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的去除特性及对斑马鱼的毒性

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的去除特性及对斑马鱼的毒性

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的去除特性及对斑马鱼的毒性
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的去除特性及对斑马鱼的毒性

中国环境科学 2017,37(3):1073~1081 China Environmental S cience 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的去除特性及对斑马鱼的毒性

曹文平1*,赵鑫2,王国祥3,汪银梅1(1.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2.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3.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摘要:针对含氮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酰胺在水厂中的去除情况及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及生物累积毒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骆马湖水源地水厂的出厂水中二氯乙酰胺浓度最高为1.72μg/L,远低于微山湖的2.6μg/L.相比常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中的臭氧活性炭工艺对二氯乙酰胺生成势的去除率高达64%,去除效果较好.二氯乙酰胺在10μg/L浓度下对斑马鱼胚胎产生明显致畸作用,并且对胚胎中枢神经毒性作用早于对胚胎体内循环作用.二氯乙酰胺易于在斑马鱼的肝脏发生累积作用,并且累积作用大小与脂质含量成正相关,应当被严格控制.

关键词:二氯乙酰胺;去除特性;发育毒性;生物累积毒性

中图分类号:X171.5,X503.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7)03-1073-09

Removal property and toxicity research on zebrafish of the disinfection-byproduct—dichloroacetamide. CAO Wen-ping1*, ZHAO Xin2, W ANG Guo-xiang3,W ANG Yin-mei1 (1.School of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2.School of Environment,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China;3.S chool of Environmen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37(3):1073~1081

Abstracts:Dichloroacetamide is anitrous disinfection-byproduct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 which is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In this work, zebrafish was used as the target organim to explore effect of dichloroacetamide on zebrafish in developmental and accumulative toxic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document that the highest dichloroacetamide concentration in effluent from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Luoma Lake was 1.72μg/L, which is far lower than that from in Weishan Lake with 2.6μg/L. Comparing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rocess suggests that advanced unit of ozone combined with granular-activated carbon achieved higher efficiency for dichloroacetamide removal ratio, which reached at about 64%. Dichloroacetamide could cause malformation effects on embryo zebrafish and could cause stronger toxicity effects on neuron than that on circulation system of embryo zebrafish. Dichloroacetamide also could cause accumulative toxicity on zebrafish liver and its accumulative toxicity was proportional to lipid content, which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Key words:dichloroacetamide;removal property;developmental toxicity;bio-accumulative toxicity

为了充分应对水质标准对含碳消毒副产物限制,水厂开始采用氯胺代替氯气进行消毒,却导致水体中含氮消毒副产物增加.相比含碳消毒副产物,含氮消毒副产物有更高的基因及细胞毒性,因此受到广泛研究[1-3].在这类消毒副产物中,卤代乙酰胺是一种最近发现的含氮消毒副产物,相比三卤甲烷与卤乙酸有着更高的基因毒性与遗传毒性[4].其中二氯乙酰胺在水厂出水中浓度最高,达到了5.6μg/L,且具有更高细胞毒性与细胞基因毒性[5].

斑马鱼因体型小,产卵量大,生长较快等特点,作为新模式动物被广泛用于毒性研究中[6],被广泛用于研究纳米材料、抗生素、重金属的毒性探究[7-9],但针对二氯乙酰胺进行斑马鱼的毒性效应未见报道.

本文对二氯乙酰胺的水厂存在、去除及基于斑马鱼的毒性机理进行研究.采用多水水源地水厂出水及相同水厂不同工艺出水的对比研究方法,探究不同水源地出厂水及相同水源地水厂不收稿日期:2016-07-12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1201);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2-K7-14);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项目(JNHB-005)

* 责任作者, 副教授, caowenping50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632204.html,

