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细胞系统

无细胞系统

无细胞系统
无细胞系统

Cell-free system

无细胞系统

来源于细胞,不具有完整细胞结构,但包含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组成的系统。

无细胞系统 cell-free system 指保留蛋白质生物合成能力的细胞抽取物。无细胞系统要包含以下成分:核糖体、各种tRNA、各种氨酰-tRNA合成酶、蛋白质合成需要的起始因子和延伸因子以及终止释放因子、GTP、ATP、20种基本的氨基酸。常见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有:大肠杆菌无细胞翻译系统、兔网织红细胞无细胞翻译系统、麦胚无细胞翻译系统和某些肿瘤细胞制备成的无细胞翻译系统。

A cell-free preparation of the cytoplasm from activated eggs of Rana pipiens induces, in d emembranated sperm nuclei of Xenopus laevis非洲爪蟾, formation of a nuclear envelope核膜, chromatin decondensation染色质解凝, initiation of DNA synthesis, and chromosome con densation染色体凝缩. Both soluble可溶的and particulate微粒的cytoplasmic constituents细胞质成分are required to initiate these processes in vitro. The observed changes resemble proces ses occurring during fertilization and the mitotic cycle in early amphibian两栖动物embry os. Therefore, this cell-free system may be useful in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 ns相互作用of nucleus and cytoplasm that control nuclear behavior

A cell-free system is an in vitro tool widely used to study biological reactions that happen within cells while reducing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found in a whole cell. Subcellular fractions can be isolated by ultracentrifugation超速离心法to provide molecular machinery that can be used in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many of the other cellular components.

Cell-free biosystems生物系统are proposed as a new low-cost biomanufacturing 生物制造platform compared to microbial fermentation 发酵us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ell-free biosystem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suitable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工厂应用[1]

1 First, in vitro biosystems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and accessed without membranes.

Cell-free protein synthesis is becoming a new alternative choice for fast protein synthesis.

2 Second, very high product yields are usually accomplished without the formation of

by-products or the synthesis of cell mass. For example, nearly 12 H2 has been produced per glucose unit of polysaccharides 多糖and water, three times of the theoretical 理论上的yield of the best anaerobic hydrogen-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3 Third, in vitro biosystems can implement some biological reactions that living microbes微生物or chemical catalysts化学催化剂cannot implement 实施,执行before. For example, beta-1,4-glucosidic bond linked cellulose can be converted to alpha-1,4-glucosidic bond linked starch by a mixture of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s in one pot.

4 Fourth, enzymatic systems without the barrier of cellular membrane usually have faster reaction rates than microbial systems. For instant, enzymatic fuel cells usually have much higher power outputs than microbial fuel cells.

5 Fifth, enzyme cocktails混合物enable to tolerate toxic compounds better than microorganisms. Sixth, enzyme mixtures usually work under broad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low pH,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完整版)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方法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方法 一、蛋白质表达水平和细胞内定位研究 1、信号蛋白分子表达水平及分子量检测: Western blot analysis. 蛋白质印迹法是将蛋白质混合样品经SDS-PAGE后,分离为不同条带,其中含有能与特异性抗体(或McAb)相应的待检测的蛋白质(抗原蛋白),将PAGE胶上的蛋白条带转移到NC膜上此过程称为blotting,以利于随后的检测能够的进行,随后,将NC膜与抗血清一起孵育,使第一抗体与待检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特异大蛋白条带),再与酶标的第二抗体反应,即检测样品的待测抗原并可对其定量。 基本流程: 检测示意图:

2、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IF) 免疫荧光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桔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FCM)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不同细胞亚群中的蛋白质分子,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抗不同蛋白质分子的抗体,可在同一细胞内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分子(Double IF),也可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胞内多种分子进行检测。 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1、免疫共沉淀(Co- 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Co-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能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而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t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garose的beads 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抗体达到沉淀抗原的目的。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进一步进行Western Blot 和质谱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缺点: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GST pull-down assay GST pull-down assay是将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蛋白(标记蛋白或者饵蛋白,GST, His6, Flag, biotin …)作为探针,与溶液中的特异性搭档蛋白(test protein或者prey被扑获蛋白)结合,然后根据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能够沉淀GST融合蛋白的能力来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一般在发现抗体干扰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可以启用GST沉降技术。该方法只是用于确定体外的相互作用。

