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健康的人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说法

心健康的人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说法

心健康的人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说法

心健康的人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说法:某某食物是发物,得了某些疾病的人不能吃。可是,这些食物为何被叫做发物,它们又与哪些疾病“犯冲”,也许大家并不清楚。

所谓的发,我们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某些疾病的食物。发物大多是腥膻味的,如牛、羊肉;或是辛热性的,如鱼;或是生发性的,如韭菜、笋,以及海鲜虾蟹、腐乳等。发物对过敏性疾病、出疹性疾病、皮肤病、某些精神疾病、疮疡等都有诱发作用,但是,疾病类型不同,需要忌口的食物也有差异。

皮肤瘙痒病少吃韭菜。“生发类发物”指具有生发性的食物,如韭菜、春笋、香椿、香菇、香菜等,易诱发皮肤疮痒及发疹,所以有这类病的人要少吃。

肝火旺别吃公鸡肉。“动风升阳性发物”指易引动肝风,易升气升阳的发物,这些发物多为热性阳性食品,如猪头肉、公鸡肉、鹅肉等,高血压、肝阳上亢、头风痛及癫痫病人不宜食。

易过敏少吃海鲜。“风性发物”指风性窜动但不升阳的食物,如海鲜鱼虾蟹等。此类发物对过敏性疾患,如荨麻疹、过敏性哮喘有诱发及加重作用,另外,因含有嘌呤类,所以痛风患者也不宜食。

中风要禁热性鱼。“动火动血类发物”指阳性及热性食物,如狗肉、鹿肉、酒、胡椒、大蒜,热性鱼,如黄鳝、泥鳅、草鱼、胖头鱼、白鲢鱼。因有助火动血作用,所以皮肤疮痒、眼疾、中风等患者皆不能食用。

呼吸系统疾病忌羊肉。“助湿生痰类发物”指有腥膻味的肉类,如羊肉、牛肉等,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均不宜多食。

口腔溃疡少吃香菇腐乳。“芳香类发物”气味芳香,如香菇、香菜,发酵后食物如腐乳,因其气性走窜,易引发皮肤病、溃疡口疮,所以也应忌口。

发物确有发病的情况,但发物不一定发病,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比如生痰性发物,如牛、羊肉,配上萝卜利湿化痰,就可以不至于发病。动火动血类发物,如狗肉、黄鳝,如能配上寒凉的豆腐、茼蒿、白菜,就可制约其热性,那么有热疾病的人也可食用。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主要观点 广义上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构造主义认知心理学,心理主义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它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等研究人的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认知过程,包括对知觉、注意、记忆、心象(即表象)、思维和语言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纽厄尔(Alan Newell,1927)和美国科学家、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等。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1、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他们认为人脑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处理器(或控制系统)(processor)四部分组成。首先,环境向感觉系统即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在进入长时记忆之前,要经过控制系统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最后,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 2、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

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识。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等一系列循环过程。知识是通过图式来起作用的。所谓图示(schema)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于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单元。当图示接受到适合于它的外部信息就被激活。被激活的图示使人产生内部知觉期望,用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索特殊形式的信息。 3、强调认知过程的整体性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另一方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关系,客观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后等关系,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 4、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的概念来源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970年开始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它说明了人们解决问题时的程序。在一个产生式系统中,一个事件系列产生一个活动系列,即条件——活动(C—A)。其中的条件是概括性的,同一个条件可以产生同一类的活动;其次,条件也会涉及到某些内部目的和内部知识。可以说,产生式的条件不仅包括外部刺激还包括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反映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概括性和内在性。 [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完整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导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那么,老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生活才会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们都知道,长期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那么,评判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些什么标准呢?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 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而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等,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应从多方面的因素来讨论。 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不善于使自己的感知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得很明显。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感知的目的性、自觉性逐渐提高,感知过程成为儿童能自觉支配的过程。到了中、高年级,儿童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的要求,排除干扰,从感知的对象中选择出基本的、重点的、需要感知的主要方面,自觉地进行观察,获得有关方面的感性知识。不仅如此,随着自制力的加强和智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知觉的持续性也逐渐由短暂向持久过渡,能坚持较长时间观察事物,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往往是整体的、笼统的、不精确的。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粗糙,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不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及特征,以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心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教师向他们反复提出复杂感知任务,并指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时,他们逐步学会分析比较事物,能找出事物的主要方面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样,儿童的感知逐步向精确的方向发展。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