实验四 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实验指导

危险废物鉴别——浸出毒性鉴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危险废物浸出毒性基本概念的理解 2 了解测定危险废物浸出毒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汞、砷、铅、镉、铬和铜等有害物质及其化合物遇水通过浸沥作用,从危险废物中迁移转化到水溶液中。 延长接触时间,采用水平振荡器等强化可溶性物质的浸出,测定强化条件下浸出的有害物质浓度可以表征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 三、实验步骤 1、称取危险废物(单数组的危废物为飞灰,双数组的危废物为污泥)10.0g(干基)试样(无法采用干基质量的样本则先测定水分加以换算),放入250mL带塞广口聚乙烯瓶中,每组做2个重复;同时做空白试验(不加样品),每组做2个重复。 2、各组按表1的浸提方法配制浸提液,测定并记录浸提液的pH。(1、2、3组采用硫酸硝酸法;4、5、6组采用醋酸缓冲溶液法) 3、取100mL浸提液加入到步骤1的聚乙烯瓶中,使得固液比为1:10。 4、盖紧瓶塞后固定于水平振荡机上,于室温下以150r/min的转速振荡约4 h。 5、取出样品,7000rpm,离心10min,再用定量中速滤纸过滤,收集全部滤液即浸出液,供分析用(各组应将溶液稀释50倍备用,原液也保留,同时送到707房上机测定)。 7、用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AAS)测定浸出液的Cu、Zn、Cd、Cr、Ni、Pb和浓度。 8、记录分析结果并分析整理。

四、实验数据 表2 浸出液测定结果(单位:mg/L)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评述本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2、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危险废物的浸出浓度。 六、考核要求: 实验结束一周内每人提交完整实验报告一份,由学委按照学号从小到大排好统一收齐后交资环716房陈老师处。 附录: 表4 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HJ/T299-2007)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分类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 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 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

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 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 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 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 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 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 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定及检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李工--136--0304-4558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危险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和鉴别规则。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的鉴别程序和鉴别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本标准适用于液态废物的鉴别;但不适用于排入水体的废水的鉴别。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中国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由国务院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于2005年组建。下设危险废物鉴定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化学与药学分析室,材料与形貌分析室,环境与能源分析室,生物与药学分析室。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浸出毒性为特征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5085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299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3 鉴别标准 按照HJ/T 299 制备的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表1 中所列的浓度 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 附录A 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附录B 固体废物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附录C 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附录D 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附录E 固体废物砷、锑、铋、硒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附录F 固体废物氟离子、溴酸根、氯离子、亚硝酸根、氰酸根、溴离子、硝酸根、磷酸 根、硫酸根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附录G 固体废物氰根离子和硫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附录H 固体废物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附录I 固体废物有机磷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附录10 固体废物硝基芳烃和硝基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_助溶剂甲苯和二甲基亚砜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复合毒性效应

第28卷 第6期 2009年 11月环 境 化 学E NV I RONMENTAL C H E M I STRY V o.l 28,N o .6N ove m ber 2009 2009年2月10日收稿.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N o .2006AA301C35)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 o 2007BAC27B01)资助.**通讯联系人. 助溶剂甲苯和二甲基亚砜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 复合毒性效应 *李 佳1 周 珍1 胡 芹2 王 玥1 梁 勇 1,3**(1 江汉大学医学院,武汉,430056;2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摘 要 研究了甲苯和二甲基亚砜(DM S O )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 的甲苯(0 05%)单一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一定毒性,DM S O (0 45%)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毒性;但甲 苯与D M SO 具有较强的复合毒性效应,随着D M S O 含量的增加,与甲苯单一暴露组相比,斑马鱼胚胎死亡 率显著增加、胚胎孵化率下降、胚胎发育迟缓并生成大量畸形;但甲苯以及甲苯和DM SO 复合物对人胚肾 HEK 293细胞株和人胃癌SGC 7901细胞株的活力均没有明显效应. D M S O 可通过提高甲苯在水中的分散性,增加甲苯的神经毒性,但对离体实验模型无显著效应,故在选择不同生物模型评估有机污染物毒性效 应时,需考虑不同类型助溶剂所产生的复合效应,以减少实验误差. 关键词 甲苯,二甲基亚砜,斑马鱼,毒性. 常用的助溶剂二甲基亚砜(DM SO)、丙酮、乙醇等在常用的浓度下,对环境毒理学常用的模式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等没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1].为评估二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中某些高氯代、高溴代异构体的生物效应,在常规的D M SO 溶剂中,会适当添加少量的甲苯、正己烷等极性低的有机溶剂,以增加其溶解性[2 5],但这些已知具有较高毒性的溶剂与其它助溶剂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并对实验结果造成偏差,需要加以评估. 甲苯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其脂溶性高,挥发性较强,可通过鳃、体表进入鱼体,能轻易透过血脑屏障,进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造成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效应 [6,7].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技术是国际认可的评价化学品毒性效应的标准方法[1,8 10]. 在本研究中,选取低剂量的甲苯(0 05%)和不高于0 45%的DM SO,研究助溶剂单一、复合暴露后,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同时,为进一步验证斑马鱼胚胎毒性实验结果,选择人胚肾293细胞株和人胃癌7901细胞株,研究助溶剂对离体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综合评价其毒性效应. 1 实验方法 1 1实验材料 将性成熟斑马鱼(Danio rerio ,AB 系)雌雄分缸,饲养于流水养殖系统.水温保持在26 2 左右,光照/黑暗周期控制在12h /12h .暴露实验开始前两天将雌雄以1 2配对,自然交配产卵.取受精1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以内受精卵进行暴露实验. 1 2暴露实验 挑选正常发育的受精卵,3hpf 开始染毒进行暴露实验.实验于直径为7c m 的玻璃表面皿中进行,所用水均取自系统曝气水.试验浓度为:0(对照组)、0 05%甲苯、0 45%DM SO 、0 1%(D M SO +甲苯)、0 3%(DMSO+甲苯)和0 5%(D M SO +甲苯)(V /V ).其中,3种助溶剂复合物(DM SO +甲苯)分别由甲苯与D M SO 按不同体积比(1 1,1 5,1 9)混合配制而成,各助溶剂复合物试验组中甲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2008年03月

