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焦虑障碍的特征及其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障碍的特征及其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障碍的特征及其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障碍的特征及其认知行为治疗

·研究与思考·

焦虑障碍的特征及其认知行为治疗

马惠霞

(山西大学教育系 太原 030006)

关键词:焦虑障碍;认知治疗;行为治疗 中图分类号:R7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59(2001)04-0382-02

焦虑障碍,按照DSM-Ⅳ,包括了所有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1],它除了与各种恐怖症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外,还加入了与应激有关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成瘾物质所致的焦虑障碍。按照CCM D-Ⅱ,在“各种焦虑症”的目录下,清晰而明确地列出了三类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恐怖症[2]。在CCM D-Ⅱ-R中,虽然将此三类神经症与其他类神经症并列,还列出了更细的目,但此三类神经症的顺序相连,并与DSM-Ⅳ顺序同。在2000年11月3~9日于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心理治疗师系统培训班(第一期)中,主要以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为主题,香港学者所讲焦虑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伴发症等以DSM-Ⅳ为分类系统,而针对的病类却是CCM D-Ⅱ-R中的前三类神经症即恐怖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本文所介绍的材料主要是香港学者的观点和方法。

一、焦虑障碍的特征

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症、强迫症三者都具有焦虑症状,所不同的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恐怖症、强迫症的焦虑症状是继发的。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DSM-Ⅳ自1983年以来,特别强调其症状的重点是担忧(wo rry)。担忧有十个特质。我们用此十个特质来分析恐怖症和强迫症的症状,即可看出三种焦虑障碍的异同。

1.入侵性(intrusiveness)恐怖症中的恐怖物及恐怖场面等的闪回,入侵性记忆的不能克服;强迫症中某些观念、冲动的入侵具有不受控制性等即属此性。

2.孵化期(incubation)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焦虑担忧在0~15分钟内不断增加;恐怖症的孵化期特短,但短暂而强烈;强迫症的焦虑孵化期则是长期而迁延的。

3.适应期(habituatio n)约20~30分钟。

4.语言化思维活动提高(high verbal-ling uistic thinking)

5.意象化思维活动降低(low mental imagery)。三种焦虑障碍的情况基本相同。

6.窄幅自主神经反应(pestricted autonomic response)恐怖症的自主神经反应比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程度要大一些;强迫症患者在最初时,与广泛性焦虑障碍有相似的焦虑、担忧反应,但当仪式化动作出现时,其身体症状就显著减轻。

7.认知偏差(cog nitive bias)此特点是三种焦虑障碍最大的共同之处,在认知行为治疗家看来,也将是治疗的最主要切入点。

8.思想回避(cog nitive av oidance)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想回避和控制,但却“发现自己很难控制此焦虑”;恐怖症患者不仅思想回避,且“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回避行为”,强迫症患者则回避、克制的愿望最强烈,但最终均告失败,而以仪式化动作代替之。

9.抑制情感加工(inhibition of“emo tio nal processing”)情感加工是Foa引入的概念,他认为情感加工可用来解释暴露期间恐惧的减少[3]。在三种焦虑障碍中都有抑制情感加工的情况,而暴露以进行情感加工则成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之一。

10.拖延行为(procrastinatio n)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由于害怕焦虑和担忧而拖延行为;恐怖症者则因为怕、焦虑而迅速逃跑(flig ht);强迫症患者则重复某种行为。

二、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情绪与行为产生的决定因素,治疗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改变人的观念来纠正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行为疗法则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而得来,异常行为也如此,治疗则是通过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来消退、抑制、改变和替代原来的不良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是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结合,它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影响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在患者身上常常表现出一种恶性循环,即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而这些情绪和行为也反过来影响认知过程,给原来的认知观念提供证据,使之更加巩固和隐蔽,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认知行为治疗中,治疗者常常通过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这种技术不仅仅针对行为本身,而是时刻把它同患者的认知过程联系起来,并努力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3]Koegel RL,Koegel LK.Teaching children w ith autism:S trate-

gies for initiating pos itive interactions and improving l earning op-portunities[C].Baltimore M D:Brookes,1995.1~32. [14]黄伟合.功能分析:行为心理学的新趋势[J].中外论坛,2000,

59:68~69.

[15]Lord C,Pau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3745491.html,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autism.In:Co-

hen DJ,Volkmar FR(Eds.),Handbook of autism and pervas 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nd ed.)[M].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97.195~225.

[16]Bondy AS,Frost LA.The 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 ys-

tem[J].Focus on Autistic Behavior,1994,9(3):1~19. [17]Lovaas OI.Behavioral treatment and normal educational and intel-

lectual functioning in young autistic children[J].Journal of Con-

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87,55(1):3~9.

[18]M cEachin JJ,S mith T,Lovaas OI.Long-term outcom e for chil-

dren w ith autis m who received earl y in tens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J].American Journal on M ental Retardation,1993,97(4): 359~372.

[19]Sheinkopf SJ,S iegel B.Home-based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young children w ith autism[J].Journal of Au tism and Develop-

mental Disorders,1998,28(1):15~22.

作者简介:黄伟合,康复学博士,美国加洲东湾分区中心行为心理学家,美国加洲行为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收稿日期:2001-02-27编辑校对:林立

·

382

·Chines 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 edical Science10(4),2001

1.心理教育技术

心理教育技术,即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及相关的原因,通过解释和提问等方式,也使病人了解有关的认知理论,如焦虑的性质、惊恐的实质,侵入性思想的认知偏差以及惊恐时,灾难化思想和惊恐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关系;侵扰性思想的普遍性,过分夸大的责任感与仪式化行为之间的关系等,使病人明白心理治疗的机理,增加病人治愈的希望和信心。

