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方法

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方法

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方法
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方法

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方法

摘要:纳米银粉因粒径小(1~100nm)、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点多、高导电性等优良特点,已被广泛用作各类电池的电极材料。本文综述了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及其各方面应用,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银粉、液相还原、制备

Liquid phase reduc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nanometer silver powder Abstract: Nanosilver powder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due to its small grainsize,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s,many active sites Oil the surface,and high conductivity.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nosilver liquid preparation and all aspects of application of the reduc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nanosilver powder、reduction in liquid phase、Preparation

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生物、信息和新材料等代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材料领域有一项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纳米科技。[]6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 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其应用已十分广泛, 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以及高强、高密度材料的烧结、催化、传感等方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银纳米粒子不仅具有一般纳米粒子的性质, 作为贵金属纳米的重要一员, 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催化性质, 可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低温导热材料和导电材料等。而且, 与其他金属纳米材料相比, 银纳米粒子具有最优良的导电性能和较好电催化性能, 将银纳米粒子修饰到电极上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因此, 研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银的制备及改进技术从纳米抗菌材料起始以来就成为研究者及开发商们广泛关注的热点。[]2

1、纳米银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微粒组成。银粉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粉末,广泛的应用于催化剂、抗菌材料、医药材料、电子浆料等领域。[]1纳米粉末是指尺寸范围为1~100nm的粉末,是介于单个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原子集合体,是一种典型的介观

体系。由于它的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多、表面能高。存在大量的表面缺陷和悬挂键。具

有高度的不饱和性质及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表现出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8

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金属纳米粉末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奇异特性。纳米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在电学、光学和催化等方面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同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面增强共振散射光谱、分子生物学、超分子体系等领域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和环保材料等领域,同时在免疫分析、传感器研制、分子电子学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口。因此,研究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

[]7

意义。

2、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

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按反应状态可分为气相法、固相法和液相法。其中液相化学还原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工艺条件易控制,设备要求

[]2

相对不高,生产速度快、产率高,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2.1液相化学还原法的原理

液相化学还原法的基本原理是用还原剂把银从它的盐或配合物水溶液或有机体系中以粉末形式沉积出来[]7。常用的还原剂有抗坏血酸、不饱和醇、柠檬酸钠、肼及肼的化合物等。根据不同的反应介质和体系特性,液相化学还原法可分为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离子液体法等。[]3

2.2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制备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其制备纳米银粒子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分别配制Ag+和还原剂的微乳液,然后混合两种微乳液体系,使还原剂分子通过胶束膜进入到Ag+胶束中发生还原反应,银粒子就会均匀分散在微乳液胶束中。然后将纳米微粒与微乳液分离,再以有机溶剂除去附着在表面的表面活性剂,最后经干燥处理即可得到纳米微粒的固体样品。[]5

2.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醇盐或金属的无机盐水解,然后将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焙烧,最后得到纳米粉末。该法制得的产品纯度高,颗粒均匀且细小,过程容易控

制.

2.4沉淀法

沉淀法是液相化学合成高纯度纳米微粒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是将沉淀物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进行沉淀处理,再将沉淀物脱水或分解而得到纳米微粒。其中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沉淀转化法等。该法操作工艺简单,但很容易引入杂质,并且有多方面因素影响粒径的大小,如沉淀剂的选择及溶液的pH 值、浓度等,故不好控制其粒径的

[]6

均匀性,所得粒径偏大。

2.5离子液体法

离子液体为室温或低温下呈液态的有机盐。它具有蒸气压小、难挥发、无污染、对无机和有机材料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及可以重复使用等优点。在实验中离子液体不仅作为溶剂而且作为修饰剂阻止了纳米银颗粒的团聚。此种方法有待推广到各种纳米颗粒的制备。离子液体法制备纳米银粒子的一般过程为:首先Ag+被还原为Ag0,在Ag0 聚集成纳米微粒时,由于新生成的纳米银微粒的表面能很大,容易和离子液体形成强的吸附,即在纳米银粒子的表面形成了一层离子液体的修饰层,同时离子液体包覆在纳米银粒子表面。

综上所述,微乳液法和离子液体法虽然能够合成出粒径仅为十几纳米且分散性较好的纳米银粒子,但目前仅局限于实验室操作,还需经过一定时间的模拟和放大才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得到的纳米银颗粒粒径较大且粒度分布

[]5

宽,不适用于特殊的光电学领域。

3.结论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很多, 这些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 而液相还原法由于优点突出具有很大的优势。采用现有的方法, 已合成出多种粒径的球形纳米银粒子和各种颜色的纳米银溶胶, 也合成出纳米银线和树枝状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银纳米材料等。随着科技的发展, 未来的纳米银生产技术将向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发展。同时, 避免纳米粒子制备后的团聚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殷焕顺、艾仕云,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材料研究与应用.2008.03

[2]唐学红、肖先举,纳米银的制备研究进展[J].贵州化工.2009.12

[3]李敏娜、安静,纳米银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

[4]宋永辉、杨勇,化学法制备形状可控纳米银的研究进展[J].贵金属.2009.05 [5]朱桂琴、史建公,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进展[J].科技导报.2010,28(22) [6]杨磊,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银胶体[J].天津化工.2008.05

[7]赵杰、张东明,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应用[J].材料导报.2010.11

[8]张永强、杨长春,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9]何发泉、杨勇军,银粉的用途和制备[J].中国粉体技术.2008.07

