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

据调查,全球每年因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因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各种冲突也与日俱增。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如何?用一句成语可以概括:危机四伏。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一些资料表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

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大气环境恶化。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

人均耕地仅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

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 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

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所增加,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

海洋环境也不容乐观,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达46%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53%。

以上资料表明,我国的生态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整体还呈恶化趋势,国家生态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先看经济损失。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值为831.4亿元;“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1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只是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潜在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这种损失远大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其2-3倍,甚至10倍。

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在类型众多的自然灾害中,除了地震、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的频繁发生,可以说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后果。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江河断流和污染,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其造成的损失及负面影响还在扩大!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三:罗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人类活动已使许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请你完成下图,总结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2.虽然人们只曾经在陆地上一小部分地区施用过农药DDT,但是,远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 DDT的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企鹅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答:[] 3.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风劲百草折,沙埋树梢平; 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 4.列举你知道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填在下图中。 5.“让残酷的现实不要成为未来”是你我共同的心愿。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你打算用怎样的行动保护身边的环境呢? 探究乐园 1.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史学家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的文明国度——楼兰古国。而今,楼兰古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只有用歌曲寄托哀思,不断呼喊“楼兰姑娘你在何方?” (1)请你推测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2)谈一谈这一实例对你有何启示。 2.请你认真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生物圈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请分别为上面的漫画拟一个主题。 (3)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有人认为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犹如我们与自己影子的关系,请你就该比喻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延伸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对地球的水资源造成日益严重的破坏。请你阅读下面的资料,并思考问题。 松花江——哈尔滨的母亲河,多少年来,她滋润着肥沃的黑土地,静静地流淌着、养育着两岸无数的儿女。然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两岸许多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松花江,使不同河段的江水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资料表明,沿江30多个排污口,每年将大约3亿吨污水排入松花江,使沿岸城市人民赖以生存的水源越来越不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据调查,松花江干流已没有Ⅰ类和Ⅱ类水质的江段,达到Ⅲ类水质的江段在丰水期也只占30%、枯水期只有11%,平水期内有13.8%江段的江水水质属于Ⅴ类水质,绝大部分江段水质是Ⅳ类,已不符合食品及制药等诸多行业的工业用水要求,更不适宜饮用。目前,松花江的污染程度仅次于海河和辽河,排在全国的第三位。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这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1)你们当地的水域环境是否也有类似的污染情况? (2)有人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清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请查阅资料列出一些在当地可采取的可行措施。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2000年8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谈到了科技伦理问题。他指出,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工业的发展带来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开垦和过度放牧造成森林与草原的生态破坏。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我国2000年底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提到了战略的高度。生活中,许多人对“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概念都感到陌生。那么,何为“国家生态安全”?我国的生态安全形势如何?生态对国家安全到底有何影响?如何筑牢“生态长城”?面对新世纪的环境挑战,这些话题备受关注。 所谓“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国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态失衡而导致破坏或威胁的状况。它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其他领域安全的基础和载体,深刻影响到国家各领域安全的维护与保障。其在国家安全大局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使其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

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从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已经着手深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土壤侵蚀、地球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储量的枯竭,目前正在威胁着每个国家的安全”。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复习进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

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港大发现花面狸(俗称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与引起人类SARS有关。在此之前,马来西亚的「立百病毒」、纽约的「西尼罗病毒」,甚至本港的「禽流感H5N1病毒」,源头都来自动物,而且与环境受破坏、全球暖化及人与动物距离太近的因素密不可分。 除了维持家居清洁外,要预防传染病出现及扩散,还须把眼光放远,保护环境。 SARS在香港造成的影响,近年少见。虽然1997年爆发过「禽流感」,但因杀鸡及时,加上维持至今的街市清洁日,及为鸡只注射疫苗等措施,当年这个传染病带来的冲击,在港人心中已逐渐淡去。但是放眼四周,传染病的威胁一直未停过,只是不在香港发生,港人没有留意。 生态异变病毒辗转传人 先进国家如美国,自1999年开始,爆发「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的网页指出,这种病毒本身早已存在于雀鸟身上(换言之,雀鸟是西尼罗病毒的宿主,host),蚊子叮过带病毒的雀鸟后,病毒会留在它们的唾液腺,藉叮咬其它雀鸟及人而把病毒传开去。 香港医学会会长劳永乐指出,环境与人的疾病是息息相关的。另一种与动物有关的传染病是由「立百病毒」(Nipah Virus)引起。自1998年起,个案陆续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出现。它本身存在于森林中的蝙蝠身上,后来传给猪,再由猪传给人。追本溯源,一切源自森林大火。原本栖息在东马来西亚沙巴的蝙蝠因森林大火而逃离出来,从东马飞到西马的马来西亚半岛,感染了猪场里的猪及人。若没有该次东马的大火,该不会因而感染了猪。 他称,这次大火与当年天气非常干燥有关,而反常的天气则受厄尔尼诺影响。由此可见,传染病确与大环境及生态息息相关。而且,全球温度上升,有利蚊子繁殖,于是也有利登革热的传播;海水温度上升,促使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依附它们的霍乱菌,因?海产吃浮游生物而转到这些海产上,人们未好好煮熟而吃的话,便患上霍乱。本港数年前爆发的霍乱,原因就在此。 至于令人闻之色变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劳永乐称,则由于人们砍伐树木,破坏了原本在森林居住的猿猴的家,迫使它们与人类接触而起。 捕杀动物、破坏栖息地病毒传播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学习导引 切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和生活的乐土。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人类不恰当的开发和利用),地球正在逐渐向着“失乐园”发展,它不断向人类出示“黄牌”警告: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大面积破坏,全球森林面积锐减,酸雨快速蔓延,土地日益荒漠化,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污染与退化、耕地减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同学们,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和安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吧! 知识闯关 1.人类活动已使许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请你完成下图,总结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2.虽然人们只曾经在陆地上一小部分地区施用过农药DDT,但是,远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 DDT的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企鹅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答:[ ]

