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初探_李素平

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初探_李素平

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初探_李素平
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初探_李素平

*基金项目: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项目编号为JYCJY0704收稿日期:2008-12-11

作者简介:李素平(1975-),女,湖北恩施人,土家族,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女性文学。

鱼玄机是晚唐一位才貌出众而命运又十分悲惨的女诗人,据唐皇甫枚传奇小说《三水小牍》、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等记载,可知其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约十五六岁时为李亿之妾,因李亿夫人妒忌不能容被遣咸宜观为女道士,后因怀疑婢女绿翘与自己的相好有染而笞杀绿翘至死,因而犯罪,懿宗咸通戊子(868)年被处死。钟惺《名媛诗归》录鱼玄机《和人》诗而评之曰:“缘情绮靡,使事偏能艳动。此李义山能为之,而玄机可与之匹。”推重其能与李义山比并,给了她巨大的光荣。用典,又称用事,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段,在古代诗歌、散文、骈赋等各种文体中被广泛运用。“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称为用典[1]。鱼玄机诗的用典多,出典广、寓意新,显示出鱼玄机极高的文学素养。纵观鱼玄机50首诗歌,其用典的地方有50多处。其用典特点主要有两点: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鱼诗用典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思想内涵,含蓄地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使诗篇呈现出一种“辞约义丰”、“含蓄蕴藉”和“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而且还使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消化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

一、用典特点

1.如盐溶水,浑化无迹

大诗人杜甫说得好:“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①鱼玄机的用典达到了这种境界。如《早秋》:“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诗歌前两联写景,诗人选取嫩菊、山岚、凉风、清韵四种物象,组成了一幅早秋风景图;后两联写思妇征夫相思之苦,连用三个典故,第一个是用《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之典:“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玑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以回文锦字喻文字奇绝。第二个是暗用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第三个暗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典。征人思夫两地相思的苦痛,在时局动荡、干戈不止的晚唐时代是普遍存在的。诗人的吟唱,正说明她并没有忘怀痛苦的现实,女道士的心跟千千万万承受感情折磨的男女息息相通。但是限于诗人的身世和经历,对思妇和征夫的实际生活毕竟缺乏切身的体验,所以只好凭着自己的才学,化用典故加以咏唱了。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感怀寄人》)、“怅望佳人何处在,行云行北又归南”(《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因次其韵》)都是暗用宋玉《高唐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典。“灼灼桃兼李,

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初探

*

李素平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要:鱼玄机诗的用典多,出典广、寓意新,显示出鱼玄机极高的文学素养。纵观鱼玄机50首诗歌,其用典的地

方有50多处。其用典特点主要有两点: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鱼诗用典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思想内涵,含蓄地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使诗篇呈现出一种“辞约义丰”、“委婉含蓄”和“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关键词:鱼玄机;诗;典故运用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09)03-0101-04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Jun.,2009No.3

2009年6月第3期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

无防国士寻”(《感怀寄人》)、“曾睹夭桃想玉姿”(《代人悼亡》)都化用《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浑化无迹,不知其为典故亦能理解。以上这些典故,都用得浑化无迹,但仔细品味,又觉是在暗用典故。

2.反意用典,弥见创新

鱼诗用典十分灵活,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等,无所不备,最能显示其灵活性的,主要表现在对某一典故的反用。反用典故,是用典中比较高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驾驭典故的纯熟程度。如《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

一首诗来百度吟,新情字字又声金。

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

河汉期赊空极目,潇湘梦断罢调琴。

况逢寒节添乡思,叔夜佳醪莫独斟。

全诗共用了四个典故,其中颔联“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这两句连用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出自于《登徒子好色赋》,赋中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以东家邻女至美而其不动心来反驳:“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第二个典故出自于中国的望夫化石的传说,在中国历代书籍中,最早出现望夫传说记录者,便是《列异传》、《幽明录》诸书。根据魏晋时期的《列异传》记载: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随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2]。《列异传》原书已佚,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辑录佚文数十条,因而后世才得以见到部分面貌。后人一般用来比喻妻子思念丈夫,或者形容精诚之至。鱼玄机反意用之,自比为东家女,弥见创新,说西邻已有登墙窥己之意,我也岂能无望夫化石之心,一方面非常委婉地表达对西邻的爱意与精诚之心,而“已有”在前,“能无”在后,不失自家身份,而另一方面,鱼玄机对爱情追求的主动、热烈、大胆也可见一斑。