目次 1.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修订本标准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 (2) 2.1 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2) 2.2 修订本标准的法律依据 (3) 3.标准修订的原则与技术路线 (3) 3.1 标准修订的原则 (3) 3.2技术路线 (5) 4.标准适用范围 (5) 4.1 试验方法选择 (5) 4.2 试验用鱼选择 (6) 5. 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6) 5.1 方法原理 (6) 5.2 试剂和材料 (6) 5.3 仪器设备 (7) 5.4 干扰及消除 (8) 5.5 样品 (8) 5.6 试验步骤 (9) 5.7 结果计算 (10) 6. 参考文献 (10)

1.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财函[2007]971号)和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财函[2007]9909号)和国家环保总局2006 年(环办函(2006)371 号)下达编制任务,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项目编号为992号。本标准是在已颁布的GB/T 13267-91《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文本基础上修订的。 1.2工作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本标准的修订单位,根据标准修订要求成立了标准编制组,主要成员如下: 表1 编制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专业备注 周军英研究员环境生物项目负责人,制定方案 韩志华助研环境毒理主要人员,组织实施、执笔人 单正军研究员环境毒理主要人员,审定 石利利研究员环境化学主要人员,审定 卜元卿助研环境毒理主要人员,具体实施 其他略参加人 1.2.1 标准开题论证 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即投入了前期的调研工作,并于2007年2月12~13日在南京召开了《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标准修订开题论证会。会议邀请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等与标准制订有关的各方面专家5人,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承担单位的汇报,详细审阅了承担单位提交的开题报告材料,经过充分讨论,提出了专家组意见。专家组肯定了标准编制原则、技术路线并提出了专家组修改意见,标准修订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斑马鱼动物模型的应用介绍

斑马鱼动物模型的应用 斑马鱼(Danio rerio)属于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鲤科(Cyprinidae)短担尼鱼属(Danio)的一种硬骨鱼,原产于南亚,是一种常见的热带观赏鱼,因其体侧具有斑马一样暗蓝与银色相间的纹条而得名。 斑马鱼个体小,易于饲养,成体长4-5cm,雄鱼体修长,雌鱼体肥大。可在有限空间里养殖相当大的群体,可满足样本需求量大的研究。斑马鱼发育迅速,在28.5℃培养条件下受精后约40min完成第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大约每隔15min分裂一次,24h后主要器官原基形成,相当于28d的人类胚胎,幼鱼孵出后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雌雄鱼通过调控光周期控制14:10(光照:黑暗)产卵时间,成熟鱼每周可产卵一次,一尾雌鱼每次可产卵100-300枚。胚胎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体透明,易于观察。受精卵直径约1mm,易于进行显微注射和细胞移植等操作。 一、斑马鱼的品系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用和系统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斑马鱼基因数据库-ZFIN (http://zfin/org)里有相关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目前研究中常用的斑马鱼野生型品系主要为AB 品系、Tuebingen(Tu)品系、WIK 品系,斑马鱼基因组计划所用品系是Tu。AB 品系是实验室常用的斑马鱼品系,由单倍体细胞经早期加压法获得。Tu品系斑马鱼具有胚胎致死突变基因,用于基因组测序前敲除该致死突变基因。WIK品系较Tu品系具有更多的形态多样性。此外,还保存有3000多个突变品系和100多个转基因品系。这些品系资源对于利用斑马鱼开展各种科学研究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斑马鱼突变品系的筛选 斑马鱼突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已基亚硝脲(ENU)化学诱导、γ或χ射线照射和插入诱变。ENU是一种DNA烃基化试剂,在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前诱导碱基对的替换,诱导产生的突变率为0.1%-0.2%,涉及单个基因的突变。射线照射导致染色体大片段的缺失或染色体重排,产生突变率达1%。插入诱变是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斑马鱼受精卵,整合到基因组中,干扰正常基因表达。射线照射产生的突变率是ENU 化学诱导的10倍,但由于突变涉及多个基因,突变的表型是受若干基因调控的结果,不利于基因功能的分析,因此,ENU化学诱导法是斑马鱼突变的主要方法。研究含有纯合致死

