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系统作业答案

2013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系统作业答案

2013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系统作业答案
2013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系统作业答案

2013年11月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系统作业答案

作业一答案

一、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A. 错误

2. 齿轮传动的啮合间隙会造成一定的传动死区,若在闭环系统中,传动死区会使系统产生低频震荡。B. 正确

3. 在滚珠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结构中,齿差式调隙机构的精度较高,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A. 错误

4. 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B. 正确

5.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B. 正确

6. 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B. 正确

7. 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A. 错误

8. 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A. 错误

9. 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A. 错误

10. 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1~5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齿轮传动,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是来消除齿侧间隙,使得调整过程中能自动补偿齿侧间隙?(D)

A. 偏心套调整法

B. 轴向垫片调整法

C. 薄片错齿调整法

D. 轴向压簧错齿调整法

2.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 。

A. 增加而减小

B. 增加而增加

C. 减小而减小

D. 变化而不变

3. 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B )。

A. 机器人

B. 移动电话

C. 数控机床

D. 复印机

4. 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D)。

A. 工业机器人

B. 打印机

C. 空调

D. 电子计算机

5. 滚珠螺旋传动与其他直线运动副相比,以下哪一项不是滚珠螺旋传动的特点?(D)

A. 传动效率高

B. 运动平稳

C. 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高

D. 制造工艺简单

6. 导程L0=8mm的丝杠驱动总质量为60kg的工作台与工件,则其折算到丝杠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B)kg·mm2。

A. 48.5

B. 97

C. 4.85

D. 9.7

7. 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相等的分配原则适用于按(C)设计的传动链。

A. 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 B 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C 重量最轻原则(小功率装置)D重量最轻原则(大功率装置)

8.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C )部分为主体,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A. 自动化

B. 微电子

C. 机械

D. 软件

9. 机械传动部件的阻尼比和以下哪个因素无关?(C)

A. 粘性阻尼系数

B. 抗压刚度系数

C. 转动惯量

D. 质量

10. 为降低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

A. 减小系统刚度

B. 减小系统转动惯量

C. 减小系统的驱动力矩

D. 减小系统的摩擦阻力

三、计算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

答案(1)B (2)C (3)C 2.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3)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3)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3)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3)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4)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4)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4)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5)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5) 3.1.1主轴电机选择 (5) 3.1.2变频器的选择 (5)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5)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6)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6) 3.2.2伺服电机选择 (6)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6)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7) 3.3设计验算校核 (8) 3.3.1惯量匹配验算 (8)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8)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9) 3.3.4固有频率计算 (10) 3.3.5死区误差计算 (10)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1)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1) 后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14) 第五节心得体会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 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4)系统分辨率:0.0005mm,重复精度0.02mm。

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名:机电一体化模块化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张智明 班级:机械11201班 姓名:程志超 学号:1202281102

供料单元的结构与控制 一、供料单元功能 供料单元可作为起始单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向系统中的其它单元提供原料的作用。它的具体功能是:按照需要将放置在料仓中的待加工工件(原料)自动地取出,并将其传送到下个工作单元。 二、供料单元的结构组成 供料单元的结构组成如上图所示。其主要结构组成为:工件推出与支撑,漏斗,阀组,端子排组件,PLC,急停按钮和启动/停止按钮,走线槽、 底板等。 2.1 工件推出与支撑及漏斗部分 该部分如图所示。用于储存工件原料,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最下层的工