“如松匪石盟长在”(《春情寄子安》)是语典,“匪石”出自于《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言石可转,而心不可转,从正反两面比喻鱼玄机对李亿的爱情坚定不移。“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的后一句出自于《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兮,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描写周天子设宴招待朝见的诸侯,表达一种接遇礼仪。诗以露不遇太阳不干,兴不醉无归的意思,而鱼玄机却反用典故,表示不愿一任沉醉,失望暗含着坚韧。

二、审美效果及审美感受

吴礼权先生在《修辞心理学》中论道:以用典的修辞文本模式来表情达意,在表达上可以使表达者的达意传情显得委婉含蓄;在接受上,由于表达者在文本意义的表达与接受者的接受之间制造了“距离”,使接受者只能通过对表达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的典故进行咀嚼、消化后才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这虽然给接受者的接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接受者一旦经过努力破除了接受困难后,就会自然获得一种文本解读成功的快慰和欣赏中的美感享受。[3]鱼玄机通过用典不仅达到辞约义丰、委婉含蓄、典雅精致的艺术效果,而且使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消化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

1.辞约义丰

好的用典,概括性极强,借用《文心雕龙·宗经》的话说,是“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②。诗歌的语言需要精炼,而精炼的语言又要能包涵丰富的内容,运用典故就能达到辞约义丰、言简意赅的效果。

鱼玄机的《赠邻女》(又名《寄李亿员外》)一诗,是她被李亿抛弃后于绝望中写下而传诵千古的名篇:“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全诗以“邻女”自况,首联写邻女被“薄情郎”抛弃,以“罗袖”遮面,羞见阳光。满腹“春愁”,懒于梳妆打扮,化用《诗经·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之典;次联是邻女的内心独白,写得极为沉痛,也是诗人自伤身世,对“知己难求”的慨叹;三联进一步描写无限的悲伤情绪;尾联连用两个典故。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道:“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字……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这里作者以“登墙窥臣三年”的小女子自喻。魏晋时的王昌是一个“姿仪俊美,为世所共赏”之人,古乐府诗云:“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③。在此暗喻李亿。这一联短短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我一定能寻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爱人,何必怨恨那个曾爱过我又抛弃我的人呢?鱼玄机在此鼓励友人像东邻女一样主动追求爱情。她认为,对负心男人,不必萦怀于胸,薄情由他薄情,自能窥宋玉——

—我自能重新寻找合意的郎君。提出女子在婚姻上要主动相人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惟有自主才会有幸福,直白地告?邻家女子“天涯何处无芳草”,完全背离了女子“从一而终”的传统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十分超前。由于鱼玄机运用了具有丰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典故,所以产生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解读鱼玄机的诗歌用典,发现有不少的人典,笔者作了下统计,直接写到的男性人物有潘岳、阮郎、

102

2009年

嵇康、宋玉、王昌、相如、颜回,女性人物有卓文君、蔡文姬、西施、谢道韫、双成。

其中潘岳3次:“潘岳多情欲白头”、“焚香出户迎潘岳”、“潘郎曾向梦中参”;阮郎2次:“阮郎何处弄船归”、“阮郎唯有梦中留”;嵇康2次:“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叔夜佳醪莫独斟”。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的著名诗人,而且是美男子。潘岳每次坐车出城,都有妇女为他的美貌所吸引,她们手拉手,将他团团围住。有时还不停地向潘岳的车上扔水果,以示崇拜之情。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是个美男子,风姿秀美,《世说新语》言:“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好友山涛云:“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鱼玄机的诗歌中反复出现潘岳、嵇康,实际上从内心展现了他对美男子的渴求。

阮郎是指阮肇,《幽明录》记载:东汉时,剡县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曾因饥渴,登上食桃,就溪饮水,于溪边遇到两位仙女。两位仙女热情招待他们,并主动同他们结了婚[4]。诗人用阮郎曲折地表达她心灵深处对这种恋情和性爱的渴望,以仙凡之交来寄寓自由、狂热的男女恋情,抒发她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无法满足的个人隐秘情欲。

“相如琴罢朱弦断”是用司马相如之典,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贫困之时,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在卓王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以此挑动文君。卓文君在宴会厅窗外偷窥,见司马相如容貌英俊,才华洋溢,当夜随其私奔。看来这里用相如来比作抛弃自己的男子,很可能说的是李亿。

