代理皇帝;此外选举候享有的其他一切特权也得到确认,诸侯的独立地位得到肯定。《黄金诏书》标志着德意志分裂割据的合法化。)

解析:

5.薄伽丘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之一。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以青年男女讲故事的形式讽刺了天主教会,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有力的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与但丁、彼特拉克被称为文学三杰。)

解析:

6.教皇子午线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罗马教皇为调停西班牙和葡萄牙矛盾所画的分界线。新航路开辟伊始,葡萄牙和西班牙积极对外展开殖民掠夺,双方在殖民扩张领土划定上产生纠纷。经过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停,

双方在1494年划定分界线。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约370里处(约西经46度),从北极到南极画出一条线,线东的非基督教国土地归葡萄牙所有,线西归西班牙所有。史称教皇子午线。)

解析:

7.托马斯杰斐逊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资产阶级民主家。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人物,主张自然权利学说,人民有暴力推翻专制政府的权利,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并当选为美国第三届总统。是美国开国元勋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解析:

8.《拿破仑法典》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兰西共和国拿破仑执政时期通过的法典,起初叫《法国民法典》。法典规定保护公民平等的原则、私有财产的合法性以及承认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该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后来很多国家民法典的制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

二、简答题31-34小题。(总题数:8,分数:16.00)

9.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一、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导致了社会动荡,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此时雅典外患不断。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如梅加腊甚至夺取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解析:

10.古代两河流域法制文明的主要成果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主要成果有《乌尔纳姆法典》《汉穆拉比法典》《赫梯法典》等。《乌尔纳姆法典》乌尔王乌尔纳姆在位时颁布的法典。主要内容是:不准非法占用他人田地,不许女奴擅居其女主人的地位;反对行巫术;带回逃往城外的奴隶,主人要适当给予报酬;伤害他人肢体、器官要处以罚款等。《汉穆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在位时期颁布的法典。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前言宣传王权神授,颂扬汉穆拉比功绩,结语警示人民需遵守法典。正文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赫提法典》:赫梯新王国时期颁布的法典。主要反映了奴隶制度、土地制度、商品货币关系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赫梯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解析:

11.中世纪教俗之争的背景、焦点和影响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背景:中世纪西欧经历了封建化和基督教化的过程,早期皇权一度占有优势,教会曾是帝国政权的一个支柱。但随着11世纪教权意识的觉醒以及克吕尼教派发起的克吕尼运动,世俗王权和教会展开了长期斗争,深刻影响了中世纪西欧政治格局与社会结构。焦点在于主教授职权的争夺。11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因主教授职权与德皇亨利四世产生矛盾。教皇下诏开除亨利教集,解除臣民效忠誓约,煽动德意志大封建主反对皇帝。亨利迫于形势于1077在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才得以晋

见,教皇同意恢复亨利的教籍与皇位。此为卡诺莎事件,显示了教权的强大。12世纪,教皇与德皇暂时达成妥协,订立有利于教皇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规定德意志主教一律依照教会法选举,皇帝或者他的代表仅象征性的出席选举会议,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减弱。14世纪,法王腓力四世禁止法国教会和诸侯向教皇纳贡,并囚禁教皇,教廷从罗马迁至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教会势力受到王权的强力压制。此后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会势力逐渐衰落。英国都泽王朝通过《至尊法案》确立了国王对教会的绝对领导地位。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亦同罗马教会签订《波伦亚条约》获得任命高级教职和向圣职界征税的权力。16世纪由马丁路德引发的宗教改革,教会势力完全衰落。影响:中世纪教俗权力的斗争和此消彼长,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打破教会的思想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

