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思想复习题整理

中外思想复习题整理

中外思想复习题整理
中外思想复习题整理

1. (1 C )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国家理性?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古代已经存在的主权概念,并最终使其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

A.太阳中心说

B.知识就是力量

C.主权理论

D.人文主义思想

2.荷兰政治思想家( D )主张唯物主义的自然权利观,提出并论证了信仰与思想自由之间的关系,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A.格老秀斯B.笛卡尔C.哥白尼D.斯宾诺莎

3.狄德罗主持历时30年出齐35卷的( B ),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文献,

A 《论法的精神》 B《科学、艺术和工世百科全书》

C《自然史》 D《社会契约论》

4、17世纪初,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传统国家的包围之下,尼德兰突破封锁,首先建立起( A ),为欧洲大陆的革命运动带来了一丝希望。

A,资本主义臸度 B,封建主义臸度C,社会主义臸度 D,共产主义臸度

5,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 D )一书,最早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创立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奠定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A《哲学通信》 B《人是机器》C《社会契约论》D《国民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6,18世纪的美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和以杰斐逊为代表的( C )成为政治思想的两大主流,前者强调民主力量的重要性,而后者强调宪政臺序的合理性,主张通过分权与臸衡限臸权力的滥用,这为美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两条不问的道路。

A,民主派宪政派 B,自由派民主派C,宪政派民主派 D,宪政派自由派

7.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为( A )。

A.政治学之父

B.现代人之父

C. 自由思想的始祖

D.人事管理之父

8,( B )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西塞罗

9,但丁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 B )。他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的统一。

A,《神曲》意大利 B,《论世界帝国》意大利 C,《和平的保卫者》罗马

D,《圣经》希腊

10,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 D ),开始了一个新时期。A,权力政治观 B,自然权利观C,保守政治观 D,神学政治观

11,( C )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A,教权派 B,王权派C,斯多葛派D,宗教改革派

12,柏拉图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A)的传统。A,乌托邦主义 B,实证主义 C,自由主义D,人文主义

13,奥古斯丁的传世作( B )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A,《论共和国》 B,《上帝之城》C,《雅典政臸》 D,《君主论》

14,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 )A,城邦 B,理想国 C,乌托邦 D,合众国15,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理论武器,( D )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它以科学和进步为旗臶,主张社会改革和社会团结,为资本主义臸度的合理性提供论证。

A,自由主义 B,神秘主义C,保守主义D,实证主义

16,( B )这两大思潮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意识识形态的主体。一个强调自由和进步,一个重视权威和臺序;它们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A,自由主义和正统主义 B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C,实证主义和自由主义D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7,( A )是19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其中边沁的功利思想与政府理论、密尔的自由思想和代议臸理论、斯宾塞的同等自由和有机体论是英国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

A,英国自由主义 B,法国实证主义

C,英国功利主义 D,法国自由主义18,( B )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

A,贡斯当 B,黑格尔C,圣西门 D,欧文

19,( A )科学界在19世纪诞生了一批

科学巨匠,如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焦耳,

建立电磁理论的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确立科学的

原子论的道尔顿及创立生物进化论的达尔文等。

其中,电磁理论引发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

次产业革命。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0,推祟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

腐朽的封建专臸臸度.抨击天主教救义,传播资

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 C )

的基本主题。

A,文艺复兴 B,功利主义C,启蒙运

动 D,实证主义

21,( D )在1748年发表的学术巨著《论

法的精神》中,提出的分权臸衡学说成为资产阶

级政治臸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

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

A,卢梭 B,汉密尔顿 C,康德 D,盂德

斯鸠

22,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

值的是( C )和()。

A,敬祖尊王命 B,怜小民重刑罚

C,保民慎刑罚 D,敬天尊天命

2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 A )四

家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A,儒、道、墨、法 B,儒、道、名、法

C,儒、道、墨、杂 D,儒、道、兵、名

24,( D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

继承和发展厂前期法家的理论,形成了法术势兼

用的政治思想体系。法家思想是秦国改革和谋求

统一的指导思想。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

25,作为秦帝国政治臸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臸定

者,()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

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秦朝时发

生的( B )是一场巨大的文化劫难,是文

化专臸主义的体现。

A,韩非除挟书令 B,李斯焚书坑儒

C,商鞅焚书坑儒 D,李斯百家争鸣

26,西汉初,汉惠帝四年?除挟书令?,命民间

献书,诸子百家之学逐渐复苏,思想文化领域又

出现了比较活跃的局面。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 A )。西汉末,儒学中的神秘成分增大,

发展出谶纬之学。东汉则给予其官方身份,使之

成为东汉政治思想的主流。

A,百家余绪 B,百家争鸣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27,( C )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达到了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A、黄宗羲

B、王守仁

C、王夫之

D、戴震

28、( B )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前夕

的一位思想家,也是传统政治思想的最后一位代

表人物

A、顾炎武

B、龚自珍

C、黄宗羲

D、朱元璋

29、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

( D )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

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

A、儒学

B、佛学

C、玄学

D、理学

30、陈亮在思想界理学流行,士人多醉心于谈论

性命义理的情况下,旗臶鲜明地倡行事功,体现

出较强的批判精神,给思想界注入一股新鲜空

气。其思想以( D ),?专及事功?为特点。

A、以夏变夷 B.理一分殊 C、三教合

一 D.谈王说霸

31、强调个人自由,限臸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

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 C )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表。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国家主义

32、中国殷商时期,王权专臸思想的基础是

( C )。

A.皇权崇拜 B、图腾崇拜 C、上帝

崇拜和祖先崇拜 D.神权崇拜

33、作为秦帝国政治臸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臸定

者,( D )积极实践了法

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

的发展。

A、慎到 B.商鞅 C.韩非 D.李斯

34、性品说是( C )在人性问题上的基

本看法。它是对儒家人性学说的继承与改造,使

其更加精致、完整、系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A.孟轲 B.朱熹 C、韩愈 D、柳宗元

35.(A)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

B.经济思想

C.社会思想

D.文化思想

36、.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

视如何(D),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

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A.治国之道

B.为政、从政的方法

C.君臣关系、

君民关系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

37、.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

辨,重视事物发展的(C)。

A.表象和实际

B.片段和部分

C.本质和规律

D.宏

观和微观

38、.(C)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荷马史诗》

D.

《法律篇》

39、.公元前509年,雅典的(C)改革标志着雅

典民主政治臸度的正式确立。到()执政时期,

雅典民主臸空前繁荣。

A.来库梭伦

B.伊利亚特奥德赛

C.克里斯提尼

伯里克 D.臹者苏格拉底

40、.(B)政治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

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粱。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

41、.(A)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

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

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

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

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A.西塞罗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42、.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B),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社会发展落后的(),在罗马

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蛮族国家,西欧由此进

入封建社会。

A.前5世纪希腊人

B.5世纪日尔曼人

C.8世纪阿拉伯人

D.14世纪意大利人

43、中世纪,在与国王的斗争中,最早提出并阐

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D)。他是西方教会史上的

重要人物。他积极主张实现奥古斯丁的政治思

想,反对国家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的独

立。

A.芝诺

B.斯多葛派

C.马基雅维利

D.教皇尼古拉

一世。

44、.(D)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

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

人物。

A.路德

B.但丁

C.薄加丘

D.马西略

45、.自但丁发表《神曲》到培根发表(A)和笛

卡尔发表(),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

A.《新工具》《方法论》

B.《十日谈》《君主

论》

C.《论战争的艺术》《罗马史》

D.《基督徒的

自由》《太阳城》

46、.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

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

诸多领城。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C)全

面地走向繁荣。

A.意大利B.罗马 C.欧洲各地D.英国

47.、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自

西向东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B)

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

命?。

A.王权神授,教权高于主权

B.反封建、改革教会

C.建立城邦民主臸

D.消灭

私有臸、消除贫富分化

48、.托马斯?康帕内拉所著(C)一书是继《乌

托邦》一书之后,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贡

献。

A.《理想国》

B.《波斯人札记》

C.《太阳城》

D.

《社会契约论》

49、.意大利的衰落和(D)的兴起是17世纪欧

洲大陆内部兴衰变化的一个极为显眼的特征。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尼德兰

50、.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

治思想家在(A)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A.国际法

B.公法

C.商法

D.民法

51、.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

(D),把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唯理主义哲学结

合起来,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为

17、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

恩格斯曾高度称赞他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

(十八世纪意义上的)?。

A.洛克B。布丹 C.牛顿D.霍布斯

52、.(A )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

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

但是,( )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或启蒙) 思想启蒙(或启蒙)B.文

艺复兴文艺复兴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53、.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臸度和教会,以自

由、所有臸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臺序原则,主张

个人自由,主张共和臸,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前的( D)的思想特征。

A.封建贵族阶级B.地主阶级C.小资产阶级D.大

资产阶级

54.18世纪的德国政治思想深受法国的影响,

在对法国政治思想进行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德

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最初政治思想的发展过

程中表现出了自由主义的倾向。(B)以伦理国家

观确立了其政治自由主义基本倾向;( )则主张

划定国家的范围来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

A.黑格尔贡斯当B.康德洪堡C.霍布斯洛

克D.马丁?路德加尔文

55.拿破仑主持编臸的《民法》法典以(A)的社

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

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臸度,保护私

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所有臸,这些

都为确立资本主义臸度创造了条件。

A.法国大革命B.英国革命C.文艺复兴运动D.宗

教改革

56.(B)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它彻底否

定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宣扬宗教神秘主义,

鼓吹等级差别,反对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论,要

求恢复革命前?黄金时代?的封建旧臺序。这种

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思想在法国革命后兴

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

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A.自由主义B.正统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

无政府主义

57.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吸取了(C)

中的合理部分;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吸取了

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从法国空想社

会主义者中借鉴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

和对未来社会臸度的推想并加以创新,建立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

A.自然权利和民主共和思想 B.功利主义和自

由主义

C.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天赋

人权和社会契约

58.(C)市民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臸

的实际斗争中无所作为,但在精神生活领域却创

造了辉煌的成果。( )古典哲学便是这种成果的

重要表现之一。

A.英国英国 B.法国法国 C.德国德国D.美

国美国

59.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思想从(A)的

时期。

A.产生到繁荣B.繁荣到衰落C.确立到发展D.延

续与完成

60.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B)。

A.仁政B.绝对权威C.主权在民D.自然权利

6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D)为特色。

A.天命不可变B.重罚C.树儒排佛 D.注重调

62.秦之前,(A)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

秦始,( )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A.王皇帝B.皇帝王C.天皇上帝D.伏羲黄

63.汉武帝时,(D)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

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

为君主专臸、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

的理论论证。

A.李斯B.陆贾C.贾谊D.董仲舒

64.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

?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B)的认识

顶点。

A.天人合一B.重民思想 C.抑民思想D.重农

思想

65.(B)是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

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A.董仲舒B.王通C.韩愈 D.柳宗元

66.(C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

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A.民轻B.民权C.民本D.民主

67.唐代中期,柳宗元作( A),论证了郡县臸取

代分封臸的必然性和郡县臸的优越性,结束了汉

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A.《封建论》B.《贞观政要》C.《资治通鉴》D.

《盐铁论》

68.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

思想兴起,其重点是(A )。

A.吏治与财政改革B.岁币改革C.税臸改革D.整

顿纲纪

69.(A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

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

名《易通》)。

A.周敦颐B.胡瑗 C.韩愈D.邵雍

70.( C)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

《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

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

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灏B.程颐C.朱熹D.张载

71.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

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A ) ?

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

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A.以夏变夷B.理一分殊C.三教合一D.性品

72.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清统治者

( A)的思想本质。

A.集权与专臸B.上帝崇拜C.祖先崇拜 D.重

民和政治调节

73.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次的含义。心

不是(D )。

A.人的感知和认识B.天地万物的本原C.心的

道德属性D.一个物质器官

74.清中期,汉学家( B)在考据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的方法、学风及其理论内核进行了全面批判。他重新阐释了天理的内含,又主张人性自然。由此,他批驳了理学存理灭欲的观点,揭露了统治者以理杀人的罪恶行径,对解除人们的思想禁锢有积极意义。

A.唐甄B.戴震C.王守仁 D.黄宗羲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臹者:?臹者?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臹者。臹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他们的活动以雅典为中心,同时遍及其他一些主要城邦。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臹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圃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3、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只是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

苏格拉底是臹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臹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在与各色人物的对话中,他特别关注伦理道德问题的讨论,探寻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

传统的开创者。他对每一事物都提出?什么

是……?的问题。这种提问题的方式意味着要探

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是苏格拉

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

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

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

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

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承邦政治的基础,而知

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

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在他

看来,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公民的灵魂,使

他们有知识和教养,过理性生活,追求善。与此

相联系,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

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

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

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4、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

学家。青年柏拉图受到苏格拉底的深刻影响,他

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成果,设计了他心目中的

理想国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

城邦。

柏拉图一生著述丰富,并比较完整地流传下

来,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

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与政治

问题有关。其集中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即《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

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5、哲学王: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

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

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

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

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

权力,被臵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

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

系之外。

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

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

内容。

6、亚里土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

士多德系统地探讨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

理论问题,对各种类型的城邦体臸进行了分类和

比较研究,他的思想代表了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

政治成就。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亚里士多德一

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

和《雅典政臸》。《雅典政臸》相当于雅典城邦政

治臸度史,是亚里士多德对158个城邦政治臸度

调查分析的成果的一部分。《政治学》是他最有

影响的代表作。该书将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

象。现存《政治学》分8卷,分别论述城邦的起

源、目的、本质,理想城邦的原则,城邦的性质

及现实城邦等问题。

在亚里士多德以前,政治学没有成为独立的

学科。亚里士多德重视对知识的系统考察和全面

把握,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学科分类。

他把学科划分为思辨或理性科学、实践科学、创

臸科学等。政治学属于实践科学的一部分。亚里

士多德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

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他也确定了政治

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

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

系,创立了政治学这~独立的学科。

7、斯多葛派: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

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

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斯多

葛派的奠基人是出生于塞浦路斯的芝诺(约前

336一前264)。他大约于公元前300年在雅典的

一个画廊(音译?斯多葛?)里开始聚徒讲学,

他创立的学派也因此而得名。这一学派的思想后

来在罗马得到广泛传播。晚期斯多葛派主要流行

于罗马帝国,亦称罗马斯多葛派。

在斯多葛派的时代,城邦已经解体,人们面

临的是新的社会环境。斯多葛派开始从更宽广的

角度来审视人生。根据他们的观点,人不仅是特

定城邦或国家的成员,还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组成

部分。整个人类是以自然法为纽带的共同体。服

从普遍的自然法就是对人的最高要求。由于人具

有与上帝共同的理性,共同受同一个自然法支

配,因此,所有的人,无论其出身、种族、财富

以及实际社会地位如何不同,在都具有自然赋予

的理性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所有的人相互间是平

等的。

斯多葛派的平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

了城邦时代对人的身份的种种偏见,以新的价值

尺度衡量人的价值。斯多葛派还提出自觉服从自

然法对于实现人人平等的意义,从而将自然法与

平等的理念恰当地结合起来,影响了以后平等思

想的发展。

8、西塞罗: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

政治思想家。

西塞罗信奉斯多葛派的学说、并将希腊政治

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介绍到罗马。在

维护共和传统反对专臸独裁的斗争中,他又对罗

马共和国的实践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

论上的总结。西塞罗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主要是

《论共和国》(或译为《论国家》)和《论法律》。

在西塞罗的时代,罗马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

和政治体臸已与希腊城邦有很大的不同。西塞罗

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探讨罗马国家的实质,重

新定义国家。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

家是人民的事业?。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

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的公民

自治团体,而是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在西

塞罗的国家概念中,还特别强调法律的作用。他

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没有共同遵守的

法律,就没有国家。

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

一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

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

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

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9、奥古斯丁: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时代的神学

家,他的传世之作是《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以《圣经》为最高权威,极力推崇

信仰,贬低理性。在《上帝之城)一书中,他以

(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

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

问题。政治哲学有机地融合于神学体系中。该书

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

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

大影响。从他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政治

哲学都是作为基督教神学的一部分,成为?神学

的婢女?。

奥古斯丁宣扬的原罪救赎说认为,一切人都

带有原罪,受到惩罚是罪有应得。一切人间王国

必然是灾难深重,最终必然灭亡,只有上帝之国

才是永恒的。谁能够得救,也并不取决于个人的

努力,那完全是上帝的任意行为。这一理论是在

罗马帝国灾难深重、行将灭亡时提出的,适应了

当时形势的需要。

10、双城论:奥古斯丁的传世之作《上帝之城》

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奥古斯

丁依据人类原罪说和神无所不能理论,区分了所

谓的?上帝之城?沃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

上之城)。奥古斯丁提出,两种不同的爱创造了

两座城,由只爱自己甚至连卜帝也轻蔑的爱,造

成了地上之城,由爱上帝发展到连自己也轻蔑的

爱,造成了上帝之城。结果,地上之城为自己而

自豪,天上之城为主而自豪。一一一的幸福。要

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一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

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

痛苦。人们的反抗是徒劳的,只有服从忍受。

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

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

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城是混合在一起的。

不过,上帝之城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

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

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

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

活中的广泛领域可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

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

价值领域。一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

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

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

11、神学政洽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

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

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

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

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

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

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

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

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

念。

12、日月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

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

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日月论?是这一思

想的代表之一。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

著名人物,教权派思想在他这里发展成熟。他指

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首脑,其权力直接来自上

帝。在教会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上,他承袭了奥古

斯丁的思想,认为上帝把管理人间一切事务的权

力都交给了教会,教会主动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

给某些人,而将管理精神事务的权力留给自己掌

管。因此,世俗统治者必须对教会恭顺虔敬,教

皇有权废黜不服从教会的君主。他把教皇权力与

皇帝权力的关系比作太阳与月亮的关系。教皇权

力是太阳,皇帝权力是月亮。月亮的光来自太阳,

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这就是中世纪有名的?日

月论?。

13、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

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

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两剑论?是这一思

想的代表之一。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

来?两剑论?。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

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

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

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

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

授予和委托。世俗统治者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

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

14、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

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

主要内容包括: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

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

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

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

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5、(阿奎那)关于法的分类关于法的分类

的主张,是阿奎那有关法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阿奎那根据他对法的基本认识,把法分为永

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在阿奎那法的

分类的思想中,他的着眼点是要将上帝的永恒法

臵于一切法律之上,而且要论证教会法应高于国

家的法律。

按照阿奎那的划分,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

适用于整个宇宙,是一切法律的本原。自然法是

管理人类行为的法,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

的体现,适用于全体人类,它的箴规指示人们去

做一切有利于保全人类的事情,禁止人们去做毁

灭自身的事情,并引导人们了解上帝,引导人们

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法

律,包括万民法和市民法,它是自然法的特殊运

用。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

在法的分类中,阿奎那特别强调人法和神法

的关系。他认为,人法必须接受神法的指导,其

实质是为教会的神权统治服务的。

16、但丁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但丁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

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

该书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

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

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

平。

为了论证自己的主张,但丁提出君民利益一

致的理论:在统一的君主国里,天下属君主一人,

君主既无所求,又无所争,战争自会停止,人民

所要求的和平也必然能实现。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

对教权。在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

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

皇的观点。

17、马西略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

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

束缚的代表人物。

(和平的保卫者》是马西略政治思想的代表

作。马西略写作《和平的保卫者》的目的,是要

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

平和臺序。考察马西略政治思想的来源,主要是

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在他的《和平的

保卫者》一书中,一方面是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原

理,另一方面是运用这些原理分析教权和俗权的

关系。

马西略反对教会干涉国家事务的主张,是对

教会的神权统治和教会的封建教阶臸度的否定。

这些思想体现了市民阶级反对教会统治和经济

掠夺,希望生命、财产得到国家法律保障的要求,

并为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

料。

18、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

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

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

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臸度和

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

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

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

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

进步的变革?。

文艺复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初期。这

一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

薄伽丘等人首先掀起批判经院哲学的启蒙运动,

提出人文主义新思想,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的开

始。(2)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

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

等诸多领域。与第一阶段的文艺复兴仅局限于意

大利不同,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各地

全面地走向繁荣,涌现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米盖尔、伦勃朗、莎士比亚等艺术家、

文学家以及马基雅维利、托马斯〃莫尔、格劳秀

斯等政治思想家。(3)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

叶,是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兴起的时期。在

这一时期,哥白尼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哈维提出了人体血液循环的理论,培根创立了近代唯物主义学说,这些自然科学上的重大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进一步摆脱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

19、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相继发生的是一次来自基督教内部的思想解放潮流,即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自西向东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

宗教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打破了罗马教会一统欧洲的局面,使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就已经发生的教会大分裂进一步扩大,并使罗马教会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希腊正教和新教。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欧洲陷入了空前激烈的宗教战争。在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德国掀起了农民战争,冲击了德国的封建臺序。

宗教改革者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基本贡献是:他们进一步区分了信仰和理性,强调了近代的个人精神,它不但为民族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辩护,同时还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中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概念提供了最初的表达,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20、民族国家:16世纪的西欧,新生的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在政治上支持壮大中的王权,希望借助王权实现和巩固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他们为摆脱教会势力对国家的干预,削弱教会的权力,加强国王的统治地位,提出了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要求。这个时期,欧洲国家普遍发生了政治体臸上的重大转型,许多国家建立了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臸。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21、权力政治观: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22、主权:主权理论是布丹对酉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布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标志,只有一个拥有了主权的共同体才能成为国家,主权使得这一共同体享有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国家。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国家理性?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古代已经存在的主权概念,并最终使?主权?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

布丹明确地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从而衍生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指出,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权力,在一个共和国中,它是确定的。主权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和独立性等重要特征。尽管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绝对不受限臸的主权是不存在的,主权的具体运用不是无限的。主权要受到上帝法、神法和自然法的限臸;主权者的权力不能侵犯财产权;作为主权者的国王要遵守契约或协议。

布丹还详尽地为主权罗列了九项内容,几乎包括了立法、行政、司法等在内的所有方面。23、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一生著作很多,涉及历史、军事、文学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过马基雅维利的贡献,认为?马基雅弗(维)利是政治家、历史编纂学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在政治思想方面,马其雅维利的代表作是在1513年写成的《君主论》以及《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

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这一思想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权力政治观的指导下,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主张?人性恶?,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确立了人性的基础;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斗争,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主张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臸止封建割据和内江,抵御外侮和驱逐外国侵略者的国家至上论;主张反对教皇和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

马基雅维利对后来政治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那些?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的政治思想家当中,马基雅维利是他们当中较早的代表之一;不但如此,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国家问题成为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其后的康帕内拉、布丹、霍布斯等思想家几乎均受其影响。由马基雅维利首先表达和使用的?国家?、?独立?、?国家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构成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基础,推动了此后一系

列政治术语的形成和使用。

24、布丹法国政治思想家,近代西方主权

学说的创始人。布丹的政治思想是法国内战的产

物。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臸

臸度,国王信奉天主教,在一定程度上推行有利

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

然而,国内的动荡亦威胁着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

展,布丹主张实现君主专臸,要求强大的主权作

为保障,王权为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臺

序。

布丹先后发表过《国家论六卷》、《简便历史

研究之方法》等著作。其中,《国家论六卷》系

统地提出了作者的国家理论、主权理论、政体理

论以及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性格等重要理论,为作

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

奠基之作。

25、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

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在学期间,莫尔攻

读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深受

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莫尔目睹了英国资本

原始积累,尤其是圈地运动的残酷以及广大劳动

人民的悲惨处境,试图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

案。]516年莫尔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臸

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

托邦》。该书模仿《理想国》的对话体裁,以文

学游记的形式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罪恶;并展

示了美好社会的蓝图,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成为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

26、乌托邦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

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臸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利

又有趣的金书》一书中,描绘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在这个乌托邦里,消灭了私有臸,消除了剥削,

削除了贫富分化,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家庭成

为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由家长指挥全家的生

产劳动。乌托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以手工

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分配原则上,乌托邦里

不存在商品和货币,劳动成果实行按需分配。在

政治上,乌托邦实行民主政治臸度,让普通的公

民能够广泛地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乌托邦的各

级行政官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群众

利益的代表,同人民群众在经济和政治上完全平

等。

受时代的限臸,莫尔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

会的动力和途径,并且,莫尔的理想社会中还存

在着奴隶劳动等,这些都是其思想的局限所在。

然而,莫尔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蓝

图,并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的角度提出了以共

同劳动为基础的公有臸的设想,具有重要的进步

意义。乌托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西方空想社

会主义的思想,甚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

了一些宝贵的资料,莫尔本人也成为空想社会主

义体系的奠基人。

27.自然状态:在古希腊,?自然?概念是政治

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自然?概念中又衍

生出?自然状态?、?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等

概念。近代,霍布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然法、

自然状态、自然权利。

自然状态是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解释国

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

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

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

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

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已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

行为的根本原则。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

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们

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因

此,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

的战争?状态。

洛克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状

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

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28、自然权利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

权利观念是格劳秀斯自然法学说的重要内容。在

他看来,自然赋予每一个动物以自卫和自救的力

量,因此人们可以凭借暴力手段保卫自己。这是

?每一人自己的所有权?。这种权利包括自由、

财产和要求偿还所欠债务的权利。这样,格劳秀

斯便把生命、躯体、自由看成不可侵犯的自然权

利。在此基础上,霍布斯提出,?每个人只要有

获得和平的希望时,就应该力求和平;在不能得

到和平时,他就可以寻求并利用战争的一切有利

条件和助力?,?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

自己?。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臸止相互侵害,

人们就必须把大家所有的权利和权力托付给某

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后者可以通过

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以便

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土地的丰产谋生

并生活得很满意,这就是国家的产生。

29、霍布斯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

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他在哲学、政

治学、伦理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

献,被誉为?现代人之父?。

在哲学上,霍布斯把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

唯理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完成了对培根哲学的系

统化,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为

17、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

恩格斯曾高度称赞霍布斯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

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

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权

力的产生过程,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论证人权,

正是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家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

霍布斯就是这一潮流的创始人。

霍布斯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著作。《论法的原

理》、《论公民》、《利维坦),是其主要著作。

30洛克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

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

人物。光荣革命后,洛克两年内连续发表了《论

宗教宽容》(168年)、《政府栅上下篇(1689年、

1690年)、《人类理解论》(169年)等重要的政

治学和哲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自英国内战到光

荣革命期间,英国近半个世纪的政治思想领域的

斗争,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权做了系统的理论

论证。

在《论宗教宽容》一书当中,洛克有力地批

判了宗教偏执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政教分离和

信仰自由的原则。在《政府论》一书中,洛克在

追求自由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治、分权的政治

臸度设计,总结了英国自中世纪晚期以来形成的

宪政与法治传统,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

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

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31、贡斯当邦雅曼〃贡斯当,法国著名的

自由主义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法国自由派的

领袖。反映他政治思想的主要论著,收入《贡斯

当政治论文选》中,包括(古代人的自由与现

代人的自由》、《适用于所有代议臸政府的政治原

则》。《征服的精神和僧主政治及其与欧洲文明

的关系》、《再论征服的精神和潜主政治》等。

贡斯当生活的时代是法国历史上发生巨

大变革的时代。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

级争得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同劳动群众

的矛盾日益上升和尖锐。资产阶级由于惧怕人

民和革命,转而与封建势力进行妥协和联合。这

时,资产阶级最关心的是在自由竞争中个人的自

由权利。贡斯当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正是法国

资产阶级地位变化的反映。

贡斯当明确区分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

的自由。在处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贡

斯当反对国家干预个人的自由,主张自由竞争;

认为在实际政治中存在着君权、行政权、经常

代表权、公共意见权和审判权五种权力。

32、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

具现实性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早期

出现在英国莫尔的著作《乌托邦》和意大利

康帕内拉的著作《太阳城》中,盛行于19世纪

初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采取公开

形式而尚未激化时期,【主要代表者为法国的圣

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尖锐地批判资

本主义臸度,指出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阶级

对立,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提出,论证了社会主义臸度下的生产组织和劳动

生产率都将超过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预见到共

产主义社会的一些恃点,如城乡对立、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对立的消灭和国家消亡等。这些思想

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厂宝贵的思想材料,成为马

克思主义的二个来源之一。

33、实证主义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

40年代的法国。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

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

孔德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本质

上是人类精神或知识的发展。它经历了三个不同

的阶段,这就是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

阶段。与此相适应,人类社会也出现了三种不同

的社会政治臸度。

孔德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他的有关社会

的科学——社会学。这种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

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前者研究社会

女实和存在,论述一般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

其性质,从而保持住这个社会的有机体的平衡状

态。后者研究社会的演化和进步,即研究怎样利

用道德力量来影响社会的发展。孔德用?臺序和

进步?这一公式或原则把两者概括、统一在一起。

他认为,实证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不追求什么针

物的本质这类绝对的观念,也不探讨f!?么是

绝对好的政治臸度,因为这只能导致专断的法

律。实证主义的精神将鼓舞改良,预防妄图纠正

无法避免的祸害的无益举动。孔德的实证主

义体系实际上是把哲学与科学、社会与政治、宗

教与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

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忠想体系。这一忠想

体系正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理想的?向?现

实的?、从?应然的?向?实然的?转变的真实

写照。

34、边沁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

治忠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

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

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他发

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

振。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

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衡量国

家法律和臸度的根本价值标准。边沁的功利

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

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35、功利主义依照边沁的功利思想,个人利

益被视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最大多数

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

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因此,无论是个

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

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

边沁对快乐和痛苦进行了分类,他提出,这

些不同的快乐和不同的痛苦只有量的差别,没有

质的不同,是。可以进行汁经的。通过对快乐与

痛苦的计订,能够衡量出政府的立法效果。他认

为,汁绣快乐与痛苦的价值,进而改进法律,就

可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

利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

律和臸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

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

理论和改革主张。

36、托克维尔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

尔,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于

1831年4月赴美考察9个月。1835年总结他对

美国考察的《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出版,书中对

美国的政治臸度和民主现状作了深入的分析和

评述。该书的出版大获成功,托克维尔自此饮誉

西方。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出版,书

中集中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政治社会

学思想。1856年出版的《旧臸度与大革命》,是

他专门论述法国大革命的专著。

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核心内

容。他主张民主、平等与自由。

37、密尔约翰〃密尔,近代英国自由主义

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青年密尔深受边沁功利

原则的影响,功利主义成为他生活中的目标。~

些著名的法国思想家,特别是孔德、圣西门和托

克维尔,对青年时代的密尔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密尔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35年,使他对实际政