“白花发咏惭称谢”中自比为谢道韫,“少思文君昼掩扉”自比为卓文君;“文姬有貌终堪比,西子无言我更惭”把东邻光威裒三姊妹比作汉末博学多才的女诗人蔡文姬,比作美丽的西施,既是鱼玄机对她们的褒扬,同时也是对自身才貌双全的肯定。

2.委婉含蓄

好的用典,能增强诗文的含蓄之美,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鱼玄机常常不是直接无余地流露,而是通过典故的运用,含而不露的表达了自己情感心路历程,使诗带上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色彩。

如《送别》二首(其一):“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惆怅春风楚江暮,鸳鸯一只失群飞。”诗的第一句化用《韩非子·外诸说左上》的一句话:“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此句中的“盂”就是第一句诗中的“器”,意谓家庭生活中的妇随夫变犹如一国之中民从君意一样,“妇”与“民”都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无可奈何的依赖性和在这种依赖性下的寂寞、痛苦之情;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言李亿对自己无心,暗讽丈夫不如飞鸟有情,鸟在外飞倦了尚且知道归来。这两句既是用典又是比喻,非常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的处境。第三、四句,面对春天夕阳拂照下的长江,一只失偶的鸳鸯离群孤飞,这孤飞的鸳鸯,不就是诗人自己孤独心理的真实写照吗?

“秦楼几夜惬心期,不料仙郎有别离”(《送别》)是用萧史弄玉之典。春秋时代,秦穆公费尽心思为女儿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梦见一少年骑凤吹箫,秦穆公乃派人寻找吹箫少年,知吹箫少年名叫萧史。秦穆公非常欣赏萧史的才华,便把弄玉许配给他。萧史和弄玉婚后幸福美满,因萧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长留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飞上天去。此诗把弄玉、萧史之典用得极活,能驱遣材料,为己所用。弄玉萧史,双双成仙而去,从无别离之事。玄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她不禁失声喊出:“不料仙郎有别离”。以弄玉夫妇生活之美满,反衬诗人自己的不幸。“但能为雨心长在,不怕吹箫事未谙”同样也有用此典。

在《感怀寄人》的最后一联,作者写道:“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此联出自于《后汉书·党锢列传·杜密》:“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扫轨,无所干及”[5]。轨,车迹也。言刘胜告老还乡之后避绝人事。玄机不扫门前红叶,意在说明自己虽为道士,却不欲与世人隔绝,并等待知音的到来。诗人用这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知音的主动追求。

3.典雅精致

所谓典雅精致,就是鱼诗中所用的典故,使诗呈现出一种优美不俗和精巧细致的风格,充满着浓浓的文雅之气。如《夏日山居》中写道:“移得仙居此地来,花丛自遍不曾栽。庭前亚树张衣桁,坐上新泉泛酒杯。轩槛暗传深竹径,绮罗长拥乱书堆。闲乘画舫吟明月,信任轻风吹却回。”从这首诗可窥见诗人“出家”为女道士后生活的一个侧面。首联从山居的外部

李素平: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初探103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

环境写起:遍地的野花不用人去侍弄就已开得十分绚丽,仿佛是仙境中的琼花瑶草一般,颔联写庭院,树木虽不高,但枝繁叶茂,那四下伸张的树枝正好作晾挂衣物的天然横竿,新引院内的山泉环曲回流,诗人与朋友们常在此欢聚宴饮。第四句“坐上新泉泛酒杯”,出自《晋书﹒束晳传》:“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④,又王羲之《南亭集序》云:“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里说置酒杯于环曲之水上,任其顺流而下,停于何人面前,此人即取饮。这就会使读者联想出宴会的欢乐场面。颈联写在庭院的最深处,著绮罗的诗人常置身于随意堆放的书籍当中吟诗诵经,尾联写出游之乐。总之这首诗把山居生活写得潇洒出尘、富有诗情画意。典故的运用,使清幽的夏日山居生活充满了浓浓的文雅之气,呈现出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

“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这两句分别把自己比作谢道韫和颜回,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聪慧有才辩,有“咏絮之才”。颜回,《论语·雍也》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前一句是对自己诗才的肯定,后一句是写自己安贫乐道,庄重文雅地拒绝无聊文人之打扰。