细胞培养基种类

细胞培养基的选择及常用数据库 日期:2012-04-13来源:未知作者:网友点击:次细胞实验技术 经典的培养基有很多种,Invitrogen(GIBCO)、Thermo Fisher(HyClone)、Sigma等公司都可以提供。其中DMEM、RPMI 1640、MEM、DMEM/F12都是应用最广泛的培养基。其他如M199、IMDM、L15培养基等也用于某些细胞的培养。 ◆MEM是由Eagle’s基础培养基(BME)发展而来的,其中增加了组分的范围及 浓度。 ◆ Dulbecco改良的BEM(DMEM)培养基是为小鼠成纤维细胞设计的,现在常用于 贴壁细胞的培养。DMEM的氨基酸浓度是MEM的两倍,维生素浓度是MEM的4倍,采用双倍的HCO3-和CO2浓度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最初的配方中葡萄糖含量为1000 mg/L,后来为了某些细胞的生长需要,将葡萄糖含量又调整为4500 mg/L,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低糖和高糖了。 ◆ aMEM含有附加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核苷和脂肪酸,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细 胞类型,包括对营养成分要求苛刻的细胞。 ◆ Ham’s F12是为在低血清浓度下克隆CHO细胞而设计的,现在也广泛应用于 克隆形成率的分析及原代培养。F12还可以与DMEM等体积混合使用,得到一种高浓度与成分多样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培养基已应用于许多原代培养及更难养的细胞系的培养。 ◆ RPMI 1640培养基是专为淋巴细胞培养而设计的,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悬浮细胞 的培养。 以前经常听到有人问,这种细胞该用哪一种培养基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好复杂。此话怎讲?如果这种细胞是购自ATCC或其他的细胞库,那很简单,问供应商就行了。或者找到相关的文献,作为参考。Invitrogen网站上有一个Cell Line Database的工具,也很好用。选择你感兴趣的细胞类型,它就会弹出推荐的培养基、血清和转染试剂等,有时还有优化好的转染步骤,很方便。Sigma网站上也有一个Media Expert,包括了培养基所有成分的功能描述、使用推介和参考文献等,它还

新型细胞成像技术

新型细胞成像技术 ——成像质谱仪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对组织切片上的分子进行观察和成像的新方法,被称为成像质谱仪的细胞成像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获得显示组织中不同蛋白质位置的数字图像,并提高癌症诊断和治疗效果。 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描述了他们如何应用质谱成像术来获得正常脑组织切片和病变脑组织切片的“分子图像”他们认为这种新技术给科学家们提供了识别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的新方法,从而使得研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质的作用变得更加容易。报告说,这一技术能够确定产生高水平“胸腺素贝塔-4”的组织的精确位置,而“胸腺素贝塔-4”被认为是促使肿瘤细胞生长的蛋白质。通过确定组织中产生高水平该种蛋白质的位置,医生可以提高癌切除手术的效果。研究人员说,这种技术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致癌蛋白在某些特定组织中的功能和位置,并有助于开发出阻止该种蛋白的药物。 质谱成像术所使用的仪器是一台通过测定荷质比来分析分子的标准的质谱仪。范德比尔特大学质谱中心的主任richard caprioli和他的同事们改变了质谱仪的电子学特性并重新编写了软件,从而使一台标准的质谱仪可以用来对组织切片成像。被用来研究的组织首先经过冰冻切片来获得极薄的组织片,接着用介质封闭组织切片并将切片置入质谱仪中。在质谱仪中,激光束对切片进行连续的扫描,样品在激光束的激发下释放出的分子被质谱仪所鉴定从而获得样品上每个点的信息,然后将各个点的信息转化为照片上的像素点,这样就可以完成对样品的“分子成像”。 利用上面描述的质谱成像技术,caprioli的研究组成功地获得了正常鼠脑组织和生长在鼠身上的人脑瘤组织的分子图像,并鉴定了定位于肿瘤内部及其侵入性表面上的特异性蛋白质。cparioli说: “我们认为肿瘤细胞表面这些特异性的分子是与肿瘤的无限生长特性密切相关的,而且这些表面的分子标志可以应用于诊断和药物的导向”。

专题2.2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知识精讲)(解析版)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结构基础 专题2.2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知识脑图☆ ☆目标导航☆ 1.识记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知识点贯通☆ 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按分布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按成分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含RNA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按功能 能产生A TP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能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 二、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2)决定物质运输(载体蛋白等)、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移植免疫、特异性免疫、受体的结合、突触的递质传递、受精作用等); (3)是酶附着的骨架,为生化反应的进行创造条件;

(4)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3.成分上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等组成,体现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2)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差异性。 4.结构上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 5.功能上的联系 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核糖体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内质网对来自核糖体的多肽链进行初加工,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未成熟的蛋白质进一步加工,最后由细胞膜将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出细胞外部。 ☆重难点突破☆ (一)不同类型细胞图像的识别方法 1. 要点精析 (1)显微图像与亚显微图像的判断 ①表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②未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2)巧用索引法判断细胞类型

