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江西客家文化

浅谈江西客家文化

浅谈江西客家文化
浅谈江西客家文化

浅谈江西客家文化

汉族中的客家民系或曰客家族群,发源于我国中原大地。由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早从秦汉时起,他们的先人就从中原不断往南迁徙,定居与繁衍于南方各个省(区)。在这个过程中,客家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开创出了一片灿烂的文化,并在中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近代以后,锁国封关的局面打破,客家人通过努力和用勇于开拓、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国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如今,他们的足迹已踏遍东西南北。

其中江西就是客家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地域广袤、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文化多样,开创出了璀璨的客家文化,在我国社会历史上和区域文化研究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赣南地区,是开展区域社会史和客家族群研究的“试验地”、“资料库”。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历史、地形等因素所致,赣南逐渐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整个客家人的族群里历史和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

江西客家人的历史源流复杂。目前学术界虽然对于客家族群形成的时间和地域有不同意见,但基本认同它经历了一个由江西到福建再到广州的渐进演变过程。从源头上来说,它是由生活于江西境内的三苗氏、古越人、楚人、畲民与南迁的中原汉人融合而成的﹔从类型上看,它又有明中叶以前形成的“老客”和明末清初以后从闽广倒迁回赣的“新客”。江西客家人分布广泛,其中比较集中分布于全省的南部、中部和西北部。而且江西客家人数量多,仅赣南一地就有850余万人,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区。(《江西客家》周建新)

由于客家是我国汉族的一个重要支系,自19世纪初起,客家就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的关注。于是客家研究逐渐受到大家的热捧,多彩的客家文化便呈现在大家面前:民间信仰、风水文化、艺文、民俗、民居建筑、古村落、英杰等。

民间信仰是植根于民间的一种文化创造,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和表达形式。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因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政治制度等因素而产生的文化圈、文化亚圈的影响,打上鲜明的地域文化烙映。在赣南客家地区,被当地人们广泛敬仰崇拜的许真君、汉帝、康王、天花女神、七仙等神明,在粤东和闽西客地就没有或少见。所以,客家民间信仰又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特征,这在江西客家地区得到集中、具体的体

现。

风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古老的占卜术,后逐渐从术数中脱胎而出,成为一种独立的学说,经过历代的发展完备,到宋代逐渐形成两大流派和体系:江西形势派和福建理气派。这两个流派均流行于我国南方,但比较而言,福建派仅传于闽中,用得比较少,而江西派则广泛流传于江西、广州、福建等省区,尤其是客家地区流传更广、影响更大。因而,风水文化是客家民俗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客家丰富的艺文也是客家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采茶戏的渊源和发展更是影响深远。赣南采茶戏长期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淫戏”,并且长时期的在很多地方被“禁演”。其发源地较难确定,但经过研究,“一致认为赣南采茶戏的最原始剧目就是《摘茶》,也即《茶篮灯》,几乎所有的老艺人乃至他们的前辈都是从学《摘茶》开始的……只有《摘茶》才是赣南采茶戏的‘祖宗戏’。乾隆年间得到丰富与发展,有了正本戏《九龙山摘茶》。正本戏是每次演出必不可少的唯一大戏。”经过不断的发展,如今采茶戏不断辐射周边省市以及被周边省市所辐射,出现了一种复杂的文化交流现象,可见采茶戏的影响。

说到一个地方的文化,自然少不了要提到它的民俗,江西客家人的民俗同其他的文化一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各个方面︰生命崇拜名俗,江西客家人很重视生殖崇拜,有家族繁衍的强烈愿望,这两层心理需求和处世心态,构成了这一名俗,包括了育儿礼俗、冠髻礼俗、“承祧”习俗、结庚亲礼俗、父亲称谓的变更习俗、拜寿礼俗、抢婚遗俗、婚俗和礼俗等;大众信仰民俗:祭祀祈福、族田賑用、祭灶守岁、龙灯游村、社日祭祀、菩萨游街等;行为民俗:洁礼诚敬、喜庆成礼、待客至礼、路遇之礼、礼尚往来、工匠民俗、优待匠人等等,这些多彩的民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为客家文化的研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从这些多样的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客家人的智慧和精神,他们成就和发扬着这些文化的精髓,丰富着中国的历史文化。

赣南作为客家先民南站的第一站,对于客家文化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西客家文化的研究继承20世纪80年代初重新兴起的大陆客家热潮,不断推动着“客家热”,如今客家研究逐渐壮大,已经发展出许多可贵的成果,但一个文化的研究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大家的努力。11历史谢桂英

