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第二十一章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一、弯曲菌属

(一)概述:

弯曲菌属细菌是一类微需氧,不分解糖类,氧化酶阳性,菌体弯曲呈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有动力的革兰阴性菌。包括5个种和5个亚种。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前者是人类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

(二)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细长、螺旋形或海鸥展翅状、S形的弯曲杆菌。一端或两端具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有时呈螺旋状运动。一端单鞭毛多见于胎儿亚种,两端单鞭毛多见于空肠弯曲菌,无芽胞,无荚膜。

2.培养特性:微需氧菌,初次分离时需在含5%O2、85%N2、10%CO2气体环境中生长,传代培养时能在10%CO2环境中生长。

本属菌最适生长温度随菌种而异(生长温度差异可作为菌种鉴别要点)。

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常用的选择培养基有Skirrow琼脂和Campy-BAP培养基。这些培养基以血琼脂为基础,加人多种抗生素,能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有利于本菌的分离。空肠弯曲菌初次分离时,经48h培养可形成两种菌落;一种为扁平、湿润、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常沿接种线扩散生长的菌落;另一种为圆形、凸起、半透明、针尖状、有光泽、单个细小菌落。两种菌落均不溶血。在布氏肉汤内呈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本属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和甲基红试验均阴性。氧化酶均为阳性,大多数弯曲菌能还原硝酸盐、触酶试验为阳性,空肠弯曲菌马尿酸水解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有菌体(O)抗原、热不稳定抗原和鞭毛(H)抗原。根据O抗原可将空肠弯曲菌分为42个血清型。

5.抵抗力:抵抗力较弱,56℃5分钟即被杀死。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3小时。

(二)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立即送检,及时接种。

2.检验方法及鉴定

(1)直接涂片

1)悬滴标本检查: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投镖式或螺旋状运动的细菌。

2)革兰染色检查:为革兰阴性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小杆菌。

(2)分离培养:粪便和肛拭子标本直接接种于改良弯曲菌琼脂平板如改良的Skir-row血琼脂平板和Campy-BAP平板;血液或脑脊液标本接种布氏肉汤增菌后,转种弯曲菌分离培养基,置42℃、37℃,在微需氧环境下培养24~72h,观察菌落特征。

(3)鉴定

革兰阴性细小弯曲杆菌,单鞭毛具有投镖样或螺旋样动力,需氧环境不生长,微需氧条件下,在弯曲菌选择培养基上形成两种类型菌落。不分解葡萄糖。弯曲菌属的鉴定要点为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菌体弯曲或呈S形。最常用的鉴定试验有生长温度(25℃、37℃、42℃)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马尿酸盐水解试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硫化氢试验等。

(三)临床意义

致病因素主要与肠毒素、细胞毒素、内毒素和黏附、定植能力有关。主要引起人类肠道感染和各种肠道外感染。其中空肠弯曲菌是引起散发性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菌种之一。胎儿弯曲菌主要引起肠道外感染,其中胎儿亚种为主要的人类致病菌,致菌血症、胆囊炎、腹膜炎、肺部感染等。

(四)治疗原则

空肠弯曲菌常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多数空肠弯曲菌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及氟喹诺酮类敏感,由于可产生β-内酰胺酶,一般对β-内酰胺类耐药。

关于弯曲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微需氧菌

B.革兰阴性,呈细长、螺旋形、海鸥展翅状或S形

C.营养要求高,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

D.生化反应活泼

E.对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

[答疑编号500735210101]

『正确答案』ABCE

二、幽门螺杆菌

(一)简述

幽门螺杆菌是一类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阳性、微需氧、在37℃能够生长,在25℃不能生长42℃少数生长的革兰阴性弯曲的细菌,有动力。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3个种,即幽门螺杆菌(H.pylori)、H.fennelliae 和H.cinaedi。幽门螺杆菌多见。

(二)生物学性状

革兰阴性,菌体细长弯曲呈螺旋形、S形或海鸥状。

菌体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带鞘鞭毛。运动活泼。

微需氧,在5%O2、85%N2、10%C02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对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最好在98%以上。

对营养要求较高,一般需含血或血清才生长。为抑制杂菌培养基中添加多粘菌素B、万古霉素、两性霉素、TMP等。

HP与其他细菌相比有一定的耐酸性,但对酸仍比较敏感,pH降至3.5以下活力明显减弱。

生化反应不活泼。氧化酶、触酶、DNA酶均阳性。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该菌能产生丰富的尿素酶是其显著的特征)。

(三)临床意义

全球一半以上人口被HP感染。传播途径推测经口感染,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密切关系。HP存在于胃黏膜上皮表面和粘液底层,胃窦为定植的最佳部位,HP数量较多,胃体和胃底较少。

(四)微生物检查

1.标本采集:从多部位采集胃黏膜活检标本,放入20%葡萄糖运送液或无菌生理盐水中立即送检,4℃冰箱保存,不超过5小时。

2.检验方法

(1)快速诊断:有直接染色镜检,快速脲酶分解试验、碳标记(13C或14C标记尿素)呼气试验(如果C02超标,提示HP存在)、有商品试剂盒检测粪便HP抗原、血清学检测抗Hp菌体抗体或脲酶抗体、基因芯片法检测脲酶、细胞毒素和空泡毒素抗体。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毒素基因。

(2)分离培养鉴定:用选择性培养基(如血巧克力培养基中添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TMP 等)和非选择性培养基放在微需氧和湿润的环境中,35℃孵育3~4天,挑选出细小、针尖大小、半透明的、不溶血的可疑菌落,做生化鉴定。

(3)药敏试验:测试MIC

(4)治疗:选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或一种胶体铋剂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四环素)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也可用PPI、胶体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叙述正确的是

A.菌落细小、半透明、不溶血

B.兼性厌氧生长

C.氧化酶阳性

D.革兰阴性螺旋形

E.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

[答疑编号500735210102]