实验指导书-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鉴别试验-20110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鉴别实验》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HJT 299-2007 、TCLP; 2.了解 pH 相关浸出测试方法; 2.学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原理,及砷、钡、镉、铬、铜、镍、锌、铅的测定。 二、实验要求 1.预习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概念 2.预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原理;3.掌握电子天平、 pH 计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 固体废物填埋或堆存时,如与下渗的雨水或渗滤液接触,其中的部分可溶物质会溶解,并随液相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若固体废物中含有较多的可溶重金属或有毒害性有机物等污染成分,就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水生动植物及人类的健康。 作为对废物潜在毒性评价的一种手段,浸出毒性测试程序是通过模拟特定的处理处置环境条件,使固体废物与特定的浸取剂接触,评价污染元素释放产生危害的可能性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浸出实验结果,可以鉴别废物的危险性,从而决策其处理处置方式。 (1)确定浸出毒性保护目标 由于国外和我国的危险废物大多数以填埋作为最终处置方式,因此,各国浸出毒性测试设计的保护目标普遍为地下水和地表水。 (2)浸出毒性模型模拟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 299-2007 ):本方法以硫酸/硝酸混合溶液为浸取剂,模拟废物在不规范的填埋处置、堆存,或经无害化处理后废物的土地利用时,其中的重金属有害组分在酸性降水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过程。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浸出毒性测试程序( TCLP):本方法以醋酸缓冲溶液为浸取剂,模拟工业固体废物与城市生活垃圾共填埋处置条件下,其中的重金属有害组分在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向地下水渗滤的过程。 pH 相关浸出测试方法:本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盐酸或硝酸溶液为浸取剂,观测废物在不同浸出液 pH 环境条件下,其中的重金属有害组分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行为,分析浸出液 pH 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3)液固比计算液固比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和固体材料接触的液体总量除以处置材料的总量来估算。对 HJT 299-2007 和 TCLP这类鉴别性浸出测试程序,其液固比是按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和填埋量推算的。以我国的 HJT 299-2007 为例,依据我国 95 个站点近十年的降雨量观测最大值作为降雨数据库(考虑最不利条件),选取 95%的置信上限 2800 毫米。液固比计算的选取参数为填埋深度 3m 、年均最大降雨量 2800mm 、100%的填埋场渗透率、 100%的工业固体废物、 1g/cm 3废物密度、 10 年的浸出时间,则: M 1(浸取剂质量)年降雨量雨水密度单位面积浸出时间M 2(模拟填埋场废物质量)填埋深度废物密度单位面积 2800mm/年 1g/cm3 1m2 10年 10 32 3m 1g/cm3 1m2 4)浸取剂选择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HJT 299-2007 ):依据酸雨区和重酸雨区(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各省与直辖市)观测站历年酸雨出现最低酸度值作为数据库,酸雨 pH的 95%置信下限为 3.2 。结合试验分析,依据最不利条件原则,浸取剂 pH 值设定在3.2 ±0.05 。据对中国酸雨类型的研究,以及结合能源结构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现状与趋势,选取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配比为 2 ∶1(质量比)。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浸出毒性测试程序( TCLP):假设 95%的生活垃圾和 5%的工业废物合并填埋处置,醋酸是填埋渗滤液中的代表性低分子有机酸,其络合作用是导致废物中重金属浸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采用醋酸缓冲溶液作为浸取剂。 pH相关浸出测试:用盐酸或硝酸调节浸出体系 pH 值,考察 pH对重金属浸出行为的影响。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与影响因素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20 10 -20 11 学年第 二 学期 《 发育生物学 》课程论文 课程号:2522080 任课教师 刘泽隆 成绩 论文题目:(可指定题目,也可说明题目范围。) 斑马鱼的发育及其发育的影响因素 论文要求:(对论文题目、内容、行文、字数等作出判分规定。) 1. 论文题目:准确得体,简短精炼,醒目 2. 摘要:文字简练,字数不超过正文的5%;关键词不少于三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 3. 正文: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3000字 4.字体:摘要、关键词宋体5号字;题目黑体三号字;正文宋体四号字 10分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斑马鱼的发育及其发育的影响因素 摘要:斑马鱼(zebra fish),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斑马鱼由于个体小,养殖花费少,能大规模繁育,且具许多优点,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用和系统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斑马鱼基因数据库里有相关斑马鱼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方便了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斑马鱼的发育过程以及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温度,TCDD 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Abstract :Zebra fish because of the individual small, breeding cost less, can breed, and with many large scale advantage, after 30 DuoNian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lready had about 20 zebra fish strain, zebra fish genes related data in the material available for inquires zebra fish and download, convenient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zebra fish glucos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TCDD for embryonic development .关键词:斑马鱼;发育;葡萄糖;溶液浓度;温度;TCDD 一、斑马鱼简介 斑马鱼(zebra fish),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 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斑马鱼体型纤细,成体长3-4cm ,对水质要求不高。孵出后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成熟鱼每隔几天可产卵一次。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胚体透明。发育温度要求在25-31℃之间。斑马鱼由于个体小,养殖花费少,能大规模繁育,且具许多优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用和系统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斑马鱼基因数据库里有相关 斑马鱼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方便了研究。斑马鱼的细胞标记技术、组织移植技术、突变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活性抑制技术等已经成熟,且有数以千计的斑马鱼胚胎突变体, 学院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 班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学生须将文字写在此线以下

