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经十五国风校勘札记

诗经十五国风校勘札记

诗经十五国风校勘札记
诗经十五国风校勘札记

《诗经》十五国风校勘札记

谈莉

摘要:笔者对《诗经》最通行的阮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和据清代武英殿本影印的朱熹注本《诗经集传》十五国风的正文进行了细致对比,在进行校勘的同时分析了它们文字上的主要歧异之所以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诗经集传》《毛诗正义》十五国风文字歧异

叶德辉《藏书十约》云:“书不校勘,不如不读。”古籍流传,讹误难免,即使是最为通行、最具权威性的善本也未必尽善尽美。以《诗经》十五国风正文为例,阮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和据清代武英殿本影印的朱熹注本《诗经集传》就有多处字句并不一致(详见附录)。

《诗经》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十五国风本为口耳相传的民歌,记录时必然会造成文字上的歧异,因为“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矣”(《经典释文·条例》引郑玄语)。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现皆亡佚,仅存《韩诗外传》;毛诗为古文经学,盛行于东汉以后。随着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古文经书被不断转写,最终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楷书经籍。几经改变,文字上自然会出现歧异。

传抄中的讹误,也是造成经籍文字歧异的重要原因。古谚说:“书经三写,乌焉成马。”《广韵·六至》引《诗·陈风·墓门》:“歌以谇止”,今本《毛诗正义》与《诗经集传》“谇”字均作“讯”。《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也作“讯”,陆德明注:“本又作谇”。钱大昕指出“陆氏《释文》谇讯不辨”(《十驾斋养新录》卷一),戴震《毛郑诗考正》也认为“讯乃谇转写之讹”。1977年在阜阳出土的汉简《诗经》也作“谇”,可证今本作“讯”确系转写之讹,因形近而误。

由于避讳省笔而造成的字形差异在《毛诗正义》和《诗经集传》中也不乏其例,如《诗经集传》中的“丘”字《毛诗正义》写作“”,《集传》中的“昏”字《毛诗正义》写作“昬”。(唐朝讳“民”,唐石经遇“民”字皆作“”,而偏旁从“民”者,尽易为“氏”,如“岷”作“”,“泯”作“”……故

“昏”字亦为“昬”省笔而成。)

《诗经集传》中《卫风·竹竿》正文第二章为:“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后一句在《毛诗正义》中则写作:“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究竟孰是孰非?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一句在十五国风其他诗篇中也时有出现,如《邶风·泉水》:“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又如《鄘风·蝃蝀》首章:“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但其第二章却为:“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此处不作“远父母兄弟”,显然因“弟”、“雨”古音差异很大。“弟”为脂部字,与同属脂部的“泲、祢、姊、指”押韵;在《竹竿》中,“泉源在左,淇水在右”的“右”字不与“弟”字同韵,而和“母”字同韵,均为之部字。

孔颖达《正义》云:“诗之大体,韵在辞上。”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云:“诗人之词必用韵,故倒句尤多。《桑柔篇》(即《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言大风则有隧矣,大谷则有空矣.今作‘有空大谷’,乃倒句也。”王念孙还指出,《庄子·山木篇》“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本作“一下一上,以和为量”,“上”与“量”为韵;《秋水篇》“无东无西,始于元冥,反于大通”中“无东无西”本作“无西无东”,“东”与“通”为韵。上下东西,人所恒言,后人即因口耳习熟而妄改古书。

以此可见,“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合乎韵律,当为《诗经》原文。同时,《诗经集传》“远父母兄弟”一句“弟”字下仍有“叶满彼反”四字,“满彼”正与“母”字古音相合,可证朱熹所传之本仍作“远兄弟父母”,今本误倒其文则非韵。

另一可依用韵来判断其讹误的例子见于《周南·汉广》。《诗经集传》和《毛诗正义》中《汉广》首章均为:“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其中“息”为入声职部字,而“休、求”均为平声幽部字,理当押韵。且此章中“不可求思”、“不可泳思”、“不可方思”均以“思”为语辞,“息”、“思”形体极为相似,“不可休息”实为“不可休思”,《韩诗外传》卷一即作“思”字。

《王风·丘中有麻》首章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传》曰:“施施,难进之貌。”《笺》曰:“施施,舒行伺闲,独来见己之貌。”孔颖达《正义》云:“‘将其来施施’,旧本当作‘将其来施’四字。”此说见于《颜氏家训·书证篇》:“《诗》云:‘将其来施施’。《韩诗》亦重为‘施施’。河北《毛诗》皆云‘施施’,江南旧本悉单为‘施’。俗遂是之,恐为少误。”可见颜之推以江南旧本为非。今本《诗经》皆作“施施’,可能即由颜说定之。但《丘中有麻》一诗共三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若以旧本为非,则独有“将其来施施”一句为五字。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指出:“古书有涉注文而误衍者。”其实《丘中有麻》经文只一“施”字,而《传》、《笺》并以“施施”释之,所谓以重言释一言也。《诗经》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邶风·谷风》:“有洸有溃,即诒我肄。”《传》云:“洸洸,武也:溃溃,怒也。”《笺》云:“洸洸然,溃溃然,无温润之色。”