件推出到物料台上。它主要由大工件装料管、推料气缸、顶料气缸、磁感应接近 开关、漫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 该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工件垂直叠放在料仓中,推料缸处于料仓的底层并且其活塞杆可从料仓的底部通过。当活塞杆在退回位置时,它与最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夹紧气缸则与次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需要将工件推出到物料台上时,首先使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推出,压住次下层工件;然后使推料气缸活塞杆推出,从而把最下层工件推到物料台上。在推料气缸返回并从料仓底部抽出后,再使夹紧气缸返回,松开次下层工件。这样,料仓中的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就自动向下移动一个工件,为下一次推出工件做好准备。 为了使气缸的动作平稳可靠,气缸的作用气口都安装了限出型气缸截流阀。气缸截流阀的作用是调节气缸的动作速度。截流阀上带有气管的快速接头,只要 将合适外径的气管往快速接头上一插就可以将管连接好了,使用时十分方便。 A 气缸两端分别有缩回限位和伸出限位两个极限位置,这两个极限位置都分别 装有一个磁感应接近开关,如下图所示。磁感应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磁性物质接近传感器时,传感器便会动作,并输出传感器信号。若在气缸的活塞(或活塞杆)上安装上磁性物质,在气缸缸筒外面的两端位置各安装一个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就可以用这两个传感器分别标识气缸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当气缸的活塞杆运动到哪一端时,哪一端的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就动作并发出电信号。在PLC的自动控制中,可以利用该信号判断推料及顶料缸的运动状态或所处的位置,以确定工件是否被推出或气缸是否返回。在传感器上设置有LED显示用于显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1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111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18)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A.机器人 B.移动电话 C.数控机床 D.复印机 2.滚珠丝杆的滚珠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始终与丝杠表面保持接触为( )。 A.插管式 B.端盖式 C.内循环式 D.外循环式 3.下列哪个不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 A.幅频特性 B.临界频率 C.相频特性

D.分辨率 4.在传感器的使用中,模拟式传感器与计算机进行接口必须用的器为( )。 A.A/D转换器 B.D/A转换器 C.缓冲器 D.隔离器 5.闭环控制的驱动装置中,丝杠螺母机构位于闭环之外,所以它的( )。 A.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输出精度 B.传动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回程误差影响输出精度 C.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不会影响输出精度 D.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会影响输出精度 6.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由用户自行编写 ( ),具有实时性、针对性、灵活性和通用性。 A.平台软 B.开发软 C.系统软 D.应用软 7.以下( )不属于系统功能结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A.串联结构 B.并联结构 C.环形结构

D.星形结构 8.HRGP-1A喷漆机器人中的乎部属于系统中的( )。 A.能源部分 B.测试传感部分 C.驱动部分 D.执行机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3分,共30分) 9.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等特征。() 10.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传动机构、导向机构、执行机构、轴系、机座或机架5大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 ) 11.机电一体化系统要求传动机构具有刚度大、摩擦小、转动惯量小、阻尼合理、抗振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性。() 12.精密机械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了精密的机械本体,并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了可靠、灵敏的驱动装置。() 13.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滚珠丝杠副是最常用的运动转换机构,在实际工程运用中,滚珠丝杆副只能将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 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4)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4)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4)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4)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5)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5)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5)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6)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6) 3.1.1主轴电机选择 (6) 3.1.2变频器的选择 (6)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6)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7)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7) 3.2.2伺服电机选择 (7)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8)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9) 3.3设计验算校核 (9) 3.3.1惯量匹配验算 (9)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10)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11) 3.3.4固有频率计算 (11) 3.3.5死区误差计算 (12)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2)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3) 后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15) 第五节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 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 听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 有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传感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组成, 各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①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完成抓取工件(或工具)实现所需运动的机械部件,包括手部、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机考真题1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 《机电一体化系统》机考真题1 一、判断题 1.转动惯量大不会对机电一体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错 2.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增大执行装置的固有频率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对 3.滚珠丝杠副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要求本身单一方的传动精度较高以外,还对其轴向间隙有着严格的要求,从而保证其反向的传动精度。 对 4.基本转换电路是将电路参数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对 5.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开关信号(如光线的通断信号或电触点通断信号等)时测量电路称为开关型测量电路。 对 6.PID控制中的P、I、D分别表示比例、微分、积分的含义,是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 对 7.直流电机的调节特性曲线斜率K反映了电机转速n随控制电压