如在《寄刘尚书》一诗中,最后一句为:“小才多顾盼,得作食鱼人。”鱼玄机运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齐人冯谖客孟尝君门下弹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的故事,称为“食鱼人”,既显示了自己的学问,又赞扬刘尚书有孟尝君的高风,并最终表达了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得到刘尚书提携之意。用语不卑不亢,显得厚重典雅。

综上所述,用典用得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因为有的诗非用典不能表情达意。当然,如果用得不好,则只是典故的堆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拙劣的用典概括为五种流弊,即为:(一)用典隐僻,使人不解;(二)用典拉杂,令人生厌;(三)用典浮泛,难知真意;(四)刻削成语,不合自然;(五)用典失照管[6]。对照起来,发现鱼玄机有时为了追求新奇和刻意求工,不免使诗歌显得隐晦和生涩,如“秦镜欲分愁堕鹊,舜琴将弄怨飞鸿”分别作《神异经》、《礼乐记》之典故,有逞才炫能之嫌,而表达的即是分别之意,如果不对照原典,真不知原意为何?这种用典太隐僻了,所幸鱼诗中这类用典并不多。

注释:

①(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

②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第29页.

③(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第1204页.

④房玄龄等撰《晋书》(列传第二十一束皙)中华书局, 1974,第1433页.

参考文献:

[1]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3.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5.

[3]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26.

[4]鲁迅.古小说钩沉[M]鲁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361-362.

[5](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八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198.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9.

A Discussion on the Art of Allusions Application in Yu Xuanji's

Poems

Li Suping

(Jieya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Guangdong522000,P.R.China) Abstract:The allusions are widely used,extensively originated and implied in a novel way in Yu Xuanji's poems,which show the poet's high literary attainment.There are more than50allusions in Yu's50poems.Two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lusions are: allusions and poems are fully mixed;the allusions are contrary to the origins and being creative.The allusions in Yu's poems can not only enrich and enlarge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tic image,express the poet's thought and feelings euphemistically and make the poems simple but meaningful,implicit and elegant,but also enable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implied meaning and gain comfort and beautiful appreciation.

Key words:Yu Xuanji;poems;application of allusion.

104

李商隐诗歌成就

李商隐诗歌成就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李商隐《东还》诗脍灸人口,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过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朴实而又有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也就有了他纯洁、幽美的田园诗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乡村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他高深圣洁的思想情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用典练习及答案

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 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

“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再如: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子。《汉书·傅介子传》中 提到楼兰王为匈奴所反间,多次 杀害汉朝使者,大将军霍光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弱点,派遣傅介子带去金帛,在酒席间埋伏勇士取其首级。李白这二句,便是化用 这个典实,直接点出边塞将士激 昂的报国壮怀。 2.暗用(化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行文

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 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所以暗用 又叫化用。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孺 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 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名孺子。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 他牵着玩。景公应允,口衔绳, 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齐景公 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 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

的忠诚和热爱。再如: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 暮鸦”《隋宫》,也是暗() 用典故的名句。这两句诗讽刺隋 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 生活。隋炀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 山都是萤光。他为到江都(今扬州)行乐,又下令开凿运河,并 在河边遍栽杨柳。李商隐借用这 两个故事,说明豪华生活都会烟消云散,只能在身后留下凄凉的 景象,寓讽于景,手法巧妙。前 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暗用(化用)典故,便是一种高明的手法。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任何诗歌的外在形式,无不是由诗人的内在情感律动而决定的,直接服从于对一种复杂情感状态的传达。舒婷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的明显特色就是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这都是为了表现她独特的内心情感的纠结、缠绕、冲突,以及为矛盾冲突的情感寻找解脱、出路的努力。她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在她的诗中,经常出现连接性虚词:如果……纵然……却……、虽然……但是……、与其……不如……、不是……而是……、也许……等等。如“如果有一个晴和的夜晚,/也是这样的风,吹得脸发烫”(《寄杭城)));“无限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城/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船》);“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把梦剪成烟缕/我还久久不敢睁开眼睛,”纵然呼喊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呵,母亲》)。 以及《致橡树》的前半部分也出现了“绝不”、“也不止”、“甚至”、“不”、“必须”等几个虚词,它们不仅把诗中的多个意象连贯起来,而且是诗作塑造意象表情达意的重要法宝。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其中,攀援的凌霄花所象征的是“攀高枝型”女子的情爱模式。诗人把那些凭借紫色嫁与豪门而依附对方过奢华生活的女性喻为“攀援的凌霄花”,她们之所以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春藤缠绕的幸福,也许是要掩盖出售美貌与青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或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或是失去人格与尊严的悲哀。诗人对这类“攀高枝”女子的情爱观嗤之以鼻,因为它根本谈不上爱,与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根本不沾边,所以诗中用了语气副词“绝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爱情”断然否定的态度。 在《寄杭城》中,用一个假设出来的美丽清新的意境,来表达诗人心灵深处的序幕,真挚的友谊被赋予了诗情画意般的色彩,如此迷人而令人神往,纯洁的友情,犹如湛蓝的江水,清澈如流;《呵,母亲》中抒情主人公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挚、神圣的爱,用了一系列的转折假设句式,“企图”寻找表达这种爱的最恰当的方式,但终究为没有找到充分传达这份深挚的爱而感不安。而在那个连血缘伦理也受到侵犯的年代里,也只能将爱抑制在悲凉的心境中。在《神女峰》中用“与其……不如……”构成的选择句式,传达和表现了带有忧伤成份的柔和细腻,委婉的情感中透露着觉醒后的坚强。 舒婷是位抒情诗人,她的情感的美丽多半也是由于她自然地托出一颗矛盾冲突的内心真实:一半是“多么寂寞我的影”,一半是“多么骄傲我的心”(《致大海》)。也正是如此矛盾的心情,舒婷采用了富

