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夯实基础模块二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五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12课换位思考平等待人真题精选

夯实基础模块二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五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12课换位思考平等待人真题精选

夯实基础模块二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五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12课换位思考平等待人真题精选
夯实基础模块二我与他人和集体第五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12课换位思考平等待人真题精选

第十二课换位思考平等待人

、单项选择题

1. (2017南通)我们在小组讨论中,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 当别人与他意见相左的时候, 总会不自觉地去抢夺话语权。这种人不懂得 ( )

A. 宽容友善 C.直面竞争 2. (2017常州)小林成绩一般,小俊成绩优异。两人是同桌。这天,小俊被一道数学题

难住了。小林说:“我来试试呢。”小俊不屑地说:“你也能解出来?真是异想天开!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7娄底)“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这句

话告诉我们要( )

元钱给了他一大杯。这启示我们 ( )

B.互相帮助

D.真诚合作

A. 说话时要注意沟通技巧和文明礼貌

B. 应看到智力低下的人身上也有闪光点

C. 要正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D. 成绩差异不能成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

3. ①树立自信,少自卑 ②拥有自尊,少自负 ③懂得宽容,少计较 ④学会感恩,少抱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4. (2017青岛)一条微博不到4天就获得1.8 万多次的点赞,讲述的是:成都一位环卫

工人想喝冰饮,但当得知最便宜的也得 6元钱时, 他犹豫了。这时店员姑娘谎称有折扣, A.真诚待人,言而无信 B.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C. 记人之过,忘人之善

D. 尊重他人,讲究方式

5. (2017河北)阴雨天,在有积水的路上,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看到路上有行人会主动

减速慢行,生怕将路上的脏水溅到行人身上。 对这样的驾驶员我们会心生敬意, 其原因是他 们()

①尊重他人 ②尊重劳动③讲公德④有教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2017重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 多一份宽容、 多一份帮助,才能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幸福生活。下面漫画中的言行与之一致的是

C.①③

7. (2017临沂)你想对右图漫画中辱骂清洁工的人说

()

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做到平等待人②要自尊自爱,不要做有

损他人人格的事③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④你这样做侵犯了清洁工的荣誉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2017鄂尔多斯)2016年11月,多部门联合引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

指导意见》要求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远离校园暴力,作为中学生,我们要()

①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②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③加强教育预

防和综合治理④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化解与同学的矛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2017长沙)漫画《到底谁盲》(如图),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②规则具有不确定性③为人处事要换位思考④关爱弱者彰

A.①②

② ③

B.②④

D.③④

到底谁盲

显文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简答题

10. (2017 金华) 传承好家风,传递正能量。阅读“六尺巷”的故事,回答问题。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有一年他在安徽桐城的家人因建房占地与邻居发生纠纷,互不相让。便写信请他出面干涉。张英并未仗势欺压,而是回信说:“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完,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两家和好如初。这就形成了桐城著名的“六尺巷”。

(1) 运用心理和道德知识,说说此故事蕴含了哪些正能量?

(2) 从现代法治社会角度看。故事中争议的是什么权利?列举我国保护该权利的相关法律。

(3)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生活中若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样合情、合理、合法地妥善处理?

三、综合探究题

11. (2017 徐州) 教养主要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它可以润饰人的所有其他美德而使之光彩夺目。某校学生围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信息一: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提倡的人格境界,为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5.7% 的受访者肯定当下社会需要君子人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人格虽然有局限性,并打上时代印记,但对于现代的人格养成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1) 从文化对角度,谈谈当下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君子人格?

信息二:亚米契斯说,应当重视你在街上的行动。你在街上的表现,说明了你的教养。

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自助取票机前,让赶时间的旅客先取票……一个“让”字饱含着浓浓的暖意,体现着一种教养。排队加塞、大声喧哗、车窗抛物……人们总会对这类挑衅公共秩序的行为“嗤之以鼻”,

这是对教养的一种呼唤。

(2) “让”是如何体现一个人的教养的?