[10]张继良、陈岁元,微细银粉的制备与应用[J].材料学报.2009.11

液相法制备超细粉体的原理及特点

液相法制备超细粉体的原理及特点 一、超细粉体材料 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形状,占有相应空间,即具有一定的大小尺寸。我们通常所说的粉末或细颗粒,一般是指大小为1毫米以下的固态物质。 当固态颗粒的粒径在0.1μm一10μm之间时称为微细颗粒,或称为亚超细颗粒,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多数属于这个范围。 超细粉通常是指粒径为1 ~100nm的微粒子,其处于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状态。由于极细的晶粒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的中心原子以及其本身具有的量子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介电限域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超细粉体材料在光、电、磁等方面表现出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是重要的高科技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因而受到极大的关注,目前在冶金、化工、轻工、电子、航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超细粉的研究主要有制备、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应用等四个方面,其中超细粉的制备技术是关键,因为制备工艺和过程控制对纳米微粒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液相法制备的主要特征 (1)可将各种反应的物质溶于液体中,可以精确控制各组分的含量,并实现了原子、分子水平的精确混合。 (2)容易添加微量有效成分,可制成多种成分的均一粉体。 (3)合成的粉体表面活性好。 (4)容易控制颗粒的形状和粒径。 (5)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 (6)液相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三、超细粉体的液相制备方法 制备纳米粉体的液相方法主要有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 (一)沉淀法 沉淀法是在原料溶液中添加适当的沉淀剂,使得原料液中的阳离子形成各种形式的沉淀物,