2.认知改造技术

认知改造技术就是指出病人对身体症状与焦虑、恐惧情绪之间关系的错误诠释,以一定的行为实验的结果,使病人领悟问题的实质,从而改变认知,打破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是过度担忧,普遍焦虑,且为原发性的。治疗的切入点即在于用认知改造技术,打破恶性循环。认知改造技术有认知抗辩法(cog nitive countering)、问题处理法(problem solving technique)和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认知抗辩法即教给病人对自己担忧的想法进行提问,自我抗辩。如“我这样想有什么证据?有什么效果和好处?”问题处理法,即与病人共同讨论,确定问题,把握具体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笔记下来;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实际去做;对做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估和检查。时间管理:有责任委托,在广泛性焦虑患者中要将责任委托给患者,如上述的想、问、记、做、评,要病人去实践;自信训练,如训练来访者敢于说“不”;遵守议程(agenda adher-ence)即与来访者达成治疗协议,双方遵守既定议程。

恐怖症患者惊恐发作时有特有的身体症状,并伴有灾难化思想及其错误诠释,运用行为实验(behavioral experi-ment),证明身体症状的无害性,打破恶性循环。如恐惧时常有的身体症状与灾难化思想有:

心跳、呼吸困难—※我随时要窒息

头晕、目眩—※如果我昏厥过去怎么办

恐慌想逃跑—※我快要失控了

感觉不真实—※如果我发疯了怎么办

可运用的行为实验有许多,如:低头,左右摇摆约30秒,会感到头晕;上下楼连跑几个来回,会感到头晕、出汗、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过度呼吸,也将有头晕、目眩、感觉不真实等。通过这些实验,使病人领悟到身体症状与强烈的情绪反应与灾难化思想并无必然联系,更不会导致死亡和发疯。

强迫症患者的侵入性思想是其焦虑、痛苦并产生强迫性仪式行为的根源,分析、解释,使病人对侵入性思想产生认知改变,则是打破其恶性循环的关键。认知理论将强迫症的侵入性思想定义为一些重复的、不能接受、不需要而又干扰日常活动的思想。从其内容的特征来说,大致有如下主题:危险的、有害的、令人厌恶的、令人羞耻的、邪恶的、犯罪的等。认知治疗的方法可有:解释保证法,责任感转移法等。解释保证法,如解释:有研究表明,接近五分之四的普通人曾经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侵入性思想,或与周围人比较,说明病人的侵入性思想并非独特,而是人人都有,既然人人都有,就无需去抗拒,无需去反强迫;同时保证强迫症患者不会发疯,是可以治疗的,从而驱除病人对强迫的错误信念及疑虑。责任感转移法:Salkovskis(1995)指出,强迫症患者对责任感的夸大是分析强迫症患者的认知过程中最具影响力和启发性的。强迫症患者不仅夸大自己的责任感,而且以为自己是拥有力量去避免或改变结果的媒介。因而降低他们的责任感,转移责任(与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责任委托不同),强迫性仪式行为的冲动也就会显著地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就目前的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上述方法对强迫症这种顽症来说,治愈率也只有60%,且关于强迫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在病理中所占的地位是肯定的,但治疗的机理还有待更有系统地去探讨和研究。

3.暴露疗法(expo sure therapy)

暴露疗法既可以是一种较为独立的治疗方法,又可以称作一种认知改造的方法。暴露疗法来自条件反射理论,对于习得性恐惧,消除(或习惯化)恐惧的概念援引了经典的操作条件反向原理[4]。暴露疗法有“内感”暴露疗法(interceptive ex posure therapy)即通过想象,充分表现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处境“暴露疗法”(situational exposure therapy)或称触景疗法,即真实地面对所恐惧的人或物,进行“情感加工”。Foa 认为暴露纠正了错误的关联(去条件化)和评价,也就是说,通过暴露,让病人领悟到实际情况与他们的错误认识相反。因为在暴露期间,病人经历恐惧场面等,产生身心症状而不会导致失去控制,相反,恐惧情绪会逐渐减小;让病人意识到回忆创伤并非相当于再经历一遍这件事;在恐惧情境和记忆存在的情况下焦虑并不会无限期保留,甚至会消失。

在暴露疗法中,关键的因素不是暴露时间的长短,而是在暴露过程中,病人在某个时段的恐惧、焦虑程度要下降,就像系统脱敏法中有主观不适应单位(subjective unit of distur-bance,SU D)评定一样,要以病人的主观不适应单位逐渐下降为指标来衡量,使病人真正产生领悟,消退或习惯化。因而,暴露治疗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循序渐进,不断重复,时间要长,恐惧(焦虑)减退,目标明确。否则,暴露会产生副作用:增敏、恐惧和思维逃避。另外,广场恐惧的病人实施处境暴露时,结合内感暴露,疗效更好。

暴露疗法是针对恐惧、焦虑情绪的,因而对于恐慌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强迫症都是适用的,即在分析解释使病人“明”之后,又使之“悟”。

4.呼吸控制训练和松弛训练

呼吸控制训练主要是针对恐惧、焦虑时,过度呼吸而设计的训练。即变浅而快的过度呼吸为缓而深的腹式呼吸,以达到控制焦虑和恐惧发生的目的。

松弛训练,也叫冥想训练。

呼吸训练和松弛训练,其关键不在于是否学会,因为它十分简单,一学就会,而关键在于做和坚持,尤其对于焦虑障碍患者来说,做才会有效。

[参考文献]

[1] 郝伟.神经症的分类学[M].见:张亚林,主编.神经症的理论与

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9.

[2] 陶国泰.精神疾病的分类与发展动态[M].见:沈渔屯阝,主编.精

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19~337. [3] Foa EB,Koza KM J.Emotional processing of fear:exposure to

corrective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Bull etin,1986,99:20~

35.

[4] Lang PJ.A Bio-informational emotional imagery[J].Psychophysi-

ology,1979,6:495~511.