客家人的宴请礼仪 客家人宴请礼仪常识

客家人的宴请礼仪客家人宴请礼仪常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客家人的宴请礼仪客家人宴请礼仪常识。 客家人是衣冠之族后裔为躲避战乱灾荒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经历千百年的流徙考验,但仍慎终追远地保留和继承着好客多礼、人情交往、礼尚往来的婚嫁喜庆礼仪习俗。 把婚嫁喜庆作为一件大事来看待,一般都需请客。 首先要根据所办项目喜事内容来考虑请客的对象。一般都是围绕客家人以血缘为基础上的宗亲、婚亲及恩师友朋和乡邻之间来确定对象,列出名单写在一张红纸上称“全贴”(请柬),名列第一人坐首席。另外是每人或一家人(合家)之请帖。过去如若结婚的,帖要长折或五折以含五福之意。 必须认真写好请帖,对所请的人称呼在辈份、上下要得体,柬文尤为讲究礼节且文字要精练雅丽,内容清晰,宾主要分明。如婚贴写“庚酌”,完婚写“喜酌”,嫁女为“摈酌”,寿诞为“寿酌”、“桃酌”、“梅酌”。为父寿曰“悬孤今旦”;为母寿曰“设帨佳辰”。如三朝洗儿曰“汤饼”,周岁试婴曰“晬(音岁)盘之期”。请男长辈写“德驾”;平辈写“台驾”;晚辈写“文驾”或“台驾”。请女辈写“懿驾”或“慈驾”;平辈写“淑驾”、“鸾驾”、“彩驾”。 发请帖 发请帖由主人亲属亲自专程送到。列为第一名的坐首席者,见贴要签“敬陪末坐”,其余客人,出席的可签“敬陪”,不出席的则签“敬谢”。发贴请客,有俗云“三天为请,两天为叫,一天为提”。故邀请宾客务必要早,以表示虔诚,过些日子再提一次,到了宴请的当天要有人催,或派人及车辆去接客。 赴宴 赴宴的人一般要有贺礼(不能空手去),贺礼不论重轻,若条件不许可,三五只鸡蛋也可,以表情谊之意。贺礼以适时送去为宜,过早有失风度,送迟了难免使主人不高兴。若有写明免礼,则随主人之意。送礼的红色,旧时要封口,上加贴标签,现在多不用。对礼品的处理时,如退回,则写上“大仪璧谢”。 结婚或出嫁的女儿 结婚或出嫁女儿,亲戚先请后贺,朋友邻里是先贺后请。亲戚的贺礼,一律要收,其他友朋等酌情接纳或推辞收。 做寿 做寿,原则上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但至亲密友也有先请后贺都可。 做欢喜头 做欢喜头,如做满月酒,一般只请亲戚及来探望过、帮过忙的人。送礼则随宾客之便。 其他喜庆 其他喜庆,如乔迁新居,一般先请后送,过去请客强调要催,表示热情诚意。 入席的大体规则 入席的大体规则,主人要在大门口欢迎宾客笑迎到来,并由主人指定专人依次唱号,按序入席。宴席的座次是礼仪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区分“尊卑”上下亲疏辈分。如在厅堂设宴是以朝南为尊的格式,就八仙桌(8人座位)而言,朝南的两位以右为上是第一位,左边是第二位,以下朝东朝西的座次也依次类推,最后得朝北。要让地位最高的或是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人坐在首位。以下论资排辈座次,主人要待客人到齐后最后在未位坐下陪宾客。在被推到尊位的客人,在入座前要对在座的的一一拱手致意,表示感谢众人的抬举,然后才安然入座。 迟到者要用双手表示歉意,中途离席要向主人说明并向同席者表示歉意。主人谢客敬酒要起立致意。主人一一请客人就座后,为客人斟酒俗称“安席”,东道主人要在席间再斟酒,表示谢客。主人以酒敬宾客称为“献”;宾客回敬称为“酢”;主人欢饮称之“酬”。宴饮之礼又称为“酬酢

浅谈岭南舞蹈中的客家文化内涵

星海音乐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岭南舞蹈中的客家文化内涵 毕业生姓名 系别舞蹈系 专业(方向)舞蹈表演与理论 学号200911057 入学年份2009 毕业年份2013 论文指导教师 星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印制

星海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报告

星海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评语及评分

浅谈岭南舞蹈中的客家文化内涵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文化的开发与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广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主要包含了“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等等在内的文化组成部分,岭南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发展方向在一定层面上受文化的影响。因此,了解一个地域的文化背景,把握一个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对于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岭南文化中客家文化的简要阐述,以及对相关客家舞蹈剧目的举例分析,来进一步探讨岭南舞蹈中的客家文化内涵。 【关键词】岭南;舞蹈;客家文化;内涵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其优秀文化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岭南舞蹈这一以肢体语言为载体,创造于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在舞蹈艺术中逐渐闪耀出与众不同的光芒。岭南舞蹈文化底蕴浓厚,表现内容丰富纯朴,它作为最贴近劳动人民生活真实,最能反映百姓精神活动的舞蹈形式,是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作为岭南文化体系中的支流,在岭南舞蹈艺术的开发中存在巨大的潜在价值,通过对客家舞蹈的发掘研究,对于岭南舞蹈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赣南客家话