在注意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兴奋抑制的产生比较迅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随着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增多,学习活动仅靠无意注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迫使小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他们的注意范围要比成人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注意更具有狭隘性。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对抽象事物的注意稳定、集中才会相应提高。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还比较差,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转移到偶然看到或听到的事物上去,特别容易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去。此外小学生的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但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注意的分配和转移也将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一定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首先,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和改造来实现的;其次,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也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的“飞跃”和“质变”,发生“质变”的转折关键年龄是小学3-5年级之间,在小学中年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还有,小学生初步具备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完

心内科健康宣教 (1)

心衰的宣教 心衰病人的健康宣教 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但不宜过长,遵医嘱可适当活动,因为长期卧床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心力储备低下及褥疮等不良后果。除体力休息外,还应注意脑力休息和胃肠休息,病人应静养,避免焦虑不安或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急性期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少食多餐,限制钠盐的摄入。 心衰病人的出院指导 1、告知病人出院后预防感冒受凉,一旦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 2、继续控制钠盐摄入,忌食刺激食物,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根据心功能恢复的情况,适当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维持心脏代偿功能: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 4、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药。 5、定期到门诊复查。 心肌炎的宣教 心肌炎病人的健康宣教 忌食辛辣、熏烤、煎炸品、戒烟酒。适量运动。病室经常开

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住院期间应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减少心脏负荷,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2—4周,急性期后应休息2—3个月。应避免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惫,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饮食上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食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 心肌炎病人的出院指导 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妊娠、缺氧等会诱发心肌炎。因此要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对易感冒者平时要注意营养。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运动量以无不适感为宜。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等。外出时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卫生。感 冒流行期应戴口罩,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冠脉介入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饮水 为了使造影剂及时从肾脏排出,病人术后应多饮水,在1000ml左右(约半暖壶),如饮水后排尿少,应及时通知医护人 员,注意出入量平衡。心衰病人要根据病情由医生来决定饮水量。饮食要求 术后应正常饮食:(1)病人要少食多餐,干稀搭配,不能只 进流食。 (2)禁用牛奶、豆浆、鸡蛋、纯肉类等不 易消化和产气类食品。卧床期间,如患者饮食不当可引起腹胀, 腹胀较剧烈时要与医生或护士联系 卧床时间(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应遵从医嘱)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问题】 中年人不论在社会、在家庭,都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坚地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希望能帮到你。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事业上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工作。成人正处于成家立业、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扮演角色多,易导致紧张。而大多数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发生考,试大网站收集多与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相关。 2.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家庭稳定、幸福是中年人情绪稳定、乐观、事业成就的基石。医学|教育网搜集所以,要担负好家庭 中的角色,如孝女、贤妻、贤媳、良母的角色并求同存异,以维持家庭和睦的大局,心胸宽大处理好家庭矛盾。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是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关键。所以要保证充足睡眠,

吃好早餐,平衡膳食结构、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食,改变A型和C型行为。面对这些问题中年人应注意几个方面 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中年期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加之个体意识到人到中年,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因而常常主动找事情做。但由于中年人生活工作繁忙,常感时间紧迫,又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了,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中年期的烦恼也超过其他年龄阶段。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依次排列为:身体不好、社会分配不公、想做的事做不了。此外,还有子女成长不称心、工作不理想、个人价值被否定、人际间的内耗(猜忌与摩擦)、真诚不被人理解等,也是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 紧张感、焦虑和过多的烦恼均容易引起心理和躯体疾病,严重者还可导致自杀。研究表明,30~40岁年龄阶段的个体自杀率明显增高,40~60岁是自杀高峰期。60岁以后即开始下降。尽管自杀者在同龄人中毕竟是极少数,但根据自杀发展的年龄趋势来看,

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1.当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时诊断为高血压。 2.临床症状:大多数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有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下列症状, 头痛、头晕、失眠、耳鸣、手指麻木、颈背部肌肉酸痛、紧张;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出现高血现压危象,短期内血压骤增,并出现头痛、烦燥、心慌、出汗、恶心等症状。 3.高血压有“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有 脑溢血、脑血栓、冠心病、肾功能衰竭。 4.高血压与遗传、精神紧张、压力大、性格、高盐饮食、吸烟、肥胖、酗酒、 缺乏运动等有关。 5.高血压并发症: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肾损害、眼底动脉损害。 6.控制血压标准:一般病人:小于140/90mmHg。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病 人:小于130/80mmHg。 7.测血压时不饮酒、不喝咖啡、不喝浓茶、不吸烟并精神放松;保持室内温度 适宜,安静休息5-10分钟后测量;如果使用水银血压计,坐位或卧位,肘部及上臂与心脏在同一平面;右上臂连续测量数次,每次间隔1分钟以上,取平均值;注意记录测量结果,以便与医生沟通。 8.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合理膳 食可降低收缩压8-10 mmHg,低盐(每天食盐最多摄入6克)、低脂(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小于25克,每周吃两次鱼)、低热量饮食(主食每天女性4两,男性6两,少吃甜食,每天最好吃400克蔬菜,200克水果);适量运动保持三原则:有恒(经常地、规律地运动)、有序(循序渐进)、有度(根