作者简介:马惠霞(1965-),女,山西芮城人,山西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卫生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读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0-12-09编辑校对:崔立谦

·

383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第10卷第4期

焦虑症的病因

焦虑症的病因 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只有当焦虑原因不存在或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不突出,焦虑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均超过一定的范围,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时,才可以认为患了焦虑,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焦虑症这种心理疾病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许多现代人都患有焦虑,致病的原因各不相同,所患的焦虑症也是各种各样。很多人由于对自己的症状不了解而未能对自身的症状进行正确的诊断,从而耽误了治疗,最终使自己终生都活在了焦虑症的阴影之中。那么要想对焦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要对焦虑的原因进行一定的了解,下面南宁江岭医院失眠科专家为大家具体介绍焦虑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多年来的研究证明,焦虑症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至少有一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引起焦虑症直接原因是社会或环境因素,但其潜在的原因是遗传;惊恐障碍与广泛性焦虑具有不同的遗传病因学背景。(2)、生化及内分泌因素: 焦虑症患者血中乳酸盐含量增高,而血中乳酸盐含量可能与焦虑发作有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同时焦虑症患者肾上腺素能系统、多巴胺、5-HT及R氨基丁酸4种神经递质系统在脑的不同部位存在着

不同水平相互作用,这种复杂的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作用,借助于第二信使在亚细胞水平加以整合在脑和身体的各部位引起不同的变化,形成广泛性焦虑的各种临床表现在对有关受体研究中也发现惊恐发作出现心悸、颤抖、多汗等症状均为肾上腺素受体大量兴奋的征象,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有减轻惊恐发作与焦虑的作用。(3)、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 (4)、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通过上文对于焦虑的原因的相关介绍,相信广大读者对焦虑的原因这一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了解了焦虑的原因之后,就要和自身的病症进行对比,从而找出自己的焦虑的原因,之后再针对病因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自身焦虑症的治疗快速而有效。 专家指出: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流行,日常我们对于紧急时间的焦虑情绪的反应并不属于,只有当人们的焦虑情绪超过了一定的界限与持续时间,才会被判断为焦虑症这种心理疾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引起注意。那么焦虑症成因都有哪些?下面就为您具体介绍。 1.焦虑症成因之环境因素: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未知的充满风险

焦虑和焦虑障碍的专业判断和详解

焦虑和焦虑障碍的专业判断和详解 ?彻底认识焦虑 可能每个人经常会说到一个话题,比如我最近好焦虑,那么焦虑这个名词,大家的理解是一样的吗? 很多人想到焦虑,可能首先想到一个词语——担忧。 “我担忧很多的事情,因为我担忧下个礼拜是不是要考试?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我担心我的身体健康会怎么样啊?唉,我担忧房贷什么时候还呢?等等等等。” 焦虑是不是等于担忧呢? 担忧确实就是焦虑的一种,而且是主要的一种心理状态。 但也有一些人说:“我很紧张,紧张是不是焦虑呢?” 你会发现其实从这些心理学的名称里面,它们的概念是有一些相互重叠的。 “考试之前很紧张”——可以理解为考试之前很焦虑;“站在台上发言很紧张”——也可以说站在台上很焦虑,所以你会发现紧张原来也是焦虑的代名词;还有,恐惧,是不是也是一种焦虑呢,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焦虑呢? 有些人害怕,那他们怕什么呢?当然我们说“看到老虎会恐惧,看到蟑螂也会恐惧”,还有些人到了高处也会恐惧? 还有一些人可能还恐惧一些莫名其妙的一些东西,平常人觉得不恐惧的东西,他会恐惧,比方说有些人怕水,有些人怕坐飞机,有些人怕坐高铁,有些人怕打针,就会发现它也是焦虑的一种体现方式。 那么还有一些人呢,因为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烦闷,容易生气,觉得最近心情特别烦躁,有的时候稍微一点小事情会发怒,这会不会也是一种焦虑感呢? 又或者说“有些人在人前讲话会非常脸红、惊慌、出汗、很害羞”,害羞会不会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方式呢? 所以说你看我们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它不同的含义,其实来讲,都跟焦虑是沾边的。

包括还有一种内疚,会觉得对不起别人,会觉得生存愧疚,其实你会发现他心里面也是忐忑不安的,所以有的时候焦虑它囊括的东西是很多的,那焦虑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来讲,焦虑是指向未来的,它是指向那些可能的不幸或者危险,它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对未来没有把握,他害怕,很担忧,这个通常就是焦虑。 有人说世界上是没有不焦虑的人的,因为人总归是有欲望的,无欲无求可能就出家了,但其实出家人也是有欲望。 有人说只要有了欲望就会有焦虑,这个观点也是很有意思的,其实焦虑它也不单纯的心理层面事情,焦虑的人有时候还有很多生理的反应,比方说一个人很紧张的时候,手心出汗、脸上发红、心跳加快,那这些都是一些生理的反应,这些生理的反应,其实也是焦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生理性焦虑,而且有一些焦虑已经过头了,过头了以后就不是一种正常人的焦虑反应,它就会变成一种病态,这个时候就称之为病理性的焦虑。 这个是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他有的时候不在于,这个人有还是没有焦虑,而在于焦虑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长短,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频率很高、程度比较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了,可能就是一种病理性的焦虑了,那就有可能到心理障碍的地步。 那焦虑的状态,到底跟我们的生活状态,它是成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用这张图来看一下,横坐标,表示一个人的焦虑水平,纵坐标表现状态。

