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地质学知识框架

普通地质学知识框架

普通地质学知识框架
普通地质学知识框架

·普通地质学知识框架

绪论部分

地质学

1.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及其演化历史。当前,它的研究重点是地球的固体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2.研究对象:地球。

3.地质学的形成是人类对地球矿产资源需求及对地球奥秘探究的结果。地质学是随着人类社会需求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地质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地质学的诞生。 ○1收集前人资料和观察地质现象,野外调查(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5.研究方法: ○2资料及样品的分析、检验

○3推理和模式的简历及验证

○4进行理论研究:将今论古和以古示今:杨伦版P5,夏邦栋版P3。(重点)

地球的基本知识

○1概念: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圈层,星际空间和地面之间。 ○2大气降温率:平均每上升1KM 大气温度降低6度,称为大气降温率

大气圈 ○3大气环流:分布于对流层中,是由于不同的纬度地面和不同的高度的大气空间因接受太阳辐射

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大气综合对流综合现象。 地球的外部圈层 ○4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同一气候带内气候的基本特征相似

水圈:分布于地球表层相互连通的水闭合圈

生物圈:生物及有生命活动的地球表层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球的表面形态 陆地 :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 (各自特征,下同) 海底:大路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地球的物理性质:(略)地温梯度:沿等温面的法线朝地球中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所增加的数值

○1宇宙地质依据:宇宙物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通过对陨石的研究可推断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 ○2地质学依据:通过研究出露的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和形成时的温压条件帮助人类认识底下的物质状态及环境

划分依据 ○3地球物理学依据:地震波按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面波和体波,体波又可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地 震波速的变化意味着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的变化。据实测地内有两个明显的波速不连续面,第一个界面出现

在5—60KM 处,大陆平均33KM ,大洋平均为11—12KM ,这个界面成为“莫霍面”,第二个界面出现在2885KM

(近似2900KM )深处,称为“古登堡面”

硅铝层(花岗岩质层) 地壳圈 ————————康拉德面(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不连续面) 硅镁层(玄武岩质层) ————————莫霍面(平均约33KM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B 层) 布伦方案 上地幔(B 、C 层) 圈层划分 地幔圈 (七层三圈 下地幔(D 层) 两个界面) ————————古登堡面(约2900KM ,S 波终止,P 波急速降低)

外核(E 层) 地核圈 过渡层(F 层)

内核(G 层) 地球

概念:指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地壳+上地幔顶部)

○1大洋岩石圈最大厚度不超过100KM ,大陆岩石圈平均为120KM ,整个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KM ○2岩石圈的次级圈层地壳分为陆壳和洋壳,陆壳具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层下部为硅镁层,也称为花岗岩质层和 玄武岩质层,二者之间的界面为康拉德面,陆壳平均厚度为33KM ,洋壳缺失硅铝层平均厚度为6—8KM