据自身年龄和体质适度运动),最佳的运动形式具有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山、登山、球类、健身操等。 9.高血压早晨运动可能使血压急剧升高,易发心脏血管事件,老年人最好选择 傍晚进行锻炼。 10.坚持服用降压药,尽量选用长效制剂,一天服用一次,24小时平稳降压。 如单剂药物降压不达标,很多患者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 11.长期服药,监测血压,依血压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解放军第323医院心内科健康咨询电话:84756040

心内科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衰。 二、告知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忌饱餐。 三、心功能Ⅰ级的患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Ⅱ级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活动,但应增加休息; Ⅲ级者应限制日常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 Ⅳ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对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活动要以不出现心悸、气急为原则,夜间睡眠要充足,白天养成午睡的习惯。 四、1、硝普钠扩张血管作用非常强而快,有恶心、不安、头痛及低血压等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告知患者及家属勿自行调节。 2、服用洋地黄制剂时,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若脉搏<60次/分,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黄视或绿视等毒性反应时,及时发现及时给予处理。 3、服用利尿剂时,多食红枣、橘子、香蕉等含钾高的食物。出现低钾症状时及时报告处理。 出院指导:1、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 2、宜进食低脂清淡饮食,忌饱餐和刺激性食物,预防便秘、忌烟酒。 3、呼吸系统感染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诱因,有感染征兆及时就医。 4、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幅度要小,必要时需要家属扶持。 5、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应用适量的镇静药和安眠药。 6、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告知患者适当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心脏储备力,提高活动耐力,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的健康教育 一、指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各种精神刺激。 二、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特殊检查及治疗的知识,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以

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doc

冠心病的健康宣教 一、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 危险因素包括男性、中老年人、有家族史、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宜消化,每周最多只吃三个鸡蛋。多吃水果及蔬菜,饮食要均衡。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每日≤6g),减少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经常运动,但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三、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四、气候变化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气候寒冷的天气或冬春季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会增加。 三个与冠心病有关的最优因子为: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 在高发季节里,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御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 五、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节中要注意什么: (1)除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还要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 (2)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天气 变化时,注意保暖。 (4)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 (5)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同时要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运动量宜从轻量级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或接近梗死前的活动度为准。步行是最方便的运动方式。尽量避免奔跑、纵跃,气温高时,或湿度高的情况下,应暂停运动锻炼。 七、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紧缩样疼痛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 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 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危险因素,应该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 每年作一次血压检查。 每年作一次血糖检查。 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八、冠心病是遗传性疾病吗?

