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学》教学大纲

《政治学》教学大纲

《政治学》教学大纲
《政治学》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海燕

审稿人:王淑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三、教学目标:《政治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课程,具体涉及国家的性质、职能和历史类型,探讨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民族理论以及国际政治理论。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及广大公民的政治素质,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经验、比较和借鉴外国政治中的合理成份,增强国家公务员的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

四、使用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奚广庆主编:《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孙关岩等主编:《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姜安等主编:《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五:学时分配:

六、学分:4学分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绪论主要讲述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体系以及学习的目的和方法。从学科性质来讲,本课程属于国际政治类型的学科,同时兼有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它所研究的对象既属于事实的反映,也具有经验的积累和规律的总结。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专业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特点。

绪论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把握政治概念的理论分析,了解政治学发展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体系。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本课程的特点,全面了解和掌握关于政治内涵的不同解释。

(四)教学内容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含义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4、政治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发展

2、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政治学的学习方法

2、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政治?关于政治的解释有哪些?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哪些?

3、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发展有哪些流派?

4、西方不同发展时期政治学的特点有哪些?

5、联系实际阐述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本课程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家产生的条件和产生的形式,把握国家的本质和职能,认识国家产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国家产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1、氏族的含义

2、氏族制度的特点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1、国家产生的条件

2、国家产生的形式

3、国家与氏族公社的区别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

2、契约论

3、暴力论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1、国家的科学含义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三层意义

二、国家权力

1、国家权力的含义

2、国家权力的特征

三、国家的基本职能

1、国家职能的含义

2、国家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1、国家消亡的条件

2、国家消亡的途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国家?国家与氏族公社的区别有哪些?

2、什么是国家职能?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3、什么的国家权力?国家权力的特征有哪些?

4、国家产生的条件和形式有哪些?

5、评各种不同的国家观。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本课程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含义及其人类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不同类型国家。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比较不同历史类型国家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国家不同历史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1、几种不同的国家历史类型观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定义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1、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标准

2、几种不同的国家历史类型

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1、一般规律

2、特殊性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1、政治革命

2、政治改良

3、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的区别

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2、奴隶制国家的特点

二、封建制国家

1、封建制国家的产生

2、封建制国家的特点

3、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区别

三、资本主义制国家

1、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2、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

四、社会主义国家

1、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

2、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国家的历史类型?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有哪些?

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有什么规律?

3、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有几种?如何看待?

4、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有哪些不同特征?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讲授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创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形式,认识其本质。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本质。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1、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条件

2、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类型(以英、法、德为例)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2、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

2、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

2、法西斯国家

3、福利国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几种典型类型。

3、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特点?

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国家?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讲授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和方式。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形式。

(二)教学重点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解和掌握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

1、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物质前提

2、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国际环境

3、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阶级基础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1、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否定的表现

2、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一、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

1、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

2、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3、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专政的区别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涵

2、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1、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

2、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阐述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提。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和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4、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有哪些?

5、论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国家形式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国家形式问题,特别是讲授国家的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其教学目的在于,

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上和现实中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

(二)教学重点

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国家的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的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以加深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意义和影响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1、几种不同的国家形式观

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形式观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1、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管理形式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

2、政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一、政体的划分标准

1、古代思想家的划分

2、近代思想家的划分

3、马克思主义的划分

二、剥削阶级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制

2、共和制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巴黎公社制

2、苏维埃制

3、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三节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1、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2、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3、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4、我国单一制的两大特色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国家形式?什么是国家管理形式?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

2、评述关于国家形式的不同观点。

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划分的标准有哪些?

4、简述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5、简述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第七章国家机构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国家机构问题,特别是讲授国家机构的构成与特点。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机构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则。

(二)教学重点

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国家机构的特征及构成。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和掌握国家机构的职权,了解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机构的构成及其特点。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基本理论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1、国家机构的概念

2、国家机构的特点

二、国家机构的一般问题

1、国家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2、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

3、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形式的多样性

4、决定国家机构设置的因素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分权制衡——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的由来

2、分权制衡原则的体现

二、主要国家机关

1、国家元首

2、立法机关

3、行政机关

4、司法机关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1、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2、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由来

二、主要国家机关

1、国家权力机关

2、国家元首

3、行政机关

4、司法机关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特点有哪些?

2、决定国家机构设置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国家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职权。

4、评述分权制衡原则。

第八章国家与民族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民族问题,特别是讲授民族问题存在的原因。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的内涵、民族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原则。

(二)教学重点

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民族问题存在的原因,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原则。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一、民族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发展

1、民族的含义

2、民族的特征

二、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1、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2、民族问题与政权问题的关系

三、民族自决权与国家结构

1、民族自决权的含义

2、民族自决的根本目的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一、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

1、民族运动

2、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3、东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4、北美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族政策

1、民族主义

2、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3、资产阶级民族政策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理论

1、民族问题的实质

2、民族平等

3、民族团结

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1、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存在的原因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任务

三、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1、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5、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民族?民族的特征有哪些?