赣南客家话 分布特点 赣南各地的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从整体上来说,赣南客家话可以分为中心片和环形片两大层次。中心片包括赣县、南康、大余、于都、兴国南部、信丰北部、上犹和崇义两县东南部。其方言内部比较统一,在历史上这些地区虽然曾分属南安府和赣州府,但我们很难找出区分两府方言的突出特点。在环形片内部,又可以再分为宁石小片、散形小片和交叉小片,宁石小片包括宁都、石城两县;散形小片包括定南、龙南、寻乌、会昌东南部、瑞金东部、上犹和崇义两县的西北部;交叉小片包括中心片和环形片的交接地带,即信丰南部、安远、会昌西北部、瑞金西部、兴国中北部,它们既有环形片方言的某些特点,同时又有中心片方言的某些特点。中心片以元明时期从赣中迁入的居民加上一部分唐宋时期迁入的北方居民为核心,在语言特征上与赣中方言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中心片内也杂居着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在语言上也受到了影响,但总的来说,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语言的原有特点,而将闽粤倒迁客民的语言同化了,他们自称说的是“本地声”,称对方说的是“兴宁声”、“河源声”、“福建声”等等。环形片的宁石小片基本上以晋至唐宋

时期迁入的居民为基础,保留着唐宋语言的基本特点。交叉小片是几个时期迁入的居民聚居之地,但又受明末清初移民的影响较大。散形片是明末清初闽粤倒迁客民集中的地方,他们迁来的时候就自成村落,因而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风俗习惯,保留了闽粤客家话的基本特色。在一些边缘地区,因受邻方言的影响,往往具有邻方言的一些特点。例如:宁都的肖田、东韶两乡,因与赣方言区的南丰、宜黄、乐安等县接壤,故其方言赣语的成分很浓;会昌的周田乡一带,因靠近闽西,其方言与武平客家话相似;定南的九曲,天花及龙南的杨村一带则与粤东和平县相邻,其方言亦与和平相似;大余西南的游仙一带,地接南雄,方言与南雄相似;崇义的丰州一带,与湖南汝城为邻,其方言亦与汝城相近。 编辑本段词汇特点 与闽西、粤东的客家人一样,赣南客家人也讲“话”。“”〔ηai〕,是客家话特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因此,“话”就成了客家方言的代名词。赣南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同的地方很多,但无论在词形还是在词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 1、单音词比普通话多 如: 被(被子)皮(皮肤)晓(知道)地(坟墓)禾(稻子)衫

客家文化调查报告

寒暑假对客家文化的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2013(1)班学号:2013123668 调查时间:2014年—2015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台湾等范围内 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网上查找资料 调查目的:为了增强保护客家文化意识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客家的起源,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分别是: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这是每三次大迁徒。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

赣州历史文化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和民国时期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赣州宋代古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蒋经国先生故居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解放后,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有132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陈毅的梅岭三章即是描绘抗战时的大余梅岭。

赣南——客家人的大本营 提起客家,不能不提及赣南。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而其“客家人”占总人口比例之大,绝对的人数之多,历史之悠久和活动之频繁,自非闽西和粤东可比。赣南现辖2区2市15县,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9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80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据统计,原籍赣南客家的港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有20多万,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赣南,古称“虔州”。在客籍人迁入之前,赣南除有少量当地土著——“赣虞人”居住外,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的蛮荒之地。宋代名臣、文学家王安石描写得最为形象:“大山长谷,荒翳险阻”,“地旷人稀”,荒凉闭塞,人迹罕至。赣南的开发,得益于秦始皇。据学者考证,秦代兴国上洛山居有“木客”,他们是秦始皇为建阿房宫,派来伐木的降卒。这便是最早进入赣南,开发赣南的客家人。 赣南客家人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迁徙潮流。 第一次,是秦汉时期,大多是秦始皇派遣来的“谲徒”、“遣民”,如兴国上洛山的伐木客之类; 第二次,是在魏晋“五胡十六国”的“动乱时期”; 第三次,是在唐中叶及五代十国动荡时期; 第四次在宋末,现赣南北部的宁都、石城、兴国及于都、瑞金诸县北部之居民大都源于这四次南迁或闽西的回迁; 第五次是在元明时期,南康、赣县、于都北部、上犹东部、信丰、安远北部,属这时期从赣中客家先民而迁来的; 第六次,是清代江、浙、闽、粤居民的内迁,赣南南部和“三南”、寻乌诸县属此时期从闽粤回迁的; 第七次,是在民国至抗日战争时期粤东、北的难民涌向赣南谋生,也属“回迁”性质。这多次的迁徙,大多是迁出地发生战

最新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擦(cā) 戚(qī) 腻(nì) 匙(chí) 脉(mò) 栖(qī) (2)难写的字 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 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 正{z?ēn ɡ(正月)z?èn ɡ(正好) 铺{p ù(店铺)p ū(铺盖) 咽{y àn (咽唾沫)y ān (咽喉)y è(呜咽) 脏{z ān ɡ(脏水)z àn ɡ(心脏) 纤{xi ān (纤细)qi àn (纤夫) 脉{m ò(脉脉)m ài (脉搏) 撒{s ǎ(播撒)s ā(撒网) 散{s ǎn (松散)s àn (解散)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2)近义词 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 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 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 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 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 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 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 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 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 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 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论文化——浅谈客家祠堂文化

