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汉诗律习题集

古汉诗律习题集

古汉诗律习题集
古汉诗律习题集

五、简答题

1、唐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韵脚字为“秦”、“津”、“人”、“邻”、“巾”。其中,“秦”、“人”、“邻”现在读起来为阳平声,而“津”、“巾”读起来为阴平声。试说明一下原因。

答:这首诗的韵脚字阴平声和阳平字通押的原因是,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声,都是由中古时代的平声分化而来的。中古平声字的分化是依据声母的清浊而分化的,其规律是:清声母字变为阴平字,浊声母字变为阳平字。近体诗押韵依据的是中古时代的语音,那时平声调并没有分化,所以可以通押。

2、古书注解中常见注明“某通某”的情况,例如:

《论贵粟书》:“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政”通“徵”。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荀子·天论》:“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错”通“措”。

请说明上述各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答:所列例句中“政”通“徵”、“惠”通“慧”、“错”通“措”等通假字例,也叫做古音通假。这种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字的人只考虑了语音关系,而没有考虑形义的搭配,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所以某字和某字可以相通假的前提,是借字与本字的读音必须是相同或相近。

3、连绵词“匍匐”在古书中见到多种写法,例如:

《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史记·苏泰列传》:“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诗经·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左传·昭公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请说明这些连绵词书写用字比较自由的原因。

答:除了“匍匐”以外,其他连绵词同样也有用字比较自由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连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两个音节合起来记录的只是一个词素,表示一个意义,不能拆开解释。单个的字对连绵词只起标音的作用,因此,记录连绵词的用字一般都比较自由,所以在古书中可以见到多种写法。

4、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1)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2)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李商隐《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併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十三年弃置身。(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平仄平平平仄仄)到乡翻似烂柯人。(仄平平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平平仄仄平平仄)病树前头万木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平仄平平平仄仄)暂凭杯酒长精神。(仄平平仄仄平平)

(6)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仄)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百年多病独登台。(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潦倒新停浊酒杯。(平仄平平仄仄平)

(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大,(仄平平仄仄平平)夕贬潮阳路八千。(仄仄平平仄仄平)

本为圣明除弊事,(仄仄仄平平仄仄)肯将衰朽惜残年。(仄平平仄仄平平)

云横秦岭家何在?(平平平仄平平仄)雪拥蓝关马不前。(仄平平平仄仄平)

知汝远来应有意,(平仄仄平平仄仄)好收吾骨瘴江边。(仄平平仄仄平平)

(8)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仄平仄仄仄平仄)但见群鸥日日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径不曾缘客扫,(平仄仄平平仄仄)蓬门今始为君开。(平平平仄仄平平)

盘飧市远无兼味,(平平仄仄平平仄)樽酒家贫只旧醅。(平仄平平仄仄平)

肯与邻翁相对饮,(仄仄平平平仄仄)隔篱呼取尽餘杯。(仄平平仄仄平平)

5、给下面各首诗标上平仄,并指出其中的拗救。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本应为“平平平仄仄”,但“无为在歧路”实际为“平平仄平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

(2)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首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本应为“平平平仄仄”,但“凉风起天末”实际为“平平仄平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又,颔联出句的平仄格式应为“仄仄平平仄”,现在第三字“几”当用平声处用了仄声,而在对句第三字用平声“秋”来救。

(3)苏轼《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平平平仄仄平平)吹断檐间积雨声。(平仄平平仄仄平)

岭上晴云披絮帽,(仄仄平平平仄仄)树头初日挂铜钲。(仄平平仄仄平平)

野桃含笑竹篱短,(仄平平仄仄平仄)溪柳自摇沙水清。(平仄仄平平仄平)

西崦人家应最乐,(平仄平平平仄仄)煮葵烧笋饷春耕。(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首诗颈联出句的平从格式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现在“野桃含笑竹篱短”“(仄平平仄仄平仄)”第五字“竹”当用平声处用了仄声,而在对句第五字用平声“沙”来救。另外,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本当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溪柳自摇沙水清”第三字“自”为仄声,为避免犯“孤平”,也把本句的第五字改为平声,即用“沙”来救。所以,“沙”为平声同时两救。

(4)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平平仄仄仄平平)生长明妃尚有村。(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去紫台连朔漠,(仄仄仄平平仄仄)独留青冢向黄昏。(仄平平仄仄平平)

画图省识春风面,(仄平仄仄平平仄)环佩空归月夜魂。(平仄平平仄仄平)

千载琵琶作胡语,(平仄平平仄平仄)分明怨恨曲中论。(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本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但“千载琵琶作胡语”实际为“平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字当用平声处用了仄声为拗,第六字本应为仄声处现在用平声“胡”救。