『正确答案』ACDE

第二十二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一、概述

(一)概念

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二)厌氧菌的分类

主要厌氧菌的分类见表5-22-1。

二、厌氧菌感染

(一)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厌氧菌在人体的分布非常广泛,正常人的肠道、口腔、阴道等处均有大量的厌氧菌寄居。厌氧菌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其中绝大多数为无芽胞厌氧菌。其中肠道中的厌氧菌数量是大肠埃希菌的1000~10000倍。

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有

A.双歧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无芽胞厌氧菌

[答疑编号500735220101]

『正确答案』E

(二)临床意义

1.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其细菌及芽胞来源于土壤、粪便和其他外界环境。少数致病菌能产生强烈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引起人和动物疾病。

2.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由厌氧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在所有的感染性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脑脓肿、牙周脓肿和盆腔脓肿等80%以上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其中部分系厌氧菌单独感染,大部分系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3.厌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1)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如组织供血障碍、大面积外伤、刺伤。

2)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代谢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的病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慢性肝炎患者、老年人、早产儿等均易并发厌氧菌感染。

3)机体局部屏障作用破坏:某些手术及创伤,如开放性骨折、胃肠道手术、生殖道手术以及深部刺伤等易发生厌氧菌感染。

4)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可诱发厌氧菌感染。

5)深部需氧菌感染,需氧菌生长可消耗环境中的氧气,为厌氧菌生长提供条件,从而导致厌氧菌合并感染。

4.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胞学指征

1)感染组织局部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组织肿胀和坏死,皮下有捻发感,是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感染的特征。

2)发生在口腔、肠道、鼻咽腔、阴道等处的感染,易发生厌氧感染。

3)深部外伤如枪伤后,以及动物咬伤后的继发感染,均可能是厌氧菌感染。

4)分泌物有恶臭或呈暗血红色,并在紫外光下发出红色荧光,均可能是厌氧菌感染。产生红色荧光的分泌物,可能是产黑素普雷沃菌或不解糖紫单胞菌;分泌物或脓肿有硫磺颗粒,为放线菌感染。

5)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发现有细菌,而培养阴性者,或在液体及半固体培养基深部生长的细菌,均可能为厌氧菌感染。

6)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的病例,可能是厌氧菌感染。

7)胃肠道手术后发生的感染。

三、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标本采集与送检必须注意两点: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1.采集:采集标本须注意:不被正常菌群污染,并尽量避免接触空气。采集深部组织标本时,需用碘酒消毒皮肤用注射器抽取,穿刺针头应准确插入病变部位深部,抽取数毫升即可,抽出后可排出一滴标本于酒精棉球上。若病灶处标本量较少,则可先用注射器吸取1ml还原性溶液或还原性肉汤,然后再抽取标本。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棉拭取材,并用适合的培养基转送。厌氧培养最理想的检查材料是组织标本,因厌氧菌在组织中比在渗出物中更易生长。

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不同于一般的细菌培养,多采用特殊的采集方法,如针筒抽取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不同部位标本采集方法也各有不同特点,具体方法见表5-22-3。

表5-22-3不同部位标本采集方法

哪些标本不符合厌氧菌检验要求

A.血

B.咽拭子

C.深部脓肿穿刺液

D.牙周脓肿穿刺液

E.膀胱穿刺液

[答疑编号500735220102]

『正确答案』B

2.送检方法与处理

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应在20~30min内处理完毕,最迟不超过2h,以防止标本中兼性厌氧菌过度繁殖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如不能及时接种,可将标本置室温保存(一般认为,冷藏对某些厌氧菌有害,而且在低温时氧的溶解度较高)。

1)针筒运送:一般用无菌针筒抽取标本后,排尽空气,针头插入无菌橡皮塞,以隔绝空气,立即送检。这种方法多用于液体标本的运送,如血液、脓液、胸腹水、关节液等。

2)无菌小瓶运送:一般采用无菌的青霉素小瓶,瓶内加一定量的培养基和少量氧化还原指示剂,用橡皮盖加铝盖固定密封,排除瓶内空气,充以C0 2气体。同时先观察瓶内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颜色,以判断瓶内是否为无氧环境,如合格将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标本注入瓶中即可。

3)棉拭子运送一般不采用棉拭子运送,如果使用该方法,一定使用特制运送培养基,确保无氧环境,确保不被污染,确保快速送检。

4)厌氧罐或厌氧袋运送将厌氧罐或厌氧袋内装入可有效消耗氧气的物质,确保无氧环境。该方法一般用于运送较大的组织块或床边接种的培养皿等。

四、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检验程序:

(一)直接镜检>

根据形态和染色性,结合标本性状与气味,初步对标本中可能有的细菌作出估计。

表5-22-4 厌氧菌直接镜检初步鉴别

c:coccus,球菌;b:bacillus,杆菌。

(二)分离培养

主要分初代培养和次代培养两个阶段,其中初代培养相对比较困难,关键的问题就是厌氧环境和培养基的选择。初代培养的一般原则是:

(1)先将标本涂片染色直接镜检,指导培养基的选择。

(2)尽量选用在厌氧菌中覆盖面宽的非选择性培养基。

(3)最好多选1~2种覆盖面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

(4)尽量保证培养基新鲜。

(5)要考虑到微需氧菌存在的可能。

1.选用适当的培养基接种:应接种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基;

(1)培养基的使用,应注意下列各点:

1)尽量使用新鲜培养基,2~4h内用完;

2)应使用预还原培养基,预还原24~48h更好;

3)可采用预还原灭菌法制作的培养基(用前于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如L-半胱氨酸、硫乙醇酸钠、维生素C及葡萄糖等,尽可能使预还原剂处于还原状态);

4)液体培养基应煮沸10min,以驱除溶解氧,并迅速冷却,立即接种;