论文化——浅谈客家祠堂文化 中国古代六次南迁造就了今天的客家人,客家人因迁徙而产生,也因迁徙产生了客家人坚忍不拔的品性,因此朴实勤劳的客家人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后来搬迁到江南,所以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人分住在赣、粤、闽、湘、台、琼等各省,并逐渐括散到国外,漫布全球。而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因此现在称呼的“客家人”指的是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 在多彩的客家文化中,客家祠堂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占据着重要分量。祠堂是每个客家宗族大事的见证地与聚居地。客家祠堂的一般结构主要有为迁始祖而立的总祠、各“房”所建的分祠和支“房”和小“房”所建的支祠。 客家祠堂的建立最初可以一直追溯到宋元时期。在中国的古代,祭祀祖先虽然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设立宗庙祭祖只能是君王贵族的特权,一般的庶民是没有资格建宗庙的。到了宋朝,因为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势利的扩大,再加上张载、陈颐和朱熹等理学家大力提倡祭祖敬宗收族、重建宗族制度等封建家族的建设,所以祭祖的宗庙——祠堂开始在民间出现,而到了元朝,祠堂在民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宋元时期又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客家人口大量增加,搬迁到客家地区的宗族开始建立早期的祠堂,但这一时期的祠堂数量比较少。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祭祖礼制有所放松,同时客家民系无论从数量、规模和财力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因此客家人修建祠堂的积极性更高,客家祠堂进入到了大发展时期。而在清朝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几乎“族必有祠”。 在民国时期,因为受战乱的影响,有一些客家祠堂被战火烧毁,也有少量祠堂在新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客家祠堂被毁了不少,部分祠堂因为作为生产队、学校和民居被保存下来,进入到八十年代,许多客家地区的祠堂被修复、重建,尤其是在闽粤赣地区,有不少保存比较完整的祠堂存在。 作为迁徙的民系,客家人更重视传统、崇尚祖制观念,尤其是对先祖中显赫的人感到骄傲,同时其成为家族传承发展的精神支柱,生活条件的艰难更需要祖制观念来团结族人来克服困难,从客家祠堂的神牌、对联和祭祀祖先的活动,都能集中体现客家人的崇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客家祠堂文化也是崇祖文化。 客家祠堂不仅是安放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客家人的教育场所,客家人重视本族子弟的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培养出光宗耀祖的人才,来提高本族的声望和地位, 因此客家祠堂尤其是总祠大都高大、宽敞、采光好、肃静,并且门厅和柱子上镌刻着许多文采飞扬的对联,这些对联大都是颂扬祖先功德、追溯家世渊源、叙述本家杰出人物的事迹或者是劝诫后代子孙的箴言,形成激励上进的文化氛围。 客家祠堂也是举行客家民俗的重要场所,客家人无论是举办婚礼、丧事、年节的娱乐等都是在祠堂举办,并且摆上贡品,祭祀敬告祖先,这些活动在祠堂有特定的民俗规定,客家祠堂作为一个家族的标志,与客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中,客家祠堂是不仅体现客家人对宗族的重视,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客家文化,更是我们了解客家观念和客家精神的重要途径。

赣南客家文化简述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 15-18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2835248.html,/journal/cn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2835248.html,/10.12677/cnc.2015.32004 Concise Explanation of Hakka Culture in Gannan Linfu Li, Sainan Zhang, Haibo Hu, Longhuo Wu* Pharmacy College,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Email: *lflfllf20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2835248.html, Received: Jun. 3rd, 2015; accepted: Jun. 21st,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283524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Hakka is short for the Hakka people with unique Hakka dialect, unique culture and unique emo-tion. Gannan is historically important center of Hakka and now is the largest Hakka colony state. This article will give concise explanation of the Hakka culture from Hakka folk and Hakka diet. Analysis of celebration such as Jiu Long Bai Xiang, Zhu Gao Huo Long and Gannan Cai Ca Xi, and analysis of food such as HeBao za, Yusi and Ai Mi Guo are exposed. Keywords Hakka Culture, Hakka Folk, Hakka Diet 赣南客家文化简述 李林福,张赛男,胡海波,吴龙火* 赣南医学院,药学院,江西赣州 Email: *lflfllf20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2835248.html, 收稿日期:2015年6月3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4日 摘要 客家是指客家民系、是客家人的简称,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赣南是历史*通讯作者。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中文明、不文明、非文明现象 客家文化中文明现象 客家先民来自黄河流域,其根在中原、花繁五洲。因避战乱、逃灾荒等原因,离开陕西、河南、河北、山西故土……扶老携幼、翻山越岭,辗转南迁。因离乡别井、客居他乡,故大部分客家先民扎根在南方的穷乡僻壤、边远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铸造了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主要包括:吃苦耐劳、勇于开拓、民族意识、溯本思源、克勤克俭、精诚团结。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一支民系,其形成和发展,经历数次大迁徙,颠沛流离,世事多艰使客家人养成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的特性。客家人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验和磨炼,使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的凛然自傲之气,使他们成为“民族心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客家先民是中原华胄,他们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虽经辗转流徙,其文化气质不变,他们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气息使他们成为“优者的遗业与涵儒”。客家民系最值得称道的可贵之处在于客家妇女的地位不同一般。客家女无缠足怯弱之习,她们能躬操耕作,主持农计,她们朴素节俭,勤劳洁净,崇敬丈夫,热爱儿女,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维护家庭,她们以坚强和聪颖,在世界妇女中占有重要地位。客家妇女的特性充分体现出客家精神的精髓所在。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客家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已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客家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表达质朴、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优美,从古至今牵魂动魄,歌声不绝,其唱腔艺术和表现风格具有鲜明的客家地域特色,可以说客家山歌是广大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瑰宝,它作为客家人的口头文学,代代传承,所展示的文学价值、魅力和作用,是其它艺术种类所不能代替的。 客家文化中的不文明现象 旧时客家地区的人们,迷信鬼神信风水。城乡村各地普通建神庙,甚至有些地方的神庙比学堂还多,乡村里到处都有什么公王、沙官、井头伯公、树头伯公等。信奉风水术的人越来越多,每逢婚丧喜事,大小建筑,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察地利,择良辰吉日,自古至今长盛不衰。客家地区的人们,常为了求一个好屋址或墓穴,不惜长期供养风水师,以丰美酒食招待。这为风水先生招摇撞骗创造了适宜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些不懂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风水先生,靠背诵几句“地理口诀”欺骗那些真诚的希望得到适宜修养生息之地的人们,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客家文化非文明现象 客家菜口味偏重:肥、咸、香,不喜辣,分量足。点心类则喜欢以“粄”命名,大多用糯米、粳米制成,较少用面。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客家语等,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