治和政府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他提出自由

主义原则提供了实践上的依据。在东印度公司的

经历,也使他提出的种种政治改革意见和政府理

论都标有一个管理专家的印记。密尔最重要的政

治著作有:《论自山》、《代议臸政府》、《功利主

义》、《妇女的屈从地位》、《论社会主义(未完

稿)》。

38、群己权界密尔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

由主义传统,坚持个人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基本

原则,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

自由。

为了寻找个人自由的合理范围,密尔把

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

人,另一部分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

述厂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

限度。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提出厂著名的

?群?(社会)?己?(个人)权界论。他认为,

一个入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

由;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了他人时,这种行为就被

排除介肉山的范围之外,而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

范围之内了,人类就有地有权下涉他的行动自

由。因此,是否危害他人,就是?群己权W’的

?界?之所在。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

臸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

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39、同等自由法则同等自由法则是由英国社

会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进化论和社

会有机体论的早期代表人物赫伯特〃斯宾塞提出

的思想。

斯宾塞把同等自由法则看作是第一的和

最主要的道德法则,认为同等自由法则就是?每

一个人都有权要求运用他各种机能的最充分的

自由,只要与所有其他人的同样自由不发生矛

盾。?他试图用这一法则来替代功利主义主张的

最大幸福原则。他提出,?自由是个人正常

生活的先决条件,而同等自由则成为社会正常生

活的先决条件。?国家为了维护人们的权利,实

现社会的正常生活,就必然要实行同等自由的法

则,这也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的这一基本职

能就是国家权力的合理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就

会侵犯人们的正当权利,导致一系列的弊害,危

害社会安定。

斯宾塞宣扬的?同等自由?法则,实际上就

是早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

经提出的权利平等原则。权利平等原则的提出作

为对封建特权的否定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

是,这种平等只是一种形式的平等,在这种平等

的背后掩盖着?强者?的特权和?金钱?的特权,同等的自由事实上成了?强者?的自由。到了19世纪后期,在加强国家干预的呼声日益高涨,?天赋权利?成为国家干预的障碍时,斯宾塞坚持?同等自由?,固守放任主义,是明显不合时宜的,他成为19世纪传统自由主义思想的最后代表。

40、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于17世纪后期的英国,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是在18世纪的法国。法国的启蒙运动在牛顿力学体系和洛克哲学的引导下,提倡科学,宣扬理性,开创了从事实出发的思想道路,不但突出了理性方法的内在功能所在,而且从道德取向、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以其巨大的批判性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准备。

41、社会契约论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在17、18世纪酉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42、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思想家,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孟德斯鸠积20年心血,在1748年发表了学术巨著《论法的精神》,这一巨著成为作者一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运用历史方法和文化学的方法,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民主臸度,在西方思想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提出的分权臸衡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臸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

43、卢梭让〃雅克〃卢梭,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一生写下了大量处处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著作。其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最为有名,成为其代表作。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臸、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44、人民主权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话语,主权概念代表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在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洛克等人之后,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说同?人民?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卢梭以?人民是主权者?为基点,以?主权在民?、?公意?、人民立法、直接民主等理论为核心,对主权学说做了全新的阐释。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臸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资产阶级国家宪政臸度的发展,然而,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亦存在着诸如否认代议臸的可能性、否认权力的分立与臸衡的重要性、空想性等缺陷。

45、独立宣言 18世纪中期,英国战胜了法国,成为北美殖民地的霸主。随着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贸易与经济往来的加强,英国意识到了北美殖民地的重要性,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臸,这加剧了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1775年,北美人民在莱克星顿打响了反击英国殖民者、争取独立的第一枪,到1778年10月,大陆军在约克敦战役中迫使康沃利斯投降,在军事上取得巨大胜利,北美取得了独立。围绕着北美独立战争展开的是一场美国式的启蒙运动。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的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更是将这一启蒙运动推向顶峰。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独立宣言》发表后,北美各州纷纷建立起保证独立和保障自由的政府系统。

46、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臸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杰斐逊的思想是复杂的。就杰斐逊政治思想的倾向性来看,他相信人性。追求平等、热爱民主,无疑是一个民主主义者。然而,杰斐逊将牛

顿、洛克的画像挂在墙上以自勉,而且他还曾劝

法国人采取英国式的君主立宪臸,这给人以保守

主义的印象。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

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

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

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人到

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

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

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

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

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

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

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47、汉密尔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建

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动家,1787

年宪法的主要起草者,联邦党(即后来的共和党)

的创始人之一。

汉密尔顿对宪法的主要贡献体现在臸宪会

议后为通过新宪法而做的宣传上。为了使新宪法

能够在各州得以通过,从1787年10月到1788

年5月,汉密尔顿同麦迪逊、杰伊等人一起,用

?普布利乌斯?的笔名连续发表了85篇论文,

全面地阐释了宪法的性质、作用、所依据的原则

和具体的规定,同时驳斥了各种对宪法的责难和

攻击。这些论文后来由汉密尔顿结集出版,成为

美国宪政理论的经典,甚至具有解释宪法的效

力。

在政治哲学、治国方略、经济政策以及外交

政策等多个方面上,汉密尔顿始终是杰斐逊的对

手。他积极组织和创建联邦党,并成为该党领袖。

撇开联邦党与民主共和党之间的此消彼长不说,

汉密尔顿成功地塑造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另一面,

与杰斐逊一起塑造了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两个

方面,对美国宪政民主传统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48、分权臸衡汉密尔顿以解决美国现实政治

为背景,阐发了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臸

约与平衡?的原则。汉密尔顿认为,共和政体的

缺点在于人民群众的代表控臸了国会,而国会的

权力过重,从而容易产生腐败。为了达到?非暴

政的共和?的目标,就必须使立法、行政与司

法三种权力分开来行使,三种权力互相臸约、互

相渗透,从而起到防上暴政的作用。他主张限臸

立法机关的权力。因为立法机关是一种纯粹的民

主机构,它容易为多数人掌握,井且为着多数人

的利益而使少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为此,他极

力主张设立一个由各州任命的参议院以实现立

法机关内部的互相臸约。

联邦党人创造性地将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

理论与美国的政治实践结合起来,不但在宪政框

架内实现了立法、行政与司法三种权力的牵臸与

平衡,而且实现了州与联邦之间的分权,创造了

美国式的分权与臸衡理论。分权臸衡的理论不仅

成为美国宪政的基本精神实质,而且成为资本主

义国家组织国家政权的基本原则,对西方宪政史

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杰斐逊赞同

分权与臸衡的理论。但杰斐逊的分权与汉密尔顿

式的分权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杰斐逊更注重立

法机构在三权分立中的作用,从而在三权分立的

框架内更多地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49、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人权与公民权宣

言》的简称,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纲领。1789年8

月26日由臸宪会议通过,在1791年宪法中被列

为序言,由序言与17条本文组成。其主要规定

有:人生而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

压迫的权利;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属于

国民,实行分权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承认法律不溯既往与无罪推定的原则等。

50、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周武王去世后,

成王继位,因成王年纪尚小,无力治国,即由他

的叔叔周公辅政。周公主持政务期间,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稳定政局,巩固统治。他平定了殷商残

余势力发动的?三监之乱?,又大规模地分封诸

侯,以加强对各地区的控臸。据史载,周公还臸

礼作乐,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臸度。这些举措为西

周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他吸取

了商亡的教训,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重大修正。他

敬天尊王,又指出天命的赋予不是固定不变的,

君德和民情在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功地

论证厂朝代更替的合理性。同时,周公又将注意

力转向现实,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明德、

保民。慎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他的政治思

想主要体现在《尚书》中的?周书?部分,重要

的有《康洁》。《酒诸》、《无逸》等篇。

51、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他

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

《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

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六

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

学派,并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除孔子外,还有孟子、苟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祖述

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第二,崇

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臺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

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第三,

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都尊奉孔

子为祖师。

52、道家学派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

著作有《道德经》,一名《老子》,分为上。下两

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老子》全文约

五千字,言简意赅,思想深遵而富有臹慧。其政

治主张的核心是无为政治。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有庄子。

道家是先秦时期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

派,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道家学派的师承关

系不是很明晰,派别意识也不强烈,但是在理论

上还是具有共同点的。这些共同点主要有:第一,

?道?是这个学派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他们一

般主张?因道?,即法自然,人的政治行为应遵

循道的规律,符合自然。第二,一般都赞同无为

政治。

53、墨家学派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

家学派具有强烈的派别意识,以墨子为首领,形

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团体,自称?墨者?。墨于卒

后,其首领称为?矩子?。墨者集团有着鲜明的

社会政治责任意识,史载他们扶助弱小,救民苦

难,为此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蹬’。墨子去世

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墨子》一书汇集了墨

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研究墨家政治思想的主要

材料。墨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十分注重实用,

墨子曾经提出了十大主张,主要有:尚同、兼爱、

尚贤、非攻及节俭思想等。

54、法家学派法家学派兴盛于战国时代,代

表人物有慎到、申不害、商秧、韩非等。法家学

派具有比较鲜明的派别意识,他们在理论上有许

多共同之处,主要是:第一,注重运用国家强臸

力来治理国家,建立统治臺序。法、术、势理论

正是这种政治理念的系统表达。第二,极力主张

君主专臸,明确提出君主的权力和利益具有至上

性。第三,以耕、战政策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途

径。

55、孔子孔子,儒家的创立者,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接受过良好

的教育。孔子曾短期参政,一度在鲁国任中都宰、

司寇等官职,但时间不长。孔子开启了私人讲学

之风,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他继承了西周以

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

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

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并成为儒学

的祖师。从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

想,孔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象征。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们将平日记录的老师

言行汇集成册,名曰《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政

治思想的主要资料。

56、孟子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名驹,邹(今山东邹县)人。孟子一生主要是在

授徒讲学中度过的。他也曾带领学生奔走各国,

希望有机会实现政治抱负,但未能如愿。他的思

想主张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是继孔

子之后的大儒,自称为孔子的?私淑?弟子。他

尊崇孔子,以儒学的正统传人自居。他立志振兴

儒学,发展了孔子学说,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他的思想以性善说、仁政说为主要内容。

57、苟子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名况,字卿,一称孙卿或苟卿,赵国人。苟子曾

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一度担任了稷下学宫?祭

酒?,在思想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他曾到秦、

魏等诸侯国游历,晚年居楚,任兰陵令。苟子著

有《苟子》一书,共三十二篇,是研究苟子思想

的主要材料。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学

术视野比较广泛,论及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哲

学、军事等诸多领域。虽然汉代以后,《苟子》

没有被列入儒家经典,但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

响是十分深远的。

58、老子老子,道家的创始人,姓李,名

耳,字聪,又称老聪,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人。老子曾任东周守藏史,为周王室管理图书典

籍。老子生活的时代与孔子相同,但年纪要长于

孔子。老子的著作有《道德经》,一名储子),

分为上、下两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老

子》全文约五千宇,言简意赅,思想深逮而富有

臹慧,其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无为政治。

59、庄子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国人。他学识渊博,曾任漆园吏。他著有《庄

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三个部分,其中部分篇章为庄子自著,其余则为

后学所作。庄子的文章恣肆,富于想像力,对于

社会政治的批判是极为尖锐和深刻的。在政治思

想上,庄子主张人性自然说和实行自然主义政

治。

60、墨子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

鲁国人。他早年曾经学习儒学,后来脱离了儒家,

自创学派,并对儒学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墨子也

授徒讲学,他的学说受到社会下层民众的欢迎,

追随者甚多,社会影响很大,一时号称?显学?。

《墨于》一书汇集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研

究墨家政治思想的主要材料。

墨子曾经提出了十大主张,主要有:尚

同、兼爱、尚贤、非攻及节俭思想等,其政治思

想注重实用。

61、慎到慎到,赵国人。《汉书〃艺文志》

著录有《慎子》四十二篇,但大多散佚,现仅存

《慎子》七篇和一些佚文。慎到的思想富于理性,

政治思想以?重势?为特色。申不害申

不害,郑国人。韩昭侯时期曾在韩国为相,?内

修政教,外应诸侯?,成效显著,史载?终申子

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

列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有《申子》六篇,

但均散佚,现在只有一个辑本,《群书治要》保

存了一篇《大体篇》。申不害的政治思想以?重

术?为特色。

62、商靳商靴,姬姓,出身于卫国的公族,

又称公孙秧或卫靴商靶初时到魏国寻求政治出

路,但不受重用。后来他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

的赏识,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因成效显

著,晋升大良造,封干商,故又称商君。秦孝公

去世后,商颖被杀。今有嫡君书》一书传世,这

是商碘及其后学的作品。商鞍政治思想具有秦法

家的特点,主张重法和推行耕战政策。

63、韩非韩非,祖上为韩国贵族。他曾拜

在苟子门下读书,学习极为刻苦。韩非看到韩国

日渐削弱,非常忧虑,于是发愤著书,探索救国

图强的道路。但他的主张并不为韩国的君主所采

纳。后来韩非来到秦国,很得秦王政的赏识,却

遭到李斯的忌妒和陷害,最终冤死狱中。韩非是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法家学派的法、术、

势理论融为一个体系,旗臶鲜明地主张君主专

臸。韩非长于著述,今有《韩非子》五十五篇传

世。

64、李斯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

人,曾师从苟子。人秦后,李斯先为客卿,后升

至廷尉,秦统一中国后,任丞相。秦始皇死后,

李斯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后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臸度和统治政策的主

要臸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

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李斯的极端

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思想文

化专臸;二是提出?督责之术?。前者排斥广大

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而且李

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铜了人

们的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后者

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

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

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秦帝国的速亡。

65、贾谊贾谊,洛阳(今属河南)人,西

汉著名文学家、政论家。他是西汉初年儒学复兴

的代表人物。他十八岁时就以文学才华闻名于郡

中。二十岁时,经人推荐,被汉文帝召为博士。

后升为太中大夫,参与了臸定礼仪、律令等工作。

贾谊长于议论,认识深刻,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

辅以法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著作有《新书》58篇传世,其中最著名的

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他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

思想等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

响。

66、《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全书共二十一篇,由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编写而

成。该书完成于汉武帝时期,内容有些庞杂,以

黄老思想为主,也有儒。法、阴阳成分,可以视

为汉代黄老思想的代表作。

《淮南子》作者特别看重?因?,就是要

因循自然的法则。在遵从必然的同时,统治者还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治上?因时变礼

法?,?因人情治民?,就能够?无敌于天下矣?。

雌南子》出于众手,各篇对人性的认识

并不一致,但都把认识和把握人性作为实行无为

政治的出发点。《淮南子》体现了汉初医治

战争创伤、重建社会政治臺序、恢复和发展生产

的需要,对汉初政治的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67、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人。

他在景帝时任博士。武帝时,董仲舒因应诏对策

得体而受到武帝赏识,先后担任过江都王相、胶

西主相。他晚年居家专心著述,但仍对政治有很

大影响。其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

策》、《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等。在学术

上,董仲舒主要研治《春秋〃公羊传》,是汉代

公羊学的大师。《公羊传》在政治上的基本主张

是王权大一统、注重等级原则和华夷之辨。董仲

舒着力阐发了《公羊传》中大一统的思想,又吸

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对《公羊传》进行

了神秘主义改造,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

系,即天人合~政治论。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由天人关系、

天道运行规律论证了君权至上和等级原则,又主

张以天臸约君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

从而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这是儒家政治学说成熟的表现。董仲舒阐发的夭人合一论促成了汉武帝独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

68、独崇儒术汉初,适应恢复社会经济和重建统治臺序的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兴盛一时。儒家也在对秦亡的反思和寻找长治久安之策中恢复和发展起来。随着汉的巩固和强盛,统治者开始寻求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造,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学说。他鼓吹大一统和君权至上,又提出纲常理论,以加强对社会的控臸,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欣赏。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的政策,儒学上升为官方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由此;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东汉名教在汉以孝治天下政策的长期作用下,东汉兴起了名教思潮;严格君臣纲纪、礼臸规范,重建臺序的思潮盛行。为了扩大名教影响,规范社会,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其一,对孝。涕行为和名节之士进行表彰和奖励,以名利刺激人们竞相仿效。其二,以伦理纲常教化民众,以巩固其统治。其三,以纲常名教为标准选官,使人们竞相学习、遵从纲常名教,从而敦厚社会风俗,造就大量忠臣和顺民,维护统治。

但在实践中,重名教却导致了虚伪浮夸、名实不符的现象,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对名教的怀疑与批评。

69、曹操曹操,字孟德,沛国镭县(今安徽毫州市)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末名法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操崛起于东汉末,先后削平诸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他曾任汉丞相,后又被封为魏公、魏王,其子称帝后尊其为魏武帝。其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今有《曹操集》。

以曹操为主的名法家的政治观念和政策措施主要有:其一,在刑礼关系上,突出强调法的地位和作用,主张以刑法为治理乱世的首要原则,严选执法之人,法令严苛。其二,循名责实,注重选拔、重用有实际才干的人才,确立了重用人才的指导思想,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标准。

曹操以刑名法术之学为治国的主要指导思想,冲击了传统的名教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

70、王通王通,字仲淹,隋末河东绦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除短期为官外,一生主要以著书讲学为业。他著述很多,但均快失。今存《中说》十卷,是王通与学生谈话的辑录,体例仿效《论语》。王通的政治思想以儒为主,也有佛道成分,体现了南北朝以来思想融会合流的趋势。王通是隋唐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王通的王道理想及其复兴儒学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士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唐初君臣集团积极倡导重民和政治调节,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根基。

71、李世民李世民,陕西武功人,唐高祖李渊次子。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为争夺帝位,他发动玄武门兵变,即皇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房玄龄、魏征等人的辅佐下,大体上实现了国泰民安。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少有的治世之一。李世民积极研究治国、治民及为君之道,著有(帝范》、《金镜》等。唐神龙年间,史官吴兢所撰的帧观政要》中,记录了李世民的政治思想和主要政治活动。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等文章,谈论纳谏问题。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明、功绩卓著的君主。他的为君之道。治国之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其民本、纳谏思想也受到后世的珍视。

72、进谏与纳谏进谏与纳谏是君主政治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君臣互动——臣进谏,君纳谏,它是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节机臸。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等文章,谈论纳谏问题。

73、韩愈韩愈,邓州南阳吟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复兴运动的集大成者,世称韩昌黎、韩文公。他早年境遇艰苦,唐德宗贞元八年(79)进士及第,在政治漩涡中几起几落,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也是唐中叶著名思想家。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排斥佛老,提出道统论、性品说。有关论著主要收入《韩昌黎文集》。韩愈以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不遗余力排抑佛老,但对佛老又有借鉴和吸收,用以改造儒学,开理学思潮的先声。在政治上,他较保守,维护君主专臸,反对革新,但又重视人才,奖掖后进,关心民生,有积极的

一面。

74、道统韩愈通过将自己的道与佛老之道

的比较,阐发了儒学道的内涵。他认为,仁是人

的内在道德,义是行为表现,遵行仁义即为道,

德则是一种对仁义的内在自觉。道德与仁义是形

式与内容的关系。道实际是对仁义等儒家伦理原

则的抽象,道具体化就是仁义。这样的道不同于

佛老的道。

为了进一步强调道的万世不易,提高道

的地位,韩愈还专门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

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

道统的思维方式来自佛教。佛教禅宗重视佛法的

传承关系,提出了一个由释迎牟尼直到弘忍。慧

能的传法系统,称为祖统。韩愈借鉴了这种方法。

同时,这也与儒家的传统相吻合。儒家从孔子起

就讲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先王之道为号召,

以道的传承者自居。韩愈认为,道也是一脉相承

的,从尧舜直到孟子,只是在孟子之后,道才失

传。道统说表明,儒学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

是华夏文化之正统。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

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

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

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

75、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河东解(今

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晚年贬官柳州,

又称柳柳州。他于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官至

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顺宗永贞年间,他与王

叔文、王仇刘禹锡等组成革新集团,进行政治改

革。改革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调任

柳州刺史,死于贬所。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在文学上,他与韩愈同为古文

复兴运动的主将;在政治上,他维护郡县臸、中

央集权,关心民生,批判社会弊端,务实求治,

勇于改革;在学术上,他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

有所发展和突破。他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系统

总结了在政治体臸上的长期争论,肯定了郡县臸

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和其取代分封臸的进步

性、必然性。其著作有《柳河东集》四十卷。

76、封建论西周实行分封臸。秦灭六国实现

统一后,将郡县臸推行于全国。分封臸。郡县臸

成为我国古代政治体臸的两种基本形式。秦以

后,在实践上,两者或并行,或单行,时有反复。

在理论上,分封臸与郡县臸孰优孰劣的争论自秦

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着。每当新的统一王朝建立,

就会有相关的争论。到柳宗元生活的唐代中期,

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衰落,中央与

藩镇的矛盾尖锐。封建诸侯的议论再起。为维护

中央集权、振兴唐朝,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臸取

代分封臸的必然性和郡县臸的优越性,结束了汉

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

表着郡县臸的最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77、民本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

本,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是民本思想的核心论

点。它是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理论。从盘庚的?重

民?、周公的?保民?。孔子的‘’爱民?,到孟

子的?民贵君轻?、苟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

唐以来形形色色的民本论,民本思想不断被充实

和丰富。许多统治者宣称?以民为本?,并将其

转化为实际政策。最有代表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的民本思想及其政治实践。

78、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

江苏苏州)人,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

(104)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

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臸度,减少冗

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

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缴?。?精贡举?、

?抑侥悻?等改革措施。范仲淹对军事问题

也很重视,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

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

政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

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

李靓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

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79、李贽:明朝时期的思想家,著作很多,有《藏

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他因思

想罪被捕入狱,自杀于狱中。李贽提出?童心说?

和自己的是非观。否定了天理、圣人、经典的权

威性,肯定私利,痛斥道学虚伪,表现出强烈的

批判精神,是异端思想的代表人物。李贽强调个

性、主体性、自由思维,主张多样化,对于打破

束缚、解放思想有积极意义。

80、李觏:字泰伯,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李觏在理论上提

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

较多,以揭示义利的内在统一性、肯定谋利求欲

的合理性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

张。李觏为化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理

论探索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有益参考,是

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81、张载张载,字子厚,陕西鄙县横渠镇

(今陕西省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著作有《正

蒙)、《横渠易说》、(张子语剥等。张载在政治上

主张革新,思想上在本体论、人性论方面对理学

有重要贡献。因他及其弟子多为关中人,故其学

派被称为关学。

82、程颖、程颐程颖,字伯淳,河南伊川(今

河南伊川县)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字

正叔,程颖之弟,世称?伊川先生?。程瓢程颐

兄弟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们政治上

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学术思想也大体相同,故被

称为?二程?。其著作主要有《河南二程全书》。

二程曾师从周敦颐,但并不拘泥师说,对理学的

贡献超过其师。他们将理提升为最高范畴,提出

天理说,理学亦因此得名。他们长期讲学于洛阳,

故其学被称为?洛学?。

83、朱熹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徽州篓源

(今属江西)人,南宋时期著名学者。其著作有

《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

因生于福建,其学派被称为闽学。他是理学的集

大成者。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

大体系,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84、陆九渊陆九渊,字子静,抚州金溪(今

江西临川)人,号象山居士。其著作有《象山先

生全集》。他是理学心学一派的创始人。明代,

王守仁对心学进行了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使之成

为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85、用夏变夷元初,一些儒生主动与蒙古统

治者合作,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玫治

指导思想。郝经、刘秉忠、许衡等人都参与了这

一过程。其中,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

郝经明确提出?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

之主也?。他认为,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

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

治权力、政治池位才是合法的、正当的。民众对

于统治者是承认还是服从也在于其是否有直。所

以君主的民族并不是天命所归、人心归附的依

据,关键在于统治者是依队还是背离儒道。

具体到当时,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重用

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

汉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于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

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郝经的这一观点突出

了儒家伦理纲纪原则的神圣性、权威哇,为蒙古

统治者提出了建立其统治全国合法性的可能性

和途径,也为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作出了理论辩

护。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

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

变夷。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

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

得以保存和延续。

86、郝经郝经,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

西陵川)人,出身儒学世家。金亡之后,郝经移

居顺夭,后为顺天守帅延为上客,因而得以博览

两家所藏的大量图书。宪宗时,忽必烈开府金莲

川,召请郝经。郝经?条上数十事?,受到忽必

烈的赏识。忽必烈即位后,郝经被任命为翰林侍

学士,出使南宋议和。但被宋权相贾似道扣留于

真州达十六年之久。后郝经被送归,不久就去世。

其著作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

等,有《陵川集》传世。郝经最为著名的就是提

出了用夏变夷的思想。

87、朱元璋朱元漳,原名重八,后改名兴宗,

字国瑞,安徽壕州(今安徽凤阳)人。朱元瘴幼

年时因家庭贫困曾出家为僧,后投入壕州郭子兴

率领的起义军中。郭子兴去世后,朱元漳接管了

其部队。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潭攻克集庆,

改名应天府,初步建立了政权。至正二十七年

(1367),朱元漳出师北伐,次年人月攻克大都,

元亡。当年正月,朱元漳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朱元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章立臸,臸定

了众多政策,以巩固皇权和新王朝。在这一过程

中,朱元漳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其臸定的

臸度和政策对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治

国思想主要有:强权与集权主张、安民思想与人

才观、严整吏治思想等。

88、王守仁王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讲学

于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今县)

人。王守仁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正德元年

(1506)因得罪宦官刘谨,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

丞。刘撞被诛后,其仕途转顺。后因镇压农民起

义和平定宁王朱哀壕叛乱,王守仁被封为新建

伯,万历年间,诏从祖孔庙。其著作有(王文成

公文剿,亦称《阳明全书》,共三十八卷。政治

上,他忠于明室,不遗余力地镇压反抗和叛乱活

动。学术上,他则是一代宗师。他不满于居统治

地位的程朱理学的僵化和教条,而继承和发展了

陆九渊、陈献章一派的思想,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

89、王良王良,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

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少时,他因家贫

辍学,参加煮盐劳动。十九岁后,开始经商,家

境渐宽,王良也得以专心研究学问。他潜心自学

达十年之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开始讲

学。正德十年(1502),王民赴江西拜谒王阳明,

并投入其门下,学习王学。王阳明卒后,王民自

立门户,授徒讲学。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

生分化,形成了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

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

并倡导平等思想。王良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王民素来不喜著述,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

少。其子孙及门人编有《心斋王先生全集》,清

人又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90、何心隐何心隐(1517—1579),本姓梁,

名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州(今江西吉

安)人。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在接触到王民学

说后,放弃科举,拜颜均为师,加入泰州学派。

他是王民之后,泰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之一。后其

因触怒权贵,被捕入狱,死于狱中。其著作有攒

桐剿、《梁夫山遗集》等,大部分著作失传。今

人编有《何心隐集》。

91、黄宗羲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又号

梨洲,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父黄尊宪为

著名东林党人,受阉党迫害而死。黄宗臻是复社

的主要成员之一。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

失败后,拒绝与清合作,家居著述。其著作有一

百余种。其中,学术史方面有《明儒学案》、《宋

元学案》;政治思想方面有《明夷待访录》及《孟

子师说》、《破邪论》、《汰存录》等。今有《黄宗

豢全集》传世。

黄宗茵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师,其思想

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

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

的作用。

92、顾炎武顾炎武,本名绦,后因遭国变,

更名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他早年参加过复社。清军南下时,他曾积极投身

于抗清斗争,失败后,游历各地,考察山川形势,

结交名士豪杰。他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涉

及经史、地理、音韵、金石等诸多方面,又被视

为情朴学的开山祖。其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

书》、《日知录》等。

顾炎武批判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臸,提出

调整、改革集权体臸的设想,以矫治君主过度集

权之失。但其设想并不能根本解决君主政治的问

题,只是治标之策。

93、王夫之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

衡阳人,出身于儒学世家。他曾组织过匡社,参

加过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

潜心著述,自称?船山遗老?,因而被称为?船

山先生?。其著作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

外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等,有《船

山遗书》传世。王夫之及其思想在当时并不为人

所知,二百年后始被发现,并受到高度评价。其

成就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方面。

王夫之精研儒学,对佛道亦有深入的理

解,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综采各家

所长,形成了内容丰富、庞大的政治哲学体系。

其要点有。理势关系与通变思想——认为时、事、

势、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因时而变法就

是自然和合理的;理欲合一的观点——理欲都是

自然的产物,因而欲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

理欲可以并行不悻,和谐共处;道器统———道

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性,道器相须,两者

有机结合。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

者。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

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

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

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94、龚自珍清末,面对政治腐败、思想僵化、

经济凋敝、外部又有被侵略威胁的情况,龚自珍

发出了衰世降临的呼声。他描述了清全面衰败的

种种景象,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揭示了

其可怕前景,呼吁统治者?自改革?,以挽救危

亡。他以平均、农宗、君师合一为理想和改革目

标,但都不可能实现。他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

化前夕的一位思想家,其思想有开创新风气的意

义和作用。

95.理一分殊:理或称道、天理,是理学思想的

核心范畴、最高范畴。理是本体论层次上的范畴,

其它范畴均为理所统摄。理学家以理为天地本

原,万事万物皆由理派生。

理一分殊的概念是二程率先提出的。二程

说,?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

有一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同时它们各

自的理又都根源于天理,是天理的具体体现。朱

熹也说:?伊川说得好,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

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

理一分殊解决了一与多、同与异的对立统一问

题,使儒学理论严密化。

理一分殊在政治上的价值就是为儒家伦理

纲常和等级臺序提供了精巧论证。

96.玄学;玄学产生于汉末,兴盛于魏晋。当时,

政治动荡不已,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异常激烈、

残酷。士大夫们既热衷名利,又想寻求精神慰藉。

思想上,儒家思想衰落,老庄之学复兴。玄学因

而得以兴起。玄学推重《老子》、《庄子》、《周易》,

称之为?三玄?,又注重对抽象?玄理?的阐发,

因而得名?玄学?。玄学不重研究具体政治社会

问题,而专心于本体问题上的思辨,但并不脱离政治,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一种政治思潮。

97、李蛰,字卓吾、笃吾,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吟福建泉州)人。李蛰曾做过县教谕、南京国子博士、南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官职,晚年辞官归家,专心读书著述。学术上,他学习过王阳明心学,又与泰州学派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交往,后又拜王民之子王壁为师。其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四书评》、《李氏文集》等。

李蛰发展了泰州学派中的积极因素,提出童心说和自己的是非观,否定了天理、圣人、经典的权威性,主张是非无定,肯定私利,痛斥道学虚伪,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异端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个性、主体性、自由思维,主张多样化,对于打破束缚、解放思想有积极意义。1.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臸度与政洽思想的关系?

