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8-12T15:32:02.64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47期供稿作者:何红仙

[导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教学也必须重视和加强新闻记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贵州省松桃县第二中学何红仙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教学也必须重视和加强新闻记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材料。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方面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材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学师为主导”的三为主原则: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打开数学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点心得:

一、设法激发阅读兴趣。数学教学重讲练、轻阅读的现象已习以为常,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靠老师讲,学生练。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缺乏学习自主性,如何谈得上学生有阅读数学书的兴趣呢?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必须考虑的焦点。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可以这样入手:(一)用榜样引路。激励学生读书,让学生懂得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在数学领域有重大贡献的人,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新知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广泛地阅读有关的数学资料,才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二)创设渴求阅读数学书的情境,变要学生阅读为学生要读。如有理数减法的数学,老师可创设“12-30”这一问题,提问:“够减吗?怎样计算?”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有理数减法则的推导过程,在使学生弄清有理数减法法则内容的基础上,对阅读产生兴趣。(三)及时表扬,增强兴趣。经常接触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的成功点滴,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有理数除法有内容时,有些学生理解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些学生悟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有些学生懂得有理数除法中的除数也不能为零道理,我都一一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阅读数学书,不是让学生简单、机械、盲目地读,我们应指导阅读方法。(一)课前预习读,读中生疑。即要求学生弄清下一节课讲什么内容,疑难之处用笔圈注,重点用着重线划上。(二)课中指导读,读中质疑,释疑。例如指导阅读“有理数的乘方”一节,首先提问:什么叫乘方?在乘方中什么叫底数?什么叫指数?什么叫幂?乘方运算法则是什么?学生边读边思考,或同桌、小组讨论,然后老师讲解,解决学生的疑难之处。(三)课后复习读,整理、强化知识,形成知识点。引导学生阅读,把阅读与动手、动脑、动口紧密结合起来。边读边想:新旧知识有何联系?把知识连成知识线。再将各知识线归纳、概括,形成知识面。例如学生学完初中几何“三角形”一章后,通过复习题,让学生明白该章有三角形的定义、类型、性质、定理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这些点串接起来记忆理解,形成知识线。再总的归纳概括三角形的所有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整体印象,把知识线组成知识面。这样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知识线组成知识面,能使学生领会新旧知识问的相互衔接和联系,在大脑中构建起有机而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数学新闻记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必须靠平时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培养。在指导阅读中将做到。(一)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领悟力。(二)理解重要概念及术语,并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新于旧地进行知识迁移,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三)归纳、概括、整理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力。(四)冲破教材的束缚,大胆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象重视语文、英语的阅读那样重视它,真正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彻底改变数学教学中重讲练、轻阅读的做法,为学生学会学习而努力,为学生离开老师也能深入数学异常而努力。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一) 就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说,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 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溪口中学汪璇瑄张仁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有“读书破万卷”、“开卷有益”等等,由此可见“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但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很快的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都是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直接关系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更是提倡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自学才能进一步吸取知识,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利用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网络等等都是探求知识的渠道,这些媒介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2.阅读可以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七年级上的阅读内容《与水有关的数字》,《数学符号》,《生活中的数字》等,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部分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的格外重要,这样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方便他们去自我提高。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的充分发挥。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主要是背书教育,听话教育和应试教育三者的混合体,背书教育的功能是 把本来活泼聪慧的孩子们教呆、教笨、教傻,教成不会动脑、不拘言笑的小木偶;听话教育 的结果是,把原本禀赋各异渴望百花争艳的孩子们教成普遍缺乏独立意识、没有个性没有己见、遇事只会人云亦云从众随俗的庸碌之辈,至于应试教育,它的本质特征就是:只管考分,不管育人。对于培养现代有用人才而言,以考学生的背书功为主的考分,它的含金量实际上 是很低的,有些甚至低的可怜!对于学校教育的这种状态,我们老师是有可作为的,但对老 师的评价体制,使大多数老师急功近利,丢弃了完全可优化的教学教育。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从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上开始,教材每单元就安排了“口语交际”和“回顾拓展”,初中课本上 每单元都设置了语文实践活动,这本身就是给了学生一个真正的舞台,在一个个中心的指引下,让他们主动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展现个人 的品味和魅力,体验成就感,从而获得更为积极的动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这个总导演来 提纲输领。大多数教师认为这在考试中体现不出来,还不如多写写生字词,多背背优美段落 有效呢。殊不知这就是每个教师所标榜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只读课内的书,不 涉及课外知识、课外读物的话,只会让学生走入死胡同。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别是 其阅读技术的水平造成的。阅读是一种能力,这是大家所公认的。阅读是一种技术,有些人 可能不甚理解。要谈阅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技术,我们得首先让孩子喜欢阅读,才能求 其次。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呢? 读书是一种生活享受,就如同看电视、玩游戏、做运动一样。除了工具类书籍外,一般作家写书,就如同导演拍电影、画家画画一样,是一种艺术创作,是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能从书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中得到情绪上的宣泄。阅读是一种自我情感享受,是一 种个人的内在的需求。 在孩子起初接触书,有读书的倾向时,这是最好的引导时期,只要是符合孩子年龄的故事书 或者儿童文学,情节很跌宕起伏,孩子读的时候为了急于知道情节发展当然是会很快速地阅 读了。读这样的书也是有好处的,不爱阅读的孩子因此会爱上阅读。如果总是读这样的书, 就像总是吃快餐一样,肯定会出问题的,还需要读一些经典的适合年龄段的文学作品来放慢 阅读的速度,读完了想一想,甚至再读一遍。还是快餐的比喻,传统的美食是令人回味的, 而快餐不过是填饱肚子罢了。当他真正喜欢上阅读时,读两遍读三遍甚至更多都有可能,这 时已经属于他的需要了,他要品味揣摩了,从中会潜移默化许多东西。 