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儿科笔记

中医儿科笔记

中医儿科笔记
中医儿科笔记

中医儿科学笔记

一、胎怯

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

二、硬肿症

1、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2、寒凝血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三、胎黄

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四、感冒

1、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邪: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4、时邪:清热解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挟痰:(偏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合二陈汤(偏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桑菊饮

挟滞:解表药加消食导滞—保和丸

挟惊:解表药加清热镇惊—镇惊丸

五、咳嗽

1、风寒: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

2、风热: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痰热: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4、痰湿:燥湿化痰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

5、阴虚: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

6、气虚: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

六、肺炎喘嗽

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4、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

7、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8、邪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七、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

4、肺实肾虚:泻肺补肾,标本兼顾

—偏于上实者用苏子降气汤

—偏于下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

2、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

八、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降炎—知柏地黄丸

九、口疮

1、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

2、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散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十、泄泻

1、湿热: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风寒: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3、伤食: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

4、脾虚: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6、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

7、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十一、厌食

1、脾失健运: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

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

3、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

十二、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乳积,消乳丸;食积,保和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

十三、疳证

1、疳气证: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2、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

3、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

4、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5、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

6、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

十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生血—六君子汤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阴养血—右归丸

十五、汗证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失调: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生脉散

十六、多发性抽搐症

1、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熄风镇惊—清肝达郁汤

2、脾虚痰聚:健脾化痰,平肝熄风—十味温胆汤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熄风—大定风珠

十七、惊风

急惊风: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定惊—银翘散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温败毒饮

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4、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

5、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

慢惊风:

1、脾虚肝亢: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

2、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

3、阴虚动风:育阴潜阳,滋肾养肝—大定风珠

十八、癫痫

1、惊痫:镇惊安神—镇惊丸

2、风痫:熄风止痉—定痫丸

3、痰痫:豁痰开窍—涤痰汤

4、瘀血痫:化瘀通窍—通窍活血汤

十九、急性肾小球肾炎(小儿水肿)

1、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2、阴虚邪恋:滋阴补肾,兼清余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3、气虚邪恋: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4、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5、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利水—龙胆泻肝汤合羚羊角汤

6、水毒内闭:通腑降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二十、肾病综合征

1、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偏肾阳虚,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偏脾阳虚,实脾饮

3、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

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二一、尿频

1、脾肾气虚:温补脾肾,升提固摄—缩泉丸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二二、遗尿

1、肾气不足: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

2、脾肺气虚:补肺益脾,固涩膀胱—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3、心肾失交:清心滋肾,安神固脬—导赤散合交泰丸

二三、五迟、五软

1、肝肾亏损:补肾填髓,养肝强筋—加味六味地黄丸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心血—调元散

3、痰瘀阻滞:涤痰开窍,活血通络—通窍活血汤合二陈汤

二四、麻疹(风痧)

顺证

1、邪犯肺卫(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2、邪入肺胃(出疹期)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清解透表汤

3、阴津耗伤(收没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逆证:

1、邪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

2、邪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

3、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

二五、风疹

1、邪犯肺卫:疏风解表清热—银翘散

2、邪入气营:清气凉营解毒—透疹凉解汤

二六、猩红热(丹痧)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2、毒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3、疹后伤阴: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二七、水痘

1、邪伤肺胃: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合六一散

2、邪炽气营:清热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

二八、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

1、邪犯肺脾:宣肺解表,清热化湿—甘露消毒丹

2、湿热壅盛:清热凉营,解毒祛湿—清温败毒饮

二九、流性腮腺炎(痄腮)

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3、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温败毒饮

4、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三十、流性乙型脑炎(小儿暑温)

1、邪犯卫气:辛凉解表,清暑化湿

—偏卫分证用新加香薷饮

—偏气分证用白虎汤

2、邪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温败毒饮

3、邪入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恢复期、后遗症期:

4、阴虚内热:养阴清热—青蒿鳖甲汤合清络饮

5、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6、痰蒙清窍:豁痰开窍—涤痰汤

7、痰火内扰:涤痰泻火—龙胆泻肝汤

8、气虚血瘀: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

9、风邪留络:搜风通络,养血舒筋—止痉散

三一、百日咳(顿咳)

1、邪犯肺卫(初咳期):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汤

2、痰火阻肺(痉咳期):泻肺清热,涤痰镇咳—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气阴耗伤(恢复期):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肺阴亏虚用沙参麦门冬汤

—肺脾气虚用人参五味子汤

三二、寄生虫病

1)肠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散

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之驱虫-乌梅丸

三三、夏季热

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

2、上盛下虚: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汤

三四、紫癜

1、风热伤络:疏风清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

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3、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4、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