硅铝层(花岗岩质层) 陆壳 ——————康拉德面 地壳

硅镁层(玄武岩质层) ○3组成

+ 洋壳:缺失硅铝层,仅为硅镁层

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硅铝层

内部结构 硅镁层

地幔硅镁层 软流圈:指地下60—250KM 之间的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也称低速带,位于不伦的B 层中,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圈层 中源地震发生在此,近年研究发现,一些大陆的古老地块下面往往缺失软流圈,或者软流圈发育不好。 地幔圈:指软流圈之下至古登堡面的部分,厚度约为2650KM ,相当于布伦的C 层和D 层,C 层厚度为750KM ,地震波速在该层迅速增高,D 层厚1900KM ,地震波速在该层平缓增加。 概念:自地下2898KM 处至地心的部分,厚度为3500KM ,以雷曼面为界,分为内核和外核,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薄的过渡层 地核 外核 P 波急速降低,S 波不能通过,为液体圈层 结构 过渡层 ————雷曼面 内核 P 波S 波都能通过,为固体圈层 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中各种动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在地表环境下,由于土壤受温度变化、大气、水及生物等作用,使岩石和矿物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 的过程 剥蚀作用:地表岩石和土壤受大气、陆地流水、湖水、海水和生物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营力作用发生破坏,并且其破坏产物同时被剥离原地的过程 地表地质作用 搬运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产生的碎屑、胶体、分子或离子等不同形态的物质,被陆地流水、风、湖水、海水和生物搬离原地而前移到别处的过程。 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当其搬运介质动能和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或由于生物的活动,在新的适宜环境中有规律沉淀、堆积起来的过程 成岩作用:沉积物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处于下部的松散沉积物因长期压固、脱水、胶结及重结晶而转变为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构造运动:由于内生能量引起的岩石圈物质的一种机械运动。按其主要表现形式可进一步分为:大陆漂移作用、海地扩张作用、褶皱作用、断裂作用 岩石圈动力作用 岩浆作用:岩浆的形成、运移知道冷凝固结成岩的演化过程

变质作用:岩石圈内一定环境中的岩石,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影响下,基本保持固体状态,发生

结构、构造及物质成分的变化,从而转变为新岩石的过程

地球内部圈层的基本特征

康拉德面 莫霍面 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

概括:地壳乃至整个岩石圈都是有固体岩石组成的,岩石是有矿物组成的,而矿物又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的百分比,又称为元素丰度。 概念: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晶体结构:组成矿物的原子或离子的几何排列型式,分三类:一向伸长型、二向伸长型、三向伸长型(各举例子)

矿物 颜色:颜色是对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映,条痕颜色 和矿物外观颜色 光泽:矿物新鲜面对可见光的反射、折射或吸收能力。分三类: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

硬度:矿物表面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摩氏硬度计:滑石方萤磷,正石黄刚金。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分为: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极不完全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

分类:自然矿物、硫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卤化物、含氧盐、有机化合物(各举例子)

注:结合《地质学基础》中的矿物章节

概念:由矿物或岩屑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

岩浆岩: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由于温度降低冷凝形成的岩石(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

岩石

三大类 沉积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陆地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

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下特定环境中,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

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概念:主要根据生物的发展和演化,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为一些不同的历史阶段,借以展示时间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顺序,

不表示个时代单位的长短

地层层序率:即叠覆率,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就不会发生地层倒转,地层的顺序是上新下老 古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生物演化具有阶段性,即古生物的演化的演化过程不是均一的和等速的,而是由缓慢的两边和急速的 生物演化率 变交替出现 依据 古生物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即不会重复和不可再现 在同一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的总貌具有全球的一致性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率:岩体与岩层之间的沉积接触关系和侵入接触关系,岩层与岩层之间的不整合关系,岩体之间的切割关系

宙 代 纪 世

地质年代与时间地层年代

地质年代和多重地层年代 时间地层年代 宇 界 系 统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其他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地磁地层单位

注:详见课本

概念: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龄

地质年代表(自己记忆)

注:以上为绪论及第一二章整理,较为详细,剩下的只给框架,具体的自己看书

地壳的物质组成

对地质

年代的确定依

大陆形状相似性

古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及世界其他地区都有许多相同种类的生物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古气候证据:古冰川、岩盐、石膏、红层、珊瑚礁

地质构造方面的证据

古地磁和极性反转

海底磁异常条带

海地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深海钻探成果

转换断层的研究: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差别——课本P146

板块构造学的基本思想: 分离型板块边界

俯冲边界:岛弧-海沟型,山弧-海沟型

板块的边界类型 汇聚型板块边界

碰撞边界:地缝合线 平错(剪切)型板块边界 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划分:七大板块(图10-16) 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关系 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关系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的关系 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关系

板块构造与造山运动的关系 板块构造与地表地质作用关系 板块驱动机制问题 板块构造学说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海沟沉积物变形问题 关于大洋中存在大陆地壳的问题 关于海底磁异常条带的问题