高考语文古诗表达技巧例析(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拟人 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比喻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互文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比喻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顶针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拟人比喻通感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夸张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代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对偶夸张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夸张借代 27、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凭栏人·春思》 反语 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呼告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飞白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典对比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3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叠字 3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杰出的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歌,将农村的生活情状第一次带进了诗歌,在他的笔下,有田园风光的描写,有农村劳动生活的场面,有对田园生活的体会,人生的真谛,在这里变成了现实。他的诗歌以自然平淡取胜,一如生活本来的样子,生活中的细细碎碎,心情的悲悲喜喜,都真实的记录下来。其写景平淡,叙述自然,寓情寓理,抒怀真挚,品行高洁,达到了诗歌境界与人生境地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陶渊明风格自然平淡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他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辞赋3篇,散文8篇。其诗成就最为突出。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田园诗最能代表他诗歌的成就及艺术特色。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 1

诗歌鉴赏—用典 教案

诗歌中的套路之用典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诗歌中的用典手法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以贴近生活的网络流行段子和教师作品导入新课 2、课本回顾 以课本中典型作品回顾 3、简单讨论:高中课本中,你还记得哪些诗词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 明确:用典,也叫“用事”,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 4、深入学习,找到解题思路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确: 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 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是正用还是反用,等。 3.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 只有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4、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丰富诗歌内涵等 5、高考试题演练,找出答题步骤 16年全国新课标卷1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

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问: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参考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和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明确答题步骤:叙典+表达的情感 6、高考演练 2017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14.BD 15。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7、拓展:你还知道诗歌中的哪些套路?

舒婷诗歌赏析

双梔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我的理解:通读全诗,作者以一艘双梔船的角度,描写了它离开岸边的不舍与缠绵。 表达了一位漂泊无依的游子浪迹天涯对故乡的痴恋,然而,心中的故乡却无时无刻不在我心 中,在我的梦中,也许明天,就会与你相遇,我痴念这着故乡,故乡也牵挂着我。另一方面,我还认为这首诗中透露着诗人对未来美好阳光的憧憬,暂时离开岸漂泊,却会在明天,又与 彼岸相遇。尽管途中会有风暴,美好的未来总会在风暴后与我们偶然邂逅。人生,也像这一艘双梔船,在不如意后,总会有光明、美好不期而遇。既然如此,不如扬上希望的帆,向着花开的明天远航!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一一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的理解:在这首诗中,诗人化作一棵木槿,用紧紧相依诠释自己眼中的爱情一一不是利用功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风花雪月。只是与相爱之人拥有同一形象,不卑不亢,含情脉脉,紧握双手,同甘共苦。爱,是两个人的契约。因爱一个人的某些特点而爱某个人,那便不是真爱,真爱是爱一个人的一切,爱一个人本身。就像木槿和橡树,永远相依,永不分离。 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完整版)谈谈诗歌鉴赏中的用典