Celigo细胞成像分析仪的特点和应用详解

Celigo细胞成像分析仪的特点和应用 Celigo细胞成像分析仪的特点和应用 上海典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ekon biotech (Shanghai) Itd) Celigo细胞成像分析仪可分析生长在微孔板和T-flask中的贴壁和非贴壁(悬浮)细胞,具有超越传统方法的更好的优势。Celigo具有特别一致的,高质量,全孔的明亮视野(brightfield)成像功能,结合强大的分割软件可在5分钟内获得整个微孔板的所有孔中的所有细胞的高质量数据。Celigo具有非破坏性和非侵入性明亮视野分析功能,并有多色荧光功能作补充,使系统适合任何实验室中的基于细胞的广泛的实验。 图1 Celigo细胞成像分析仪 Celigo细胞成像分析仪具有下列特征和优势: 1)可接受T-flask(T-25和T-75)和多数微孔板(1536孔板到6孔板); 2)可在整个孔的范围内进行准确的明亮视野细胞成像和识别; 3)具有三通道荧光(除了明亮视野功能):红色荧光、绿色荧光和蓝色荧光;

4)极快速的扫描(扫描整块微孔板大约耗时5-15min); 5)有直观并易于使用的,功能强大的,软件分割和分类界面; 6)可选择的API软件,可进行机械臂装载整合。 Celigo细胞成像分析仪的杰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独特的光学通路,此光学通路应用了一个大型的F-theta透镜和检流计镜片来进行大面积快速扫描。与传统的基于显微镜的仪器不同,此系统可扫描整个孔,而无需移动微孔板,并保持一致的亮度对孔边缘的细胞进行准确的细胞识别。 Celigo可检测的细胞分析参数: 1)总细胞数目(Total Cell Number);2)分类细胞数目(Gated Cell Number);3)分类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Gated Cells);4)细胞密度(Cell Density);5)细胞面积(Cell Area);6)细胞平均强度(Cell Mean Intensity);7)细胞整体强度(Cell Integrated Intensity);8)细胞长宽比(Cell Aspect Ratio);9)细胞形状因子(Cell Form Factor);10)细胞光滑度(Cell Smoothness);11)克隆直径(Colony Diameter);12)克隆周长(Colony Perimeter)。 Celigo细胞成像分析仪的应用 (一)明亮视野无标记实验 1)细胞计数和细胞生长跟踪(Cell Counting & Growth Tracking) 用于进行细胞系特征描述,克隆确认,和基于形态学的筛选。 2)克隆计数:球体分析(Colony Counting: Sphere Analysis) 用于进行EB特征描述和肿瘤球体分析。 3)饱和度(Confluency) 用于细胞系特征描述和侵染性实验。 (二)荧光标记实验 1)细胞计数和细胞生长跟踪(Cell Counting & Growth Tracking) 用于进行细胞系特征描述,克隆确认,和基于形态学的筛选。 2)细胞分泌实验(Cell Secretion Assay) 用于细胞分泌分析。 3)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1.载体构建实用操作技术 1.1菌种的保存—20%甘油菌 2体积菌液与1体积70%的甘油混合后,储存于-20℃或-70℃备用。(甘油菌中甘油的浓度为20-30%均可) 1.2甘油菌复苏、培养 方法一、挑取甘油菌一环,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固体培养基上(活化菌种),37℃培养过夜(约16小时);挑取一个菌落转接在含100ug/ml Amp 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方法二、直接吸取10~20ul甘油菌,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1.3小规模制备质粒DNA(QIA miniprep kit ) 适于从1~5ml 菌液中制备20ug高拷贝质粒 ⑴收集菌液,离心1000rpm,1分,弃上清 ⑵以250ul P1重悬细菌(P1中已加RNase) ⑶加入250ul P2,颠倒4~6次轻混,约2~3分(轻混以免剪切基因组DNA,并免 长时间消化) ⑷加入350ul N3,迅速颠倒4~6次轻混;离心10分,13 000rpm ⑸上清入QIAprep柱,离心30~60秒,滤液弃之 ⑹加入0.5ml PB洗,离心30~60秒 ⑺加入0.75ml PE洗,离心30~60秒,弃滤液,再离心1分 ⑻换新管,加入50ul EB,静置1分(EB 37℃预热),离心1分。 1.4酶切反应 ⑴体系构成(反应体系尽可能小!) pGEM3ZF-huCTLA4-Ig(ul)pAdTrack-CMV(ul)