造山带概念

造山规模和内部结构 聚集阶段:即前造山期,开阔洋盆的作用,

造山带中的沉积岩 汇集型板块的聚集作用 基本特征 造山带中的岩浆烟和变质岩 造山带出形成过程和演化 造山期:洋-陆碰撞的造山期,弧陆碰碰撞 造山带中的褶皱和断裂 的造山期,陆-陆碰撞的造山期 造山带地壳密度和厚度 抬升河段快阶段:即后造山期

造山带年龄

盆地类型:离散板块边缘盆地,汇聚边缘盆地,与转换板块边缘和大剪切带伴生的盆地,在大陆碰撞和缝合过程

中生成的盆地,克拉通盆地

离散型板块边缘盆地盆地:;裂谷盆地(四个特征),成熟的大陆边缘盆地(四个特征)

汇聚型盆地:弧前盆地(四个特点),弧间盆地,弧后盆地,前陆盆地,(四个特点)

盆地基本特征 转换断层和走向滑移断层盆地(六个特征)

与缝合带伴生的盆地:前缘盆地(前陆盆地),残留洋盆,弧后盆地和伴生的走滑断层引起的断层

克拉通盆地

三 大 学 说 第十章

全球板块构造 造山带 沉积盆地

概述:矿产概念及其他知识 矿床:概念,矿体,围岩,矿石,夹石,矿石矿物,脉石矿物,脉石,矿石品位,边界品位,工业品位

概念:

金属矿产 分五类:黑色金属或铁合金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

分散元素矿产 主要矿产介绍:铁,铜,金 分类 非金属矿产:概念,我国金属矿产存在问题 能源矿产 概念:

主要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铀 水不属于矿产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环境概念:

概述 自然环境子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包括土壤)

人为环境问题 当前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四纪气候标志:宏观气候标志(岩石气候标志,地貌气候标志,生物化石气候变化标志)微观气候标志 (同位素,粘粒分子率,碳酸钙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粘土矿物,沉积物粒度参数,沉积物磁化率) 第四季气候变化特征:冷暖交替,波动频繁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变化标志(表13-4),变化特征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水土流失的结果及防治措施,荒漠的概念,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影响人类健康的地质环境因素:地貌与健康,岩石与健康,土壤与健康,水质与健康

概述 地震概念,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距

地震分类:浅源(0~73KM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300~700KM )

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越大,震中地区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地震成因:断层成因说,弹性回跳,火山喷发,地面大规模陷落,水库蓄水或向地下注水(诱发地震)

地震表现:临震前异常,主震阶段的现象,余震

地震的预报和预防:世界地震分布,中国地震分布,地震预报,地震预防

概述(略) 成因分析:山崩(概念,倒石锥),滑坡(概念,成因),泥石流(概念,三个基本条件)

分布: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及切割强力的高原地区,常与断裂构造带分布密集区和地震活动带相吻合

防治:见课本P206-207

地面沉降和坍塌:概念,多分布于地下采煤、采矿地区和岩溶发育地区,岩溶地面坍塌 危害:见课本P209-211(八点) 成因与防治:见课本最后 矿产资源 第四纪气候变化 及海平面变化 地质环境 地

震 山崩 滑坡 泥石流 地面沉降

与坍塌

地质灾害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 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 头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成岩租用—— 软流圈——软流圈是指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之下。 产状——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地质体可大致分为块状体和面状体两类。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是鉴定矿物常用的鉴定手段之一。 沼泽——陆地上湿度过剩、生长着特殊类型的植物并有泥炭形成的地段称为沼泽。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冰川——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

四川农业大学653-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四川农业大学653-普通生物学知识点 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遗传学说奠基人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

自由组合定律(又称独立分配规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 自由组合规律--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