认知障碍及其康复-讲义20120706

认知功能障碍评定与康复治疗 恽晓平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评定科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以及各类痴呆患者常见的神经心理学症状。在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认知功能损害是阻碍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与提高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重视各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时检查、及时诊断,将有助于及时治疗认知障碍,有助于缩短脑损伤康患者的康复疗程,促进脑损伤的康复。 一、脑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认知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的加工过程通过脑这一特殊物质实现。 1、大脑的联合皮质 认知功能与大脑皮质结构密切相关。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以及其它各种感觉中枢仅占大脑皮质的小部分,大部分为联合区所占据。许多脑的“实际”动作均发生在联合区。被视为脑的主要功能的各种认知活动如两个数字相加,认出父母或熟人、组织一句话、计划一顿饭等均发生在联合皮质区。 大脑联合皮质(区)是在系统发生上最晚、在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成熟最晚的结构。联合区不参与纯粹意义上的感觉或运动功能。如感觉联合区接收来自感觉皮质的多种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整合处理,将具体的、直观的知觉加工成为抽象思维或概念;躯体运动联合区参与各种复杂动作的意念形成,计划和编排运动程序,然后将信息传至运动皮质,即将抽象的思维转变为具体行动。由此可见,大脑联合皮质在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之间起着“联合”的作用。认知过程是高级脑功能活动。 2、左、右大脑半球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大脑两半球存在着功能上的不对称性。美国心理学家Sperry与他的同事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对人类大脑半球的不对称性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发现大脑皮质的高级功能在两半球并非对称分布,而是有一定的专门化。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各自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这种分工通过半球间的联络纤维传送信息来协调。从总体上看,左半球主管语词能力如听、说、读、写,也涉及逻辑思维能力;右半球是非语词性的,它以形象而不是以词语进行思维,主管与空间合成或概念有关的能力如空间认知和旋律等。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像言语发声这样一些任务是以某一半球为优势的,但是大多数任务都要求脑的两个半球并行工作。脑是高度综合的系统,单独区域几乎不独立运行。 3、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关键词:焦虑、恐惧症、失眠、疑病症、惊恐发作。 作者于飞,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心理督导师,综合正心疗法创立者,擅长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疗愈。 一、综合论述 01、焦虑情绪的解析 焦虑情绪是指向未来,是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担心的对象多种多样,比如犯错、失败、被质疑、被否定、被贬低、被嘲笑、被冷落、被疏远、生病、意外、死亡...... 以无意识的、快速的、自动化的、习惯性的、模式化的思维逻辑推理、画面想象的形式存在,引发焦虑情绪体验。 焦虑情绪同时也在推动着上述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和情绪感受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02、焦虑症状的解析 焦虑反映在思维上: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焦虑反映在情绪上:紧张、不安。 焦虑反映在身体上:胸闷、呼吸短促、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失眠多梦......

焦虑反映在表现上:坐立不安、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焦虑反映在人际上:敏感、多疑,猜忌、回避...... 思维形式推动着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引发身体不适和外在的不良症状表现,影响着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看法,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影响着情绪变化...... 思维形式和内容、情绪感受、身体反应、外在表现、外界人际关系评价等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以上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新的诱发因素,引发一个新的恶性循环。 举例:自己担心某人会怀疑、否定自己,从而感到情绪紧张,从而身体僵硬、胸闷、呼吸短促、表情不自然,感到不舒服,他人看到自己紧张不自然,感觉自己心里有鬼、不真诚...... 03、常见的焦虑形式 广泛性焦虑: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肌肉紧张,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是习惯性的对事物的消极预期和灾难化联想,以及习惯性的焦虑情绪和回避做法。是一种谨小慎微、严防意外发生的身、心状态。 躯体症状:焦虑情绪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如胸闷气短、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很多当事人一开始的时候会以为是躯体疾病,跑到医院检查又发现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医生往往会给一个轻微病症的诊断,有的医生会建议去看心理科,后来才知道是焦虑的躯体症状。

焦虑症

焦虑症(焦虑障碍) 一:概念: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急性焦虑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 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即无相应的脑或躯体器质性疾病的基础.........)(1)急性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惊恐样发作,多在夜间睡梦中发生,有濒死的感觉。患者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难,还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当发作过后或适当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2)慢性焦虑障碍: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特定的外部环境。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一般慢性焦虑的典型表现为五大症状,即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和胸痛。此外还有紧张、呼吸急促、出冷汗、晕厥、嗳气、恶心、口干、腹胀、便秘、尿频急等。 二.焦虑症的症状有哪些?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多种躯体不适表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此外,还可有消化功能紊乱症等。 绝大多数轻度焦虑症病人还有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阵发性潮红或冷感,月经不调、停经、性欲减退、尿意频急、头昏、眩晕、恐惧、晕厥发作等。 2、病理性焦虑情绪: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害怕、紧张和不安。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 多数患者还同时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轻度焦虑症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 3、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三:为什么会得焦虑症呢?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躯体疾病、认知等均有关系。 机体的素质(遗传,家庭素质) 环境因素 精神因素,如长期面临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的人,易焦虑。 个性特征:内向、自卑、羞怯、敏感、多疑、孤独、怯懦 不良认知导致焦虑:1.读心术:即使没有他人在想什么的充分证据,你也以为自己知道人们在想什么。例如,“他认为我是个失败者”。 2.预测未来:你对未来进行预测——事情会变得更糟或者前面有危险。例如,“我会考不过这次考试”,或者“我不会得到这份工作”。 3.灾难化:你相信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是如此的糟糕和难以忍受,以至于你不能够承受它。例如,“如果我失败了,那将太可怕了”。 4.贴标签:你给自己或他人以整体的负性评价。例如,“我是不受欢迎的”,或者“他是个极讨厌的人”。