本篇开始讨论关于修辞的问题。首先讨论诗歌中的用典。 关于用典(包括使用成语)存在着不少争议,其实它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例如我们 提到卢沟桥,不是想起抗日战争,就是想起卢沟晓月;提到高山流水,就要想起伯牙和琴。 外国也是一样,提到珍珠港,提到本 拉登,就会联想到有关的事情,省去了很多解释,包 含了很多信息,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压缩。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对用典似乎更加重视。其原因 大概是:一、古典诗歌的语言更加精炼,对信息压缩的要求更高。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积淀,使得典故、成语非常丰富,便于使用。 《露泪缘》是清代著名的子弟书作家韩小窗的力作,影响很大,传唱至今。现在举出 其中《哭玉》 (写贾宝玉悼念林黛玉)一回的部分如下: 我许你高节空心同竹韵, 我重你暗香疏影似梅花, 我叹你娇面如花花有愧, 我赏你丰神似玉玉无瑕, 我服你八斗才高行七步, 我愧你五车学富手八叉, 我听你绿窗人静棋声响, 我钦你流水高山琴韵佳, 我怜你椿萱早丧凭谁靠, 我疼你断梗飘蓬哪是家 ? 这一段用了多少典故?但正因为用了这些典故, 才把林黛玉的性格、 才华、身世等等描 述得淋漓尽致。 当然,用典过多过僻,也会引起欣赏上的困难。例如李商隐的名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 就曾引起许多穿凿附会的解释,以致有人感叹: 一篇《锦瑟》解人难”。鲁迅先生的两首诗 也曾被人歪曲过。一首是著名的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 故园”,只因其中用了 神矢 一词,有人便将其解释为希腊神话中爱神之箭,说这是一首爱情诗;另一首是 绮罗幕后送 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何来酪果供千佛 ?难得莲花似 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燃烟卷觉新凉。 ”本来是一首猛烈抨击旧社会的诗篇,有人却故 意曲解 飞光(飞眼’?)”道场(鬼名堂’?等词,把它说成一首玩笑诗,说是先生的一位朋 友做家庭教师,同时受到两个女学生的追求, 先生作诗笑他。但是,不能因为有的典故不易 理解就拒绝用典。现在再举李商隐的一首诗《泪》 : (深宫宫女失宠) (友人离别相思) (娥皇、女英怀念虞舜) 岘首碑前洒几多?(西晋百姓怀念羊祜) 人去紫台秋入塞,(昭君出塞) 兵残楚 帐夜闻歌。(霸王别姬) 朝来灞水桥边问, 未抵青袍送玉珂。(贫士送贵人) 用七个故事或场景(都是典故!)写泪,最后归结到对自己身为贫士而被迫去送贵人这种尴尬 处境的感叹,通篇却不露泪”字。岔曲发展了这种形式,形成了一批名为赞某不露”的作品, 现在举一首《赞竹不露》 林落深幽,七贤同游。拂寒烟,数竿浅碧衬新秋,王禹曾向黄冈作翠楼。方动处龙蛇 林外,水池园 内,凤尾扶疏,枝枝清瘦。最可怜鹅黄几点伤心泪,留作潇湘万古愁。 其中用了竹林七贤、王禹 《黄冈竹楼记》、湘妃等典故来描写竹,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间。 由此可见,恰当的用典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增加作品的深度。但是,用典也一定 要小心,避免出错。 我曾经见过一位大诗人公开发表的一首诗,是赠给一位书法家的, 诗前 有一段按语: 书法家%>乃余挚友,白头如新 …”殊不知 白头如新”是说交情很淡,直到白 了头彼此还不了解的意思。还有一位更大的作家,在纪念一位前辈女作家逝世时竟用了 悼 亡”这个词,而 悼亡”通常是指悼念亡妻的,这个笑话就未免太大了。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 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 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 所 以必须对作品中的 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 出的新的含永巷长年怨绮罗, 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文题目: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诗恬淡自然,醇厚隽永;将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他的诗作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新的、美的类型。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已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的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反映了广

