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30cm>2f,得f<15cm,

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C正确.

故选C.

【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A. 6cm

B. 12cm

C. 18cm

D. 24cm

【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

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

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

故答案为:C.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

【解析】【解答】A. 要使底片上桥的像变小,物距要增大,所以马亮离桥要远一些。A符合题意。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答案】 C

【解析】【解答】A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A不符合题意;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B不符合题意;

C.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C符合题意;

D.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投影仪、照相机的晶体是凸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5.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规律的是()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答案】 A

【解析】【解答】观察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清晰的像,故f<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是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6.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答案】 B

【解析】【解答】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凸透镜后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这是胶片的位置,如果用短焦距镜头,其焦距本身就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当用这种傻瓜照相机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相机镜头距离发生改变时,像距的变化范围很小,像的位置变化不大,可以认为能成近似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当焦距较小时,凸透镜所成像在较小的范围内。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A. ③是②的像

B. ④是①的像

C. ③是①的像

D. ⑤是

②的像

【答案】 C

【解析】【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f

当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当U

8.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 B

【解析】【解答】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透明塑料瓶相当于这样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9.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不相符的是()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电影机

D. 望远镜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B不符合题意。

C、电影机实际上和幻灯片的原理相同,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是用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如图是一个潜望镜,潜望镜的上下端都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

潜望镜是利用物体经两块平面镜反射成像工作的.

10.“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20 字小诗《苔》出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诗句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苔花是光源

B. 苔花虽然很小,也学牡丹花努力绽放,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的反射

C.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D. 苔花生长在房屋背后的阴凉处,房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苔花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

B、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照在苔花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B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1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