5)培养厌氧菌的培养基均应营养丰富,并加有还原剂与生长刺激因子(血清、维生素K、氯化血红素、聚山梨酯-80等)。

(2)培养基的选择:初次培养一般都使用选择培养基和非选择培养基。

1)非选择培养基:本培养基使分离的厌氧菌不被抑制,几乎能培养出所有的厌氧菌。常使用心脑浸液琼脂(BHI)、布氏琼脂(BR)、胰豆胨肝粉琼脂(GAM)、胰胨酵母琼脂(EG)、CDC厌氧血琼脂等。

2)选择培养基:为有目的选择常见厌氧菌株,以便尽快确定厌氧的种类。

2.每份标本至少接种3个血平板,分别置于有氧,无氧及5%~10%C02环境中培养,以便正确地培养出病原菌,从而判断其为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或厌氧菌中的哪一类。

3.厌氧培养法

(1)厌氧罐培养法。

(2)气袋法。

(3)气体喷射法:又称转管法。

(4)厌氧手套箱培养法:是迄今厌氧菌培养的最佳仪器之一。

(5)其他培养法:平板焦性没食子酸法;生物耗氧法;高层琼脂培养法。

4.厌氧状态的指示:美蓝和刃天青。无氧时均呈白色,有氧时美蓝呈蓝色,刃天青呈粉红色。

5.分离培养厌氧菌失败的原因:①培养前未直接涂片和染色镜检;②标本在空气中放置太久或接种的操作时间过长;③未用新鲜配制的培养基;④未用选择培养基;⑤培养基未加必要的补充物质;⑥初代培养应用了硫乙醇酸钠作为唯一厌氧菌培养基;⑦无合适的厌氧罐或厌氧装置漏气;⑧催化剂失活;⑨培养时间不足;⑩厌氧菌的鉴定材料有问题。

分离培养厌氧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性检测和指征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性检测和指征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7-10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7-11-01. 引言—根据是否需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诊断性检测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是直接检测细菌(细菌培养、在显微镜下证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或间接检测细菌(根据尿素酶或抗体反应作为 疾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如下因素:成本、可用性、临床情况、人群感染率、感染的验前概率、某些可能影响特定检测结果的因素[例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和抗生素]。 本专题将介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恰当方法和指征,并将讨论各项检测。治疗方案将单独讨论。(参见“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只有当临床医生计划对阳性结果进行治疗时,才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对于存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有记录的消化性溃疡既往史的患者,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对于55岁以下存在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但无任何“警示特征”[出血、贫 血、早饱、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痛、周期性呕吐、胃肠(gastrointestinal, GI)癌家族史、既往胃食管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已证实的处理策略是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和治疗(即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需进行治疗)。 ●在哪种情况下采用哪种检测的决定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需进行上消化道 内镜检查,以及各项检测的优缺点和费用。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病因。 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存在于多数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特别是在已排除非甾体类抗炎药(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的情况下[1]。因此,有人认为在此类患者中,没有哪种诊断性方法是经济有效的,应采用经验性治疗[5]。然而,在内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高达27%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自1983年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分离培养成功以来,对Hp感染的诊断已发展出了许多方法,包括有细菌学、病理学、血清学、同位素示踪、分子生物学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的直接检查、尿毒酶活性测定、免疫学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 但总的讲来,从标本采集角度看,可以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方法需通过内镜获取活组织进行检测,非侵入性方法则不需进行内镜检查。 细菌的直接检查 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多为胃窦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其中胃粘膜细菌培养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尿毒酶检查 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尿毒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毒酶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尿毒酶分解胃内尿毒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已发展了多种检测方法:①胃活检组织尿毒酶试验;②呼吸试验;③胃液尿素或尿素氮测定;④15N-尿素试验。 免疫学检测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血清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ELISA)等。 抗体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是利用胶体金技术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全血中抗胃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在检测条中硝酸纤维薄膜的测试区包被有胃幽门螺旋杆菌抗原,1质控区标有胃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样品端的玻璃纤维纸上固定有胃幽门螺旋杆菌抗原胶体

幽门螺杆菌及根治

幽门螺杆菌及根治方案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及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民间流传着用“痢特灵”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人们却不知道它为何有效。胡医生也曾经治疗过一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中西药服了不少,但效果不理想。后来他在胃痛时自己服用“土霉素”,胃痛却神奇般地消失了。他问我为什么,我无法回答他。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从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取样,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并指出这种菌与慢性胃炎的直接关系以来,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人们的广泛研究和证实,并在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灶中,查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98%和100%。此菌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此后的研究表明,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至此,它们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神秘面纱才被揭了下来。(虽然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和幽门螺杆菌的抗药性,不提倡使用。)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发病也各不同;有的人发生慢性胃炎,而有的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有关研究还在进行之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居于人类,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口传染,因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而粪-口传染途径尚未得到证实。知道了幽门螺杆菌是怎样相互传染的,大家就应该预防为主,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实行分餐制等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下面介绍几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密切的几种疾病;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但过去对其病因却一直不清楚。自从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以后,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为全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国也于1985年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继而加重萎缩性胃炎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 2.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其胃镜检出率为16.5%-28.9%。过去认为“无酸(pH)则无溃疡”,抑酸可愈合溃疡。虽然抑酸愈合溃疡不难,但一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我国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70%,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90%,而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提出了“无Hp(幽门螺杆菌)则无溃疡”的说法。 3. 胃癌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一个高危致病因素。实验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使DNA易受损伤;幽门螺杆菌还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过度表达及基因突变等因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启动因子。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发生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目前是:口-口、胃-口(还有人认为粪-口也是一个传染途径),我国的感染率达60%。幽门螺杆菌常常寄生于胃黏膜,它通过引起胃黏膜自我保护的屏障作用下