6、标出下列各诗的平仄,并分析它们的粘对情况。

(1)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平平平仄仄,平仄天平平)这首诗首联的对句头二字“属国”为“仄仄”,颔联出句的平仄也应该如此,但是“征蓬”二字却是“平平”。这属于失粘。

(2)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摇落深知宋玉悲,(平仄平平仄仄平)风流儒雅亦吾师。(平平仄仄仄平平)

怅望千秋一洒泪,(仄仄平平仄仄仄)萧条异代不同时。(平平仄仄仄平平)

江山故宅空文藻,(平平仄认平平仄)云雨荒台岂梦

思?(平仄平平仄仄平)

最是楚宫俱泯灭,(仄仄仄平仄仄仄)舟人指点到今疑。(平平仄仄仄平平)

7、简要说明什么是词调、词牌、词谱,并说说词用韵的韵书是什么。

答: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词牌是词调的名称。词谱是词调所包含内容的具体描写。

词人作词,用韵一如平水韵。通常使用的韵书是清戈载编纂的《词林正韵》。

8、上古的韵部是根据什么材料归纳出来的?是怎样归纳的?

答: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其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其方法是系联法。

9、以“含,胡南切”为例,说明反切的意义。

答:反切是用两个汉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二者相拼,就拼出了被切字的音。以“含,胡南切”来说,取反切上宇“胡”的声母“h”,取反切下字“南”的韵母和声调“án”,一者相拼,就得出了被切字“含”的音“hán”。

10、今体诗格律中所谓“黏”、“对”指的是什么?

答:所谓“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黏平,仄黏仄,把两联黏联起来。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则对句是A型。也就是在对句中,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11、从中古时期《广韵》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发生了一些变化。请说明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zh ch sh”和“j q x”的来源

答: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zh ch sh”,是从中古时期《广韵》中的“知彻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三组音合流变化而来。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j q x”,是从中古时期《广韵》有的“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二组音中分化出来的。

六、名词解释

1、阴声韵:音韵学术语。凡韵母没有韵尾,或有韵尾而韵尾是元音的韵部,叫阴声韵。如:侯部和歌部。

2、阳声韵:音韵学术语。凡韵母以鼻辅音 -m、-n、?收尾的韵部,叫做阳声韵。如:东部和元部。

3、入声韵:音韵学术语。凡韵母以塞音 -b、-d、-g收尾的韵部,叫做入声韵。如:屋部和月部。

4、轻唇音:音韵学术语。按发音部位而划分的声母的一类,即今“唇齿音”,发音时气流在唇齿间受阻而成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是“非敷奉微”。

5、重唇音:音韵学术语。按发音部位而划分的声母的一类,即今“双唇音”,发音时气流在双唇间受阻而成音。三十六字母中的重唇音是“帮滂並明”。

6、舌头音:音韵学术语。按发音部位而划分的声母的一类,即今“舌尖中音”中的塞音和鼻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舌头音是“端透定泥”。

7、舌上音:音韵学术语。按发音部位而划分的声母的一类,即今“舌面前音”中的塞音和鼻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舌上音是“知彻澄娘”。

8、《广韵》: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和反切,《切韵》、《唐韵》又已亡佚,《广韵》就成为研究汉语古音的重要材料。

9、《平水韵》:金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因刻书地点有平水而得名。有两种:一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中规定可以同用的韵合并为一韵,成了一○七韵。二是金人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著《平水韵略》,根据同样的原则将《广韵》合并为一○六韵,此后出现的各种诗韵,分韵都是一○六韵,简称“平水韵”。平水韵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它是文人作诗用韵的标准,今天作旧体诗词的,仍旧遵用。另一方面清代编纂的许多工具书,都是按平水韵顺序排列的。

10、平仄:音韵书术语。也作“平侧”。平声和仄声的合称。平指汉语古四声中的平声,仄指汉语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往往要求平声与仄声互相调节,以求声音谐和。

11、近体诗:诗体名,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长律。是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主要特点的诗,也叫“格律诗”。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律诗和绝句的句数是固定的,每两句构成一联,律诗四联八句,绝句二联四句。长律超过四联,数量不限。

12、韵摄:音韵书术语。简称“摄”。音韵学家把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相类的转合并在一起,称为“韵摄”,“摄”是总括、总摄之意。如《四声等子》和《切韵指南》把《韵镜》43转并为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16个摄,称为“十六摄”。

1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全诗共八句。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分别简称“五律”、“七律”。

1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全诗共四句,是律诗的一半,故称“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分别简称“五绝”、“七绝”。