认知障碍的康复教学内容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是理解和认识的技能,是判断和做出决定的能力,是一种全面的认识。 认知是人们运用和处理所获得的讯息进行思考和行动,知觉是通过躯体感觉和大脑反应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大脑损害(如脑外伤或中风)后常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评估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此外,对于病人和家属要接受和应付这一事实也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治疗师在进行评估和治疗时,试图同时了解认知和知觉受损情况。工作人员与病人和家属配合,通过以下的评估可以得到认知受损的情况。认知障碍的主要方面包括: 1.注意力 2.记忆力 3.定向力 4. 创造力 5.计划和组织能力 6.解决问题能力 7. 大脑的灵活性和抽象思维 8.洞察力和冲动性 【评估】 认知功能不仅将知觉和感觉连结起来,而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也是互相连结的。某一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问题。 例如,一个病人如果有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问题,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障碍。特殊认知障碍的识别和评价不是容易的,就像缺陷在孤立的情况下通常是看不见的。治疗师应重点放在评估功能活动上,可是,通过观察和行为识别特殊认知障碍是困难的。下面讨论的每种认知缺陷,包括一些简单的检查有助于问题的识别。其他较特殊的检查由心理学者进行,但是,这些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不能真正反应病人的功能执行情况。 【治疗-注意力】 注意力是将精力集中于某特殊刺激的能力,没有精力分散。 注意力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可帮助人决定内外刺激利感觉在某一特殊时间是恰当的。它是一种包括警觉、选择和努力的功能。警觉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反应的一种状态,选择使我们决定刺激对应于我们做的事,努力起将注意力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 在注意力方面,我们用二种方式处理讯息: (1)自动过程:在潜意识水平。 (2)被控制过程:在我们考虑新讯息时用。 一位中风病人需要有意识注意(被控制过程)去完成最简单的任务。 两种障碍与这些过程有关: (1)集中的注意力障碍:当自动反应由受控制反应代替时发生,如一个中风病人在全神贯注如何行走时,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一件事上,他警觉的总体水平就下降。 (2)分开的注意力障碍:当受控制过程的功能不适合于病人处理所有完成某项任务必需的讯息时发生。当同时存在几种改变时,病人处于过度负荷状态。 1 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和活动分析是进行评估的最佳办法。各种不同的心理检查和评分需由心理学者完成。治疗师应观察病人在不同的地方和每天不同的时间所进行的功能活动,包括影响注意力的