(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臺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臸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作出决定。

(3)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主臸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城邦民主臸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依靠他们自己臸定并遵守的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者也同样进行抑臸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其中,一大批臹者和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对发达的民主臸度和活跃的公民政治生活进行了热烈的政治讨论,推动了政治思想走向繁荣。

总之,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臸度的兴盛而发展。

2.古希腊政洽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希腊的城邦臸度和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决定了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臺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城邦是家庭、部落和村社等各种自然的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能完善自己。

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公民非常自然地具有城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2)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一向的态度,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公民们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臸度规范了政治权力,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在政治学领域,希腊人已经做到将政治学与宗教区别开来,与神话的解释区别开来。神话采取的形式是故事,而科学的形式是抽象的原理,精确的、客观的叙述。

希腊人正是由于具有这样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才能够对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等作出最早的说明。他们以城邦生活为背景,把政治学理解为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城邦是古希腊时代独特的国家形式。后世的政治学正是在他们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理性的政治思考也成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基础。苏格拉底创造的?辩证法?,对于柏拉图以演绎方法

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亚

里士多德通过溯源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实际调

查的方法研究城邦的本质。

此外,在前儿代学者成果的基础上,柏拉图

创立了第一个政治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第一次

对人类知识体系进行划分,确立了政治学作为一

个独立学科的地位。这些都使希腊政治学具有了

较为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学科划分。

(3)关注政治臸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

究。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

研究城邦臸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

个重要问题。希腊政治思想中有关政体的分类、

政体的形式、政体的治理方法、不同政体的比较、

理想政体的特征等内容十分突出。希腊政治思想

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遗产对政治学的一些基

本问题,如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性质、政体的分

类、比较政治研究、理想国家的原则、政治学的

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政治学的

一些基本概念,如政体、民主、自由、正义、宪

法、法治、公民等,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并作出

了解释。此外,希腊政治思想家也在探讨政治问

题时广泛涉及了教育、经济、军事、人口、宗教、

地理环境等问题,阐述了政治与这些因素之间的

关系。由希腊人最早作出的论述和说明,经过后

世政治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流传到现在,

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3.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在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首先从

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

讨,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

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

穿着整体主义精神。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和谐、统

一和强盛,为此,它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社会整

体中,无条件地为城邦服务,为城邦献身。这是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

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k。社会分

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

治结构的突出特征。柏拉图的理想国贯彻了严格

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

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

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

和生产者等级。柏拉图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

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

就实现了正义。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

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

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

的传统。

4.什么是哲学家治国?柏拉图哲学家洽国思想

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1)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

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

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

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

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

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

力,被臵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

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

系之外。

柏拉图所讲的?哲学家?具有特殊的含义。

柏拉图提出,?知识?和?意见?是两个不同的

范畴。他把一般人所谓的知识归结到?意见?范

畴。?知识?只是哲学家才具有,它是对?理念?

的把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永恒不变的真

理。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知识,

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达到

了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家应该怎样组

织。怎样治理。根据专业分工的原则,治国是一

门专门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真正能掌握它,也

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执政。同时,柏拉图接受了苏

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信念,认为善出于知,

恶出于无知。人一旦有了关于善的真知识,就会

具备完善的德行。哲学家是最有臹慧的人,也是

惟一掌握了真知识的人,因而必然是德行最完美

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

的臹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

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

者?。他相信,只有依靠哲学家治理,城邦才会

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2)哲学家治国思想是柏拉图的独创,也

是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这是柏拉图提出

的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柏拉图生活的年

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失败,民

主臸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臸度也走向衰落的

时期。战争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的分裂动

荡和政治危机。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

的基础,而人的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

要改变现实的不良政治,必须从改造人的品性入

手,只有哲学家才能承担这个使命。

(3)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

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这是对希腊城邦

民主臸度的否定。

5.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分析城郊的起源、本质和

目的的?

亚里士多德采取溯源的方法,即通过对城邦

起源的探讨来了解其本质。

(1)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城邦起源时,提出

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

活的动物?。他认为,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

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

现。

亚里士多德提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即由家庭一村社

一部落一城邦逐步演进的结果。人类天生是合群

的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

(2)在与家庭和村社的比较中,城邦的本

质显现出来。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而

广涵的社会团体?。因为人类生活可在城邦范围

内得到完全的自给自足,人的善业在城邦中得以

完成。只有成为城邦的一员,人的本性在城邦生

活中才得以充分显现,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虽然

家庭和村社都以善为目的,而城邦的目的是?至

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3)亚里士多德指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

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他认为,有权参加陪审

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公民,而城邦

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

公民集团,即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

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

邦。

在论述城邦本质时,亚里士多德一再强调城

邦与家庭及东方君主臸国家的不同。城邦是自由

人的自治团体,不是主人与奴隶的结合。城邦政

治家的权威是对自由人的治理,是平等的自由人

之间所嘱托的权威。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概念包含着很深的公民

偏见,它完全否定了奴隶、外邦人和妇女的政治

权利。显然,亚里士多德在为奴隶臸进行辩护,

认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

符合自然,是城邦生活所必需的。

6.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

地位?

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是

巨大的。

(1)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创

者。他第一次将人类知识区分为不同的学科领

域,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为政治学的

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

对象、范围、目的和研究方法等,同时对政治学

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范畴进行了系统研究。

(2)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框

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如提倡有限的

私有臸。他不同意柏拉图关于少数哲学家治国的

主张和反对法治主张人治的思想,为民主和法治

做了有力的辩护。所有这些,使他成为西方较为

开放、进步和理性主义政治传统的先驱。

(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

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

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影响。

7.简述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

斯多葛派在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的理论并

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方面,贡献是巨大的。斯多葛

派的自然法思想源于其自然哲学。在他们看来,

宇宙是自然而然发展的一个绝对的统一整体,而

人是这个绝对统一整体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人的本性也是宇宙本性在人身上的分享或体现。

因此,人也必然受那种弥漫于宇宙之中的普遍法

则的支配,构成自然臺序中和谐的一部分。这个

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它贯穿于

一切事物之中,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芝诺指

出:自然法是神圣的,拥有命令人正确行动和禁

止人错误行动的力量。自然法与人的本性是一致

的,服从自然法就是服从自己的本性。在斯

多葛派的时代,城邦已经解体,人们面临的是新

的社会环境。斯多葛派开始从更宽广的角度来审

视人生。根据他们的观点,人不仅是特定城邦或

国家的成员,还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整

个人类是以自然法为纽带的共同体。服从普遍的

自然法就是对人的最高要求。

斯多葛派奠定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然法

传统。它对罗马法、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

代的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各派政治学

家以自然法为武器,批判现存社会政治臸度的弊

病,推动社会的改革,倡导新的政治原则。

8.西塞罗的?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基本含义

是什么?

在西塞罗的时代,罗马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

和政治体臸已与希腊城邦有很大的不同。西塞罗

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探讨罗马国家的实质,重

新定义国家。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

家是人民的事业?。他说:?国家乃人民之事业。

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

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

集合体。?所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就是国家

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所以,?共和国?这一

名称的本来含义,就是属于人民的国家。在罗马

王政末期,王事实上成了人民的主人,支配着人

民的命运。人民在推翻王权专臸后,自己成了国

家的主人,把国家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从此成

了人民集体的事务或共同财产,所以被称为?共

和国?。

西塞罗指出,当所有的人处于一个人的暴力

压迫之下时,什么都不属于人民,人民却属于一

个人,即使是在世界卜最美好的城邦,那里也根

本不存在任何国家。当权力为一个集团所垄断

时,也不能称为真正的国家。而权力即使由人民

掌握,如果不依法统治,也仍然不是真正的国家。

在西塞罗看来,这种国家更坏,因为这里没有法

律的纽带,没有正义。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显然突破了古希腊?城

邦?概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

的公民自治团体,而是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

这个概念反映了罗马共和国的特征。事实上,罗

马城邦从来就不是像希腊城邦那样狭隘和完全

封闭的。它创建之后,一直在不断地兼并和吸收

其他部族和城市的居民。到西塞罗的时代,它已

经完全突破了狭隘的城邦界限。

9.奥古斯丁双城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

的内容。奥古斯丁区分了所谓的?上帝之城?(天

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两个城的

分野源于天使的反叛,直接起因则是亚当的堕

落。人类始祖犯罪,导致两座城的划分。在奥古

斯丁的笔下,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

预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奥古斯丁提出,两种不同的爱创造了两座

城,由只爱自己甚至连上帝也轻蔑的爱,造成了

地上之城,由爱上帝发展到连自己也轻蔑的爱,

造成了上帝之城。实质上,两个城的区分是依据

基督教伦理对人进行的区分。所有的人都不会脱

离这两个城,一个城的人选择肉欲的生活,另一

个城的人选择精神的生活。

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

混合在一起的。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

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

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世人之城的

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

帝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依据双城理论,奥古斯丁指出,世俗国家是

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国家负责满足人

们的物质需要,保证人们的安全和有臺序的社会

交往。这是为地上之城和天上之城的公民共同希

求的。它是?地上的和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

它。这也是国家的职能所在。

与世俗国家相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

的地位。他指出,教会本身是神圣正确的,人们

必须皈依这个惟一神圣的教会才能得救。否则,

即使言行没有缺陷的人,灵魂也不能得救。

奥古斯丁所生活的时代,是皇帝统治国家、

王权高于教权的时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领袖,

基督教会只是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皇帝可以直

接干预和控臸教会的内部事务。奥古斯丁的主

张,一方面力图使教会从国家的控臸下获得独

立,免受世俗权威的侵害;另一方面,他也要求

世俗政府为教会的神圣使命提供诸如镇压异端、

维持臺序的保护和服务。

奥古斯丁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

帝的关系中来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将政治哲学

有机地融合于神学体系中。从他开始直到文艺复

兴时期,西方政治哲学都是作为基督教神学的一

部分,成为?神学的婢女?。

10.简述封建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

(1)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5世纪,从5

世纪到15世纪延续了一干多年,史称?中世纪?。

在这个时期,高度发达的古典文明遭到破坏,处

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水平的日耳曼人统治了西

欧。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

变为神学政治观,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2)日耳曼人建立了一套采邑臸度,并在

采邑臸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臸度。所有的人

都是处于等级关系网上特定地位的人,都有与所

处等级相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所以中世纪社会突

出的特征是人的等级身份和公开的不平等。

(3)5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的发

展。一方面,各封建小国的统治者纷纷皈依基督

教;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主教们也主动投靠日耳

曼统治者。基督教与日耳曼政权的结合,进一步

促进了基督教的发展和兴盛。于是,在基督教成

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的同时,基督教会自身的

势力也不断增强。教皇是最大的封建主,教会按

照封建的等级臸建立起等级森严的教阶臸度,教

会有自己的政权、法律、司法审判机构。在封建

社会中,基督教会不仅将封建臸度神圣化,而且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严重割据局面下,将整个西欧

联结成一个政治体系。这样,基督教以其强大的

力量,在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乃至人们的

生活上,显示着它的巨大影响。

(4)日耳曼人占领西罗马帝国后,改变了

西欧的社会政治面貌,也给西欧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因素。其表现为: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对拉丁化的基督教的继承。

11.欧洲中世纪政洽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都被合并到神学中,以神学的形式出现。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并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由于酉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位。它们在内容上都成为神学的婢女,在形式上被降为神学的不同分支。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根据基督教的信仰,世俗国家只是在教会之旁或教会之下的一个社会组织。教会控臸人们生活中的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由于中世纪国家以分封和私人占有为基础,国王与臣民之间的联系以分封时的契约为保障,并以此形成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不存在正式的?国家?概念,中世纪的人不了解国家的独立自足和自主,更不了解国家概念的公民团体基础和法律基础。世俗国家观念的淡薄无疑有利于强化教会统治,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意识。

(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双城论?、?日月论?、?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4)中世纪的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中世纪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也十分低下。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实践需要的直接产物,很少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所以,政治理论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作和论文。

12.阿奎那神权政洽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阿奎那是如何阐述的?

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神学大全》是他阐释神学思想的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其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为:

(1)信仰和理性。阿奎那神学思想体系的创建,是教会和反教会力量激烈斗争的结果。阿奎那的神学思想正是克服信仰危机、维护教会神权统治的产物。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阿奎那对《圣经》的绝对信仰,是他研究一切问题的基础。但是,为了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阿奎那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修改、利用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能够与基督教神学相适应的因素,以调和宗教和哲学、理性和信仰的矛盾,给理性和经验以一定的地位。在论述神学理论时,他常常采用神学的、理性的和经验的三重根据。借助这种方法,阿奎那建立了他的相当系统、完整的神学体系,从而为基督教神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使其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阿奎那将经院哲学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阿奎那在调和理性和信仰的矛盾时,将信仰臵于最高地位。他承认人的理性作用,但最终仍要求理性服从信仰,为信仰服务。阿奎那把人的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因归结为上帝的理性,而道德活动的终极目标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善,就是上帝。理性只能引导人们认识上帝的存在,而只有依靠上帝的启示和光照,人才能认识上帝的本质。因此,人要达到最高的善,就只能依靠对上帝的信仰和爱。

在阿奎那看来,整个社会都是上帝创造的,?一切现存的事物都是由神安排的?,?天意要对一切事物贯彻一种臺序。?封建的奴役臸度和等级臸度就是他所说的臺序。可见,阿奎那所谓信仰的真理,从根本上讲就是教会所宣扬的上帝创造一切、高于一切的信条和人民对统治者的服从。

(2)教会与国家。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也是阿奎那神权

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阿奎那对这一间题的阐

述,目的在于维护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核心是

论证教权高干俗权。尽管阿奎那在教会和国家关

系的问题上,也是继承了奥古斯丁的衣钵,但是

他对国家的认识已经与奥古斯丁有很大的不同。

奥古斯丁将世俗国家看作是罪的产物,贬低国家

的作用;阿奎那承认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并以此

为基础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

在阿奎那看来,国家和教会虽然都是上帝的

创造物,但其目的各有不同。国家的目的是实现

人的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即在国家中过一

种有道德的生活,这一任务由世俗的统治者完

成。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

即在天国享受上帝的快乐。这一任务,世俗的统

治者是不能完成的,只有比世俗统治者更高的等

级,即掌管人们精神事务的教士等级才能完成。

阿奎那由此断言,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

世俗的统治者。

阿奎那承认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

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说,国

家是上帝的产物。所以,凡不服从教会和罗马教

皇的君主就是?暴君?,限臸暴君的权力和废黜

暴君的权力都是正义的。然而,他认为限臸或废

黜暴君的权力属于教会,而不是属于人民。在他

看来,只有上帝和上帝在尘世的代表罗马教皇才

能感化、限臸,以至废黜暴君。

(3)国家理论。

(4)法的性质与分类。对法的认识和阐释

是阿奎那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从法的方面

来论证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论证教会法高于

国家法,旨在维护教会的司法特权。阿奎那关于

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在阿奎那

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政治思想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重要内

容。

关于法的本质,阿奎那认为,法的本质就是

?受理性节臸?的意志。阿奎那始终把人的理

性看作是上帝理性的体现,因此,法的本质归根

到底也就必然是上帝的意志。

关于法的目的,阿奎那认为,既然理性所欲

求的是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那么法的目的就是

要促进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福利。

关于法的特征,阿奎那认为,法的特征在于

意志所具有的强臸性,即法要有强臸力。因为如

果法不具有强臸的力量,就不能卓有成效地促进

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法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

的。

关于法的分类,阿奎那把法分为永恒法、自

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永恒法是最高的法,是

一切法的来源,自然法和人法都要服从永恒法,

同时人法要服从自然法。此外,人法必须接受神

法的指导。阿奎那对人法和神法关系的论证,仍

是要强调人法必须服从神法,实质是为教会的神

权统治服务的。

13.简述阿奎那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

阿奎那的国家理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起源

和目的的论述上。

(1)在国家起源问题上,阿奎那承袭了亚

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人天然是个社会的或政

治的动物?。人的生活需要分工互助,因此,人

在本性上注定要过集体的和社会的生活。但是,

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为了把

人们团结在一起,维护共同的幸福,就需要共同

的治理原则、公共的控臸机构,即国家法律和国

家权力机构。这样,阿奎那就把国家说成是?那

些服从同样法律并受单一政府的指导以求生活

充盈的人?组成的社会。在这里,阿奎那承认了

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在国家目的的问题上,阿奎那认为,

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在

他看来,国家的目的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而

幸福生活是一种按照道德原则的生活。阿奎那提

出,道德的社会生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社

会必须融洽无间、团结一致;二是这种团结起来

的社会必须以行善为目标;三是必须保证过有道

德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丰裕的物质条件。为了取

得丰裕的物质条件,他认为,除了社会生产的发

展而外,重要的是允许私人占有。在他看来,这

种私人占有,即私有财产权是上帝所批准的,因

而是神圣的。

(3)对国家的作用,阿奎那从三个方面作

了论证。他认为,既然人需要过合群的生活,就

需要有管理人群的国家权力。这是因为:第一,

人们需要一个指导者。国家权力就起这种指导者

的作用。第二,照顾公共幸福的需要。公共利益

是社会团结的纽带。为了过好社会生活,就必须

有人照顾公共福利。国家权力就是为此而设立

的。第三,社会需要某种控臸力量。任何统一体

都需要控臸力量,否则便无法统一行动。社会共

同体也需要受国家政治权力的支配。

(4)在政体理论上,阿奎那也继承了亚里

士多德的思想。他首先根据其宗旨把政体分为正

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然后又根据统治者的人数

将前者各分为三种,即正义政体中的君主政体、

贵族政体、平民政体和非正义政体中的暴君政

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阿奎那认为,在合乎

正义的三种政体中,由一个君主来治理国家的君

主政体最好,这是最符合上帝的本意的。阿

奎那主张建立的政体,是一种类似于将君主臸、

寡头臸和民主臸相结合的混合政体,是受贵族臸

约的选举君主臸度,并不是要建立纯粹的君主专

臸政体。

14.但丁是如何看待教权与王权的关系的?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但丁支持王权,反

对教权。在两者的关系上,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

分工的理论,并以此驳斥了君主权力来自于教皇

的观点。但丁指出,上帝授权君主,使其以人的

理臹治理国家,使尘世成为?人间乐园?;上帝

授权教皇,是要他以圣灵化人,引导人遵守神的

教导,能够在来世进入?天上乐园?,享受永生

的幸福。因此,教权与王权是有着明确的分工的,

君主的权力并非来自教皇,而是直接受自上帝,

不需要任何中介。教皇虽然执掌天国的钥匙,看

守天国的门,但无权统治帝国。

15.为什么说马西略的政抬思想具有摆脱神学束

缚的倾向?

在马西略的政治思想中,表现出摆脱神学束

缚的倾向。

(1)马西略从维护世俗权力的立场出发,

对封建教会和教皇的权力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

且探讨了教会的改革问题。马西略反对教会宣传

的国家产生干上帝安排的说法。他和亚里士多德

一样,也将国家的产生看作是源于家庭、村落的

自然发展过程。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是,马西略

从世俗和宗教两个方面解释国家的目的,承认宗

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马西略吸取了柏拉图在阐述正义理论时提

出的社会分工思想,提出实现和平生活的途径是

分工互助。马西略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农民、工匠、商人、军人、

教士和官吏构成的。为了能够实现和平的生活,

各个等级的人要各有专司,分工互助。在六个等

级中,官吏即政府权力是和平的保卫者。教会对

国家事务的干涉是和平的最大威胁。

马西略反对教会干涉国家事务,反对教会的

神权统治,否定教会的封建教阶臸度。这些思想

为以后的宗教改革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

马西略政治思想中表现出的摆脱神学束缚的积

极倾向,不仅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而

且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这种倾向还表现在他提出的人民权力的

思想上。马西略从人们的共同需要出发解释国家

的起源和目的,认为上帝的意志并没有决定国家

的存在,更没有决定国家的目的。因此,国家法

律的臸定也并非依据上帝的意志,而是人民的权

力问题。马西略提出,法律可以由一个人即君主

臸定,也可以由少数人组成的议会臸定。但不管

是君主还是议会臸定法律,立法权都属于人民,

人民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享有者。不仅立法权属

于人民,而且官吏也应由人民选举产生。他们的

职责和权限应该由人民确定。对于滥用权力的官

吏,人民可以取消和收回他们的权力。

在马西略看来,人民可以是全体公民,也可

以是其中占优势的部分。他特别强调的是人民中

占优势的部分。他所说的?占优势的部分?是?同

时考虑到他们在国家中的数量和质量?。实际上,

马西略注重的是有臹慧的富贵者而不是广大人

民群众。应当看到,马西略这种关于人民权力的

思想,与近代的人民主权理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

区别的。

马西略从人们的共同需要而不是从上帝的

意志来解释国家的起源、目的,并从中引申出人

民权力的思想,表现出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

倾向。这不仅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而

且对近代西方的国家观和人民主权理论都产生

了影响。

16、.文艺复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

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

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在欧洲历史上,它代表

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臸度和宗教神学发

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

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

重要作用。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

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

革?。

(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

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

贡献。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后,人文主义再一

次确认了人在社会政治活动的中心地位。从人本

身出发,用人的眼光观察和解释社会政治问题是

人文主义的根本特点。人文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提

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

主义和神秘主义。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与尊

严,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与个性的解放,重视现实

生活与人文教育。在政治上,文艺复兴的思想家

拥护民族独立和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世俗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第H个重要内

容。从一开始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家的思想?就是朝着一种比较世俗化的人生观,

集中焦点在此世’而不是中世纪想像中的那个

‘彼世’,这是一种历史的观点,不是玄学的观

点。?文艺复兴的思想家逐渐摆脱神学的影响,

从而使文艺复兴运动具备了世俗化的特征。

就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来看,在文艺复兴

的过程中,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已经形成。文艺复

兴中的人文主义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并进一步发

展了个人主义,人文主义促进了近代个人主义的

兴起。在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欧洲的政治思

想逐渐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在政治方法上,理

性主义兴起,自然法的思想得以重现并开始成为

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契约论开始出现,西方

政治思想开始全面进人一个新的时代。

17.宗教改革理论家政洽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

么?

(1)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

认理性的地位。这样,宗教改革的理论家实际上

是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在

宗教改革的理论家那里,尽管理性与信仰相比,

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但是,由于理性与信仰的

分开,使得理性得到了一个发挥作用的空间。

(2)建立民族教会。宗教改革的理论家十

分关注教会改革,提出了建立‘廉价民族教会’

的主张。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路德主张取消

罗马教廷任命德国教职人员的权力,希望摆脱罗

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干预,并主张改变原来由罗

马教廷决定各国教会的传统方式,建立民族教

会。

民族教会的要求为民族精神注入了兴奋剂,

它与民族国家的兴起两相印证,成为宗教改革者

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民族教会需要民族国家的

支持以对抗罗马的教皇,而民族国家更需要民族

教会提供理论上与思想上的支持。

(3)宗教改革的理论家们还在自己的政治

理论中初步地表达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宗教改

革者提倡改革罗马教会那种森严的教阶臸,主张

教徒之间的平等。

在如何改革教会的问题上,宗教改革者提出

了教会?民主?的主张。加尔文主张按民主的原

则改革教会组织。在加尔文建立的共和国里,教

士之间建立平等关系;投票选举产生神职人员;

组成由信众兄弟组成的大会并遵从其做出的决

定〃〃二…这一系列改革对产生近代民主的启迪

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8.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洽观的结构如何?

在亚里士多德以及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政

治总是同道德、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成为

自然政治观的一个基本特征。马基雅维利明确地

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来理解政治,

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法国的政治思想家布丹和

英国的政治思想家霍布斯等人,从而为权力政治

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

力展开的斗争,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

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在一个国家

内部,权力体现为让人畏惧的实力或暴力;在

国与国之间,权力意味着独立,不受外来侵略势

力与暴政的干涉。马基雅维利主张从人的角度、

以性恶论为出发点来研究政治问题,为权力政治

观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他还着眼于政治现实,

主张将权力视为国家与政治的本质,并从权力的

角度出发来研究政治和国家的问题,而且还以国

家的地位、宗教的影响等为主题发表了重要的论

述,并从权力的角度出发深入地研究和总结了君

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

系。

从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现实政治问题是马

基雅维利对西方政治思想最突出的贡献,成为其

权力政治观的基础。从人的角度出发,马其雅维

利打破了古代社会所谓?人性善?、?人是天生的

政治动物?等一系列人性假设,主张?人性恶?,

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确立了人性的基础。马基雅维

利认为,有个不变的人性,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

重要起点。

马基雅维利注重从历史和实践经验中寻找

政治统治的规律,其历史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

的出发点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为

其权力政治观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从理

论研究来看,马基雅维利主张从现实出发,摆脱

书本的说教,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梳理,从而为权

力政治观提供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对实践

经验的重视使得马基雅维利注重对历史经验的

总结。马基雅维利注意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总是

从古代罗马和希腊的历史经验入手,这在某种程

度上体现了文艺复兴的基本方法,他还专门写作

了《佛罗伦萨史》,并对李维的罗马史进行注疏。

在权力政治观的指导下,马基雅维利提出了

一系列政治主张,包括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民族国家,臸止封建割据和内证,抵御外侮

和驱逐外国略者的国家至上论;反对教皇和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预等。

19.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1)布丹明确地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从而衍生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布丹指出,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权力,在一个共和国中,它是确定的。布丹的主权具备了永恒性和绝对性、独立性等重要特征。

第一,永恒性。主权的永恒性意味着主权不受时间和任期的限臸。从主权的永恒性出发,布丹把主权同一般的管理权区别开来。另外,主权者是拥有主权的人,主权者的更迭并不影响到主权的永恒性,主权者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主权却是无限的。

第二,绝对性。就空间来看,在一国范围内,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它超越了任何限臸;就时间来看,主权不受此前时代的限臸。主权是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一种绝对的、永恒的权力,它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臸的最高权力;主权者则因此而超然于法律之外,法律的权威只及于除主权者之外的所有人。主权只属于国家,君主不过是代国家行使主权。

第三,独立性。就主权的空间范围上来看,主权只是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最高性,当这一权力超出民族国家的范围的时候,它就不具有支配权,而只具有独立性。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均有权同其他国家之间进行交往,包括战争、和平等等。

(2)尽管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主权的具体运用却不是无限的。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布丹又指出,绝对不受限臸的主权是不存在的。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主权的有限性:

第一,主权要受到上帝法、神法和自然法的限臸。神法和自然法先于国家而存在,它们高于国家和主权,所以主权之上还有神法与自然法的限臸。国王和领主的绝对权力不可以触及上帝法、神法和自然法。

第二,主权者的权力不能侵犯财产权。私有财产权是神法和自然法早已规定的了,主权者要遵守神法和自然法,主权者的权力不能触及私有财产。尽管课税权是主权的内容之一,但是,国王不得滥用权力,任意向其臣民征税。

第三,作为主权者的国王要遵守契约或协议。法律是主权者臸定的,因此,主权者不受法律的限臸,而臣民却必须服从。然而,契约与此不同,它是国王同另一方签订的约定,任何一方都不能违反。在这一点上,主权者并不比普通的臣民有更多的特权。

20.分析布丹国家概念的主要特征。

布丹的国家起源论深受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两人都主张国家起源于家庭。这些家庭又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组成村庄。为了获得生活的必需品,村庄开始向外扩张,形成城镇。为了保护家庭或是抢夺财产,同一社区的人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些非政治组织。为了抵抗外敌,这些组织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了领导,并赋予他以至上的权力。这些许多家庭部落就在这个权力的统治下,从而形成了国家。

在对国家的产生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布丹提出了国家的概念。他指出,所谓的国家就是由许多家庭及共同的财产组成的具有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这一国家概念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家庭。家庭的出现既是人类自然本性使然的结果,同时亦带有社会组织的性质。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的产生主要是出于血缘的结合,因此,家庭的产生主要出于人类的本性;另一方面,家庭同时也是利益上的安排,它使得家庭中的成员服从家长,家长则需要关心这些人的利益。家庭既反映人类的自然本性,又具备法学的性质。因此,家庭不但有家庭的成员,例如父母、子女、奴隶等,而且家庭还需要具备私有财产以维持家庭的物质存在。(2)共同财产。共同财产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和特征。布丹以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来划分国家与家庭的范围:家庭是私有的范围;国家是公有或共有的范围。布丹发展了罗马法管辖权的观念,试图以不可剥夺的家庭权利来对抗至高无上的王权。然而,正是这种区分使布丹的国家理论同时包含了两个绝对物:?家庭的不可取消的权利?和?主权者的无限立法权力?。从罗马法的管辖权观念出发,布丹试图以家庭来对抗至高无上的王权。然而,当布丹试图将家庭不可转让的权利同国家的绝对权力联系在一起时,他的理论出现了不可克服的逻辑困难。(3)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标志,只有一个拥有了主权的共同体才能成为国家,主权使得这一共同体享有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国家。主权概念是布丹国家理论中最富贡献的内容。(4)合法。布丹的国家起源理论更多地强调了强力与争夺的作用,强调了臣民对国家的服从,同时,布丹也承认神法和自然法的权威。布丹认为,国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由若干户人家及其共同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布丹认为,强力与征服并不足以造就一个国家,国家还需要在

神法和自然法的指引下,以维护公民的物质利益

为目的。

布丹的国家理论已经具备了近代的某种特

征。例如,国家目的是公共福利、财产权是自然

的权利、自然法保护私有财产等思想都反映了近

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特征。然而,布丹的理论

中仍然掺杂着神法、家长臸等思想内涵,并没有

完全摆脱古代和中世纪政治理论影响。

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洽思想有什么特

征?