①dd.H2O 17 17 ②10×NEbuff 2 3 3 ③10×BSA 3 3 ④底物DNA 5 5 ⑤内切酶HindⅢ 1 1 XbaⅠ 1 1 Total : 30 ul 30ul ⑵37℃水浴1~2小时,必要时延长酶切时间至12小时 ⑶酶切2小时后,取5-10ul 电泳观察酶解是否完全 ⑷65℃灭活内切酶 ⑸-20℃保存备用 1.5回收目的片段(QIAquick Gel extraction Protocol) ⑴胶,尽可能去除多余的胶,称重; ⑵加入适量buff QG(300ul QG /100mg胶);>2%的胶,应加大QG用量(600ul QG /100mg); ⑶水浴50℃,10min,每2-3min混匀一次,使胶完全溶解!必要时延长水浴时间, 胶完全溶解后混合物颜色应为黄色,与buff QG 相似; ⑷当DNA片段在<500bp或>4kb时,应加入异戊醇100ul/100mg胶,以提高产物 量。此步不离心。DNA片段在500bp~4kb时,加入异戊醇并不能提高产量; ⑸结合:将混合物转入QIAquick柱,离心13000rpm,1min;(柱容量800ul/次); ⑹洗:0.75ml buff PE,离心13000rpm,1min;(DNA用于盐敏感操作时,如平 端连接、直接测序,加入PE后静置2-5min);弃离心液,再离心13000rpm, 1min,以去除剩余的乙醇; ⑺将QIAquick柱置于一清洁的1.5ml Ep管,加入30~50ul buff EB或H2O (滴 于QIAquick 膜上!),静置1min,离心15000rpm,1min; ⑻-20℃保存备用。 1.6连接反应

无细胞表达系统的发展及优势介绍

无细胞表达系统的发展及优势介绍 1964年有两个人开创了体外蛋白表达的先河,这两个人的名字大家必定不会陌生—马太和尼伦伯格。因为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人类破译了编码氨基酸的64种翻译密码子。从此,体外蛋白表达开始为科学界所关注,不过彼时这个系统蛋白表达量低、持续时间短、稳定性差,使其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到80年代中期Spirin等对其进行优化提高了蛋白合成产率之后,体外蛋白表达系统—无细胞表达系统,开始为生物工程领域所逐步重视,逐步发展出多种类型的无细胞表达体系。常用的有四种:大肠杆菌抽提物无细胞表达系统、酵母抽提物无细胞表达系统、小麦胚芽抽提物无细胞表达系统和兔网织红细胞抽提物无细胞表达系统。 利用细胞抽提物(比如大肠杆菌、酵母细胞、小麦胚芽、兔红血球细胞等)提供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氨基酸、起始因子、延伸因子、终止因子等物质,添加表达模板质粒或PCR 产物,并不断提供反应底物氨基酸、能量-ATP等物质,同时通过透析等手段去除反应副产物,在体外环境中进行蛋白的表达,这项技术称为无细胞表达技术。 无细胞表达的几大重磅级优势: 1. 无细胞表达系统最大优势是避开了细胞内环境对细胞表达的影响,可以人为控制反应条件和进程。金开瑞生物的无细胞表达系统可对系统进行各项优化,如Tag优化、M优化、K 优化,以此得到最优表达条件。 对yua3蛋白的Tag优化 对VACV I5蛋白的M优化

对TMEM65蛋白的K优化 2.大大缩短实验周期。普通的表达过程需要2~3天,无细胞的表达过程则大大缩短到1~2小时,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为那些着急毕业的实验小伙伴解决了燃眉之急。 3. 对常规细胞内表达难以表达的蛋白也可轻松解决,例如膜蛋白和毒性蛋白等。哺乳动物基因组的近三分之一由膜蛋白组成,其中约一半可以成为药物靶标,研究这些靶标膜蛋白,开发潜在的生物靶向药物,对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七次跨膜蛋白ADRB2的表达