2、何为民族自决?民族自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评资产阶级的民族政策。

4、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5、简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意义。

第九章国家与宗教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宗教问题,特别是讲授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宗教产生的根源以及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特别是要清晰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教学重点

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宗教存在的原因,宗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和掌握宗教的本质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的本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一、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1、宗教的起源

2、宗教的本质

3、当今世界的主要宗教

二、宗教的政治作用

1、宗教与阶级统治

2、宗教与社会治理

3、宗教与政治意识形态

4、宗教与民族

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模式

1、政教合一模式

2、二元竞争模式

3、政教分离模式

4、宗教政党模式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

一、欧洲早期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1、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与政教分离

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

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特征

1、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

2、多元竞争与教派林立

3、世俗化与理性化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与宗教

一、宗教在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存在

1、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还不可能完全消除

2、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尚未完全消失

3、宗教具有自身的相对自主性

4、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国家宗教的特征

1、宗教压迫和宗教剥削已经不复存在

2、宗教的政治意识形态功能已经消失

3、办教的宗旨和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

4、宗教的社会治理功能更加突出

三、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作用的二重性

1、宗教的积极作用

2、宗教的消极作用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政策

1、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基本态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宗教?宗教产生的根源和本质是什么?

2、当今世界上主要有哪些宗教?

3、宗教与国家的关系模式有哪些?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特征有哪些?

5、社会主义国家宗教的特征有哪些?

6、论述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十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政党和政党制度问题,特别是讲授政党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政党的特征和作

用、政党制度与政党制度的类型。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政党产生的条件与政党的作用,特别是要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二)教学重点

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政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党制度,搞清在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模式。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党的概念

一、政党的定义

1、几种不同的政党观

2、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概念

二、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2、政党是由阶级、阶层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4、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5、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三、政党的分类

1、以阶级属性划分

2、以是否掌握政权划分

3、以是否有法律地位划分

4、以政党的活动范围划分

四、政党的功能

1、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

2、集中阶级意志

3、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1、产生与发展

2、基本特征

二、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1、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

2、政党制度是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

3、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自我调整机制

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1、两党制

2、多党制

4、一党制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1、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二、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2、党的领导的具体方式

3、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政党?政党的特征有哪些?

2、政党的功能有哪些?

3、简述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4、何为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其典型类型有哪些?

5、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6、论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第十一章政治团体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政治团体的含义与特征,特别是讲授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等。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团体的形成和作用,特别是要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政治团体的类型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

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比较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治团体的含义

一、政治团体的定义

1、广义的含义

3、狭义的含义

二、政治团体的特征

1、利益单一性

2、影响立法和政策的制定

3、属于社会团体范畴

三、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1、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工具

2、是政治社会化的有效媒介

3、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压力集团

一、压力集团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1、利益集团发展的过程

2、集团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二、压力集团的院外活动

1、直接院外活动

2、间接院外活动

三、集团政治与现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1、集团政治改变了政治决策的基本机制

2、集团政治表现为一种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展与深化

3、集团政治客观上成为一种新的权力制约机制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

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政治团体?政治团体的特征有哪些?

2、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3、何为压力集团?压力集团的活动有哪些?

4、论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第十二章政治文化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政治文化的含义与特征,特别是讲授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功能,介绍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等。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文化的内容和功能,特别是要了解和掌握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政治文化的功能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和掌握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1、政治文化的多种解释

2、政治文化的特点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1、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2、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3、影响政治过程

4、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1、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2、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混合型政治文化

3、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4、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

1、政治意识形态

2、政治价值

3、政治心理

第三节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2、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密切相关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1、家庭

2、学校

3、社会

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3、要为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4、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

5、要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作出科学分析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2、政治文化的结构和类型是怎样的?

3、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第十三章政治发展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述政治发展的含义与特征,特别是讲授政治发展的实质与内容,介绍政治发展的方式和途径等。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发展的实质与内容,特别是要了解和掌握政治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

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于阐述政治发展的实质和内容。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治发展的实质与内容

一、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

1、西方政治发展观的多种解释

2、西方政治发展观的共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1、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2、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3、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4、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政治革命

1、政治革命的含义和特征

2、政治革命的根据与条件

3、政治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4、政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二、政治改革

1、政治改革的含义和特征

2、政治改革的根据和条件

3、政治改革的目标与方式

4、政治改革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三、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1、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

3、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

4、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辅助于多媒体课件。

(六)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政治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是怎样的?