(3) 有教养的人必定是公共秩序的维护者。简要说明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D 5.C 6.C 7.B 8.A 9.D

二、10.(1) 平等待人,宽容礼让,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等。

(2) 财产所有权。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

(3) 首先与对方沟通协商;其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最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11.(1) 传承君子人格就要懂礼节,有礼貌,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懂得尊重别人。在安静的公共场合轻声细语地说话,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产生垃圾,随身带走。照顾比自己弱小的人等。我们中学生应该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不仅要注重外在形象,更要注重内在修养,有教养的人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美德的拥有者赢得周围人的尊重,没有教养的人就会变得骄狂、自负、愚蠢。

(2) “让”是宽容美德的表现,因此要学会宽容待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3) 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心理健康教案《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学会理解 活动目的: 分析讨论并悟出对待每件事都要仔细分析,学会换位思考,促进与他人的顺利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幅奇怪的画面,仔细观察,你最先看出了什么? 同一幅图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呢?原来我们看同一个事物都从自已的角度出发,思维不一样,看法不一样,因此结果也不一样。 二、做小游戏 看词进行表演,得出什么是换位思考。(抓耳挠腮、哑口无言、踱来踱去、目不转睛、手舞足蹈、喜笑颜开、愁眉不展)表演者应该怎样表演才能让对方很好地做出正确的动作。做动作的同学最希望对方做什么? 师: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就会很好地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换位思考。 三、分析事例 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好呢?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件往事吧。 往事再现: 一天下雨,李晓欧帮老师到办公室拿生字本,由于着急,手一滑一摞生字本掉在了湿漉漉的地面上,干净的生字本被雨水弄脏了。回到教室后,部分同学与他吵了起来,他伤心得哭了。

集思广益: 1、当时,如果你是李晓欧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你是本被弄脏的同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为了和同学友好相处,怎样做最好,为什么? 师:遇到事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理解他宽容他,这样,才会很好的处理事情,增进友谊,学会交往。 四、悟出好处 生活学习中我们从不同角度看事物,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让我们在心灵驿站中去寻找吧。 心灵驿站: 下面这些此词是形容人与人交往中常用到的,请你选出两个喜欢的和两个不喜欢的,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为什么选它。 师:宽容、理解、快乐这些词可以交给你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能给你带来快乐,经常这样做,你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大家也会喜欢你。尽管我们每个人在做事和处事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法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但是也需要理解他人。在理解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增进感情,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好处。 四、指点方法 1、看到这些画片,再用上其中的词语,回忆你与同学之间发生 的一件小事。说说你的感想或启示。 2、请你来指点给大家,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方法有哪些? 营养加油站: 认真倾听分析事因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学会表达友好相处 3、当初,你遇事时用到这些方法了吗?你是怎样做的心情怎 样?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6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学院: 姓名: 学号:

摘要:本实验以汉字为材料,通过看汉字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回忆延迟的时间和汉字呈现时间对自由联想的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立即回忆对渐近部分没有影响,由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正确回忆个数高,延迟回忆对渐近部分没有影响,首因效应正确回忆个数高,近因效应影响下降正确回忆个数降低。汉字材料呈现时长对首因效应回忆没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首应效应近因效应 一、导言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本实验目标是验证系列位置效应,预期是立即回忆处于材料开始和末尾位置的汉字回忆正确比较多,汉字材料呈现时间长则首因效应明显,延迟回忆则会消除近因效应。 二、方法 2.1被试 被试为应用心理大三的学生共25人,9男16女,年龄为20~23岁,智力正常,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之前没有做过这个实验。 2.2仪器和材料 装载有实验程序的计算机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使用了混合设计。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汉字呈现的时间分为1s和2s;回忆的时间分为立即回忆和延迟回忆;汉字材料呈现的位置不相同。因变量为被试对呈现汉字的自由回忆正确率。 被试分为4组:1s立即回忆;1s延迟回忆;2s立即回忆;2s延迟回忆 3.4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将呈现20个汉字,需要被试尽量记住,当汉字呈现完成以后,被试需要在系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 1.导言 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2)材料的长度。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3)材料呈现的时间。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4)再现的方式。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属于前者的自变量有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属于后者的主要是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 本实验即是基于此设想的实验。由前人的实验推测本实验结果:汉字呈现速度将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汉字横先完毕后的干扰作用将影响近因作用但不