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关系的三项发现过程

在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关系的三项发现过程中,意外发现、质疑和探索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幽门螺杆菌属意外发现,质疑催生了细菌导致溃疡假说的形成,探索使得抗生素成功治愈溃疡病成为现实。 2005年10月3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颁奖仪式于2005年12月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曾几何时,胃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无菌的环境,人们认为大量的胃酸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而胃酸过多又导致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过去的20多年中,对于溃疡病的认识和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现在医师们普遍认可溃疡病由细菌导致并可用抗生素治愈。这种转变与Warren和Marshall的重大发现有关——包括发现Hp、溃疡病由Hp感染导致以及溃疡病可以通过抗生素治愈。加拿大Waterloo大学哲学系Paul Thagard教授从认知的角度,用科学发现的模式对他们的发现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以揭示他们是怎样挖掘出这些伟大发现的。我们将其主要解析概括如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发现1:幽门螺杆菌 1979年,Warren在1例无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部活检标本中观察到螺旋菌(spiral bacteria)。通过显微镜,Warren观察到严重的胃组织炎症以及胃黏膜上的微生物。在接下来的2年中,Warren在很多标本中都观察到这种细菌,这些标本常常和胃炎有关。 螺旋菌以前也被观察到存在于多种肉食动物的胃中,包括人类,但并没有得到医学界重视。在1981年,Marshall开始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研究,主要是帮助Warren 调查他观察到的细菌。Warren 和Marshall观察到和弯曲杆类菌属类似的胃部螺旋菌。在1982年4月,这种螺旋状的生物被第一次培养出来,于1983年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在1987年,更名为幽门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但是RNA分析和其他研究显示这种细菌不属于弯曲杆菌属,于1989年被再次更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发现2:幽门螺杆菌导致溃疡病 Marshall设计了一项研究,观察100例患者中出现该细菌和患胃病的相关性。在研究的过程中,Marshall阅读了大量文献,有趣的是在文献中发现了慢性胃炎和溃疡病之间有联系。1982年10月Marshall的统计学结果显示,除胃炎患者存在Hp外,1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也全部发现有这种细菌。在1983年, Warren和Marshall在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这样描述:这种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胃溃疡患者中,所以这种细菌也许是导致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虽然关于溃疡病是细菌导致的假说在开始被很多胃肠病学家认为是荒谬的,但后来的研究极力支持Marshall 和 Warren的主张。 发现3:抗生素可治愈消化性溃疡 1981年,在Marshall和Warren的系统研究开始前,他们用四环素治疗1例患有严重胃炎的患者。14天后,患者胃部不适和胃炎都消失了。Marshall发现用枸橼酸铋治疗后溃疡的复发率减少,而且发现铋制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在体外可以抑制Hp。后续的临床试验证实联合运用甲硝唑和铋剂可以根除80%病人的Hp,而且相似治疗同样有效。根除Hp可以使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达90%;而胃溃疡的治愈率较低,因为35%的胃溃疡并非细菌导致,而是由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如阿司匹林。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分析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4T13:56:06.1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邓纲[导读] 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检验科在临床中,对于消化道溃疡以及慢性活动胃炎等疾病来说,往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邓纲 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检验科湖南株洲 41220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入选的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总结最有效的临床检验方法。结果嗜银染色法检验阳性共71例(55.47%);快速尿素酶法检验阳性共82例(64.06%)。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中,两种方法检验均呈阳性共62例(48.44%)。数据显示:对于幽门螺杆菌,采取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检验,两者具有相关性;但同时,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即表明两种检验方法结果不一致。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提倡给予嗜银染色法联合快速尿素酶法检验,以此使其检测的准确率及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嗜银染色法;快速尿素酶法 在临床中,对于消化道溃疡以及慢性活动胃炎等疾病来说,往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颇高,约为30%至50%,并且此菌易导致消化道溃疡的发生[1]。为此,加强对幽门螺杆菌的检验非常关键。本次将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我院,将抑酸药物及抗生素治疗者逐一排除。当中,男性69例、女性57例;年龄分布在21岁至79岁,年龄均值为(51.8±3.4)岁。 1.2检验方法 基于患者胃窦部黏膜取活检标本1块,以同样的方法基于患者胃体部黏膜取活检标本1块,分别给予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进行检验:(1)嗜银染色法。给出黏膜标本,以此完成脱水、浸蜡、包埋、固定,进一步采取硝酸银染色,观察导染色显影之后,再采取冲洗措施,进一步针对冲洗结果进行仔细观察。(2)快速尿素酶法。给出黏膜标本,将标本于快速尿素酶试纸中心圆点放置,进一步对圆点的颜色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圆点于1min以内转变为红色,那么检验则显示为强阳性;如果圆点在3min以内转变为红色,那么检验则显示为弱阳性;若圆点在3min之后颜色依旧没有变化,那么检验则显示为阴性[2]。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S)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数据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数据对比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嗜银染色法检验阳性共71例(55.47%);快速尿素酶法检验阳性共82例(64.06%)。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中,两种方法检验均呈阳性共62例(48.44%)。数据显示:对于幽门螺杆菌,采取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检验,两者具有相关性;但同时,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即表明两种检验方法结果不一致。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对于溃疡疾病以及肿瘤疾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早些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幽门螺杆菌视为I类致癌菌[3]。为了在临床中对溃疡及肿瘤疾病患者能够明确诊疗,实施幽门螺杆菌检验便有着实质性的价值作用。现状下,在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验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为细菌培养,此方法的特异性极高,可达到100%。但是,采取细菌培养法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此方法需在高要求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够有效完成,因此此方法在临床诊断中难以适合。而对于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来说,则适合于临床诊断,且两种方法在操作方面显得较为便捷,同时在检验准确度上也较高。为此,可将这两种方法用于临床对幽门螺杆菌的检验。 对于嗜银染色法来说,属于一种切片组织染色检测法,此方法既能够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检验,又能够用于其他菌种的检验。临床研究提倡在对患者行胃镜检查的条件下,可采取嗜银染色法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验;特别是在患者存在用药既往史的情况下,可将嗜银染色法作为首选检验方法,以此使漏诊及误诊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此外,此类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检验费用较高,检验人员需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4]。对于快速尿素酶法来说,主要是以检验标本的pH值为依据,进而对检验结果进行判断,临床显示此种检验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均非常高,其中灵敏度与准确度两项一般均超过90%。但是,此种检验方法也存在不足,偶尔会发生检验呈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进而影响检验的准确度[5]。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既具备自身的优势,但同时均存在不足,为此对于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检验采取何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本次纳入研究的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分别采取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检验后,结果显示:嗜银染色法检验阳性共71例(55.47%);快速尿素酶法检验阳性共82例(64.06%)。128例幽门螺杆菌患者中,两种方法检验均呈阳性共62例(48.44%)。数据显示:对于幽门螺杆菌,采取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检验,两者具有相关性;但同时,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即表明两种检验方法结果不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幽门螺杆菌,为了使临床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得到有效提升,提倡给予嗜银染色法联合快速尿素酶法检验;且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可知两种方法联合检验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谭转欢.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评析[J].当代医学,2012,18(03):62-63.