《卫风·硕人》:“硕人其颀。”《笺》云:“长丽俊好,颀颀然。”

《卫风·氓》:“咥其笑矣。”《传》、《笺》皆云:“咥咥然笑。”

《大雅·桑柔》:“旟旐有翩。”《传》云:“翩翩,在路不息也。”

《商颂·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传》云:“斁斁然盛也,奕奕然闲也。”

由此可见,今本“将其来施施”,即涉《传》、《笺》而误衍一“施”字,此句当以江南旧本为正。

另外,《魏风·园有桃》一首中,《毛诗正义》:“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不我知者”《诗经集传》作“不知我者”。阮元认为,经文原是“不我知者”,郑笺云:“不知我所为歌谣之意者”,《正义》依之,但不应据此将原文改为“不知我者”。

《魏风·硕鼠》是一首广为人知的诗篇,其中“乐土”、“乐国”、“乐郊”重叠成句,更是让人经久不忘。但是,读遍十五国风,叠句成文者甚多,却没有类似于“逝将去女,适彼乐士。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重叠方式。例如:

《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于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齐风·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牟伊骐。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诗经·魏风》共七首,除《硕鼠》外,《汾沮洳》、《园有桃》两首也叠句成文,所重复的也都是前一句而不是其中的某个词,可见这是《诗经》叠句成文的特有方式,《硕鼠》又怎会例外?而《韩诗外传》引此诗,则作“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适彼乐土,爱得我所。”“逝将去女,适彼乐国。适彼乐国,爰得我直。”正合乎《诗经》叠句成文的方式,当以此为正。

毛诗、韩诗本当一致,为何出现此种差异?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云:“古

人遇重文,只于字下加二画以识之,传写乃有致误者。”可见这是因为叠句从省不书,写成“适彼乐土==”,后人传抄时误作“乐土乐土”了。

附录:《诗经集传》与《毛诗正义》(十五国风)字句差异比较

篇目《诗经集传》《毛诗正义》《周南·关雎》鐘鼓樂之鍾鼓樂之

《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汙我私

《周南·汝坟》鲂鱼赬尾鲂鱼頳尾

《召南·羔羊》素丝五總素丝五緫

《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穠矣何彼襛矣

《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宴尔新昬

《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鞠昔育恐育鞫

《鄘风·定之方中》终焉允臧终然允臧

《鄘风·蝃蝀》怀昏姻也怀昬姻也

《卫风·淇奥》猗重较兮倚重较兮

《卫风·硕人》美目盼兮美目盻兮

《卫风·硕人》庶姜孽孽庶姜孼孼

《卫风·竹竿》远父母兄弟远兄弟父母

《王风·兔爰》尚寐无聰尚寐无聦

《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大叔于田

《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橋松山有喬松

《郑风·野有蔓草》与子偕臧与子皆臧

《郑风·溱洧》方秉蕑兮方秉蕳兮

《魏风·园有桃》不知我者不我知者

《魏风·十亩之閒》十亩之閒十亩之間

《唐风·山有枢》子有鐘鼓子有鍾鼓

《唐风·椒聊》實大且笃硕大且笃

《秦风·蒹葭》蒹葭淒淒蒹葭萋萋

《秦风·晨风》隰有六駁隰有六駮

《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昬以为期

《陈风·东门之杨》明星皙皙明星晢晢

《陈风·澤陂》有蒲与蕑有蒲与蕳

《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洌彼下泉

《豳风·东山》亦可畏也不可畏也

《豳风·伐柯》我遘之子我觏之子

《豳风·九罭》是以有袞衣兮是以有衮衣兮

(《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

《诗经》读书笔记800字(精选5篇)

《诗经》读书笔记800字(精选5篇)《诗经》读书笔记800字(精选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读书笔记800字(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读书笔记1一切都宛若开天辟地期间的原生时代。一排深青色的芦苇,一条干净见底的河流,一位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绝世佳人。远离了物欲横流的蜗角虚名蝇营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离,眼前的事物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没有礼教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统专制的管约,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朴憨厚的原始气息。秦于华夏边缘,唱响了中华文明边缘的绝唱。 欲接近而不可得的某种东西才是最美的。这首诗,写爱情,到了某种极致。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可出其右。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不散;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乡灰色调,勾勒出一副余音旋绕的水墨古画。尽管在那时江南小镇还未出现,长江流域还未开发。此时中华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黄河流域,三川之地。而当时这个弱小部落是被压缩在函谷关之内的盐碱地上生存的。可是后来,这个曾牧猎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民族,亡国殷商弃民颠沛流离西迁、出于戎狄之间的马背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筚路蓝缕开山启林,艰难的在戎狄海洋中杀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维系着华夏与蛮夷间脆弱的防线;最终挥师东出函谷关,踏平了山东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女子之美,远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认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喂哺出来的。芦苇随风轻轻跌落,爱情翻滚如雪涌,最终却成为了绝望的宿命。连同登彼岸的资格也不获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寻访贤人之说。真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传达出的情感。寻找事业和寻找爱情的道路一样艰难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理想的渴望,这一切也许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这样在迷茫的生活琐碎中应运而生的。作为“五经”中最具影响力的奠基经典,