然后再经过虑、洗涤、干燥,有时还需加热分解等工艺过程制得纳米粉体的方法。沉淀法具有设备简单、工艺过程易控制、易于商业化等优点,能制取数十纳米的超细粉。沉淀法可分为共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和水解法等。 1、共沉淀法 在混合的金属盐溶液中加入合适的沉淀剂,由于解离的离子是以均一相存在于溶液中,经反应后可以得到各种成分具有均一相的沉淀,再进行热分解得到高纯超细粉体。 如果原料溶液中有2种或2种以上的阳离子,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反应后,就可得到成分均一的沉淀,这就是共沉淀法。它是制备含有2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微粉的重要方法。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反应物需充分混合,使反应两相间扩散距离缩短,以有利于晶核形成,同时要注意控制生成产物的化学计量比。不足之处是过剩的沉淀剂会使溶液中的全部正离子作为紧密混合物同时沉淀。利用共沉淀法制备超细粉体时,洗涤工序非常重要。此外,离子共沉淀的反应速度也不易控制。 2、直接沉淀法 这种方法是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直接与沉淀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沉淀物。 3、均匀沉淀法 均匀沉淀法是在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不会立刻与阳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而是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缓慢地生成沉淀剂。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而均匀地产生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颗粒均匀致密,可以避免杂质的共沉淀。缺点是反应时间过长。 4、水解沉淀法 水解沉淀法是指通过原料溶液的PH值或者通过改变原料液温度而使金属离子水解产生沉淀。 水解沉淀法以无机盐为原料,具有原料便宜、成本低的优势,是最经济的制备方法。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诸多优点,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简单的设备,于原子、分子水平上通过反应、成核、成长、收集或处理而获得高纯度的、组分均一的、尺寸达几十纳米的超细体。此外它还可以精确控制化学组成,容易添加微量的有效成分,制备粉体的表面活性好。易控制颗粒的形状和粒径。但是,因为必须通过液固分离才能得到沉淀物,要完全洗净无机杂质离子较困难;另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是容易形成团聚体,如控制不当,团聚将会严重影响分体的后续使用。 (二)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工艺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超细粉体的制备工艺,它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化学气相沉积法 1.1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原理 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是通过气相或者在基板表面上的化学反应,在基板上形成薄膜。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实际上是化学反应方法,因此。用CVD方法可以制备各种物质的薄膜材料。通过反应气体的组合可以制备各种组成的薄膜,也可以制备具有完全新的结构和组成的薄膜材料,而且即使是高熔点物质也可以在很低的温度下制备。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各种薄膜材料、包括单元素物、化合物、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采用各种反应形式,选择适当的制备条件——基板温度、气体组成、浓度和压强、可以得到具有各种性质的薄膜构料。化学气相沉积的化学反应形式.主要有热分解反应、氢还原反应、金属还原反应、基板还原反应、化学输运反应、氧化反应、加水分解反应、等离子体和激光激发反应等。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碳材料的原理是碳氢化合物在较低温度下与金属纳米颗粒接触时通过其催化作用而直接生成。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工艺是基于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在研究气相生长碳纤维早期工作中就己经发现有直径很细的空心管状碳纤维,但遗憾的是没有对其进行更详细的研究[4]。直到I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产物中有纳米级碳管存在,才开始真正的以碳纳米管的名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原料气,国际上主要采用乙炔,但也采用许多别的碳源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乙烯、丙烯、丁烯、甲醇、乙醇、二甲苯等。在过渡金属催化剂铁钴镍催化生成的碳纳米管时,使用含铁催化剂,多数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使用含钴催化剂,大多数的实验得到多壁碳纳米管;过渡金属的混合物比单一金属合成碳纳米管更有效。铁镍合金多合成多壁碳纳米管,铁钴合金相比较更容易制得单壁碳纳米管。此外,两种金属的混合物作为催化剂可以大大促进碳纳米管的生长。许多文献证实铁、钴、镍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者其他金属与铁、钴、镍任何一种的混合物均对碳纳米管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而且可以提高产物的质量或者降低反应温度。催化裂解二甲苯时,将适量金属铽与铁混合,可以提高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度和规则度。因而,包括像烃及一氧化碳等可在催化剂上裂解或歧化生成碳的物料均有形成碳纳米管的可能。Lee Y T 等[5]讨论了以铁分散的二氧化硅为基体,乙炔为碳源所制备的垂直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机理,并提出了碳纳米管的生长模型。Mukhopdayya K等[6]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新颖的低温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该法以沸石为基体,以钴和钒为催化剂,仍是以乙炔气体为碳源。Pna Z W等[7]以乙炔为碳源,铁畦纳米复合物为基体高效生长出开口的多壁碳纳米管阵列。 1.2评价 化学气相沉积法该法制备的纳米微粒颗粒均匀,纯度高,粒度小,分散性好,化学反应活性高,工艺可控和连续,可对整个基体进行沉积等优点。此外,化学气相沉积法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少,操作方便,适于大规模生产而显示出它的工业应用前景。因此,化学气相沉积法成为实现可控合成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化学气相沉积法缺点是衬底温度高。随着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由此衍生出来的许多新技术,如金属有机化学缺陷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及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纳米薄膜材料制备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制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几乎所有的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碳化合物、复合氧化物等膜材料。总之,随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化学气相沉积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综述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综述 1.引言 纳米微粒是指颗粒尺寸在1 nm -100 nm的超细微粒。由于纳米微粒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在催化、滤光、光吸收、医药、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类无机功能材料备受关注。氧化钛(TiO2)俗称钛白粉,具有无味、无毒、无刺激性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且来源广泛,极易获得,从晶形角度而言,TiO2分为锐钛矿、板钛矿和金红石三种,其中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应用较为广泛。纳米二氧化钛因其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催化、吸收性能好,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所制悬浮液稳定等优点,倍受关注。制备和开发纳米二氧化钛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研究的热点。纳米二氧化钛在水处理、催化剂载体、紫外线吸收剂、光敏性催化剂、防晒护肤化妆品、涂料填料、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纳米二氧化钛用于涂料是涂料发展的一个重大研究方向,它的开发与应用为涂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利用其各种特殊效应来提高涂料的多方面性能。目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本文将对其制备方法进行分类介绍。 2.气相法 气相法通常是采用某些特定的方法使反应前体物质气化,以使其在气相状态下发生化学或者物理变化,继而通过冷却使其成核、生长最终形成颗粒二氧化钛。气相法主要分为物理气相沉积法(PVD)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其中PVD是将前提物质通过挥发或者蒸发为气体,然后冷凝成核,从而得到粉体的方法,通常包括热蒸发法、溅射法等。PVD法是制备纳米材料采用的最早方法,多用于制备二氧化钛薄膜。在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的过程中并不发生化学反应,所得的二氧化钛粒径小、纯度高、分散性较好,但是成本高、回收率低。[3] 2.1 扩散火焰法 以钛醇盐或四氯化钛、燃料气体和氧气等作为原料,首先将前提气体物质通入火焰反应器中,然后将燃料气体经烧嘴打入空气中,利用扩散作用使其相互混合而达到燃烧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气相会发生水解和氧化等作用,随之经过结晶成核、成长、转化晶型等过程最终制得二氧化钛。典型的P25是德国的Deguss公司通过TiCl4氢氧火焰法制的,其反应方程式为: TiCl4(g)+2H2(g)+O2(g)→4Ti02(a)+4HC1(g) (1) 工艺流程见图1: 日本Aerosil公司和美国Cabot公司等也利用此方法制的了超细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Jang等人分别用五路管径将空气与Ar,O2,Ar/TiCl4加入到经过改进的火焰反应器中,并且利用改变气体浓度来对二氧化钛的粒径和晶型进行控制。从前期文献可见,当反应器火焰的温度在1000℃一1700℃范围内时,可制得粒径在12nm-29nm范围的二氧化钛,所含锐钛矿所占的比例在28%-75%,产量最高可达到20g/h。 Katzer等人将N2 ,CH4 ,Ar/TiCl4与氧气混合使其反应,且通过对电极电场的控制来调整火焰的温度和结构,进而控制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和晶型。 此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小粒径、高纯度、良好的分散性和大的表面活性、较小的团聚现象等优点,但是此过程要求温度较高,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比较精确,且对设备材质的要求比较严格,生产成本相对较高。[3] 2.2 TiCl4气相氧化法

中国银粉市场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银粉市场的现状及其前景 来源:本站时间:2012-11-01 一、中国白银的历史 银是一种古老并被人们熟知的金属之一,与黄金一样;银的历史也负有传奇色彩,其应用贯穿于人类文明史。由于银有迷人的金属光泽,稀有性和相对化学稳定性,西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已能采集银并制成饰物。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6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发掘一批奴隶社会早期的银器,据此可以确认,银的使用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实在远古时代,银比黄金更早地充当货币,中世纪价格甚至超过黄金,并历来受人们的尊崇,只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有所改变。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靠贸易(尤其是茶叶贸易)从西方挣回大量银元,西方通过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又从中国夺回更多的银元,白银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白银一直在中国作为货币,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退出作为货币的功能。目前已探明世界范围内的远景储量约为335918吨,现每年产量在2~3万吨之间,从二次资源回收4000~6000吨,中国银矿资源目前居世界第七位。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银开始在工业中得到一些应用;20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银一跃成为高新技术用的“工业金属”;与此同时,基于银的特性和传奇性历史以及人们对纸币实质的认知,人们又将目光投向了白银。不可代替性消耗以及资源的局限性将不断推高银价,限制其在工业中的使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银将作为高技术核心材料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同时作为有吸引力的物件