07-1-细胞信号系统

第十二章细胞信号转导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十二章“细胞信号转导”。 我们曾在绪言中讲到,细胞是执行物质转运、能量转换和信号转导等三大基本生命活动的完美精巧体系。尤其是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存在着复杂的信号传递机制,来确保细胞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在时空上有序地完成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热点领域,突破性成果不胜枚举,已先后有十余次荣获“诺奖”。 细胞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信号分子来传达信息。我们把细胞通过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受体感知信号分子的刺激,进一步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对信息进行转换、加工处理和传递的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或细胞通信(signal transduction 或cell singaling)。就像我们打电话,电话机能实现声波信息与电波信号相互转换,通过有线或无线路径进行传递,进行对话。 下面我们就来着重介绍一下细胞信号系统有哪些要素构成,细胞信号转导有哪些主要途径。 12.1细胞信号系统 首先我们来学习细胞信号系统由哪些关键要素构成。 一、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世间万物都有刺激反应性。细胞能够感受任何刺激信号,它们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信号。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最广泛、最重要的信号是由细胞分泌的化学信号分子。 从化学形态上来看,信号分子可分为:气体分子(如NO和CO等)、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衍生物)和生物大分子(如多肽、蛋白质和多糖等)。 从作用方式和特点上看,可分为: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等。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经循环系统送达靶细胞,具有作用距离远、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突触前膜终端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接头受体,作用时间短、距离近。局部化学介质则是由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分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邻近靶细胞或其自身。 从分子极性不同可分为:亲脂性信号分子和亲水性信号分子。亲脂性信号分子如在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等,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主要通过细胞内相应的特异性受体传递信号;亲水性信号分子如多肽、蛋白质和许多化学介质等,不具有细胞膜通透性,需要通过细胞膜表面受体才能把刺激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另外,从时空顺序上来看,现在一般把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primary messenger);当胞外信号分子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把刺激信息转导到细胞内,并引起细胞内产生其它形式的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即称为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主要包括:环一磷酸腺苷(cAMP)、环一磷酸鸟苷(cGMP)、三磷酸肌醇 (IP3)、二酰甘油(DG)、钙离子(Ca2+)、一氧化氮(NO)等。“第二信使”学说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提出了细胞信号转导的级联性、放大作用、反馈控制和网络对话等重要观点,呈现了细胞信号转导的时空有序图景。 二、受体(receptor) 我们已多次提及受体。广义上讲,互补结合的分子都可称为配体或受体。在此,我们把细胞信号转导受体定义为一类能够识别和特异性结合特定信号分子或配体的大分子。其中绝大多数受体是蛋白质且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有些受体是两者的复合体。根据受体存在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第19卷第2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V o l.19,N o.2 1997年6月 A cta A gricu ltu rae U n iversitatis J iangx ien sis June,1997 α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汪河海1 刘红林2 范必勤1 钟 卉3 丁家桐4 (1 江苏农科院牧医所,南京 210014;2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59;3 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 210009;4 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 225009) 摘 要 通过探讨影响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及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若干因素,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建成小鼠ES细胞系。 关键词: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ES细胞系 中图分类号:S865.1 胚胎干细胞又称ES细胞(Em b ryon ic Stem Cells)。其特点是在体外特定的培养条件下能保持其只生长、不分化的增殖状态,并具早期胚胎细胞发育的全能性。哺乳动物的ES细胞系自Evan s和Kaufm an(1981)首次建立以来[1],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并被广泛地用于动物发育遗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转基因动物的生产实践。但ES细胞系要在体外克隆成功,必须有成纤维细胞或STO细胞饲养层的支持[2],为建立有效的哺乳动物ES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本文就影响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及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若干因素做初步探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1 动物准备 选3~4月龄的性成熟的昆明鼠,母鼠自然发情或超排后与公鼠交配,第2天早晨检查阴道栓,见栓查为发情受精。妊娠至一定日龄后取其胚胎或胎儿用于分离囊胚内细胞团细胞或制备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 112 溶液的配制 按日本学者管原七郎的配方配制D PB S液,胰蛋白酶溶液、DM E M液及ES细胞培养液(配方略)。 113 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制备 α

3D细胞培养和试验系统

简介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作为一个无价的细胞生物学工具已有几十年。生长在扁平和僵硬的二维(2D)底物(如 聚苯乙烯或玻璃)上的单层贴壁细胞已成为传统细胞培养系统的中流砥柱。二维细胞培养的研究在扩宽 我们对发育生物学、组织形态发生、疾病机制、药物发现、大批量蛋白生产、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方 面的知识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随着2D培养系统而来的缺陷也显现了出来,尤其是 其不能模拟体内环境以提供生理相关的数据。 在体内,几乎所有组织的细胞都处在由一个复杂三维(3D)结构的细胞外基质(ECM)中,它们和相邻的 细胞通过生化和机械关系产生着相互作用1。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成了一个 用于维持组织特异性和稳态的3D通讯网络2。细胞生命周期的关键事件通过受到周边细胞微环境的控 制3。2D培养试验中,细胞无法实现类似于体内的结构组织和连接,这使得细胞形态、存活力、增值 能力、分化、基因和蛋白表达、对刺激的反应、药物代谢及一般的细胞功能受到了限制或减弱。 2D 培养的限制对临床前基于细胞的药物和毒性筛选试验的可预测性造成了影响。超过90&的药物通过了体外临床前研究,却在随后的临床实验中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或安全范围4。癌症药物的失败率更高 5, 12,因为2D培养系统常常无法构建有效的肿瘤生物学模型6,7。而且,在使用2D模型进行临床前药物研 发时,生物利用率和毒物学的研究严重依赖于动物模型的使用。这一高失败率表明动物模型可能并不 适用和/或并非人用治疗方案安全性评测的代表4,16,17。 为了克服这些短板,大量的3D细胞培养模型在近20年被开发了出来。由于3D模型显著促进了癌生物 学、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此,细胞生物学家们、材料科学家们、 生物医学工程师们以及其他开发更有用的模拟体内环境的3D模型来缩短2D培养与活体组织间差距的 人,携手参与了多学科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3D培养建立起来的生理细胞-细胞与细胞-细胞 外基质相互作用可以模拟天然组织的特异性,并且比传统2D培养的生理相关性更强8-10。这在干细胞培 养和分化、癌生物学、药物和毒性筛选及组织工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Suparna Sanyal, Ph.D.3D细胞培养和试验系统 综述文章