美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于1909年发现。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简介 无性繁殖也叫无配子繁殖,是一种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的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的特点是参加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这种无性单亲遗传是最为原始的一种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在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多细胞动物中较为普遍。无性繁殖不经过复杂的胚胎发育,更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因此,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子代遗传物质与亲带完全相同。这种繁殖有利于那些处于适宜环境中的个体快速增值,以扩大种群的数量。无性繁殖是以分裂和出 [2] 扦插是最早发明的无性繁殖办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它是直接从果树上剪去一段一

两年生的嫩枝条,出图中让其生根发芽的技术。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发明了这种方法当时主要用于石榴枝条的扦插。中国古籍中给扦插技术取了个很雅的名字,叫“鹤膝”。在古巴比伦、古埃及,扦插技术比我国更早用于葡萄的繁殖。 分株繁殖在我国最早于公元4世纪开始使用,西欧和南亚早于我国开始使用。 东汉崔?《四民月令》讲到用“栗树”与“栎树”嫁接,使用芽接,在古罗马时代的农书里也可看到果树嫁接的记载。芽接是嫁接形式的一种,而嫁接是无性繁殖的高级形式的一种,至今也被普遍使用。 [3] 分类 1)分裂繁殖 简称裂殖,是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 个体基本相同。单细胞生物都采用裂殖的繁殖方式。(焦虫的裂殖) 2)出芽繁殖 简称芽殖,是先在母体上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长大后 脱离母体或不脱离母体长成独立生活的个体。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酵母菌等采用芽殖的繁殖方式。 3)孢子繁殖 孢子是藻类、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 生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衣藻的孢子繁殖过程) 4)营养繁殖 即脱离亲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或亲体的一部分经去分化后,直接

传播学教程

传播学教程 1. 传播类型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的功能 人内传播的特点:1.人内传播信息处理过程不是孤立的,其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 2.人内传播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的特征:属于社会信息传播;“传者”与“受传者”角色可以随机交替;信息表达不规范;语言、非语言、类语言可以综合运用;信息反馈及时,传播效果当即产生;保密性强。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书上的)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组织传播的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文化传递功能 4、娱乐功能 5、经济发展功能 2.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 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3.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 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所谓“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

新闻传播学考研基础知识

新闻学、传播学考研要知道的媒体基础知识 字林西报简介、历史地位与主要内容 《字林西报》1864年由《北华捷报》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改名而来,成为独立出版的日报。 地位: ①出自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 ②创刊不久即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该馆公告的发表机关,被视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的喉舌。 内容: ①内容主要为行情、航运信息、广告等商业信息,但始终有很强的政治性。 ②重视时政新闻。与路透社远东分社签约,在中国长期独享该社的电讯;在中国边远地区广泛聘请当地的外国传教士担任通讯员。该报以消息快捷、材料丰富著称。 ③重视言论,经常就中国政局、中外关系等问题发表评论。其言论总是站在外国侵华势力立场上,对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持反对态度。 《香港新闻》、《中外新闻七日报》与《华字日报》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停刊。 《香港船头货价纸》与《中外新报》 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 遐迩贯珍名词解释与介绍 《遐迩贯珍》:1853年8月创刊于香港,中文月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奚礼尔、理雅谷先后担任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自1855年起,增出附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该报纸在内容上除少数传教文字外,大量刊载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的文章,为英国殖民政策辩护。同时重视新闻报道的采写。曾登载新闻图片,为中文报刊之首创。在《遐迩贯珍》上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经初具雏形,也出现连续报道的形式,与以前的中文期刊相比,在新闻业务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 近代香港英文三大报纸 1881年创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网络空间安全复习提纲.docx

复习提要 考试时间:12月27日(周日》晚上7:00-9:00 考试地点:X4357, X4358 考试题型: 填空、单项选择、判断、简答、计算、论述。 「什么是信息与信息系统?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2?什么是信息安全? 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 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3?什么是国家网络空间? 是指该国运营、许可运营、以及按传统主权疆域依法管制的全部 网络信息系统的总体,它包括地理位置超越其领土、领海、领空的通信设备比如海底光纤、地球卫星以及无线传输介质(声、电磁波、可见光