15、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

16、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

17、词谱:辑录各种词调的格式供填词的人应用的书,如:王奕清的《钦定词谱》。

18、反切:反切是古代的字典辞书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注音方法,也是在拼音字母发明之前一种相当科学的注音方法。“反切”又叫“反”、“切”,其含义都是“拼音”。反切是一种双拼法,它以两个汉字合在一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是以声、韵原则来拼音的,不同于以音素为原则的现代拼音方案。

19、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

20、如字:训诂学术语。指的是某个字按照它常见的读音来读。这一般是相对于变读或改字而言的。

21、韵书:音韵学术语。跟“字书”、“义书”相对。按声、韵、调的关系分配、编排汉字的字典,因着重于划分韵部,故称。

22、韵图:音韵学术语。也叫“等韵图”、“等韵表”,“等韵图表”。一种把声、韵、调排列在一起的拼音图表。

23、对转:音韵学术语。古代主元音相同或相近的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对转有“阴阳对转”、“阴阳入对转”、“阳入对转”、“阴入对转”之分。

24、旁转:音韵学术语。古代主元音相同或相近的阴声韵和阴声韵、阳声韵和阳声韵、入声韵和入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

25、“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

26、出韵:近体诗用韵,要求必须用“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字,否则就叫“出韵”。

27、排律:又叫长律,近体诗的一种。句式、用韵、平仄等方面与律诗相同,但句数超过八句,为偶数句。对仗要求严格,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中间各联一律用对仗。以五言为常见,七言较少见。多人联句的诗常用排律。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诗经》《楚辞》以后,诗歌的形式不断有新的发展。唐代律诗兴起以后,诗歌更有了严密的格律。不了解诗歌的形式格律,将影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谈不上充分地欣赏。本单元两节通论,将扼要地谈谈从汉至唐宋时代诗歌的格律,至於唐宋以后的词律和曲律则将在下一单元的通论里叙述。(一)诗体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二)汉魏六朝诗的语言特点 汉魏六朝诗以五言诗为主,此外,也有四言诗、六言诗、七言诗等。五言诗可举古诗十九首为例。四言诗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六言诗非常少见,不举例。乐府又有杂言诗。所谓杂言,是说诗句的字数多寡不等,如《有所思》、《上邪》等。杂言的乐府诗是很常见的。这对后人的古风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李白,他就很喜欢写杂言的古风。 就语言的形式说,汉魏六朝诗和散文的区别并不很大。五言诗(或四言诗、七言诗)只有两点不同於散文:(一)每句字数一定;(二)押韵。至於杂言诗就更和散文近似,因为除了有韵以外,和散文就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了。当然,杂言诗的句子一般要比散文的句子短些,但是那很难说就是杂言诗的语言特点。随着骈体文的兴起,魏晋以后的诗比较多用对仗。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和谢朓的《晚登三山远望京邑》都是对仗很多的,特别是《登池上楼》,二十句中竟有十八句用了对仗。但是这也不成为这个时期的诗歌语言特点,因为当时一般的散文,由於受到骈体文的影响,也喜用对仗。再说这个时期诗用对仗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1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其词性,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如“秦师遂东”。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基于统计的汉语格律诗生成研究

第24卷第2期中文信息学报V01.24,No.22010年3月JOURNALoFCHINESEINFORMATl0NPROCESSINGMar.,2010 文章编号:1003-0077(2010)02—0096-08 基于统计的汉语格律诗生成研究 何晶1’2,周明2,蒋龙2 (1.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2.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计算组,北京100190) 摘要:古代中文诗歌的巅峰——中文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旬,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奇葩。该文从已有的古今名诗中自动学习作诗知识,实现了一个中文格律诗的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接收用户选择的表达其思路的若干个关犍词作为输入,首先,利用相关词汇数据库和语言模型,实现了根据用户选定的关键词自动生成诗歌的第一句。其次,我们独创性地将格律诗的上下句关系映射为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翻译关系,设计了一个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从而把诗歌的第N-1句作为输入用以生成第N句。并提供了一个用户交互式的系统,使得用户可以在每一步都选择一个最佳诗句。最后,我们还精心设计了一套翔实的格律诗评测标准,并通过单句实验和全诗实验证明。该方法是诗歌产生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诗歌生成;绝句评洲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GeneratingChineseMetricalPoetrybyaStatisticalMTApproach HEJin91“,ZHOUMin92,JIANGLongz (1.InstituteforTheoreticalComputerScience,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2.MicrosoftResearchAsiaSigmaCenter,Bering100190,China) Abstract:Automaticpoetrygenerationisconsidereddifficult.Inthispaper,weproposeanovelstatisticalapproach forautomaticgene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trical poetry fromafewuser-suppliedkeywords.Atemplate-basedmodelisusedtoautomaticallygeneratethefirstsentenceofthepoem.Aphrase-basedstatisticalmachinetranslation modelthen generates additionalsentencesone-by-one.Withourinteractivemodel。theusercanselectthebestsen—tencefromthesystem’SN—bestoutputateachstep.Theapproachhasbeenevaluatedonthegenerationofquatrainsof5一and7-characterlines.Theevaluationmetricsforsinglelinesaswellasforthewholegeneratedpoemsuggestthatthismethodisverypromising. Keywords:artificialintelligence;machinetranslation;statisticalmachinetranslation;poemgeneration;poemevalu—ation 1引言 中文格律诗作为中国悠久灿烂的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中文的美感和艺术的灵感。然而格律诗的韵律要求十分严格,给作诗造成了障碍。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格律诗生成的内在规律,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格律诗的自动生成。 对联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计算组研发了自动对联系统①【1|。 ①http://dullish.msra.crt 收稿日期:2009—08—30定稿日期:2009—1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55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2007CB807900,2007CB807901)作者简介:何晶(1986一),女,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周明(1964一),男,博士,研究员,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多语言搜索;蒋龙(1981一),男,硕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网络挖掘。