磷酸三苯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神经毒性研究

2016年第11卷 第1期, 254-260生态毒理学报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Vol.11,2016 No.1, 254-26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377118) 作者简介:彭涛(1989-),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毒理学,E-mail :52382967@qq.c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sunliwei@zjut.edu.cn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50506001 彭涛,王思思,任琳,等.磷酸三苯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神经毒性研究[ J ].生态毒理学报,2016,11(1):254-260Peng T ,Wang S S ,Ren L ,et al.Neurotoxicity of triphenyl phosphate on the early life stages of zebrafish [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6,11(1):254-260(in Chinese ) 磷酸三苯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神经毒性研究 彭涛1,王思思1,任琳2,芮倩倩2,邵璐滢2,孙立伟3,",傅正伟 1 1.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322.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杭州3100323.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杭州310032收稿日期:2015-05-06录用日期:2015- 05-29摘要: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P )作为多溴联苯醚类阻燃剂的替代产品, 是一类生产和需求量均相当高的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目前已在多种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体内均有不同程度检出。由于结构和有机磷农药具有相似性,其对生物的神经毒性值得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研究了TPP (5 625%g ·L -1)的胚胎发育毒性和行为毒性,并通过检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神经系统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研究发现,TPP 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孵化时间延长,体长变短,心率变慢。同时,TPP 暴露也可以影响斑马鱼幼鱼在持续光照和明暗周期刺激下的游泳行为,表现为低浓度增加而高浓度降低其游泳速度。而TPP 暴露后幼鱼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神经发育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行为毒性的原因。虽然实验中所设定的暴露浓度高于环境中一般浓度,但TPP 在短期暴露中所表现出的胚胎和神经发育毒性表明TPP 对于水生生物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确认。 关键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胚胎毒性;行为毒性;基因转录;乙酰胆碱酯酶文章编号:1673-5897(2016)1-254-07中图分类号:X171.5 文献标识码:A Neurotoxicity of Triphenyl Phosphate on the Early Life Stages of Zebrafish Peng Tao 1,Wang Sisi 1,Ren Lin 2,Rui Qianqian 2,Shao Luying 2,Sun Liwei 3,",Fu Zhengwei 1 1.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China 2.Ocean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China 3.College of Environ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China Received 6May 2015accepted 29May 2015 Abstract :Triphenyl phosphate (TPP )belongs to the family of 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 (OPFRs ).Due to the phase-out of some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TPP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s alter-natives.TPP is a frequently detected contaminant in the environment and wildlife ,and the effects of TPP on the de-veloping nervous system are of concern since OPFRs are structurally similar to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In this study ,the zebrafish were employed as experimental animal ,and the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TPP (5 625%g ·L -1)on embryo and the behavioral toxicity on larvae were investigated.Moreover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e 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enzyme and the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nervous sys-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1)