12.南特敕令的来龙去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背景:16世纪的法国,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影响,加尔文教开始传播。法国南部的大封建主企图利用夺取教会地产,同时希望往昔恢复独立地位与专制君主对抗,很快支持加尔文教。但北方大封建贵族与王室关系密切,仍然信奉天主教。双方矛盾加剧,爆发胡格诺战争(加尔文教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教)。1589年,胡格诺集团首领波旁亨利即王位,称亨利四世。1593年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次年加冕成全国公认的国王,战争遂告结束。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内容:天主教是国教,但同时胡格诺教徒有宗教信仰自由,并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为了保证胡格诺派贵族的权利,敕令又允许他们维持25000人的兵力和保留若干城堡。巴黎高等法院还由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共同担任法官,共同处理宗教争端。影响:此后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促进了胡格诺教的传播。)

解析:

13.德意志关税同盟的相关知识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意志关税同盟指的是德意志境内各邦国建立的经济同盟。1815年建立的德意志邦联,并没有消除封建割据,各邦国之间关卡林立,关税税则和工商条例名目繁多,成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消除各邦间的关税壁垒,实行政治、经济统一。1826年,北部六邦成立“北德意志关税同盟”;1828年,南部各邦也成立了“南德意志关税同盟”。1834年,两同盟合并,称为“德意志关税同盟”。参加同盟的有十八个主要邦国,以普鲁士为主。其内容是:废除内地关税,同盟各邦的贸易免税;对外贸易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和税率。同盟把当时德意志四分之三的人口、三分之二的领土联合成一个紧密的经济区域,为德意志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和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解析:

14.滑铁卢战役是怎么回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804年拿破仑改法兰西共和国为帝国,是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激起了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恐惧与仇视,于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英国等国家多次组成反法联盟,都被拿破仑打败。1813年,普鲁士、俄国、奥地利和英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打败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拿破仑利用国内不满情绪率军返回法国,恢复帝国。英俄普奥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集结了七八十万大军向法国扑去。6月双方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进行决战。威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在滑铁卢附近占领阵地,阻击法军。拿破仑一世以优势兵力率先发起进攻,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但遭到联军顽强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由于拿破仑一世对联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未能突破联军左翼,又把主要突击方向转向敌军中部,多次组织正面突击,并逐次投入预备队,未有明显进展。在此期间,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傍晚,布吕歇尔率普军赶到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并立即开始反击。拿破仑一世这时已无后备兵力,预定的援军未能赶到。法军难以抵御,从而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拿破仑败回巴黎后宣告第二次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再建的百日王朝宣布终结,法国恢复封建秩序。)

解析:

15.黑奴三角贸易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黑奴贸易专指15世纪时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的历史事件。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所以又被称为黑奴三角贸易。 15世纪正是西方进行资本积累的时期,受利益驱动,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接着是英国和法国居上。它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欧洲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步骤。同时,黑奴贸易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促进近代美洲资本主义文化的形成。然而,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却是不可估量的,使非洲丧失将近一亿的精壮劳动力。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市场而不是简单的资本积累,再加上黑奴的反抗,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黑奴贸易最终以法律形式废止。)

解析:

16.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纺织工业的成就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8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其中纺织工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就有:1733年兰开夏的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引起了棉纱荒。1764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手摇纺纱(即珍妮机)和1768年阿克莱特制成的水力纺织机,大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引起对棉布的更大需求。1771年阿卡莱特在德比附近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国第一座棉纱工厂。从此,英国的纺织工业开始进入了近代机器大工厂时期。1779年青年工人克隆普敦综合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长处,制成了骡机,标志着新一代纺纱机械的产生。纺纱机的应用,使纺纱与织布出现了新的不平衡。1785年工程师卡特莱特制成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40倍。1791年建立了第一座织布厂。就这样,纺织工业顺先实现了机械化。) 解析:

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

17.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制度,为什么?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公元前510年,罗马贵族联合平民,废除罗马王政时代最后一个王塔克文,建立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初期,政治体制以执政官、公民大会和元老院为核心。两名执政官由百人队大会选举产生,二人权力相等,任期一年,一般不连任。执政官是共和国的首脑和军队的统帅,拥有最高统治权,在行政、军事、审判等方面掌握着很大权力。但按照惯例,执政官遇到重大事情,必须提交元老院讨论。元老院在共和国初期的国家政权机构中处于中心地位。起初元老院在名义上只是咨询机构,但由于接连爆发战争等原因,应急的决策措施一般元老院决定,所以元老院实际权力不断扩大。军事领导权、外交权、财政权和宗教监督权都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因此,元老院实际上成为罗马国家最高的行政和监督机构。而公民大会则从人民中选举产生,在不断斗争中掌握立法权,但它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机构,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运行中不起重要作用。罗马共和国实质仍是贵族共和国,不但执政官从贵族中选举,政府的公职和决策机关都由贵族垄断,平民基本处于无权地位。这种不平等引发平民不满,于是平民开始反对贵族、争取平等的斗争。这种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果。公元前5世纪,罗马平民取得设立保民官的权力,随后又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如《十二铜表法》《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波提利阿法》《霍滕西阿法案》等,基本使平民在法律上获得罗马公民享有的全部权利,宣告着罗马平民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斗争,平民分享到一部分政治权利,改变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参政的范围扩大了。全体平民,不论其财产多少都有公民权,他们免除了成为奴隶的可能,他们有自己的会议,有自己的保民官,高级官吏中也有平民的一席之地,从而改变了元老院贵族一统天下的格局。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表面的平等背后的局限。虽然各种官职向平民开放,但能进人士途官阶的,只限于平民中的富有者。因为早期罗马官职是无给职,没有报酬,特别对于高级官吏,要求一定的资产作为“代表资格”。而且当时有官职的人们不但要按照他们的身份生活,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还必须把个人的财产投到公共建设、娱乐组织中去。由此,能享受担任公职权利的,只限于那些有财产的人,因此,所谓一切公职都向平民开门的制度,现实生活中不具备可操作性。只有少数的富于资产的平民,才可以挤进上层统治圈里去,一般的平民依旧撇在权力圈子

外面。在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中挤进上层统治圈的富有平民,形成了罗马的新贵。这些新贵和元老贵族一样,把控着国家权力。所以,尽管经过几个世纪政治上的变革,罗马实质上依然是一个贵族性质的共和国。) 解析:

18.穆罕默德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哈里发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穆罕默德在7世纪统一阿拉伯半岛时,以穆斯林公社为原型,在阿拉伯半岛创建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穆罕默德既是阿拉伯政治上最高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穆斯林最高的精神领袖,在宗教地位上仅次安拉。哈里发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先知的代理人或继承人,是集宗教、军事和行政大权于一身的阿拉伯国家元首。两者的联系在于,哈里发制度直接来源和继承了穆罕默德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无论是穆罕默德还是哈里发,两者都是当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最高元首,有政治上的最高领导权和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两者的区别在于:1、虽为哈里发贵为国家的首脑,但不是伊斯兰教的使者和先知,其使命是继续穆罕默德的未竟事业;2、哈利法制度在实践中以穆斯林大众的公议为据,开创了哈里发的推举制原则;3、确认哈里发仅有司法权、行政权,没有神圣立法权,哈里发必须依据经典和“圣行”的精神来处理国务、教务。4、哈里发制度在随后的发展中,演变成了世袭制。如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均是世袭制。)

解析:

19.美国大觉醒运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大觉醒运动是发生于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也是反对宗教专制、争取信仰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发起者以宗教复兴为旗帜,把矛头对准宗教压迫的精神支柱一官方教会的要义,以“灵魂自由”为口号,鼓吹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人民主权和反暴政的革命思想。背景: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有一个显要特征,就是宗教色彩十分浓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殖民地上层统治集团他们首先从教义中寻找理论根据,用来对人民实行统治。如清教牧师宣扬“预定论”,少数资产阶级是“上帝的选民,是最优秀的,应该发财致富,统治人民”而人民大众只有“永远受罪,安分守己,死后灵魂才能得救”。并此为理论依据把上层集团信奉的教派确立为官方教派,打压新思想为“异端”,阻碍新思想的传播。人民受到宗教思想禁锢,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受阻,教会的清规戒律也不利于资产阶级从事工商业。因此宗教压迫成了北美大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资产阶级和人民所深恶痛绝。摆在殖民地人民面前的重要历史使命,就是打破官方教会的一统天下,实现人民信仰自由的觉醒和思想解放,进而完成13个殖民地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于是有了“大觉醒”运动。影响:1.结束了长斯宗教压迫的局面,在整个北美大陆实现了宗教宽容。各教派尤其是非官方教派有了巨大发展和增长,北美大陆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宽容的地区。 2.使人民思想冲破了宗教枷锁。维护殖民地上层集团利益的清教、国教等官方教派的教义受到了批判,官方教会至高无上的地位已经动摇,人民心中孕育的不满和对宗教压迫的反感已上升为理性。 3.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运动中复兴派教义中平等的内容宣传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复兴派教会平等自治的姐织原则和选举教会行政人员的做法,对殖民地政治制度的民主思想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4.推动了殖民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宗教专制垮台和新思想传播的必然结果。如运动中复兴教派创办了木屋学院,就是普林斯顿大学前身之一。 5.打破了各殖民地闭关自守的状况,殖民地人民以一种新的方式连接起来。运动打破了宗教壁垒,各殖民地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经济来往密切,彼此加深了相互的了解,为殖民地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世界史复习方法

2020高考历史世界史复习方法 1.吃透教材,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重点,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努力做到“课本在手,知识牢记于心”。切记不要考什么就记什么。 2.历史教材只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中介,我们还应该通过课外读物、影视媒体、当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多方途径涉猎、选择和运用有效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和与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体验过程来丰富我们的历史阅历,拓宽我们的历史思维和眼界。 3.从历史、综合、人文、开放等视角审视历史,并尊重和欣赏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遗产。能理解、解释和处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历史现象和社会问题,从历史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历史智慧,并活学活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之中,以此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增强我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学习着力点: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特别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词语和观点。如人类早期文明、文明的矛盾与碰撞等;关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特别要关注文中观点引发的认识和思考。如亚非地区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文明可以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认识;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点,如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以人为本的观点,文艺复兴、科技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各国改革对教育的重视,战争的后果及残酷性,对一些有影响国家的重视,中俄友好年等;关注教材中的“动脑筋”、“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加强中外史实的联系,认识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我国的甲骨文字与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巴比伦的楔型文字的对比,我国的儒家、道家学说与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中日改革对比,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对比等。 5.掌握一定的审题、解题等应试技巧。如何审题?概括的说就是细心阅读,深刻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重点放在审题型、审范围、审重点及审字词标点等。如何解题?我们可以采取分析法、筛选法、头尾判断法等。比如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要求: 第一步,认真阅读,正确理解。通过阅读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内容,字斟句酌,正确理解。 第二步,注意关键词语,确定时间地点。根据史料总体和关键词语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时间、地点。确定时间和地点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第三步,归纳概括,精练准确。解答史料题,我们应该用简明的学科语言归纳和概括出一个基本观点出来。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中国近代史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201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 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是()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 873 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 103 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4.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5. 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6. 1862年6月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7. 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精讲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是十月革命后的人类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借鉴的历史。一说,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开始。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阶段特征】 【史实概览】 政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国际关系相对稳定。 2.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建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w.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4.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 5.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6.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制。英法绥靖政策,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二战爆发(1939-1945)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经济: 1.社会主义:苏俄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2.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从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4.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的建立 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WB、IMF)、《关贸总协定》(GATT)。 文化: 1.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军事。 2.现代艺术占主导地位: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苦;现代主义美术,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社会主义文学成就辉煌; 3.影视艺术产生发展:卓别林是“无声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苏联电影迅速发展;1927、1935有声、彩色电影分别问世;1925电视的发明(贝尔德),1929年,英国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重点解读】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实施的背景 (1)(必要性) A、经济危机:指出,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采用“战时共产主义”,导致各方面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同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需要。 (2)从可能性看:①无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 ②苏俄已经粉碎了帝国主义干涉,取得了战争胜利。 2、实施标志: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3、内容: 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大大提 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分)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C.舜D.禹 2.(1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图,该变法 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 3.(1分)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A.突厥B.女真C.契丹D.匈奴 4.(1分)有一幅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书法作品是() A.《兰亭序》B.《九成宫碑》C.《颜氏家庙碑》D.《玄秘塔碑》5.(1分)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6.(1分)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A.废除丞相B.大兴文字狱C.执行削藩政策D.设立军机处 7.(1分)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