3、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5、为什么说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政治学原理》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基础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政治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骨干基础课,政治学原理是界定政治与行政之界限、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它与管理类课程、政策类课程和政治制度类课程,特别是文官(或公务员)制度类课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掌握行政学专业知识的第一道门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简明、系统地向学生阐述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规律。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血压测量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

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 目的要求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 目的要求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问诊的内容 ①一般项目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系统回顾 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问诊内容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主要内容 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191010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Geology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后继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1学时) 1.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地质学相互间的关系; 2.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3. *掌握地基稳定的基本要求。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3学时) 1.了解地球具有的圈层构造; 2.*掌握地质作用基本概念和分类; 3.理解元素、矿物、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单位, 4.*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性质; 5.*重点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三)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2学时) 1.了解地质年代概念包括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划分的方法。 2.*掌握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与切割律的基本方法。 3.*掌握第四纪沉积物分类和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四)地质构造(5学时) 1.了解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和工程地质评价; 2.*掌握地层界触关系和岩层产状; 3.*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等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特性。 (五)地下水(3学时) 1.了解地下水基本概念、分布和分类; 2.*掌握岩石(层)的水理性质,重力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循环与运动; 3.*掌握地下水引发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六)地表地质作用(5学时) 1.了解几种常见的地表地质作用; 2.*掌握其作用特点、形成规律和对工程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七)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2学时) 1

企业诊断-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精品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课程编号: 14037401 学分: 7.5 总学时:103 学时 大纲执笔人:戚秀卿、宋浩明、刘琦大纲审核人:戚秀卿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二、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三、课程基本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问诊 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中国政治制度史》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中国政治制度史》以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学科。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中国历代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在全面了解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演变历史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和分析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从而更好地对中国现代政治制度所面临的问题症结及出路进行历史的理论性探讨,也为他们将来从事政治学相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绪论;元首制度;中央、地方行政制度;宦官制度;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等。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36个课时(一学期,周2课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演示(PPT演示、音像资料等)。 二、本文 第一章导论 教学要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史;国体;政体;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分期。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在界定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史等概念的基础上,讲述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科特征、研究对象、任务,分期,研究现状等问题,以便更好的学习和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科特征、研究对象和任务(1学时) 一、学科特征 二、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学时) 一、历代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著作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 第三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分期问题及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1学时)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分期问题 二、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第二章元首制度 教学要点:元首;先秦时代代王权的特征;皇帝制度。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先秦时期王权的确立,发展、变化,秦汉时期皇帝制度的形成、秦汉至明清皇帝制度的发展变化、皇权的强弱变化。 第一节先秦时代的王与王权(2学时) 第二节皇帝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学时) 第三节隋唐五代皇帝制度的发展(2学时)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37401 学分:7.5 总学时:103 学时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咨询诊和体格检查的差不多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把握诊断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咨询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把握专门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把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专门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把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按照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晰、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把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相伴症状、鉴不诊断及咨询诊要点。把握询咨询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相伴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咨询诊

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咨询诊的重要性。熟悉专门情形的咨询诊技巧。 (三)体格检查 把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差不多检查方法。 把握一样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专门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习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学习视、触、叩、听四种差不多检查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正确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和肺部体检的差不多内容,识不肺部正常体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其产生气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专门改变。 了解呼吸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学习心脏的检查方法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专门搏动、震颤、心脏浊音界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把握S1、S2的产生气制、听诊特点及鉴不要点。把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把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气制、听诊要点、鉴不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把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气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不。 熟悉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循环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把握腹部视、触(重点为肝、脾、胆囊、肾触诊)、叩、听诊检查方法。把握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腹水(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部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腹部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教学大纲201010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教学大纲 导论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的基本概念 15世纪法国的政治哲学家布丹从主权着眼,把政治视为与主权相关的国家制度与国家组织。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粹的经验主义方法,把政治从其它社会现象中剥离出来,将其与权力等同。17、18世纪西方的政治概念更正式、更严格。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是立法、执法、守法的过程,法国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这种政治观的集中表达者。孙中山先生提出:“政治两个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政治是指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现实的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取和运用公共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或利益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 1、政治的本质特征——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揭示了政治的本质特征,即“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政治,其本质、其内容以及政治关系、政治方式等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集中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各种社会经济利益。 2、政治的属性——阶级性 其一,政治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固定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更新。阶级斗争只是政治一个阶段、一个方面的任务,而不是它唯一的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其二,政治不仅表现了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也表现了人民内部各个阶层、各个集团之间的关系,因而,调节、整合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同样是政治的功能。 3、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治权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政治就是参与国事,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 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客观规律支配 三、政治的特征 1、至上性。政治的至上性表现为它居于整个社会之上,权威性地控制与调节着社会全局的功能。政如党可以领导整个社会,政治权力能够超越一切社会权力;政治领袖可以影响千百万人的命运……。 2、渗透性。政治渗透于各种社会活动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由昨天的非政治问题演变为今天的政治问题。 3、全局性。政治所涉及和处理的问题是事关社会全局的大问题,它要以社会整体的最高利益来评价和限定个人的需求,政治所关心的是那些整合了个人需求的社会公共利益、公共价值、公共目标及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 4、综合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调节机制,仅靠自身单一的规范与手段是不够的。它必须集理性、情感、信仰的力量于一身,综合运用法律、道德、宗教等规范与手段才能履行自己的功能。 四、政治与经济、道德的关系 1、政治与经济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是政治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具体体现为:(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着社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 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

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了解】问诊是采集病史的主要手段,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熟悉】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熟悉】发热的常见原因。 【了解】发热的机理。 【自学】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皮肤黏膜出血 【掌握】紫癜的概念、常见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