将会被不断炒作,继续延续其传奇色彩。 二、银的用途 在19世纪中叶之前,银主要作为货币和饰品使用,从19世 纪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银的一些本征特性,使其在工业中得到充分利用。从表观上讲,银有迷人的金属光泽、良好的延展性,易于分割和加工,易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从化学角度,银常温下不与水和氧发生反应,高温下也不与碳、氯、氢、氧产 生化学反应;称之为高温下不氧化的最廉价金属。尽管如此其价格远高于一般金属,所以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基于其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性,依照目前认知程度,这些特性主要反应在如下五个方面: 1、最优的导电性 2、最高导热率 3、最强反射特性 4、最快感光成像特性 5、最有效抗菌能力 利用银的导热性,用银作为热交换材料制作超低温空间;利用银的反射特性制作的镜面和保温瓶内胆人所共知;含有银的胶卷照片分布在每个人手中;硝酸银、含银陶瓷,银纳米材料、银有机化合物作为抗菌材料不断得到应用;还有银的催化活性,银合金材料,银化合物、银锌电池、银铝电池等,这些方面的应用就不在这里赘述,本文着重描述银以银粉的形式在电子、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液相法制备纳米颗粒的机制.

液相法制备纳米颗粒的机制 液相法是在液体状态下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方法的总称,又称为湿化学法或溶液法。纳米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分为:沉淀法、溶胶-凝胶(Sol-Gel)法、水热法、化学还原法、化学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声化学法、电化学法和水中放电法等9种。用液相化学法合成纳米颗粒能够较好地控制颗粒大小、形状和粒径分布。为了充分利用化学法的优点,需要充分了解这种方法制备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这涉及到:晶体化学、热力学、相平衡以及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从液相中生成固相颗粒,要经过成核、生长、凝结、团聚等过程。 1 液相中生成固相颗粒的机理 1.1 成核 为了从液相中析出大小均匀一致的固相颗粒,必须使成核和长大这两个过程分开,以便使已成核的晶核同步地长大,并在生长过程中不再有新核形成。在纳米颗粒形成的最初阶段,都需要有新相的核心形成。新相的形核过程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即自发形核与非自发形核过程。所谓自发形核指的是整个形核过程完全是在相变自由能的推过下进行的,而非自发形核则指的是除了有相变自由能作推动力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起到了帮助新相核心生成的作用。 图1 析出固体时液相中溶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如图1所示,在整个成核和生长过程中液相内与析出物相应的物质的量浓 度是变化的。在阶段Ⅰ浓度尚未达到成核所要求的最低过饱和浓度*min c ,因此 无晶核形成。当液相中溶液浓度超过*min c 后即进入成核阶段Ⅱ。 作为自发形核的例子,我们考虑一个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一个球形的固相核心的过程。设新相核心的半径为r ,因而形成一个新相核心时体自由能将变化3 43C r G π?,其中C G ?为从溶液中析出单位体积晶核时伴随的自由能变化。

两步热还原法制备太阳能级硅

SiC还原SiO2制备纯硅试验研究 摘要:通过SiC还原SiO2制备纯硅实验研究,采用X 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及拉曼分析,得到在电流为200A左右温度约为2200℃时采用SiC:SiO2=1:3.5时,SiO2能被彻底还原。这为两步法制备纯硅提供了依据,为由碳热直接还原SiO2制备高纯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二氧化硅碳化硅热还原制备纯硅 硅材料既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又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硅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用量占全部半导体材料的90%以上,硅有许多得天独厚的特点:如硅资源丰富,无匮乏之虞;硅中杂质的分凝系数对物理提纯非常有利,可以获得接近本征的纯度;硅工艺非常成熟,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工业等特点。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以上特点决定硅有着丰富的用途例如整流器、晶体三极管、集成电路、探测器、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光敏元件;金属陶瓷;光导纤维等。 以二氧化硅制备纯硅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热还原法和熔盐电解法等,而热还原法多用碳作为还原剂,而在本研究中以碳化硅为还原剂制备纯硅;该方法是一种新的制备纯硅的工艺。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为制备二氧化硅还原制备太阳能级纯硅 实验设备实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实验原料 利用PW2040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原料硅和二氧化硅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氧化硅矿石主要化学成分(wt%) Si O Gr 由上表数据经过计算得可能有少量的单质硅单质硅(1.3042)SiO2纯度达到98.6296% ,没有一般硅石里含有的Fe、Al、Ga等杂质,而杂质Gr的含量相对较高。

使用BT-2001型激光粒度仪对试验原料二氧化硅进行粒度分析,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得二氧化硅的粒度分布区间时2um~342um,中位径为92.23um。 实验设备及过程 本实验在钨极电弧真空熔炼炉中进行,该设备如图所示该装置由杭州大华仪器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制,由真空机组、真空室、电弧枪、熔炼电源、铜坩埚、水冷设备及测量系统等组成。主要技术指标1、电极直径: 5mm;电极长度: 80mm;2、样品:ISSP-AMF1型:一次熔炼7个样品,每孔熔炼总量:5~20g;ISSP-AMF2型、ISSP-AMF3型:一次熔炼6个样品,每孔熔炼总量:30~50g;3、极限真空度:ISSP-AMF1、ISSP-AMF2型:2×10-3Pa;4、ISSP-AMF2、ISSP-AMF3型含一个吸铸工位及两个孔径的浇铸模具;5、供电电源:ISSP-AMF1型:单相AC220V,50Hz;额定工作电流: 160A;ISSP-AMF2、ISSP-AMF3型:三相AC380V,50Hz;最大熔炼电流:500A。