附录B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一、第一类有机溶剂: 1、三氯甲烷 2、1,1,2,2,-四氯乙烷 3、四氯化碳 4、1,2二氯乙烯 5、1,2二氯乙烷 6、二硫化碳 7、三氯乙烯 8、苯 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二、第二类有机溶剂: 1、丙酮 2、异戊醇 3、异丁醇 4、异丙醇 5、乙醚 6、乙二醇乙醚 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8、乙二醇丁醚 9、乙二醇甲醚 10、邻—二氯苯 11、二甲苯 12、甲酚 13、氯苯

14、乙酸戊酯 15、乙酸异戊酯 16、乙酸异丁酯 17、乙酸异丙酯 18、乙酸乙酯 19、乙酸丙酯 20、乙酸丁酯 21、乙酸甲酯 22、苯乙烯 23、1,4—二氧杂环己烷 24、四氯乙烯 25、环己醇 26、环己酮 27、1—丁醇 28、2—丁醇 29、甲苯 30、二氯甲烷 31、甲醇 32、甲基异丁基甲酮 33、甲基环己醇 34、甲基环己酮 35、甲丁酮 36、1,1,1—三氯乙烷 37、1,1,2—三氯乙烷 38、丁酮 39、二甲基甲酰胺 40、四氢呋喃

41、正己烷 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三、第三类有机溶剂 1、汽油 2、煤焦油精 3、石油醚 4、石油精 5、轻油精 6、松节油 7、矿油精 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 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 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 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 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 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 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 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 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 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TCLP(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doc资料

实验二固体废物毒性特征沥滤方法 (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醋酸缓冲溶液法) 一、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毒性特征沥滤方法(TCLP)是美国政府为了执行资源保护和再生法(RCRA)对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的管理,该方法使用浸提剂调节固相废物的酸碱度进行翻动提取实验。TCLP方法研发的目的是确定液体、固体和城市垃圾中多项毒性指标的迁移性。此方法能监测出固体废物中能迁移有害物质的含量,对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实验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2.掌握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基本概念 1.浸出:可溶性的组分溶解后,从固相进入液相的过程。 2.浸出毒性:固体废物遇水浸沥,浸出有害物质能迁移转化,污染环境,这种危害称为浸出毒性。 3.初始液相:明显存在固液两相的样品,在浸出步骤之前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液体。 三、实验原理 本方法以醋酸缓冲溶液为提取剂,模拟工业废物在进入卫生填埋场后,其中的有害组分在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的过程。

四、实验试剂和设备 ①试剂水:使用符合待测物分析方法标准中要求的纯水。 ②冰醋酸:优级纯 ③1mol/L的盐酸溶液、1mol/L的硝酸溶液、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振荡设备:转速为30±2r/min的翻转振荡装置(KYZ型全自动翻转式振荡器) ⑤过滤设备:真空过滤器或者正压过滤器(容积≧1L) ⑥滤膜:玻璃滤膜或者微孔滤膜,孔径0.6-0.8um ⑦PH计:在25℃时,精度为±0.05PH ⑧实验天平:精度为±0.01g ⑨烧杯或者锥形瓶:玻璃,500mL ⑩筛:孔径为9.5mm 五、实验步骤 1.提取剂的配制 1.1提取剂1的配制 将5.7 mL冰醋酸溶入500 mL 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 mol/L 的NaOH 64.3 mL 定容至1 L,用1 mol/L的HNO3或1 mol/L的NaOH 调节溶液pH 值,使之保持在4.93±0.05范围。 1.2提取剂2的配制 将5.7 mL 冰醋酸溶入去离子水中,定容至1 L,保持溶液pH 值在2.88±0.05 范围。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 毒性鉴别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Identification standard for hazardous wastes——Identification for extraction procednre inxicity GB5085.3-1996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第三部分。 本标准从1995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5085-85中第2条第2.1款的浸出毒性鉴别的内容,并代替GB12502-90中的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5085-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 GB12502-90《含氰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作废。 本标准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 鉴于本标准名称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而不再局限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标准在项目上增加有机汞、总汞、钡及其化合物鉴别标准,并提高了镍及其化合物的标准值。 本标准中氰化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定为1.0mg/L,不再按GB1252-90分级制定标准值。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之一的浸出毒性标准值。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生产过程及生活所产生的固态的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 2 术语 2.1 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2.2 浸出毒性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2008-11-28 09:37:04 作者:来源:互联网浏览次数:21 文字大小:【大】【中】【小】 前言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浸出程序及其质量保证措施。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程序及其质量保证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废物及其再利用产物、以及土壤样品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浸出毒性鉴别。含有非水溶性液体的样品,不适用于本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浸出leaching 可溶性的组分溶解后,从固相进入液相的过程。 2.2 浸出毒性leaching toxicity 固体废物遇水浸沥,浸出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这种危害特性称为浸出毒性。 2.3 初始液相initial liquid phase 明显存在液固两相的样品,在浸出步骤之前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液体。 3 原理 本方法以硝酸/硫酸混合溶液为浸提剂,模拟废物在不规范填埋处置、堆存、或经无害化处理后废物的土地利用时,其中的有害组分在酸性降水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过程。 4 试剂 4.1 试剂水:使用符合待测物分析方法标准中所要求的纯水。 4.2 浓硫酸:优级纯。 4.3 浓硝酸:优级纯。 4.4 1%硝酸溶液。