Ua的变化而变化快慢的关系,其值大小与负载大小无关,仅取决于电机本身的结构和技术参数。 对 8.闭环系统的优点是精度较高,对外部扰动和系统参数变化不敏 感,但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从而造成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麻烦。 对 9.计算机控制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硬件主要由 计算机主机、接口电路、输入/输出通道及外部设备组成。 对 10.平面关节式机器人可以看成关节坐标式机器人的特例,它有轴线相互平行的肩关节和肘关节。 错 11.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核心,包括机器人主控制器和关节伺服控 制器两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 对 12.铣削加工中心可完成镗、铣、钻、功螺纹等工作,与普通数控镗床和数控铣床的区别之处主要在于,它附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 对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电一体化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普通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包括参数的选择、传动设计、零件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培养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3、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 1.设计容包括: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题容简介或设计要求:编制一个用单片机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后退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后退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3)设计一个由两位数码管及相应的辅助元件组成的显示电路,显示车库车辆的实际数量。 3.机械部分的设计: 4.计算机控制的设计:设计显示电路图,并按图连接。画出单片机接线图,并按图接线。编制控制程序。 摘要 本次设计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根据给定的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完成车辆入库自动控制,并画好元器件的连接图,其中包括装置的原理方案构思和拟定;原理方案的实现,设计计算与说明。 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对我们生活很贴近,一个很实用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车库,再加上如果用单片机来实现的话成本低,很实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设计。车辆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机电一体化系统也在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 技术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 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 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二是机械技术;三 是自动控制技术;四是系统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动力组成要素;三是运动组成要素;四是感知组成要素;五是职能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运动传递;二是能量转换;三是结构耦合;四是信息 控制。 二、智能控制的概述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 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 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层的阶段。智能控制是由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它的理 论基础包括信息论、自动控制论、运筹学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二)智能控制的特征 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 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五是智能控制 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七是智能控制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三)智能控制的类型 智能控制的类型包括:一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二是专家控制系统;三是集成混合控制;四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五是模糊控制系统;六是学习控制系统;七是进化计算与遗传 算法;八是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 (四)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性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 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 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 术利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 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在此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 技术中的并行处理与学习功能将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利用模糊系统所特有的 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等特征,可以将一些模糊的信息集合到闭环控制中的外环决策机构来选 取相应的控制动作。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 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二)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围,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 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 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最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 2.学习和掌握利用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PLC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正反转控制,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线图分别为图2-1和图2-2 。图中:正向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0,反向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1,停止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2,KM5为正向接触器,KM6反向接触器。继电器KA5、KA6分别接于PLC的输出口Y23、Y24。 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合上QF1、QF5, PLC运行。当按下正向按钮,控制程序使Y23有效,继电器KA5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KM5的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正转;当按下反向按钮,控制程序使Y24有效,继电器KA6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KM6的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反转。 实验步骤: 1.在断电的情况下,学生按图2-1和图2-2接线(为安全起见,控制电路的PLC外围继电器KA5、KA6以及接触器KM5、KM6输出线路已接好); 2.在老师检查合格后,接通断路器QF1、QF5 ; 3.运行PC机上的工具软件FX-WIN,输入PLC梯形图; 4.对梯形图进行编辑﹑指令代码转换等操作并将程序传至PLC; 5.运行PLC,操作控制面板上的相应开关及按钮,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在PC 机上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同时观察继电器KA5、KA6和接触器KM5 、KM6的动作及变化情况,调试并修改程序直至正确; 6。记录运行结果。 图 2-1 主控电路 ~3~