胶体金(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的制备步骤和注意事项

胶体金(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的详细制备步骤和注意事项 胶体金的制备一般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下面介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玻璃容器的清洁:玻璃表面少量的污染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一切玻璃容器应绝对清洁,用前经过酸洗、硅化。硅化过程一般是将玻璃容器浸泡于5%二氯二甲硅烷的氯仿溶液中1分钟,室温干燥后蒸馏水冲洗,再干燥备用。专用的清洁器皿以第一次生成的胶体金稳定其表面,弃去后以双蒸馏水淋洗,可代替硅化处理。 2、试剂、水质和环境:氯金酸极易吸潮,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金属药匙,避免接触天平称盘。其1%水溶液在4℃可稳定数月不变。实验用水一般用双蒸馏水。实验室中的尘粒要尽量减少,否则实验的结果将缺乏重复性。 金颗粒容易吸附于电极上使之堵塞,故不能用pH电极测定金溶液的pH值。为了使溶液pH值不发生改变,应选用缓冲容量足够大的缓冲系统,一般采用柠檬酸磷酸盐(pH3~5.8)、Tris-HCL (pH5.8~8.3)和硼酸氢氧化钠(pH8.5~10.3)等缓冲系统。但应注意不应使缓冲液浓度过高而使金溶胶自凝。 3、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金溶胶: 取0.01%氯金酸水溶液100ml 加热至沸,搅动下准确加入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0.7ml,金黄色的氯金酸水溶液在2分钟内变为紫红色,继续煮沸15分钟,冷却后以蒸馏水恢复到原体积,如此制备的金溶胶其可见光区最高吸收峰在535nm,A1cm/535=1.12。金溶胶的光散射性与溶胶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一旦颗粒大小发生变化,光散射也随之发生变异,产生肉眼可见的显著的颜色变化,这就是金溶胶用于免疫沉淀或称免疫凝集试验的基础。 金溶胶颗粒的直径和制备时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是密切相关的,保持其他条件恒定,仅改变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可制得不同颜色的金溶胶,也就是不同粒径的金溶胶,见附表。附表100 ml 氯金酸中柠檬酸三钠的加入量对金溶胶粒径的影响 1%柠檬酸三钠ml 0.30 0.45 0.70 1.00 1.50 2.00 金溶胶颜色蓝灰紫灰紫红红橙红橙 吸收峰(nm) 220 240 535 525 522 518 径粒(nm) 147 97.5 71.5 41 24.5 15 4、柠檬酸三钠-鞣酸混合还原剂:用此混合还原剂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金溶胶,操作方法如下:取4ml1%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加入0~5ml1%鞣酸,0~5ml 25mmo/L K2CO2(体积与鞣酸加入量相等),以双蒸馏水补至溶液最终体积为20ml,加热至60℃取1ml1%的HAuCl4,加于79ml双蒸馏水中,水浴加热至60℃,然后迅速将上述柠檬酸-鞣酸溶液加入,于此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待溶液颜色变成深红色(约需0.5~1小时)后,将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5分钟即可。改变鞣酸的加入量,制得的胶体颗粒大小不同。 5、白磷还原法:在120ml双蒸馏水中加入1.5ml1%氯金酸和1.4ml 0.1mol/L K2CO3,然后加入1ml五分之一饱和度的白磷乙醚溶液,混匀后室温放置15分钟,在回流下煮沸直至红褐色转变为红色。此法制得的胶体金直径约6nm,并有很好的均匀度,但白磷和乙醚均易燃易爆,一般实验室不宜采用。 要得到大小更均匀的胶体金颗粒,可采用甘油或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经分级后制得胶体金颗粒直径的变异系数(CV)可小于15%。 免疫胶体金制备 1、蛋白质的处理:由于盐类成分能影响金溶胶对蛋白质的吸附,并可使溶胶聚沉,故致敏前应先对低离子强度的水透析。必须注意,蛋白质溶液应绝对澄清无细小微粒,否则应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发展历史;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最新进展;概述了纳米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状况和前景;讨论了目前纳米材料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能;制备技术;应用前景;研究进展 1 引言 纳米微粒是由数目极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原子群或分子群,微粒具有壳层结构。由于微粒的表面层占很大比重,所以纳米材料实际是晶粒中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和无序界面成分的组合,纳米材料具有大量的界面,晶界原子达15%-50%。 这些特殊的结构使得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磁学、热学、光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性能等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国防、电子、化工、冶金、轻工、航空、陶瓷、核技术、催化剂、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等都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列入重点发展计划;日本在10年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1 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制备的关键是如何控制颗粒的大小和获得较窄且均匀的粒度分布。 1.1 物理方法 1.1.1 蒸发冷凝法