对孩子阅读的要求切记不要功利的思想太严重,应该让他享受阅读的过程,总希望他阅读后 能得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希望对他的写作有帮助。但其实当你看到他阅读中得到那种快 乐时,也会非常开心的。从没有听到过哪位作家希望读者看书地时候重点关注他是如何进行 人物铺垫的,就像观众看电影,若只关注导演在哪里用了蒙太奇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不 知道这部电影是否还有票房收入。对大多数孩子而言,阅读一旦变成了被动去学习写作技法,这和上语文课又有何区别呢?兴趣是一切学习之动力源泉,只要他有兴趣阅读,那么他读书 的范围自然而然就会扩大,涉及的面也会越来越广,阅读的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当然,书海 茫茫,要有导航员。 说到阅读能力,有两个最高境界令人羡慕:“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三国演义》记载, 张松能过目不忘。 一个张松,几百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人。当然,这种记载,只能半信半疑。严格说来,世 界上没有这样的天才的。这样的境界,只能这样理解:有的人阅读速度高,而且记忆效果也 非常好。当然,阅读经过有效的科学的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多数不爱阅读的中小学生不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靖边六中杜兵兵 2011.3.3 【摘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大家都已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有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满堂灌、注入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上好一堂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脑上,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简洁明了,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显示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见,探索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运用过程的规划,还包括教师如何理解数学,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关键词;初中数学授课简洁明了严谨美教学结构模式原则。 数学有自己的特点:一、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二、它既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从知识的应用过程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又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三、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不但要求学生具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一、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讲究上课的艺术,既要给学生一种想听、简洁易懂的感觉,还要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可以说初中数学课是学生步入数学的入场卷、是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摇篮。那么如何才能使一堂数学课更‘美’呢? (一)、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积极性,把课堂变得简洁明了。数学和其它科目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不但要追求简洁易懂而且还要讲究美。我觉得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件艺术品。每一个教师在上课时都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上课艺术特色。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了解课本、理解课本。把自己的理解加入课堂,不要只把教材搬上黑板。大部分老师在上课时紧握着教材,教材上写什么他就板书什么!那么对于早已经预习的学生来说就没有兴趣了,对于不会的学生也可以照着课本跟着喊答案了。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自然就显而易见了!可是当你理解课本后,在课堂上举例时随便从生活中找些数据,只要围绕课本知识点就行了。这样一来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刚刚发现的‘新’数据,而且不会因为已经预习过而厌烦,而且还会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真正做到把数学实际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材具有创新的精神,有创造性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在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新认识、新事物,不但具有“新颖”和“独特”的特点,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有价值的成果。在数学发展史上许多有创造性的重大成就对其它学科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都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让学生理解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的彻底程度,体现了深层次水平上的美。如在讲解反函数概念时,学生学会了利用“函数f(x)的反函数记为y=f—1(x)”,并有“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的结论,但当题目条件中出现了“函数y=f—1(x)+1的图像经过点(1,2)”的时候,很多学生也不假思索地将其转化为“则函数y=f(x+1)的图像必经过点(2,1)”这一错误结论。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中存在着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认为“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的结论,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在反函数概念上认识不够深刻。 二、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关键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摒弃问题的细枝末节,把决定问题本质特征的地方找出来。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好比亮起了一盏指路灯,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思索——猜想——发现——证明,通常都能找到新的线索和结论,也是形成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例: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换,得到的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36,求原来的这个两位数。 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是Y,那么 解以上两个方程可得X=6,Y=2,所以原来的两位数是26。提醒学生注意: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后所得的新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有一个规律,启发学生去思考。这样一来,必然会触发肯动脑筋的学生去探索,去挖掘、找规律,去验证。如: 83—38=45=9×5,76—67=9=9×1, 52—25=27=9×3,︱27—72︱=45=9×5,……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 指导学生猜想:任何一个两位数,把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的差的绝对值都是9的倍数。 三、多种思路,多种变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 —2(m+1)x+4m(m—2)=0,⑴当m 为何值时,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⑵当m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mx2—2(m+1)x+4m(m—2)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分解?⑶当m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mx2—2(m+1)x+4m(m—2)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数学阅读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有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这样两句话:“题目没看清楚”,“意思理解错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差所造成的。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也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不仅我们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的意识,还要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认识到数学阅读是提高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连题目意思都看不懂,你即使有再过硬的计算能力也不行。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是使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愿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主动进行学习。而数学课本是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的,学生阅读时不会像读小说、故事之类书那样轻松、感兴趣。