读书笔记3000字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化工111班何小同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的关于研究人城乡变化的书,它是继全球畅销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又一本对于发现自身平凡的一本书,它旨在识别最普遍的人类的平凡,并告诉世人将这种平凡应用在个人和事业上,以致达到成功的表现。 现如今的人们是越来越自由了,虽不能说想干啥就干啥,但至少从就业到择业,以至于出国,存在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上帝”都不干预了。对于不少人,机会终于来了。从过去梦想不到的机会到过去梦想不到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社会整个都变了。 然而焦虑任然存在,听人摆布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的迷茫和自由的焦虑。还记得“牧马人”吗?“牧马人”是痛苦的:那场浩劫断送了他的事业。然而。“牧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为浩劫解释了他的结局。现在不同的是浩劫结束了,“上帝”也退休了,别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为一个“牧马人”一度渴望而没能实现辉煌人生,那你连怨天尤人的机会都没有了,有的只是自责。这种痛苦恐怕不亚于当年得“牧马人”。难怪有人说人又陷入了自由的厄运。 何为成功?见仁见智。有学者曾这样定义:成功就是充分实现你的潜能。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的识别并全力发挥你的天生平凡。何为平凡?就是你天生能做的一件事,不费劲,却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如果说得概念一点,就是做一件事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尽管平凡如此总要,但人们历来并不太注意它,更妄谈珍惜和发挥。我们从小到大都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夸耀自身有点事不谦虚的陋习,做人应该谦虚,只有发现和改正缺点才是进步。这是否恰好与物尽其才有所矛盾呢?当我们只知道一味的去努力改正我们缺点的时候,那些注重平凡的人早已走在我们前面品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当然,缺点一点不在意也不好,应该适当加以控制就好,这才是最好、最有利于我们成功的做法。 那么我们如何来发现自身的平凡呢?首先,如果你想揭示你的自身才干,就请关注你对你所遇到的各种情形的自发的、悠然而发的反应。这些反应提供了

《诗经》读后感9篇

《诗经》读后感9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诗经》读后感1 也许是古代社会没有当今世界纷乱复杂,也许是古人心中有一丝的纯美,仿佛什么也无须遮掩,没有粉饰,没有忸怩,没有故作姿态……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颗颗袒荡于天地之间的赤子之心,可以帮助你寻回那个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伤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纯洁、甜美地微笑着。 读着这些深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听从自己的心灵随着那些句子浮想联翩。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连这身体,都被这清新之风浸润得轻灵起来,或许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般清雅温润的言语,也会步出闺阁羞怯张望,看看那园子里的妩媚春光。 这样的一卷书,念着念着,仿佛回到儿时心境,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

此时人不再徘徊纠缠于俗事之中,时光可以这样从纸页间流过,就很幸福。 遇见《诗经》,是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致,在我看来都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遇见《诗经》,是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升华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诗经》读后感2 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释名》校勘札记

