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 科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_杀菌或抑菌___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 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_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_衣原体_、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_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的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 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如青霉素类、_头孢菌素类_和其他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除阿奇霉素)、利奈唑胺、SMZco等消除半衰期短,抗生素后效应(PAE)短,应一日多次给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一线)、_限制使用级(一线半)_、限制 使用级(二线)、_特殊使用级(三线)_”四个级别,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其使用权限为:初级职称医师授予非限制使用级(一线)抗菌药物处方权;中级职称医师授予非限制使用级(一线)和_限制使用级(一线半)_抗菌药物处方权。 4、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I类切口)者,一般无需预防 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严格的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应在术前0.5-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__3_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_24___小时。 5、接受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者,预防用药时间亦为__24__小时, 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超过48小时仍需继续使用的,必须要有明确的病程分析记录;术后超过 5 天仍需使用的,必须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 6、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根据各种手术发生SSI的常见病原菌、手术切口 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杀菌、价廉、安全性高的药物,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通常选择头孢菌素,以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呋辛_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必要时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预防厌氧菌感染。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_克林霉素______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_氨曲南___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7、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通常针对_一种或二种_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 预防用药,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须有_高级职称医生或科主任查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管理规定 这节课学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在这里边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情况要遵循哪些相关的管理规定?今天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首先介绍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跟大家学习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方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方案里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以及管理,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还有就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现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要求,要对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管理,而且要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目的是什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的管理,在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要有相关的管理规定,要依据这样的管理制定去实施。其二,要制定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WHO里边药物的合理使用包括选择的药物,它是不是安全的。第二点是不是有效的,第三点是不是经济的。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菌的耐药,这几年细菌的耐药情况很严重,国家抗菌药物的耐药,比如喹诺酮类的药物,还有链球菌的耐药的问题,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问题,也就是非常非常的严峻。在做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时候,要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是最主要的方面。 说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它是由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政

发的文件,就是所说的56号文件,文件的名称是《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专项整治为期3年,是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药师或者医务工作者都知道,在2011年6月份就按照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方案,建立了每个省市自治区相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活动方案。每一级区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要根据当地的卫生局或者卫生厅活动方案的内容要求又制定了相应的每个医院活动的方案,而且有具体的目标、具体的步骤、具体的方案。全国的范围主要在哪儿开展?医院主要是重点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要注意一下。这类的医院要不要按照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下面所说的一些目标是要求,如果私立的医院或者民营的医院要评定,我想也应该是纳入到范围的。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前段时间就把一些民营医院有升级,要达标,所以纳入到专项整治活动的范围里边。在其中也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目录是试行版,但最终没有颁布。但目前制定的每个医院的分级管理的目录是借鉴这个目录来的。同时,还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这节课主要讲的是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和目标。 看一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内容是什么?史上最严格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里边,有人归纳成为“硬指标”的12条。在这“硬指标”12条里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接下来跟大家一一叙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里边有三大块,第一就是抗菌药物购用的管理,就是所说的抗菌药物品种的限

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试(答案版)

