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应用研究——以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应用研究——以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湿地现状 (1)

1.1.2湿地公园现状 (1)

1.1.3植物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地位 (2)

1.1.4湿地公园植物特点 (2)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

1.2.1研究目的 (3)

1.2.2研究意义 (3)

1.3国内外研究进程 (4)

1.3.1国外研究进程 (4)

1.3.2国内研究进程 (4)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5)

1.4.1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5)

1.4.2研究方法 (6)

1.4.3研究框架 (7)

第二章实地调研与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9)

2.1调研对象的选择 (9)

2.2国内案例分析 (9)

2.2.1西溪湿地公园 (9)

2.2.2郑州黄河湿地公园 (10)

2.2.3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11)

2.2.4湖南五强溪湿地公园 (12)

2.3.2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 (13)

2.3国外案例分析 (15)

2.3.1美国奥兰多湿地公园 (16)

2.3.2苏塞公园 (16)

2.3.3蓝海滩省级公园 (16)

2.4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存在的不足 (17)

2.4.1植物造景手法过于单一,种类多样性不足 (17)

2.4.2植物造景缺乏实用功能,游人参与性较弱 (17)

2.4.3植物造景季相变化不足,秋冬季观赏性差 (17)

2.5本章小结 (18)

第三章湿地公园植物造景相关概念及理论 (19)

3.1湿地 (19)

3.1.1湿地的相关概念 (19)

3.1.2湿地类型 (19)

3.2湿地公园 (20)

3.2.1湿地公园的相关概念 (20)

3.2.2湿地公园的特点 (20)

3.2.3自然湿地公园与城市湿地公园 (21)

3.3湿地常用植物 (21)

3.3.1湿地公园常用陆生植物 (21)

3.3.2湿地公园常用水生植物 (22)

3.4植物造景 (23)

3.4.1植物造景基本概念 (23)

3.4.2植物在造景中的作用 (23)

3.4.3植物造景原则及手法 (23)

3.5多学科综合研究 (24)

3.5.1生态学理论 (25)

3.5.2游憩学理论 (25)

3.5.3园林美学理论 (26)

3.6本章小结 (26)

第四章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29)

4.1丰富造景植物种类 (29)

4.1.1保证植物种类多样性 (29)

4.1.2保留原有乡土植物,开发特色优势植物 (29)

4.1.3营造适宜栖息植物群落 (29)

4.2加强植物景观艺术性与功能性之间的联系 (30)

4.2.1运用园林造景手法提高景观艺术性 (30)

4.2.2利用植物自身特点创造功能性景观 (31)

4.2.3增强植物造景与游人的互动 (31)

4.3丰富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手法、增强景观季相性 (31)

4.3.1注重外形、色彩与质感间的搭配 (32)

4.3.2增加植物造景形式 (33)

4.3.3利用特色植物增强季相性景观 (33)

4.4本章小结 (34)

第五章浐灞湿地公园植物造景研究 (35)

5.1项目背景 (35)

5.1.1区位概况 (35)

5.1.2历史文化背景 (35)

5.1.3自然概况 (35)

5.1.4空间总体布局 (36)

5.2湿地公园植物现状 (36)

5.2.1浐灞湿地公园植物现状 (36)

5.2.2植物种类现状 (37)

5.2.3植物景观现状 (38)

5.3湿地公园植物组成研究 (42)

5.3.1利用原生植物群落,营造特色植物景观 (42)

5.3.2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43)

5.3.3根据植物习性差异,建立专类植物园 (43)

5.4湿地公园植物造景结合艺术手法 (43)

5.4.1开辟透景线 (43)

5.4.2水面注意留白 (44)

5.4.3粗犷和精细相结合 (45)

5.5增加季相性植物景观 (45)

5.5.1植物的形态 (45)

5.5.2植物的色彩属性 (49)

5.5.3浐灞湿地公园植物季相形成研究 (52)

结论与展望 (53)

参考文献 (5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9)

致谢 (60)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湿地现状

目前,世界上的湿地消失速度正在不断加快,我国也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然而,湿地不断的消失已经造成了湿地存在区域严重的生态问题并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不断增大的人口及用地压力下,城市周边湿地开发进程加快,导致湿地面积迅速减少,湿地功能大为减弱。而社会各界对于这一严峻现状的认识严重不足,亦无有效防治措施。伴随着湿地自身格局的破碎,大量动植物丧失了优质的栖息地,而湿地自身稳定性、有序性以及自动调节能力的减弱,使得湿地的自动修复周期越来越长,修复效果越来越差,这一过程加速了生物物种的灭绝和自然遗产资源的流失。

在上世纪70年代,多国代表在伊朗签订,全球性关于保护湿地的公共条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人们以提高政府和大众保护湿地的意识为目的,以及纪念《湿地公约》的签订,于是湿地公约常委会将每年的二月二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1.1.2湿地公园现状

根据综合研究资料的记录和表达,湿地公园是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特别的生态系统,有意识地维护着自然界中植物及动物物种和人口协调发展之间的内在平衡。建立了多种类型的辅助设施,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湿地是生态保护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以及生态教育功能相结合的特色园区。和其他普通的城市公园不同的是,湿地公园内更加自然化,更多的向游人展现自然的美感,也比普通城市公园增加了更多的科学教育意义和生态保护的作用。相比来说让城市居民游憩的功能则只是湿地公园功能性的部分体现,且以不干扰湿地生态环境为前提。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环境的污染程度极度加重,已经进入了一个生物物种快速灭绝的时期。湿地环境也不断的被破坏,湿地面积快速变小,湿地的生态调节能力极度减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地意识到的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开始了大量湿地公园的建设。而社会各界对于这一严峻现状的认识严重不足,亦无有效防治措施。伴随着湿地自身格局的破碎,大量动植物丧失了优质的栖息地,而湿地自身稳定性、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