2009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第132期N o .6.2009Jour nal of Fuyang Teac hers College(Soc i a l Science)Sum No .132 释名 校勘札记 王国珍 *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本文以王先谦 释名疏证补 为底本,参照明代吕柟翻刻宋陈道人本 释名 和任继昉 释名汇释 ,就 释名 中的!蹋、檐、簷、叙、欑、公、帻、写、釭、羊车?等十则校勘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为毕校补充证据,或补正毕校的不足,或在各家校勘中择善而从。 关键词:释名;校勘;毕沅 中图分类号:H 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09)06-0028-03 释名 是东汉刘熙的训诂学专著,也是汉代声训的集大成之作。目前较常见的版本有:明代吕柟翻刻宋陈道人本 释名 (收在 四部丛刊 中)、清代毕沅 释名疏证 和王先谦 释名疏证补 。今人任继昉先生有新作 释名汇校 ,汇集各家校释,对 释名 进行了全面梳理,功不可没。不过任先生以搜集整理为主,较少下断语。毕沅校勘精湛,至今影响颇大,但白玉微瑕,毕校仍有个别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翻宋本 释名 俗字颇多,毕沅对此认识不足,常据 说文 改俗体。本文以 释名疏证补 (以下简称! 疏证补 ?)为底本,参照明代吕柟翻刻宋陈道人本 释名 和任继昉先生 释名汇校 ,就 释名 的校勘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或为毕校补充证据,或补正毕校的不足,或在各家校勘中择善而从,祛邪扶正。 1.蹋,蹋也,榻著地也( 释姿容 )。 2.檐,任也,任力所胜也( 释姿容 )。 3.簷,檐也,接檐屋前后也( 释宫室 )。 4.叙,杼也,杼泄其实,宣见之也( 释典艺 )。 5.塗曰欑,欑木于上而涂之也( 释丧制 )。有些形声字的形符,相互之间在意义上并无相 通之处,但由于形体相近,俗书常常换用。[1]P54 翻宋本 释名 中也有大量的换旁俗字,如!穴?和!宀?旁、!忄?和!十?旁相混等,其中!扌?和!木?旁相混的现象尤其突出。毕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它们的关系,但根据意义正确地校勘了一些条目。如: (1)樝,叉也,五指俱往叉取也( 释姿容 )。(2)枻,泄也,发泄出之也( 释言语 )。(3)序,杼也,拽杼其实也(同上)。 (4)把,播也,所以播除物也( 释用器 )。(5)拂,拨也,拨使聚也(同上)。 (6)在旁拨水曰櫂,櫂,濯也,濯于水中也,且言使舟櫂进也( 释舟 )。 !樝?、!枻?、!杼?、!把?、!拂?、!櫂进?之!櫂?,毕沅分别校作!摣?、!抴?、!抒?、!杷?、!柫?、!擢?。根据俗字偏旁互换的情况,我们对 释名 上面的五条解释作了如下校勘: 第一条,毕沅改作!蹋,榻也,榻著地也?。 释名 的体例一般是!A,B 也,B ###也?,毕校是正确的。不过,!榻?多作名词,作动词的是!搨?,我们怀疑!榻?乃!搨?之俗字。本条当作!蹋,搨也,搨著地也?。 第二条,毕沅校作!儋?。但!檐?、!儋?不混。这里的!檐?当是!擔?的俗字。任继昉 释名汇校 引许克勤、周祖谟、张步赢校都作!擔?。[2]P125 汉语大字典 !擔?的第三个义项!承当?下引 释名 此条也作!擔?,均可为证。不过, 释姿容 所释都是人的动作、行为等,本条置于!载?、!负?之间,意思是负载、背负, 汉语大字典 解释为!承当?,不恰当。 第三条,毕沅改作:!檐,接也,接屋前后也。?吴翊寅曰:!吴(志忠)校依原本,是也。本书以?檐%为儋何字,故?簷%训为?檐%,谓相接儋何屋前后也。?簷%、?檐%并从詹声,毕改非是。?今按:吴翊寅、吴志忠依原本是正确的。此处的!檐?也是!擔?的俗字。此条当作!簷,擔也,接擔屋前后也?。 第四条,!杼泄?与上引 释言语 !序?条的!拽(!抴?的异体字)杼?意义相同,!杼?是!抒?的俗字。据任继昉 释名汇校 ,篆字疏证本、吴志忠、汪 道谦校作!抒?。[2]P346 本条当作!叙,抒也,抒泄其实,宣见之也?。 第五条,第二个!欑?字,翻宋本作!攒?,!欑? & 28&* 收稿日期:2009-09-20 作者简介:王国珍(1973-),女,山西省定襄县人,文学博士,湖州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史、语源学的研究。

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

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 XX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我们看看下面的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哦! 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1 《诗经》,发源于那古老而神秘的源头,仿佛悠远流长的母亲河,从古至今,滋润着先民们的灵魂,滋润着文人墨客的情怀,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舒心的原野、山川与河流,顿觉心旷神怡。 春暖花开,是时候远离下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了,带着一本《最美不过诗经》,去郊游,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始终相信,带本书去郊游,是人生中最华美的奢侈,也是最光灿的自由。《最美不过诗经》,很美的一本书,陪伴一次很美的旅行。 春暖花开,带本《最美不过诗经》去郊游吧! 作者简介:李颜垒,笔名李郁落,郑州大学广告学学士,厦门大学传播学硕士,作家。河南许昌人。曾出版小说《青春散场:散落》、《放开你,是我做过最勇敢的事》、《半夏》、《三国群英新传》、《指尖的阳光》等,于《诗经》的源头踏露而来,感受从远古时代吹来的和风,阳光细碎的初夏编织华美的锦缎,光影憧憧。

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2 五百年诗词之沉淀,三千年历史之光阴,传承儒家之文化,在如今喧嚣世间,如一弯清泉,净姝心之空灵。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初夏的清晨,阳光明亮而柔丽地从树叶间轻盈落下,碎碎地铺满翻开的《诗经》书页里,异常美好。这种美好于心底滋长蔓延,缠绕到窗外耸立的梧桐树上。在这个夏天,梧桐这种《诗经》中就有的远古植物,在和风中落下清凉的树荫。 年少时候,觉得《诗经》就是一部爱情的诗歌,汉、溱、洧、淇之水,透彻清凉,我欲淌之;蕙、兰、芷、蘅之花,招展美丽,我欲采之。在优美繁密的诗句中穿梭,遥望先古河流两岸的男女,他们的欢笑与泪水,幸福与怨恨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诗经》中那么多的爱情真挚而生活化,没有呼喊着伟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1000字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1000字 诗经读后感怎么些?对此,为您总结了“《诗经》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最仅供参考,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1000字(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