图 2-2 控制电路接线图 三.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继电器KA5、KA6的线圈控制电压为24V DC,其触点5A 220V AC(或5A 30V DC);接触器KM5、KM6的线圈控制电压为220V AC,其主触点25A 380V AC。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是通过正、反向接触器KM5、KM6改变定子绕组的相序来实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保证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正反向接触器KM5、KM6都不能同时接通,否则会造成电源相间瞬时短路。为此,在梯形图中应采用正反转互锁,以保证系统工作安全可靠。 3.本实验中,主控电路的电压为380V DC,请注意安全! 四.实验用仪器工具 PC 机 1台 PLC 1台 编程电缆线 1根 三相异步电动机 1台 断路器(QF1、QF5) 2个 接触器(KM5、KM6) 2个 继电器(KA5、KA6) 2个 按钮 3个 实验导线若干 五.思考题 1.试比较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异同点; 答:接触器有灭弧装置,而继电器没有。 接触器是在外界输入信号下能够自动接通断开负载主回路.继电器主要是传递信号,根据输入的信号到达不同的控制目的. 2.能否将接触器KM5,KM6的线圈直接接至PLC的输出端Y23、Y24(注:本实验所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1-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a、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b、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c、传感与监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监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d、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的功能。 e、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3、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1-4、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功能水平和和附加值,它为开发者、生产者和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1-7、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系统总成技术。 1-8、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自适应化。 第2章 2-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低摩擦、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响应速度快、传动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等要求。 2-2、丝杆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其特点:a、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b、丝杆转动、螺母移动;c、螺母转动、丝杆移动;d、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e、差动传动。 2-3、滚珠丝杆副的组成及特点:由丝杆、螺母、滚珠和反相器四部分组成;具有轴向刚度高、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4、滚珠丝杆副的选择:结构形式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 2-5、齿轮传动各级传动比分配原则:①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②重量最轻原则③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最末两级的传动比应取大一些,并尽量提高最末一级齿轮副的加工精度); 2-8、齿轮传动侧隙的调整有偏心套调整、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和轴向垫片调整等多种方法。 2-9、机械执行机构的基本要求:①惯量小、动力大;②体积小、重量轻;③便于维修、安装;④易于计算机控制。 2-10、简述各种传感器的特性及选用原则? 一、静态特性是指当测量处于稳定状态下,传感器的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关系。主要技术指标包括:1、线性度。2、灵敏度。3、迟滞。4、重复性。5、分辨率。6、零飘。二、动态特征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输出对输入的响应特性。 (1)电气式,具有操纵方便、适宜编程、响应快、伺服性能好、易与微机相接等优点;(2)液压式,优点是输出功率

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复习题汇总

《机电一体化系统》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电路组成。 2.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机械技术检测技术伺服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系统工 程的基础上有机的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协调工作而建立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 3.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民用机电一体化、办公机电一体化和产业机电 一体化产品。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 设计质量评审三个方面。 5.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 的要求。 6. 7.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驱动装置中,位于前向通道闭环之内的环节,其误差的低频分量 对输出精度基本无影响,而误差的高频分量-影响系统的输出精度。 8.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性能指标系统功能使用条件经济效 益 9.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轴承包括滚动轴承滑动轴承静压轴承磁轴承。 10.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由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接口、执行机构传感器检测部分控 制及处理部分等部分组成。 11.在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参量形式可以分为: 电压输出电流输出频率 输出三种形式。 12.机电一体化产品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分成电量和非电量两种形式。 13.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侍服性能,要求机械传动部件转动惯量小、阻力合 理阻尼合理刚度大抗振性好间隙小并满足小型、轻量等要求。

14.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是(控制器) 15.机电一体化技术归纳为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 动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六个方面。 16.从控制角度讲,机电一体化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17.拟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案的方法有替代法、整体法、组合法。 18.下列不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个别设计法)A 替代法 B 整体设计法 C 组合法 19.衡量机电一体化系统可靠性高低的数量指标有概率指标和寿命指标。 20.市场预测主要包括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 21.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前小后大原则。 22.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惯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 佳匹配。 23.机械传动系统中,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 24.步进电动机 25.对于交流s的范围为0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报告 院专 业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龙门式数控钻床机械结构设计分析与综合》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机床工业的发展分迅速,以数控为特征的现代化机床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大型回转体类零件,其上需加工很多孔。用普通机床对其加工往往会遗漏,而小型数控加工中心则难以对其进行加工。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台龙门式数控钻床,专门适合对这一类零件进行钻削加工。它不仅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次设计包括了数控钻床的主要机械结构,其中包括:主轴箱中的主传动系装配;进给系统中的工作台装配和传动系统中的丝杠螺母等设计。同时,将各项相关技术合理运用,以达到最优化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机床工业则是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机床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奋发图强,努力工作,以便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关键词数控钻床导轨工作台滚珠丝杠目录 一、绪论 11、1国内外发展现状 11、2方案论证