大肠杆菌无细胞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无细胞表达系统 传统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经过不断的改进优化,具有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系统自身的缺陷性,除了无法完成真核蛋白的折叠与修饰外,至今人们利用该系统仍无法解决膜蛋白以及一些毒性蛋白表达,严重制约着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应用。为弥补原核表达系统的不足,人们常用真核表达系统来表达重组蛋白,但是真核表达系统步骤繁琐、周期长、蛋白产量低、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也给真核表达系统的推广应用设置了一个比较高的门槛。目前,随着人们对蛋白表达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蛋白的无细胞表达从可能变成了现实,解决了膜蛋白和毒性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无法表达或仅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难题。 大肠杆菌无细胞表达系统目前最为常见的是E.coli S30提取物表达系统。E.coli S30提取物系统(E.coli S30Extract Systems)是利用omp T胞内蛋白酶和lon蛋白酶活性缺失突变体菌株E.coli B制备而来,通过添加氨基酸、T7RNA聚合酶和能量物质等来实现目的蛋白的表达。 大肠杆菌无细胞表达系统制备目的蛋白基本原理如下:1、质粒DNA或是直接的PCR产物,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在体外合成mRNA;2、利用细胞抽提物中的转录因子、各类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和外加补充的氨基酸、能源物质、tRNA等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3、转译后释放的mRNA再循环利用无细胞系统合成蛋白质,重复数次后mRNA失活。 大肠杆菌无细胞表达系统制备目的蛋白的流程大致如下: 1、E.coli B菌液制备,生长对数期收集菌体; 2、大肠杆菌细胞破碎(超声波、玻璃珠研磨、低温高压等),制备E.coli S30提取物系统; 3、加入氨基酸、T7RNA聚合酶和能量物质等构成反应体系; 4、表达质粒的加入,孵育,检测; 5、目的蛋白纯化。

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系统技术

GE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系统 利用活细胞成像工作站进行细胞和基因的功能研究,是生物医学研究的最新趋势。固定细胞观察仅能提供固定瞬间细胞的静态信息,无法反映细胞在正常生理生化条件下的状态。活细胞观察,对处于正常生理状况下的细胞进行全程扫描和记录,获得其连续、全面、动态过程由于其显示的正常细胞动态的活动过程,很容易发现和确定细胞间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的过程,以及在活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解的问题,更为未来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指出新的方向。 一、活细胞成像系统原理 目前主流的活细胞成像系统从原理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基于宽场反卷积技术 基于共聚焦技术 两种技术作为目前最流行的活细胞成像技术,均可以实现在维持细胞存活的情况下,快速获取单一焦平面的信号,在具体性能上则各有擅长。 宽场反卷积技术 对光线进行反卷积运算是光学成像领域的成熟技术,最早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并成为观察微弱天体信号的标准技术。去卷积和共聚焦技术是光学显微镜领域获得单一焦平面光线的两大主流技术(J.M.Murray, live cell imaging, 2010)。通过将非焦平面的光线还原至焦平面上,大大提高了样品信号的强度以及图像的信噪比。由于去卷积技术设计到大量的后期运算,因此在高性能计算机发明以前,一直受制于运算能力,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性能的大幅提升和价格的下降,去卷积技术逐渐成为光学显微镜的主流技术。一个点光源经过显微镜的光路,由于镜片对光线的衍射和散射,最终呈现在观察者面前的是一个模糊的点,所以点光源变成模糊的点的过程即为卷积。反卷积就是把模糊的点还原成点光源的过程。 以API 公司的DeltaVision系统为例,其反卷积过程经历以下几步: 1)首先通过无数的计算和实验,得到点光源经过显微镜物镜后变模糊的规律,建立模型。 2)选择完美的物镜,保证样品信号经过物镜后变模糊的规律符合步骤一中得到的模型。 3)将通过显微镜光路的所有的光信号进行收集,因为点光源经过显微镜光路后会变成一个空 间中的倒圆锥形,所以在收集信号的时候需要很准确的记录信号的Z 轴信息。 4)对收集到的所有光信号按照步骤一中的模型进行还原,最终将模糊的点还原成清晰的点, 客观反映它在空间的位置和强度。 目前去卷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图像的研究中。 共聚焦技术 共聚焦显微镜它采用点光源(point lightsource) 照射标本,在焦平面上形成了一个轮廓分明 的小的光点(light spot ) ,该点被照射后发出的荧光被物镜收集,并沿原照射光路回送到探测器。探测器前方有一个针孔(pinhole) ,几何尺寸可调。这样,来自焦平面的光,可以会聚在探 测针孔范围之内,而其它来自焦平面上方或下方的散射光,都被挡在探测针孔之外而不能成象。 光束扫描器又分为单光束、多光束或狭缝扫描器几种。其中单光束扫描获得的图像质量最好, 狭缝扫描器虽然产生图像的速率很高(可达实时水平) ,但其图像信噪比低于单光束扫描,这是 因为从狭缝长轴来的漫射光不能被有效遮挡。多光束扫描如碟片式共聚焦是由电动马达驱动