又称为物理气相沉积法,是用真空蒸发、激光、电弧高频感应、电子束照射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在介质中骤冷使之凝结。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根据加热源的不同有: (1)真空蒸发-冷凝法其原理是在高纯度惰性气氛(Ar,He)下,对蒸发物质进行真空加热蒸发,蒸气在气体介质中冷凝形成超细微粒。1984年Leiter[2]等首次用惰性气体沉积和原位成型方法,研制成功了Pd、Cu、Fe 等纳米级金属材料。1987 年Siegles[3]采用该法又成功地制备了纳米级TiO2 陶瓷材料。这种方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微粒的主要方法。特点:粒径可控,纯度较高,可制得粒径为5~10nm的微粒。但仅适用于制备低熔点、成分单一的物质,在合成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等高熔点物质的纳米微粒时还存在局限性。 (2)激光加热蒸发法是以激光为快速加热源,使气相反应物分子是利用高压气体雾化器将-20~-40OC的氦气和氩气以3倍于音速的速度射入熔融材料的液流是以高频线圈为热源,使坩埚是用等离子体将金属等的粉末熔融、蒸发和冷凝以获得纳米微粒。特点:微粒纯度较高,粒度均匀,是制备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系列、金属系列和金属合金系列纳米微粒的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为高沸点金属纳米微粒的制备开辟了前景。但离子枪寿命短、功率小、热效率低。目前新开发出的电弧气化法和混合等离子体法有望克服以上缺点。 (6)电子束照射法1995年许并社等人[4]利用高能电子束照射母材,成功地获 得了表面非常洁净的纳米微粒,母材一般选用该金属的氧化物,如用电子束照射 Al2O3 后,表层的Al-O 键被高能电子“切断”,蒸发的Al原子通过瞬间冷凝,形核、长大,形成Al的纳米微粒,但目前该方法获得的纳米微粒限于金属纳 米微粒。 1.1.2 物理粉碎法

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21卷第3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01.21No.32012年9月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NaturalScienceEdition)Sep.2012 doi:lO.3969/j.issn.1007—0834.2012.03.007 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张永强1’2,杨长春1 (1.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46) 摘要:以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将硝酸银溶液通过化学还原来制备纳米银粉.讨论了加料方式、分散荆用量、温度以及硝酸银浓度对银粉粒径的影响.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得了平均粒径 最小为50nm左右的银粉. 关键词:抗坏血酸;硝酸银;纳米银;制备 中图分类号:06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834(2012)03—0019—03 银粉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粉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抗菌材料、医药材料、电子浆料等领域.银粉是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主要成分H3;把银纳米微粒加入到织物中可以消除异味;医用纱布中渗入纳米银粒子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心1;由于金属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银粉还是制作电子浆料、导电涂层等的主要原料.超细银粉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b3主要有气相蒸发凝聚法、研磨法和雾化法等.化学法¨3是制备银粉的最重要的方法,现在工业上所用超细银粉大多采用此法制备,该法就是用还原剂把银离子从它的盐或配合物水溶液中以粉末的形式沉积出来. 本文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将硝酸银溶液通过化学还原来制备纳米银粉.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得了平均粒径最小为50nm左右的银粉,比文献[5]制得的平均粒径0.3—1¨m、文献[6]制得的0.8—1.2斗m的银粉都要小. 1实验 1.1试剂及仪器 试剂:硝酸银、抗坏血酸、水合肼、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仪器:烧杯、磁力搅拌器、球形滴液漏斗、DZF一6050型干燥箱、ALC一110型电子天平、SIZION2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D一3AX射线衍射仪. 1.2实验原理 实验表明,用还原性较强的水合肼做还原剂时,反应速度快,生成的银粉团聚成较大的颗粒.因此本实验采用还原性相对较弱的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我们分别比较了分散剂PEG、PVA和PVP的分散效果.在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用PEG时,银粉发生了团聚;PVA分散效果虽好,但在室温下不易溶于水;PVP分散效果好,且室温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高,因此本实验选PVP为分散剂.硝酸银被还原成银颗粒后,自然沉降一段时间,银粉与上清液分离后,先后经水洗、乙醇洗至无杂质,烘干,即得纳米银粉.抗坏血酸与硝酸银反应原理如下 2AgN03+C6H806=2Ag+C6H606+2HN03. 2结果与讨论 2.1银粉的形貌 图1和图2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的银粉的XRD图和SEM图.图1的衍射峰与银的标准图谱中的一致,没有其他物质的峰,表明我们制得的是纯银.衍射峰窄而尖锐,说明银的结晶性良好.由银粉的SEM图可见,银粉分散均匀,设有团聚,平均粒径在50Ill左右. 收稿日期:2012—06—07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30041002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2011A150011) 作者简介:张永强(1977一),男,河南焦作人,郑州大学化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讲师 万方数据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实验 一、试剂和材料 1) 柠檬酸钠(Na3C6H507?2H2O,AR) 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 2) 氯金酸溶液(HAu Cl4?4 H2O),用王水(硝酸:盐酸=1:3(浓溶液的体积比)配制)溶解99.99%纯金制备。 3) 所用水均为超纯水(电阻值大于15 MΩ) 4) 所用玻璃仪器均经王水洗液充分浸泡处理,使用前用超纯水洗净并烘干。 5)仪器圆底瓶(50 mL)、冷凝管(含2 条橡皮管)、漏斗、滴管、刻度吸量管(10 mL)、量筒(50 mL)、安全吸球、磁搅拌子、电磁加热搅拌器、烧杯、计时器、试管(1 支)、样品瓶(25 mL)等. 实验方法 (一)小粒径金纳米粒子(约15 nm)的制备 1. 取5 mL 浓硝酸与15 mL 浓盐酸混合于100 mL 烧杯中配制王水。将所需使用的圆底瓶、吸量管、磁搅拌子、样品瓶等以王水浸润约1 分钟,再将王水倒入回收烧杯中,以大量去离子水将器皿冲洗干净,最后以超纯水淋洗2 次,而后倒置滴干。 注1:反应器具需以王水(HNO3/HCl = 1/3 (v/v))浸洗器皿内壁,王水必须完全冲洗干净,以免残余王水影响后续制备反应。 注2:王水因具强腐蚀性及刺激臭味,使用时需穿戴乳胶手套并在通