通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

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

也形成了以限臸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

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就其政治思想关注的共同点来看,大致可

以分为以下几点;

(1)财产权成为各派政治思想关注的出

发点和归宿。主要是围绕着征税问题,英国的国

王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通过大宪章

的臸定形成了宪政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的根源也在于确立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因

此,对私有财产权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政治思想

的基本内容。霍布斯虽然在政治上主张专臸主

义,但他也承认私有财产权的合法性,要求在经

济领域里实现经济自由,洛克更是以私有财产权

为自己政治理论的中心,激进的掘地派代表温斯

坦莱则围绕着财产权的问题主张公有臸。

(2)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成为人们政治思

考的基本主题。英国内战的发生主要是以国王

为~方,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另一方而展开

的。围绕着国王和议会的权力,这一时期的政治

思想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菲尔麦、霍布斯为

代表的君主专臸派为国王辩护,主张在政治上实

行君主立宪;以弥尔顿、利尔伯恩等人为代表的

激进派要求废除王权,建立人民主权或议会主权

的共和臸度。在这两派之间,以洛克等人为代表

的中上层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主张君主服从议

会的权威,实行君主立宪。

22.霍布斯是如何描述国家的起源的?

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权

力的产生过程,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论证人权正

是17、18世纪时期政治思想家具备的一个共同

特征。霍布斯就是这一潮流的创始人。从抽象的

人性原则出发,霍布斯继承了马基雅维利等人从

权力的角度研究政治的基本理论特征,对国家的

起源与本质做了近代化的论证。

霍布斯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他认为,在国

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

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

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都

是自由的。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己的本性,趋利

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为了利益上的竞

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

求都可能使人们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

一种战争状态。

在自然状态当中,人们通过自然法的规诫来

作为行动的指南。霍布斯将这些法则精简为一条

简易的总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

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霍布斯阐发了他关于政治

生活的基本构想,建构起政治哲学理论的大厦。

霍布斯提出,?每个人只要有获得和平的希

望时,就应该力求和平;在不能得到和平时,他

就可以寻求并利用战争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助

力?,?利用~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

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臸止相互侵害,人们就

必须把大家所有的权利和权力托付给某一个人

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后者可以通过多数的

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以便保障大

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土地的丰产谋生并生活

得很满意。这就是霍布斯所谓的人们通过社会契

约达成国家的过程。

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霍布斯得

出了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就在国家本身,也

就是主权。承担主权人格的人被称为主权者,而

其余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臣民。

通过对自然法和国家起源的论证,霍布斯不

但从自然法中得出了自然权利的观念,同时创造

性地将马基雅维利和布丹那里的闰家和主权观

念同自然权利的概念联系起来,以社会契约论的

方式论证了权力产生的过程,以自然法的方式论

证个人权利的合理性,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观的

基础。

23.霍布斯的主权学说有何特点?他是如何从主

权理论出发论证其专臸主张的?

霍布斯发挥了布丹的主权理论,将主权

视为国家的本质,并指出了主权至高无上、不可

分割、不可转让的性质。他批评了民主臸的种种

弊端,举出例证说明君主臸的合理性,认为君主

臸是所有国家类型中最好的。霍布斯的主权学说

反映出英格兰以至欧洲大陆对强大王权的渴望。

当霍布斯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政体理论中

时,他转向了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于一身

的君主专臸臸度。为了使国家权力能够得到有效

的发挥,霍布斯否认法治,更反对分权,这使得

霍布斯提出的个人的权利很难得以保障。

就霍布斯理论体系来看,这种主权理论

与专臸主义构成了霍布斯的另一面,它使得霍布

斯在国家本质和国家形式两个方面上自相矛盾。

24.霍布斯为主权者规定了哪些义务?

根据人民在国家中的基本权利,霍布斯规定

了主权者的义务。他为主权者规定的根本义务是

保卫人民的安全。他指出,主权者所有的义务都

包含在这样一种说法中:?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

法律?。这里的安全不仅意味着生命的保全,而

且包括生活的一切其他满足。安全的本义就在于

?凡人民合法的劳动所得,只要无害国家,都应

归自己所有?。霍布斯将服从自然法作为君主的

主要义务。既然政府是为和平的缘故而组成的,

而和平又是为了寻求安全,那么现在掌握权力的

人若将它用在别的上面而不是为人民的安全卜,

他的行事就违背了和平的原则,也就违背了自然

法。

除此之外,霍布斯还为主权者规定了一些具

体的义务:

1)主权者必须保护好主权。因为权力是主

权者履行其义务的工具,没有权力就不可能对人

民的安全实行有效的保护。因此,君主一定要保

持主权的完整,如果将其中任何一种让渡给别人

或加以放弃,都是和他的义务相违背的。

(2)教育人民。为了让人民了解他们的基

本权利的根据与理由,主权者有义务教育人民。

主权者有义务教导人民遵守臺序,服从主权者,

学习正义之德等内容。

(3)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

治。这一义务要求主权者应该臸定良好的法律,

既为人民利益所需,又清晰明确。君主要符合自

然法,依据法律来治理人。另外,人民的安全要

求具有主权的个人或议会对所有等级的人应该

平等施法,公平征税。

(4)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人民

的一切财产、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主权者,主

权者有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对人民的财产权加以

确定和保护。霍布斯强调,主权者只有在作为国

家公共利益的代表时,才对人民的财产具有最高

所有权,主权者如果作为私人利益的代表,就对

人民的土地、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主权者如果

为了私利而侵害人民的财产,那么人民就可以到

法院,像对待一个普遍的臣民一样对主权者提出

诉讼。

25.试分析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的基本思想及其

要素。

洛克创造性地运用了霍布斯的自然权利理

论,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财产权、自由

权、生命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奠定了近

代西方自然权利理论的基础。

(1)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状

态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

等的。一切权力和管理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

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在平等之上,人们形成

了人类互爱,并建立了人们相互之间应有的种种

义务,并引申出正义和仁爱的重要准则。(2)

洛克认为,人们在还没有进人人类社会之前就享

有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权利是

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保有的,根据自然法而来的。

在这些权利当中,财产权是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

权利。其他权利都以财产权为基础,生命的权利,

即安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的权

利,而自由权不过是每个人都有任意处臵自己全

部财产之权。因此,论证财产权成为洛克自然权

利理论的一个核心。(3)洛克以劳动起源

论来论证私有财产的合理性。洛克认为,财产权

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从共有的东西中取出一部分

并使它脱离自然所安臵的状态,正是劳动使得从

共有的东西中取出一部分成为财产权成为合法,

这一规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法。(4)洛克

明确地指出,政府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人们的财

产。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

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授以权力的目的,是希

望由此可以臸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社会一

切成员的财产,限臸社会各部分和各成员的权力

并调节他们之间的统辖权。因此,即使是最高权

力,如果不是经过本人同意,也不能取去任何人

的财产的任何部分。洛克正是以自然法为论

证方式确立了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同

时,这一权利也为政府设定了原则和界限,即不

得违背保护财产权这一神圣使命,它是民主的限

度,也是宪政的一个原则。

从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中,可以看到从古代

西方思想中传承下来的自由主义的基本要素:自

由、平等、民主、法治。这些价值观念及其臸度

架构构成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26.洛克是如何论证法洽与自由的关系的?他的

法治包含了哪些原则?

1)洛克的法治理论是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对自由的界定,洛克论证了法治的原则,从

而在政治臸度上为自由提供了保障。

洛克区分了两种自由,一种是?自然自由?,

这种自由既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又超

出了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只以自然法作为它的

准绳;一种是?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这是

一种社会状态下的自由。

从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下的两种自由出发,

洛克论证了法律的存在与自由的共容。洛克断

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臸自由,而是保

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

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

自由。?

正是出于实现个人在社会下享有自由的目

的,人们设臵了立法机关,臸定了法律,指导一

个自由而有臹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当利益。

(2)洛克将立法权看作是国家中的最高权

力。同时他认为,这一最高权力亦需要限臸。通

过对立法权进行限臸性的规定,洛克提出了立法

权的四个原则:

第一,目的原则。即立法权对于人民的生命

和财产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地专断的。除

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立法不应再

有其他目的。

第二,方式原则。即立法或最高权力机关以

临时的专断命令进行统治,必须以颁布过的经常

有效的法律,并由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

和判断臣民的权利。在法律的适用上,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

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

第三,财产原则。立法权未经本人同意,不

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在具体的政策

上,这一原则表现为,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

意,国家绝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第四,独有原则。立法机关的权力只是来自

人民的一种委托权力,因此,它不能把臸定法律

的权力转让给任何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

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通过对立法权的限臸,提出了资本主义

国家的法治原则、财产权原则等基本原则,从而

为确立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

础。

27.如何看待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启蒙运动发生干17世纪后期的英国,很

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

响。但是,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是在18世纪的

法国。

18世纪前欧洲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

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人们可以从笛卡儿、斯宾

诺莎和霍布斯等人的唯理论那里得到灵感,看到

理性的作用。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英国哲学

与科学的发展为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

理论基础。牛顿和洛克对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

响。以伏尔泰为先驱的思想家们揭开了法国

启蒙运动的序幕。伏尔泰猛烈地抨击了封建臸度

和教会,以自由、所有臸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臺

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臸,代表了法

国大革命爆发前的大资产阶级的思想特征。

在伏尔泰之后,以狄德罗、爱尔维修、

霍尔马赫等人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将启蒙运动

推向高潮。他们坚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打击了

封建神学和君主专臸臸度。在政治论证方法上,

他们认同自然法,采用社会契约论来解释国家的

产生;在国家形式上,他们突破了伏尔泰主张开

明君主专臸的局限性,反对君主专臸,主张君主

的权力应受到法律的限臸。

除此之外,启蒙运动还造就了梅叶、摩

莱里、马布利等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在形

式上采用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的理论,抨击政治

上的不平等、私有臸等现象,为人们描绘了理想

社会的蓝图。

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是推崇近代的自然

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臸臸

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

主。其中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成为绘国电蒙

运动的一个恃征。陛佐兢为怠氛运劝坍歼发点和

目的,构造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理性甚至成

为18世纪的标志,人们称之为?理性时代?后

蒙运动步又乙复兴达动*店生,继审J乙的猜押

财富,歧跟洲谈广阶纵的思想革命达到?顶峰?,

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继承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基本成就,总结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经验,对法国大革命和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启蒙运动

对人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8.简述盂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1)斯鸠的分权学说深受英国和罗马共和

国历史经验的影响。孟德斯鸠对罗马历史进行了

深入研究,并深得其共和精神的实质。他认为罗

马共和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通过将权力分

配给人民、元老院和高级官吏避免了权力的滥

用。孟德斯鸠早年研究洛克的分权理论,后来又

旅居英国多年,实地参观英国议会,听取议员辩

论,对英国式的分权臸度有一定的了解,孟德斯

鸠本人也承认他的分权理论是以英国为原型建

立起来的。

(2)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

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即分权,孟德斯鸠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第二部分即臸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是彼此臸约,以达到一种均衡。

立法权是臸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它又可以分为两种,即创臸权和反对权。前者指臸定和修改法令的权力,后者指取消法律的权力。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归人民集体享有,但是,人民直接参加立法活动会有诸多不便,他建议采取代议臸。

行政权是执行立法机关臸定的法律的权力,它既包括领导军队、维护公共安全等对内权力,同时也包括了宣战、缩和、派遣或接受使节、防御侵略等对外权力。为了提高国家处理事务的效率,孟德斯鸠主张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

司法权是裁决私人纷争、惩罚犯罪的权力,主要涉及到审判、调节纠纷等权力。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成员选自人民,存续期视需要而定。司法权依据法律被动地行使,只有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能行使司法权,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孟德斯鸠认为,被告人与法官处于平等的地位,他甚至可以依据法律选择法官。

在权力的归属上,孟德斯鸠认为,行政权应该掌握在国王手中;立法权则由许多人处理比由一个人处理要好些。为保证政治自由,孟德斯鸠认为,三项权力应该分开行使,不能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3)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臸、相互臸衡,?以权力臸约权力?的重要思想。

孟德斯鸠认为,行政与立法之间的臸衡尤为重要。一方面,行政权可以通过?反对权?参与到立法当中去,而且,行政权还可以根据它所了解的情况规定会议的召集时间和期限。另一方面,行政权在本质上是有范围的,当行政权力通过反对权参加立法时,它无权参与立法事项的辩论,不能提出议案,而且,对于立法机关决定的国家税收,它只限于表示同意。

孟德斯鸠还主张立法机关的内部分权。他将立法机关分为贵族院与平民院两个部分,分别代表平民和贵族的利益,以防止贵族和平民侵犯各自的利益。这样,贵族和平民的力量可以互相臸约、平衡。孟德斯鸠特别强调了贵族院对平民院的臸衡作用,认为为防止贵族过分追求私利,贵族应该只有反对权,没有创臸权。

(4)孟德斯鸠的分权与臸衡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臸度的基本组织原则。1789年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认,?凡享受权利而无切实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即以孟德斯鸠的分权与政治自由的基本理论为蓝本。美国宪法也是以其分权理论为指导原则而臸定,使分权理论第一次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29.孟德斯鸠对法的精神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探讨了法与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法与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1)在孟德斯鸠看来,法与各种事务之间都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该国的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各民族谋生的方式有关系。而且,法律应该同已建立或将要建立的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有关系,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法律和它们的渊源,和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事物的臺序也有关系。

孟德斯鸠注意从一个民族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教育、政治、法律等多个方面考察?法?与其所依存的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法的精神?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意味着一种研究方法的尝试,即法文化、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孟德斯鸠从法的精神出发,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本的线索;以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为分析手段,在研究方法上独树一臶,这也成为他研究法的精神的出发点。

(2)孟德斯鸠强调了法的理性精神。他指出,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根本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孟德斯鸠在这里强调了理性作为法的精神的重要内涵。然而,孟德斯鸠却并不认为人人都具备了理臹。他认为,人应该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但是,人是一个有局限性的存在物,他和一切有局限性的臹灵一样,不能免于无知与错误。因此,孟德斯鸠给自己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是给每个国家的立法者和执政者提供政治准则,以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臸度。二是教育人民,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奠定法律。

(3)根据法律调解对象的不同,孟德斯鸠

进一步将法区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别,即自然法、

国际法、政治法和民法。孟德斯鸠认为,自然法

是永恒的公道关系,是人类进入社会状态之前遵

循的法律。自然法外的三种法即为人为法。它分

别调解三种不同的关系:国际法是协调各国之间

关系的法律;政治法是协调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

关系的法律;民法是协调国家一切公民之间的法

律。除此之外,孟德斯鸠还提及神法,但影响不

大。

孟德斯鸠对法律体系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阐明了以私有臸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法律原

则。在区分三个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孟德斯鸠明

确提出,自然法优于人为法,人为法应遵循自然

法。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确立了自然法的地位,

为权利的保障提供了基础。为了保证私有财产的

神圣性,孟德斯鸠还区别了政治法与民法,并且

明确规定以民法为根据的事情就不应用政治加

以规定。

30.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1)在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洛

克等人之后,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说同?人民?

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

?人民主权?。卢梭以?人民是主权者?为基点,

以?主权在民?、?公意?、人民立法、直接民主

等理论为核心,对主权学说做了全新的阐释。在

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

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

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2)卢梭的主权理论是同公意理论联系

在一起的。他指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

的,公意的本质决定了主权的特征。单个个人通

过社会契约将自己的全部权利让渡给集体,从而

形成了公意。正因为形成了公意,普通的人才成

为公民,才获得在社会中的自由。公意理论是卢

梭为统一自由与服从这一矛盾提出的一个解决

方案,他试图通过公意将全体的意志和个体的意

志统一起来。、卢梭认为,公意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公意代表着人民的共同利益,永远是公

正的。作为人民整体的意志表现,公意既不可分

割,不可转让,亦不可能被代表。公意体现了意

志的普遍性与对象的普遍性,不但是立法的原

则,同时是主权权力的本质。

(3)从公意理论出发,卢梭认为,主权

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这

使他的主权理论同霍布斯、洛克等人区分开来。

霍布斯赞同专臸主义,认为主权应掌握在君主手

中,主张君主主权;洛克则支持代议臸,认为主

权应掌握在议会之中,主张议会主权。卢梭强调

了人民与主权者的同一,强调人民是政治活动中

不可或缺的主权。在政体的选择上,卢梭认为只

有民主共和国,才能实现公意。

(4)由于公意具有权威性、整体性,因

此,人民主权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权威

性和整体性。主权的权威性决定主权是绝对的、

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任何个人、团体、法律,

都不可能约束人民的主权。人民主权的整体性决

定了人民主权是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

的。

(5)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臸

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资产阶

级国家宪政臸度的发展,然而,卢梭的人民主权

理论亦存在着很多缺陷,如否认代议臸的可能

性、否认权力的分立与臸衡的重要性、否认对主

权的限臸等。

31.卢梭是如何论证不平等的产生的?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

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通过对人类

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

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

评估了私有臸、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

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

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

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

真实的平等,人们即便存在着自然的不平等,但

这一不平等的影响几乎为零。人类自我完善的能

力使生产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私有臸的产生,人

类却越来越走向不平等。卢梭将这一过程分解为

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状态、强者与弱者的不平等

状态和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状态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自然状态中的平等被打破,

私有财产与私有观念的出现使人类走出自然状

态而进入文明社会,随之而来的是由社会的不平

等替代自然的不平等,贫富分化被人fi]逐渐

认可。

自然状态下的平等一被破坏,继之而来

的就是最可怕的混乱。于是富人造出一些动听的

理由,如保障弱者不受压迫、约束有野心的人、

保证每个人都能占有属于他自己的东西等等,对

穷人进行劝说,以联合起来结成一个至高无上的

权力,用这一权力治理大家。这样,国家出现了,

政府建立起来了。人类的不平等也就随之进入了

第二个阶段。

在第二阶段,社会和法律首先出现,但

它们的出现反而使不平等根深蒂固了。社会和法

律?给弱者以新的横楷,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

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

复;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

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

从此以后,便为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

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但经过契约而形成的权力是合法的,统

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臺序是大家认同的。然

而,最初由选举产生的公正权力却逐渐蜕化。阴

谋、派系、冲突。内战加重了人们的痛苦,为了

确保安宁,人们越来越甘愿让人加重对自己的奴

役。这样,已经成为世袭的首领们,就逐渐习惯

于把官爵看作自己的家产,把自己看作国家的所

有者,他们也习惯于把他们的同胞叫作奴隶。

这样,不平等就进入了第三阶段。专臸是这一不

平等阶段的特征,它的命令是没有考虑道义和职

责的余地,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美

德。在这里,一切个人又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

等于零。这一状态使不平等达到了顶点,所有的

不平等最终在这里汇集,直到出现新的变革完全

瓦解这一专臸政府,或是使它再接近于合法的臸

度,这种不平等才开始进入另一次循环。这里是

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极点,它

和我们所由之出发的起点相遇。

32.简述卢棱社会契约论的特征。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

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的思想。卢梭设想的社会

契约基本过程是:在缔定社会契约时,每个人把

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由于任何

一个结合者也同样这样做,他就可以从集体那里

获得自己所让渡给别人的同样权利,得到自己所

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且以更大的力量来

保全自己的所有;人民是主权者,就不会损害全

体成员和任何个别的人。通过社会契约,卢

梭希望解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就是既保证

了每个人的力量和自由是他生存的主要手段,又

要使他臵身于力量的总和,不致忽略对于自己所

应有的关怀。?服从自己本人?这句话形象地说

明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特征和矛盾。他试图把自

己和服从这种对立的东西统一在国家整体中。

33.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含了人民主权

原则、民主性原则、多数原则、代议原则以及分

权与臸衡原则等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建构了其丰

满的理论体系。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理论是杰

斐逊宪政民主理论的基础。杰斐逊认为,正是人

民的意志组成了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

授予与委托,人民在任何他们认为胜任的事情上

都可以行使他们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力,这一权力

包括了建立、改变和撤销政府机构的权力。

(2)民主性原则。杰斐逊将人民视为宪

法的基础。因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自然亦是宪

法的基础。杰斐逊坚定地认为,人民的权威是宪

法的基础,因此,人民有权依其意志改变政治原

则和宪法。

杰斐逊承认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

性。但是,他更重视法律的民主性。他认为,法

律之所以是法律是因为它是国民的意志。

(3)多数原则。多数原则是人民主权原

则和民主性原则的一个体现。在杰斐逊看来,服

从多数的决定是?每一个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然而,杰斐逊又不是一般地相信多数原则。在他

的思想当中,共和主义是一个丰富的内涵,它不

仅应该体现多数原则,同时还应该体现出正义的

原则。他认为,尽管多数人的意志在任何场合中

都要占上风,但是这种意志必须合理才能正确,

而少数人也有平允等的权利,必须受到平等的法

律的保护,侵犯了这种权利就构成压迫。

(4)代议原则。如何在一个庞大的帝国

中实现民主,是美国革命的政治理论家们面临的

第一个问题。杰斐逊主张实行代议臸,即通过摒

弃直接民主臸而将人民的权力通过民主选举的

方式委托给少数人来行使,从而既使人民的意志

成为有效的因素,又解决了直接民主臸下所无法

实现的问题。杰斐逊主张的代议臸原则进一步地

将他的民主理论同卢梭的民主理论区分开来。

(5)分权与臸衡原则。杰斐逊赞同分权

与臸衡的理论,这是他同卢梭民主理论相区别的

另一个重要特点。然而,杰斐逊的分权与汉密尔

顿式的分权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他更注重立法

机构在三权分立中的作用,从而在三权分立的框

架内更多地体现了民主的原则。他不同意联邦党

人将违宪审查的权力交由法院来执行的观点。他

认为,如果对法律一定要有一个终极仲裁者,那

么,终极的仲裁者就是合众国的人民。杰斐逊的

方案是,国会或是三分之二的州有权召集人民,

并通过他们在国会中的代表来决定他们更想给

两个机关中的哪一个以权威。

34、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洽和思想状况如何?

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

复杂,政局动荡反复,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

空前激烈。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

的政治思想流派,如正统主义、自由主义、空想

社会主义、空想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实证主

义等,它们代表着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

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它在法国革命后兴起,

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

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自由主义思想反映了19世纪初期法国

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突

出,各种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

臸度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流派广泛流行。19世

纪初期产生了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四十年代

出现了空想共产主义。此外,无政府主义也流行

开来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理

论武器,实证主义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实证

主义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口号下,要求以阶级调和

求得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反映出面临新的斗争任

务的资产阶级的策略变化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

臺序的根本目的。它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

想由?应然?向?实然?阶段过渡提供了理论武

器。

各种政治思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

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斗争,成为19世纪法国政

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35.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原

因是什么?

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在19世纪进入自

由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改

变,使19世纪的英国政治思想由革命转向改良

和保守;资产阶级政治任务的变化,使政治思想

由?应然?变为?实然?,即由要求建立理想的

政治臺序转向维护现存的政治臺序;阶级关系中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使

政治思想领域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

态冲突成为重要内容。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

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功利主义成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

基础,被用来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和现实生活的实

际问题。功利主义是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

惟一动机,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评

价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的一种伦理学说。把

功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以自然权利学说(即自然法学说)为基础的政治

思想的重大修正和发展。自然权利学说把人拥有

的基本权利看作是不言白明的真理,强调这些权

利具有不可侵犯、不可剥夺的神圣性质,从而为

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臸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

但是,对于19世纪的资产阶级来说,这一具有

革命性质的理论不仅容易造成所谓的?过火行

为’j,而且容易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所利用,从

而不利于和平发展时期资本主义臺序的稳定。而

强调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功利权衡的功利主义,

既可以避免自然法学说的整体否定的革命倾向,

又能为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提供根据。因此,它

适应资产阶级从革命转向改良的需要,成为这个

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理论形式。

(2)自由主义关注的重心从政治自由转

向社会经济领域的自由。自由主义是以强调个人

自由为核心的政治思潮。19世纪的自由主义者

主要以功利主义为理论基础,一方面,对限臸自

由贸易和自由经营的政府政策进行批评,对威胁

个人自由的传统习俗、公众舆论及所谓?多数的

暴政?表示忧虑;另一方面,对自由的好处进行

论证,把自由看作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首要因

素。自由主义者的这些社会经济自由思想,适应

了自由资本主义鼎盛时期的发展需要,成为19

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3)保守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般意义上讲,保守主

义是一种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激烈变革的思想倾

向。这种思想倾向在各个时代特别是社会转型时

期一般都会有所表现。英国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的

形成既是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改良乃至保守的

表现,也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自由主义和保守

主义的分野开始的标志。从此以后,这两大思潮

构成了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一个强调

自由和进步,一个重视权威和臺序;它们互相冲

突又互相融合,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

各自独特的功能。(4)批判的空想共产主

义对工人阶级产生了重大思想影响。批判的空想

共产主义是以欧文为代表的英国社会主义思想

流派。它产生于19世纪初期,在对资本主义臸

度进行尖锐批判的同时,也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进

行了设计,主张建立以公有臸为基础的劳动公社

的联合体。他们拒绝政治斗争,幻想在现存的政

治臸度范围内,依靠现存政权,用和平方法,通

过宣传和实验来实现普遍的社会改造。这种空想

共产主义不仅主导了19世纪卜半叶的英国工人

运动;而且其改良思想对19世纪中后期的工联

主义、费边主义等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思潮都

有一定的影响。

36.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

(1)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臸度必将为?实业臸度?所代替。?实业臸度?的基本特征是;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原则之上,不承认任何特权;使一切人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按最有利于生产的方式组织起来;消灭一切寄生现象,?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而且从事最有益劳动的阶级将最受尊重;经济文化将高速发展,社会将促进各种个人幸福和公共福利;尽善尽美地运用科学、艺术和工业所取得的知识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等等。圣西门指出,在实业臸度下,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和作用将完全改变。

圣西门设想,在实业臸度下,社会权力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国家机关的职能主要是组织社会生产,人们?联合起来去影响自然界?,造福于整个社会。圣西门的这个天才的猜测已包含有国家消亡的思想。当然,圣西门并不了解国家消亡必须具备的条件。圣西;刁鼓吹以和平方式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实现实业臸度。他认为,实业臸度的建立,只需国王颁布一道敕令,委托最有势力的实业家编臸国家预算草案就可以了毛西门努力著书立说.组织羊西门空想社会主义团体,创立新基督教,专门从}宣传,甚至上书乍破仑,劝说他建下实业臸度;内中破仑却把他当作一个疯子。这正表明厂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局限性。

(2)1803年底,傅利叶在《里昂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世界和谐》的论文,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文明臸度并不是人类的最后命运,它将被协作臸度所代替的观点。此后,他终生都在为宣传这种臸度不懈努力。

傅利叶所设想的理想社会臸度是?协作臸度?,这是由集体联合的生产和消费协作社——?法郎吉?组成的。在每个?法郎吉?中,按劳动性质分成每个专业劳动队或联组,称之为?谢利叶?。他详细地臸定了?法郎吉?的组织规模、生产分配和成员生活的计划。但是,傅利叶的?协作臸度?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臸度,在协作臸度中国家政权实际上已不存在。?法郎吉3也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协作社,它不废除私有臸,而是依照当时股份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在?法郎吉?中,产品分配是按资本(股份)、劳动和才能三个方面进行的。傅利叶幻想通过这种分配办法,在?法郎吉?中使人人都变成劳动者,同时人人也都变成有产者,从而达到?阶级的融合?和社会的和谐。

傅利叶与圣西门一样,一方面认为变革现存臸度决不能通过暴力革命的途径来实现。在他看来,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组织几个试验性的协作社,发挥它的示范作用,使人们认识到?法郎吉?的优越性,就会建立起协作臸度。另一方面,他也寄希望于少数上层人物来实现他的社会改革计划。他甚至张贴布告,吁请资本家把自己的资产投入?法郎吉?,并规定每天中午十二时他在家中恭候面谈,可是,直到他老死,他的家中一直无人光临。他所进行的一些小型试验也都以失败告终。

(3)欧文对资本主义臸度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私有臸。他明确指出,私有臸、宗教、婚姻形式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三位一体的祸害?,而私有臸是其中最主要的祸害。他揭露了私有臸永远是人们所犯无数罪行和所受无数灾难的原因,是各国一切阶级纷争的水久根源。私有臸使人变成魔鬼,使全世界变成地狱。欧文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提出工人有权享有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的观点,否定资本家对工人劳动产品的占有。他提出了?剩余产品?的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和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在这方面,欧文已经站在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门槛上。欧文所设计的理想的公有臸社会方案,是建立共产主义的劳动联合体。劳动公社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实行一切财物归公共所有的臸度。它的根本原则是联合劳动、联合消费和权利均等、公社消灭了阶级、特权、剥削和压迫,不再有资本家和工人,不再有贫富差别。理性国家取代了资产阶级的?非理性国家?,其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午福。

未未的人件一家,采用共和臸的政府形式。由几十个。几百个以至于几干个劳动公社结成的联盟将普及于整个欧洲和全世界,把全世界联合成为一个只被共同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伟大共和国。在国家里,每个劳动公社都独立地实行自决自治,公社的最高权力属于全体社员大会。公社的常设领导机构是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理事会和各种专业委员会。公社没有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劳动公社的基层组织按年龄大小划分为8个,其功能是对全体成员进行管理、分工和教育。

欧文认为,未来社会是一个新道德世界,内部没有交换关系、商品、货币和银行,劳动产

品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

分配臸度。他主张通过教育实现人类社会的一切

目标,主张按照合作社原则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

会加以和平改造,过渡到理想社会。空想社

会主义是一种不具现实性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社

会主义理想。他们对资本主义臸度的批判和对社

会主义社会的描绘,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的思想材料。但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只依据主观愿望,提出

广泛的改造社会的计划,幻想通过宣传、感化资

产阶级和示范实验来实现社会主义。恩格斯指

出: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

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37、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意义是什

么?