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 的爱情。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行 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几句诗 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边守关,边关的军旅生活是艰苦的,性命没有保障、生活条件差这些都是其次, 更为难过的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边关没人慰问、没人 关心、没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终于可以回家时,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轻,心情是沉重的, 开头的几句试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广大 将士戍边的辛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都出自《鹿鸣》。《鹿鸣》是一首燕飨诗,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宾或君主表达自己的热情和谢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诚。因此诗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

三千字读书笔记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化工111班何小同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的关于研究人城乡变化的书,它是继全球畅销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又一本对于发现自身平凡的一本书,它旨在识别最普遍的人类的平凡,并告诉世人将这种平凡应用在个人和事业上,以致达到成功的表现。 现如今的人们是越来越自由了,虽不能说想干啥就干啥,但至少从就业到择业,以至于出国,存在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上帝”都不干预了。对于不少人,机会终于来了。从过去梦想不到的机会到过去梦想不到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社会整个都变了。 然而焦虑任然存在,听人摆布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的迷茫和自由的焦虑。还记得“牧马人”吗?“牧马人”是痛苦的:那场浩劫断送了他的事业。然而。“牧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为浩劫解释了他的结局。现在不同的是浩劫结束了,“上帝”也退休了,别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为一个“牧马人”一度渴望而没能实现辉煌人生,那你连怨天尤人的机会都没有了,有的只是自责。这种痛苦恐怕不亚于当年得“牧马人”。难怪有人说人又陷入了自由的厄运。 何为成功?见仁见智。有学者曾这样定义:成功就是充分实现你的潜能。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的识别并全力发挥你的天生平凡。何为平凡?就是你天生能做的一件事,不费劲,却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如果说得概念一点,就是做一件事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尽管平凡如此总要,但人们历来并不太注意它,更妄谈珍惜和发挥。我们从小到大都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夸耀自身有点事不谦虚的陋习,做人应该谦虚,只有发现和改正缺点才是进步。这是否恰好与物尽其才有所矛盾呢?当我们只知道一味的去努力改正我们缺点的时候,那些注重平凡的人早已走在我们前面品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当然,缺点一点不在意也不好,应该适当加以控制就好,这才是最好、最有利于我们成功的做法。 那么我们如何来发现自身的平凡呢?首先,如果你想揭示你的自身才干,就请关注你对你所遇到的各种情形的自发的、悠然而发的反应。这些反应提供了 有关你自身才干得最好线索,他们揭示了牢固精神联接的位置。孙少安、孙少平这些默默为人生承受苦难的人们诚然,这是些富有戏剧性的例子,表明人们如何在危急时刻原形毕露。但生活中充满了较为平和的时刻,同样能引发具有歧视性的反应。 你油然而生的反应固然揭示了你最清晰的才干线索,但你还要记住另外的三条线索:一是学得快,顾名思义就是你在学习的时候那方面的学习得最快,那么方面就很可能是你的平凡所在。二是满足,意思个就是说什么东西或者什么样的感觉让你满足,因为这样的满足感的来源也许就是你才干的又一样源头。三是渴望,渴望揭示了才干的存在,特别是你幼年时期就感到的渴望。一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分析你就可以发现你的平凡。 学得快提供了你识别才干的另一条线索。有时一个人的才干并不通过渴望而示意,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才干就在你的身上,但你却听不到他的呼声,相反,在你后半生,某个事件将他突然点燃,如若你学习一种新技能特别快,就充分说明你具有某种强大的才干。 满足是揭示才干的最后一条线索,如前所述,你最强固的联结有一个结构性的特点,就是你使用他们时,会感觉良好。既然如此,如果你从事一项活动时感觉良好,那么你就很可能在使用一个才干。我们每个人的秉性都与众不同,因而我们对满足的满足的体验也会各不相同。在这里,作者建议密切关注那些似乎给你带来满足的情形。如果你能识别他们,你就朝准确的判断自身才干迈了一大步。 不假思索的反应、渴望、学得快和满足都是能帮助你发现自身才干的蛛丝马迹。当你为生活二奔波时,不妨停下脚步来,避开从你耳边嗖嗖吹过的风,转而倾听这些线索。他们将帮助你发现自身的才干。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还介绍了平凡识别器的功能,也就是能够非常准确的识别你的平