3.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风劲百草折,沙埋树梢平; 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 ] 4.列举你知道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填在下图中。 5.“让残酷的现实不要成为未来”是你我共同的心愿。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你打算用怎样的行动保护身边的环境呢? 探究乐园 1.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史学家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的文明国度——楼兰古国。而今,楼兰古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只有用歌曲寄托哀思,不断呼喊“楼兰姑娘你在何方?” (1)请你推测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2)谈一谈这一实例对你有何启示。 2.请你认真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生物圈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请分别为上面的漫画拟一个主题。 (3)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有人认为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犹如我们与自己影子的关系,请你就该比喻发表自己的看法。

环境污染及例子

环境污染及相关例子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导致全球10大环境问题 第一、气候变暖 首先导致炎热。全球温度增长实际测量表明,全球总体温度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气温在持续地激烈上 升。热浪已经开始出现,科学家们认 为,如果全球变暖问题没有得到处 理,此类热浪将更为常见。2003年夏 天,欧洲遭受了一股强大的热浪, 35000人因此丧生。 其次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在融化,其 中很多融化得特别快。坦桑尼亚的乞 力扎罗山,过去白雪皑皑,冰川覆盖, 久负盛名,现在积雪融化,冰河退缩 严重。 还导致生物锐减。世界上许多物种如今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其中有一部分已经灭绝。

气候变暖还导致洪水、干旱、飓风等极端天气。例如今年泰国的洪水,美国的飓风,都导致大量的人物和财产的损失。 第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物。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7%,白内障增加0。6%。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症的有几十万,患白内障的病更多。紫外线辐射还能破坏植物光合作用和授粉能力。最终降低农业产量。现在科学家考察发现,在北美洲,欧洲,新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出现了一个"空洞",科学家真的要"补天"了。 第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 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 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 少。据科学家统计,现代生活中物 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 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 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 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 类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 化。导致畸形 第四、酸雨蔓延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 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 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 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例如,在德国西部,估计近10 年来已有12%的森林受害;瑞典每年 由酸雨造成的木材损失达460万立方 米。 还有30多年来,瑞典1/5左右 的湖泊严重酸化,湖水PH值降至5。 0以下,鱼卵多已不能正常孵化

十大环保典型案例

最高法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支持环境资源保护 2015-12-29 10:25:00 来源:央广网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 央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上午10点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旭光介绍,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各级法院受理一审环境资源民事案件50331件,其中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2595件。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贵州、山东、江苏、福建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法院共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5件。 最高法今天发布的十起典型案例中,有三起是环保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包括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诉谢知锦等四人破坏林地民事公益

诉讼案;还包括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常州市环境公益协会诉储卫清、常州博世尔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土壤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 其余七起是公民诉环境污染企业环境侵权案,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 典型案例包括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判断、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的确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理和审理等问题,还包括在普通环境侵权诉讼中界定环境侵权案件范围、适用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把握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合理准确界定数人侵权的责任分担以及专业技术问题的判断方法等问题,通过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正确认定侵权责任,运用科学手段固定证据,及时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解决了实践中环境侵权案件的审判误区。 典型案例显示,2008年7月29日,谢知锦等四人未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扩大采矿范围,采取从山顶往下剥山皮、将采矿产生的弃石往山下倾倒、在矿山塘口下方兴建工棚的方式,严重毁坏了28.33亩林地植被。2014年7月28日,谢知锦等人因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分别被判处刑罚。2015年1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四被告承担在一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的责任,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134万元;如不能在一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则应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0万余元;共同偿付原告为诉讼支出的评估费、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谢知锦等四人为采矿占用林地,不仅严重破坏了28.33亩林地的原有植被,还造成了林地植被受损至恢复原状期间生态服务功能的损失,依法应共同承担恢复林地植被、赔偿生态功能损失的侵权责任。遂判令谢知锦等四人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五个月内恢复被破坏的28.33亩林地功能,在该林地上补种林木并抚育管护三年,如不能在指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则共同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0万余元;共同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127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柳树0中学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 课题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汉满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情感目标: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你知道人类有哪些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吗?请试着总结一下:如滥砍滥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例题分析:近年来,我国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近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植物如此备受重视的原因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调节气候C 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D 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E 供给人类各种生活原料 【分组合作】 1、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结合课本112页图片和四个问题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减少,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小组讨论分析举出一些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2、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 (1)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和前面学过的知识(转基因技术,自然保护区),小组探讨:人类对生物圈好的影响,列举实例。 (2)交流讨论:人类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意识到人类活动与技术发展的两面性)。 3、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了解我国对待生物入侵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4、近年来,太湖频繁出现“水华”现象。水华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毒素──湖淀,湖淀能杀死鱼虾等水生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腐败、分解后,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会使水体产生恶臭。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和农田含化肥的水流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中氧、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这是引起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 1.出现“水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水华是一种水污染现象,它有什么危害? 3.针对水华发生的原因,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5、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做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当地植物,夺取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1.原产南美洲的薇甘菊使引进该物种的地区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这在生物学中称为什么现象?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