等待中成长作文800字

等待中成长作文800字 生命不息,追梦的脚步永不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等待中成长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等待中成长作文800字1 等待,是孤单的,漫长的,又是青涩的、充实的。它如同一杯醇正的拿铁,在你胃中灌下了粒粒苦涩后,随即在舌尖上绽开丝丝香甜。 前年寒冬,大雪第一次光顾了我们这个小镇。人们踩在厚厚的雪地上惊喜地欢呼,我只能透过一扇泛着雾气的玻璃窗望着外面的世界,将那些暂不能触及的欢乐悄悄埋在了心底。我将目光收回,望向口琴比赛候场室,叹了声气,一团白气从我嘴中散出,包裹着我焦虑紧张的心。 我独自斜坐在一个角落,寒风夹杂着飞雪刮过窗户的凛冽不时闯入我的耳中,将我原已如同一团纸球的心搓揉得更加破烂。我低下头想逃避紧张的事实,逃避这场比赛,逃避这里的一切……但一切都在眼前。我用双手紧握着口琴,不时搓着琴面,琴面银镜中一张双眉紧锁、两眼躁动、咬着嘴唇微微发抖的面孔映入我的眼中。我立刻遮住了琴面,不想看见镜中的自己。不经意间瞥

见窗外一颗青葱小草在大树根边被厚雪压弯了身子,就好似一位驼背老爷爷,“它一定很孤单吧,好可怜。”我在心中暗暗想到。 看着一个个选手陆续进入比赛室,被抽到最后一个出场的我担心而又慌张。我在凳子边坐立不安,双腿不停地打着“拨浪鼓”似的冷颤,“到底还有多久才轮到我啊?”“长痛不如短痛!”备受煎熬的我趴在窗户边,用嘴对着窗玻璃哈气,一片朦胧洁白的世界在我眼球里缩放,我用手擦净,一直重复着“呼气,擦窗”的动作来消磨时光。突然,一点鲜绿透过我刚擦抹的一小片玻璃刺入我的眼中,原来是之前的那棵小草,仍被雪压着喘不过气来,在漫漫白雪中显得是那么突兀,“唉,也只有你陪我一起等待这漫长煎熬的结束。”看着“同命相连”的小草我不由发出感概。 屋中的人不断减少,而我却越来越紧张,不仅仅是最后参赛的缘故,更多的还是其他选手良好心理素质给我的压迫感。他们一个个不是昂首挺胸握拳给自己打气,一幅蓄势待发的架势,就是翘着二郎腿,轻松自在,一脸志在必得的样子,即使是一个眼神就足以击碎我脆弱、胆怯而颤抖的心脏。我收回呆滞的目光无奈的缩在一旁,独自忍受这锥心的落魄。窗外,雪并没有减小,就好像比赛对我的压迫打击反而越来越大,但令我惊奇的是那棵奄奄一息的小草却坚强地伫立在那棵枯树旁,虽然身上的雪在不停增多,但仍不肯屈服就算是在死亡的边缘,也要做生命最后的

心理学总结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的基本特征;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吧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学习心理学,科学的解释心理学现象,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2.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为不同领域的实际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2人格特征。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念、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2.测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3.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 4.临床法,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5.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规则。(为了更好的贯彻客观性原则,在研究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二,手机资料时要如实地记录被试者的外部刺激、机体反应、行为表现及口头报告,不能用推断、臆测代替客观事实;第三,全面分析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最后的结论。)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系统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对人的心理现象描述、揭示、预测和控制。1描述心理现象,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就运用实验等研究方法,通过质化分析和量化统计,指出各种心理现象的不同表征。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在精确的描述心理现象的基础上,要深入分析影响心理活动的诸多因素。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基于对心理现象规律的认识,人们就可以预测心理活动的发生,展望心理发展的前景。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分为4个层次1基础研究2心理现象研究3心理对象研究4活动领域层次 心理学的历史时期:哲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一、时代背景: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理性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尔“天赋观念”;洛克“心灵如白蜡板,没有任何痕迹”。2.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物种起源》种类间的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所致,同一种类内的个体差异则主要是因适应环境所致。3.生理学的影响。缪勒,首倡神经特殊能量说。赫尔姆霍兹,倡导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及无意识推理。费希纳,首创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传话为心理经验的过程。二、冯特的贡献:他开创了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他培养了一只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这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冯特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他的弟子:铁钦纳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所见的心理学》。4完形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纲要》.6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