诗经读后感_心得体会

诗经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诗经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诗经读后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305 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关雎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者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过程。其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宫曲 * 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钟鼓乐之”,又更是“千金难买美人笑”之类的故事的原本。通过这不知名的作者的笔,我们完全被这朴实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感动了 .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 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 , 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着特点便是 " 赋,比,兴 " 手法的运用。 1. 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 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 " 月出皎兮 " 、 " 月出皓兮 " 、 " 月出照兮 " 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 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 " 硕鼠 " 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 " 赋、比、兴

严一萍辑校《仙传拾遗》校勘札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13521768.html, 严一萍辑校《仙传拾遗》校勘札记 作者:黄利 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12期 摘; 要:《仙传拾遗》是杜光庭撰写的一部极具研究价值的志怪小说集,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思想。以严一萍辑校的《仙传拾遗》为主要研究材料,对其中的讹误之处进行校勘,这也有利于对杜光庭道教思想的研究和晚唐五代志怪小说的研究。 关键词:《仙传拾遗》;讹误;校勘 杜光庭是晚唐五代著名的道教学者、哲学家、文学家,他对晚唐五代道教的发展与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志怪小说主要有《录异记》《墉城集仙录》《仙传拾遗》《神仙感遇传》等。《仙传拾遗》是一部志怪小说集,该书记载了很多得道成仙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思想。由于种种原因,该书在流传中出现了散佚的情况。著名学者严一萍对该书进行了辑校,收录于《道教研究资料》(第一辑),有益于学林甚多,不过,尚有讹误之处。本文以严一萍辑校的《仙传拾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些异文、误字等进行校勘。 1.《仙传拾遗》卷一《张子房》: 后人谓其书为黄石公书。修之于身,能炼气绝力,轻身羽化。 严一萍注:“‘力’,据孙校钞宋本广记载当为‘粒’。” 按:严说为是。“绝粒”是道教不食五谷以求延年益寿的修养之术,犹“辟谷”。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孤竹不以绝粒易鹿台之富,子廉不以困匮贸铜山之丰。”《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并序〉》:“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李善注:“孔安国《尚书传》曰:‘米食曰粒。音立。’”唐代白居易《荐李晏韦楚状》:“楚独栖山卧云,炼气绝粒,滋味不接于口,尘埃不染于心。”唐代牛僧孺《玄怪录·刘法师》:“贞元中,华州云台观 有刘法师者,炼气绝粒,迨二十年。”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九十“饵松术”条云:“一名山姜,草药名,甚香肥,服之,绝粒不饥,烧甚香也。”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十:“子房绝粒以优游,疏广解印而高尚,固无上蔡华亭之追痛矣。”是其确证。“力”“粒”二字应属音近 误用,当为“粒”。 2.《仙传拾遗》卷一《张子房》: 与绮里季、东园公、用李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 严一萍注:“‘用李’,据孙校钞宋本广记载当为‘甪里’。”

诗经选读书笔记

诗经选读书笔记 导读:《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诗经选读书笔记,供参考阅读! 诗经选读书笔记篇一 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但《齐》、《鲁》、《韩》三家(包括司马迁、刘向)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

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三家 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之辞。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奏鸣曲。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

读书心得3000字

读书心得3000字 读书心得3000字 ;;《海伦娜的奇迹》心得 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在读《海伦娜的奇迹》这本书。由于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读的时候总感觉离我自己的教育“远”了一些,也就读得慢了一些。慢有慢的好处,当我坚持把这本书“啃”完的时候,内心被一种强烈的力量占据着;;任何国家、任何教育体制、任何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人,拥有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恩雅;瑞格,她担任德国威斯巴登市海伦娜中学校长长达19年。她以先进的理念和革新的手法建立起了独到的教育方法,在激励孩子自我管理、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等方面卓有成效。本书是她一生教育经验的总结,她的作品还有《另外一种学习、计划与实现》。 《海伦娜的奇迹》一书共分十五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读和写、主题教学和在实践中学习、想象与学习等)、综合发展(宗教课、舞台表演、学习民主和承担责任、社会实践等),以及老师在教学中的团队精神和对学生的评分与评价,另外还讲述了学校的仪式、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所德国中学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的介绍,虽然在文化、体制、学段方面不尽相同,但教育的本质却是相同的。