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试探的情况下,他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纯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园诗风格恬淡自然,淳朴隽永;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清人东方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1四个“真”字,可见他的田园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从整体来看,他所作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来自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常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的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相见,不虚夸,不掩饰。自己的生活苦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地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矫揉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三部曲(《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 英林中学语文组洪金杯 【摘要】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开创了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新纪元。舒婷的诗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带着女性话语的芳香气质,独具女性魅力。 【关键词】女性意识舒婷朦胧独立的宣言爱情 舒婷是我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个性,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寻求人的自我价值,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是舒婷诗歌创作的源泉,她在诗歌除中,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将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在女性诗歌的创作还比较凋零的季节,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女性之歌。她谱写的女性诗歌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疏密有致的组合,对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及平朴、纯净、接近口语的诗歌语言的追求,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舒婷女性诗歌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她诗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这两者是相辅相依的,正是舒婷用她的女儿心时刻关切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类关系的平等,基于如此伟大的人格力量才使她具有了一种平等的建立在人格独立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崇高理想,而其人格力量又因理想而更加光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甚至盲目屈从,只有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这首诗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的骄傲宣言,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情理想。诗中的“凌霄花”象征依附式的爱情观,“鸟儿”象征奉献性的爱情观,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爱情观的批判来确立自己的爱情理想。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的进身之阶,更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正如诗人所言: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因此,相爱的双方不仅是心灵的相通,更是人格的相映,又是命运的“分担”和“共享”。也因为“两个人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用典

诗歌鉴赏之用典 一、用典: 诗歌中援引历史故事、诗文词句或者神话传说来抒发情怀的手法。 二、用典类型: (一)按内容分 1.事典: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属于借古抒情。 2.语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词,目的在于加深诗词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3.神话传说: (二)按方式分 1.明用和暗用 明用: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的指出是何人何事 暗用:比较隐蔽,不能一眼看出指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2、正用和反用 正用:正用典故的意义 反用:反用典故的意义 三、用典的作用 1.语言精练,内容丰富; 2.含蓄委婉,情思深刻; 3.增强艺术感染力、说服力。 四、用典答题步骤 1.知典故:指出所用典故 2.明原旨:典故原来所表达的意思。 3.析境义:综合作者写本首诗处境、个人经历、社会大背景来分析诗人引用此典故所要表达的情感。 4.品妙处: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委婉含蓄,情思深刻;增强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用典的设题方式 1.选择题 2.主观题 真题 1.精卫词(2018全国卷三) 【作者】王建【朝代】唐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注: (1)磊磊:山石众多而委积的样子。(2)但得:只要。(3)何所为:做

什么。(4)穿:破。(5)空:仅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 A (A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2.(北京卷2018)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 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 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檄(x i席):檄文,即告示。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m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要:请。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 铜鞮(d i):铜鞮在今湖北襄阳。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

李商隐诗两首1

李商隐诗两首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李商隐,晚唐诗人。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学生逐渐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赏析的要领,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教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教师采用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网络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2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5.分析两首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李商隐,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锦瑟》。 文本解读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原名龚佩瑜,是当代“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受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影响,诗风开阔、刚柔并进,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带入到诗意的境界,传达出她灵魂的歌咏,将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致橡树》和《双桅船》就是她的代表作,以下从舒婷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舒婷的诗歌抒写着人生的理想 舒婷的诗歌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隽永着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诗歌《致橡树》中,作者坦诚又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独立的姿态。以“木棉”和“橡树”的形象象征相爱双方真挚的爱情以及相对立的人格。“橡树”象征着刚毅的男性,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象征着具有审美气质的新时代的女性人格,她充溢着刚健、丰盈的生命气息从旧式女性妩媚和纤柔中走出来,由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仿佛永远分离”,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经历及信仰,又致使他们“却又终相依”。这是诗人对爱情的理想,也是她对自我价值以及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诗歌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舒婷的诗歌充盈着理想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时代、对人生及爱情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既充满着激情又温馨平和。例如:在《双桅船》中,诗人利用具体的形象“双桅船”来替代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情感。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又是爱情向往的“岸”。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相遇与别离,既和谐又矛盾。让诗人感到了前行得沉重和艰难。“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自我的、个性的情绪与心态,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时代紧迫感所带来的动力。另外,诗中的“岸”象征着女性最终的爱情归宿,而“风暴”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不平常风云,“灯”代表着诗人坚守的光明信念。 三、诗歌的创作具有探索精神 舒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上具有探索精神,她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也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观来抒发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在《双桅船》中,诗的题目“双桅船”,就是用于一种象征手法。诗歌的目的不描写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着双桅船来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双重的心态。在语言又上将“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动态画面。整首诗组合自然、意象清新,让诗人强烈的内在情绪得到自然的流露,成功的体现出诗歌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舒婷的诗具有女性的柔美、委婉和细腻,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她选择永不放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