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 生命,就是成长的过程;成长,就是等待的过程。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长被孩子的学校请去为老师讲儿童心理教育问题,许多老师以为他的儿子自然应该考出好成绩,然而却只考了全班第17名。当有台下有人问这位家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时,只见他在黑板上写道:成长需要等待!全场哗然。 我被这位家长睿智的回答、全新的理念而折服。 曾几何时,父母们似乎乐于谈孩子的分数,谈上重点和名牌大学,乐于让孩子穿梭于各种特长班之间。曾几何时,父母们为孩子的大小问题,焦虑着,担忧着,烦躁着,忘记了在教育孩子之中,还有一个词叫等待。 一、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生命,就是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像动植物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出生时不一样,出生后一个月又不一样,三岁时和四岁时不一样,学龄前和小学阶段也不一样。就拿思维来说,0~3岁是靠直观的动作思维来引导自己的活动,4岁则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5~6岁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果孩子上小学较早,他的抽象思维还非常弱,那么学起数学来就费劲得多。因为数学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活动。再比如,很多家长说,孩子做作业拖拉,动作慢,字写不快,写得歪歪扭扭。从生理上来说,有一个原因就是:写字是一种精细且持久的高难度劳动,需要手腕的精细动作达到一定水平,需要视知觉和动作协调得好。如果孩子的手部肌肉力量不够强,没有发育到能够完全胜任写字的水平,写起然就吃力多了。如果家长不了解这一点,认为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岂不委屈了孩子?再有,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了多久就不能专心听课了。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会有所延长。这时有的父母总以为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好动喜闹,甚至当成了是多动症。听到太多的父母说孩子考试太粗心,不该错的会出错。其实有时并不是孩子有意在犯错,而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成熟,记忆的瞬间性,注意的短暂性,思考的不周密等因素都会造成粗心。这些在成人看来低级而简单的错误,会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成熟和完善而自动消除。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份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所以说,既然孩子的成长有自然发展规律,那就要顺着它的长势让孩子自由地发展。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它不能超越,只能等待,用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 二、孩子的成长有快慢程度的不同 同样都是成长,但不同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他们因个性气质、智力结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心理特点等的不同而决定了每个孩子在同一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加之孩子吸收周围环境、成人施加教育影响的不同,使有的孩子发展的快些,早早地锋芒毕露;有的孩子发展得慢些,可能属于大器晚成。比如只要有语言环境,孩子迟早能学会母语,但有的孩子说话较早,有的则较晚;在小学阶段不显山露水的孩子到了中学可能一跃而起,令人刮目相看。就象运动员长跑,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终点接近胜利的也许起点慢。成长过程中只有相对的而没有绝对的快与慢。比如孩子做事马虎,人际沟通的畅,情绪多变,调皮捣蛋等等,这些都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技能的娴熟,阅历的积累会逐渐克服的,现在看来的小毛病也许过两年就不成为毛病了。 所以,有些是急不来的。不要因为看到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完整的话,就怀疑智力是不