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七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一、定义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原因不明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着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称为慢性。 多数GAD患者合并有抑郁障碍或其他焦虑障碍,称为共病现象。常见的共病有抑郁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等,共病造成GAD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二、流行病学 GAD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在普通人群中年患病率%%,45—55岁年龄组比例最高,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GAD常为慢性病程,国外资料显示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已经有10年病程者并不少见。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荟萃分析表明GAD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度大约为32%。 2.神经生物学: (1)神经影像学:目前研究的重点是杏仁核,研究发现GAD的青少年杏仁核体积增大,前额叶背内测体积也增加;杏仁核、前扣带回和前额叶背内测活动增加,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而前额叶背外侧活动相对下降。(2)神经生化 ①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焦虑伴有警觉程度增高和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表现,提示患者的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加。某些可以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能活动的药物如可乐定,有减轻焦虑的作用。? ②?5-羟色胺的作用:??5-羟色胺释放增加时,出现明显焦虑反应。??? ③γ-氨基丁酸的作用:γ-氨基丁酸有抗焦虑的作用。焦虑也许与γ-氨基 丁酸的功能不足有关。 ④乳酸盐的作用:静脉注射乳酸盐可以引起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研究的重 大进展之一。乳酸盐的致焦虑作用已在制造焦虑模型及检验抗焦虑药物的疗效中得到应用。 ⑤另外,尚有研究发现,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血浆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及白细胞介素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皮质醇却低于对照组。待焦虑症状缓解后,上述各生理指标均恢复正常。 3.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在临床上,一些焦虑障碍的患者病前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特别是威胁性事件更易导致焦虑发作。近来的研究显示童年时期发展的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对照料者的矛盾情感、父母的过度保护、被虐待和威胁、与养育者过多分离均可能是焦虑产生的原因。 四、临床表现 GAD起病缓慢,可与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尽管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迁延,病程漫长者社会功能下降。 1.精神性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 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称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综述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认为MCI 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体存在超出其年龄所允许的记忆障碍, 而记忆以外的大脑高级神经功能被保留,且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的状态, 达不到痴呆的诊断标准。如何对疾病进行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病情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研究。本文就MCI的康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认知训练 1.1 认知功能训练朱宏霞[1]对40例MCI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训练、定向力训练、逻辑思维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干预前后进行MMSE和ADL评定。结果认知训练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认知训练可明显提高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王海丽、杨华清[2,3]等发现认知训练结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平衡、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Kinsella GJ[4]应用认知训练治疗遗忘型MCI。方法:52 mCI患者和52正常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主要评价为2周和随访4月后的前瞻性记忆和记忆策略。结果:每天的记忆(前瞻性记忆工作)经过干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自我评价没有表现出相类似的结果。结论:在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运用认知恢复的补偿策略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提高日常记忆能力(前瞻性记忆任务和知识的记忆策略)。Vidovich MR[5]设计了认知活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研究(PACE)来检测MCI老年人通过认知活动干预是否能减少认知能力下降的几率。方法:将160个MCI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非特异性的教育组和认知活动组。干预措施包括90分钟的认知训练,共10个疗程,主要评分标准为剑桥认知评分。其他疗效如改变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情绪和生活质量也进行检测。这个项目产生的最好的证据是认知活动可作为防止老年人的认知衰退与MCI的策略。 1.2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ipriani G[6]研究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认知训练对AD、轻度认知障碍(MCI)、多系统萎缩(MSA)的影响。10个AD患者(MMSE 评分23.9± 2.4)、10个MCI患者[MMSE评分(28.0±1.4)分]和3个MSA患者[MMSE评分(26.7±2.3)分]参加了此项研究。每个人参加两项训练计划,并在两疗程后评价认知和非认知功能。结果AD组MMSE分数显著提高(P=0.010)。相反, 另外两组MMSE随访基线分数仍相当稳定的。AD患者在语言生成方面(P=0.036)和执行功能(P=0.050) 也有明显的改善。MCI患者在行为记忆方面能够显著地改善(P=0.017)。多系统萎缩组无显著改善。其数据表明根据患者的不同诊断给予个性化的康复干预可能有不同的效果。MCI和AD患者在整体和/(或)在特定的认知领域有显著的改善。相反,MSA患者没有任何收益。Eckroth-Bucher M[7]将传统的认知刺激与计算机相结合,每天训练45分钟,一周2次,共6周。32个轻中度认知损害和正常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结果:轻度和中度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 简介 马顿斯在斯皮尔伯格的焦虑理论的基础上,又根据相互作用的理论把体育运动中存在的特质焦虑视为体育运动中特有的特质焦虑(以下简称运动特质焦虑),即运动特质焦虑是把运动情景觉察为威胁、伴随着恐惧和紧张感对运动情景反应的个性特征。马顿斯进而认为斯皮尔伯格的一般特质焦虑测量不能有效地测量运动特质焦虑,并编制了运动焦虑量表,用以测量运动特质焦虑。 记分方法 原始分的记分方法:1、A=4、B=3、C=2、D=1; 根据以下条目编号计算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各测度的原始分。 社会评价焦虑=27+17+22+21+16+28; 比赛准备焦虑=26+32=25+23+24+29; 竞技水平发挥焦虑=5+4+11+9+14; 失败焦虑=8+19+12+33+18; 对方实力焦虑2+31+6+1; 受伤焦虑=3+7+13+15; 测谎分数=10+20+30。 条目15为逆向记分条目,即A=1、B=2、C=3、D=4。测谎分数用以检验回答的真实性。测谎分数( =10+20+30 )为7 分以上者的回答视为可接受的真实回答。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 这个问卷列举了运动员面临比赛时,常有的一些心情。每个运动员的心情不完全相同,对于下面问题的回答自然不同,因而回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请对下面的问题,表达你个人的心情。问卷中每一个问题都有四个回答(A、B、C、D),列在回答栏中,供你选择一个。现举例如下:问题1、我喜欢体育运动。 A、很适合 B、大致适合 C、不太适合 D、很不适合 A、B、C、D中哪一个回答和你的个人看法相近?在回答栏里选择一个最相近的回答,划上一个圆圈表示。比如,不太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就圈上“C”。 很合适大致合 适不大合 适 很不合适 1、关心比赛当天的天气 A B C D 2、关心对手的强处 A B C D 3、担心在比赛中受伤 A B C D 4、担心自己的竞赛表现不好 A B C D 5、担心发挥不出最大的力量 A B C D 6、关心赛场的状况 A B C D 7、因为以前受过伤,害怕受伤 A B C D 8、比赛还没有开始就只想到输 A B C D 9、担心让教练、同伴失望 A B C D 10、默契是集体运动项目必不可少的 要素 A B C D 11、担忧能否发挥出平时的水平 A B C D 12、觉得自己和对手的水平相当时感 A B C D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障碍的康复 认知是理解和认识的技能,是判断和做出决定的能力,是一种全面的认识。 认知是人们运用和处理所获得的讯息进行思考和行动,知觉是通过躯体感觉和大脑反应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大脑损害(如脑外伤或中风)后常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评估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此外,对于病人和家属要接受和应付这一事实也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治疗师在进行评估和治疗时,试图同时了解认知和知觉受损情况。工作人员与病人和家属配合,通过以下的评估可以得到认知受损的情况。认知障碍的主要方面包括: 1.注意力 2.记忆力 3.定向力 4. 创造力 5.计划和组织能力 6.解决问题能力 7. 大脑的灵活性和抽象思维 8.洞察力和冲动性 【评估】 认知功能不仅将知觉和感觉连结起来,而且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也是互相连结的。某一方面的认知问题可以引起另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认知问题。 例如,一个病人如果有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问题,就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障碍。特殊认知障碍的识别和评价不是容易的,就像缺陷在孤立的情况下通常是看不见的。治疗师应重点放在评估功能活动上,可是,通过观察和行为识别特殊认知障碍是困难的。下面讨论的每种认知缺陷,包括一些简单的检查有助于问题的识别。其他较特殊的检查由心理学者进行,但是,这些检查是非特异性的,不能真正反应病人的功能执行情况。 【治疗-注意力】 注意力是将精力集中于某特殊刺激的能力,没有精力分散。 注意力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可帮助人决定内外刺激利感觉在某一特殊时间是恰当的。它是一种包括警觉、选择和努力的功能。警觉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反应的一种状态,选择使我们决定刺激对应于我们做的事,努力起将注意力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 在注意力方面,我们用二种方式处理讯息: (1)自动过程:在潜意识水平。 (2)被控制过程:在我们考虑新讯息时用。 一位中风病人需要有意识注意(被控制过程)去完成最简单的任务。 两种障碍与这些过程有关: (1)集中的注意力障碍:当自动反应由受控制反应代替时发生,如一个中风病人在全神贯注如何行走时,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一件事上,他警觉的总体水平就下降。 (2)分开的注意力障碍:当受控制过程的功能不适合于病人处理所有完成某项任务必需的讯息时发生。当同时存在几种改变时,病人处于过度负荷状态。 1 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和活动分析是进行评估的最佳办法。各种不同的心理检查和评分需由心理学者完成。治疗师应观察病人在不同的地方和每天不同的时间所进行的功能活动,包括影响注意

解读“焦虑症”