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试 (题目+答案版) 1、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 A.20% B.30% C.40% D.50% 答案:B 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 A.30% B.50% C.70% D.90% 答案:B 2、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 A.20% B.40% C.60% D.80% 答案:D 4、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要求,下列关于抗菌药物使用规定不正确的是() A.洁净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40% B.就诊(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20% C.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60% 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s 答案:A(应该为30%) 5、关于门诊静脉输液指征不正确是() A.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注的就不静脉注射 B.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C.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 D.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 答案:B (属于禁止门诊静脉输液的53种疾病) 6、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关于门诊处方以下不正确的是() A.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B.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C.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D.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1周 答案:D(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天) 7、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不包括() A.处方的合法性 B.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C.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D.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自查情况汇报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自查情况汇报 按照晋卫办医政【2011】69号和市卫生局《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认真进行了自查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由医务科长兼任,具体负责制定全院临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和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各科室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研究活动持续改进相关措施和长效机制,并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中具体安排了各部门的工作分工和进度安排,并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临床科室、药剂科和医院整体填写的内容不同分别填写。 为明确科主任是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专人负责,院长与临床科主任签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责任状》。 二、严格落实分级管理 按照《山西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分级使用办法》,我院制定出本院《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对特殊使用抗生素、限制性使用抗生素和非限制性使用抗生素,我院下发了《本院医务人员抗生素分级使用名单》,在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在病历书写和处方书写中严格执行。 每年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权的培训考核,特别是2011年6月接到市卫生局《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分6次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专题培训,并进行统一考核,合格后由市卫生局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 实施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工作,严格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临床科室每月30日前报送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填写附表1) 药剂科每月30日前报送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填写附表2) 由活动办公室整理,于每月5日前上报市卫生局。 三、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我院药剂科负责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统计见表2。 3 分析 3.1 用药情况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我院儿科使用了6类28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70.37%。其中注射剂使用最多的为苯唑西林钠和青霉素钠,二者价廉,抗菌效果好,苯唑西林钠耐酸、耐酶,用于产酶、耐药金葡菌感染。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及耐青霉素酶等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地嗪具有生物反应调节作用,可增加多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使血中CD4计数增加[1]。是唯一的一个能增强免疫功能的头孢菌素。由于与头孢噻肟钠相比价格较昂贵,所以使用率也较头孢噻肟钠低,仅占5.89%。还使用了 窄谱抗菌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磷霉素等。联合用药多为二联,三联用药大多在二联基础上加雾化吸入或外用等情况。联合用药占8.28%。在口服用药处方中,采用了干混悬剂、咀嚼片等适用于儿童用药的剂型。根据医院感染科提示,我院儿科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我院儿科使用的抗菌素对这些致病菌都有好的覆盖性,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另外我院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用药要贯彻有效、质优、价廉、先国产、后进口、先一线、后二线、三线的原则。以上说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起点低,品种选择比较合理,符合儿科用药原则,即可使用单一抗生素时不联合用药,可用窄谱抗生素者不用广谱,同时还应考虑选用药源充足、价格低廉的有效抗生素。 3.2.2 用法不当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半衰期较短,使用原则上应采用少量多次,即3~4半衰期给药一次,日用总剂量分3~4次给予[3]。在所调查的处方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多为1次/d,不符合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药动学、药效学特点。 3.2.3 药理拮抗①速效杀菌剂+速效抑菌剂(如青霉素钠+克林霉素、头孢唑林钠+红霉素)由于速效抑菌药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使杀菌剂不能发挥繁殖期杀菌作用而降低其疗效[4]。②阿莫西林+头孢羟氨苄:二者作用靶位相同,均竞争青霉素结合蛋白而产生拮抗,合用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5]。③抗菌素+活菌剂(如头孢克洛+妈咪爱、阿莫西林+酪酸梭菌活菌散):抗菌素杀死活菌而使活菌剂失效,而活菌剂又抑制抗菌素,使其减效,产生拮抗作用。 3.2.4 毒性增加阿米卡星+布洛芬:布洛芬是医院儿科常用的退热、镇痛药,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抑制前列腺素和前列腺环素的产生,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也引起左肾血流量的减少。而丁胺卡那是肾毒性药物,二者联用肾毒性明显增加,患儿在短期内发生肾功能损伤,甚至有可能发展成肾衰竭,因此应避免合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报告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报告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医院加强了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转向合理用药,但还是存在用药过于集中,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达到合理用药[1]。 [关键词]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 为了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我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了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评价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已在严格执行中,从我院监管的这两年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科室有外一科,外二科(2012年8月成立),内一科,内二科(2013年9月成立),儿科(2012年6月成立),急诊科(在2012年前两季度基本上不收住院患者,所以没有统计意义,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统计),妇产科。