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实例教案(9)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教学设计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以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据调查,有些影响已经涉及到整个生物

圈了。本节课的设置,正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和思考人类对生物圈的正负面影响,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关键信息: 1、本节课的设计依据教材的环保思想为主线,教师大胆的脱离了教材的容,依据《生物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创新,加强了生物教育和当地学生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次历时1个半月的学生研究性学习。 2、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收集身边的生活素材,使资料的收集和发布成了学生的一种经常化的学习活动,并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发扬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信息搜集、整理、应用的能力,又自然地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3、多媒体课件中音像资料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串起了学生的情感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初中阶段是科学启蒙教育的最重要阶段。初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有小学的知识基础,能够独立的阅读文章和进行简单的探究;另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大,对各种知识

现象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最容易形成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志趣,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将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部动机,为他们毕生投入科学技术事业奠定基础。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全球生态与自然环境的遭到破坏的事例和数据

全球生态与自然环境的遭到破坏的事例和数据人类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不断增加,专家预测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那时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地球升温事件 地球正在升温,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大约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病菌通过极端气候事件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伦敦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还有许多火力发电站。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当时,伦敦正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事后,据统计雾灾发生的前周,伦敦死亡人数为945人;大雾期间,伦敦地区死亡人数激增到2480人,而大雾造成的慢性死亡达8000人。

最新-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精品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篇一: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 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 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 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 据调查,全球每年因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因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各种冲突也与日俱增。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如何?用一句成语可以概括:危机四伏。 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一些资料表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突出。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

材料1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材料2 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竟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的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环境保护,管仲和荀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绒山羊养殖超载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起来的主张。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际市场的需求带来牧民增收的契机,牧民为了经济收益而超量养殖绒山羊,绒山羊破坏草原生态,最终恶化的草原环境又会影响牧民经济收益,乃至威胁到人的生存。这正说明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绒山羊超载现象还说明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牧民在养殖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一定要在草场的合理载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保护生态环境的例子

澳洲大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英国人在40年代引入欧洲野兔,结果繁殖成灾,使草原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的澳洲人常常谈兔色变。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 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后来,宠物兔子陆续逃亡到了野外,100年后,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这24只野兔的上亿“子”给整个澳大利亚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野兔发现,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严重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开始想尽办法控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

墙,打猎,捕捉,放毒,引进天敌狐狸等。但是,兔子的繁殖力极为惊人,一对兔子一年可生下成百上千只兔子。 直到1950年,人们又尝试了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粘液瘤病一经引进,它便在整个野兔群中快速传播。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几乎80%的野兔群被消灭了。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一: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

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保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 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三:罗布泊消失了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风光秀美、景物宜人的风景资料,如九寨沟、广西桂林、西双版纳等等,让学生感受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列举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如:植树造林、生态农业、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等。 师生:共同分析正面影响实例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引起的积极作用。 教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般美好吗? 学生:不是的,有的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列举一下。 学生:发言。列举实例。 教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如荒芜的草原,西北挖掘甘草后的遍地是坑的土地,黑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世纪十大环境灾难 (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比利时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的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人们称这种污染称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洛杉矶又一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1970年又一次光化学烟雾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因此患病。 (3)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形成的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5)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含有汞的废水,进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其中死亡者达207人。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具体事例 新世纪的第一天,北京出现浮尘天气,此后几个月内,我国北方多次遭受沙尘暴的袭击;今年的三月,两会刚刚结束,几十年罕见的沙尘暴来得更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大自然再次以这种独特方式警示人们: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时至今日,谈起维护生态安全的话题,依旧有人不以为然——怎么生态也会有安全之说,难道生态也会影响国家的安全吗?事实的确如此。 因为生态问题而危及国家安全的例子古已有之。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古国,在我国汉代时是一个水草丰美、经济繁荣的文明之邦,也是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塔里木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多,区域开发活动的加强,楼兰人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水量急剧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结果导致楼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被沙漠所吞噬而亡国。如今,人们只能在漫漫黄沙中探寻古楼兰的文明残迹。 水体、土壤、生物、空气等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挑战,而且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的概念渐渐浮出水面。 据调查,全球每年因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因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的各种冲突也与日俱增。 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如何?用一句成语可以概括:危机四伏。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一些资料表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 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吨,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华北、西北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同时,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大气环境恶化。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5%。 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土壤酸化程度有增无减;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 破坏的事例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