古代汉语诗律部分

第二十一节诗律 1 、律诗最终完成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手。 2 、古体诗: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五言或七言)就叫古体诗。 3 、今体诗:严格按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今体诗(或近体诗)。 4 、近体诗的形式特点:在句数﹑押韵﹑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1 )句数:是固定的,规定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还一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也有超出此数的。这种排律是律诗的重复扩展,只能看作是律诗的变体。 (2 )押韵: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A 位置:a 每联对句的尾字; b 第一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偶句一定要用韵。B 特点:a 用“平水韵”的106 部为用韵标准;b 一般押平声韵; c 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的字,即不能出韵; d 不能转韵。 (3 )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最主要的特点。平仄是对四声的分类,“平”指平声(阴平、阳平):“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对现代汉语来说,“平”也是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到现代汉语的“四声”里去了。 (4 )讲究对仗:诗词创作中的对偶叫对仗。a 律诗的首尾联可对可不对,颔、颈二联必须对仗。b词义的对待是对仗的形式要求。c 绝句不要求对仗,使用对仗时,大多数在前面一联。d 对仗原则:平仄相对;词性相同;词义(内容)相对。 5 、绝句:“绝”是断绝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律诗任何相邻的两联而成。 6 、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诗: A 仄仄- 平平- 仄 B平平- 仄仄- 平 C 平平- 平- 仄仄 D仄仄- 仄- 平平; 七言诗的句式: A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B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C 仄仄- 平平平- 仄仄 D平平- 仄仄仄- 平平 7 、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8 、词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称做“对”;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头二字的平仄相同,称作“粘”。不符合“对”的规则的叫“失对”;不符合“粘”的规则的,叫“失粘”。 9 、用“粘”“对”和用韵规则,可以从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得出以四种不同平仄格式的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甲、五律仄起仄收式(七律平起仄收式) (||)——||—。C (||)———||—,D (——)||| ——|. A (——)||——| , B (||)——||—。 C (||)———||, D (——)||| ——。 乙、五律仄起平收式(七律平起平收式) D (——)||| ——,B (||)——||—。C (||)———||,D (——)||| ——。 A (——)||——| , B (||)——||—。 C (||)———||, D (——)||| ——。 丙、五律平起仄收式(七律仄起仄收式)

古代汉语资料三

【简案】 诗律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二、近体诗的用韵规则 “平水韵”(诗韵)。南宋刘渊。106韵。 (1)押平声韵。 (2)偶句押韵。但首句可入韵。(奇仄偶平)(3)一韵到底。 三、近体诗的实际平仄 1.什么叫平仄 2. 3.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中古普通话 平平 “古入今平字” 仄仄 ①找入声字; ②据普通话平仄定平仄。 四、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八种标准平仄句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2.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对”)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联?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粘”) 上联对句第二字跟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上联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 下联 五、近体诗篇章的标准平仄 五言仄起仄收 (套用或推出基本)×仄××仄 句式 (对、偶平)平平仄仄平 (粘、奇仄)平平平仄仄 (对、偶平)仄仄仄平平 (粘、奇仄)仄仄平平仄 (对、偶平)平平仄仄平 (粘、奇仄)平平平仄仄 (对、偶平)仄仄仄平平 ①定首句。定起收字平仄,套用或推出平仄基本句式。②推偶句。用“对”和“偶平”规则。③推奇句(不含首句)。用“粘”和“奇仄”规则。④标出甲乙丙丁。 七律仄起仄收 ×仄×××仄