1.2 方法利用我院中联软件系统对院科两级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按季度进行统计,把数据导出EXCEL2003,由于我院的信息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包含了抗菌药物的规格,数量,金额,人工把规格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含量,才可以作数据处理[2]。用含量乘以该抗菌药物总的使用数量就可以得出该抗菌药物在这一季度的消耗量,用消耗量除以该抗菌药物的DDD值(根据WHO推定的限定日剂量),就可以计算出该抗菌药物的DDD数,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各科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乘以100除以各科同期患者住院总天数得出。全院的抗菌药物也是由此方法计算。 1.3 数据处理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中联软件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具有比较意义: 院科两级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见表(1): 用折线图形式表示,更加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科室在各季度的住院患者使用强度。见表(2):

新生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新生儿科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原则上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小于12x109/L,不使用抗生素;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12x109/L小于15x109/L,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天,抗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15x109/L小于20x109/L,使用抗生素不超过5天,抗生素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无感染指证,血常规w b c大于20x109/L,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联用;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2.胎粪吸入综合症: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 3.新生儿湿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不超过3天。 4.新生儿黄疸:一周内抗生素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不超过3天;大于一周不使用抗生素。 5.新生儿贫血:不使用抗生素。 6.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有感染指证如发热、反应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

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7.新生儿脐炎伴脓性分泌物或发热: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 代联用,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8.新生儿T O R C H感染伴肝功能损害:不使用抗生素; 新生儿梅毒仅限于青霉素类,疗程10到4天。 9.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考虑青霉素类及头孢第2代联用, 有严重感染的可请示科主任使用头孢第3代或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疗程1到2周。 10.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低血糖:预防选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第1代或第2代;大于一周不使用抗生素。 11.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产伤、先天性心脏病:不使用抗生素。