客家文化知识测试题

客家文化,你知多少?测试题 编辑:大学生客家文化协会学习部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精髓,还体现了作为移民所特有的文化面貌。 身为大学生客家文化协会的一员,你是否精通我们的客家文化?敢说是的请先过了学习部这关……看题! 准备好了吗?开考啦! 共20题,每题5分,共计100分。 NO.1 客家名称“客”的含义是()。 A.客家人好客 B.客家人是从北方迁徙到闽粤赣地区的移民,与原住民相比较是“客” C.客家人客居异乡 D.客家人足迹遍天下 NO.2 客家先民大批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躲避战乱 C.改善环境 D.住腻了 NO.3 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不忘将祖先的骸骨带上,安居后再选墓地安葬,此习俗客家地区一般称为()。 A.二次葬 B.风水葬 C.舍利葬 D.捡金葬NO.4 客家姓氏源头主要在()。 A.福建闽南地区 B.中国江淮地区 C.中国中原地区 D.中国东北地区 NO.5 1996年,被文化部评为“山歌之乡”的是()。 A.兴国县 B.龙岩 C.宁化 D.梅县 NO.6 海外客家人最集中密集的地区是()。 A.美国唐人街 B.法国 C.东南亚 D.巴西 NO.7 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以()为标准音。

A.梅县 B.新丰 C.龙川 D.惠城区 NO.8 旧时客家青年妇女的外衣颜色以蓝色居多,其原因是()。 A.不喜欢花布 B.艰苦朴素的习惯 C.时尚 D.自己织布和染色的条件限制 NO.9 客家妇女不缠脚的主要原因()。 A.长途迁徙的需要 B.思想观念的变化 C.艰苦环境中生产劳动的需要 D.鄙视封建社会要求妇女缠足的陋习 NO.10 客家过年的年初七往往要吃七样菜(也称七色菜、七样羹),它们是芹菜、蒜子、葱子、芫荽、韭菜、鱼、肉,形成这一饮食文化的原因主要是()。 A.营养与花色品种的搭配 B.“七”字在客家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C.以谐音作比喻,祈求家庭的幸福 D.饮食习惯 NO.11 传统客家菜的烹调特点是()。 A.以炸为主 B.以烤为主 C.以煮焖为主 D.以蒸为主 NO.12 客家地区常见一类被称作()的米制食品,做主食或小吃皆可。A.粄 B.粉 C.粿 D.团 NO.13 客家人端午节有“挂青”的习俗,“青”是指 ( )。 A.柳枝 B.艾草 C.葛藤 D.菖蒲 NO.14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在客家人中这句话的准确含义是()。 A.客家人分布在所有有阳光的地方B.世界各地都有客家人 C.客家人是移民 D.客家人数多,分布广 NO.15 客家山歌歌词的句数多是()。 A.八句一首 B.六句一首 C.十句一首 D.四句一首 NO.16 客家童谣唱道:“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条鲤嬷八尺长。鲤嬷头上撑灯盏,鲤嬷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这首童谣在客家地区普遍流行,它最重要的意是()。 A.表现了客家儿童的童趣 B.表现客家儿童爱学习

浅谈中国客家文化

浅谈中国客家文化 说起客家人,我们都不陌生,他们是汉民族中一个系统分明而又很有特点的支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祖先原本是生活在黄河、淮河一带的中原汉族,由于古代战争频繁,客家先民先后经历了6次南迁,伴随着辗转迁徙的脚步,客家先民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独特的风情风貌源远流长,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的"客家文化"。 客家因迁徙而产生,迁徙给了客家人坚韧的品性。尽管所处环境位于偏僻的山区,但是勤劳的客家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下面我将从三个领域浅谈一下中国客家的文化。 一、客家话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客家话也被称为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由于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士族,他们携带着语言优势和先进的中原文化进入赣闽粤交界山区,对当地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说到客家话,不得不提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客家人爱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它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 二、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土楼、五凤楼、锁头屋、走马楼、四角楼等,最著名的是围龙屋,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围龙屋,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