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09-29T15:29:32.6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作者:周正容 [导读]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通过对心血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能够使患者掌握充足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使其自我保护意识得以增强。 周正容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644000) 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方式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方法:将参加治疗的180 位患者分成两组,然后平均无差别分配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而对照组只需要给予常规护理工作即可。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成员在教育知识考核前后分差较大,P<0.01 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照组几乎无差异。结论:通过对心血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能够使患者掌握充足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使其自我保护意识得以增强。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结果讨论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425-02 引言: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当代社会公民的重要疾病,面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必须对其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同时,面对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相关的医疗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强化教育工作的宣传,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控制死亡率的提升。 一、研究对象 我们选择201X 年X 月至201X 年X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 例,其中冠心病心绞痛100 例,高血压病60 例,急性心肌梗死20 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然后比对。 2.1 合理的实施教育方案 首先选择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的护士,然后对其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使其阅读相关的材料,了解教育的基础知识。其次,应该通过多媒体对相关的材料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使病人知道所以然,促进教育朝向针对性方向发展,然后在根据病人的实际状况,采取积极的鼓励治疗的方式,使其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的知识,然后对其进行生活指导,督促并鼓励病人,逐渐的走出疾病的心理阴影,重新站起来。 2.2 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入院宣教: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护士应该帮助患者尽快的熟悉周围的环境,然后了解患者的实际状况,通过微笑服务的方式介绍医院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内心存在的焦虑、不安等情绪。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应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避免其受到外界刺激,对其采取合理的治疗,促使医患双方信任感的建立,将教育活动的开展变得温馨舒适。第二,疾病认识:介绍病名、病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计划、疾病控制与变化等。第三,对患者的心理指导:患者在进行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心理情绪波动加大,导致心血管疾病突发的概率增加。面对恐惧与焦虑对患者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尽快的建立信心,帮助其走出阴影,使其能够参加治疗。并对家属介绍相关的事宜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学会控制心态与情绪,学会通过深呼吸等方法自我放松,控制情绪。第四,病情观察:预防三大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通过心电监测,可以随时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心功能变化,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随时备好抢救车,除颤器以预防病情变化。以高素质的服务态度换取患者的放心。第五,用药指导: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叮嘱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吃药。面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该按时定量发放药物,避免隐患发生。第六,饮食指导:心血管患者由于心功能低下,活动少,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故要让患者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每日食盐量低于5g。防止便秘,必要时用开塞露、缓泻剂,防止心绞痛发作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监督患者戒除烟酒。第七,活动指导: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劳逸结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d 绝对卧床休息,3~7d 床上活动,8~10d 室内活动,6 周可每天步行、打太极拳等,8~12 周可开始洗衣服、骑车等,3~6 个月后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结果 通过对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差,发现接近90%的患者都是愿意接受健康知识的教育。通过对观察组的教育前后测试发现,第一次平均分为38 分,第二次平均分就高达85 分,在进行教育的前后,通过统计学计算后发现,P<0.001 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照组的前后两次测验为39.5 分与43 分,所以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从此可以看出经受过教育的病人,在这段时间中获得了知识。在住院过程中,观察组的成员每位患者仅仅住了28 天的医院,而对照组则高达37 天,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多接受了9 天的治疗。在进行出院满意度的征集调差中,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8%,而对照组的仅为80%,从此可以看出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输,不仅提高了满意度,还拉近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健康与疾病往往只是一步之遥,在进行医学护理模式的变换中,护士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这个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1)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四)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 活动无耐力 4.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人的感知与心理特征

第三章人的感知与心理特征 概述 感觉和知觉特征 视觉特征 听觉特征 肤觉嗅觉味觉 人的信息传递与处理 疲劳 其他心理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人的感知系统和心理特征的有关基本知识 理解人的感知系统和心理特征的有关基本知识在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掌握人感知系统和心理特征在设计中应用的重要原则和一些关键数据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特性在设计中的应用、人的注意和记忆特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难点:人的视觉和听觉系统特性在设计中的应用、人的注意和记忆特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本章课时:12 3.0 概述 3.0.1 人在系统中的功能 人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机系统中的操作者,如果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完整的人体从形态和功能上可划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共九个系统。各系统的功能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神经、体液的支配下,构成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 如果把操作者作为人机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来研究,则人与外界直接发生联系的主要是三个系统,即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其它六个系统则认为是人体完成各种功能活动的辅助系统。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作用可由图3-1说明,人在操作过程中,机器通过显示器将信息传递给人的感觉器官(眼、耳等),经中枢柛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再指挥运动系统(手脚等)操纵机器的控制器、改变机器所处的状态。由此可见,从机器传来的信息,通过这个“环节”又反回机器,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人机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温度、照明、噪声、振动等)也将不断影响和干涉此系统的效率。因此,从广义来讲,人机系统又称人-机-环境系统。 显然,要使上述的闭环系统有效工作,就要求人体结构中许多部位协同发挥作用。首先是感觉器官,它是操作者感觉人机系统信息的特殊区域,也是系统中最早可能产生误差的部位; 其次,传入神经将信息由感觉器官传到大脑的理解和决策中心,决策指令再由大脑传出神经传到肌肉;最后一步,是身体的运动器官执行各种操作动作,即所谓作用过程。对于人机系统中人的这个“环节”,除了感知能力、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二、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的老