对阅读的重视:作者认为只有怀着好奇心并渐渐学会批判性阅读的人,才能学会理智看待各种媒体介绍的所谓的“事实”,才能改变自己以至于改变社会。书中介绍海伦娜中学鼓励学生阅读的方法有“新书介绍”、“阅读之夜”、“读书笔记”等。这些我们现在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在做,像书中介绍海伦娜中学读书笔记的方式各式各样,如短评、图画、自创续集、编写剧本、写信给作者等,这和现在校讯通倡导我们博友读书写博的方向有许多共同之处。“阅读之夜”是在教室里铺好睡袋,然后一起用晚餐,饭后,老师和学生轮换朗读文章,直到几乎所有人都睡去为止。在阅读之夜,学生们能够感觉到阅读的体验和看电视不太一样。第二天早上,就会有学生向老师借这本书,迫不及待想把它看完。这种方法虽然在我们不住宿的学校没有实践过,但这种理念是有的。每当我想给班级的孩子推荐图书的时候,我都会先在读书课上由我读给学生听,读到关键时刻就不再读,这样有很多同学课下会主动来借阅这本书,而且课下这本书也会成为他们讨论的共同话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成功地引导孩子们读了一本又一本的经典图书,比如《夏洛的网》、《狼王梦》、《稻草人》、《一百条裙子》等。 对写作的引导:多写、多读不但能让人文思顺畅,也是让人喜欢上写作和阅读的最佳途径。激发孩子对写作的兴趣有很多做法,比如:编墙报、写班级日记、表演自己写的剧本、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通信,或者与其他城市学校的学生通信,或者班级自己出版一本书,等等。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让学生“自选文章”,朗读给大家听,然后借助

《诗经》优秀读后感精选

《诗经》优秀读后感精选 《诗经》对我文化影响较为持久,且内容优美,不知道大家读完诗经后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经读后感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诗经》优秀读后感精选 芦苇边的千古绝响 ——诗经《秦风-蒹葭》读后感 说起诗经《蒹葭》,可能大家稍感陌生;提起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在水一方》,可能也不尽为人知;不过提起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在水一方》,由邓丽君演唱的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却久久回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在大陆与海峡两岸。歌曲的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则是取自诗经《秦风-蒹葭》稍作调整而成。那么,“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秦风-蒹葭》又有着怎么样的内涵呢?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收录了305首诗。取材于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周初历史的生活画卷。其中“国风”部分占一百六十首,是《诗经》中最美的篇章,也是其精华所在。“国风”主要讲述平民的生活,其中大部分为爱情诗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作为人世间最真

诚、最美好的感情,一直以来是人们的追求。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蒹葭》一诗讲述的正是一场发生在芦苇边的爱情故事。 全诗先提到“蒹葭”和“白露”,指出了所处的地点和时间。这也是这是《诗经》中常用到的比兴用法,中国人含蓄内敛,古人更是如此。在提及爱情是委婉,所以先从身边的场景、动植物说起。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本站向你推荐:)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伊人真的是在那里吗?读完全诗才发现,其实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他只知道她在河水的另一边。 读完全诗,就写作意境和艺术特色我总结起来有四点: 1、独特的风格 这样的一首诗,在《秦风》中无疑是独特的。诗经大部分诗作集中在春秋时期,当时秦人地处边缘,被中原地区视作蛮夷,他们素以好战爽直著称,《诗经·秦风》中的作品内容大都为征战猎伐,充满粗犷豪迈之气,表情达意直白而率真,这也印证了秦人豪爽的性情,而像《蒹葭》这样充满哀婉柔美的情致,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的诗歌在《秦风》中实属另类。 2、朦胧的爱情

《诗经》读书心得体会

《诗经》读书心得体会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

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诗经读后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 如在情人节,你收到的不是玫瑰花,而是一捧草,那草是城市里的人很难看到的芦苇。芦花轻扬,随风摇曳。啊,亲爱的,先别忙着皱眉疑惑,你耐心找找,在那捧柔韧的草茎处,应该会有一张写了字的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是的,你收到的芦花就是那最著名的爱情草。这草在花店里是买不到的,甚至在城中都很难发现它的影子。两千多年的那个痴情男子早就告诉我们了,那是生长在河岸旁的一种迷离的植物,如同生长在爱情和理想的彼岸。如果,如果,你真的收到了它,那就给他一个微笑吧,哪

诗经读书笔记1500字

诗经读书笔记1500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就是为您收集的诗经读书笔记15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 * 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 * 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史记读书笔记3000字

史记读书笔记3000字

史记读书笔记3000字 【篇一:《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及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此书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全面而客观的叙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三文摘:史记读书笔记3000字)藩说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现在可以体会出精妙之处了。 单从个人来看,伯夷似乎不值得为之立传。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何尝不是如此?太史公则进一步认为伯夷、颜渊等的出名,皆源于孔子的称赞,在篇末叹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自有他的道理,然而很多名人名垂青史却是个人改变命运实现抱负的;一面是社会不可避免的世俗等级,一面是圣贤激励人心的古语,太史公也在天平的两端徘徊,一般人更是如此了。