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

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渐次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他们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系统,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客家人分布于世界的许多地区和国家,据估计,现在全球约有客家人口五千万以上。赣南、粤东、闽西是客人的大本营。赣南又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这里的18个县市,除章贡区和信丰嘉定镇以及其它少数居民点的世居居民外,其余均属客方言区。全区客家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亦即700万以上。 目前学术界关于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和地域虽意见不一,但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是公认的。正史中的历代移民资料和客家人谱牒中的姓氏源流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从赣南到闽西到粤东再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南是客家大本营地区接受北来汉族移民的第一站;很多客家姓氏源流资料也昭示,他们的祖先在赣南繁衍生息了若干代,后来才进一步往闽西、粤东迁移的。学界一般认为,与客家民系形成有直接渊源关系的历史上的北方汉人南迁是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的。也就是说,安史之乱,特别是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北方地区长期战乱,而赣闽粤三角区相对安宁,于是大批避乱汉民迁居于此,成为第—批“客家先民”。从这时开始至两宋,一批批的汉民迁来赣闽粤三角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与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血缘上和经济文化上的交融,最终形成为客家民系。从地名普查和田野调查的资料来看,赣南唐宋以来世居的姓氏远远超过闽西和粤东,而且这里保存的客家文化古朴而内容深厚,足以说明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明末清初,赣南由于受满族铁蹄的蹂躏,又继之以凶疫,人口锐减。而此时闽西和粤东由于人口膨胀,加之清初为对付郑成功反清起义,颁布“迁海令”,封锁了沿海地区,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造成了“闽西人稠地窄,米谷不敷”,粤东“地窄人稠”的局面,人口与土地的再分配形成尖锐的矛盾,于是一部分客民只好携家出走,另谋生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回迁至赣南,与世居赣南的客家交错杂居在一起,从而最终奠定了赣南居民的现代格局。从赣南各县市姓氏源流资料来看,河东片唐宋以来世居姓氏较多,尤以宁都、石城为著,河西片明末清初回迁姓氏居多,有的县竟占百分之六、七十。而且,闽粤客家回迁入赣后,又不仅仅局限于赣南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赣南后,再循着北上进至赣中之吉安、赣西之安福、宜春、萍乡、万载及湘之醴陵、浏阳、平江、再北至赣之铜鼓修水等县,大大扩展了客家人的分布区域。因而,赣南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期中同样起着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认识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客家人的历史和现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和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和内容 什么叫客家文化?概括地说,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她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反本

客家文化公园简介

客家文化公园简介 客家文化公园位于市中心城区腹部,由马古山和麒麟山两条小山脉从北往南平行走向构成,占地面积148万平方 米。通过国际招标,由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标,设计主题为“展示客家古邑文化,弘扬客家人文精神”,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入口广场、“河之源”瀑布、历史阶梯、客家迁徒雕塑(浮雕、雕刻)、孙中山塑像、规划展览 管、图书馆、观景阁、生态湖、樱花园和社会公德林等。 为了高质量建设好公园,按照市委书记何忠文、市长彭建文、副市长李扬达的要求,专门聘请了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主任李敏等6位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为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把脉。公园建设采取 “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2010年11月,为迎接世客会在我市的召开,拉开了客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序幕。目前 已完成公园一期工程即中山雕像以南景观工程11万平方米的建设。 该景观工程有四大亮点: 一、构建了河源地标,即孙中山先生塑像与两颗高大的英雄树(木棉)融为一体的构图。 二、气势宏大的历史阶梯,包涵了60米宽的230级台阶和反映客家人文历史的雕塑、浮雕、雕刻的画卷,其中迁 徒中喂奶的客娘,体现了伟大的母爱精神,大文豪与骏马的铜像,体现了客家人的崇文重教精神;艺术化 的篆体“客”字水池,象征着客家人漂洋过海闯世界的艰苦创业精神。 三、“河之源”瀑布,6米宽15米高,勾画了“河源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十五尺”的景观。 四、“春夏秋冬花不落”的园林绿化,樟树、桂花等100多钟乔木灌木构建了华农林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 二期工程即中山铜像以北景观工程28万平方米,实行代建制,由市代建局负责,于2013年1月开工,二期第一阶段 景观工程于2013年底正式完工并对外开放,二期第二阶段景观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约60%,计划今年年底前完 由市城管局牵头负责的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客家文化公园。东边30平方米的山体植树绿化工作,2013年已完成10万 平方米“公德林”景区的社会化植树,今年再次启动了“公德林”景区二期10万平方米的树木认种认养工作,目前正 在进行中。