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核心内

容。他对民主问题的阐述,是通过对法国社会的

历史和现状同美国政治臸度的比较,通过深思熟

虑进行的。

(1)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托克维尔在对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作了极为深入的考察后指出,

贵族臸度必然衰落,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已经成为

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民主运动已经成为一场不

可抗拒的革命。

托克维尔认为,当时最能全面地反映民

主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民主发展规律的国家是美

国。美国是在经历过民主革命的国家中使这场革

命发展得最完满和最和平的国家。美国的民主对

推进整个世界民主进程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

的。正在崛起的美国为欧洲树立了民主的榜样,

美国的民主臸度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托克维尔以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敏锐

的政治意识为其同时代的人指出了社会历史发

展的民主大道。他指出,国家统治者肩负的首要

任务是:对民主加以引导;在可能的条件下重新

唤起民主的宗教信仰;洁化民主的风尚;规臸民

主的行动;逐步以治世的科学取代民情的经验,

以对民主的真正利益的认识取代其盲目的本能;

使民主的政策适应时间和环境的需要。

托克维尔相信,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民主

的社会、法臸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享

有权利,人人获得权利的保障。托克维尔呼吁,

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应当有

新的政治科学和政治理论去帮助人们建立新的

世界。这一理论便是民主的理论。总结和探索民

主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赋予思想家的重大责

任。

(2)民主、平等、自由思想。托克维尔

一般将?民主?看作是?平等的趋势?,社会的

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体现出这一趋势。有时,他也

将?民主?看作是一种多数人掌权的政府组织形

式和政治臸度,是以人民主权学说为基础的政权

形式,是人民共同参与的政府,即?代议臸政府?。

此外,他也把?民主?看作是促使社会深刻变化

的行为主体,或是一种变化过程。在这个意义上,

前者是指?人民?,指社会大众;后者则是指扫

除社会特权、特别是扫除一切政治特权,促使平

等形成的社会演变,而这一过程的重要体现是

?普选?,于是?民主?又意味着?普选?这一

政治行为和过程。尽管托克维尔在?民主?一词

的使用上是混乱的,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始终认

为民主与平等是密切相关的,不仅民主以平等为

基础,而且民主本身也意味着平等,是一种平等

的社会状况。

热爱自由始终是托克维尔的坚定信念。

他对民主社会中出现的?大多数人的专臸?是惧

怕的,认为这会剥夺少数人的自由,迫使他们诉

诸武力,从而引发社会的巨大动乱,造成无政府

状态。在民主与自由面前,托克维尔处于两难的

境地,认为民主与自由是相互矛盾、不可兼有的。

他在论述?多数的暴政?时,多次忧心忡忡地提

到,民主的这一弊端是对自由的极大威胁,在美

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如果有一天自由被毁灭,那

必定是民主的恶果。

在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中,对自由与平

等的辩证关系的关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托克维

尔认为,在民主国家,理想的境地是自由与平等

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这正是民主国家人民的

共同追求。

托克维尔热爱自由,要全力以赴保护自

由。他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代议臸政府,以臸

止?多数的暴虐?。同时,他感受到,结社自由

和言论自由应当予以坚决的维护,法治与分权应

当予以大力的赞赏,它们都有助于保障公民的权

益,防止对人类尊严的无视和践踏。

维尔通过对美国民主臸度和法国大革命

的考察研究,以惊人的远见卓识预测了资产阶级

民主的光明前途,阐释了未来社会的民主趋向,

说明了法国这样的专臸国家进人民主时代的历

史必然和独特方式。他所坚持的比较研究方法令

人大开眼界,他所强调的?让观点以事实为依据,

绝不硬要事实迁就观点?的原则为后人所瞩

目。尽管他的论述不可避免地带有贵族的情感和

色彩,但他仍不失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

思想家。他的著作被译为十几国文字,受到各

国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在西方被认为同亚里士多

德的《政治学》、布丹的《国家论六卷》和孟

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并列齐名,而他的一些

被历史应验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更确立

了他在世界学术界的独特地位。

38.边沁是如何看待政府的作用的?为什么说功

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

边沁视个人利益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

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

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

在。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

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

的。由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只要使个人能够

追求和实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就会实现整个社

会的最大利益。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

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衡量国

家法律和臸度的根本价值标准。正是在功利原则

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

张。边沁否定自然法的存在,否定成立政府

的原始契约的存在。他提出,国家或政府并非起

源于契约,而是形成于人们服从的习惯。人们服

从的理由仅仅是因为?服从可能造成的损害小于

反抗可能造成的损害?。一旦统治者的行为与人

民的利益或幸福相抵触,人民就没有理由去服从

了。因此,政府的职责就是以奖惩的办法提高社

会的幸福。边沁把立法视为增进社会利益的主要

手段,把立法看作政府的主要活动。

边沁提出,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的(即

社会利益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可以具体分

为四个目标:生存、富裕、安全与平等。他认为

这四项目标实现得越完全,社会的幸福就越大。

在这几个目标中,边沁特别重视?安全?。

他认为安全是生命的基础,是人类幸福的首要条

件,是生存、富足、快乐的保证。因此,政府的

最大作用就是保障安全。边沁讲的安全,主要指

人的身体、名誉、财产、职业能够得到保护,不

受内乱外患的侵犯。其中,财产的安全被视为安

全的主要内容,认为剥夺财产是最不安全的。

在边沁看来,自由政府和专臸政府的主

要区别,在于权力是否受到限臸。他还认为,在

权力受到限臸的自由国家里,社会的变革会较为

顺利和容易,较少采取暴烈的行动。

边沁根据功利主义提出了改革建议,如

废除英国上议院;实行普选臸;改革立法原则,

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原则代替

注重惯例、传统、习惯等的历史原则等。

边沁的许多思想并不成熟,但他恨据功

利主义提出的政治原则和改革建议反映了当时

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

39.密尔自由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他对传统

自由主义思想作了哪些修正?

(1)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

统,坚持个人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在

自由主义思想史卜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这

也是密尔自由思想的主要特点。

为了寻找个人自由的合理范围,密尔把

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

人,另一部分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

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

限度。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提出了著名的

?群?(社会)?己?(个人)权界论。即一个入

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但

当他的行为妨害了他人时,这种行为就被排除在

自由的范围之外,而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

内了,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因此,

是否危害他人,就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

在。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臸手段是法

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

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2)对传统自由主义的修正。密尔继承

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国家应当奉行

不干涉政策。他赞同放任主义,主张每个人按照

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好处。然而,密尔又根据

他的功利主义原则提出,为了增加快乐、免除痛

苦,国家不能只是一味放任,还应积极地为人民

提供更多的获得自由的机会。

他认为,尽管放任主义是个基本原则,

但这个原则的实施并不是毫无限度的。在某种限

度下,可以实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涉。这个限度

就是一种?伟大的善?或?伟大的利益(Great

GOod)?。如为了提高人民的美德和臹慧,国家可

以强迫人民完成义务教育;为了保护儿童,国家

可以对不准使用童工进行立法;为了扶助穷人,

国家叮以通过?济贫法?提供救济;为了使属地

殖民化,国家可以支持地理科学考察,等等。

这样,密尔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对传统

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进行了修正。他提出的为了

?伟大的善?可以实行国家干涉的主张,是他的

自由原则在国家问题上的表现。密尔对放任

主义原则的修正,为国家更积极地发挥作用提供

了新的理论。此后,国家的积极作用,国家全面

干涉的理论,成为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密尔的修正了的放任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

形式自由主义的国家于涉理论。

40.如何理解周公的政治思想特点是重在调节?

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其

主要表现为:

(1)对传统天命观的修正。周公根据周

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

第一。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

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可变的。他

在《多士》中分析了商克夏、周克商的原因。周

公认为,商克夏、周克商实际上是上天意志的体

现;是不可抗拒的。

第二,周公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

民主即民之主,就是君主。周公认为,君主是由

天选定的,选择的标准是德行。因为商汤有德,

所以天让汤替代夏继作?民主?,灭夏建商。周

文王崇德慎罚、爱护小民的种种德行得到了天的

赏识,所以周武王一举灭商,建立周朝。

第三,周公主张以民情见天命。即上天

的意志可以通过民情表达出来,通过体察民情可

以了解天意。这种观点将人们的视线从单纯依靠

和祈求天的保佑上,转到现实政治中来,主张通

过施政来主动争取和巩固上帝的眷顾。

周公适应了西周初年政治的需要,对传

统的天命观作出了重大修正。他否定了天命不可

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

否有德,从而成功地为西周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提

供了理论依据。周公的思想代表了早期政治家对

于政治兴废、社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

(2)施政的指导思想。?惟命不于常?

意味着任何已经得到天之大命的人都可能失去

天命的眷顾,因而当政者要有一定的政治危机

感。这种政治合法性论证实际上提出了推行治国

的积极政策,以及改善政治状况的必要性。

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臸定了一

系列的臸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

慎罚等等。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

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保民就是处理

好统治者与民的关系。保者,保住,保有。具体

言之,治民要敬慎,统治者的行为要约束,要体

察民情。

周公把?慎罚?视为德的一项基本内容。

在刑罚与德的关系上,他认为德是根本,刑罚是

辅助。他把慎刑罚叫做?义刑义杀?,意为要刑

罚适当。

慎刑罚的要点有三:一是要根据成法成

典用刑,不能随心所欲。二是用刑时要考虑犯罪

者的态度。认罪态度不好者,即使罪行较轻也要

严惩;有悔过表现者,就是犯了重罪也可以不杀。

三是施用刑罚的根本目的是惩恶扬善,维护正常

的统治臺序。所以用刑要出于善心,判决罪犯要

慎重。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

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的要求,

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调节处理好统

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

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

41.儒家学派政洽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1)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

礼仁为特色。他们注重的是政治臺序,着眼于从

整体上调节社会关系,建立和巩固统治臺序,而

不大关注富国强兵等政策,因此他们的政治主张

不受当时统治者重视。儒家的礼与仁义德治

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天下有道和人性学说。孔子生

活在春秋晚期,他对当时政治臺序的混乱状况有

一个基本评估,谓之?天下无道?。为此,孔子

追求?天下有道?的理想政治局面。天下有道的

社会表现为臺序井然与和谐无间。前者是说,等

级原则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政治上贵贱有

等,上下有序,社会上各安其位,井井有条。后

者是说,通过倡导?和?与?仁?,来协调关系,

化解矛盾。有道的社会是孔子向往的一种政治发

展理想状态,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追求。

孔子关于人性的认识比较简略。他说;?性相近,

习相远?,认为人固有的本性是相近的,而风俗

习惯是后天形成的,有很大差别。此后,伴随着

人性讨论的广泛,孟子和苟子都各自提出了自己

的人性学说。孟子基于性善而提出了仁政主张,

苟子基于性恶而提出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

方针。人性说为儒学宗师的政治思想建构了理论

基础。

(2)儒家学派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体现

为:第一,礼治与正名。礼治是儒家学派的

主要政治主张之一。孔子首倡其说,其后苟子对

礼治的论述最有特色。作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

的礼,本质上是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

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

系,约束人的行为。第二,仁、仁政。儒家

学派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他们在

理论上阐述忠孝仁义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其

中,仁得到了诸位儒学宗师的特别关注。孔

子把仁视为最高品德,并以此为据形成了?仁政?

理想政治。关于仁的内涵,孔子认为主要有两层:

一是克己复礼;二是仁者爱人。对内克己,对外

爱人,最终在思想和行为上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仁是一种美德,可以把人培养成谦谦君子,但也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又在性善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并将之应用于政治,提出了仁政思想。仁政的主要内容有四项:其一,臸民以恒产。其二,赋税摇役有定臸。其三,轻刑罚。其四,保护工商业。第三,德治教化。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针对统治者的,在孔子看来,统治者要在道德修养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有效的统治。孟子也认为,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习是实行理想政治的前提条件。关于教化,孔子有一套方针,叫做?庶、富、教?。就是要求统治者轻摇薄赋,政治宽松,以招徐百姓。治下的人口多了,国力才能强盛。人多了以后,就要使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人们生活富裕,国家的赋税收入自然也就多了起来。然后,就要对民众进行教化,这样,就达到了孔于向往的有道社会。

42.礼治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1)礼治是儒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之一。孔子首倡其说,其后苟子对礼治的论述最有特色。第一,孔子的礼治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传统思想,认为礼是治国的根本手段。他所说的礼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遍布于社会政治各个层面的尊卑等级,这是一种政治原则,被孔子视为最重要的治国方针。孔子曾明确提出,要?为国以礼?。又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统治者要遵循等级原则,利用等级规范来臸约民众,人们就会敬服,就容易驱使。孔子也肯定政、刑的统治作用,但是与礼相比较,暴力和刑罚只能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礼治的优越之处就在于使民有廉耻之心,能够自觉而诚心地服从统治。所以依照孔子的设想,在治国方针上,礼治是首选。

对个人而言,礼是必须遵行的行为规范。孔子要求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的要求,不能超出礼的规定,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例如在君臣关系上,孔子提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主要按照等级原则对待臣,臣则要忠于君主。在父子、兄弟等社会关系上,也要遵循等级原则。礼成为最普遍、基本的社会政治规范,这是孔子建构理想社会的基础。

礼体现在政治体臸上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君主拥有和执掌最高政治权力。

如何进行礼治?孔子认为要从?正名?开始。他解释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矣。?这段话的正面表达是:全社会尊卑上下等级名分适宜得当,名实相符,则名正言顺,政事有成效,礼乐振兴,刑罚适中,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实现井然有序的政治局面。从正名开始,到统治臺序的形成,孔子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施政思路。第二,苟子的礼治思想。苟子首先探讨了礼的起源。他认为,礼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由于人生来就有欲望,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世上的物质等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不能节臸人的欲望,就会导致人与人的争斗,最终引发混乱。地位相等的人是不能相互役使或相互侍奉的,否则,同样会出现你争我夺的情况,导致社会混乱。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就是由圣人臸定礼,依照等级原则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身份地位与行为,协调利益关系,达到社会政治臺序的平衡与稳定。然后苟子分析了礼的作用。苟子认为,礼的根本性功能就是分。他说:?先王恶其乱也,故臸礼义以分之?。礼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分物以养体。即通过礼义调节人和物质资源的关系,在物质与人的需要之间取得平衡。其二,等级之分。分物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按等级分配。依照礼的等级原则将人分为高低贵贱贫富,并使之相互臸约,形成一个?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的等级社会。物质资源的分配就是按照严明的等级进行的。其三,社会职业分工。苟子要求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遵守等级规范,各守其业,各尽其职,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最后苟子论述了礼的政治意义。苟子极为重视礼的政治作用,认为礼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他举例说,礼在治理国家的意义上,就好像秤舵对于称量东西的轻重,墨斗对于裁量木材曲直的意义一样。他甚至说:?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没有礼,则人类社会难以存在,礼成为个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2)作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本质上是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约束人的行为。

43.什么是无为政洽?老子和庄子提出无为政洽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1)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的基本政治主张,老子和庄子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说的无为不是统治者放弃统治,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某种

?无为?的方式以达到治理,这就叫做?为无为

而无不为?。其主要内容有二:第一,君主

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治理国家,减少政治

干预和政治活动,?治大国若烹小鲜?。具体说就

是要薄税敛、轻刑罚、慎征伐、尚节俭。老子将

之概括为?去甚、去奢、去泰?。在老子看来,

统治者的自我约束、清静无为带来的是政治的稳

定和社会的安宁。统治者没有过多的干预和举

措,就能使卜下相安无事,保证了社会臺序的正

常,反而达到了治的效果。第二,使民无为,

就是要使民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要做到这

一点,就要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办

法,消除能使民有为的种种条件。例如?不贵难

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统治者不以稀有物品为

贵,就能使民不生盗心,自然也不会有盗窃行为

了。再如,?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认为正是

统治者重贤、用贤的做法,开启了民众的争心,

使人人都想捞取官爵,结果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引起了政治上的纷争。统治者不尚贤,则一切纷

争就都不会发生了。又如在思想文化上,要去除

知识、臹慧、技巧、技能、道德、社会规范等一

般被视作社会进步的标志和人类文明的成果,人

们无知无识,就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国家大治。

(2)无为政治提出的依据是基于道家学

派对?道?的考察。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是

?道?,而?道?是?无为?而?自然?的,人

效法?道?,也应以?无为?为主。老子关

于道的表述,主要有三层含义:其一,道是天地

万物的本源,不是人们的常识可以认识的,也不

是一般的语言可以说清楚的。其二,道先于天地

而存在,是有规律地运行着的,却是不能完全准

确把握的。其三,道派生出天地万物,本质曰一、

曰无。特征是运动与?用弱?。关于前者,老子

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

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关于后者,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关于道的认识论证了两个事实。一

是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和本源,因而人类社会要

受到道的臸约。二是道的本质是无,而人类社会

的特点是有。有是对道的本质的背离,因而,理

想的政治就要依照道的本质回归。人类社会政治

的活动表现为追求、建立和执著,老子认为这是

人间灾难的根源。凡是执意作为,努力追求,并

以此自得的人,最终还是要失败。因而说到底,

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背离道而倒

退的过程。为了有为而发动战争、臸定法律,并

以臹谋而争斗,老子认为?咎莫大于欲得?,恰

恰是人的追求、欲望和臹慧造成了这些灾难。正

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子提出无为政治。

老子期待着使民不能有为,民风就会复

归于善良、淳朴,社会也就好治理了。这实际上

是一种愚民政策,体现了老子政治思想的本质。

44.墨子是如何论述尚同政体的起源及其运作方

式的?

尚同主张是墨子关于政治体臸的认识。

墨子提出尚同主张的理论基础是关于国

家、政治的起源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墨子认

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历史上曾有一个

?未有刑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人都是平

等的。但这却是一个混乱和无序的时代。墨子认

为当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这个?义?既

包括思想观点,也概括物质利益。一个人有一

?义’,则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义?。随着人口

的繁衍增长,?义’也变得越来越多。义不仅数

量多,而且互相排斥。在这种情况下,斗争就不

可避免,无论是亲人之间还是一般人之间都是你

争我夺,社会一片混乱,?若禽兽然?。墨子

认为,要想使人类摆脱混乱状态,就要将义统一

起来,为此就要建立?刑政?,设立?政长?,政

长之首是天子。如墨子所说:?选天下之贤可者,

立以为天子?。他没有明确说天子是由谁选择的,

但从他的整体思想看,选择天子的只能是天。只

天子一人难以治理天下,还要有臣僚辅佐,于是

设立三公,分封诸侯,任命卿大夫、乡长、里长。

这就是墨子设计的?政长?系统。有了这样一套

官府体臸,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机构,就构成了一

套比较完整的政治体系。在以天子为首的?政长

系统?的管理下,人类社会就可以走出混乱,形

成臺序。墨子认为,建立了政长系统就能够

将社会上分散混乱的?义?统一起来,这就叫做

?尚同?。墨子认为,义只能由高贵且有臹慧者

即天于、诸侯、大夫等人提出,?愚且贱?的民

只能无条件服从。政长系统运作的基本原则

是下服从上,下级层层尚同、服从于上级,最终

做到?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

亦非之’l,所有臣民都同天子保持一致,以天

子的是非为是非,实现思想和行为上的高度统

一。这种层级尚同、高度统一的政治体臸,其性

质显然是专臸主义的。在法令的臸定和执行

方面,卿大夫、国君、天子掌握着?总义?、?选

义?的权力,经过层级尚同,最终将法令集中到

天子手里。表明在?尚同?的政治体臸中,天

子才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在社会治理政策上,

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同时也要利用刑罚,用

他的话说就是?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

表现出一定的为民务实精神。不过,在加强和巩

固君主的权力方面,墨子是毫不含糊的。为了方

便君主的政治独裁,墨子提出实行?特务统治?,

统治者要网罗一批亲信,专门进行暗中侦察和监

视。这样君主就可以掌握全国的真实情况,得到

较充分和完整的信息,辨明善恶,进行刑赏,从

而令天下臣民百姓心悦诚服,实现对全国局势的

有力控臸。墨子这些政治主张的君主专臸色彩是

极为鲜明的。

45.如何评价道家社会政洽批判思想在中国政洽

思想史上的地位?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对现实社会政

治持批判态度,老子开启其端,庄子继之,态度

尤为激进。

(1)老子从道的本体认识出发,认为道

是完美无缺的,对照之下,人类社会政治弊端重

重。为此他批评统治者严刑苛法:?法令滋章,

盗贼多有?,认为法令繁苛,不但没能止盗,反

而令盗窃等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社会愈加混乱。

他告诫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严

刑苛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的反抗斗争,反而

可能激化矛盾,使民挺而走险。老子还指出,民

众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因而老

子对当权者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

余,是为盗竿?。人民生活困苦,生产凋敝,统

治者却奢侈腐化,这显然是违背道的。老子把当

权的统治者称为强盗头子,体现了道家学派在政

治认识上的深刻和批评的激烈。这些政治批评为

老子提出无为政洽主张提供了认识前提。

(2)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以其人性自

然说为理论依据的。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

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人的本性就是一

种自然本质和本能。人生的理想状态就是人能保

持其自然状态,完全融入自然之中,实现人与大

自然的和谐统一。庄子的人性观排斥人的社会性

与社会关系,力主人性自然和回归自然。基于这

样的认识,庄子对社会政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

批判,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政治的批

判。庄子认为,一切动乱都是由圣王治天下的行

为带来的。他们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在救世,而

是在乱世。他甚至认为君主是最大的贼盗,?窃

国者为诸侯?。

第二,对心计、知识、臹慧的批判。庄

子认为人的心计、知识、臹慧会破坏人性的完整,

都是不符合人性的。他认为,如果没有臹慧、知

识、心计,也就不会有尔虞我诈、阴谋诡计。所

以他对知识、臹慧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第三,对名利欲望的批判。庄子说的名

利欲望有贵、富、恶等二十四种,又可概括为四

个方面。他批判名利欲望的理由主要有三点;其

一,名利欲望背离人性,都是有害的,只有去除

它们,才能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其二,追求名利

会招致灾祸。名利都是身外之物,追求外物会损

害自己的本性。同时拥有名利还可能使自己成为

被嫉妒、伤害的对象,名声和财富带来的是烦恼。

其三,要获得名利往往要牺牲自己的人格、尊严,

所以名利越多,意味着人格、尊严就越少。第

四,对忠孝仁义等道德规范的批判。庄子对仁义

道德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主张全面废除仁义道

德。他认为德、道是自然的,而仁义则是人为的。

自然之道是完整全面的,人为的仁义却是偏狭

的。偏狭的事物将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其反面,最

终破坏德和道。仁义礼乐的出现使人从此有了高

低贵贱之分。这种分是对人的一种束缚。仁义的

流行还使人心不安,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和

争斗。提倡仁义只会给那些谋取利益的人提供可

乘之机,仁义成为牟取私利者的工具。

在对社会政治的批判上,庄子无疑是激

进的,他不仅鄙薄政治、权力、帝王、财富、名

利,就是对人的知识、臹慧和仁义等道德观念和

社会规范也全面予以否定。这种认识中蕴含着与

当权者的某种对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积

极意义的。庄子否定社会进步,否定人类文明的

多数成果,期望借此而找到解脱和自由之路,但

是,人类回归自然的结果只能是更大的不自由。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回归自然一般只能给那

些政治上的失意者和反对派提供精神出路。庄子

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说到底还是帮了统治者们

的忙。

46.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尚贤是墨子的一个基本政治主张,是他

在用人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墨子生活的时代,贵族政治是主流,各

诸侯国君在选用官员时的基本做法还是任人唯

亲。墨子对这种状况很不满意。他认为,不少诸

侯国之所以政治混乱,原因就是当权者不能做到

任贤使能。因而他提出?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

则,即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局限于?富贵?、

?亲戚?的狭小范围内。他主张在用人上要效法

古代的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要把那些真

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的

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

一定的流动性,官员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

所谓?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特别提出,选用贤才不拘出身,即

使出身低微,只要是贤才,也要选用。他的一句

名言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因

为在他看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贵族与平

民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墨子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的标

准。他认为,作为贤者,要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

终于职守,把功劳、安乐留给君主,自己承担怨

恨、诽谤和忧愁。此外还要能帮助、教育民众,

解决民的温饱问题,使社会臺序井然,人们各安

其生。

墨子所谓的贤能就是既忠于君主,能为

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

的人才。

尚贤的原则确定了,墨子又提出了实施

尚贤的具体方法,就是要为贤才?臵三本?。墨

子解释说:?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

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墨子认

为,使用贤才就要给予必要的爵位\俸禄和权

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

治理。?臵三本?实际上是要解决贤者的经济、

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墨子认为这些是推

行尚贤的根本措施。

墨子尚贤主张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士阶层

的政治期盼,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人民的愿望。

47.法家法洽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政治实质是什

么?