(完整版)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通讯 2、受体 3、第一信使 4、第二信使 5、G 蛋白 6、蛋白激酶A 二、填空题 1、细胞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即、、和。 2、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主要有、、、和。 3、硝酸甘油之所以能治疗心绞痛是因为它在体内能转化为,引起血管,从而减轻的负荷和的需氧量。 三、选择题 1、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 )。 A、载体蛋白 B、通道蛋白 C、受体 D、配体 2、下列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A、cAMP B、cGMP C、DG D、CO 3、下列关于信号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身不参与催化反应 B、本身不具有酶的活性 C、能够传递信息 D、可作为酶作用的底物 4、生长因子是细胞内的()。 A、结构物质 B、能源物质 C、信息分子 D、酶 5、肾上腺素可诱导一些酶将储藏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的糖原水解,第一个被激活的酶是()。 A、蛋白激酶A B、糖原合成酶 C、糖原磷酸化酶 D、腺苷酸环化酶 6、()不是细胞表面受体。 A、离子通道 B、酶连受体 C、G蛋白偶联受体 D、核受体 7、动物细胞中cAM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K D、Ca2+激酶 8、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 A、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 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C、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 D、与GDP结合,与βγ聚合

9、下面关于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是一种生长因子类受体 B、受体蛋白只有一次跨膜 C、与配体结合后两个受体相互靠近,相互激活 D、具有SH2结构域 10、在与配体结合后直接行使酶功能的受体是 A、生长因子受体 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 C、G蛋白偶联受体 D、细胞核受体 11、硝酸甘油治疗心脏病的原理在于 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生成cAMP B、激活细胞膜上的GC,生成cGMP C、分解生成NO,生成cGMP D、激活PLC,生成DAG 12、霍乱杆菌引起急性腹泻是由于 A、G蛋白持续激活 B、G蛋白不能被激活 C、受体封闭 D、蛋白激酶PKC功能异常 13下面由cAMP激活的酶是 A、PTK B、PKA C、PKC D、PKG 14下列物质是第二信使的是 A、G蛋白 B、NO C、GTP D、PKC 15下面关于钙调蛋白(CaM)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Ca2+信号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B、必须与Ca2+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能使蛋白磷酸化 D、CaM激酶是它的靶酶之一16间接激活或抑制细胞膜表面结合的酶或离子通道的受体是 A、生长因子受体 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 C、G蛋白偶联受体 D、细胞核受体 17重症肌无力是由于 A、G蛋白功能下降

共培养体系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②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 学术术语来源—— 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共培养 文章亮点: 1 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分化,维持细胞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实验的创新性在于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第2代成骨细胞在不同胎牛血清条件下共培养,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关键词: 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共培养;细胞培养;胎牛血清 主题词: 脂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培养技术 摘要 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 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

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蛋白表达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和分析

蛋白表达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和分析 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 原理: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特点: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样本是细胞或组织,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能出现膜阳性、质阳性和核阳性。 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 原理:蛋白质印迹法是将电泳分离后的细胞或组织总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NC 膜或PVDF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某特定抗原的一种蛋白质检测技术。 特点:先要进行SDS-PAGE,然后将分离开的蛋白质样品用电转仪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抗原-抗体-标记物显色来检测样品,可以用于定性和半定量。 ELISA检测 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简称酶联免疫法,或者ELISA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 特点:用到了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待测的样品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因而没有用到组织包埋、切片等技术,这是与免疫组化的主要区别,操作上开始需要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从而使后来形成的抗原-抗体-酶-底物复合物粘附在载体上,这就是“吸附”的含义。 免疫组化和elisa所用到的原理大致相同,只是因为所检测的样品不同,从而在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Elisa多用于定量分析,其灵敏度非常高。