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

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 【摘要】客家经过五次大迁徙,在赣闽粤边区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天下意识、亲情意识、文教意识、忧患意识。本文就整合客家 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客家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等方面进 行介绍。 【关键词】传承;创新;客家文化;世界客都 阐述客家文化,很自然涉及到客家源流。据客家学研究者认为,客家先民经过五次大迁徙,在南方人烟稀少的赣闽粤三省交界(即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区逐渐形成客家民系的诞生地。正所谓“逢山必见客,无客不居山”。由于不断迁徙,客家人形成了许多特点如团结聚居、家庭民主、妇女参加劳动、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爱国爱乡等特性,加上客家人保留和发扬中原华夏文化,便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其中梅州的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是我国客家人最大的聚居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客都。” 1.客家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一个民族或民系的物质产生和精神生活相联系。从客民第三次南迁开始,在赣闽粤边地区,客户(绝大部分为客民)占了主要地位,由于长期共处和交流,多数南下汉人与少数原来土著居民的风俗习惯、语言、经济政治利益、文化心理已融为一体,所以客家民系约在南宋时代就初步形成,在三江流域就出现赣州、汀州、梅州等文化城市,这些城市都留下许多客家文化的历史轨迹。客家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其中包括保留着浓厚中州音韵的客家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如寨堡式的圆柱形或方形夯土围屋、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穿堂屋、锁头屋、下山虎、四点金、多杠楼屋以及中西混合式等;腔调优美,抒情隽永的客家山歌;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独具特色的饮誉海内外的客家风味食品,如盐炯鸡、酿豆腐、浮水鲩丸、姜酒鸡等。 2.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客家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赣、闽、粤的资源文化。客家文化继承了包括汉民族的语言文学、治国兴家主张和思想、忠孝节俭的礼俗道德以及宗教信仰等,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

客家的饮食文化

客家的饮食文化 客家菜肴风味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 生活习俗特色。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客家饮食文化的相关资料! 客家的饮食文化知识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广东三大菜。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跟客 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 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 在探究客家饮食文化的成因时,人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客家人遍布海内外,都讲客家话,即便是侨居海外,家庭日常用语仍以客家话为主,但是,在众多的 客家人居住区域中,只有广东的东江流域客家人在保留客家方言的同时也保留了中州 饮食特色,并且自成一派,而其它地区的客家人饮食习俗都被当地饮食文化同化了。 这一现象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 在广东菜的三人流派中,广州菜、潮州菜都曾经历过秦代以后的“汉越融合”阶段,而东江菜则否。这是因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历尽艰难险阻,多群体有组织而迁, 整村整族而徙,迁至广东东江流域后,成片聚居,地域宽广,其范围包括今河源、惠州、梅州等市大部分地区以及东莞、清远、英德、曲江等小部地区。在这样一个相对 而言的广阔地区内,客家人比例大,反其客为主,自然其生活习俗就不易被当地土著 同化,反而同化了当地生活习俗,包括不少不同地区迁至此地的人的不同生活习俗。 因此,作为古中原特色的菜肴风味自然也保留下来。第二个原因是,就地理条件和物 产而言,东江地区与客家人祖籍中原较为接近,两者都属内陆腹地,远离海边,用以 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客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 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 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粤东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 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客家的饮食文化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 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现今保留于农家或饭店酒家的客家烹饪技艺,仍有许多奇妙的手工作法。如酒法:

赣南客家文化艺术(一)