幽门螺杆菌,HP检测方法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分析研究,目前正式将幽门螺杆菌(HP)列为胃癌的首要致癌因子。 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由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2人发现(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慢性传染病会使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受到感染,且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1) 慢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病;(3) 胃癌; (4)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已经把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头号致癌因子。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哪些常见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引起胃窦炎,也可引起胃底、体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见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嗳气、反酸、

食欲减退等上消化道症状,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愈合及复发过程中,Hp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0%以上的胃溃疡和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泛酸 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身体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泛酸和烧心。 腹部不适 胃疼是溃疡病的最典型症状,它显示了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正在被消化;常见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

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

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 概述 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是利用尿素酶法对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进行快速、简单、直观判断的检测试纸,1-3分钟出结果,特异性强,准确率高,其使用不受条件限制,正常人群均可使用。 检测原理 幽门螺杆菌能分泌脲酶,脲酶的有无和强弱可以反应出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否和数量。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快速尿素酶反应。产品反应膜中加有尿素和显色剂,如果胃粘膜组织含有脲酶,能分解出尿素产碱,反应膜酚红批示剂显红色,便能检测出幽门螺杆菌。 操作方法 捏住试纸右端边缘,揭开试纸至虚线处(注意保留衬纸),将所取的活检组织或牙垢放于圆形黄色试纸中央,然后将不干胶试纸复合在衬纸上,使粘有活检组织或牙垢的试纸于衬纸紧密结合。