…… 七律 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 写出下列诗的实际平仄和标准平仄(带点字为入声字)。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节奏点分明,非节奏点可以不论。 七、拗救 1.句内拗救 (1)乙:一拗三救(七言三拗五救)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欲.妆临.镜慵(杜荀鹤《春宫怨》) (2)丙:四拗三救(七言六拗五救) (丙)(仄仄)平平平仄 ..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2 .联内拗救 (1)甲三拗乙三救(七言甲五拗乙五救)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輞川別業》) 此拗救可以和乙句一拗三救结合。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自清。(苏轼《新城道中》) (2)甲四拗乙三救(七言甲六拗乙五救)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汇编)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王力《汉语诗律学》

王力《汉语诗律学》诗律补正 * 李斐 香港岭南大学中国语文教学与测试中心 摘要: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为汉语诗律研究一代名著,然而由于时代 条件所限,该书还存在一些讹误和疏漏。今天我们订正其错误,补充其缺漏, 并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希图可以为《汉语诗律学》一书 做刊谬补缺的工作,使这部诗律学巨著更加翔实准确。 关键词:《汉语诗律学》;刊谬;补缺;商榷 自隋唐开始,近体诗和古风创作繁盛,其平仄格律也渐渐为诗人所墨守。至于中晚唐之 后,平仄规则铁定,诗作很少落调出律。但是对于这些规则的研究自唐至明,九百年间,乏 人问津。自清人王士祯(1634-1711)《律诗定体》刊行之后,对于诗律的研究才渐成气候。在众多的诗律论著中,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可谓抗鼎之作。该书吸取了当时所能见到 的清人的研究成果,加上王力先生的自己的研究,首次全面、详细地总结了汉语诗、词、曲 的格律规则,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语诗律学》可以分为全本和选本两套版本体系。全本包括上海教育版和山东教育版。 《汉语诗律学》首版于 1958 年由新知识出版社刊行。上海教育出版社于 1962 年出版新 1 版,王力先生在此版中删去了首版的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1979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增订本,在这一版中,王力先生恢复了新 1 版里删去的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但是和新知识的首版不同的是,在这一版里,原来的附注部分由五个增加到三十二个。2002 年,上海教育 出版社以 "世纪文库"的形式重新出版 1979 年的增订本,目前这一版也是坊间可以看到的最 权威的版本。山东教育出版社在 1989 年出版《王力文集》,《汉语诗律学》被收录于《文集》的第十四、十五卷。不同的是,山东版把原来上海诸版的繁体字一律改为简化字。选本也分 两种,山西古籍出版社将《汉语诗律学》的第一章《近体诗》和第三章《词》单独抽出,于2003 年分别刊行,并题为《王力近体诗格律学》和《王力词律学》。2004 年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又以《古体诗律学》、《曲律学》和《现代诗律学》的形式出版了《汉语诗律学》的第二 章《古体诗》、第四章《曲》和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并和《诗经韵读·楚辞韵读》、《希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 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 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礼、气气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后、适适、征征、余馀。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 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汉语诗律学必备:对仗

對仗 講究對仗,是格律詩的又一特點。由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上相關聯的句子構成的句式叫做對仗。從對仗寬嚴的意義上來說,可分爲工對和寬對。從意義或提問題的角度來說,可分爲正對和反對。從對仗聯在詩作的位置上來說,可分爲正例和變例。中間兩聯對仗的爲正例,其他聯對仗的爲變例。正例,如李白《渡荊門送別》、李商隱《安定城樓》等。也有四聯全對仗的,如杜甫《登高》。律詩中,不允許無對仗聯。在變例中,又可分爲換柱體和蜂腰體。從對仗的特殊性來說,可分爲借對、流水對和扇面對。下面逐一予以介紹: (一)工對。出句和對句相同位置上的字,其詞性、結構相同。如果是名詞,其意類相同,叫做工對。 對仗的詞類有九: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數目字)、顏色詞、方位詞、副詞、虛詞(付詞“之”、“其”歸虛詞)、付詞。 名詞中,要求意類相同。名詞可分爲八個意類: 1.天文、時仙類天文:日月風雲等;時仙:

春夏朝夕等。 2.地理、宮室類地理:山川湖海等;宮室:樓臺宮室等。 3.器物、衣食類器物:旗鼓杯盤等;衣飾:衣冠裘甲等;飲食:茶酒羹飯等。 4.文具、文學類文具:筆墨紙硯等;文學:詩賦書畫等。 5.植物、動物類植物:花草竹柏等;動物:牛馬龜龍等。 6.形體、人事類形體:身心胸膽等;人事:道德才情等。 7.人倫、尊謙類人倫:父母兄妹等;尊謙:子君愚仆等。 8.人名、地名類人名:張騫李廣等;地名:吳越川陝等。 另外,聯綿詞和聯綿詞相對,疊音詞和疊音詞相對。聯綿詞中,又分爲名詞、動詞、形容詞。名詞的,如鴛鴦蝴蝶等;動詞的,如躊躇踴躍等;形容詞的,如逶迤寂寞等。聯綿詞中,一般是詞性相同的相對。疊音詞,如漫漫瑟瑟等。

三十六字母与上古声母

三十六字母 所谓字母,就是汉语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汉语的声母系统。 五音: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字母)分为五类,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称为“五音”。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合称“七音”。 浊音、清音:音韵学家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声纽(声类)叫做“浊音”,把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声纽叫做“清音”。(声纽不等同于现代意义的声母)

(上表录自曹述敬主编《音韵学辞典》) 三十六字母,唐以前未有言之者。相传出于僧守温,温亦唐末沙门也。司马温公《切韵指掌图》,言字母详矣,初不言出于梵学。至郑樵作《七音略》,谓华人知四声而不知七音,乃始尊其学为天竺之传。今考《华严经》四十二字母,与三十六母多寡迥异。四十二母,梵音也;三十六母,华音也。华音疑非敷奉诸

母,《华严》皆无之。而《华严》所谓二合三合者,又非华人所解。则谓见溪群疑之谱出于《华严》者非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九八页,上海书店出版,1983年)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南史·陆厥传) 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梁书·庾肩吾传) 《康熙字典》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上古声母

字母后“h”送气音。“ng”是鼻音。 教材为三十二声母。王力《汉语语音史》、《同源字典》均为三十三个,多一个“俟”母。山母亦写作“生”。声母亦称“纽”。同纽为双声。同类同直行,或舌齿同直行者为准双声。同类同横行者为旁纽。同类不同横行者为准旁纽。喉与牙、舌与齿为邻纽。 参考书:王力《汉语语音史》34页、王力《同源字典》13、18页。 就古汉语学习来说,掌握上古音最重要,用处最多。但古音学习来说,须以中古音为基础,熟悉中古音,可上溯古音,下推今音。而且中古音有现成的资料和成果,比如《广韵》、三十六字母、等韵图等。所以教材讲古声母是倒着推上去的。 上古声母到中古声母的分合 分化: 帮滂並明 帮、非滂、敷並、奉明、微

汉语诗律学

《汉语诗律学》学习帖 感谢友人的推荐,网购了一本《汉语诗律学》,特开一帖,专门学习诗词,从最基本的学起,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参与和指导,能者皆我师,在此,先道声谢谢! 第一讲: 平仄:拼音中第一第二声为平,第三第四声为仄。 幽思一缕何所寄唯有清影陪孤心先学平仄把这两句平仄你分一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是标准的七言 幽思一缕何所寄唯有清影陪孤心你把这句按上面的对好平仄最好换好字后意面还差不多 按照你的意面这样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幽思一缕何从寄任由清音拂寂心 作业: 雪添梅花妆----- 对个下联 先不讲究平仄 主要对上词性和意境,这是练词藻和意蕴的。 第二讲: 交作业: 雪添梅花妆仄平平平平 风起细柳舞平仄仄仄仄 作业批改:意境不符,雪梅对了风柳是不错的但不符合上联本来的意境,一般上联若是意境联一般要不意境相对要不情语相对,情语相对为上。 如何用情语对? 就是把心中的想法化为句子换句说你想的是是景色若把你心境化出就是借物诉情比如: 雪添梅花妆---香著翰墨韵 这就是对联上的反对。就物作为精神托出不落俗套为上,这样把梅花的精气神托出,这些以后再去领会,先把基础学好。以后你多看多写了胸中自有意象存在了。还有要看出句子里面的那几个字是字眼。 雪添梅花妆--比如这句里面那几个是字眼? 字眼通常是指什么? 就是句子里面烘托主意的字。 先从对子学起一步步到续诗再到填词。 作业:

翠微通幽径------你自己说出平仄,再对出下联,注意词性。 第三讲: 交作业: 翠微通幽径 音妙自静心 作业批改:这个意上来说是胜出昨晚的也就是说出句是新颖的,但看看,翠微对音妙哪里错了?昨晚说过现在先不急,先一步步来,先对词性和文字,意境上以后再去领悟。 今晚讲讲对联的知识: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联基础的要求。 前面的三个可以明白的后面的三个讲讲: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比如: 一山藏青翠-- 万水流妙音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山”对“万水”皆为偏正结构,“青翠”对“妙音”皆为宾语结构。 翠能对音吗? 可以不是工对是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什么门的对什么门宽对就是指词性对上就可 若分清楚的来说青翠这里不只是单单的颜色了是山的面貌 那妙音是不是就是流水的声音呢 在汉语诗律学里有关于对联的你可以去看看什么是工对和宽对 以后对联首先要甄别出词性啊别混了 接上面的声音对面貌是不是绝配呢 那就是对联中一种暗对 翠微--可理解成颜色是春的颜色树叶的颜色花草的颜色等等 按这个去想分开来去对很容易想想看 再看它是一个形容名词 首先得想个形容名词 比如翠微是绿的那什么会是红的或黄的呢 还有是那一片绿色引进了幽幽的山径或林径之中 那什么的颜色又会出来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作业:翠微通幽径---红????,黄???? 第四讲:

古代汉语郭锡良诗律平仄总结

◆标注诗律平仄之后,要分析作者为何使用拗救。 ◆结合思想感情表达,结合诗歌音乐节奏分析 平仄就是利用汉语声调高扬拐降长短舒促的特点,造成回环往复顿挫的节奏美。 对,粘:平仄在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是相对立、相反的。这就是“对”。 “粘”就是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完全相同,平粘平,仄粘仄,把两联粘起来。 永明体 格律诗 破读是用读音的改变(包括声调的改变)来体现某字在某处词性、词义或者用法有所变化。其规律一般是把原来的声调读成去声。 中古10各全浊声母字:唇音重唇并、轻唇奉、齿音齿头从、邪、正齿床、禅舌音舌头定、舌上澄 牙音群喉音匣。 韵和韵母区别: 韵母通常由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尾音)三个部分组成。 押韵的要求是韵腹和韵尾相同,所以最容易构拟古代韵母的韵腹、韵尾。韵书的韵除了韵腹、韵尾相同,声调还要一致。 如何判定入声 (1)根据声调演变规律 凡普通话声母为b、d、g、j、zh、z,声调为阳平的字(塞音、塞擦音读阳平不送气),一律是古入声字。(其中有分入阳平的清入声字)国破山河在深居俯夹城 (2)根据韵母的演变规律 凡普通话鼻尾韵([-n]、[-?])肯定不是原入声韵。 韵母er、uai、ui无入声; e、ie、üe多入声。 (3)根据方言读音淮安方言尚有一些入声字,口语中读短促的声调。可以作为辅助依据。如:白、黑、哭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客拗何救)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 ─ ││─(梗拗芜救)薄,入声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竹,入声字。(竹拗沙救)这种拗救往往和孤平拗 救结合在一起。如:“芜”既救本句的“故”,又救上句“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拗在救)─── ││,│││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不拗吹救) 丁种句,永远没有拗救。 甲种句,两种情况:岀三拗,对三救(与孤平拗救连用);岀四拗,对三救。 乙种句,只能出现孤平拗救。 丙种句,四拗三救。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报任安书论语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北冥有鱼秋水诗经(《七月》) 楚辞(《哀郢》)