活细胞成像设备的选择

为活细胞研究设计光学显微系统时,首要考虑的是检测器的敏感度(对信号乃至噪音的检测),图像获取的速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标本的可行性。对于固定细胞的成像,曝光时间及光强度相对来说都很高,这时可能会造成光漂白;然而对于活细胞成像,上述光的影响必须去除。几乎在所有情况下,活细胞显微镜都会在尽可能高的图像质量与尽可能好的细胞活性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对于此类实验,时间及空间上的分辨率需要设定在能满足实验要求的水平上,而不是给予过度的光照或设定过多采样时间点。 基本上,一个理想的活细胞成像系统必需有足够的敏感度,来满足在弱荧光条件下仍能得到高图片质量;同时,系统也必需足够快,以记录整个动态过程。另外,这个系统还需要有足够高的分辨率以捕捉样品细节,并且能够准确的实时测量每个微小的光强变化。然而不幸的是,要改善上述的任意一条都需建立在牺牲其它性能的基础上。因此现在还不能够设计出一个可以满足所有要求的活细胞成像体系。研究人员现在只能在尽量减低不重要的信息的遗失的同时,尽可能的获得最优的重要参数。这样,显微镜的配置最终取决于成像的要求,对于样品在实验期间活性的要求,进行标记的难度水平,以及仪器的可用性等实际因素。 如图一(Figure 1)所示为一台倒置研究级显微镜,它配有四个相机接口,并可满足对培养的组织的研究。在四个接口上分别配有四个不同的相机,每一个都用来获取不同的图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显微镜的分光设计是100%进入相机或以80:20的比例同时分配给相机和目镜。在弱光成像时,研究人员必需确保将最敏感的相机接在100%分光口上。在图一中,彩色CCD(Full color CCD)接在显微镜的底部(a),它从物镜接受的光信号不经过棱镜或反光镜的反射。这样的相机通常用来进行多色荧光或明场拍摄。显微镜右侧连接高效的电子倍增电荷偶联设备(Electron Multiplying Charge Coupled Device,EMCCD)(b),它通常用来检测极弱的荧光信号。接在显微镜左侧的相机(c)配有一个高量子效应的感应器,可以感应700-1000nm 波长范围内的光,所以这个相机可以用来进行微分干涉相称(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DIC)观察方法下厚标本的红外线照明成像。最后,对于高分辨率的单色荧光成像,如全内反射荧光或其它荧光技术,图一中的显微镜在前部(d)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名词解释 1、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其他蛋白质上的酶,通常对其他蛋白质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 2、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一类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可磷酸化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底物。 3、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IP3,钙离子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 4、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与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 5、磷脂酶C phospholipid C 催化PIP2分解产生1,4,5-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 6、门控通道gated channel 一种离子通道,通过构象改变使溶液中的离子通过或阻止通过。依据引发构象改变的机制的不同,门控通道包括电位门通道和配体门通道两类。 7、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突触前端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与突触后靶细胞结合,并改变靶细胞的膜电位。 8、神经生长因子nerves growth factor,NGF 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因子 9、受体receptor 任何能与特定信号分子结合的膜蛋白分子,通常导致细胞摄取反应或细胞信号转导。10、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胞外基质摄取特定大分子的途径。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发细胞质膜局部内化作用,然后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而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11、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 能将自身或胞质中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细胞表面受体。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 12、调节型分泌regulated secretion 细胞中已合成的分泌物质先储存在细胞质周边的分泌泡中,在受到适宜的信号刺激后,才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分泌到细胞表面。 13、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4、细胞信号传递cell signaling 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外界信号经细胞质膜传递到细胞内部,通常传递至细胞核,并引发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5、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6、组成型分泌constitutivesecretion

最经典总结-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最新考纲]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2.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5年10考) 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连线) ■助学巧记 巧记细胞器的“0、一、二” 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1.下图为真、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概念图,你能否写出①~④内容? 提示①核膜②原核细胞③细胞壁④中心体 2.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内的哪些结构? 提示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需染色)、染色体(需染色)。若显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判断下图是否正确(2015·广东卷,6C)(×) (2)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2015·北京卷,6A)(×) (3)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2014·江苏,3A)(×)

(4)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013·新课标Ⅱ,1D)(×) (5)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2013·安徽,1D)(×) (6)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全国卷,2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1教材P45~46细胞器及其功能。准确掌握并识别8种细胞器结构及相关分布、功能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2.(教材必修1P50-1改编)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找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正。 (2)若甲图表示白兔的组织细胞,乙图表示棉花的叶肉细胞,两图中最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提示甲图中应无叶绿体,乙图中应无中心粒 细胞器及其功能 【典例】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