换位思考教案及反思

换位思考教案 八十一中郭群华 心理背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存在着对象与背景两大因素。知觉中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照一定的主观条件,经常可以互换的,人的知觉往往会受到自己的性格、心情、文化背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所以观察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所得到的情绪体验也是不一样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我设计了《换位思考》这一课,希望能够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真正含义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换位思考”,即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在生活中,孩子正处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特别是青春期的到来,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往往会处理不好和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一、活动目的 1.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辅导重点:引导孩子体验感知知觉的选择性,明白立场与背景的不同,看的问题也不同。理解换位思考的目的,以及如何换位思考。 三、辅导难点:难点是学生能够投入活动,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灵活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和矛盾。 四、活动形式和方法:本课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体验——认知”的模式来达到教育的效果。 五、活动准备 1、全班分成两层为成半圆围坐,并要求前后6-8人一个小组。 2、多媒体课件 3、视频 4、导学案 六、[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明白道理;观看两歧图形,感受换位。(5分钟) 1、 解释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即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人际关系角度来说就是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 二、游戏“奇幻森林?”(15分钟) 你和5种动物组成一个探险队,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它们分别是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四周环境危险重重,而所带的物资越来越少,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 夏松(2009105020417)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 1 引言 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维耶罗特定律。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1.1 实验逻辑 当两点同时刺激时,只有达到一定的距离(两点阈),被试才有可能分辨出来。而随着这两点距离的缩小,被试越来越觉得此两点而不是一点。实验记录在不同距离下的刺激被试回答两点或一点的次数,求得感觉两点的百分数。 1.2 实验假设 假设所呈现的刺激,即两点距离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为因变量。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在自变量的范围内记录被试的反应(一点还是两点)。 1.3 实验预期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2人(互为主试、被试) 2.2 实验材料 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呈现两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在被试手背或手臂上划好区域B通过预测得出两点阈的范围,再确定五个水平。然后施测,每个水平随机施测八次,记录被试反应(+为两点-为一点) 2.4 实验程序 主试选定被试的B区,只测量手臂的两点阈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现在自己手上练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11-19mm的范围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

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 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KENC+4”为例,4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出声转换的开始和结束均在时间记录中标出来。根据该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1)从被试按键看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试进行规定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被试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于记忆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学会换位思考心理活动课教案

学会换位思考,让心靠近 ——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动课 五福初级中学杨凤英 【教学理念】 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不善于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所以,提高中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以及提高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班集体学习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因此它能促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爱,一起为班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理解、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2.体验换位思考的重要,激发同学间友爱之情,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教学形式】 讲授、游戏活动、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初一) 【活动准备】 1.换位思考小故事素材。 2.轻松柔和的背景音乐,以及活动结束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3.游戏中需要的纸条若干,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 4.事前收集初中生人际沟通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整理应对的方法与技巧。【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2.左手放回原位;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4.右手放回原位。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二、小故事引入、揭示主题 该部分由老师讲述,故事内容如下: 『小故事一』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嚎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确是要我的命啊。”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呢?同学举手或点名,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逐一进行点评和表扬。 总结:其实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舍身处地站在别人的位置去看问题,也许就不同了。 好的,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角色扮演,分别是:情景一:处理迟到;情景二:处理不交作业; 1.及时了解情况,问清情况。学生迟到的原因有很多,看学生的眼睛和动 作,能看出学生是否在撒谎。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迟到原因,避免出事。学生独立性不强,时 间观念不强,贪玩、好动,因此学生到了学校门口时,都会东瞅细看的,慢慢悠悠进学校,难免也会迟到。 3.日常管理中,老师也应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定 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为了不让其他同学感到不公平,老师也要对学生说 明原因:迟到是不好的,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如果以后工作了还迟到,那可是要扣钱的哦!争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二、游戏活动,角色互换 (一)师生角色换位 1.游戏规则及过程:由老师扮演学生、三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情景中的老师。情景一:处理迟到; 声优:星期一上午第二节数学课,上课铃声已经响了5分钟了,XXX同学气喘嘘嘘地跑到教室门口 同学:“报告。”

