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型抗癫痫药之间及其与传统抗癫痫药的相互作用和机制

新型抗癫痫药之间及其与传统抗癫痫药的相互作用和机制

新型抗癫痫药之间及其与传统抗癫痫药的相互作用和机制
新型抗癫痫药之间及其与传统抗癫痫药的相互作用和机制

抗癫痫药物的发展史

抗癫痫药的发展史 刘聪(09 级一班0945051033 ) 1. 癫痫病及癫痫药的概况 癫痫(epilepsy , Ep)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过去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目前在老年人中又出现一个癫痫发病高峰。Ep 的治疗虽然有许多种方法,但直到现在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至今尚无针对Ep病理生理异常的根治方法,所以药物亦需要较长期有规律地服用。这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已是临床医师面临的矛盾问题。理想的抗癫痼药物(AED)应符合下列标准。①疗效:有广谱抗Ep作用,抗癫痫发作疗效好,可以较长期应用;②安全性:无严重或慢性不良反应,无致畸作用;③药物应用:有多种剂型可供选择,可经多种途径给药,适合于各种年龄及各种身体状况下应用;④药动学:生物利用度较高、人体内过程较稳定,具有一级代谢动力学特征,剂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容易透过血一脑屏障,可以快速进入脑内发挥疗效,蛋白结合率低,无或极少有活性代谢产物,无肝药酶诱导作用,消除半衰期较长,可以每天一次服药,与其他AED或其他类型药物无相互作用,可与其他AED联合应用。随着神经科学与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许多传统AED和新型AED应用于临床,虽然疗效还不错,然而还没有一种药物能达到上述理想AED 的标准。寻求符合或接近理想AED的高疗效、低不良反应的药物,仍是药理学家及临床神经科医师迫切追求的目标。 2. 抗癫痫药发展史 癫痫的现代药物治疗起始于1857 年,即溴化钾。该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明显,尤其不宜久用。AED的发展历史,大致上可分为4个阶段。① 从1857 年应用溴化物开始1937 年,主要是1912 年发现巴比妥类药(如苯巴比妥)。该类药疗效较溴剂好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逐渐取代了溴剂。但因巴比妥类药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且对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影响,以后也多被其他AED 替代。然而由于该类药物价格较低,在贫困地区仍然是有应用价值的药物,仅用这一种药物对较多患者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此时期的抗癫痫治疗,主要为经验性用药。②1937?1973年。1937年,苯妥英钠用于戊四氮(Ep)动物模型取得成功,1938 年开始用于临床。该药的钠盐无明显镇静作用,是第一个根据动物模型研制的AED可以说是抗Ep 药物的里程碑。以后又陆续开发出扑米酮(1952 年)、乙琥胺(1960年)、卡马西平(1963年)等药物,AEDS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疗效还不够高,一般应用单药治疗,Ep控制率为40%?50%,采用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高…。如苯妥英钠可引起牙龈增生、共济失调和慢性中毒性脑病等。③1974?1986年,广谱AED丙戊酸应用于临床(1974年)开创了AED的新纪元。由于该药具有广谱抗Ep作用,疗效较其他AED高,而且又是第一种以作用机制为基础的AED不良反应比以前的几种AEDs相对轻一些。这一阶段开展了AED药物血浆浓度监测并研究了各种AED 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实现了药物治疗剂量的个体化,使疗效有所提高。④1987年以后,此前,尽管抗Ep 药物治疗逐渐完善,但仍有约20%的EP患者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1987年以后,国外有关学者充分运用临床药理学技术,研制出一些疗效较好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新