斑马鱼在新药药理毒理方面的研究_梁爽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第30卷第3期 J O U R N A LO FT H EG R A D U A T E S V O L.30№3 2009 S U NY A T-S E N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M E D I C I N E) 2009 斑马鱼在新药药理毒理方面的研究* 梁 爽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内容提要】斑马鱼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动物,已经在新药的药理和毒理研究 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基因学和胚胎学的发展,证明了斑马鱼的生物学 特性接近于人类生长全过程,使其在人类疾病研究等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斑马鱼的特点,以及其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和药物药理毒理方面的 成果和前景。 【关键词】斑马鱼;模式动物;药理;毒理 斑马鱼(D a n i o r e r i o)俗称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隶属鲤科、短担尼 鱼[1],是一种热带观赏鱼,因其体侧具有像斑马一样纵向的暗蓝与银色相间的条纹而得名。产于孟加拉和印度等国。斑马鱼成鱼体型较小,体长4~6厘米,胚胎透明且体外发育,易于活体观察;生长发育快,受精后24小时主要器官原基基本形成,便于研究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2~3个月可长成成鱼,繁殖能力强且易于饲养,单独一对成年的鱼一星期就可以繁殖一次,雌鱼每周可产卵200~300枚,可快速获得大量胚胎[2]。斑马鱼的特点使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作为经典的生长和胚胎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并成为最重要的模式脊椎动物之一[3]。S t r e i s i n g e r等( 1981)在“N a t u r e”上发表了斑马鱼的体外受精技术、单倍体诱导技术,建立了纯合品系,并介绍了斑马鱼的第一个自然突变体—g o l d e n,这是斑马鱼成为模式动物新宠的开端[4]。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斑马鱼因其多方面的优点已成为模式动物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利用。 斑马鱼由于发育前期细胞分裂快,胚体透明,特定的细胞类型易于识别等有利因素,成为脊椎动物中最适于做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5]。很多致力于用胚胎和基因处理疾病模型的研究者都转而对斑马鱼产生了兴趣。随着今年来的研究发现,斑马鱼虽然不是哺乳动物,但是随着斑马鱼基因技术得到了发展,如克隆,转基因技术,诱变和绘制方法,以及斑马鱼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完成,发现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保守度达到85%,使得斑马鱼后来居上成为了新一代的人类疾病模型。 *收稿日期:2009-09-17 作者简介:梁爽,女,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理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药物药理;E-m a i l:c o l d v i v i@126.c o m.