11、3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确定2 二、结构设计 22、1主机部分总体方案确定 22、1、1床身 22、1、2 工作台 22、1、3主要参数2 三、实体建模 3、 43、1 Solidworks三维建模4 四、滚珠丝杠设计计算 44、1 动载强度计算 44、2滚珠丝杠轴向负荷F的计算5 4、2、1摩擦力的计算 54、2、2惯性力计算 54、2、3丝杠螺母长度估算 54、2、4确定最大动载荷 54、3确定滚珠丝杠型号 64、4滚珠丝杠副的几何参数 64、5传动效率计算6 五、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75、1 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75、2等效力矩计算

机电一体化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3. 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 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 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 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 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1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17. 常用导轨副的截面形式有: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圆形导轨四种形式。 18. 导轨刚度主要指:结构刚度、接触刚度和局部刚度。 19.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中,常可选择的执行元件: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其他形式的执行元件。 20.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分为恒转矩工作和恒功率两个阶段,其转折点的转速和功率分别称为: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伺服电动机用于调速控制时,应该工作在恒转矩阶段。 21. 步进电机按转子结构形式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三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能源有电源、气压源和液压源。 ★市场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定期预测 和定量预测。 ★机电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手机质量评审 ★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组成。 ★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先小后大原则。 ★机电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 ★对于线性控制系统,若要求在达到高精度的同时减小定位时间,则必须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提高固有频率和阻尼可以提高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液压系统的伺服控制元件主要有电液伺服阀和电液比例阀 ★典型开关量I/O模板的I/O电气接口的主要功能有滤波、电平变换、光电隔离和功率驱动。 ★计算机的指令进行D/A转换后,需经过信号调理环节才能驱动执行机构。★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参数主要有灵敏度、线性度、迟滞和重复精度。 ★传感器输入特性的主要参数是输入阻抗或静态刚度。 ★执行机构,选择较大传动比可使系统的相对阻尼系数增大,有利系统稳定。 ★机电产品设计类型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参数设计三类。★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质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步进电机的最大动态转矩小于最大静转矩,并随着脉冲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二)选 择题 ★开放式体系结构中的VLSI是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以下移动电话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 ★数控机床需要进行抗干扰设计。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或频率响应函数)是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 ★丝杠螺母机构在闭环外,所以它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影响输出精度 ★闭环控制,齿轮减速器在前向通道,它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 ★步进电机转动后,其输出转矩所工作频率增高而下降 ★采用脉宽调制进行直流电动机调速驱动是,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电枢贿赂的平均电压而实现机的平滑调速。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伺服电机属于设备的驱动部分。 ★分离活塞式油缸属于系统中的驱动部分 ★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中传感器的选择及精度分析是理论分析阶段要进行★为提高机话接卸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增大系统刚度。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院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年 12 月 24 日

目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总体方案 1.1导轨副的选用 1.2 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1.3 减速装置的选用 1.4 伺服电动机的选用 1.5 检测装置的选用 2.控制系统的设计 3.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3.1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 3.2铣削力的计算 3.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3.4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5步进电动机减速箱的选用 3.6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3.7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选用 4.工作台机械装配图的绘制 5.工作台控制系统的设计 6.步进电动机驱动电源的选用 7.设计总结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尹志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

设 计 计 算 与 说 明 主要结果 设计任务: 题目:X-Y 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任务:设计一种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 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 1)立铣刀最大直径d=15mm ; 2)立铣刀齿数Z=3; 3)最大铣削宽度mm a e 15=; 4)最大背吃刀量mm a p 8=; 5)加工材料为碳钢; 6)X 、Y 方向的脉冲当量mm y x 005.0==δδ/脉冲; 7)X 、Y 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mm 01.0±; 8)工作台导轨长度为1260mm ; 9)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min /3000mm v v y x ==; 10)工作台进给最快移动速度min /400max max mm v v f y f x ==; 11)移动部件总重量为800N ; 12)丝杆有效行程为920mm 。 一、总体方案的确定 1 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1.1导轨副的选用 要设计的X-Y 工作台是用来配套轻型的立式数控铣床的,需要承受的载荷不大,但脉冲当量小、定位精度高,因此,决定选用直线滚动导轨副,它具有摩擦系数小、不易爬行、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安装预紧方便等优点。 1.2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杆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0.005mm 的脉冲当量mm 01.0±和的定位精度,滑动滑动丝杆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杆副才能达到。滚珠丝杆副的传动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运转平稳、寿命长、效率高,预紧后可消除反向间隙。 1.3减速装置的选用 选择了步进电动机和滚珠丝杆副以后,为了圆整脉冲当量,放大电动机的输出转矩,降低运动部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转动惯量,可能需要减速装置,且应有消