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

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 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的许多成长项目是需要等待的。他从一对年轻家长费尽心思教8个月大的儿子练爬行不果,在灰心放弃不久孩子自己会爬的故事中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作为一个成年人,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道路,又何尝不是呢? 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从孩子诞生的第一天开始,一路走来,对这句话的感触真是太深太深了。 儿子小的时候吃饭很挑食,碰到可口的饭菜就大吃一顿,如果不可口就会一碰不碰。每当合他口味的饭菜端上桌,他就会一下子划拉到自己眼前,一点也不知道谦让。教育过他几次,但都不见成效。开始我们都很犯愁,如此下去,不是就成了个小霸王了吗?家里老人经常念叨:“大了就好了。”我们半信半疑。随着孩子喜欢上了读书,接触的事物也多了起来,我们慢慢发现孩子变得礼貌起来。碰到可口的食物,他就会对周围的长辈让上一圈。我们看到后,心里暗暗高兴。记得上次回家看望父母时,儿子老早就嚷嚷着饿了,可是当饭菜端上桌后,他却没有急着动筷。我催着他吃时,他却非要等着奶奶一起。看到儿子一天天变得懂事,我们也在庆幸,我们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在成长的过程中,儿子也犯过很多错误。对待孩子的错误,我打过,也骂过,但是渐渐的我发现,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样做越来越激起他的对立情绪,本来他已经意识到的错误也开始坚决不认。于是,我们开始调整策略,在孩子犯错情绪激动时,我们就置之不理,等他冷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有时他也嫌我们啰嗦,甚至捂着耳朵不听,我们也坚持把道理讲明。逐渐的,孩子犯错后能冷静下来,虽然不是主动认错,但也会通过一些别的途径,例如给我们泡一壶好茶、扫扫地拖拖地等来表示认识到错误。 世间万物的成长都有其自己的规律与轨迹,急不得,硬不来,顺其自然、瓜熟蒂落为最好。揠苗助长的故事自古就有,可现代人还是还是屡屡要掉入这个“陷阱”。我们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等待孩子长大成熟的那刻,享受他们长大成人的幸福过程。

心理健康课教(学)案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课教案 《换位思考》 横龙中学朱利艳 一、设计理念 “换位思考”,即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往往会处理不好和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因此,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 2、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矛盾和解决矛盾。 3、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4、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三、辅导重点:

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四、辅导难点: 学会换位思考的技巧,并且会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处理好人际关系 五、教学时间及教具: 1课时;草稿纸、ppt、录课室、相关视频 六、活动形式和方法: 本课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体验——认知”的模式来达到教育的效果。 七、活动准备: 全班分成6组,围成正六边形围坐,并要求每6人一个小组。(共42人) 八、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角色互换 (一)视频导入 上课前老师简单说下心理课堂参与要求:多举手,只谈自己,不评价别人,当别人说话时,认真听。 首先播放女儿与母亲冲突视频:女生杨柳的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期中考试却严重失利。妈妈知道后,几天都没有睡好觉。某天晚上,杨柳给妈妈打电话说,要申请参加一个绘画培训班,妈妈不同意,两个人在电话里吵了起来。 教师提问: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图2 2种干扰类型×2种探测刺激类型正确率折线图 对全体被试的正确率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干扰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 (1,35)=15.12,p<.001;探测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35)=14.45,p=.001;干扰类型和探测刺激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35)=10.64,p=.002。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当干扰类型是语义相关时,探测刺激类型的干扰组和控制组的差异显著:t(35)=-3.92,p<.001;当干扰词是语义无关时,探测刺激类型的干扰组和控制组的差异显著:t(35)=-2.62,p=0.013。 4.讨论 语义相关性对抑制机制的影响。无论以反应时还是正确率作为因变量,我们都发现了显著地干扰项目类别效应,当干扰项目与目标项目语义相关时,被试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干扰项目与目标项目语义不相关时,同时反应时正确率显著小于语义无关时。 干扰项目类别效应说明干扰材料与目标材料语义相关时更难被抑制,表明抑制机制与干扰材料的语义性质有联系。因而在本实验中可见在干扰项与目标项语义相关的情况下,被试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的结果。 探测刺激类型对抑制机制的影响。无论是以反应时还是以正确率作为因变量,在MANOVA 中,我们都发现了显著地探测刺激类别效应,被试对干扰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控制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时,同时,被试对于干扰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正确率显著小于对控制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正确率。 语义相关性和探测刺激类型对抑制机制影响原因分析。根据语义网络模型,与目标词语义相关、范畴相同的干扰词,其概念网络或命题网络与目标词有更多的联系,在语义空间中距离较近。根据激活扩散模型,激活会从已激活的结点沿着连线向周围扩散,联系越紧密的概念越容易被激活。 因此在加工目标词的过程中,如果干扰与其有密切的语义联系,就更容易被连带着激活。干扰词本身的激活水平高,抑制的效果则应没有控制词好。 总之,语义关系性和探测刺激类型均影响抑制效率,主效应显著,且语义相关性和探测刺激类型对抑制机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干扰材料的性质影响抑制效率,语义相关的比语义无关的干扰材料更难以被抑制。