风橱中清洗。王水用后回收作为最后清洗器具使用。 2. 使用已洗净后的量筒量取1 mM 的四氯金酸溶液45 mL 至100mL 圆底瓶中,加入1 个磁搅拌子。 3. 如图2-1架设回流加热装置:以铁夹固定圆底瓶于铁支架上,再将圆底瓶置于电磁搅拌器上,调整至适当位置使搅拌子能顺利搅拌。 4. 装接冷凝管于圆底瓶的上方使磨砂口接合紧密,以铁夹固定冷凝管;连接冷凝管的橡皮管,让冷却水自下端流入、上方排出。 注:橡皮管需先沾水以便利装接,装接的深度应足够以免脱落。冷凝管充满水后,将冷却水水量调小,以节省用水。 5. 开启电磁加热搅拌器之加热及搅拌调控钮让溶液均匀搅拌及加热至溶液沸腾。

氧化镓纳米带的制备研究

氧化镓纳米带的制备研究 Synthesis of -GaQ Nan obelts 物理系98级向杰 摘要:纳米带是继纳米线、纳米管之后,在2001年新报道的又一种准一维纳米 结构。本文介绍了Ga^O s纳米带制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与首次报道的纳米带的生长方法有很大不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纳米带宽约200nm,厚度约10nm,宽度-厚度比大于20。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表明,产物是纯净的Ga2O s单晶。实验还发现了一些特殊形态的纳米结构,如纳米片、柳叶状纳米带等,证明了纳米带是纳米线之外Ga2O3一种很常见并稳定存在的形态。最后,我还根据实验现象对纳米带的生长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Abstracts: Nano belts are a n ewly discovered family of quasi-one dime nsional nan ostructures besides nano tubes and nano wires. Here we report a new route to syn thesis Ga 2Q nano belts, which is differe nt from previously reported. SEM and TEM an alysis of the samples revealed that our nano belts are approximately 200nm wide, 10nm thick, with a width-thickness ratio larger than 20.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has con firmed that the products con sist of pure GaQ sin gle crystals. Other kind of nano structures, such as nano sheets and shuttle-shaped belts are also observed. We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nan obelts can occur as com monly as nano wires and is thermally stable.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how such structure is formed are prese nted. 近几年来,低维纳米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的焦点是纳 米管和纳米线。这些纳米材料已经显示出奇特的介观物理特性,包括电子弹道输运1,库仑阻塞2,纳米激光3等。这些准一维材料的结构与大块材料不完全相同,如纳米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结构,它们同体材料一样 都是热力学稳定的。为什么会形成纳米线、纳米管这样独特的稳定结构,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搞清楚。现在已经提出了以下模型来解释纳米线和纳米管的生长机制:(1)VLS(Vapor-Liquid-Solid)机制。反应物在高温下蒸发,在温度降低时与催化剂形成低共熔体小液滴,小液滴互相聚合形成大液滴,并且共熔体液滴作为端部不断吸收粒子和小的液滴,最后因为过饱和而凝固形成纳米线或纳米

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方法

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方法 摘要:纳米银粉因粒径小(1~100nm)、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点多、高导电性等优良特点,已被广泛用作各类电池的电极材料。本文综述了纳米银粉的液相还原制备及其各方面应用,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银粉、液相还原、制备 Liquid phase reduc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nanometer silver powder Abstract: Nanosilver powder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due to its small grainsize,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s,many active sites Oil the surface,and high conductivity.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nosilver liquid preparation and all aspects of application of the reduc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nanosilver powder、reduction in liquid phase、Preparation 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生物、信息和新材料等代表了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材料领域有一项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纳米科技。[]6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 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其应用已十分广泛, 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以及高强、高密度材料的烧结、催化、传感等方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银纳米粒子不仅具有一般纳米粒子的性质, 作为贵金属纳米的重要一员, 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催化性质, 可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低温导热材料和导电材料等。而且, 与其他金属纳米材料相比, 银纳米粒子具有最优良的导电性能和较好电催化性能, 将银纳米粒子修饰到电极上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因此, 研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银的制备及改进技术从纳米抗菌材料起始以来就成为研究者及开发商们广泛关注的热点。[]2 1、纳米银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微粒组成。银粉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粉末,广泛的应用于催化剂、抗菌材料、医药材料、电子浆料等领域。[]1纳米粉末是指尺寸范围为1~100nm的粉末,是介于单个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原子集合体,是一种典型的介观

气相与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

液相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方法、形成机理和结构 液相法实在液体状态下通过化学反应制取纳米材料方法的总称,又称为湿化学法或溶液法。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制备方法,文献中无公认一致的分类方法,相反还有些凌乱。为清晰醒目,特点明显,便于理解。这里将液相材料的纳米制备方法分为:沉淀法、溶胶-凝胶(sol-gel)法、水热法、化学还原法、化学热分解法、微乳胶法、声化学法、电化学法和水中放电法等中。 3.1 沉淀法 3.1.1 共沉淀和分步沉淀 不论溶液中有一种还是几种离子,都能够同时生成沉淀的反应,就是共沉淀。一般沉淀法的工艺流程可表示为图3.1所示。分步沉淀则是反应中有多种可能的沉淀物,依次一个个地进行沉淀,称之为分步沉淀。 Raming等人就用了共沉淀和分步沉淀两种方法制备了掺Y的四方Zr+Fe3O4纳米粉末。在共沉淀中,他们将ZrOCl2.8H2O和YCl3与FeCl3.6H2O的混合溶液,缓慢的加入到剧烈搅拌含有质量分数为25%、PH值约为14的氨水中,产生出的金属与氢氧化物混合的直接沉淀物。在分步沉淀法中,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步骤。第一种是先沉淀三氧化二铁,再沉淀氧化锆,简写成SPHZ;第二种则倒过来,