解读“焦虑症” 发表时间:2017-01-21T14:35:28.1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2期作者:万尚姝 [导读]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摘要】焦虑是困扰人们工作、学习及生活的重要的情绪和心理障碍,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性情绪。近十年来,有关焦虑症心理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焦虑症的定义、分类、人格特征及治疗进行了整理与总结。 【关键词】焦虑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278-01 1.前言 从2012年的财经网的《全民焦虑时代的中国何以解忧?》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据统计,201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7%,其中抑郁症约为5%,焦虑症约5%,药物、酒精等物质依赖症约5%。而更多人对焦虑的感性认知来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烦躁”和“压力大”。从这则新闻中可看出,焦虑已成为了当下的一个趋势,全民焦虑将成为通病。而焦虑是什么,焦虑是不是一定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呢,以及如何缓解焦虑呢,本文会进行详细探讨。 2.焦虑的定义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它包括人在预感到潜在威胁时,在主观上感到的紧张、忧虑、烦恼等心理,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同时出现的亢进现象。适度的焦虑对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度、不当的情绪则会严重困扰。 3.焦虑的分类 3.1 病理性焦虑 病理性焦虑是指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的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常常伴随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 3.2 现实性焦虑 与病理性焦虑不同,现实性焦虑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而且这种情绪反应是与现实威胁的事实相适应的,是一个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特点是焦虑的强度与现实的威胁程度相一致,并与现实威胁的消失而消失,因而具有适应性意义,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和应对环境的一种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4.焦虑症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 国内外的学者试图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对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通过艾森克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TABP)对焦虑症患者的人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的N分(神经质)和P分(精神质)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张亚林等研究现实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N、P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当患者症状好转时,其EPQ中的N分显著下降,A型行为TH因子分也显著降低,提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和时间紧迫感的行为模式是具有可塑性的。 余常红、周云飞也以MMPI为研究工具,对焦虑症与恐惧症的人格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的强迫分和人际关系分、偏执分明显高于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和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组,其焦虑分和总均分显著高于广泛性焦虑组;广泛性焦虑组的恐怖分明显低于惊恐障碍和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组。反映社交恐惧症的分最高,而广泛性焦虑临床症状分最低,此研究者推测焦虑症和恐惧症是由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这样一个从症状由轻到重的连续谱系障碍。 5.焦虑症的治疗 5.1 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让来访者了解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认识和理解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运行过程,并对其进行认知调整,然后在心理放松训练中用暗示技术把情感组织者和一套新的程序性知识输入其大脑使新的程序性知识替代旧的程序性知识,阻止原有条件性情绪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相应的不适应性行为。 5.2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来源于Beck的认知治疗方法,原理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在于帮助患者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缓解焦虑,最终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治疗焦虑症的最终目的。 6.小结 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焦虑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不好的,对人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反如果我们积极去看待,焦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轶,李雪晶,张志滨,等.焦虑症病人的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方式[C].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 [2]黄慧兰,刘新民,王瑞权,等.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2):186-189. [3]谢健,吴爱勤.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类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27-328. [4] Bruggink A,Huisman S,Vuijk R, et al.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6, 22:34-44. [5] Yap M B,Jorm A F.Par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anxiety,depression,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5, 175(1 April 2015):424-440.

解读广泛性焦虑症

解读广泛性焦虑障碍 摘要: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焦虑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表现为过度、持久的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莫名其妙的紧张恐惧、担忧不安,并伴随有躯体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严重者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患者感觉痛苦不堪,不能控制。在本文中,我将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研究历程、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发病原因以及治疗预防六个方面分析,以期能够使得此种焦虑障碍能够为更多人所了解,或为正在忍受这种焦虑的人群提供一些帮助。目录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研究历程 泛性焦虑障(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以下简称GAD,在了解GAD 的研究历程之前先了解一下GAD诊断标准的发展过程,诊断标准的适用性会帮助我们更好的鉴别疾病并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诊断标准的发展是对GAD认识的一部分。最早把广泛性焦虑纳入到DSM是第三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美国精神病协会,1980)在这一版中GAD是指不符合其他焦虑诊断的残留类别,也就是说这个阶段GAD自身的一致特征还没有界定清楚。到DSM-Ⅲ-R时做了诊断标准的修改,病程要求6个月以上,核心症状是不切实际的过度的焦虑和担忧,鉴别要求是当焦虑和I轴上的其他障碍出现时,只有担忧焦虑的焦点与这一障碍没有关系时才能做出诊断,并且指出担忧是GAD的核心症状,GAD已经做为一个独立的精神障碍症状。再到DSM-Ⅳ根据相关研究更确定担忧的特点,是对广泛领域的普遍性的担忧,对一些小事情的担忧是GAD区别于其他焦虑和非焦虑的关键。另外删除了对儿童过度焦虑的诊断,一个原因是儿童的过度焦虑也属于GAD,另外第四版修改的相关研究样本没有包含7岁以下的儿童,所以说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2010年又修订了第五版,没有太大的变化,世界上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的还是DSM-Ⅳ,另外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修订版,是1993年WHO研究的诊断准则,两者在病程标准上表述略有不同,ICD-10中指出“至少数周(通常数月)在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原发症状”就可以,总体来看DSM-Ⅳ对病情的描述更为详细,而我国《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强调鉴别诊断,必须排除一些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排除药物引起,排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

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1999年第79卷第4期Volume79 No.41999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 ——刘协和 一、正常心理反应与精神病理综合征 情绪低落和紧张不安是人类常见的两种情绪反应,每当亲人离丧,身染重病,或事业遭受挫折时,往往感到心情压抑,伤感或沮丧,出现抑郁反应;而在处境危险,面临威胁,或对即将发生的事件捉摸不定时,便会提心吊胆,忐忑不安,产生焦虑反应。抑郁是对已经遭受不幸的消极心理,如婚姻破裂,考试失败,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而焦虑则是对尚未发生,预期将会出现事件的紧张心情,如手术前夕,或慈母倚门时的心态;手术过后,或游子归家,紧张不安也就会很快消失。患躯体疾病时,慢性病多伴有抑郁情绪,而原因未明的急性疼痛则可引起严重焦虑。 在下述情况之一出现的抑郁和焦虑,则应想到精神病理综合征——抑郁症或焦虑症:(1)没有明显的心理的或躯体的原因而有持续较久的情绪低落(2周以上)或紧张不安(6个月以上);或反复发生短暂的惊慌恐惧;(2)有一定的心理或躯体诱因作前导,但引起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严重而持久;特别是诱因已经消失,而情感障碍并无好转,甚