结果判断 试纸中活检组织或牙垢边缘一分钟内由黄色变为红色为强阳性,如延迟三分钟变为红色为弱阳性,不变色为阴性。超过三分钟后观察的结果没有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1、当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用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进行HP检测时,灵敏性会稍为降低。 2、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为一次性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 3、试纸应室内干燥保存,勿放冰箱,以防试纸潮湿变红,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幽门螺杆菌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幽门螺旋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与牛乳铁蛋白 牛乳铁蛋白具有转运铁离子的功能,超强生物活性的乳铁蛋白进入胃里后,可以以其低铁饱和度的特性与幽门螺旋杆菌抢夺铁离子,造成幽门螺旋杆菌失去铁离子凋亡。乳铁蛋白不仅参与铁的转运,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系统等强大生物功能。比尔夫生物科技实验室选取猴头菇与牛乳铁蛋白作为清幽咀嚼片的主要成分,其目的是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产生的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情况,两者的组合既可以协助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又能起到修复胃粘膜的功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怎么回事 导语:幽门螺杆菌是由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两人共同发现的,他们两人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种病菌的发现时间大约是在1982年。此病菌的 幽门螺杆菌是由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两人共同发现的,他们两人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种病菌的发现时间大约是在1982年。此病菌的发现揭开了胃炎以及胃溃疡的的神秘面纱,为我们找到有胃肠疾病的重要病因,也为我们治疗胃炎以及胃溃疡提供了新的线索。但是要注意,由于这种病菌的检测或多或少存在误差,所以阳性并不一定就是病菌携带。 其实幽门螺杆菌阳性极为常见,在全国各省市普通人群感染率中,广州市感染率为40-50%,算是比较低的几率,而西藏感染率最高,可达90%感染率。究其背后原因,主要跟调查地的饮食情况和卫生环境有关,越发达及越卫生的地区感染几率越低。同时,因幽门螺杆菌通过口对口传播,若家中有一人幽门螺杆菌阳性且不分餐,其他家人就很容易被传染。 幽门螺杆菌阳性不意味有胃病,但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发炎症是肯定的。若检查者合并溃疡、胃淋巴瘤、胃癌、有溃疡病史服用解热镇痛药时,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复发率及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若没有合并这些疾病者则属于可根除或不根除的范畴。但是,如果胃镜提示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症状就不一定要根除。 应该注意这样一个现实,目前来说,我们人类已知的在胃部可以沈村的细菌就是幽门螺杆菌,其他的可在胃部存活的细菌多是存在于鸟类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胃部。有很多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或者是患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健康体检检查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健康体检检查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8-08-24T16:19:03.8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2期作者:胡乐 [导读] 分析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望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省 246200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一年内我院检验科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的82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数据采集,比对,分析。结果:其中女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与男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30岁及30岁以内感染的患者比例为18%,30-50岁感染患者的比例为30%50岁及以上的患者感染比例为80%,通过统计得出,年轻人30岁内的患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比较低,50岁及以上人群由于饮食原因得幽门杆菌得比例高,因此,在健康体检中,应当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可以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健康人群;幽门螺旋杆菌;胃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体的几率,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相关资料统计中,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我国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数增长迅速。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存于胃部和十二指肠的上面,能够引起胃粘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至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也是人体胃内唯一生存的微生物。幽门螺旋杆菌发病率高,特别是中晚期,对患者生命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在健康体检中,应该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将其早发现,早治疗,本次研究基于此背景下,分析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的意义及必要性,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写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25例检查幽门螺杆菌的人员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中选择男女各100例,年龄从20-80岁,平均年龄50岁,将其分为三组进行研究,30岁及以下,30-50岁,50岁及以上所有受检者都进行血清Hp-CagA-IgG检测。 1.2方法 全部健康体检者,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所有体检者均先进行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的检测,如果为阳性,需要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过程均由资深检验师进行操作。幽门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体验者与体检当天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3ml将其加入到非抗凝试管中,并及时离心,我院使用的为深圳市伯劳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分型检测试剂盒,方法为免疫印迹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试剂盒用前应放置室外15min 2、配饰洗涤剂,以50ml洗涤液配制500ml蒸馏水,混匀 3、在放有印迹的反应槽中加入洗涤液1ml盒血清10微升 4、至摇床上室温摇动30min 5、弃去反应槽中液体,用洗涤液1ml反复洗3次,吸水纸排干 6、再加入洗涤液0.5ml酶联试剂10微升,至摇床上室温摇动30ml 7、同样去除反应槽中液体,吸水纸吸干,加入洗涤液1ml洗3次 8、再反应槽中加入显色液0.5ml,在摇床上摇动6分钟,进行显色 1.3 观察分析检测结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将印迹膜上起始线与标准带对齐,观察阳性显色去带,并进行判断哪些结果阳性。 1、阴性结果:显色去带仅出现指控带,未见任何一条阳性去带,表示别检查者为HP阴性 2、2型HP抗体阳性:仅UreA和UreB区带任意一种或同时出现未见CagA、VacA 3、1型HP抗体阳性:CagA、VacA区带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出现 2、结果 825例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者451例,其中男性284例,阳性率为34.4%,女性阳性者167例阳性率为20%,其中30岁及以下的患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为20%30至50岁人患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为62%,50岁及以上人感染的比例为18%,因此中年类的人群为易感人群,更应该接受幽门螺旋杆菌的定期检查,便于早起发现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 3讨论 目前,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以及胃癌的发生都关系紧密。因此在健康体检中,应开展此类检查,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对防治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中,方法有血清学检测、尿素酶抗体检测,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上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常规方法,通过血清学检测,看尿素酶的情况,可以直接判断是几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通过本次试验,以及对比呼气试验,我们得出结论对中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加入幽门螺旋杆菌更有必要,提早发现治疗,提高生活质量。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健康体检人群胰岛素抵抗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9):1161-1163 [2]李彩霞,黄汉中,王仲玉等,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3)289-290 [3]刘文忠,谢勇,陆红等第五次全国幽门杆菌感染处理公示报告[J]胃肠病学,2017,22(6):346-360 [4]黄容根,王春敏,吕敏慧等,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5):671-674

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HP)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介绍我院对传统银盐染色法的改良方法及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7例患者采用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验,同时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对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改良银盐染色法在幽门螺旋杆菌临床检验中不仅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均令人满意,而且较传统银盐染色法在操作流程方面更为合理简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标签:幽门螺旋杆菌;检验;银盐染色法;改良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螺旋状细菌,其不仅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而且也是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的促成因子之一,故国际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建议临床应加强对Hp的检验工作[1]。但就其检验方法来看,银盐染色法(Warthin-Sharry,W-S)可谓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同时效果也最为满意的检验方法之一,但基于该方法在操作方面的复杂性,以至于在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具体开展流程时常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且多数均又存在不尽相同的不完善之处[2]。近些年内,我院在传统W-S法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良工作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因表现有不同程度消化系统症状并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417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255例,女162例;年龄18~71岁,平均(40.8±15.6)岁。所有患者均排除近1个月内有使用过任何抑酸药物及抗Hp药物者以及近1 w内有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检查前保持12 h以上的空腹,准备妥当后即在电子胃镜辅助下于距幽门3 cm处取胃黏膜3块待检。其中2块分别常规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法)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法)进行檢验[3]。另1块则采用我院改良W-S法进行检验,具体方法为:首先对标本采用0.14 mol/L 的甲醛水溶液进行固定处理,石蜡包埋切片(以4 um厚度为宜),接着采用二甲苯脱石蜡,之后再进行脱苯处理,采用各级乙醇过度到蒸馏水的程序进行刷洗,最后再将样本在避光条件下置于维持温度在60℃浓度为0.06 mol/L的AgNO3水溶液中进行1 h的侵染处理,完成染色后再次进行双蒸馏水刷洗,接着将样本置于显影液中进行显影,若在2~4 min内观察到有出现组织变为棕褐色时即可结束显影,同时倾倒出显影液,并用自来水对切片适当涮洗,最后再将切片脱水处理至透明,采用光学树脂封固后即可供医生阅片诊断。 1.3阳性标准RUT法中若标本在试剂中放置30 min内变为红色即认为是阳