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3-07-23T08:31:15.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庞玲王光辉支美玲 [导读] 临床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已是医院十分突出的问题。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增加细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庞玲王光辉支美玲(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甘肃金昌 737100)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病历2403份,回顾性分析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41%,病原菌检测率5.28%,头孢唑肟使用频率最高为45.43%,联合用药均为两联,联合用药率为46.57%。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基本遵循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有些联用方案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在抗菌药物的配伍和病原菌检测上还需提高。 【关键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13-02 临床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已是医院十分突出的问题。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增加细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此,对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出院病历2403份,其中男1487例,女916例,年龄1d-13岁。原发病:肺炎685例、支气管炎361例、上呼吸道感染74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8例、疱疹性咽峡炎88例、手足口病39例、小儿腹泻203例、轮状病毒性肠炎94例、其它146例。 1.2 调查方法 分别记录住院病历号、患者年龄、疾病诊断、住院天数及使用的抗菌药物名称、单次用药剂量、规格、给药途径、用药天数、病原菌检测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疗效等。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调査病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抽查的病历中有1836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6.41%,其中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00%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疱瘆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小儿腹泻等有指征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97例做细菌培养,送检率5.28%,13例检出病原菌并做药敏试验,病原菌检出率13.4%。 2.2 抗菌药物的选择 患儿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全部为静脉滴注,静脉用药为头孢唑肟、头孢曲松、红霉素等。各种静脉、口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见表1。 表1 2011年1-2012年12月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3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全部为两联,共855例,联合用药率为46.57%。其中,685例肺炎患儿采用大环内酯+头孢菌素类,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83例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48例使用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类,39例使用大环内酯+头孢菌素类。 3 讨论 3.1 用药指征 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00%使用抗菌药物。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抗菌药物在儿科应用较普遍。我院儿科用于抗菌药物治疗其指征较明确。但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00%使用抗菌药物,有悖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00%使用抗菌药物,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大多数患者曾在外院就诊治疗,来我院时多数病情较重,即便是非细菌感染,由于病情严重,为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临床医生采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②患儿家属要求使用抗菌药物治疗;③不排除有的医生在对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中仍然依赖抗菌药物的现象。 3.2 病原检测 在调查中儿科病原菌检测率很低(5.28%),抗菌药物的选择仍以经验用药为主,分析原因有:①部分患儿在入院前已使用过抗菌药物,错过了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②患者疾病治疗时间短,一般住院3-7d,而细菌学检查一般需要4-7d;③患儿不配合,标本难以留取;④临床医生习惯性经验用药。 3.3 抗菌药物的选择 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对肾脏毒性小,它对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有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在院外经过抗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因此选用抗菌谱广、作用强的抗菌药物治疗。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是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此外对衣原体、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抗菌活性强。近年来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除了抗菌活性外,还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儿科收治的患儿中肺炎比例较大,因而红霉素使用频率较高。 3.4 给药途径 患儿住院期间抗菌药给药途径100%静脉滴注。这与患儿年龄小的特点有关,因为其它给药途径依从性差及不适合病情较重患儿,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___________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___________、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__________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三个因素。 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应用抗菌药物和_______________预防用药。4.不合理处方包括处方、用药处方及处方。 5.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术前___ ___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____ __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__ ___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单项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 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 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 A. 12~24小时 B. 24~48小时 C. 48~72小时 D. 2小时以上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A.24h B.48h C.72~96h D.96h 9、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有尽有 D、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10、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推荐)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合理使用的最基本原则是有效、安全和低潜在耐药性等 一、抗生素药物使用指针明确: 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基础。治疗开始往往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所谓经验,除了个人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他人积累经验、文献资料中总结经验和当地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的习惯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应综合儿童年龄、疾病严重度X线胸片和各项检查等特征。评估病原学的过程实际也是询证医学的一种体现。 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分析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物间相互关系,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依据感染部位、严重度、病程、患儿年龄、原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全身脏器(肝、肾)功能状况等。医生要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两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差异很大;对可能的病原菌药了解其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要了解当地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应先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择优选取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菌药物。对一般感染,应保留1~2种有效抗菌药物或有效方案,以作备选。所谓“一线”与“二线”抗菌药物仅仅是相对而言,必须注意个体特点,对危重患儿和耐药菌感染就不能按常规逐步升级。 三、抗菌药物剂量和用法: 足量抗菌药物才能保证药效,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儿科特别要注意年龄的个体差异和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特点,要注意抗菌药物血清浓度和感染组织部位浓度。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每日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上的问题,β