父母需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父母需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上帝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故事,并深深为之感动。孩子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征,在他成长的某些阶段,的确就是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上花谢花开、看草坪中小蚂蚁在搬家、在雨后的蜗牛在散步……的时期,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耐心的等待他们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很多家长的耐心却日趋减少,把“快点”不自觉的作为了口头禅;事实也的确如此:你可以在这里慢慢的,可是时间不等人、学习不等人、同伴更不等人;当一个个小伙伴飞奔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时候,当夜半孩子作业依旧没有写完的时候,当距离上课还有十分钟而孩子依旧没有到校的时候……能够纯碎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岂非凡人? 于是乎,家长迫于无奈也好,着实着急也罢,一改曾有的陪孩子慢慢成长,转变成为“催促王”,只恨不得把所有的都替孩子做了,让他可以快一点,再快一点! 其实,“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是一个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事情,如若只是“耐心等待”或“着急催促”,结果往往都是欲速而不达。 一、不溺爱、多鼓励、善于发现其优势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就像小树苗,如果放任其生长,就会多出许多枝枝杈杈。对于孩子来讲,天性中有很多善良的美好的东西,但同样也有很多需要后天学习与调整的部分。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维护自己好的部分,而逐步改善需要调整的部分。 孩子也是需要鼓励、表扬的。正确的使用夸奖,能够让孩子在被认可的快乐中走的更稳更好。孩子的世界,他们更能接受真实的批评而非虚伪的夸奖。 孩子身上是有许多潜能亟待挖掘的,而这些潜能的发现真的需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长”。不要着急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你认为孩子是怎样怎样的,也许就是因为家长的“误”认为,把孩子真正的优势潜能遮挡了去,终将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 二、在他出现问题时及时伸出援手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在第一时间给与孩子帮助,而这种帮助是非强迫的、不焦虑的,用成人的冷静和睿智来引导、帮助孩子。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是此起彼伏的状态。所以家长的态度一定是要冷静的、平和的来看待这些问题。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出现的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判断以及处理方法。因人而异很重要。所以育儿没有千篇一律、亘古不变的真理。 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千万不要以为把问题交给“老师”或者“时间”。这个世界上唯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 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 用以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控制”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容易出多选) 1、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3、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 4.实验法的局限性 1、有些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 2、有些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实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理论思考、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讨论、 撰写实验报告、发现新问题 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 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可以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发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学会等待幼儿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要细心地呵护,静静地等待。可可是一位可爱、稚气的孩子,非常聪明,而且思维敏捷。她在选择桌面玩具的时候,只玩积木,结果就发生了“积木风波”这件有趣又让人深思的事情,一件事情影射出的是等待的幸福,是爱心与耐心传递的幸福,是习惯浸润的幸福,是花开无声的幸福。 案例描述:积木风波 今天早上可可来园比较早,一进班级就去玩具区选玩具,结果发现自己最喜欢的积木被别的小朋友选去了。