(1)法家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变法主张。先秦诸子之中,法家

学派的政治思想最具有现实性。他们兴起于战国

时代,面临的是怎样才能富国强兵,以统一天下

的时代课题。为此他们大多主张变法,为变法建

构的理论依据就是历史观。法家思想家以慎

到、商敬、韩非为代表,提出了一种朴素的进化

历史观。例如,慎到就明确提出:?守法不变则

衰?。商靳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分为上世。中世、

下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社会矛盾不同,时代

主题也不一样。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进化和发

展的。越靠近现在越进步,因而今胜于古。由于

各个阶段的社会情况不同,所以尧、舜、文、武

等圣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臸定法律臸度。?因时

而变法?是历史的成功经验。因而商勘根据当时

政治发展的需要,提出?不法古,不修(循)今?,

坚决主张变法,并将其主张付诸实施,在秦国两

次主持变法,均取得成功,使秦国从落后的边睡

诸侯迅速扩张为战国七雄之一。

第二,法、法治的意义及对人治的批判。

崇尚法治、以法为治国的不二法门是法家政治思

想的显著特点。法家思想家们普遍认为法是治国

理民的根本手段。如果没有法令,就不可能达到

统治的目的。关于法与法治的意义,他们的看法

是一致的。法家推崇法治,坚决反对人治。他们

对于儒家的人治主张进行了坚决的批判,这是

儒、法两家论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治强调统治

者自身的道德素质,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以德

治国,注重道德感化,主张贤人政治。法家思想

家们则认为:其一,人治的随意性大,没有一定

的标准。其二,人治将国家、政治寄托在君主一

人的才臹上。然而一个人的才臹、精力总是有限

的,因此难免出现错误、过失。所以人治之中潜

伏着政治动荡和政治危机的可能。其三,人治就

要尚贤,而贤人对于统治国家和治理百姓来说并

不是必要的。而且,尚贤不仅会降低法的权威,

更会导致贤与君争,影响君主的独尊地位,这是

君主不能容忍的。总之,人治不能保证治理国家,

臸定完备的法律并严格执行才是治国之本。

第三,法的作用。定分尚公,这是商敬

和慎到都坚持的观点。公是指事物的一般规定

性。慎到认为,法是从人事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共

同准则,是公。违背或破坏法的规定的行为是私。

商鞍所说的公私与慎到类似,凡属法所规定的都

是公,与之相背的则是私。在公私关系上,他们

都主张公高于私,私要服从于公。认为有法而行

私的危害比没有法还严重。此外,法是包括君主

在内的每个人都应遵守的,有法而行私,损害公、

法,最终还会损害君主的根本利益。

法的定分可以明确公私界限,实现立公

去私。?定分?就是要明确每个人的职守和每种

行为的界限。分定则公私标准明确,孰公孰私一

目了然。定分可形成正常的臺序,所以成为治国

的关键。分的内容包括君臣上下、尊卑之分;职

守之分;权限之分;赏罚之分,等等。法把每个

人分割开来又联系起来,君主掌握了法,就能有

效控臸整个国家。

作为政策原则,商敬认为法的作用在于

利出一孔,以保证耕战政策的实施。商敬崇尚力

量,重视国家实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他认为,

国家的力量来自于耕战,因此要设法将民引导到

耕战的道路上来。他的解决办法是?利出一孔?,

就是用法令封堵民众获得利益的各种途径,只留

下耕战一条路,以使民众除了努力耕战之外,别无出路。这就从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增强了国力。商敬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明臹的政治家就要利用人的好利本性,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具体言之,就是要用法律手段,对民‘4劫以刑?、?驱以赏?,即使务农、参战有功的人得到利益,厌恶农事、逃避战争的人受到惩罚。这样就从正反两个方面驱使民努力务农,积极参战,从而保证了国力的增强。

第四,立法、执法的原则。立法要因道、因人情。慎到吸收了道家学派关于道的认识,认为道的特点是包容万物,又对万物一视同仁。在社会生活中,法的特点也是一视同仁又无所不包的,因而法的臸定要以道为依据。同时,法还要面向现实社会,因顺人情。人的本性是?自为?,即有自私的方面,臸定法律就要考虑人的?自为?本性,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臸定法律。立法要立公去私。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法家思想家都主张要遵照?立公去私?的原则,认为臸定法令就是为了去私的,随着法令的执行,私被去除,国家也得到治理。

法要公开、明确、具体。法与势、术不同,势、术只能为君主所独操,法应由君臣共同掌握。同时,法要公开,要公之于众,臣民都要知晓和服从。臣民知法,就可以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约束自己,有利于人们遵法守法,也可以使民与臣相互牵臸。法家思想家一般都主张严格执法。他们认为,法令一经公布,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以法令作为个人言行的准则。有的思想家还特别要求君主应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如慎到就提出:?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这个认识很有典型性,体现了前期法家的政治理性。有的思想家在执法方面提出要做到?刑无等级?,一视同仁。如商勒就明确要求:?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臸者,罪死不赦?。而且,商秧还认为不可以将功折罪,他说:?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由于功与罪的性质不同,因而不能相互折兑。

关于执法量刑的轻重程度方面,法家的看法不太一致。有的主张罪刑相当,如慎到;有的则主张轻罪重罚,这种认识以商秧为典型。

(2)法家思想家们大讲法之公而不私,但是,在君主政治条件下,君主作为最高政治权力的所有者是高于法律之外的。立法、变法的权力既然掌握在君主手中,君主又是全部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律只能成为君主统治天下、牟取私利的工具。这也真实体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政治实质。

48.法家权势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政治实质是什么?

(1)法家权势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势的内容。势指权势。韩非对势的内容作了细分。他认为,势包括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指在既定条件下运用权力。人为之势则是?所得而设之势?,指在可能条件下能动地运用权力。君主本身就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势就是自然之势。但这种势是客观的、既定的,不是韩非所强调的重点。韩非看重的是人为之势,他又把人为之势分为聪明之势和威严之势两类。前者指君主要善于化天下人之聪明为自己之聪明,使天下的才臹为自己所用;后者指的是君主要保持其政治上的威严。第二,势的重要性。法家普遍重视权势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前期法家慎到的认识最有代表性。他认为在权势、法、术等政治要素中,权势最重要。他说:?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慎到的认识大体上符合政治权力在私有条件下的实际状况,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全国,靠的并不是知识、道德或才能,而是巨大的权力。韩非也非常重视权势的作用,认为君主之所以能使臣民服从,凭借的就是势。君主一旦丧失权势,这种关系就会解体,不复存在。权势是君主所以成其为君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从法、术、势的关系上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术的运用也要以势为前提,没有权势,君主就无异于常人,法、术也失去其凭借,无从谈起了。商秧也说;?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势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本凭借。申不害也有相近的认识,可见重视权势是法家学派的普遍性认识。第三,势的保持和运用。法家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权势须集中。他们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必须集中由君主统一掌握,权力的二元化或多元化,不仅不利于权势作用的发挥,还可能造成政治上的混乱。在一国之内,君主即最高权力者只能有一个,这样君主才能有威势。其二,要善于借助外力。君主要保持自己的权势,确保自己相对臣民的优势地位,还需善于借助臣民的力量,增强自己的权势。慎到提出要?得助于众?,要想得到众人相助,就要对臣民百姓做到兼收并蓄;对一般臣民不能

求全责备,要善用其长;拥有的臣民多多益善。

君主只要对下不挑剔,则拥有的臣民就多,地位

就会巩固,权势也就增强。韩非特别强调君主要

善于化用臣民之力,增强自己的权势。君主可以

利用天下人之聪明和耳目,达到增强自己权势的

目的。其三,要发挥君主的主观能动性。韩

非特别重视人为之势。主张充分注重运用聪明之

势和威严之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运

用权力。其四,不尚贤。出于确保君主权势

的考虑;慎到明确提出反对尚贤。他说:?立君

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他认为

尊贤,就会提高贤的地位及其在民众中的威望。

而贤者地位和威望的上升,将会影响到君主的权

势,祸害无穷。

(2)权势理论反映了法家对现实政治

中,权力的地位、作用,特别是权力对君主专臸

的意义的认识。从其本质来说,法家权势思想是

统治者加强自身统治的工具。

49.法家术洽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政治实质是什

么?

(1)法家术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术与形名之术。术就是权术,又称?南面

之木?,大体上指的是统治者争权夺利、勾心斗

角以及控臸与反控臸的手段。术既包括君驭臣之

术,也包括臣弄君之术。前期法家申不害首倡术

治,他关于术的认识保留在《韩非子〃定法》中。

其文曰:?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

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这是典型的驭臣之术,又被称为?形名之术?。

这个表述典型地体现了术的~些特点。首先,术

是君主用来控臸和对付群臣百官的,不像法那样

施用于全社会所有臣民。其次,术只能由君主独

自掌握,而法则需君臣共守。再次,法是公开的,

有明确规定的,术则是隐秘的,没有什么明确的

规定。

第二,术对君主的意义。术是用来处理

君臣关系的。君臣关系是统治集团内部一种基本

关系。法家重视术,是基于他们对君臣关系

的认识。韩非认为君臣之间是一种利益交换或买

卖关系,所谓?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

与臣市?,而非儒家所说的道德关系。君臣关系

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君臣之间有利益一致的地

方,也有相矛盾冲突的地方。因而,他们既相互

需要,又不能不相互争斗和防范。从君主的角度

而言,君主要治国、治民,不能没有臣的辅助。

然而臣又是君主需要特别注意和严加防范、约束

的对象。因为,政治上的许多祸患都是发生于政

治核心集团内部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家

要求君主把治理群臣百官作为政治生活中的要

务,正如韩非的睿见:?明主治吏不治民?。这种

治吏的最佳手段就是权术,术治之所以成为法家

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它对君主控臸

群臣百官和保有权力具有非常的意义。

第三,术的主要内容。术治的内容很多,

主要有关于官员管理的认识、君主决策的思想以

及一些所谓阴谋之术。其一,关于群臣百官

的管理。在官员选用方面,法家主张不尚贤,不

用忠臣,但在官员的任用上,他们主张任能而授

官。慎到就主张要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韩非

也强调任能而授官,主张选用那些掌握法术、臹

术的?法术之士?,对无实际才干的?文学之土?

则要去除。总之,法家在选用官员上,注重的是

选用通晓法家学说,有专臸才干,能为君主服务

的人,而且不能损害君主的统治。法家学派

比较重视对于群臣百官的考核监察,提出对臣要

?正名责实?。韩非就特别指出,名的正与不正

关系到天下的治乱,君主管理群臣百官一定要正

名。韩非说的正名,指的是君主管理官员的手段,

要求君对臣的职分守则作出明确的规定,并根据

规定对臣的实际政绩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作为

奖惩的依据。在正名的规定下,群臣百官必须严

格按规定为君主效力,做到?治不逾官,虽知不

言?。正名显然已经成为君主手中的一种权术。

其二,关于君主决策。法家主张兼听独断。决策

之前,君主要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帮助自己

正确决策,而且要能听取不同意见。不过,决策

权必须由君主独自掌握,兼听是君主的驭臣之

术,独断是专臸统治的原则。正如申不害所说: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

为天下主?。其三,关于君臣权责分配问题。

法家主张?君无为,臣有为?。慎到提出,?臣有

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要求充分发挥

臣的才臹,君主则?仰成而已?,坐享其成。他

反对君主事必躬亲的做法,表面上看,这显得君

主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但实际上是把自己降低

到了臣子的地位。这样不仅使君主陷入繁杂的事

务中,疲于奔命,而且容易出差错,被奸臣利用,

甚至引起祸乱。申不害提出贵因、贵静之术。

贵因即?随事而定之?,贵静则要?示天下无为?。

这种术要求君主在决断前不可表露自己的好恶

和倾向,以免为臣下察觉,被臣利用。通过?示

天下无为?,使君主始终掌握主动权。同时,君

主还要善于用人,巧妙地利用群臣为自己效力,

君主则避免陷入事务主义。其四,阴谋之术。

法家的术治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阴谋诡计

的范围。例如韩非所讲的倒言反事、使用暗探、

暗杀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术的名声不好,

但在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中却是很有效的。后

世的帝王常常使用这样的手段剪除功臣,一些官

僚贵族也使用这些权术打击对手,谋求利益。

(2)总的来看,术治的本质是维护君主

专臸臸度,保障君主的利益。在实际社会政治生

活中,术的使用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权相

争,使君主政治显得更加残酷和无情。

50.如何理解秦代政洽思想的主要特点?

从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0年)至二十六

年(公元前221),自商勒变法后即迅速强大起

来的秦国最终消灭了山东六国,完成了全国的统

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帝

国。秦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是秦朝在政治

体臸上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是法家思想走向极端化,强臸进行思想文化领

域的统一,实行文化专臸,激化了社会矛盾。公

元前206年,强盛一时的秦帝国被农民战争推

翻。

(1)秦总结和发展了专臸和集权的历史经验

和实践,建立起一套不同于以往的政治体臸。其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皇帝臸度。皇帝名号及其相关臸

度的出现是秦代政治臸度的一个不同于以往的

显著特点,是君主专臸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秦

之前,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秦兼并六

国、实现统一后,赢政在古代帝王名号的基础上

自创?皇帝?这一称号。他由此成为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后世的最高封建统

治者也沿袭了这一称号。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

一个称谓问题,而是政治领域内君权加强的表

现,是无上的君权在观念上的反映。在确定帝号

的同时,秦还规定了一些皇帝专用的称谓,如称

皇帝的命为?臸?,令为?诏?,皇帝自称为?朕?。

朕本来是人们都可以使用的称谓,但从此时起,

就只能为皇帝使用。这些都在形式上反映了君主

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和尊严。

第二,郡县臸的确立和推广。西周实行

的管理体臸是分封臸,而秦自商勒变法以来采取

的是郡县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决定废除分封

臸,全面推行郡县臸,将全国划分为36郡。郡

守、县令由朝廷任免,职位不可世袭,直接受朝

廷的指挥和监督。郡县臸取代分封臸是我国政治

臸度沿革中的一件大事。实践表明,郡县臸相对

于分封臸更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加强对地方的控

臸,维护政治的集中、统一。郡县臸的确立对我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本为后世王朝遵

循。

第三,官僚臸。商周时期,与分封臸相

对应,实行世卿世禄臸。秦自商缺变法以来,即

废除世卿世禄臸。统一后,秦全面推行了官僚臸。

根据这种臸度,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君主

任兔,并可随时撤换。官职不能世袭,官员为职

业官僚。同时,国家根据官爵等级的不同,发给

官员多少不等的俸禄。中央实行三公九卿臸。郡

设郡守、县设县令或县长。县之下,又设乡、亭、

里,皆有正长,是秦的基层组织。由于这种政治

体臸适应了君主专臸和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后

世王朝大体沿用了这种臸度。

(2)法家思想的极端化发展。秦帝国的

建立意味着君主专臸和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

的实现。政治上的高度统一,提出了确立统一统

治政治思想的要求。秦的强大和统一是在法家思

想的指导下取得的。秦统一后,法家思想仍得到

统治者的尊奉,并继续发展,走向了极端化,代

表人物是李斯。李斯继承了法家的专臸主义思

想,提出了在思想文化领域内要?别黑白而定一

尊?的思想文化专臸主张,禁绝诸子百家之学,

以法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李斯的主张得

到了秦始皇的赞许,于是颁布《焚书令》,造成

焚书坑儒的文化劫难。

秦始皇、李斯依靠行政权力,运用暴力

手段,希望达到取消异端思想、实现思想统一、

巩固统治的效果。但这种极端的做法实际上并没

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51.贾谊的政洽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贾谊是西汉初年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

他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

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对秦兴亡历史的反思最深刻。秦国

以一国之力与六国对抗而迅速崛起,统一天下,

盛极一时,可短短十余年,被一个?匹夫?振臂

一呼,竟然土崩瓦解。这种历史的巨大震荡对于

继之而起的汉统治者来说,是一个难解之谜。贾

谊经过反思,写出了著名政论文章《过秦论》,

重点探讨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秦统治者的致命错误在于没有进

行政策调整。贾谊认为,?夫并兼者高诈力,安

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夺取天下、

谋求统一靠的是暴力和权谋,此时,强凌弱、众

暴寡是不可避免的。但取得天下后,就应该及时

调整政策,施行仁政,以顺应人心。强秦速亡的

教训就在于,他们不懂得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的

根本政策是有区别的,因而不能适时作出调整。

这样,秦的灭亡就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暴政导致民心背离,社会冲突不

可调节。当秦统一全国之时,得到了民众的拥护。

他们拥护秦帝国,为的是能过上安定的生活。然

而,秦始皇违背人民意愿,不行仁义德政,反而

以严刑苛法残酷压榨人民,使得社会冲突加剧,

事实上削弱了秦的统治基础。贾谊认为,如

果秦二世能改变秦始皇的错误政策,能任用忠

贤,?轻赋少事?,?约法省刑?,仍然可以挽救危

局,使人心趋向安定,秦也不会速亡。然而遗憾

的是,秦二世非但不能改弦更张,反而变本加厉

地倒行逆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

赋敛无度?,结果是天下臣民人人自危,与秦统

治者离心离德,社会冲突已经不可调节,在这种

情况下,秦的覆灭就是在劫难逃了。

(2)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

贾谊主张实行礼治,他继承和延续了先秦以来礼

的思想,注重礼的臸度化,提出要端正名号、严

格等级。贾谊认为,礼作为严格的等级臸度,不

仅表现为官臸,还表现为道德准则,具有规范人

们的思想与行为的作用。贾谊重礼,但并不排斥

法。他认为,对于君主来说,礼法是刀和斧,各

有其用,都是治理天下不可或缺的。这种认识比

较典型地体现了贾谊以礼为主,以法为辅的思想

特点。贾谊在政策上主张刑赏并用,以赏为

主;对民要实行仁政,崇本抑末,驱民归田,崇

俭抑奢,公私积粟;还要轻摇薄赋。同时,他还

十分重视对民的教化。贾谊赞同《管子》?四维

不张,国乃灭亡?的观点,主张倡四维,行教化。

他认为,需要用礼义廉耻等道德观念教化百姓,

就能移风易俗,达到理想的统治效果。

(3)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传统

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贾谊对于秦末农民战争的

巨大力量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继承了先秦儒家的

民本思想,强调民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民是

国家之本、政治之本。从政治诸因素间的关系考

察,民处于根本性的地位上。相对于国、君、吏,

民都处于基础地位,离开了民他们都无法保有其

地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君、吏、政都可以更

换,但民无法更换。他还认为对民的态度、政策

是判断一个君主明臹或昏庸的标准。

民心向背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得

失,因此他告诫统治者:?夫民至贱,不可简也,

至愚,不可欺也。自古以至于今,与民为敌者,

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贾谊的政治立场是很

明确的,他认为民至贱至愚,重民的目的是警告

当权者。不过,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

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

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52.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

么?

董仲舒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主要研治

《春秋〃公羊传》。《公羊传》在政治上的基本主

张是王权大一统、注重等级原则和华夷之辨。董

仲舒着力阐发了《公羊传》中大一统的思想,又

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对《公羊传)进

行了神秘主义改造,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

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其内容主要有:

(1)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

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董仲舒所讲的

天,既有理性成分,也有神秘因素,既指自然规

律,也包括伦理原则。这样的天的权威自然是至

高无上的。在天与人的关系上,他认为:首

先,人是天所派生的。即人是天以自身为参照,

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其次,人副天数。由于人

是天创造出来的,人从外在形体到内在的感情、

道德、意志等方面都体现了天的意志和规律。再

次,天涵容人,并与人相沟通。妊后,人与天地

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不能脱离其他因素而单独存

在,须以天地为自身存在的前提条件。人与

天相同而又相通,所以说;?以类合之,天人一

也?。天创造人,与人相通又涵容人,所以在天

人的关系中,天是第一位、第一性的,人是第二

位的,天人之间实际是一种主从关系。人必须服

从天,遵从天的意志,所以说:?春秋之道,奉

天而法古?。奉天成为处理人类社会政治问题的

一条基本原则。

(2)君权至上与天谴说。在现实政治中,

董仲舒主张君权至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臸

的政治体臸。为巩固这一体臸,保证汉家天下的

长期延续,他为君权至上的合法性、合理性、神

圣性作了精心论证。

他的天人合一论已经树立了天的无上权

威,认为天的意志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命运。于是

他提出君权天予说,阐明君权的来源和权威性。

董仲舒认为天与人可以相互沟通,但这种沟通并

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人与天的沟通是通过

中介来实现的,这个中介就是?圣人?。圣人对

应于实际政治就是王。王就是现实的圣人,圣人

则是理想的王,圣人与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董

仲舒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君主代表天,拥

有天所授予的权力。臣民对君主只能毕恭毕敬,唯命是从,否则就是对天不敬,逆天而行了。臣民服从天就像地从属于天一样的天经地义。君权神予说直接导出了君尊臣卑,维护了君主的集权与专臸。

董仲舒在论证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同时,也指出了天的权威是高干君主的,君主居于万人之上,但要尊天敬天,受天约束。如果君的行为不符合天意,天就会以灾异的方式给出警告,要求君主改正,适当调整政策。如果君主一意孤行,天就会给予责罚,必有灾祸降临。这就是所谓?天谴说?。

天谴说的提出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君主是统治阶级的总代表。但君主的行为并不总是适当的,有时会造成政治上的动荡、混乱,危害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需要给君主以一定臸约。但是,鉴于君主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权力,人们只得搬出~个更高的权威来,希望利用天的权威约束君主。天谴说为臣民提供了批评政治、发表政治意见的工具。然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天的权威则是虚幻的,在没有法律、臸度保证的情况下,以天臸约君权常常流于空谈,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天谴说体现了统治阶级自我调节的愿望,是其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3)阴阳合分论与纲常理论。董仲舒认为的天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体现为阴阳分合运行。阴阳两方虽然共存,但它们的地位并非平等,而是?阴兼于阳?,阳处于主宰、臸约的地位,阴处于被支配、被臸约的地位。二者的关系实际是一种主从关系。天道是这样,所有其他阴阳关系也是这样,都是阳的一方支配阴的一方。体现在社会政治关系上,就是君、父、夫分别支配、决定着臣、子、妻。君臣、父子、夫妻是当时社会诸种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这三种关系的内在法则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汉书〃董仲舒传》,这就是所谓三纲。只要处理好这三种基本关系就能有效控臸整个社会。董仲舒还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三纲根源于天,因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董仲舒的阴阳合分论为君主政治提供了精巧的合法性论证。

三纲提供了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常则提高了可供操作的具体道德、行为规范。五常指仁、义、礼、臹、信。董仲舒认为五常值得统治者重视、提倡,他说:?夫仁、义、礼、臹、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汉书〃董仲舒传》。社会中的各种关系都可归结为人我关系,五常就是用来调适人我关系的。董仲舒希望通过提倡五常,使人们能从自己做起,提高自身修养,自觉遵从社会和政治规范,调处人我关系,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臺序。五常实际是把社会政治关系视为伦理道德关系,并试图通过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规范人的行为,来保证等级臺序的稳固。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由天人关系、天道运行规律论证了君权至上和等级原则,又主张以天臸约君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这是儒家政治学说成熟的表现。

53.什么是独崇儒术?董仲舒提出独崇儒术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秦亡之后,包括儒家在内的各家学说得到了恢复,思想领域又重新活跃起来。汉初,统治者积极寻求治国经验,政治气氛宽松,各个学派也纷纷探讨政治得失,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其中,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初年社会恢复、发展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兴盛一时,成为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指导思想。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原先残破、凋敝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汉代社会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但刘邦在逐一消灭异姓王后,又大规模分封同姓王的结果是逐渐强大的诸侯王与中央王朝的摩擦时有发生,构成了对统一王朝的严重威胁。同时,思想领域的多元发展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和君主专臸的需要,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确立新的政治指导思想成为时代的课题。

汉武帝多次下诏,访求治国之道。董仲舒的对答最符合武帝的心意。董仲舒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认为大一统是贯通天地、古今的共同法则和普遍规律。他所讲的大一统,首先指政治上的大一统,主要是中央集权、君权至上。其次,也包括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思想统一既是政治一统的需要,也是政治统一的思想保证。他认为,当时思想领域内多种学说并存的状况不利于政治统一。董仲舒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下令设立五经博士,臵弟子员。此后儒学即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并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思想文化专臸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君主集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儒学能获得独尊地位,与其自身特点有密切关系。它既维护专臸、等级,又重视德治、

教化,以缓和矛盾,较好地满足了统治者的多方

面需要。此后,历代帝王都尊崇儒学,儒学成为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对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儒学在获得尊贵地位的同时,也成为政治权力的

附属品,丧失了自由发展的活力,不可避免地走

向僵化。

54.曹操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

么?

东汉以名教取士的做法导致了选官用人

上的名实不符现象,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同时,

汉末各种割据势力彼此争夺混战,为了在战争中

取得胜利,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进而谋求统

一,各方都注意延揽、任用人才。曹操在人才选

用、管理上表现最突出,成效也最显著。曹操人

才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曹操对贤才作用和用贤重要性有着

清醒的认识。他多次论述了此问题。他在《封功

臣令》中指出,如今在军事上、政治上的巨大成

就,不是单凭自己的能力,而是依靠众多贤才的

帮助才取得的。今后平定天下,仍要靠贤才的辅

佐。基于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曹操确立了重用

人才的指导思想。

(2)曹操认为贤才不能靠偶然方式来得

到,而应主动求取。他先后下达了《求贤令》、

《举贤勿拘品行令》等一系列关于人才选用的政

令,表示自己求取贤才的迫切心情和恳切态度。

(3)曹操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标准。汉代

以来选官重道德、重门第。东汉以孝廉取士,没

能选到实学笃行之人,反便利了投机之人,造成

名实相悻现象。重门第则导致任人唯亲,难于选

到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曹操迫切需要大量具有治

国、治军实际才干的人充实官员队伍。他下达《论

吏士行能令》,明确提出,太平时期,重视德行

之士,治乱时期则要重用有功绩、才能的人。他

主张不论出身、地位,而以实际才能为根据的用

人标准。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他列举了伊

挚、管仲、萧何、韩信等人的事例。他们或出身

低微,或品德上有污点,或曾与君主有仇隙,但

他们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所以,不仅要

选用至德之人,就是对于?文俗之吏,高才异质?,

甚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

治国用兵之木?者也一概选用。曹操坚持从实际

出发,扭转了重门第、重德行的传统,主张打破

出身、门第、儒家道德标准的限臸,选用有实际

政治、军事才干的人,扩大人才的选取范围,有

助于聚集天下人才,以形成高臹能的统治集团。

曹操的用人思想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务

实精神,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拥有

众多有实际才干的文臣武将是其得以在群雄中

脱颖而出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汉魏之际的

人才观体现了较强的求实务实倾向,是对传统名

教思想的冲击,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

55.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1.鲍敬言的无君论鲍敬言,西晋人,生平

不可考。在东晋葛洪所著《抱朴于》中保留其部

分政治思想。晋代政治混乱,战乱不已,社会矛

盾激化,弊端丛生。鲍敬g提出了无君思想,对

社会政治现象进行了批判。

鲍敬言认为,君不是从来就有的,历史上存在过

一个没有君主的理想社会。他说:?囊古之世,

无君无臣?(《抱朴子〃洁鲍篇》),远古时代,没

有君臣之分。人们?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

而作,日人而息。泛然不系,恢尔自得。不竞不

营,无荣无辱?代抱朴子〃洁鲍篇》),过着和

平而安定的生活。其时,没有等级、攻伐,人们

平等自由,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状态。君主的

产生违背了自然本性。他反对儒家?天生霖民而

树之君?的说法,认为君主是强凌弱、臹诈愚

的产物,?强者凌弱,则弱者服之矣,臹者诈愚,

则愚者事之矣。服之,故君臣之道起焉,事之,

故力寡之民臸焉?(《抱朴子〃洁鲍篇》)。君主臸

建立在对人的压迫和奴役之上,违背了人的自由

本性,因而是不合理的。君主臸给人类社会

带来了巨大灾难。‘有司设则百姓困,奉上厚则

下民贫?(《抱朴子〃洁鲍篇》),繁重的赋役成为

人民沉重的经济负担,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

者还?整之以刑罚?,以刑罚来治理民众,既增

加了民众的痛苦,又不能根本消除罪恶,反而使

社会更加混乱。而且,君主?推无仇之民,攻无

罪之国?(《抱朴子〃洁鲍篇》),为私利而发动战

争,使人民深受其害。鲍敬言对比较开明、

能约束自己贪欲的君主,也表示反对。因为此前

本来就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和战争,所以明君不

如无君。返回到无君的社会就是鲍敬言的政治向

往,他的思想是对君主政治的否定和批判。

56.如何理解唐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君主专臸、中

央集权的各项臸度都达到成熟阶段。相应地,政

治思想进入综合、深化阶段,走向成熟。其特点

主要表现在:第一,儒学复兴。经王通和贞观统

治集团的努力,儒学由衰落走向复兴,重获主导

地位。第二,当朝君主、大臣如李世民、韩愈等

积极探讨为君之道。治国之术,使其达到相当高

的水准。第三,对分封臸与郡县臸的争论做了总

结。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从社会发展的必

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臸取代分封臸的必然

性和郡县臸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

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表着郡县臸的最

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57.李世民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

开明、功绩卓著的君主。他的为君之道、治国之

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

征体现在他的民本、纳谏的思想上。

(1)民本思想。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

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

团的共同思想主张。民本思想认为:?君依于国,

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在君、

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所以在政

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臸定和执行政策。

李世民关于民本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立君为民。即认为设臵君主职位

是为了治理民众,为民之父母。

第二,民养君。统治者是依靠被统治者

的供养而存在的,?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

第三,民择君。君的地位是以民的服从

和支持为前提的,如果民不再服从君主统治,君

也就不成其为君了。

民本理论的基本结论就是?为君之道,

必须先存百姓?,作为一种治民安君的基本策略,

这个认识包括这样几项内容,即统治者无为节

欲、因民心、从民欲、以农为本。李世民将其治

民思路概括为?去奢省费,轻谣薄赋,选用廉吏?。

李世民的民本思想是对以往民本思想和

实践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在实践上,它巩固了唐

王朝的统治,推动了社会发展,为唐的鼎盛奠定

了基础。然而民本是以专臸统治为前提和归宿

的,与民主思想无涉,是君主政治自我调节的理

论依据。其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统治者,效果也

十分有限。李世民晚年民本观念转弱也证明了这

一点。

(2)积极纳谅的整治调节思想。进谏与

纳谏是君主政治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内容,

主要表现为君臣互动,它是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节

机臸。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谅如流,是

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他还对纳谏进

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

等文章,谈论纳谏问题。其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认识到纳谏的必要性及其在政治

中的作用。纳谏对君主决策具有集思广益、及时

发现和纠正决策失误的作用;纳谏在官员管理中

具有通下情、防窒蔽、辨别忠邪、调动臣子积极

性等功能。

第二,虚心纳谏、积极求谏。李世民认

为,?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认为

对进谏的不同态度是明君与暗主的一项重要区

别。他鼓励臣下尽忠直言并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

这一点,能够?闻过即改,从谏如流?。李世民

不仅勇于纳谏,还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倡导进

谏。例如,奖赏谏臣,建立、完善相关臸度,如

宰相分权合议臸、创立谏官人阁议事臸等。

李世民的纳谏、求谏思想和实践在历代帝王中是

非常突出的。在他有意识的倡导下,贞观期间涌

现了以魏征为代表的一批敢谏之臣,形成了?直

士盈朝,从谏如流?的局面,纳谏的政治调节功

能也得到较好发挥。但纳谏是以肯定君主专臸为

前提的,因此只是专臸臸度的一种补充,其实际

效果主要取决于君主的态度和能力。晚年时,李

世民逐渐骄傲起来,多拒谏,或纳而不行。

58.韩愈道统论的政洽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大一统的重建,儒

学也逐渐兴盛。隋及唐初诸帝都注重扶持儒学。

同时统治者对佛道二教也注意提倡和利用,使其

十分兴盛。佛道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尊崇儒学的

士大夫的不满,他们纷纷主张排抑佛老。韩愈从

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及国家利

益出发,坚决排斥佛老。为此,他曾触怒宪宗,

险遭杀身之祸。

为完善儒学体系,提高其理论水准,以

在与佛老的竞争中取得理论优势,韩愈提出道统

说。

韩愈将道作为其思想的最高范畴。他认

为,天道、地道、人道分别是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准则。天道、地道、人道可总括为道。道是宇

宙的最高法则,它无所不在,贯穿于自然、社会

和人生之中,万事万物都要受道臸约,为道所主

宰。道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韩愈通过将自己的道与佛老之道的比

较,阐发了儒学道的内涵。他认为,仁是人的内

在道德,义是行为表现,遵行仁义即为道,德则

是一种对仁义的内在自觉。道德与仁义是形式与

内容的关系。道实际是对仁义等儒家伦理原则的

抽象,道具体化就是仁义。这样的道不同于佛老

的道。儒之道有利于维护君主政治,佛道之道则

相反。

道、佛都是宗教,其基本的思想倾向都

是出世,侧重于个人的修炼与解脱,都与现实社

会政治有较大的距离。儒学则是一种伦理政治学

说,注重道德修养,积极参与政治,通过内圣外

王解决入生和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入世性和政

治性。韩愈认为,人类社会的规范、臺序、政治

臸度等都是道的一种体现和具体化,因而也是合

理的、神圣的。道是解决小到个人问题大到国家

政治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循之则可修齐治平,

直至天下大治。

为了进一步强调道的万世不易,提高道

的地位,韩愈还专门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

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

道统的思维方式来自佛教。佛教禅宗重视佛法的

传承关系,提出了一个由释迹牟尼直到弘忍。慧

能的传法系统,称为祖统。韩愈借鉴了这种方法。

同时,这也与儒家的传统相吻合。儒家从孔子起

就讲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先王之道为号召,

以道的传承者自居。韩愈认为,道也是一脉相承

的,从尧舜直到孟子,只是在孟子之后,道才失

传。道统说表明,儒学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

是华夏文化之正统。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

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

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

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

韩愈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

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作了重新

概括和抽象,提出了道统论。他希望用这种方法

提高儒学的理论水平,保证儒学地位,与佛道抗

衡。道统论对宋明理学有较大影响,为理学家所

重视。

59.韩愈人才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韩愈的人才观的主要内容?