机电一体化设计实例论文(有参考文献)

回转工作台的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包括参数的选择、传动设计、零件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培养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3、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数控回转工作台的设计 1. 设计容包括: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 设计要求包括:回转角度0~360°;最大回转半径400㎜;最大承载重量50㎏; 3. 机械部分的设计:装配工作图1(1号); 4. 计算机控制的设计:控制系统接口图一; 5. 控制装置采用步进电机驱动,MCS-51或单片机FX2N-PLC控制系统,软件环分,由键盘输入实现开环控制。 三、机械系统设计 在数字回转工作台机械传动部分选用蜗轮蜗杆传动,因为蜗杆传动平稳,振动,冲击和噪声均较小;能以单级传动获得教大的传动比,结构紧凑,有利于实现回转工作台所要求的分度的实现.故选用蜗轮蜗杆传动. (一)、蜗杆类型的选择: 蜗杆选择为渐开线圆柱蜗杆.因为此种蜗杆不仅可车削还可以像圆柱齿轮那样用齿轮滚刀滚削,并可用但面或单锥面砂磨削.制造精度高.是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中较理想的传动.传动效率也高,在动力传动和机床精密传动中应用较为广泛. (二)、蜗杆蜗轮材料的选择:

由于蜗杆传动啮合摩擦较大,且由于蜗轮滚刀的形状尺寸不可能做得和蜗杆绝对相同,被加工出的蜗轮齿形难以和蜗杆精确共轭,必须依靠运转跑合才渐趋理想,因此材料副的组合必须具有良好的减摩和跑合性能以及抗胶合性能。所以蜗轮通常青铜或铸铁做齿圈,并尽可能与淬硬并经磨削的钢制蜗杆相匹配。故选择:蜗杆材料为:渗碳钢,表面淬硬56-62HRC 牌号为20GrMnTi.蜗轮材料为:铸造锡青铜,牌号为ZcuSn10Pb1 (三)、蜗杆蜗轮参数计算: 1. 蜗杆传动尺寸的确定: 由设计题目中要求可知:工作台回转直径最大为400mm/50千克. 由《齿轮手册》(上)表6.2-3取蜗杆蜗轮中心距标准a=225mm; 估取蜗杆分度圆直径: 为能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取蜗杆头数为: z =1;z =90 估取模数m: m=(1.4~1.7)a/ z =3.6 取m=4 q=d /m=80/4=20 6 tanγ= z /q 则γ=2.86° 2. 确定蜗轮蜗杆各参数值 蜗杆尺寸“ 1) 蜗杆轴向齿距:p =πm=3.14×4=12.56 2) 螺旋线导程:p =p ×z =15.4×4=12.56 3) 法向齿形角:对于ZI蜗杆αn=20°在分度传动中允许减小齿形角α =15° 4) 直径系数:q= d /m=80/4=20 5) 蜗杆分度圆(中圆)直径: d (d )= d =qm=80 6) 蜗杆分度圆(中圆柱)导程角: γ=2.86° 渐开线蜗杆: 基圆柱导程角: γcosγ =cosαncosγ γ =15.264° 7) 基圆直径:d d = z m/tanγ =14.16 8) 法向基节:p =πm cosγ =12.12 9) 蜗杆齿轮顶高:h =h m=1×4=4 10 蜗杆齿根高:h =1.2m=4.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