等〉,和分布在全世界的上述信息系统的用户(包括设备终端和使用者〉。 4?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 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网络计算的系统。 5.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 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 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6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 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 合。 7.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 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 令或者程序代码"。 8、网络入侵一般步骤: 般分:前期准备、实施入侵和后期处理。 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明确入侵目的、确定入侵对象以及选择入侵手段, 2)实施入侵阶段是真正的攻击阶段,主要包括扫描探测和攻击。

最新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细胞代谢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 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经典简洁版)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 一、传播定义2、郭氏 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 (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 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 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 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 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 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 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 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 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 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 二、传播者1、传播者 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 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 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 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 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 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 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 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 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 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 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 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 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 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 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 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 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 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 2)有限效果论:概述 │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 │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 │“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 │“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 │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 │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 │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3)适度效果论:概述 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 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 ④教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 4)强效果论:概述 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 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 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 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 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 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 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90 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5 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 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综合思考题 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 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 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 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1克=5克拉。 矿物定义: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二、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1. 矿物的六项基本特征 特征1.(最基本特征)天然产出,有序结构,固体

普通生物学B知识要点_2016 (2)

普通生物学B知识要点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1.1. 生物进化简介 1.进化的核心思想: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可追溯回共同的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世代传承变 化,形成进化史。(生物进化是有变化的世代传承) 2.进化的形式:系统发生树,进化枝,系统分类学,林奈的二命名法:属名(首字母大写、斜体) +种名(小写、斜体)(+)命名者姓氏或缩写及年份(正体), 性状:是可遗传,并可以在生物体间进行横向比较的特征,可以是形态学特征、生理表型、基因序列甚至行为特征。,共有衍生(后生)性状可以用来定义一个进化枝。同源性状:不同生物体继承自共同祖先的相似性状;同功性状:不同生物体之间表现或功能相似,却有独立且不同的进化起源的性状。同功性状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3.进化的机制:基因突变,基因流动,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可遗传差异+生存竞争+遗传繁衍=适 者生存(错误的说法:自然选择是力量,驱策生物进步,通过希望的特征,是一个随机的过程) 4.微进化过程:定义:微进化是小尺度的,发生在物种水平以下(种群水平)的进化过程,也算 是一个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研究对象:种群 5.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和典型过程:地理隔离、种群分化 6.宏进化过程:定义:宏进化一般是指在物种水平以上的进化历程,涵盖了进化中最重要的趋势 和变革(例如哺乳动物的起源和开花植物的大爆发),研究对象 1.2. 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生命的历史 1.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有机多分子聚合物体系,可自 我复制的原始细胞

2.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最重要的地质年代、重要生物类群代表、重要事件

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 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 一、传播定义2、郭氏 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 (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 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 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 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 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 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 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 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 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 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 二、传播者1、传播者 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 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 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 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 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 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 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 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 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 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 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 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 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 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 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 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 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 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 2)有限效果论:概述 │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 │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 │“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 │“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 │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 │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 │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3)适度效果论:概述 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 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 ④培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 4)强效果论:概述 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 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 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 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 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 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 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 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新闻传播学硕士必读50知识点

新闻传播学硕士必读50知识点 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如何看待新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着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 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 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3、简述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公共新闻”(或称“市民新闻”)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 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 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 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17、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结合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和党性原则,分析当前形势下党报的改革问题。 18、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流程。新闻报道的体裁及其特征。新闻写作的主要体例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传播学教程核心知识点汇总