因此千万不能强硬的要求学生去读,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情境,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典故、趣事、名题、趣题等,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数学方面的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用这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在学生阅读之前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阅读、认真地思考,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做好阅读示范,训练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产生了阅读兴趣是阅读的头一步,但究竟如何去阅读数学课本,对学生来说还是很茫然的。为此我们教师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去阅读,教给其阅读要领,先读通句子,再由表及里,读透读懂,养成“阅读加思维”的读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问题”的习惯。 古人说:“学贵有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因此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的同时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在阅读“切割线定理”这一节内容时,除了掌握主要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语文活动中提高的,而语文学习受活动的目的任务所约。 【关键词】嗜好读书课外读物素质授之以渔 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观念的变化,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成为时代的呼唤。而在语文学科众多能力的培养中,阅读能力不容忽视。 1.要改变讲读课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能去听,去记的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目前语文教科书的编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同一类型的课,导读课上应明确学生应学习什么东西,如何去学。当然,这类课也不能由老师“包办”,而是逐步引导学生去解决各种问题,重点是交给学生方法,即“授之以渔”。对于其他如自学课,欣赏课,评选课则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适当点评即可。 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采取不同形式的阅读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了解文章内容用默读;要求读出语感用诵读;还有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总之根据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多来,对文章的内涵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知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有课外阅读,但有的学校及家长不允许学生读课本以外的所谓“闲书”,甚至有的学生也有类似观点。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被选在书本上的文章虽然有很大的典范性,但熔炼有限,而且较之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很大的保守性。读课外书不仅让我门睁眼看世界,而且课外阅读有“嗜好读书”的特点。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必然会精心的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阅读能力。这是课内阅读所不能代替的。 要想使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就必须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积极的、健康的课外读物,有意识的让学生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其他能增长他们见识的有益的读物。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既广泛又庞杂。怎样才能广泛而不散,杂而不乱,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明确阅读目标,是重要的一环。 高尔基有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会越有益。”也就是说,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语文活动中提高的,而语文学习受活动的目的任务所约。心里学认为:人的智力的各种要素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就是加强相应活动的“有意识”,即有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有完成目的任务的愿望和要求人的思维的每一个步骤都受思考者的目标所制约,阅读目标的确定,不能超出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3.能抓住要点和关键提问,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表现 “学贵有疑”,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感悟和质疑的关系,阅读课应有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感悟和质疑谁先谁后,谁轻谁重,要因文而异,辨证处理。一般地,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古诗词、儿童诗歌,教学时可以感悟在前,质疑在后,并在感悟上多花时间;常识性文章、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寓言故事等,教学时可以质疑在前,感悟在后,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15T08:52:33.7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6月总第101期供稿作者:瞿平[导读] 初一时间不紧,空闲时玩一些逻辑数字游戏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 瞿平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第五中学330200 摘要:初中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过渡阶段,它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连接学科,是初中理科中的母学科,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化学的学习,所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这期间,数学教学既要弥补学生在小学里尚未完全掌握的,同时更要为他们高中乃致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教好初中数学。 关键词:教学质量重要基础 初中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期间,数学教学既要弥补学生在小学里尚未完全掌握的,同时更要为他们高中乃致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确,学生初中接段的数学学习就等同于夯实基础和进行一二层的建筑工作一样。每个学生的成就都是不可限量的,我们无法预知这“楼”能盖多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成就有多大,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有义务竭尽所能为他们在未来之路上增一些平坦少一些坎坷,增一些顺利少一些曲折。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学习数学,一个良好的开端很重要。在逻辑性上,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一些初中生来说略显枯燥。 一、提高学生兴趣 初一时间不紧,空闲时玩一些逻辑数字游戏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一旦形成数学思维,以后在学习数学时就显得轻松很多,说是事半功倍也不为过,同时身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数学的热爱,只有当你热爱,你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与活力,当学生受到这种氛围影响时才会被你的课吸引,被数学吸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容易迅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将数学做为一门爱好。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学生爱,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辅导工作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兴趣等的差异,任何教师都面临着怎样搞好对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问题。笔者是这样进行的,对优生的辅导通过提供较难的资料让学生自己看,组织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让学生作练习等。对差生的转化方面,主要是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如当面批改作业,指出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特别是在思想上让差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差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表扬和肯定,这样便能大大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用“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不断“变换”的数学命题,这也是实现走出题海的重要环节,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1.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3.