幽门螺杆菌在双相培养基中生长的特性

幽门螺杆菌在双相培养基中生长的特性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发现被认为在人类胃炎病原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菌1982年首次发现,由Marshall等所描述并命名为Campylobacter Pyloridis,后来根据国际细菌命名规则(ICNB)改正为C.Pylori。1989年Goodwin等建议把Hp从弯曲菌属划出来,而成立一个新的属,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目前已在国际性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应用此名称。幽门螺杆菌为微需氧菌,地氧较敏感,此菌营养要求高,在普遍蛋白胨水或肉汤中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Goodwin(1985)推荐以脑一心浸液琼脂为基础,加入7%马血清,1%Isovitalix(BBL),万古霉素2mg/L,萘啶酮酸20mg/L,两性霉素2mg/L。该菌最适宜生长温度37°C,42°C条件下则不能生长,37°C 下培养,细菌生长缓慢,培养3d~4d后在微氧条件下,固体培养基上可0.5mm~1mm直径灰白色透明的菌落,在血平皿上有时可见菌落周围有轻度溶血,该菌培养时要求温度高,尤其初代分离时,相对湿度至少要在98%以上,为此我们用布氏琼脂液体一固体双相培养基,对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曲线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幽门螺杆菌89404株自北京市积水潭医院球溃疡病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菌株鉴定结果:氧化酶试验阳性,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1%甘氨酸生长,马尿酸水解为阴性,37°C生长(+),25°C生长为(-)。在3.5%NaCl中不生长,对庆大霉素、四环素、痢特灵等敏感,对万古霉素抗药,在布氏血琼脂上生长良好,有轻微溶血。 1.2 液体—固体双相培养基的制备取25cm3组织培养瓶,高压来菌后加入6%脱纤维羊血布氏琼脂20ml,平放,待凝固后,将瓶子垂直,再加入新鲜配制的布氏肉汤9ml,置4°C冰箱内保存备用。 1.3 生长曲线的测定将全羊备注中加89404的菌株自-70°C冷冻保存的幽门螺杆菌融化,取0.2ml菌液接种在6%布氏血琼脂平思虑中,于5%O2,10%CO2,85%N2的混合气体条件下于37°C培养3d后观察,选取新培养的Hp89404用10%小牛血清布氏肉汤(pH7.2)洗下,作1:10稀释,每个尝试各换1支吸管,再经充分混匀后,取10-4及10-5两管进行活菌计数,然后取10-4菌液 1m l(10.15×102cfu/ml),直接接种在液体—固体双相培养基中,此时按0h培养的菌数计算,即在双相布氏血琼脂培养中,每毫升含菌液浓度为 1.02×102/cfu/ml,然后将双相培养物置混合气体培养箱中,经不同时间(24h~144h)在布氏血琼脂平皿上进行活菌数测定。 1.4 pH值测定将不同时间的菌株液取出,用精密pH试纸测定培养液的pH值,在测定前预备试验用数字式电pH样校正。 2 结果

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优缺点

要检测病人胃内存在的幽门螺杆菌,一般常采用抽血采样、胃镜采样和呼气采样三种检测方法。 1.抽血采样检测:即采用抽血的方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水平。因为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在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使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但是一般需要数月半载才呈阳性,因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期作该项检测时,检测结果常常会出现假阴性,从而使患者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由于幽门螺杆菌即使被根除。但该抗体下降缓慢,患者往往需要1—2年才能转阴,这样必然使治愈者长期背着“阳性”的黑锅而接受着多余的治疗。 2.胃镜采样检测:可在患者需做胃镜检查时“搭车” 采样,在活检采样时一起作检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如果为阳性,即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为了给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时还可加做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胃镜下采样后还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严CR)检测,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结果也比较可靠;也可做快速尿素酶检测,该方法简便快速,但由于观察时间过短或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可靠。胃镜采样还存在下列问题:患者需要经受插镜之苦,若幽门螺杆菌呈灶性分布易导致漏诊(漏诊率达10%左右)。但凭借医生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正确采样,可降低其漏诊率。 3.呼气采样检测:即尿素[14C]呼气试验,14C-呼气试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非侵入性的HP重要检查方法。HP具有高活性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NH3和CO2,当口服一定量的14C -尿素后,如胃有HP感染,示踪剂尿素被HP 所产生的尿素酶分解,14C以14CO2形式通过呼气排除,14CO2可被液闪仪探测到,从而可诊断有无HP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在95%以上,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诊断和追踪HP效果的非创伤性可靠标准。14C -呼气试验方法简单,口服14C-尿素胶囊15分钟后,对准呼气卡吹气约2分钟,检测呼吸卡计数即可得出结果。计数/分钟>100即为阳性。14C-呼气试验检测的敏感性为98.04%,准确性为97.78%,特异性为100%。 该项检测还有患者无痛苦。费用低等特点是近年来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幽门螺杆菌检测用C

幽门螺杆菌检测用C14,只需呼口 气 C14呼气检测方法:只需要 吹气5分钟外,并没有出现其他 任何不适,这种呼气试验检测仪 使众多的高血压、心脏病及对胃 镜过敏的患者,成功的避免了做 胃镜的所出现的不适感,是目前 最理想检测方法之一。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原 理 哺乳动物细胞中是不存在尿 素酶的,虽然尿素酶并不只有HP 所特有,但是在胃内存在的尿素 酶,就是HP存在的证据,因为在 胃内罕有其它细菌在黏膜定植。 为了检测HP,予受检者口服C14- 尿素,如果在胃内存在HP,所产 生的尿素酶就会迅速催化C14-尿 素水解生成NH4+和 HCO3-,后者 吸收入血液经肺以14CO2形式呼

出,收集呼气标本并测量 14CO2,以此就会判断HP感染的存在。C14呼气试验检测仪现以 成为国际上公认的HP诊断金标准之一。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适应症 1.消化不良初诊、复诊者。 2.消化性溃疡、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等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 3.预防胃癌和有胃癌家族史者。 4.拒绝进行胃镜检查者。 5.长期服用NSAID类药物的患者。 6.其它与幽门螺杆菌有关的疾病:例如酒糟鼻、寻麻疹、肝病、口臭、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缺铁性贫血、小儿发育不良、偏头痛、冠心病。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主要特点:

C14呼气试验HP(幽门螺旋杆菌) 检测仪,具有方便、轻松、准确 的效果受到医生患者的一致好 评。检测无需繁琐的检查程序, 只需要轻轻吹口气,就能让肠胃 1.在进行检查前,患者一定要在清晨空腹或者是在禁食三小时后方可进行。

2.用温开水将胶囊完整口服,不能将咬碎。 3.如果在近期服用过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P敏感药物,就会影响到诊断的效果,所以在检测前要禁止使用这类药物。 4.如果上消化道急性出血者,则需要在消化道出血停止一周以后在进行检测,因为在消化道出血会使HP 受抑制。 5.胃切除手术可能造成同位素从胃中快速排空。 6.孕妇、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作此项检查。

目前胃幽门螺杆菌主要检测方法就这4种

目前胃幽门螺杆菌主要检测方法就这4种 本文医学内容部分来源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师 一、碳13呼气试验 检测须在空腹状态或者餐后两小时后进行,患者近一月内未服用抗生素、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Hp敏感药物,否则会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收费较高。碳13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用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医学试验。碳13尿素呼气试验是最新、快速、无痛苦而且无辐射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不需要做胃镜,只需轻松呼气,测定呼气成分,立即能检测出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准确度高达97%。 二、碳14呼吸试验 碳14呼气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被检者空腹,用约20ml凉开水口服一粒尿素[14C]胶囊,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检测就完成了。对人体有放射性,孕妇和小儿慎用。 三、金标法尿素酶快速检测抗原或抗体 抗原标本为粪便,抗体标本为血液、血清、指尖血。特点是方便、快捷、15分钟出结果,且不受许多条件的限制。检测结果为继往感染。 四、快速尿素酶法 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方法。能直观有效观察患者是否感染HP。快速,安全,准确,临床检测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收费较低。适用于首次胃镜检查。有创检查,不适合复查。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主要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尽管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体内用药并不那样如意。目前不提倡用单一的

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且易产生耐药性。 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1.采用加入卫乐舒益生菌联合用药方法; 2.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3.使用卫乐舒对抗菌消除抗生素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好; 4.患者经济上可承受性。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同位素示踪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幽门螺杆菌培养、测定、药敏检测试剂盒(微生物检验法)产品技术要求益民

幽门螺杆菌培养、测定、药敏检测试剂盒 (微生物检验法) 2.性能指标 2.1外观与结构 2.1.1Hp培养液应透明、呈淡黄色、清亮,无沉淀、无凝块、无絮状物。 2.1.2Hp药敏微孔板应透明,无明显裂纹、气泡、锋棱及毛刺。板盖与板体嵌接应紧密。 2.1.3CAT反应液应为无色清亮液体。 2.1.4无菌滤纸片无菌滤纸片应干净、平整、边角分明。 2.1.5试剂盒的文字和标记应清晰、准确、牢固。 2.2性能 2.2.1酸碱度:分离培养液、药敏培养液在25℃时的 pH 值应为6.0±0.8。 2.2.2培养灵敏度:分离培养液、药敏培养液接种终浓度为 103CfU/ml 的目的菌株应可生长。 2.2.3培养选择性:分离培养液接种终浓度为 104CfU/ml 的非目的菌株不应生长。 2.2.4培养鉴定药敏重复性 2.2.4.1批内重复性 2.2.4.1.1Hp 分离培养型:Hp 质控菌株培养重复率应达 100%; 2.2.4.1.2Hp 测定药敏型:Hp 质控菌株鉴定重复率应达 100%,药敏重复率应达 95%。2.2.4.2批间重复性

2.2.4.2.1Hp 分离培养型:Hp 质控菌株培养重复率应达 100%; 2.2.4.2.2Hp 测定药敏型:Hp 质控菌株鉴定重复率应达 100%,药敏重复率应达 95%。 2.3微生物污染 培养液应无微生物污染。

2.4装量最大允许偏差 2.4.1Hp分离培养液Ⅰ型装量允许最大偏差为1.5ml+0.1ml,Ⅱ型装量允许最大偏差为 1.0ml+0.1ml。 2.4.2Hp药敏培养液装量允许最大偏差为 3.6ml+0.2ml。 2.4.3CAT 反应液装量允许最大偏差为 1.2ml+0.1ml。

幽门螺杆菌检测用C精编版

幽门螺杆菌检测用C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幽门螺杆菌检测用C14,只需呼口气 C14呼气检测方法:只需要 吹气5分钟外,并没有出现其他 任何不适,这种呼气试验检测仪 使众多的高血压、心脏病及对胃 镜过敏的患者,成功的避免了做 胃镜的所出现的不适感,是目前 最理想检测方法之一。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原 理 哺乳动物细胞中是不存在尿 素酶的,虽然尿素酶并不只有HP 所特有,但是在胃内存在的尿素 酶,就是HP存在的证据,因为 在胃内罕有其它细菌在黏膜定 植。为了检测HP,予受检者口服 C14-尿素,如果在胃内存在HP, 所产生的尿素酶就会迅速催化 C14-尿素水解生成NH4+和 HCO3- ,后者吸收入血液经肺以14CO2 形式呼出,收集呼气标本并测量

14CO2,以此就会判断HP感染的存在。C14呼气试验检测仪现以成为国际上公认的HP诊断金标准之一。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适应症 1.消化不良初诊、复诊者。 2.消化性溃疡、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等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 3.预防胃癌和有胃癌家族史者。 4.拒绝进行胃镜检查者。 5.长期服用NSAID类药物的患者。 6.其它与幽门螺杆菌有关的疾病:例如酒糟鼻、寻麻疹、肝病、口臭、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缺铁性贫血、小儿发育不良、偏头痛、冠心病。 幽门螺杆菌C14呼气检测主要特点:

C14呼气试验HP(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具有方便、轻松、准确的效果受到医生患者的一致好评。检测无需繁琐的检查程序,只需要轻轻吹口气,就能让肠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