核心知识点: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社会传播的特点精神交往理论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符号 /意义象征性互动理论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 (消费文化人内传播 5W 模式传播总过程研究人际传播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霍桑实验企业识别系统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李普曼 /拟态环境极权主义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 /民主参与理论大众传媒的特点“把关人” 麦克卢汉“电视人” 与“容器人” 理论受众大众社会理论“拷贝支配” 理论传播权 /知晓权 /媒介接近权子弹论传播流研究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 /两级传播《个人影响》 /《创新与普及》 :多级传播“有限效果” 理论“说服性传播” 研究 (耶鲁研究“休眠效果” /“ 一面提示” 与“两面提示” /“ 免疫效果” /“ 警钟效果” 自信心假说“使用与满足” 研究“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分析” “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传播学的形成与诞生杜威 /库利 /帕克 /米德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卢因 /霍夫兰施拉姆香农 /维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 第一章 ★与传播学的相关学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重点要搞清楚传播学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三个学科的关系。 1、新闻学:新闻媒体的实践原则和标准、新闻学的主流理论(如第八章的那几个媒介规范理论都给了传播学很大启示,特别是早期传播学就诞生在新闻学院之中,还可以注意一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卡方人” (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者和“绿眼罩” (带有偏见的新闻从业人员与研究人员之争。这些都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2、社会学:社会学的大量社会理论极大了催生和促进了传播学的发展。早期的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奠基人大多来自社会学界,如欧洲社会学家塔尔德与西美尔、深受西美尔理论影响的芝加哥学派(帕克和米德、库利、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等人在理论、方法(调查研究、文本分析等、实践等诸多方面推动了传播的诞生和

新闻传播学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1002021 学分:2.0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新闻传播学》为通识教育课。 【教学目的】 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教学任务】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教学内容】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新闻传播学,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 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 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 绍切忌片面。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 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 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先修课程要求】

普通地质学试卷1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100题,179.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32小题,共64.0分) (2分)[1]硅华 (2分)[2]硬度 (2分)[3]钙华 (2分)[4]火山弹 (2分)[5]喷出作用 (2分)[6]玄武岩 (2分)[7]摩氏硬度计 (2分)[8]溢流玄武岩 (2分)[9]条痕 (2分)[10]透明度 (2分)[11]矿物集合体 (2分)[12]类质同像 (2分)[13]晶面 (2分)[14]矿物 (2分)[15]放射性同位素 (2分)[16]斑状结构 (2分)[17]缝合线 (2分)[18]泥裂 (2分)[19]新矿物生长作用 (2分)[20]胶结作用 (2分)[21]水圈 (2分)[22]破火山口 (2分)[23]气孔构造 (2分)[24]生物碎屑 (2分)[25]非晶质结构 (2分)[26]岩基 (2分)[27]岩盆 (2分)[28]鲍温反应序列 (2分)[29]同化-混染作用 (2分)[30]浅成侵入 (2分)[31]侵入岩 (2分)[32]常温层 二、问答题(10小题,共50.0分) (5分)[1]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成因有那些? (5分)[2]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那些? (5分)[3]地质作用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作用中有何意义?(5分)[4]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5分)[5]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那些,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5分)[6]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 (5分)[7]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多像,举例? (5分)[8]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5分)[9]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那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新版四川大学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正面临着我人生中的灰暗时期,那时发生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再怀疑自己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考研,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人生方向。那个时刻,很大意义上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让自己纠结于一件耗费心力和情绪的事情。 而如今,已相隔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一年相当漫长,但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线段。 就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发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曾经让自己大为恼火,让自己费尽心力和心绪的事情现如今不过是弹指的一抹灰尘。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内,我的全身心进入了一个全然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 这不正是一种修行吗,若说在初期,只是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用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灾难的话,但在后期就是真的在这过程中慢慢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忘记自身的状态里。 所以我就终于明白,佛家坐定,参禅为什么会叫作修行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经过这一年我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而且也成功上岸。正如我预期的那样,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此,只是想要把我这一年备考过程中的积累的种种干货和经验记录下来,也希望各位看到后能够有所帮助,只不过考研毕竟是大工程,所以本篇内容会比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四川大学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56)生物学 (93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自主命题) 参考书目为: 1.《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2014,吴相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动物生物学》第2版,2008,许崇任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植物生物学》2018,林宏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生物化学》第4版,朱圣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朱玉贤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