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宇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0(10) 。 [2]王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3]莫颖磊初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月刊). 2009(12)。 [4]臧春阳精彩教学在“创新”——浅谈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策略的应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会议,本课题的设定一方面是领会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我校五环模式的具体需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选定及后期工作安排作如下报告: 一、课题背景 自2011三月份开始,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先后进行了多次模仿与研究,最终确定‘‘五环’’教学模式,各组的模式不尽相同,数学组的模式有以下环节○1情境创设,目标引领;○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3指导自学,自主探究;○4点拨更正,解疑答惑;○5课堂检测,拓展延伸。改革后的课堂数学中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数学阅读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抓不住关键词意,对题意理解不当、语言表述紊乱及语言间的转换困难上。 2、学生在预习当中对一些概念、定理的理解流于表面,对它们的来龙去脉未弄清楚。 3、部分学生对预习不重视,流于形式,经过预习,仅仅只知道学习的课题,对具体的内容根本就不知道。 4、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教条化;学生

在课堂中只是简单的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未真正地理解知识,应用起来感到无从下手。 5、缺乏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 6、在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但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 在此背景下,数学组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申报以“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主课题。希望在我校进一步探索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成功模式,为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光添彩。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数学阅读,使学生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中不断加强,开展数学阅读研究,深入指导,具体到个人、明确到课堂。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4、通过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创造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文化、数学美的感悟、提高欣赏与创造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距离小课题开题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所以使得小课题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多少有些被动,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使得各项工作按照计划如期进行。现将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汇报。 (一)理论学习 在我县召开的小课题开题报告会上,我作为名小课题负责人,在会上做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演讲。最后由评议专家做了点评,点评使我认识到自己设计的方案的不足,会后及时作了修改和调整。 这段时间我组成员对《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研究》、《中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书籍认真阅读,同时要求每位老师做好学习笔记。转变教师的思想,转变教师的旧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促使本项研究顺利实施。 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县五中举办的中学数学解题研讨会,会议期间除了学习相关理论外,还向其他老师请教有关小课题研究方面的问题,并得到了他们的建议和指导,我感觉受益匪浅。 此外,我在网上也查阅了前人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从中吸取了一些好的经验。并关注同课题的其他同行的研究动态。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具体实施 日我组制定了《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20道题,在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A、B、C三个不同层次的班各一个,每班随机抽取2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我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日对研究的两个班进行了第一次考试,对研究的两个班进行了第二次考试,并对两次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的效果更加显著,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包括读教材,读教辅,读报纸杂志。并指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做使学生养成了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开展每章的知识体系总结和评比,并将评比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平时成绩,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而个性的知识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9-02-28T14:22:05.4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6期作者:潘开华[导读]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想的发生过程。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七中学655500 作为数学这一门学科,不管是课程改革还是教材更新,永远不变的就是基础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所谓“数学基本思想”,是指在数学发展历程中,对数学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那些思想,也是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核心思想。中学阶段的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有: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建模的思想。初高中阶段,数学教师把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好,那么,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有信心,掌握好这门法宝,就是拿到学好数学的金钥匙;谁能够灵活运用它,谁就在数学的跑道上领跑占有优势。但是,数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成为数学中的佼佼者。它是依靠平时的认真听讲、教师的潜移默化、自己的归纳总结,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仅仅凭一两节课的听讲或者做个几道题,就说自己的数学思想已经形成,那是天方夜谭、不现实的。数学思想的培养,关键在课堂,那么作为引路人——数学教师,又如何领好这条路呢?笔者在此写下几点看法:一、在知识形成中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想的发生过程。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规律的揭示等过程都蕴含着数学思想,都是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的好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不宜抽象空洞,而应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尽量浅显明了。数学思想大多是理论上的东西,对初中学生来说,太抽象、太虚无缥缈,学生要抓住它,很困难。那么教师就要注意从基础着手,从实际出发来教学生。例如: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在涉及这方面知识时,先从图形入手,在图形上标出已知数据,未知量打上问号,要解决问题,应该用什么定理等。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再挑明这是什么思想,是代数和几何结合形成的思想。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既自然又顺利,数和形兼备,解题方法也就信手拈来,问题迎刃而解。通过这些,说明数学思想的形成,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在合作探究中渗透数学思想 渗透,就是把某些抽象的数学思想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使学生由最初的直觉和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并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这种渗透,是随着知识的增加,年级的上升逐步深化的。同时也融合了综合的能力。这方面,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就是典型。从学习勾股定理开始,到圆中各有关知识,很多计算问题都离不开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但很多题型不会直接给出直角三角形,而是需将图形转化在直角三角形中去解决。