至更加严重时;(3)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学习或社会交往;(4)除情感障碍外,同时还有认知,行为等偏离正常;如: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罪,反复自伤或试图自杀等。 二、典型与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大致区分为抑郁发作和恶劣心境两种临床表现,焦虑症则分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其临床特征各不相同,典型的症状识别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的病例颇为常见,例如: 1.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的抑郁症: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或兴趣丧失,缺乏乐趣,是抑郁发作的两组基本症状。但许多病人并不主动向医生吐露抑郁心境,而是诉述胃肠不适,食欲缺乏,或部位不定,性质模糊的疼痛;一些病人虽有不愉快的表情,但往往被医生理解为对躯体不适的自然反应,未予重视。恶劣心境则以慢性(病程2年以上)程度较轻的抑郁症状为其基本特征,常主诉为头痛头昏,睡眠不佳,四肢无力等躯体不适,如仔细了解,并不难发现在其躯体症状的后面,存在着长期的心情沮丧和兴趣缺乏。 2.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的焦虑症:广泛性(不局限于任何特殊情境)和持续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以及相伴随的颤抖、肌肉紧张、出汗、头晕、心悸等植物神经症状是广泛性焦虑的典型特征。一些病人突出头晕,心悸等躯体不适,作为主诉前来就诊。惊恐发作是急性焦虑症的基本特征,常突然发生心悸、胸痛、气急、头晕、哽咽感;并常伴有濒死感,不真实感,害怕失控或发疯,急切求得帮助。但伴

焦虑理论

在西方文化史中,正式地、深入地对焦虑进行研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深入研究焦虑的人是哲学家克尔凯戈尔(1944),在《恐惧的概念》一书中明确指出,焦虑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焦虑的产生与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关。弗洛伊德对焦虑也有系统的研究,他对焦虑症的临床影响仅次于其对癔症的影响。20世纪曾被者称为“焦虑的时代(AGE OF ANXIETY)”。对焦虑的神经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学、精神药理学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对焦虑的行为-认知治疗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同时,抗焦虑药物的临床应用也使焦虑的治疗呈现出多样性的局面。 在精神分析之后,其他各大流派也对焦虑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焦虑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起源于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冲突,焦虑是潜意识中存在着危险的一个信号,为了回应这个信号,自我会动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从而防止那些不为人接受的冲动和欲望进入意识层面。如果作为信号的焦虑不能激发起自我的防御或防御失败,那么就会出现持续的焦虑状态或者其他神经症的症状。所以,焦虑既是冲突的产物又代表着自我为消除冲突所作的努力。在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尼和沙利文也提出了自己的焦虑理论。霍尼认为,她认为焦虑的形成分成三种:(1)原始焦虑——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引起;(2)惊时焦虑——突发性意外、陌生环境、恐怖的电影引起。(3)期待焦虑——是在压力情境的预期。她认为焦虑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的世界里一个人所体验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霍妮看来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基本焦虑。沙利文认为,“当抚养者表现出焦虑的张力时,就会引起婴儿的焦虑”。霍尼和沙利文都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 存在-人本主义站在存在主义立场上,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他自身的存在,从而认为焦虑是人的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是由人的内在冲突引发的情绪反应。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大师罗洛·梅对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是他的焦虑理论。罗洛·梅认为,个体无时无刻不受到存在感丧失的威胁,而对这种威胁的觉知就是焦虑。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突,冲突的核心是"发挥自我潜能体现价值"和"安全感缺失"之间的矛盾,它体现的是人的存在和非存在之间的冲突(夏烨和丁建略,2008)。 社会学习派的焦虑理论直接来源于行为主义,认为焦虑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反应。学会恐怖和焦虑只是症状形成的第一步,症状之所以不会消除,还在于人们学会了“逃避”而是焦

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小雅,女,19岁。南安一中高中补习生,数学基础较差,补习后进步不大。村里有十多人同读高三,仅她一人为补习生。家境较好,家人很关心她,经常到学校看望她,给她带一大堆补品,叮嘱她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为家族争光。这给她造成很大压力,思想包袱大,上课易开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担心“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又想到比其他同村同学多读了一年,如考不上大学,不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且丢尽了家族的脸。于是,为了考上大学,给家族争光,她整天都在考虑着该怎样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除了加班加点拼命学习外,下了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灯熄了,她还要躲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后来,睡眠渐渐不足,头昏沉沉的,书看不下去,又舍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了时间而比别人考得差。特别是考试时,“怕比其他人考得差”的念头总在头脑里不断闪现。因为考前的紧张感加剧,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并且逐渐下降,这令她更加焦虑。高考临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害怕失败的阴影总困扰着她。小雅偶尔也会给自己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可是一上课,精力总集中不了,脑子里总想:“要是再次考不上怎么办?”越想越紧张,于是经常敲自己的头,掐自己的手。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好好地读书,但难以做到。在苦恼不堪的情形下,她找到了老师,诉说了一切。 案例分析: 小雅的症状突出表现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紧张和焦虑,并伴有运动性不安,如:书看不下去,又舍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时间;经常敲自己的头,掐自己的手;难以让自己平静下来。而且,小雅的焦虑是经常性的,属于持续性焦虑。虽然,她也有强迫性的思想,但并不是主要的症状。这些都符合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要点,因此,小雅的症状是广泛性焦虑症,而且以考试焦虑为中心。 因为她光宗耀祖的心态太重,害怕辜负家人的期望,丢家族的脸。她觉得只有自己考上大学,才能让家人在村里扬眉吐气,至少也不能让自己在同村十多人的高考大阵容中败下阵来,而且自己还是唯一的高四生,如果自己再次落榜,而其他人考上大学,这不仅对自己是一个大的打击,还会给家族蒙羞,让家人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于是升学心切导致效果不佳而产生焦虑。另外她在性格上过于自律,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严,操之过急。这种过严要求,使她在学习上加班加点,不注意用脑卫生,不注重科学学习和休息,不顾生理规律,精力不济,精神负担越来越重,产生了不能原谅、不能接受自己的思想,出现了过度考试焦虑。 对于焦虑症,我们一般可以采用认知调整和放松训练法。认知调整的关键是帮助患者摆脱不合理观念的纠缠。而放松训练对缓解广泛性焦虑的症状具有明显疗效。首先,我们要让小雅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弥补不足,多在数学上下功夫,不要过早的对考试感到焦虑。此外,还要让小雅积极的面对现实,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然后,让她学会自我放松,当她感到焦虑或紧张时,可以进行自我调节,让自己放松,从而摆脱焦虑。同时,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也很重要,家长要尽可能少的在她面前提高考的事情,不要给她带来压力,而老师和同学要多关心和帮助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