老庄哲学虽然有些消极,但有时也可给人某些启迪。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人应去除骄气多欲;庄周则以祭祀之牛比喻高官爵位,有一定的道理。 韩非子可谓洞悉人生百态。《说难》微言大义,可贵之处在于将君主之欲归结为名、利,并考虑到表面和内心,几句话分析出世上大多数人的心态,佩服之至!太史公感叹韩非为《说难》而终不能自脱,很多事情意思很明白,执行时却难以完成,韩非应该就是一个例子吧。 伍子胥以一人之身,倾覆楚国,智谋韬略过人,似乎深得《说难》大义,在观察到公子光有内志之后,敬献专诸,而后归隐山林等待时机,远见和识人眼光让人佩服之至,但他最终死于越王勾践离间之计。太史公总结到: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古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这也是他自己勉励的表现,这样去解读历史,不禁体会到它的宏伟壮丽内涵。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微言大义,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文化对“智慧”的定义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孟子则生不逢时,他的学说不重功利,因此在环境多变的战国时代得不到君主重任,以至太史公在篇末感叹道: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太史公的感慨使我终于明白为何社会对读书人的定义总是安贫乐道,而读书人一旦当官做商便不是真正的读书人。实际上,也有书中自有千钟栗的说法。我不能完全同意太史公的观点。 战国四公子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春秋战国也因有了他们而增添了不少亮色,他们也是后世文人君子仰慕称颂的对象。 冯爰说“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并拿往来市集的人们来作比较,让人听来不觉过多世态炎凉,反而能悟出一番人生哲理,深得大义。赵国平原君,赵胜。有毛遂自荐的轶事。本人只是个风流倜傥有才气的公子,太史公说他不能识大局,认为赵国四十万大军战败的原因在于他贪求上党的领地,此话不尽然,赵国君臣不一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史记读后感3000字

史记读后感3000字 在悠长的古代文学史中,我们并不缺乏具精神原创性的大师。孔孟、老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他们的名字足以与日月同辉,彪炳千古。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这样一些凝聚着民族精神源泉的大家却日益离我们远去,除经院中的学者、教授们阅读、研究外,已是鲜有人问津。真正的大师不只是 来“宴大宾”,传统文化需要普及,需要“平民化”。这对于精神缺钙的一代,显得尤其必要。新课标的提出恰逢其时地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选修课必须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一规定使我们暂且可以 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来,堂而皇之走进大师,阅读经典。 那么,在高中阶段应开设哪些选修课?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哪些论著最 有价值,最值得一读?这是个众说纷纭,无需定论的问题。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当短小精悍的《论语》、含蓄蕴藉的唐诗宋词、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等成 为学生与老师的首选对象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却往往被弃于思想的角落里。究竟《史记》该不该读,读什么,怎么读,这样 的问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得不提到了日程上来。 或许我们应当换一种眼光重新审视两千多年前的这部著作了。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史记》,集先秦、汉初文化之大成,《尚书》、《国语》、《春秋》、《左传》、《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典籍,皆可从中找到影子。比如一万来字的《论语》,差不多都被司马迁引用尽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史记》就是一座先秦 时期的图书馆,它详尽地记载着那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 学等的成就,窥一斑可见全豹。而较之先秦诸作,它在形式上又有许多的优越

诗经十五国风校勘札记

《诗经》十五国风校勘札记 谈莉 摘要:笔者对《诗经》最通行的阮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和据清代武英殿本影印的朱熹注本《诗经集传》十五国风的正文进行了细致对比,在进行校勘的同时分析了它们文字上的主要歧异之所以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诗经集传》《毛诗正义》十五国风文字歧异 一 叶德辉《藏书十约》云:“书不校勘,不如不读。”古籍流传,讹误难免,即使是最为通行、最具权威性的善本也未必尽善尽美。以《诗经》十五国风正文为例,阮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和据清代武英殿本影印的朱熹注本《诗经集传》就有多处字句并不一致(详见附录)。 《诗经》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十五国风本为口耳相传的民歌,记录时必然会造成文字上的歧异,因为“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矣”(《经典释文·条例》引郑玄语)。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现皆亡佚,仅存《韩诗外传》;毛诗为古文经学,盛行于东汉以后。随着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古文经书被不断转写,最终成为我们今天见到的楷书经籍。几经改变,文字上自然会出现歧异。 传抄中的讹误,也是造成经籍文字歧异的重要原因。古谚说:“书经三写,乌焉成马。”《广韵·六至》引《诗·陈风·墓门》:“歌以谇止”,今本《毛诗正义》与《诗经集传》“谇”字均作“讯”。《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也作“讯”,陆德明注:“本又作谇”。钱大昕指出“陆氏《释文》谇讯不辨”(《十驾斋养新录》卷一),戴震《毛郑诗考正》也认为“讯乃谇转写之讹”。1977年在阜阳出土的汉简《诗经》也作“谇”,可证今本作“讯”确系转写之讹,因形近而误。 由于避讳省笔而造成的字形差异在《毛诗正义》和《诗经集传》中也不乏其例,如《诗经集传》中的“丘”字《毛诗正义》写作“”,《集传》中的“昏”字《毛诗正义》写作“昬”。(唐朝讳“民”,唐石经遇“民”字皆作“”,而偏旁从“民”者,尽易为“氏”,如“岷”作“”,“泯”作“”……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