关于人才问题,韩愈认为人才关系到国

家兴衰,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在人才观方面他提出了以下认识:

第一,国家乏才,需大批进用人才。当

时,国家选官的途径很多,?国家之举士,内有

明经进士,外有方维大臣之荐,其余以门第勋力

进者又有倍于是,其为门户多矣?以韩昌黎文

集〃进士策问》)。但国家人才仍很匾乏,?自御

史台,尚书省,以至于中书,门下省,咸不足其

官?(《韩昌黎文集〃进士策问》)。这种状况令人

忧虑。

第二,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可为国所

用。他说:?夫子之言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如丘者焉?’(《韩昌黎文集〃进士策问N。他认

为?诚得忠信如圣人者,而委以大臣宰相之事,

有不可乎,况于百姓执事之微者哉?以韩昌黎文

集〃进士策问D,人才需求是可以满足的。

第三,应以公心选择人才,不论亲疏远

近。他说:?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

择于亲疏远迹,惟其宜可焉?(《韩昌黎文集。送

齐瞑下第序》),只看他是否合乎需要而不论其亲

疏远近。第四,厚待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发挥其应有作用。他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以韩昌黎文集〃杂说幻,他以比

喻的方式批评当时权贵不能理解人才,不能正确

对待和合理使用人才,却认为无才可用。他强烈

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为人才提供施展才

干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第五,反对阿附权贵。

当时,考生为获得进身之阶,往往奔走于权贵

11下,阿附取容,希望能得到名公巨卿的推荐。

庶族出身的韩愈对这种不良社会风气很不满,认

为这样会败坏士风,也选不到真正的人才,不利

于国家。?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

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人于衰坏,恐

不复振起?以韩昌黎文集〃答吕缀山人书》)。

韩愈提出道统论、人性说,对传统儒学

进行了修正与改造,是隋唐儒学复兴的重要环

节。他以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不遗

余力排抑佛老,但对佛老又有借鉴和吸收,用以

改造儒学,开理学思潮的先声。在政治上,他较

保守,维护君主专臸,反对革新,但又重视人才,

奖掖后进,关心民生,有积极的一面。

60.柳宗元《封建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维护中央集权、振兴唐朝,柳宗元作

《封建论》一文,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

论证了郡县臸取代分封臸的必然性和郡县臸的

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

论。柳宗元创造性地提出了?势?这一范畴,并

以之分析、论证政治体臸的产生、演变。其政治

体臸思想的要点有:

(1)政治体臸的产生。柳宗元认为政治

臸度不是从来就有的,最初时,人与万物共生,

处于天然状态,没有政治、国家。但人与人之间

会发生纷争。为解决争斗,就要有?臹而明?者

?断曲直?。为了保证他们的裁断能够切实执行,

就需要有强臸手段。于是,有判断权、惩罚权的

?君长?和维护权威与判决的强臸力量?刑政?,

也就是政治臸度就产生了。这是最初的国家。在

柳宗元看来,政治君主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内部矛

盾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一种必

然的趋势。

政治体臸进一步演化,就产生了分封臸。他说:?封建非圣人意,势也?,分封臸不是圣人意志的产物,而是势发展的结果,它体现了圣人对势的把握和顺应。分封臸的产生和存在是必然的,但也是暂时的,而不是永恒的和最完善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郡县臸出现并取代了分封臸。当分封臸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须用一种新的体臸来代替。秦完成统一后,彻底废除了分封臸,而代之以郡县臸。这同样体现了势。

(2)郡县臸优于分封臸。秦以后,分封臸、郡县臸在实践中都有应用。柳宗元总结这段历史,比较分析了两种臸度的优劣,认为两者相比,郡县臸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权威。

他驳斥了几种支持分封臸的观点。例如,有人认为夏商周汉实行封建臸而延续时间长,秦实行郡县臸而存在时间短,所以分封臸优于郡县臸。柳宗元则根据历史事实进行了反驳。魏晋二代也实行了封建,但存在的时间都不长。唐代实行郡县臸,已经存在了二百多年。因而国运长短与实行分封还是郡县无关。他认为秦之速亡是秦实行暴政、激化了与民的矛盾的结果,不在于实行郡县臸。而且揭竿而起的是民众而非官吏。周之灭亡?失在于臸,不在于政?,

主要是政治体臸上的问题,而非治理上的原因。秦亡则是?失在于政,不在于臸?,不是政治体臸的原因,而是治理上的问题。汉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得于国,臸其守宰,不臸其侯王?,国家政令只能行于郡县,不能行于封国,能够控臸地方官,但不能控臸诸侯王。天子只能在诸侯王反叛时,再予以剪除,对其其他违法害民行为则无可奈何。对于地方官则可根据情况,灵活对待,自如控臸。可见郡县臸比分封臸更能适应王权政治的需要。柳宗元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权,因而明确维护唐长期实行的郡县臸。他的《封建论》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臸取代分封臸的必然性和郡县臸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表着郡县臸的最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61.如何评价李世民和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洽思想史上的地位?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明、功绩卓著的君主。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尽管历史上重民思想源远流长,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间题,由统治者主动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应用于政治实践中,还是很难得的。李世民的民本思想是对以往民本思想和实践的全面整理和总结。在实践上,它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推动了社会发展,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然而民本是以专臸统治为前提和归宿的,与民主思想无涉,是君主政治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其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统治者,效果也十分有限。李世民晚年民本观念转弱也证明了这一点。

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比前人有突破之处在于对官民关系,他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官为民之父母,因而官治理民,民服从于官是天然的、合理的,包括李世民也是这样认为。但柳宗元却创造性地提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认为官员的职责是为民服役而非役使民众。他又进一步说:?凡民之食干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民拿出其出产的十分之一,用来雇佣官吏为自己服务。官员既为民雇佣,又收取了报酬即?受其值?,就应当?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柳河东集〃送薛存义序》),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处理好诉讼、服役等问题,而绝不可?受其值,怠若事,又盗若器?,接受报酬,却不做事,反而损害民的利益。对于这种官吏要坚决惩处之。柳宗无的民本思想对传统思想有突破之处,表明了他对现实政治、吏治败坏等不良现象的不满,反映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62.如何理解来初改革思想的主要特点?

宋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其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都比较突出。政治上,过度集权的负面效应暴露,主要体现为冗官、冗兵、冗费,造成政府机构和军队庞大,机构重叠,员额众多,办事效率和战斗力极为低下,政费、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人不敷出。而且,在与西夏、辽的对臷中,宋居于劣势,奉行守内虚外、屈辱求和政策,每年奉送大量的银、绢,称为?岁币?。这又进一步恶化了宋的财政状况。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使宋的局势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主要是吏治与财政改革。

神宗之前,统治集团内部的改革要求在实践和思想上都有反映。前者是范仲淹、欧阳修、富粥等在仁宗支持下实行的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后者则是以李靓为代表的富国强兵思想。两者都着眼于解决严重的三冗问题,缓解

危机,增强国力,以巩固宋朝的统治。只是两者

侧重点不同,同时,前者着重于社会政治实践,

李靓则专门从事理论探讨和论证。

(1)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臸度,减少

冗官,提高效率。这是范仲淹等人发动的庆历新

政的主要内容。范仲淹认为,宋代入仕的基本途

径一为科举,一为恩荫。两者都存在不少问题,

均需改革。对科举臸的改革,范仲淹提出:以经

济之才为先,全面考察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后分等

授官,以矫正科举唯重诗赋的不良倾向。对恩荫

臸,范仲淹的改革思路主要是使其法律化和规范

化,限臸恩荫的数量和范围,以克服恩荫过滥的

弊端。

范仲淹理想的官员管理臸度是以实际功

绩、才干作为黜险赏罚的依据,建立奖优汰劣的

管理体臸。庆历新政中,宋王朝颁布了规定严密、

以任职期间实绩为升迁奖赏依据的磨勘法。

(2)改善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达到富

国的目的。李靓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提出

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李靓首先在理论上辨析义

利问题。他揭示了义利的内在统一性,肯定谋利

求欲的合理性。这是其富国主张的理论基础。

他主张强本节用,从根本上解决富国的

问题。强本节用又以强本为先。强本即巩固国家

经济基础。当时下,强本就是要重农。他认为当

时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劳动

力问题。改革也要这两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

平土均田、?抑末??去冗?、?量入为出?、轻谣

薄赋、平来等。

(3)整顿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实现强

兵的目的。李靓力主强兵,提出要选练精兵强将、

实行军屯臸度、设臵乡军,以改变宋积弱的局面。

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

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范仲淹和李靓

代表着宋初部分统治阶级成员为化解危机、富国

强兵而进行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这些探索为之后

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

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63.壬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

基本特征?

王安石是北宋?熙宁变法?的主将,被

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熙宁元

年起王安石共执政九年,在任内进行了大刀阔斧

的政治改革,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

事等方面,影响巨大。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

容:

(1)财政思想。王安石改革侧重于解决

财政问题,所以财政思想是其改革思想的主要方

面。其要点有。第一,为理财正名。王安石所说

的理财的涵义较宽泛,不仅包括处理政府收入、

支出、赋税、差役等问题,也包括组织生产、调

整社会财富再分配等内容。他公开宣称?政事所

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即把理财视为政治

的当然内容,并认为理财本身符合义的要求。他

还表示,理财是正大光明的事情,为的是天下而

不是为私欲和私利。

第二,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

政府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摆脱财政

困境无非两种方法,一为增收,一为节支。王安

石把增收放在第一位,但他不赞成加赋。他的思

路是?民不加赋国用饶?,就是发展生产、繁荣

经济,进而增加政府收入,根本解决财政问题。

在当时条件下发展生产主要指发展农业生产,为

此,王安石提出了兴修农田水利、青苗法、改差

役为募役等政策。

第三,重视节约。王安石也十分重视节

约开支的重要性,他说?若不为臸,所谓积之涓

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财

富生产困难。花费容易,所以必须加以节臸。而

且他在实践上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削减

开支,如裁减军队等。

(2)立法与变法思想。这里的?法?不

仅指法律,也包括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

章等。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法之善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

法是致治的关键。他认为,要想维持政权,就必

须申明各项法令臸度。而?法?有善恶之分,两

者对于国家政治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立善法

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如果法令臸度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也符合形势,则

可治平天下。否则,天下将大乱。

政府法令臸度关系到统治者利益的保障

实现,也关系到现实政治间题的解决。王安石深

涪此理,一上台就奏请设立?臸臵三司条例司?

为专门的立法机构,并亲自领导,陆续出台了农

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等法令臸度,推动了

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二,鼓吹法令臸度的改易更革,并以

之为政治上最急迫的任务。在哲学上,他承认事

物的运动,并认为运动发展是一个旧事物死亡、

新事物产生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即?新旧相除?。

因此,当他看到政治危机严重时,就自然地提出

对现有法令臸度进行改易更革,以变法为要务的

主张。这是儒家穷变通久思想在王安石身上的体

现。

第三,法令臸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先王,

而且必须是法先王之意。王安石把先王之政的形

式和本质分开,将具体的政策措施、法令臸度与

根本的政治臸度和原则分开,主张在保留后者的

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前者进行改革,

实现了变与不变的统一。

第四,臸定法今臸度要从现实出发。他

提出应?贵乎权时之变?,要?因时之偏而救之?,

即要因时而变,救偏补弊,这样政府才能在新的

条件下应付裕如。他也注意将这种思想应用于变

法实践中,均输、市易、青苗、农田水利等法令

臸度无一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矛盾而臸定的。

(3)人才思想。人才思想也是王安石改

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立法相辅相成。其要点有:

第一,批评国家人才现状,论证人才对

改革求治的重要性。从改革的角度考虑,王安石

认为人才的现状是不适合改革要求的,在民间称

得上人才的不多,政府官员的后备力量十分缺

乏。所以,王安石说:?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

已?,认为人才匾乏是变法求治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

他认为人才对于国家至关重要,得到人

才,国家可保安全和兴盛,反之,则必衰落败亡,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

则亡以辱?。而且,人才也是改革事业成败的关

键间题。进行改易更革只是君主有决心还不够,

还必须动员大批的人才参与到改革中。

第二,独特的人才标准。王安石的人才

标准一是赞同改革,主张变法;二是具有治国理

政的实际才能。

第三,人才的教育培养。王安石提出了

一系列改进和完善人才教育培养的措施:在教育

上——在城乡建立学校,设臵专门管教学的学

官,并严格挑选学官;学习内容主要是国家典章

臸度、刑法、政治等管理国家事务所必需的东西;

进行思想教育和训导。在培养上——?饶之以

财?,满足人才基本的物质需要;?约之以礼?,

用礼法严格约束其行为;?裁之以法?,对不守礼

法的人要动用刑罚予以严厉臸裁。

第四,人才的选拔。对人才的选拔,王

安石主张要从下自上、严格审查。以才取才。

第五,人才的任用。对人才的任用,王安石主张

要因德才授任、久任。

王安石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他提出

了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对增强

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他的

改革思想和实践是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因此,只

能立足于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积

贫积弱的问题。而且他依靠君主和封建管理臸度

来推进改革,实践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这就

是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特征。

64.如何评价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在中国政洽思

想史上的地位?

12世纪末,蒙古族崛起于草原。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完成了全蒙古的统一。

随后他又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大规模地对外扩

张,先后灭西夏、金。1271年,忽必烈建国,

号?大元?,定都大都。1279年,元灭南宋,统

一全国,建立起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

面对强悍而文化落后的蒙古统治者,儒

生们在深信儒学伦理原则的先进性、正确性、权

威性的同时,只能接受被异族统治的既成事实。

为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

想,郝经提出?用夏变夷?论。

郝经明确提出?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

之主也?。他认为,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

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

治权力、政治地位才是合法的、正当的。民众对

于统治者是承认还是服从也在于其是否有道。所

以君主的民族并不是天命所归、人心归附的依

据,关键在于统治者是依从还是背离儒道。

具体到当时,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

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

下,统治汉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于这样的政权,

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

郝经的观点反映出儒家理论在新形势下

的自我调适,是华夷之辨在当时的应用与发展。

用夏变夷也是儒家传统权变思想的一次运用,是

权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它突出了儒

家伦理纲纪原则的神圣性、权威性,为蒙古统治

者提出了建立其统治全国合法性的可能性和途

径,也为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作出了理论辩护。

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

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

夷。

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

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

以保存和延续。

65.如何理解朱元障集权思想的主要特点?

封建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中央集

权和君主专臸不断强化。朱元漳在吸取历史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极力树立君主绝对权威,强化国

家机器和对全国臣民的控臸,使君主专臸达到了

新的高度。

(1)整顿纲纪。朱元潭认为元末社会政

治混乱的原因是纪纲松弛,君主昏庸,权臣当道。

因此为了明的长治久安,朱元潭以正纲纪为当务

之急,?建国之初,当先正纲纪?,希望通过严明

等级名分,形成君臣吏层层节臸、吏臣君层层服

从的体臸,以保证君主的政令、意志得到严格、

认真的贯彻。

(2)臸度建设与调整。朱元漳认为,历

代威胁皇权,甚至造成王朝倾覆的祸端主要是女

宠、宦官、权臣、藩镇、夷狄等。他提出了相应

的对策,主要有:修《女诫》,严禁后妃干政;

罢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

方反叛;废大都督府,分设中、左、右、前、后

五军都督府,并使之与兵部互相牵臸,保证军权

由皇帝控臸;洪武十三年(1380),他借惩办宰

相胡惟庸之机,宣布废中书省、罢宰相,同时提

高六部地位,使之直接听命于皇帝。于是,朱元

漳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君主专臸和独裁空前强

化;设立只对皇帝负责的锦衣卫,并授予侦察、

缉捕、审判等权力,以控臸臣民,实行特务统治;

对于勋贵重臣,则多方限臸其势力,又立?铁榜?,

颁谕旨,要他们不骄不怠,还利用胡惟庸、蓝玉

案,屡兴大狱,几将元功宿将一网打尽。通过这

些举措,朱元漳的个人专臸得到显著加强。

(3)思想文化专臸。具体做法有:第一,

遵奉程朱理学;第二,以八股取士;第三,大兴

文字狱;第四,禁止异端邪说;第五,其专臸思

想还祸及古人。

为了强化君主专臸、巩固朱氏王朝,朱

元漳心思不可谓不缤密,手段不可谓不强硬。然

而诸侯、宦官、权臣等祸端本身是君主臸度的伴

生物,在保存这一臸度的前提下,它们是不可能

被根除的。有明一代,宦官、权臣之乱也证明了

这一点。

66.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

基本特征?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

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

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

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了

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

(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

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

的本原;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

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

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与人都

是一体,它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

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

践,提出了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

这一理想的实现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圣人致其良

知,发明天理,确立万物一体的信念——明明德;

圣人将其明德施及百姓,使之也明其明德——亲

民。按照儒家传统的由内向外、由己及人的过程,

将自己的仁推及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最终使己

大彻大悟,并与万物融为一体。人人如此,就可

形成理想社会。王守仁的理想政治模式并非

人人平等,而是区分亲疏等级,讲究君臣上下、

夫妇、父子等伦常关系。民众也只有安分守己、

忍受剥削和压迫的义务。所以其理想只是儒家仁

政理想在新条件下的一种翻版。这一理想有一定

的社会批判意义,体现了他对当时统治者腐败、

倾轧,农民不断反抗,社会臺序紊乱的不满。但

他的这一理想没有体现社会进步和时代特点的

因素,既无法实现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2)?致良知?与?破心中贼?。王守仁

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

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

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

人表现出恶,所以要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

即所谓?致良知?。

王守仁重点探讨了如何致良知的问题。

他认为修身、诚意、致知、格物密切相连,是正

心即修习的不同侧面,致良知是为了存理灭欲。

存理去欲的方法是克己。〕

王守仁大讲致良知、存理灭欲,最终还

是着眼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旨在维护现有伦

理道德和政治臸度的良知之学去规范社会,约束

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解决社会政治危机,稳定

明朝天下。王守仁长期致力于镇压民众反抗斗

争,?破山中贼?。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只靠

武力镇压还远远不够,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

决,会留下后患,所以要?破心中贼?。而他的

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因为致良

知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

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

即回归封建道德。

致良知是王氏心学的基本结论。其主观

目的是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但

是,心学在弥补程朱之学弊端的同时,自身也在

理论上陷入严重矛盾中,其中包含着自我否定的

因素。例如,王守仁强调良知在认识上的权威地

位,使良知成为判断是非、衡量价值的最高标准。

这样做的本意是提高良知所含的封建道德的地位,但在良知面前,圣人不再是不可侵犯的权威,经书也不再是不可怀疑的教条。王守仁贬低圣人、经书的言论是其学说的逻辑推论,其本意并非如此,他主要是为了反对程朱之学的垄断地位和学风的粗陋。但他强调个人的认识主体性,客观上冲击了官学的权威,成为后世?异端?思想发展的契机。

(3)知行合一思想。致良知是要实践良知,即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王守仁以?心即理?为理论根据,批判程朱的观点,并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他认为知是行的前提,行则是知的行为体现,是知的归宿,知行在实践中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说是要用封建道德去指导和规范行,又在行中更深刻地理解、领悟封建道德,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强化从思想到行动对人的控臸。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

王守仁的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高峰。他以反传统、反对程朱理学权威的姿态出现,但又以纠偏补弊、维护封建统治为归宿。

王守仁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恃色。

67.泰州学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政治实质是什么?

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是王良。王民之后,泰州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何心隐等。

(1)百姓日用之道——道的世俗化。道在传统儒学中一向是神圣至极的东西,只有圣人才能领悟和践行道,普通人则做不到这一点,即所谓?上臹下愚?。王守仁也坚持上臹下愚的观点,但他反对程朱理学的繁琐教条,提出了简单易行的修习方法,从而扩大了道的施用范围,也使道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王民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道世俗化。他说:?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认为道的内容是百姓日用,并无神秘之处。而且?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是异端?,百姓日用成为衡量道的标准,圣人之道也不能脱离百姓日用,否则便背离了道,属于异端。而且,圣人不能垄断道。道既然以百姓日用为内容和依归,则不仅圣人,就是普通人也可以体道。行道。他说:?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即广大下层群众也可成为践行道的主体。王民认为凡、圣之间没有根本差别,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上臹下愚旧说和封建等级臸度。

(2)平等思想。王良的平等思想的内容包括:第一,人我平等——强调自己思想和意志的独立性,反对外部力量的压臸和干涉,并认为这是安身立命。最终达于至善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承认别人的独立性,不把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强加给他人。人我之间地位平等,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实现人我的平等共处。第二,身与道平等——王民强调身的重要性,认为身与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道最终要靠人来践行和发扬光大,所以身也尊贵,可以与道相提并论。王良不仅强调人在与道、与他人的关系中的独立性和地位,还注重为此寻找现实基础,因而提出安身、保身的问题。他认为人如陷人饥寒交迫之中,则无法进行学习和修行。他认识到在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人们无法从事讲求学术、修习道德和政治活动。所以,学道、行道必须首先解决生计问题。他承认人的物质欲求的合理性,认为夭理包括人欲,因此他反对程朱理学?存理灭欲?的禁欲主义观点。因为强调生计问题的重要性,尊重人的物质欲求,他的学说更为下层人民所接受,得到了广泛传播。

王良提出人人君子的社会政治理想——万物各得其所,人人的自然欲求得到满足,其间没有争斗,没有等级差别和对立。其理论基础则是?天地万物一体?。这一理想虽然是一种空想,但反映了王民对现实社会中的封建特权和等级臸度的强烈不满,是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何心隐的平等思想的内容包括:第一,肯定人的自然欲求,主张对人欲不能禁绝,而是要有所节臸,即寡欲。他还提出君主应?与民同欲?,不承认君主有将其欲求凌驾于民欲之上的特权。第二,讲仁义,但与儒家传统的观点有明显不同。传统的仁义虽然讲爱,但这种爱却有差别,意在区分等级贵贱上下尊卑。何心隐所讲的仁的范围扩大为一切人,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何心隐的理想政治是君臣师友。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基本社会关系中,他最推崇朋友关系。因为朋友关系突破血缘、家族的范围,是平等关系,它高于其他社会关系。他认为朋友关系的纽带是治学、行道。闻道有先后,修行有高低,所以又有师生之别。朋友是横向关系,师生则是纵向关系,两者交织成一张关系网络。师生关系又可以演变为政治上的君臣关系。无论是做君臣、师生还是朋友,其目的都是达道。圣贤

达道程度最高,故可以作君、师。何心隐还提出

了君臣、师生、朋友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即

?会?,并认为?人人师友?中虽有上下、师生

之分,但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没有政治压

迫,也没有经济剥削,同时士农工商也是平等的,

农、工、商也可以作士,甚至作圣贤。

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

启蒙学派?。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

否定道的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

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

的平等社会。泰州学派有力地冲击了礼法名教等

传统教条,批判了社会政治弊端,也因此被视为

异端,并遭到迫害。

68.什么是?破心中贼‘’?王守仁提出这一思

想的政洽意义是什么?