类酰胺类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为了达到最高细菌清除率,为了使其血清浓度超过最低抑菌药物浓度之后持续的时间至少达到用药间隔时间的40℅以上,就必须每6~8小时使用一次。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除头孢曲松半衰期达6~9小时,成为可以每日1次用药外,其余半衰期均仅1~2小时,必须每6~8小时用药1次。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联合用药可以增强药效,还可以治疗混合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故常用于严重感染、耐药菌感染、混合感染和结核病等。 四、抗菌药物的疗程:取决于病原菌、部位、严重度、有无合并症、机体反应性和依从性等。任何感染性疾病都有恰当的抗菌药物疗程,例如小儿肺炎一般用至热退、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和呼吸道症状改善后5~7天。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机体对感染的抵御能力和免疫能力,必须完整的评估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而不是单一的依靠抗菌药物并且无原则地延长其疗程。 五、抗菌药物依从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口服抗菌药物的依从性在小儿很重要,还必须考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在儿科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在疗效和安全性等同等条件下,结合我国国情,应选择相对廉价的抗菌药物。 六、抗菌药物应用示警: 抗菌药物包括β类酰胺类、大环类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磷霉素类等。氯霉素类由于对造血系统的毒副作用,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本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随机抽查2012年1月至6月儿科出院病历36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抽查360份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78.3%,其中单联用药74例(26.2%)、二联用药206例(73.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28.8%。结论本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知识培训,提高儿科医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为了解广西省宾阳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对本院儿科归档病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6月本院儿科出院归档病例360份,男216例,女144例,年龄16min~9岁。所患疾病:支气管肺炎287例,黄疸26例,肠炎24例,支气管炎1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其他8例。均属于原发疾病。所抽查的病例基本是儿科收治的常见病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方法调查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种类、联合用药等,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2005版《临床应用须知》及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抗菌药情况本次抽查出院病例360例,抗菌药物使用人数为28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3%。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菌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有报道[1],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为病毒性感染,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试题(附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2、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类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3、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4、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5、接受清洁手术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在()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A. 术前0.5-2小时 B.术前一天 C. 术后立即 D. 术后一天 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7、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 8、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20分) 1、抗菌药物分哪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 非限制使用 B 限制使用 C 特殊使用 D 随意使用 E 经验使用 2、属于“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的有 ( ) A. 头孢哌酮 B. 头孢吡肟 C. 万古霉素 D. 卡泊芬净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药物应用特点 一、概述: 1. 小儿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 2. 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其中细胞内液(%)比成人小,但组织间液(%)比成人大,故小儿用药相对剂量比成人大。 3. 小儿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善、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比成人高。 4. 动态发育之中和个体差异,故小儿用药剂量应该按体表面积或体重计算。 二、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进入体内后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的动态规律,其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影响。 1. 吸收小儿口服药物的吸收与成人区别较大,口服应该是儿科用药主要途径。小儿胃酸度较低、胃排空较快,总体吸收比成人快。新生儿则情况特殊: 其胃容积小、胃酸低、胃肠蠕动慢,因此一些对酸不稳定药物,如氨苄西林吸收会增加,而弱酸性药物则吸收减少,如利福平等。小儿皮下脂肪相对少、易发生感染,故皮下注射给药法很少使用。肌肉注射的疼痛以及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加之局部肌肉注射易造成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臀肌挛缩等并发症,因此肌注给药尤其长时期使用应予限制。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故不存在吸收过程。 2. 分布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1岁婴儿70%、成人则60%;同时,小儿组织间液高于成人,达体重40%以上,成人仅20%。因此,水溶性药物在小儿体液内分布相对广泛,而药物剂量就相对较大。 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成人,这是因为小儿血浆蛋白偏低,而血PH偏酸,这均可影响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白蛋白,故这类药物不宜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使用。 4. 代谢年龄越小,肝内各种酶活性越低,使药物代谢较慢,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如氯霉素在新生儿引起灰婴综合征就是由于肝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活性低下致血中游离氯霉素过高所致。 5. 排泄小儿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分泌和浓缩功能均比成人差,致使相当部分从肾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这必然会影响用药间隔时间。如青霉素G半衰期在生后0-6d者长达3.2h,≥14d则减为1.4h; 氯霉素在新生儿半衰期长达250h,而成人仅1.5h。

2015年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模版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第一季度住院患者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按DDDs计) 二、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三、成效分析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I 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天)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以上指标均在二级医院要求的围之。 2、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100%,我院使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用万古霉素(目录外)审批,使用流程符合规定。2月份妇产科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4DDDs。 3、2015年1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比例29.43%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2% 均超过要求。

儿科,急诊科、五官科室抗菌药物处方比例58%,54%,52%远超20% 4、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40% 与2014年第一季度同期比较 与2014年同期相比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有所提高,但未到达大于40%的要求。

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病原学检查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一季度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仅为31.9%, 四、不足之处 1、一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9.43%、42%超过要求,门诊儿科处方比例58% 2、一季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40%) 28.43%、38%、29.3%,未达到不低于40%的要求。 3、改变抗菌药的给药途径,用于局部粘膜。我院五官科常给病人雾化吸入庆大霉素疗程3到7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庆大霉素是静脉注射剂,雾化使用是否能起到药效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而雾化是很容易产生耐药菌,这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之一,应当引起重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试题与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 以上3项 2.以下所列药物中,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是 A.莫西沙星 B.依诺沙星 C.洛美沙星 D.氧氟沙星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级管理是为了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D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术前30分钟~2小时内 C手术开始后2小时D手术结束后2小时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10.外科手术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