先沉淀氧化锆,再沉淀氧化铁,简写成SPZH。第一种具体操作是,将八水氯酸锆和YCl3的水溶液加到碱性的悬浮着氧化铁粒子的溶液中,因此是先沉淀氧化铁,再沉淀氧化锆。第二种分步沉淀则是将六水氯化铁水溶液加到悬浮有氧化锆粉末粒子的碱性溶液中,因此是先沉淀氧化锆,再沉淀氧化铁。这两种分步沉淀中,都是在剧烈搅拌中,将酸性的金属离子加入到碱性的氨水中,在悬浮液中导致金属氢氧化物的爆炸式成核。经水洗后,在100℃下干燥成胶状,再在 500-700℃温度内煅烧2h,以得到完全的晶体物质。 3.1.2 均匀沉淀 无论是在CP还是在SP中,由于沉淀剂在金属溶液中的加入,哪怕是沉淀剂加入量很少,并不断的搅拌,在局部溶液中的沉淀剂浓度都可以变得很高,于是这些地方就首先沉淀,使沉淀变得不均匀,必须在溶液中消除不均匀的沉淀,而使整个溶液中均匀的生成沉淀。原则上讲,只要能保证溶液中均匀成核,核又能够均匀的长大,就能够达到均匀沉淀的目的。应当说,目前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已经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认识和了解。Eshuis等人在评述了以前很多作者在研究均匀沉淀ZnS纳米粒子方面取得成就以及存在的相互矛盾的解释后,在他们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个4步模型,认为能够很好的解释实验结果,并认为可以适用于其他类似反应。他们使用硫代乙酰胺和锌酸盐溶液,发现溶液的PH值、阳离子的形式、连续相的黏度以及搅拌程度,对于粒子的形成、粒子尺寸和形貌都有影响,但是,PH值的影响最大,阳离子形式,即是什么样的阳离

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了石墨烯的制备工作,主要包括化学剥离法、金属表面外延法、SiC表面石墨化法和化学还原法等[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合成方法是化学还原法。石墨烯在氧化的过程中会引入一些化学基团,如羧基(-COOH)、羟基(-OH)、羰基(-C = O)和环氧基(-C-O-C)等,这些基团的生成改变了C-C之间的结合方式,导致氧化石墨烯的导电性急剧下降,并且使具有的各种优异性能也随之消失。因此,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先将氧化石墨烯分散(借助高速离心、超声等)到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均相的溶胶,再按照一定比例用还原剂还原,得到单层或者多层石墨烯。还原得到的石墨烯有望在电子晶体管、化学传感器、生物基因测序以及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层间距(0.7~1.2 nm)较原始石墨烯层间距大,更有利于将其他物质分子插入。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表面和边缘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很容易与极性物质发生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有机改性可使其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表面能降低,从而提高与聚合物单体或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增强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之间的粘接性。如果使用适当的剥离技术(如超声波剥离法、静电斥力剥离法、热解膨胀剥离法、机械剥离法、低温剥离法等),那么氧化石墨烯就能很容易的在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分散成均匀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溶液,使利用其反应得到石墨烯成为可能。氧化还原法最大的缺点是制备的石墨烯有一定的缺陷,因为经过强氧化剂氧化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并不一定能被完全还原,可能会损失一部分性能,如透光性、导热性,尤其是导电性,所以有些还原剂还原后得到的石墨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全性,即与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存在差别。但氧化还原方法价格低廉,可以制备出大量的石墨烯,所以成为目前最常用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光化学法制备金纳米粒子

班级:12应化1 W学号 :12331106 姓名 : 陈柏霖 《贵金属纳米材料》课程作业(02) 查阅中外文文献,实例说明:运用微乳液法或光化学合成法合成贵金属纳米粒子。要求:给出原料、列出详细可靠的实验过程、给出所获得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物相、形貌和粒度等直观证据、给出来源文献。 光化学法制备金纳米粒子 一.原料 氯金酸(HAuCl4,天津市文达稀贵试剂化工厂),分析纯; 二水合柠檬酸三钠(C6H5Na3O7?2H2O,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分析纯,简TSC; N-聚乙烯吡咯烷酮([OC(CH2)3NCHCH3]n,K30,聚合度 360,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简称 PVP;单宁酸(C76H52O46,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分析纯; 聚已二醇(HO(CH2CH2O)nH(n=68-84),平均分子量 4000,天津市科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化学纯,简称 PVA; 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实验光源一:500 W 卤钨灯,工作波段为 250~2500 nm; 实验光源二:30 W 紫外灯(U 型),紫外线波长约 95%为 253.7 nm; UV-1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JEM-100CXII 型透射电镜(日本电子公司)。 二.纳米金溶胶的制备方法 1、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胶体 取 100 m L 0.01wt%HAuCl4煮沸后逐滴加入不同量的 0.01wt%的柠檬酸三钠溶液,维持沸腾10钟,得到紫红色的金纳米粒子的溶胶。 2、光还原和光诱导制备金胶体 按方法 1 在煮沸的氯金酸滴加柠檬酸钠以后,移至光源下照射,观察颜色由深变浅最后稳定为紫红色,并与不经煮沸直接光源照射的试样比较。 3、单宁酸-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胶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