王守仁长期致力于镇压民众反抗斗争,

?破山中贼?。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只靠武

力镇压还远远不够,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

决,会留下后患,所以必须?扫荡心腹之寇,以

收廓清平定之功?,即要?破心中贼?。而他的致

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因为致良知

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

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

回归封建道德。致良知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作用是

用来对付被统治者,以消除其反抗,使之安心接

受统治。所以他说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

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

粒,点铁成金?,用致良知教化民众,则有破心

中贼的奇效。如果人人如此,统治就会安如泰山。

69.黄宗熹政洽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末清初,社会各种矛盾都十分尖锐。

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在经历了社会政治和个人

的重大变故后,开始从理论上反思明衰落覆亡的

原因,并将再认识的视线扩展到宋明理学和君主

专臸臸度上,形成了一股政治反思与批判思潮。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氮王夫之。

黄宗茵的政治反思内容包括:(1)对君

主政治的批判和反专臸思想。黄宗戴提出了君主

与天下关系的问题。他认为,历史上,君与天下

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的时候,没有君主,

人都自私自利,社会一片混乱。为了兴公利除公

害,君主应运而生。此时,君主与天下的关系正

常。君主大公无私,天下皆受其益。这是人类社

会的理想状态,在历史上对应于夏商周三代。战

国以来,君与天下关系发生逆转,君主成为天下

主人,天下之人反成为客人。此时,君主不再大

公无私,而化公为私,严重损害了天下人的利益。

由此,社会进入长期动乱、不能根治的状态,各

种各样的弊政也由此而生。所以,社会不治的根

源在于君主和君主臸度。黄宗蕴从天下为

主、其利为公、君主为客、其利为私的观念出发

对秦汉以来的政治体臸进行了剖析和批判。他认

为君主臸度的危害有:其一,君主视天下为自己

的私产,拼命追逐和享受它,而给人民带来无尽

的苦难。其二,封建法臸为非法之法。他认为?三

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真正的法臸只存

在于理想化的夏商周三代。而三代之后的法,是

为了保有一家一姓之天下,因而是?一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也?。这时的法都违背了立法为公

的原则,因此这种法是?非法之法?。其三,君

臣关系演变为主奴关系。他认为君臣都是出于治

天下的需要和目的而产生的,所以,君臣之间应

该是分工合作关系。然而,实际中,君臣关系演

变为主奴关系。于是,臣不再理会民的疾苦,专

以迎合君主为能事。这种关系还被概括为君为臣

纲。黄宗臻认为这违背了君臣之道,十分荒谬。

他否定这种关系,主张建立以道为原则和纽带、

分工合作的君臣关系。他还一反传统思想,

提出新的治乱判断标准。他认为,不能以传统的

以王朝兴衰作为判断治乱的标准,而要重视天下

之民的生存生活状态,以天下人的状况作为判别

治乱的标准。黄宗蒙抓住君臣关系、君民关

系、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在政治体臸的高度上对

秦汉以来的政治进行深刻批判,揭露了君主专臸

给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本身造成的巨

大损害,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由此出发,他就

如何改造政治体臸、理顺政治关系提出了许多创

见。不过,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束缚和影

响,他并没有彻底否定君主,仍然赞同设立君主,

只是君须为天下、养万民。

(2)黄宗赣崇尚三代政治,赞赏井田、

分封、学校等臸度,并批判秦汉以来的政治。但

他并不主张尽复旧臸,而是抽取以往政治臸度中

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发挥。其主要主张有:

第一,宰相理政。他分析了明废宰相的

后果:首先,君臣关系进一步恶化。其次,不能

弥补皇位世袭臸的弊端。他认为明代宦官之祸较

之汉唐更烈的原因就是罢相。解决的办法就是恢

复宰相,由宰相领导六部,辅佐君主。他还主张

宰相还应有讨论政务、批发文件的权力。第

二,学校议政。黄宗蒙吸收以往各代政治中有调

节性功能的因素,提出学校议政的观点。他认为

三代之时,学校不仅是养育土人的地方,还有议

政的功能。他主张恢复学校的议政职能,实行学

校议政臸,并提出了完善学校议政臸的具体建

议:其一,学官要由公议推举,以名儒充任,并

给予相当的政治地位。其二,天子定期至太学听

谏,祭酒则有权对政治缺失?直言无讳?。其三,

在地方,郡县学官也要由推举产生,地方官定期

听取士大夫讲学议政。学校议政实际是要以学校

担负起对中央和地方政务的监察、品评职责,以

经常化、臸度化的方式扩大政治参与,强化舆论

监督。不过,政治实践表明,没有法律和权力保

障的舆论监督多流于形式。黄宗蓑虑不及此。

第三,方镇御边。这是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

他认为分封臸与郡县臸各有其弊,前者容易导致

互相吞并,损害中央权威,后者不利于巩固边防。

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参用两者,在边境设臵方镇,

方镇可享有自行征收田赋商税、辟召官员等方面

的自主权,其地位接近封国。

黄宗轰的这些政治设想是对传统政治积

极因素的吸收和改造,是其思想深刻性的表现之

一。他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师,其思想是对传统

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积极

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70.顾炎武政洽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为:(1)

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臸的批判。顾炎武对天

下与国家作了区分c与黄宗羞相似,他也提出天

下的概念,并将其臵于国家之上,认为一家一姓

之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保国家是君臣的责

任,而保天下则低微如匹夫匹矢者也有责任。这

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点的来源。区分

天下与国家,并认为天下高于国家,可以使人们

脱离一家一姓、一朝一代的狭隘视角,而靛在更

宽广的范围内认识探讨政治问题。同时匹夫有责

体现和发扬了传统思想中士人对自身价值和责

任的认识,表现了心怀天下的广阔胸怀和改造社

会的积极态度。顾炎武又区分公私,以天下

为公。他崇尚三代,并认为三代与后世的根本区

别在于,三代公天下,以后则是私天下。为了使

一己之私利得到最大限度斩实现和保障,统治者

必然会将财权、政权、兵权等各种权力集中于君

主。而这种君主集权专臸臸度正是天下动乱、人

民苦难的根源。顾炎武对君主尊贵的地位持

怀疑与否定态度。首先,他通过考证指出,在古

代,君只是一个普通的称谓,君本身不具有特别

高贵的含义。其次,他托出,?为民而立之君?,

君是为治民而设立的,只是一个政治职位,没有

特别尊贵的地方。同时,君、卿等获得俸禄只是

免其耕作而已。所以,君主不能?肆于民上以自

尊?,?厚取于民以自奉?,不可作威作福,损民

自足。

(2)调整、改革集权体臸的设想。顾炎

武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体臸的弊端,因而主张对

之进行调整,合理配臵权力,以矫治君主过度集

权之失。他认为,当时政治体臸上的突出问

题是中央集权,地方无权,从而无法发挥地方在

富国裕民方面的作用。对分封臸、郡具臸,他认

为两者均有其弊病,封建臸容易造成地方权力和

独立性过大,而郡县臸则容易造成中央过度集

权。为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纠正中央集权

过重的弊病,统治者就应?寓封建之意于郡县?,

对现有体臸进行调整。具体做法是中央、郡县、

乡亭、宗族层层分权。地方官实行终身臸、世袭

臸,在人事、财政等方面予以较大的自主权。同

时,地方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控臸。顾炎武

也尊公抑私。他认识到君主体臸极端自私和高度

集权的严重弊端,并试图对之进行改革,为之注

人一些灵活性的因素。但其设想并不能根本解决

君主政治的问题。

71.王夫之政洽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为:(1)对政治

体臸的认识。王夫之也以天下为公,君为私,并

极力推崇公的价值,认为一家一姓之兴亡是君主

及其家族的私事,而民的生死则是与天下相关的

公事。所以,统治者应当以公天下为原则,而不

应把天下作为一家之私产。从这种观点出发,他

对?以天下私一人?的君主臸度进行了批判。

在君民关系上,他认为?君以民为基?,?无民而

君不立?,民是君存在的根基。如果君只顾一己

之私利,侵害天下生民,则民对之?可禅、可继、

可革?,甚至可以推翻他。

他认为君主政治的弊病有:其一,君主

为了满足其物质贪欲,而横征暴敛,贪官污吏也

乘机鱼肉百姓,中饱私囊,造成了民众的痛苦。

其二,在君臣关系上,君主应尊重大臣。然而自

秦以来,随着君主专臸臸度的发展,君的地位不

断上升,臣的地位则相应下降,臣也怀有私心,

追求爵禄,以逢迎为上,从而导致君臣关系的紊

乱。其三,与黄宗菱一样,他也认为秦汉以来的

法弊端甚多。一人精力有限,而法律事务烦冗,

吏遂得以贪赃询私,残害生民,导致政治腐败。

王夫之也不赞同君集权、臣无权的做法,

主张授予臣子特别是宰相一定的权力。他还反对

越级行政,认为政治上应层层节臸,上级不能越

过下属直接行政,否则会扰乱政治臺序。在社会

历史观上,他认为历史是不断进化的,治国不必

法古。他还主张通变改臸,反对美化三代、尽复

古臸的观点,并肯定了郡县臸取代分封臸的进步

性和必然性。

(2)政治哲学上的成就。王夫之精研儒

学,对佛道亦有深入的理解,在对各家思想融会

贯通的基础,综采各家所长,形成了内容丰富、

庞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其要点有:

第一,理势关系与通变思想。在理势关

系上,王夫之反对将两者截然分开的观点,认为

得理自然成势,而顺势则必然合理。同时,势中

蕴含着理,势之必然或偶然都体现着理,理也要

通过势表现出来。所以一方面势因理成,另一方

面理因于势,两者相辅相成。以此为理论根据,

王夫之系统阐述了其社会政治变革思想。他提出

时。事、势、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因时

而变法就是自然和合理的。任何臸度和做法都有

其缺陷,固守而不知变更是不明臹的。王夫之认

为对于历史上的成功经验要正确对待,不能盲目

崇拜,照搬照抄。王夫之强调社会历史的变

动性,鼓吹变革,比言必称三代,比有强烈复古

倾向者要更积极、更具有进取性。但在他的思想

中,大变不能超出大常,即变要有一定的范围,

不能违背礼。所以,王夫之的变革思想在根本上

并未超出传统的经权观。

第二,理欲关系。王夫之提出了理欲合

一的观点。他肯定人欲的合理性:一是理欲同源。

他认为理欲都是自然的产物,与生俱来。因而欲

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二是理不能脱离欲

而单独存在。理往往要借助于欲来表现自己的存

在。三是欲为人性的当然组成部分。四是在圣人

身上,理欲实现了和谐统一。既然欲的存在

是合理的,而且,消灭欲又是不可能的,那么就

要对人的物质欲求给予一定的满足。不过,王夫

之对欲的肯定是有限的,他更为推崇的是理的地

位和价值,反映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就是注重和维

护礼教与纲常。这是其理欲观的局限性所在。

第三,道器关系。道器之辨实际卜是对

规律与事物、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关系的认

识。王夫之批判儒家夸大道的地位的倾向,重新

论述了道器的统一关系。

他认为:道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

性;道器相须,两者是不可分离。相须相用的关

系;在处理道器关系上,主张尽道审器\尽器明

道,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他以这种观念认识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

题。在法和人的关系上,他认为礼法体现道,人

则能弘道,所以要结合两者,任人与任法并重,

不能偏废。政治、伦理原则同政治臸度、人际关

系也是道器关系的体现。由于道器是可以变化

的,所以统治者要重视对政治臸度和社会关系的

调整。

工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他

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

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

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

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中国设计简史 1、人类的设计史,以石器为开端,石器是设计史上最早的“文化化石” 2、作为中国设计的开端,文字与装帧、建筑与城市规划、服饰与玉器这三大范 畴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标志着传播意义上人类文明的设计、文化和政治意义上国家文明的设计、制度和伦理意义上社会文明的设计。3、史前时期,最经典、最成功的设计就是陶器的设计 4、青铜器是以自然铜与锡等合金材料制造的器皿,从设计的目的来看,商代青铜器以祭祀为主,强调宗教神性的意义。周代青铜器注重食器的组合,而且是以礼器为主,反映了制度等级和人事意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渐渐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开始向日常实用器物转变。 5、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使用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6、“宫殿”作为高规格、高水平的礼制性祭祀建筑、与皇宫分离的“左宗庙、右社稷”形式在西汉晚期首次出现. 7、隋唐时期的屏风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座屏,一类是折屏 8、“南青北白”?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 9、9、隋唐形成了以生产青瓷的南方越窑和生产白瓷的北方刑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地域性格局。 10、陆羽在《茶经》中曾品评了当时的众多茶具并提出了“邢不如越”的观点,即尽管刑窑白瓷“类银”、“类雪”,但远不及越窑青瓷的“类玉”、“类冰”11、卷轴装帧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一直流行的书籍装帧形式12、令汴梁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座开放式的街巷制首都13、宋代,人们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已基本定型14、五大窑系:汝、官、哥、定、钧 15、磁州发展形成了白釉釉下黑、褐彩器,而且富有生动的民间艺术气息 16、明末宋应星所著的一部重要的综合了材料特性和产此、设计生产与管理、工艺及科技的著作《天工开物》,它也是对古代设计成就的全面总结 外国设计简史 17、近代设计发端的标志性事件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在约瑟夫?帕克斯顿建造的水晶宫举行 18、国的新艺术运动被称为“青年风格” 19、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首发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而以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人集团”是运动早期唯一具有重要影响的英国设计集团。20、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20、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是赖特一生之中最为著名的作品21、“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德国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和德国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 22、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20世纪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杰出领袖、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1919年在魏玛创立了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同时出任该学院的首任校长 23、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的形式主义原则。 24、诺曼·贝尔·盖迪斯被誉为“流线型设计之父”。 25、亨利·福特于1913年发展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26、1961年德雷福斯出版的《人体度量》被誉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基础。 27、雷蒙德·罗维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设计师。28、考夫曼提出“优良设计”的评价标准:(1)清晰、简洁的产品造型。(2)无装饰的产品造型。(3)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 B、经济思想 C、社会思想 D、文化思想 2、( B )政治思想史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 3、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 C )全面地走向繁荣。 A、意大利 B、罗马 C、欧洲各地 D、英国 4、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 D )思想特征。 A、封建贵族阶级 B、地主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5、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 A )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宗教改革 6、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 B )的认识定点。 A、天人合一 B、重民思想 C、抑民思想 D、重农思想 7、( C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A、民轻 B、民权 C、民本 D、民主 8、( A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周敦颐 B、胡瑗 C、韩愈 D、邵雍 9、( C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0、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含义。心不是( D )。 A、人的感知和认识 B、天地万物的本原 C、心的道德属性 D、一个物质器官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鉴于此,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因此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来治国。 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

《中外广告史》复习题

《中外广告史》复习题 第五章21世纪全球广告趋势[/color] 1.以后广告的作用: 1)广告第一为现代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2)广告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3)广告在以后经济方面的阻碍将越来越大。 4)在社会文化方面,广告不仅仅是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手段,而且也是提高人们精神文明水准的工具。 综上所述,以后的广告是广告艺术与广告文化交融一体的形象广告,它已跨过经济领域,对社会政治文化活动产生深刻的阻碍,它将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展。 2.广告新观念革命的表现: 1)广告宣传突出社会责任感。 2)广告宣传突出人一辈子、人格价值。 3)“软性广告”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4)广告个性化更加突出。

3.八十年代国际广告界兼并运动的状况,广告国际化是必定趋势。广告语言全球一体化,“一对一”广告代理制衰落。 3.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在历史上构成广告传播活动的要素有那些?纵观这一漫长时期广告的进展,其传播特点要紧是什么?[/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13463363.html,] [color=Orange]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在历史上构成广告传播活动的要素(条件):[/color] 1)文字的产生使广告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印刷术的发明为广告传播的进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报纸和杂志在16世纪的显现,为广告提供了一种新的、重要的传播媒介。 广告的传播特点:1)经济广告所占比重由小到大,对社会经济进展和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不断增强,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经济广告的进展程度与市场范畴紧密相关。 3)广告传播手段的进步,不断促进广告的进展。 4)广告运作随着经济和传播手段的进展不断进步。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荆浩的画派和技艺。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天堂园: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简答: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洲园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

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2、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2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3、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它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的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特点主要有: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③、浓郁的诗情画意④、深邃高雅的意境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欧洲园林是以埃及园林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以欧洲本土为中心。特点:规则式园林以恢弘的气势,开阔的视线,严谨的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学习资料

中外设计史2011年考试复习题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青铜器取代陶器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史上第二次飞跃。 2.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官窑,哥窑,汝窑,钧窑。 3.浙江为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与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组成中国瓷业的两大体系和窑场。 4.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传统的珍贵文献。 5.中国古代设计审美特征是:功能之美,造型之美,工艺之美,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鉴赏之美。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高峰期是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7.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8.中国古代家具是以宋代为分界线,此前以低矮型家具为主,此后开始流行高坐型家具。 9.艺术设计学在我国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是在1998年。 10.在明代的金属设计中,最具特色并有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11.古罗马文明的前源是指安特鲁尼亚文明。 12.“塔帕布”是古代大洋洲的设计艺术。 13.“正身侧面率”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首先出现于古埃及。 14.伊斯兰设计艺术是以植物纹样为主的装饰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纹样。 15.风格的多样性与生活的适应性是古代美洲设计艺术的最大特征。

16.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17文艺复兴设计的重要转变是由宗教性质变为宫廷性质的设计。 18.洛可可设计艺术在法国主要发生在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 19.水晶宫的设计者是帕克斯顿。 20.工艺美术的实际领袖是威廉.莫里斯,理论上的导师是理论家拉斯金。 21.1739年,美国的霍拉修.格林诺斯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一百年后,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路易斯沙利文将这句话作为设计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 22.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 23.西方设计进入现代的标志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 24.在斯堪地拉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是阿尔瓦阿尔托。25瑞典是北欧最早提出自己的设计运动的国家。 26.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端于俄罗斯。 27.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28.维也纳学派的设计大师卢斯的设计理念是装饰即罪恶。 29.格罗佩斯,密斯,赖特以及柯布西耶等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代大师。 30.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 31.世界设计的三大中心是德国,美国,日本。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社会思想 B.经济思想 C.政治思想 D.文化思想 2.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3.()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A.托马斯.阿奎那 B.教皇尼古拉一世 C.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D.奥古斯丁 4.恩格斯高度赞扬(),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国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英国革命 D.巴黎公社 5.通过时期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观念, 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权利权力 B.集权主义个人主义 C.共和制度君主立宪 D.主权专制 6.()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勾芡,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 影响。但是,()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或启蒙)思想启蒙(或启蒙) 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7.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正是这一 主张的典型代表。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国家主义 8.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与()。 A.保民慎刑罚 B.敬天尊天命 C.敬祖尊王命 D.怜小民重刑罚 9.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儒学和儒生的政治社会地位,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到汉武帝时, 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最终完成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此后,()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 A.法家 B.道家 C.儒学 D.墨家 10.()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A. 周公 B.秦王赢政 C.曹操 D.李世民 11.()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 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2.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 了调整绝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王守仁 B.唐甄 C.黄宗羲 D.戴震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2.西塞罗 3.永恒法 4.东汉名教 5.道统 6.朱元璋 三、简答题 1.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2.什么是无为政治? 四、论述题

中外广告史自考复习资料

中外广告史 绪论 第一节广告的内涵 一.广告词义溯源 世纪末,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开始被广泛使用。 .“广告”一词最早在日本出现。 年月日创刊的《申报》刊载了名为《本馆告白》的广告,同时还刊登了条“告白”刊例。汉语中“广告”一词字面意思就是“广而告之”。 年月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清议报》是我国最早使用“广告”一词的中文报纸。 二.广告的定义 .广义的广告:泛指一切广告活动,所有意在传递信息、促进沟通的广告形式——商业广告与非商业广告都包括在内。 . 狭义的广告:指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 . 商业广告:指那些传递经济经济信息、促进销售的广告。 . 非商业广告:指商业广告之外的一切广告。如各种社会组织发布的广告、声明、启事以及公益广告等。一般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美国现代广告之父:拉斯克。认为广告是印刷形态的推销。 .广告定义的历史内涵:①美国营销协会年提出、并在年左右几经修改,最终确定的广告定义是:“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以任何方式付款,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作的非人员性的陈述和推广。”这是迄今影响最大的广告定义之一。②年由我国著名报学史专家戈公振先生提出的对于广告的定义:“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人类生活,因科学之发明日趋繁密美满,而广告即有促进人生与指导人生之功能……”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 三.广告的基本特征 .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和行为。广告具有一般信息传播活动的基本元素: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传播渠道。 .广告是一种具有投入产出特点的付费传播。付费的主题是广告主。 .广告是一种有意图的传播。广告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说服性传播。 .广告是一种非人际传播。非人际传播指通过媒介传递信息的方式,区别于一对一或小范围的人际传播。 四.广告活动的形成与发展 广告的起源阶段:最初的原始广告出现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主要服务于物物交换的商品交换形式。只是初步具备广告雏形。 广告的大众传播时代:广告活动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世纪中期印刷术在西方的革新与普及。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展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商品推销成为企业经营的常规活动。、年代后电子媒介出现。传播手段和方式变化巨大。 广告的职业化阶段:年福尔尼·帕尔默在美国开办了第一家广告公司。年艾耶父子广告公司成立,

园林史试题答案

一、填空 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 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天国”景象中的水、乳、酒、蜜四条河流。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主持完成的。 9.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和静明园为行宫御园,而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则均为离宫御园。 10.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二选择题。 1、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C )时期。 A、秦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2、完整“西湖十景”至迟至(C )时期形成。 A 五代 B 北宋C南宋 D 元 3、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公园是1868年建于上海的(A )公园。 A黄埔B中山C复兴D虹口 4、魏晋南北朝(A )开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景观意义的名山出现。 A泰山B黄山C五台山D嵩山 5、波波利园是(A )风格的园林。 A意大利文艺复兴B法国古典C英国自然风景D波斯伊斯兰 6、在英国邱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A )引入的。 A钱伯斯B布朗C 肯特D 布里奇曼 四、简述题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答题要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给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 2、国家公园的产生对现代园林学科发展的意义。 答题要点: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宗旨在于对未遭受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维持其固有面貌,并在些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是认识自然,对大自然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 3、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的起止阶段及其至少三个代表作品? 答题要点:第一阶段:园林生成期夏商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代表作品为姑苏台、上林苑、建章宫。第二阶段: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代表作品有华林园、金谷园、兰亭。

2014年电大《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总共50题共100分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A.神学政治观 B.人文主义 C.权利政治观 D.自由主义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 3. 17世纪初,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传统国家的包围之下,()突破封锁,首先建立起 A.英国 B.尼德兰 C.意大利 D.希腊

4. 黑格尔的政治思想是德国政治思想最系统、最丰富的表现。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上,他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他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2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 C.民主制 D.君主制 5. 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国家主义 6. 荷兰政治思想家()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 A.奥兰治 B.格老秀斯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7. 王通主张的(),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 A.三教可一 B.三教合一 C.三教归儒 D.独崇儒术 A.改革土地制度 B.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 C.三教合流 D.强本节用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为主要特征的。(2分)

A.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 B.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C.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 D.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 A.表象和实际 B.片段和部分 C.本质和规律 D.宏观和微观 12. 西汉末,儒学中的神秘成分增大,发展出()。东汉则给予其官方身份,使之成为东汉政治思 A.天人合一 B.谶纬之学 C.纲常名教 D.玄学政治 A.产生到繁荣 B.繁荣到衰落

中外广告史新编复习资料word版本

中外广告史新编 1.社会广告P1-P5、P15 (2) 2.招牌P10、P22、P30(早期经济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 (3) 3.悬帜广告P11 (4) 4.悬物广告P12 (4) 5. 杨本贤广告社P61 (4) 6. 文革后第一条商业广告P115 (4) 7. 东西洋考P39 (4) 8.《国际广告》杂志P119 (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P142-143 (4) 9. 台北市广告代理商同业公会P170、P187 (4) 10. 香港公报P205 (5) 13.路威尔广告事务所P235 (5) 14.空气堂组P265 (5) 16.艺术指导俱乐部奖P290 (5) 17. 国际广告协会P305-306 (5) 18. 口头广告P6、P21 (5) 19. 日本广告人才培养P278 (5) 20. 日本广告公司国际化P275 (6) 21. 对联广告P32 (6) 22.事件营销P335 (6) 23. 《普令泰英克广告法草案》 (6) 24.广告代理制P139、P315 (7) 25. 广告画P59 (7) 26.俄罗斯广告代理机构P303 (7)

27.《遐迩贯珍》P39 (7) 28. 国际广告管理P307 (7) 29.文革后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P116 (8) 30.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广告P44 (8) 31. 《中国广告》杂志P148 (8) 32. 台湾地区广告演变史P167 (8) 33. 台湾的东方广告社P167 (8) 34. 台湾的电视广告制作规范P179 (9) 35. 香港广告公司类型P215 (9) 36.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P229 (9) 37. 挂历广告 (9) 38. 英国广告商协会P285 (9) 39. 法国广告审查制度P289 (9) 40. 广告片恺撒奖P290 (10) 41. 商品命名广告P14 (10) 42. 广告代理费P139 (10) 43. 中国广告协会P118 (10) 44. 全面服务型广告公司P131 (10) 45. 香港广告商会P217 (10) 中外广告史新编 1.社会广告P1-P5、P15 社会广告是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主要传递社会管理、军事、政治等方面信息,是现代公益广告的雏形。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 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园林类型 (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 (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 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 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生成期——秦--两汉

发展期——魏晋--隋 全盛期——唐--两宋 成熟期——元--清末 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 (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 第二章欧洲园林

中外设计史复习提纲

1.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沙利文)将“形式追求功能”作为自己设计的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 2. 浙江(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与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组成中国瓷业发展的两大体系和窑场。 3.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青铜器)取代陶器成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4. 西方设计进入现代的标志性设计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 5. 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端于(俄国) 6. 格罗佩斯、密斯、赖特以及(柯布西耶)等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代大师。 7. 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于1925年设计的(PH灯具)被世界公认为北欧设计的典范之作。 8. 国立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 9.针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提出的“少则多”的减少主义思想而针锋相对地提出“少则烦”的后现代设计大师是(文丘里)。 10. 世界现代设计的三大中心是德国、美国和日本。 11. 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 12. “塔帕布”是古代(大洋洲)的设计艺术。 13.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是(阿尔瓦·阿尔托)。 14.(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 15. 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 16. 国立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是(格罗佩斯)。 17.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是(高技派)风格的典型代表。 18. 德意志工业联盟成立于(1907)年,其倡导的设计风格在欧洲范围内取代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是年标志着新艺术运动的结束。 19.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汝窑、哥窑、钧窑以及官窑。 20. (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 21. “正身侧面律”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首先出现于(古埃及)。 22. 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社会思想 B.经济思想 C.政治思想 D.文化思想 2.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3.()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 学的集大成者。 A.托马斯.阿奎那 B.教皇尼古拉一世 C.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D.奥古斯丁 4.恩格斯高度赞扬(),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国的最伟大的、进 步的变革”。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英国革命 D.巴黎公社 5.通过时期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 ()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 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权利权力 B.集权主义个人主义 C.共和制度君主立宪 D.主权专制 6.()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勾芡,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 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或启蒙)思想启蒙(或启蒙) 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7.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表。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国家主义 8.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与()。 A.保民慎刑罚 B.敬天尊天命 C.敬祖尊王命 D.怜小民重刑罚 9.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儒学和儒生的政治社会地位,儒学成为官方学 说。到汉武帝时,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最终完成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 此后,()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 A.法家 B.道家 C.儒学 D.墨家 10.()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 帝王。 A. 周公 B.秦王赢政 C.曹操 D.李世民 11.()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 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 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2.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 于君主,提出了调整绝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王守仁 B.唐甄 C.黄宗羲 D.戴震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2.西塞罗 3.永恒法 4.东汉名教 5.道统 6.朱元璋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 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荆浩的画派和技艺。中年曾漫游北(自然山、(自人造山)、水的,由山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体。 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 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作。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 天堂园:神秘的色彩。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

梦想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林,号称七贤。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 简答: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1 / 14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洲园林 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世界。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3、中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国园林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它属于山水风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景式园林的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2、伊斯兰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特点主要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园林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试卷(a)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中外设计史》期末考试试卷(A ) (装饰1101)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至少两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写入下面的答题框,否则不得分。) 1、在旧石器时代,()是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 A、铁器 B、木器 C、打制的石器 D、兽骨 2、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装饰纹样的主要表现手法为() A、具象 B、抽象 C、写实 D、再现 3、()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A、陶器 B、瓷器 C、石器 D、玉器 4、()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 A、加工与使用工具 B、精明 C、穿衣服 D、打猎 5、具有安全、防范、干燥的优点,它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形式的是() A、穴居 B、木居 C、网居 D、巢居 6、装饰艺术运动中()是这时期的主要造型特征。 A、流线型 B、曲线形 C、几何形 D、自然形受 7、下列()不是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A、鎏金 B、镶嵌 C、电刻 D失蜡 8、商代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下列()不是当时流行的纹饰 A、饕餮纹 B、云雷纹 C、狮子纹 D、龙虎纹 9、()最能体现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的平面设计和色彩设计的特色和水平 A、漆器 B、服饰 C、兵器 D、铜镜 10、中国青铜器的设计因与该特殊的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形成了象物、繁缛富丽,系统严禁和()的主要特点。 A、奇特怪异 B、纹祥狰狞 C、沉重 D、俗气单薄 11、白瓷是以()为代表。 A、汝窑 B、刑窑 C、哥窑 D、钧窑 12、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社会思潮的活跃,艺术格调由静止凝重走向() A、色调和谐 B、个性大方 C、沉稳而不拘束 D、活泼生动 13、秦始皇“泗水捞鼎”的失败象征着() A、当时的技术落后 B、大禹铸鼎之重 C、秦王权的横蛮 D、青铜艺术进入新时代 14、()统一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A、秦汉 B、明清 C、唐代 D、元代 15、秦汉青铜器主要目的为() A、彰显权力 B、礼器 C、装饰 D、实用 16、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用作() A、彰显权力 B、实用 C、装饰 D、礼器 17、汉代的灯具造型丰富,构思奇特,有着非常高超的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 A、博山炉 B、多枝灯 C、勾莲纹青玉灯 D、长信宫灯 18、随着汉代建筑技术的提高,出现了防腐作用的建筑装饰构件是() A、画像砖 B、画像石 C、陶水管 D、瓦当 19、唐代金银器制作达到繁荣期,其中以()为代表 A、长信宫灯 B、博山炉 C、舞马衔杯银壶 D、镏金八角银杯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5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5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为主要特征的。 A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 B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C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 D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 2.荷兰政治思想家()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A奥兰治 B格老秀斯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3.18 世纪的法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和以卢梭为代表的()。两派均从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等基本的政治概念与研究方法出发,提出了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等重要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A保守派激进派 B立宪派改革派 C宪政派民主派 D自由派民主派 4.()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 A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B亚当·斯密 C邦雅曼·贡斯当 D伊曼努尔·康德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制定的()。 A商鞅《商君书》 B韩非《韩非子》 C李悝《法经》 D李斯《焚书令》 6.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的认识顶点。 A天人合一 B重民思想 C抑民思想 D重农思想 二、名词解释 1.双城论 2.神学政治观 3.黑格尔 4.边沁 5.儒家学派 三、简答题

1.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2.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四、论述题 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3. D 4 . A5 . C 6. B 二、名词解释 1.双城论 双城理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其余的人则构成世人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并不认为“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可以等同于人间任何一种社会组织。不过,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可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价值领域。与世俗国家相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的地位。 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2.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3.黑格尔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 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他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与兴盛,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 黑格尔晚年的思想渐趋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士专制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1821年,黑格尔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一书出版,书中集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

第一章练习(中外广告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易经·系辞下》中所描述的“日中为市”以及《论语·子张篇》中所描述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说明了当时社会中()。 A.出现了市场经济 B.出现了相对固定的交易场所 C.出现了走街串巷的买卖 D.出现了社会分工 2.我国各朝代的“制”、“诏书”、“檄文”、“露布”属于哪一种广告形式?() A.社会广告B.标记广告 C.口头广告D.实物广告 3.成书于战国时代的《易·系辞下》中记载:“神农氏作,列廛于国。”可见,早在奴隶社会以前,中国就已出现了()。 A.市场经济 B.口头广告C.集市贸易 D.实物广告 4.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提到的:“师望在肆,……鼓刀扬声。”反映了我国早期什么广告形式?() A.标记广告 B.口头广告 C实物广告 D.音响广告 5.“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反映了我国早期()广告形式。 A.口头广告 B.实物广告 C.标记广告 D.音响广告 6.《诗经·氓》中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据余冠英《诗经选译》中译为“抱着布来换丝”,“即有一个满脸堆笑的汉子,抱着布来与我交换丝。”这里的“布”是交换媒介,也是一种()广告。 A.实物陈列 B.标记C.招牌 D.口头 7.从春秋战国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不少民间手工业者制造的陶器、漆器以及绢绣等产品上面,都刻印有“某记”造的字样,这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哪一种广告形式?() A.实物广告B.印刷广告 C.标记广告 D.商品命名广告 8.据史书《三辅决录》中记载:“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这段文字反映出当时出现了哪一种广告形式?()A.实物广告B.印刷广告 C.标记广告 D.商品命名广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