药理抗癫痫药

第十四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一、癫痫发作的表现、分型及其机制是什么 癫痫(epilepsy) 癫痫属神经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多种原因所致大脑某些神经细胞群异常放电,向周围扩散,引起临床症状发作。 1、表现:突发、短暂、反复发作(运动、感觉、意识、精神等脑功能紊乱) 2、原发性:(病因未明) 3、继发性:脑瘤、脑寄生虫、脑血管畸形、脑外伤等所致。一日内癫痫大发作连续发生,患者持续昏迷称癫痫持续状态,为危重急症。 抗癫痫药发展简史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发展较慢,自1912年发现苯巴比妥后,直到1938年才发现苯妥英。两种传统药物一直应用至今。1964年发现了丙戊酸钠。近20余年,又合成了很多新的药物,仍停留在对症治疗水 平。二、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病灶细胞群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细胞扩散,引起临床症状发作。 三、苯妥英钠的作用机制、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什么?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又名大仑丁(dilantin) 作用机制1.膜稳定作用阻滞Na+通道,减少Na+内流。 2.不能抑制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但可阻止其向病灶周围正常脑细胞的扩散。 3.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性。抑制细胞膜对Na+、Ca2+的内流。 作用特点 1、起效慢,一次给药后约12小时血浆达峰浓度,连续服用的治疗量6~10天达稳态血浓度。 2、个体差异大,吸收慢且不规则,制剂生物利用度显著不同。有条件最好在临床药物监控下给药,剂量个体化。 3、在治疗量下,不产生中枢抑制(与巴比妥类不同),过量可致兴奋,治疗期间不影响病人学习工作。 4、不影响智力发育。 临床应用1、抗癫痫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效好(首选),小发作无效(由于兴奋小脑,可诱发) 2、治疗外周神经痛、三叉神经、坐骨神经、舌咽神经痛(机理、膜稳定作用) 3、抗心律失常。室性,特别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 体内过程的特点1、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明显的个体差异,用药需个体化。2、肝药酶诱导剂。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局部刺激胃肠道反应,静注可致静脉炎(少用)。 2、齿龈增生久用常见胶原代谢障碍,引起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3、神经系统反应主要小脑前庭功能障碍(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等)停药3~6个月可消退。 4、过敏反应粒细胞↓,血小板↓,再障,肝功能损害。 5、妊娠禁用(致畸) 四、什么是卡马西平的作用特点?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脂溶性糖皮质激素透过细胞膜,与胞浆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移位进入细胞核,与特异性DNA位点—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GRE)或负性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nGRE)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增加或减少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发挥生理或药理作用。 2、根据半衰期长短,糖皮质激素可分为: 短效型:氢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型:泼尼松、泼尼松龙; 长效型:倍他米松、地塞米松。 3、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 糖代谢:升高血糖(促进糖异生,减少组织对葡糖糖的利用,减慢糖氧化); - 脂质代谢:升高胆固醇,脂肪向心性分布(大剂量长期应用); - 蛋白质代谢:促进分解,负氮平衡;抑制合成(大剂量); - 水和电解质: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保钠排钾;钙离子排出增加。 2)抗炎作用: 急性抗炎作用: - 增加炎症抑制蛋白或酶,抑制NOS,COX2,增加脂皮素、血管内皮素等抗炎介质的生成,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NO等炎症介质的生成; - 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TNFα, IL-1, IL-2, IL-5, IL-6, IL-8; - 抑制黏附因子的合成; - 诱导炎症细胞凋亡。 慢性抗炎作用: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蛋白沉积,抑制瘢痕形成防止粘连 3)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诱导T淋巴细胞核B淋巴细胞凋亡和DNA降解,抑制DNA 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转录因子NF- B;抑制肥大细胞(抗过敏) 4)允许作用:本身对某些组织细胞无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的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如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 5)抗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对内毒素耐受力,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兴奋心脏。 6)其他作用:解热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消化;骨质疏松;增强应激能力。 4、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反应; 2)严重急性感染或预防炎症后遗症; 3)抗休克治疗:及早、短时、大剂量使用; 4)血液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 5)替代疗法: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6)局部应用:皮肤病、封闭、滴鼻; 7)恶性肿瘤: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 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2)诱发和加重感染; 3)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六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硫酸镁抗惊厥的作用机制是: A 特异性地竞争Ca2+受点,拮抗Ca2+的作用 B 阻碍高频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Na+通道 C 作用同苯二氮卓类 D 抑制中枢多突触反应,减弱易化,增强抑制 E 以是都不是 2、苯妥英钠是何种疾病的首选药物? A 癫痫小发作 B 癫痫大发作 C 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 D 帕金森病发作 E 小儿惊厥 3、苯妥英钠可能使下列何种癫痫症状恶化? A 大发作 B 失神小发作 C 部分性发作 D 中枢疼痛综合症 E 癫痫持续状态 4、乙琥胺是治疗何种癫痫的常用药物? A 失神小发作 B 大发作 C 癫痫持续状态 D 部分性发作 E 中枢疼痛综合症 5、硫酸镁中毒时,特异性的解救措施是: A 静脉输注NaHCO3,加快排泄 B 静脉滴注毒扁豆碱 C 静脉缓慢注射氯化钙 D 进行人工呼吸 E 静脉注射呋塞米,加速药物排泄 6、治疗中枢疼痛综合症的首选药物是:

A 苯妥英钠 B 吲哚美辛 C 苯巴比妥 D 乙琥胺 E 地西泮 7、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首选药物是: A 卡马西平 B 阿司匹林 C 苯巴比妥 D 戊巴比妥钠 E 乙琥胺 8、下列哪种药物属于广谱抗癫痫药? A 卡马西平 B 丙戊酸钠 C 苯巴比妥 D 苯妥英钠 E 乙琥胺 9、适用于治疗癫痫不典型不发作和婴儿痉挛的药物是: A 地西泮 B 苯妥英钠 C 硝西泮 D 丙戊酸钠 E 卡马西平 10、关于苯妥英钠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降低各种细胞膜的兴奋必性 B 能阴滞Na+通道,减少Na+,内流 C 对正常的低频异常放电的Na+通道阻滞作用明显 D 对正常的低频放电也有明显阻滞作用 E 也能阻滞T型Na+通道,阻滞Ca2+内流 11、关于苯妥英钠体内过程,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宜肌肉注射 B 癫痫持续状态时可作静脉注射 C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 生物利用度有明显个体差异 E 主要在肝脏代谢 12、列何种抗癫痫药没有明显的阻滞Na+通道的作用? A 苯妥英钠 B 卡马西平 C 苯巴比妥 D 丙戊酸钠 E 乙琥胺 B型题

癫痫及其临床合理用药

癫痫及其临床合理用药 齐晓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及新型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2. 熟悉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 3. 了解癫痫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病因学分类内容介绍 1. 癫痫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分类 2. 癫痫的药物治疗 3. 药物治疗原则、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 T_e 一、癫痫概述 B_e (一)定义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系统反复突然过度放电所致的间歇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它是一种起源于大脑并反复发作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和神经状态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癫痫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等特性,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二)病因 遗传、年龄、觉醒与睡眠周期、内分泌的改变可影响癫痫的发作。发热、过量饮水、过度换气、饮酒、失眠、饥饿、强烈情感活动、精神激动、受惊等可诱发癫痫的发作。某些脑部疾病(如结节性硬化、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等)和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缺氧、低血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高血压脑病等)可引起癫痫。 (三)发病机制癫痫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癫痫具有两大特征:临床发作、脑电图上的痫样放电。正常人由于感冒、发热、电解质失调、 药物过量、长期饮酒戒断、睡眠不足等也可有单次发作,但不能诊断为癫痫。 (四)临床表现癫痫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全身抽搐、愣神发呆、运动、感觉、精神异常、局部肌肉抽动。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存在共性与个性。 1. 共性 (1)发作性:癫痫突然发生,持续一段时间后迅速恢复,间歇期正常。 (2)短暂性:发作持续时间非常短,数秒或数分钟,除癫痫持续状态,很少超过5min 。(3)重复性:癫痫都有反复发作的特征。 (4)刻板性:就某患者而言,发作的临床表现几乎一致。 2. 个性不同类型癫痫所具有的特征是一种类型的癫痫区别于另一种类型的主要依据。 【我的笔记】 (五)病因学分类 1. 原发性癫痫脑部无可以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或代谢异常。遗传可能是主要因素,据研究,特发性EP 近亲患病率为2%?6%,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人群。 2 继发性癫痫由于多种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等引起。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癫痫是一种有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严重脑病。本文着重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胶质细胞及自身抗体等几个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服务于抗癫痫新药的研究。 [关键词]癫痫;作用机制;离子通道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反复性和突发性大脑功能失调。研究表明,癫痫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胶质细胞[1]及自身抗体[2]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对主要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1 作用于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担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活动以及形成神经环路的核心构件,任何离子通道的改变都有可能异化通道蛋白的正常功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失衡,最终诱发异常同步化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特别是钙通道功能受损在全身性癫痫的发病过程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3、4] 1.1 钙离子通道:钙离子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在稳定内环境和传递生物信息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Ca2+浓度为1~2mmol/L左右,细胞内液Ca2+浓度仅10-7mmol/L,相差(1-2)×107倍。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很低以及细胞膜的钙泵(Ca2+/2H+-ATP酶)可将细胞内液的逆浓度梯度泵出细胞外是导致这种跨膜浓度差的两种机制。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dependentCa2+chanel,VDCCs)的突变可能破坏了这种正常的跨膜浓度差。早在20多年前,Traub就发现细胞外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减少可能诱发脑组织中痫样动作电位,钙离子的减少现在被认为是反映了通过神经元VDCCs而发生的钙离子内流现象。 1.2 钠离子通道:它可以产生电流、克服膜电容和膜电阻、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期)和传播自生动作电位。另外卢非酰胺(Rufinamide,CGP-33101)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Na+通道相互作用,限制在神经元上高频率的开放,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 [5、6]Vimpat(Lacosamide)[7]也被证明具有调节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可以通过降低钠离子通道的过度活性,来控制神经细胞的活性治疗癫痫。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六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硫酸镁抗惊厥得作用机制就是: A 特异性地竞争Ca2+受点,拮抗Ca2+得作用 B 阻碍高频异常放电得神经元得Na+通道 C 作用同苯二氮卓类 D 抑制中枢多突触反应,减弱易化,增强抑制 E 以就是都不就是 2、苯妥英钠就是何种疾病得首选药物? A 癫痫小发作 B 癫痫大发作 C 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 D 帕金森病发作 E 小儿惊厥 3、苯妥英钠可能使下列何种癫痫症状恶化? A 大发作 B 失神小发作 C 部分性发作 D 中枢疼痛综合症 E 癫痫持续状态 4、乙琥胺就是治疗何种癫痫得常用药物? A 失神小发作 B 大发作 C 癫痫持续状态 D 部分性发作 E 中枢疼痛综合症 5、硫酸镁中毒时,特异性得解救措施就是: A 静脉输注NaHCO3,加快排泄 B 静脉滴注毒扁豆碱 C 静脉缓慢注射氯化钙 D 进行人工呼吸 E 静脉注射呋塞米,加速药物排泄 6、治疗中枢疼痛综合症得首选药物就是:

A 苯妥英钠 B 吲哚美辛 C 苯巴比妥 D 乙琥胺 E 地西泮 7、治疗三叉神经痛与舌咽神经痛得首选药物就是: A 卡马西平 B 阿司匹林 C 苯巴比妥 D 戊巴比妥钠 E 乙琥胺 8、下列哪种药物属于广谱抗癫痫药? A 卡马西平 B 丙戊酸钠 C 苯巴比妥 D 苯妥英钠 E 乙琥胺 9、适用于治疗癫痫不典型不发作与婴儿痉挛得药物就是: A 地西泮 B 苯妥英钠 C 硝西泮 D 丙戊酸钠 E 卡马西平 10、关于苯妥英钠作用得叙述,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A 降低各种细胞膜得兴奋必性 B 能阴滞Na+通道,减少Na+,内流 C 对正常得低频异常放电得Na+通道阻滞作用明显 D 对正常得低频放电也有明显阻滞作用 E 也能阻滞T型Na+通道,阻滞Ca2+内流 11、关于苯妥英钠体内过程,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宜肌肉注射 B 癫痫持续状态时可作静脉注射 C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 生物利用度有明显个体差异 E 主要在肝脏代谢 12、列何种抗癫痫药没有明显得阻滞Na+通道得作用? A 苯妥英钠 B 卡马西平 C 苯巴比妥 D 丙戊酸钠 E 乙琥胺 B型题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抗癫痫药、抗惊厥药 一、名词解释: 1.抗癫痫药 二、填空题 1.治疗癫痫大发作的主要药物有_____、_____、_____。 2.苯妥英钠是治疗_____和_____的首选药。 3.卡马西平的作用机制与_____相似。 4.硫酸镁静脉给药有_____、_____作用,口服有_____、_____作用。 三、是非题 1.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均有效。 2.乙琥胺可作为防治癫痫小发作的常用药, 3.长期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可引起明显的齿龈增生和小脑前庭系统损害。 4.苯妥英钠可作为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小发作的次选药。 5.苯海索的外周抗胆碱作用与阿托品相似,而中枢抗胆碱作用大大强于阿托品 6.左旋多巴不宜与利血平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台用。 7.左旋多巴不宜与维生素B6合用,后告可降低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8.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震颤麻痹时,可减少左放多巴的用量,提尚疗效。

9.左旋多巴需在肝脏转化为多巴胺后才能发挥疗效。 10.帕金森病是由于结节-漏斗内多巴胺含量减少而致,故常用多巴胺治疗。 四、选择题: A型题 1.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 A.硫喷妥钠 B.苯妥英钠 D.异戊巴比妥E.水合氯醛 2.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A.胃肠反应9.齿龈增生 D.外周神经炎E.肾脏严重损害 3.癫痈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A.乙琥胺 B.酰胺咪嗪 D.丙戊酸钠E.苯妥英钠 4.治疗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最有效的药是( )。 A.地西洋B.苯巴比妥 C.苯妥英钠 D.乙琥胺E.乙酰唑胺 5.癫痫单纯性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是()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D.硝系泮 E.戊巴比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