赣南客家文化艺术(一) 赣南,有着约占江西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的沃土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历史沉淀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时隐时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还在继续沉淀或正在消失。因而发掘研究这些文化成为我们这代赣南人不可忽视的历史责任。一、赣南的戏剧、民歌和曲艺明清以来,赣南流行着不少土生土长丰富多彩的戏剧曲艺等艺术。有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东河戏、赣州南北词、兴国南北词、于都道情等,其中以赣南采茶戏影响最大。赣南采茶戏形成于明末清初安运县九龙山一带的茶区,艺人在演艺中将粤东传入的采茶灯融于赣南的灯彩艺术之中。经过长期锤炼,到清初时就从唱茶歌、舞茶灯的原始形态衍变、创造形成了有简单情节,以大姐、二姐、茶童三个人物角色表演的最早赣南采茶戏--三角班。由于采茶戏源于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所以发展很快,迅速传入到信丰、于都、石城、赣县等地。清乾隆年间,赣南采茶戏向外传播成为赣中、赣东、湘中、闽西、闽北、粤东、粤北及广西一带的流行戏剧。赣南采茶戏的舞蹈形态组合有三大部分。一是丑中见美的矮子步;二是风韵独特的单袖简;三是优美动人的扇子花。这些舞蹈动作皆来源于山区的生活,她的传统剧目有82种,分灯戏和杂套戏二大类?quot;灯戏"即茶灯戏,代表剧目是《九龙山摘茶》;杂套戏的代表剧目是以《反情》、《卖杂货》、《上广东》、《大劝夫》组成的"四大金刚"和以《肖妹子》、《补皮鞋》、《钓拐》、《老少配》组成的"四小金刚"。赣南采茶戏到清代中期,开始受到地方官府的歧视和打击逐渐衰退。1949年以后发掘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赣采茶戏又重新得到光大成为江西的两大地方剧种之一。1979年传统剧目《茶童戏主》由上海人民制片厂摄制搬上银屏,蜚声全国卤嗑缒俊对趺刺覆宦!贰ⅰ斗缬杲忝没ā芬蚕群蟊话嵘弦弧!缎っ米印贰ⅰ恫蛊?鞋》、《钓拐》先后获省、地、国家奖还灌成唱片。《试妻》获1992年文化部艺术局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二等奖。大型赣南采茶戏《山歌情》1994年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赣南采茶戏已经成为赣南客家最有特色的地方剧种。东河戏,是廷生于赣南的古老剧种之一,因发源于赣南贡江流域故称"东河戏"。明代嘉靖年间,在赣县与兴国交界的田村、白鹭等地流行一种以高腔曲牌清唱故事的坐堂班,坐堂班又在民间庙会游神,"扮故事"形式上发展到以高腔大本戏为主的舞台演唱,形成东河戏刍形。清初,坐堂班与苏州来的一批以演唱昆曲为主的戏班合并,建?quot;凝秀班",将二种表演形式融合为一,此后又相继吸收了江西宜黄调、桂剧西皮戏、安庆调、弋板、兴国南北词等发展成为有高、昆、弹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地方剧种--东河戏。东河戏流行于赣县、兴国及与其相邻的万安、泰和、吉安一带。东河戏的角色分为九角头制,即老生、正生、小生、老旦、花旦、大花、二花、三花九行。传统剧目在1950年以前保存有一千余种。代表剧目有《雷锋塔》、《挽发记》、《玉簪记》、《扫秦》、《六国分相--刺股记》等。中央苏区时,还改编了不少东河剧现代革命剧目,如《活捉张辉赞》、《送朗参军》等,影响很大,风靡一时。赣南的民歌和曲艺也同样透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歌高亢刚健,朴实无华,有山歌、灯歌、风俗歌、小调、号子、儿歌等。赣南民歌大体可分为三个地域特点,一是南部的"三南"即龙南、定南、全南三县及东北部的寻乌、兴国,地理与广东部分地区接壤,语言相近;二是处于赣南东北边区的瑞金、石城、宁都三市(县),部分地域与福建交界,但中隔大山,语言差异相对较大,此区域的灯歌较著名,山歌受赣中影响较大;三是赣南中部的赣县、南康、信丰、于都等县市。由于靠近大江大河,船号、木排号子很流行,语言也较平和。赣南山歌的旋律起点音较高,然后大多来个高音拖腔,音调下行至主音结束。兴国山歌是诸县山歌中,旋律最美,最着特色的山歌,以即兴行腔为法。节奏自由优美,随唱随答,甚至中段用鼓伴奏?quot;哎呀嘞"是兴国山歌中最常用的感叹用语。赣南小调很多,大体可分本地和外地小调两种。本地小调以交情歌为代表,还有叫化歌的"莲花落"等。赣南风俗歌有年歌、婚礼歌、丧歌等。此外还流行道教音乐;有海青、碗花、上告等。灯彩是赣南民间古老的传统歌舞,有龙灯、鲤鱼灯、摆字灯、高灯、狮子灯、云灯、茶蓝灯等近20

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全)

2017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全) 导游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导游服务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有效期三年,2017年的导游证考试时间暂未公布,下文yjbys小编先为大家搜集最新的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题号的横线上,每空0.5分,共30分) 1.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吸引物、_____和_____。(游客,旅游服务及其设施) 2.世界旅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_____,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 _____。(WTO,PATA) 3.福建省全省陆地面积_____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_____万平方千米。(12.14,13.6) 4.福建现有_____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_____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137) 5.旅游活动按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旅游和_____旅游。(团体,散客) 6.每年_____为世界旅游日,每年_____为中国旅游日。(9月27日,5月19日) 7.福建省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_____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第_____位。(2,1) 8.东周包括_____、_____两个时期。(春秋,战国) 9.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__,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_____。(《诗经》,《黄帝内经》) 10.中国古代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_____,纵深间数称为_____。(开间,进深) 11.皇帝的女婿魏晋以后称为_____,清代称为_____。(驸马,额驸) 12.乡试第一名称为_____,会试第一名称为_____。(解元,会元)

1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壮族,珞巴族) 14.客家食文化的突出特点是_____,客家特殊饮品是_____。(丰盛浓郁,擂茶) 15.清代天主教在福建形成_____和_____两个传播中心。(福安,漳州) 16. 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著名的文化代表为_____和_____。(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 17.佛教诞生在_____,发展在_____。(印度,中国) 18.金元以来,全国道教形成_____和_____两大教派。(全真道,正一道) 19.中国古代建筑反映了敬天祀祖的_____思想和以皇权为核心的_____思想。(礼制,等级) 20.《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_____个亚类、_____个基本类型。(31,155) 21.云岗石窟位于_____市,龙门石窟位于_____市。(大同,洛阳) 22.世界第一高峰是西藏境内的_____,世界第二高峰是新疆境内的_____。(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 23.我国海岸类型以钱塘江口为界,其北以_____海岸为主,其南以_____海岸为主。(泥沙质,基岩) 24.香港区花为_____,澳门区花为_____。(紫荆,莲花) 25.中国四大名绣除苏绣、湘绣外还有_____和_____。(粤绣,蜀绣) 26.属于再加工茶类的有_____和_____。(紧压茶,花茶) 27.除中国烹饪外,名列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还有_____和_____。(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 28.中国十大菜系除八大菜系外,还有另外两个菜系是_____和_____。(京菜,沪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