那么该连接的要连接、该作垂直的作垂直,用适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问题时,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要渗透化归思想。这里的化归思想还有很多,如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多元方程为二元方程、将四边形问题化为三角形等等。教师在平时逐步渗透,学生日积月累,就能在解决问题时,水到渠成,难度相对就小了。如我在教学“从勾股定理到勾股定理逆定理”时,通过“问题—猜想—验证—归纳”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经历了从迷惑不解到茅塞顿开、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数学问题探索的简单方法,逐步领悟了数学基本思想,体验了思想放飞的喜悦。 三、返璞归真凸显数学思想 我在教学“销售问题”时,试图给学生传达这样一种策略:当遇到复杂问题时,我们不妨退到简单问题,然后从简单问题的研究中找到规律,再来解决复杂问题。数学课堂上这样的问题解决活动,不仅凸显了数学建模的思想,而且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领悟到数学思想在文体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方程贯穿于整个数学而且渗透到其他各学科之中,它的作用不可估量,抓住了方程的本质,就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问题就不在话下。所以教师在强调方程思想的重要性时,还要突出它的巨大作用。并且潜移默化方程中的未知量就是变量,与函数思想相联系,突出两个变量,这样数学就与实际生活结合,验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真理。教师之所以要对这些数学思想进行强调和突出,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功能,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用对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质上就达到了要求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归纳总结中提炼数学思想 在课堂归纳总结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基本思想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座桥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要将数学基本思想根植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深刻钻研,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有效策略,使学生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培养,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敏捷的数学思维,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渗透强调数学思想的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方法的培养。 数学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的桥梁和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工具。数学思想不是孤立的,它与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指导方法、方法实现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数理化》.2014年第2期。 [2]《更高更妙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测后反思就是在测验之后,根据学生测验的成绩和答卷情况,审视测验范围内教学的得失。作业反思就是要求学生针对做题中遇到的困难,反思课堂、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它是有效讲评的前提。深刻反思、重视讲评是全面实现测试功能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前反思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在“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上课前,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如:对反比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体现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体现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作为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一新的育人目标,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参与到知识发现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和能力。为此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做到以下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1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想培育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就拿教材而言,教师不能把教材当成一成不变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具体认识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和有选择地利用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但其指导思想不能变,那就是有利于“双基”的掌握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的使教学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过程,着眼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新知识和归纳总结新方法、新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如: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中,可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由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判断、找规律、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有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叠一叠,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地感悟、体验、尝试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实践证明,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2 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1 创设平等情境。课堂是师生间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而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不仅要求教师由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应以自己的良好个性,积极向上的情感感染学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学生才能敞开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显示灵性,展现个性,在探究问题、合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盐城市明达中学刘国成 数学是一种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阅读很难,许多老师也认为阅读教学很难把握,这是由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决定的. (1)数学是一门语言.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难度. 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数学阅读常要求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 (2)数学材料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加之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使数学阅读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需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 (3)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数学阅读应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要求手脑结合,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 二、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国内的一些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光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有些教师常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作业中碰到问题时才翻开数学课本,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 这种状况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有时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其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 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体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个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