8.(1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董必武 9.(1分)“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10.(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高中历史 世界史

古代希腊、罗马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氛围; ②经济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海外贸易及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 商品贸易需要自由、平等的环境,容易形成民主氛围; ③文化因素:靠近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 ④政治因素:希腊半岛重峦叠嶂,多山多丘陵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有利于城邦体制,城邦的狭小使公 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 ⑤人文条件:城邦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的人文条件。 2、城邦政治 ⑴城邦含义: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小国。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史称城邦、城市国家,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⑵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彼此分立,联系密切;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 ⑶城邦影响: ①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在小国寡民的形势下,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十分 珍视自身的政治权利,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②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城邦既是商品集散地,也是文化中心,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 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3、希腊的公民 ⑴地位: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⑵构成:通常由成年男子构成(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于公民之外),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⑵特征:①城邦大多重视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②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将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4、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⑴背景:①雅典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一切大权; ②新兴工商业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⑵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 ②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 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 ④组成“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和参加“四百人会议”; ⑤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⑶特点:实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三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3.(4分)表: 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 20以下2417.3% 20~13010374.1% 131~300107.2% 300以上2 1.4% 小计139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8.(4分)如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017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高中历史之世界古代史高考题汇总

世界古代政治制度 1、【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2、【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 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3、【2015全国Ⅰ卷】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4、2015福建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 古希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不列颠文明D: 阿拉伯文明 5、2015江苏“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6、2015安徽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7、2015四川《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 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 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 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8、2015海南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9、【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0、【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 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开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017·河南)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2017·河南)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17·河南)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2017·河南)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2017·河南)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2017·河南)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台儿庄战役 D.西藏和平解放 (2017·河南)7.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 D.标志着解 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2017·河南)8.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 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2020届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

全球史观 【概念内涵】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 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 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 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 (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 (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关键词】 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 【真题回顾】 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 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 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 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 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安徽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 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2.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4. 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

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5.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 实记录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反映了 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 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科学引领未来。最早提出图2原理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瓦特C.牛顿D.爱迪生 8.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C.浪漫主义D.蒙昧主义 9.“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普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史实结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图1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机密★启用之前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在答题卡上填写字迹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 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 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 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 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 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体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题1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 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 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题1—1图石斧题1—2图骨耜(复原图)D.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 公元前138 年,张骞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题5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 现的朝代是

历史高考世界史部分

古代世界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氛围; ②经济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海外贸易及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 商品贸易需要自由、平等的环境,容易形成民主氛围; ③文化因素:靠近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 ④政治因素:希腊半岛重峦叠嶂,多山多丘陵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有利于城邦体制,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 地参与政治; ⑤人文条件:城邦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的人文条件。 2、城邦政治 ⑴城邦含义: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小国。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史称城邦、城市国家,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⑵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彼此分立,联系密切;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 3、希腊的公民 ⑴地位: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⑵构成:通常由成年男子构成(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于公民之外),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4、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以希腊为例)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⑴背景:①雅典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一切大权;②新兴工商业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⑵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②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 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④组成“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和参加“四百人会议”;⑤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⑶特点:实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⑷影响:①改革未能彻底化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②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 ⑴内容:①用地域取代血缘部落,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每日轮值主席也从 “五百人会议”中产生;②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③对一些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⑵影响:①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②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 ⑴内容: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④为鼓励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发放津贴。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⑵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 5、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