于是我让她去选其他的玩具玩,可可不答应,嘴里喃喃地说着:“我就是要玩积木,别的玩具我才不玩……”说着说着哭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暂时停止与她进行沟通,静静等待她的情绪稍稍稳定再去解决这件事情。 在我“若无其事”地看着其他小朋友拼搭的时候,可可发现没有人继续理会她,她的哭声逐渐变小,最后是时断时续,这时我便轻轻地走过去跟她说:“可可现在积木已经被乐乐选走了,你可以去跟乐乐商量一下,如果他愿意跟你交换,你就可以玩积木,如果乐乐不愿意那你就和他一起玩积木,好不好?”显然可可对于我的建议有了考虑,我也没有继续要求她给我回答,而是给她时间思考。接着这样的一幕就发生了,可可跟乐乐说:“我想玩你的积木,你能不能跟我交换一下啊?”她在跟乐乐进行商量,乐乐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这一次可可没有执意去争抢玩具,而是轻轻地去端了张椅子坐到了乐乐的旁边,和他一起搭起了积木。 今天的事情虽然看起来已经结束了,可是如何让可可以后都能开心地玩玩具,不再为选择玩具而纠结。放学后我又单独跟可可进行了谈话,我问她:“你为什么只玩积木呢?为什么不愿意玩别的玩具呢?其他的玩具也很好玩,要不要来试试?”可可看着我很疑惑地问我:“可以像积木一样搭东西吗?”我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要问你自己啊。”她似乎不太愿意,于是我说:“没有关系,我先跟你讲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好不好?”她开心地点点头。我把故事讲完后告诉她:“原来有些事情要自己试过之后才知道,其他的玩具能不能搭?我不能回答你,你要自己试试就知道了,明天你可以试试,好吗?” 可可第二天来幼儿园的时候,积木已经被其他的小朋友选走了,可可的反应很平静,去选了另外一筐拼插的玩具,在座位上拼插了起来。今天在游戏中我一直静静地看着她,当她发现自己的玩具已经不够的情况下,她再次试着与旁边的依依商量:“你能不能借几个玩具给我啊,我还需要一些玩具。”依依将自己多的玩具给了可可,可可还跟依依说了:“谢谢!" 案例反思: 等你是一种爱心与耐心传递的幸福 孩子就像一只小蜗牛,无论我们如何催促都是徒劳的,蜗牛只会按照它的轨迹慢慢爬行。我想做为教师如果我们在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能够耐心地去听听孩子的原因,或许我们就不会对着孩子恼火与生气。当我们能够学会等待孩子,用我们的爱心与耐心去守护孩子,我想这个时候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会闻到醉人的花香,感受到温柔的微风,看到满天漂亮的星斗…… 等你是一种习惯浸润的幸福 等待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中养成好的习惯,而规则总是容易被忘掉,只有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浸润孩子。可可看似是在“无理取闹”,其实她是在成长,她用她的方式在认识这个世界,感知社会性的关系,学会交往。教师在孩子的纠纷中应给与孩子一个引导的作用,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并在尝试中明白问题是可以开心地解决。等到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孩子也就学会了谦让、商量、合作、友好…… 等你是一种花开无声的幸福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关注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每一步,用爱去支持、鼓励孩子。在每一天中都要珍视孩子会出现的各种“错误”,只因为有了这些所

心理健康课教案-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课教案-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课教案 《换位思考》 横龙中学朱利艳 一、设计理念 “换位思考”,即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阶段,往往会处理不好和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因此,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 2、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矛盾和解决矛盾。 3、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4、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三、辅导重点: 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四、辅导难点: 学会换位思考的技巧,并且会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处理好人际关系 五、教学时间及教具: 1课时;草稿纸、ppt、录课室、相关视频 六、活动形式和方法: 本课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体验——认知”的模式来达到教育的效果。 七、活动准备: 全班分成6组,围成正六边形围坐,并要求每6人一个小组。(共42人) 八、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角色互换 (一)视频导入 上课前老师简单说下心理课堂参与要求:多举手,只谈自己,不评价别人,当别人说话时,认真听。 首先播放女儿与母亲冲突视频:女生杨柳的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期中考试却严重失利。妈妈知道后,几天都没有睡好觉。某天晚上,杨柳给妈妈打电话说,要申请参加一个绘画培训班,妈妈不同意,两个人在电话里吵了起来。 教师提问: 1、你感觉自己理解故事中的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