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红霉素酯化物B利福平C氟康唑D头孢他啶 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氨基糖苷类B克林霉素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 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A头孢菌素B青霉素类C克林霉素D氨基糖苷类 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A腹腔感染B感染性心内膜炎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D孕妇无症状菌尿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 A哌拉西林B头孢哌酮C头孢他啶D头孢噻肟 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 A青霉素B头孢曲松C两性霉素B D氟康唑 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克林霉素B SMZ/TMP C氨苄西林/舒巴坦D左氧氟沙星 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A氯霉素B头孢噻肟C青霉素D多粘菌素B 1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 A中耳炎B严重G-感染;C扁桃体炎;D小儿尿路感染。 2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A氧氟沙星;B头孢他啶;C庆大霉素;D青霉素 21.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 A氨苄西林/舒巴坦B头孢唑啉C克林霉素D万古霉素 22.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庆大霉素B环丙沙星C克拉霉素D哌拉西林 23.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 A甲硝唑B诺氟沙星C氨苄西林D克林霉素 24.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 A氨基糖苷类B头孢唑林C环丙沙星D甲硝唑 25.隐球菌脑膜炎可以选用的药物有:

急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急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15T15:16:53.6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邓上勤孙惠棉[导读] 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应注意到给药途径与方法。 邓上勤孙惠棉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 530023)【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儿科急诊处方2576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37.81%,基本涉及到所有抗菌药物的种类;其中以青霉素类,占抗菌药物DDDs最高为38.81%,其次是β-内酰胺类,占抗菌药物DDDs为32.44%,;以单用药为主,二联用药仅占抗菌药物处方3.85%,三联用药0.21%;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应注意到给药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38-01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年急诊量约2万人次。本次抽取2011年1~12月急诊儿科部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急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数据 原始数据来源于医院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儿科急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约200张,共2576张。分别记录患儿年龄、抗菌药物名称、数量、日剂量、用药总量、用法、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情况,并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 1.2方法 1.2.1抗感染药物的分类: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5版中抗微生物药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2.2用药频度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依据进行分析[1]。DDD值均以《中国药典》2005版、《新编药物学》第15版、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为准,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s=总用药量/DDD。以DUI来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规定DUI≤1.0为药物使用合理[2],DUI=DDDs/总用药天数。 2 结果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在2576张急诊儿科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974张,占处方总数的37.81%;涉及到的抗菌药物种类比较局限,其中以青霉素类最高,378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38.81%,其次是β-内酰胺类,316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32.44%,第三是大环内酯类,154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15.81%。其它抗菌素如克林霉素102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10.47%。没有使用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药仅用四环素眼膏外用。详见表1。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处方441张,占处方总数的45.28%,口服给药处方457张,占处方总数的46.92%。所有抗菌药物的DUI值都<1,即DUI≤1.0,DDDs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详见表2。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在统计的2576张处方中,单一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88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0.97%;二联用药处方8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83%,三联用药处方2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0.21%,没有发现四联抗菌药物处方。详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①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不明确。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水痘时使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滴。②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联用。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与枯草杆菌颗粒合用,因为枯草杆菌颗粒为活菌制剂,内含有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若与头孢克洛合用,前者会被灭活,失去疗效,而头孢克洛因前者存在使药效降低。因此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颗粒、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乳酶生、金双歧等)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应间隔1~2小时服用为宜。③出现有重复用药的现象。如静滴头孢呋辛注射剂,同时口服头孢呋辛干混悬剂。④抗菌药物的使用起点稍高。如临床诊断气管炎、肺炎,多直接使用二线类抗菌药物,且为静脉给药。⑤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间隔时间不当,有的医生没有按照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选择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给药的时间间隔。如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半衰期特别短,一般为0.5-1小时,没有1天数次给药,而是把l日量1次给予或1天1次给药,这样1次给药剂量过大,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而又无法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对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在部分处方中有1日多次给药现象,所以合适的给药间隔是发挥抗菌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