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修订稿

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室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一)主要的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 2.高血脂血脂异常时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降低,载脂蛋白B增高都认为是危险因素。 3.高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密切相关。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 4.吸烟吸氧者(被动吸烟)比不吸烟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本病发病率高。 (二)其他因素 肥胖,缺少体力活动,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的食物者,遗传因素和A 型性格等。还有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强、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临床分型 根据病理生理的变化,将冠心病分为两大类: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二)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 心绞痛 (一)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以阵发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特点为: (1)诱因:常发生于过度劳累、焦虑、生气、饱餐、寒冷、上楼、爬坡及吸烟、酗酒等。 (2)性质:压榨样、烧灼感、憋闷感觉,发作时伴有面色苍白、皮肤发冷,或出汗、血压升高等症状。偶有濒死的恐惧感;有些患者仅有 心前区不适。发作时患者被迫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部位:主要位于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环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 颌部。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持续数分钟(3~5分钟),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1次,亦可1日内多次发作。 (5)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主讲人:陈志文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老年人需要经常保持健康的心理,乐观点,生活才能快乐,身心也才能健康。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老年人心理健康经典语录。 世界的纷乱,社会的变革,银色浪潮的到来,我们自身的衰老,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思想改造重新认识自己,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自撰) *千万要记住天地和父母给了我们每个人两件东西:一是我们的身体,这是越用越破旧;另一件是精神,这可以越用越好,人老可以志不老,精神可以永存。《家庭宝典》 *心理健康不是消极的,不是静态的,而是积极的,动态的,应该是有坚强的人格,顽强的毅力,能吃苦耐劳,在逆境中奋进,苦中求乐,胜不骄,败不馁。 *忧患而不悲观,成功而不狂妄,视困难为常规,以付出为快乐。

*人应当经常保持一种怀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事一些对心身有益的学习和思考,如阅读历史、名人格言、处世箴言或观察自然。------培根 *让每天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事事。要主宰生活,不要被生活所主宰。要懂得生活的艺术才能有艺术的生活。 *物物而勿物于物。 *有为有弗为,知足知不足。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 *一分为二,过忧不及。 *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5岁的陈椿 *物质的匮乏和丰富都可以使一个人精神备受折磨:过去的社会我们称之为匮乏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来维持运转;未来的社会我们称之为过剩型的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人贮存的能量无处发泄。

*金钱买不到健康,买不到温暖的家庭,买不到真挚的友情,买不到舒畅的心情。 红楼梦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有一位哲学家做过这样的比喻: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杯子里还有半杯水,而悲观者则会叹息杯子里已失去了半杯水。一个人倘若老是悲观地盯着生活的阴暗面,看不到光明面,那么,焦虑、忧愁等不良情绪就会找上他,缠住他。

心内科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心内科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一、组织管理 1、健康教育组长,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科室的健康教育业务计划、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方案实施;督促检查科室及病房的健康教育工作,收集、整理、制作和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宣传品;指导科室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计划和组织全科健康教育的培训;对科室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和评价。 2、责任护士每月必须接受一次健康教育培训,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必要的传播手段和沟通技巧。 3、责任护士按护理程序系统搜集资料,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了解其心理需求,进行心理护理和遵医行为教育,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病人信息;督促和指导病人实现行为目标;为病人提供出院指导和康复指导,如疾病复发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康复训练、随访等;开展效果评价。 二、具体内容 (一)、入院教育 1、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 2、知道自己的分管医生和护士。 3、熟悉病区的生活环境:床头呼叫器的使用。 4、了解医院规章制度:告知吃饭时间、查房时间、治疗时间、探

视时间、护理级别等,住院期间不擅自离院,未经主管医生允许不得擅自使用自购药。 5、掌握标本留取、常规检查要点。 6、学会用教育资料,掌握用药常识。 (二)、住院教育: 1、常规住院教育:(1)您和家人是否可以参与教育活动。(2)诊疗活动的一般常识,学会反应病情、掌握检查的配合要点。(3)了解疾病的一般常识。(4)心理卫生教育。 2、特殊检查治疗前的教育:(1)非介入检查治疗前的教育。(2)介入性检查:告知检查前后的饮食及检查时配合要点。 3、手术前后教育;术前教育:(1)了解术前签字意义(2)了解术前准备内容:身体方面、心理方面。术后教育:(1)术后环境介绍。(2)配合治疗、能力锻炼:配合护士完成术后护理,讲解患方对伤口、引流管的自我保护、情绪的调节、活动与休息、意外损伤的防范、特殊用药的相关知识筈。(3)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三)、出院教育: 1、出院后如何用药。 2、如何活动和休息。 3、如何加强营养。 4、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合理饮食、定时休息、适当运动、按时用药、适应社会、保持愉快。 5、按时复查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 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 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 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 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 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 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 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 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 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 的可能。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 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

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 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 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 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 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 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 也非常明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 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 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 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 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 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 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 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 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 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 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 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 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 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 “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