古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

王力_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1 本表收录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自1956年以来公布的四批简化字,共五百一十七个。 凡简化字与繁体字都见於古代,而在意义上或用法上有所不同的,本表后面另附有说明,以供查阅。 【A】爱愛碍礙袄襖 【B】罢罷摆擺襬办辦板闆帮幫宝寶报報备僃笔筆币幣毕畢毙斃边邊变變标標表錶别彆宾賓卜蔔补補 【C】才纔参參惨慘蚕蠶仓倉层層产産搀攙谗讒馋饞尝嘗偿償厂廠长長彻徹陈陳尘塵衬襯称稱惩懲迟遲齿齒冲衝虫蟲丑醜筹籌处處触觸出齣础礎刍芻疮瘡辞辭从從聪聰丛叢窜竄 【D】达達带帶担擔胆膽单單当當噹档檔党黨导導灯燈邓鄧敌敵籴糴递遞淀澱点點电電垫墊冬鼕东東冻凍栋棟动動斗鬭独獨断斷对對队隊吨噸夺奪堕墮 【E】恶惡噁尔爾儿兒 【F】发發髮范範矾礬飞飛奋奮粪糞坟墳丰豐凤鳳妇婦复復複覆麸麩肤膚 【G】盖蓋干幹乾赶趕个個巩鞏沟溝构構购購谷穀顾顧刮颳关關观觀广廣归歸龟龜柜樻过過归歸国國 【H】汉漢号號轰轟后後护護壶壺沪滬画畫划劃华華怀懷坏壞欢歡环環还還会會秽穢汇匯彙伙夥获獲穫 【J】几幾机機击撃际際剂劑济濟挤擠积積饥饑鸡鷄极極继繼家傢价價夹夾艰艱荐薦坚堅歼殲监監茧繭舰艦鉴鍳拣揀姜薑将將奖奬浆漿桨槳酱醬讲講胶膠借藉阶階节節疖癤洁潔尽盡儘紧緊仅僅进進烬燼惊驚竞競旧舊举舉剧劇据據惧懼卷捲觉覺 【K】开開克剋垦墾恳懇夸誇块塊矿礦亏虧困睏扩擴 【L】腊臘蜡蠟来來兰蘭拦攔栏欄烂爛劳勞痨癆乐樂类類累纍垒壘里裏礼禮丽麗厉厲励勵离離历曆歷隶隸俩倆帘簾联聯恋戀怜憐炼煉练練粮糧两兩辆輛了瞭疗療猎獵临臨邻鄰灵靈龄齡岭嶺刘劉浏瀏龙龍楼樓娄婁录録陆陸虏虜卤鹵滷卢盧庐廬泸瀘芦蘆炉爐乱亂罗羅屡屢虑慮滤濾驴驢 【M】迈邁买買卖賣麦麥蛮戀么麽霉黴蒙濛懞矇梦夢弥彌瀰面麵庙廟灭滅蔑衊亩畝 【N】难難恼惱脑腦拟擬酿釀镊鑷宁寧农農 【O】欧歐 【P】盘盤辟闢苹蘋凭憑朴樸扑撲 【Q】齐齊气氣启啓岂豈千韆迁遷签簽籤牵牽墙墻蔷薔枪槍乔喬侨僑桥橋壳殼窍竅窃竊亲親寝寢庆慶穷窮琼瓊秋鞦区區趋趨权權劝勸确確 【R】让讓扰擾热熱认認荣榮 【S】洒灑伞傘丧喪扫掃啬嗇杀殺晒曬伤傷舍捨摄攝沈瀋审審渗滲声聲胜勝圣聖绳繩湿濕适適时時实實势勢师師寿壽兽獸数數术術树樹书書帅帥双雙松鬆苏蘇囌肃肅虽雖随隨岁歲孙孫 【T】态態台臺檯颱摊攤滩灘瘫癱坛壇罎叹嘆誊謄体體条條粜糶铁鐵听聽厅廳头頭图圖团團糰 【W】袜襪洼窪万萬弯彎网網为爲伪僞韦韋卫衞稳穩务務无無雾霧 【X】牺犧系係繫戏戲习習吓嚇虾蝦献獻咸鹹显顯宪憲县縣向嚮响響乡鄉协協写寫胁脅泻瀉亵褻衅釁兴興选選旋鏇悬懸学學寻尋逊遜 【Y】压壓亚亞哑啞艳艷严嚴盐鹽厌厭养養痒癢样様阳陽尧堯钥鑰药藥叶葉爷爺业業医醫义義仪儀艺藝亿忆憶隐隠阴陰蝇蠅应應营營拥擁佣傭踊踴痈癰优優犹

【古代汉语的修辞】+【诗律】

古代汉语的修辞 修辞的概念 ?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 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 《周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 古代的修辞手段,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辞格。 一、稽古 (引事) ? “引用”可分为三种:引言、引文、引事 [引言:引用俗语等;] [引文:引用经典书面文字;] [引事:即稽古,引用古人的事迹等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 《水经注·巫山·巫峡》:“故漁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引言] ? 《庄子·秋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 之谓也。”[引言] ?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 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汉书·司马迁传第三十二)[引事] 有两种类型:明稽古、暗稽古 [明稽古:人物事件都出现] [暗稽古:不出现具体人物] ?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 异也。(韩非子·五蠹)[明稽古] ? 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通培,墙)以遁。[暗稽古] ? 登龙门 [有些暗稽古到后来变成典故] 二、引经 (引文) 引经与稽古的分别 ①稽古是叙述一些历史事实,引经则是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②稽古可以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而引经则一律是正面的言论。 ? 宣公二年《晋灵君不君》赵盾“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 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三、代称 [代称只涉及同一事物,用于代称或者被代称的,二者为同一个事物;比喻涉及两种事物:本体和喻体] 1、以事物的性状、特征来指代该事物 ? 《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肥甘指代食物,轻暖指代衣服] ? 《战国策·齐策》:“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 奚恤。” [带甲指代士兵] ? 诸葛亮《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指代荒凉的地方] ?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指代老人和孩子] 2、以部分代全体。 ? 二十五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指代棺材] 3、以原料代成品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指代农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