常用化学溶剂毒性与防护

实验室试剂毒性、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防护 ①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②血液毒性。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 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丙烷、二氯乙烷等中毒。 ④皮肤粘膜刺激。 多数有机溶剂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但以酮类和酯类为主。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湿疹、结膜炎等。 防治: 1) 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时,要加强密闭和通风,减少有机溶剂的逸散和蒸发。2) 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护手套。3) 皮肤粘膜受污染时,应及时冲洗干净。勿用污染的手进食或吸烟。4) 勤洗手、洗澡与更衣。5) 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中毒征象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日常解毒食品: 1. 蜂蜜 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养颜的佳品。 功效:对润肺止咳,润畅通便,排毒养颜有显著功效,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适合症状: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有好处。 2.胡萝卜 味甘,性良,养血排毒,健脾健胃的有效解毒食物。 功效: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的汞离子的排除。白萝卜、红萝卜、小萝卜也具有上述功效。 适合症状:用于铅、汞超标的化妆品或饮食中铅汞引起的黄褐斑、蝴蝶斑等皮肤问题。 3.海带 味咸,性寒,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排毒食物。 功效:海带中的碘能被人体吸收后,促进有害物质,病变物和炎症渗出物的排除,同时海带含有一种叫硫酸多糖,能吸收血管中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 适合症状:甲状腺肿大和碘缺乏而引起的病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药物中毒、浮肿。 4.木耳 味甘,性平,是排毒解毒,消胃涤肠,和血止血的最佳食物。功效:木耳含有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再排出体处。 适合症状:从事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特别应多食。 5.黄瓜 味甘,性平,是具有明显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排毒食物。功效:黄瓜所含的黄瓜酸,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排出毒素,所含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皮肤,使其保持弹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而且吃黄瓜有助于化解炎症,还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

香加皮对斑马鱼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的影响

536 环球中医药2017年5月第10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 2017,Vol.10,No.5 四论著四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2050205) 作者单位:1001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冯娅茹(硕士研究生)二赵崇军二倪媛媛二田敬欢二夏青二樊娇娇二张文婷二马志强二林瑞超] 作者简介:冯娅茹(1993-),女,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三研究方向:中药毒性成分研究三E?mail:1043742239@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632204.html, 通信作者:林瑞超(1954-),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物质基础研究三E?mail:linrch307@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632204.html, 香加皮对斑马鱼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的影响 冯娅茹 赵崇军 倪媛媛 田敬欢 夏青 张文婷 樊娇娇 马志强 林瑞超 【摘要】 目的 探讨香加皮水提液对斑马鱼的发育毒性及不同暴露时间药物对心脏毒性的影响三方法 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荐的方法,将受精后6小时(6hour?post?fertilization,6hpf)胚胎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香加皮水溶液的24孔板中,分别在24二48二72二96hpf 阶段测定胚胎/幼鱼的自主抽动次数二心率二孵化率二死亡率等指标三随后,使用不同浓度的香加皮水溶液处理发育至48二72二96hpf 的斑马鱼24小时,通过死亡率确定不同暴露阶段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影响三结果 各暴露组24hpf 自主抽动次数增加二48hpf 心率以及72hpf 孵化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24hpf 低浓度给药组胚胎发育迟缓二眼点未发育二头部偏小或未发育,高浓度组发育畸形或停留在体节期;48hpf 胚胎卵黄囊畸形二黑色素生成抑制二尾芽未脱落;72hpf 幼鱼出现身体弯曲二心包水肿二卵黄囊畸形等中毒症状三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急性毒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香加皮对48二72二96hpf 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0.866mg /mL二0.693mg /mL 和0.843mg /mL三结论 香加皮对斑马鱼具有明显的发育毒性和心脏毒性,且48hpf 斑马鱼非常适合进行心 脏毒性药物筛选三【关键词】 香加皮; 发育毒性; 心脏毒性; 斑马鱼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5.006Effects of Cortex Periplocae on zebrafish developmental toxicity and cardiac toxicity FENG Yaru ,ZHAO Chongjun ,NI Yuanyuan ,et al. 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Ruichao ,E?mail :linrch307@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632204.html,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oxic effects of Cortex Periplocae on zebrafish embryo development,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posure duration on the heart toxicity.Methods The methods recommended by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was refered,zebrafish embryos of 6hour?post?fertilization were exposed to 24?well plates with aqueous extraction of Cortex Periplocae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Spontaneous movements,heart rate,hatching rate,mortality rate in 24hpf and 48hpf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Cortex Periplocae on the zebrafish development under the microscope.Zebrafish at 48hpf,72hpf,96hpf were treated with aqueous extraction of cortex periplocae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for 24h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posure duration on the heart toxicity.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of spontaneous movements of 24hpf,heart rate of 48hpf and the hatching rate of 72hpf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osed group,the resul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Embryos of 24hpf exposed to low concentration showed immature development of head and eyes spot,and embryos in high concentration group were malformed or stayed i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