三五、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1、卫气同病: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清瘟败毒饮

3、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钱林珍,女,63 岁,纳呆,右胁不适,全身乏力,下肢发软,夜寐不安,大便1-2 日一行,质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 WBC:2.9*109/L ,HB :105g/L ,PLT:41*109/L 。 绵茵陈15g炙甘草5g蒲公英30g炙升麻10g 连翘10g炒当归10g乌贼骨30g茯神20g 炒白芍15g川芎10g炒苍术10g生山药30g 仙鹤草50g生鸡金12g炒枳壳10g延胡索10g 体会:老师选用清化治中汤加减,舒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 本方以茵陈、连翘、蒲公英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枳壳理气消胀。泄湿和胃;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一则柔肝止痛.一则可防温燥药伤阴耗津之弊。全方共奏疏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之功,达到治理中焦病证的目的。患者三系减少,炒当归,川芎,炒苍术,升麻可养血健脾,仙鹤草有提升血小板的功效。 此方阴虚火旺、血虚津亏者慎用。加减法:泛酸呕苦痛甚舍以左金丸、金铃子散、失笑散。恶心呕吐加半夏l0g、陈皮l0g 或代赭石(先下)30g~ 60g、姜竹茹l0g.发热便秘、苔黄脉实合大柴胡汤、承气汤类。久病气虚加人参(一般用党参l0g ~ 15g)、黄芪l0g~15g 、白术l0g,减去茵陈、郁金,营血不足加当归l0g、杞子10g,去苏梗、厚朴。跟师学员:

马妹妹,女,57 岁,双足踝肿胀,右下肢红疹,否认三高病史,形体肥胖,腰背酸痛,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食纳可,大便日一次,质正常,舌胖大,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弦。 黄芪30g桂枝6g桑白皮10g冬瓜皮30g 防己10g生白术20g大腹皮10g丹参30g 茯苓20g泽泻30g陈皮10g蒲公英30g 杜仲10g猪苓10g 体会:本方为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云苓、桂枝、泽泻、白术、猪苓五味中药合成五苓散,温阳化气,利便解表。而“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蒲公英清化湿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运用: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跟师学员: 吴锦球,女,46 岁,脐周腹痛,大便一日数行或数日不行,腹痛与大便无明显关系,月经年后间隔三月方至,量少,年前周期正常,舌苔 薄白,舌质淡红,脉濡。

新版儿科笔记

儿科学 第一节绪论 1.胎儿期:胚胎8W 胎儿; 2.围生期:胎龄28W至出生后7足天内;死亡率最高; 3.新生儿期:胎儿娩出后至生后28天内; 4.婴儿期:出生后至1周岁前;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5.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 6.学龄前期:3周岁后6~7周岁入小学前;儿童培养是最佳时期; 7.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8.青春期: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 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 意外事故多见,营养性疾病亦多见的是:幼儿期; 意外事故多见,其他疾病减少的年龄段是:学龄前期; 孕2胎儿靠母体; 8W后是胎儿;8W前是胚胎; 双7围产死亡高; 1年婴儿长得快; 6,7学前智力形;智力发展的关键期:7岁前; 青春发育第2峰;

1.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先慢后快 2.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其他状况好; 出生 3 kg 3个月 6kg 1周岁 2周岁 注:儿童1周岁内生长7kg 3.5kg; 公式: <6个月 7~12个月 2~12岁: 题眼:7.5kg是一个分界点; 以上(包括7.5kg)的使用 3.身高:出生 50cm; 月1.5cm; 3个月 62.5cm; 1岁 75cm; 2岁 87cm;

3岁 第三节 1. 2 注:1. 2. 1.1岁50kcal/kg 每3 例:4 2. 4.

缺乏 Vit C和K; 断奶:1周岁 5.添加辅食:汁泥末碎; 1~3月汁; 4~6个月 10~12个月碎; 6.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初期:神经兴奋性增高 激期: 6个月内,颅骨软化(兵乓球); 7~8个月以上,方颅(机器人); 手、足镯;肋骨串珠;1岁左右 X线:毛刷样,杯口状; 诊断佝偻病早期最敏感的指标:1,25-( 实验室检查:血钙稍降低, 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治疗:罗盖全(1,25-(OH)2D3 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 治疗量维生素D 800IU 注:1. 低钙血症; 2. 减弱多为低钾血症;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儿科护理学总结笔记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 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 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三:儿童保健原则: 1,生后1周内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儿科笔记全重要!!

儿科 计算题:生长发育,小儿补液,先心病。重点 绪论 一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怀孕按周计算 1胎儿期怀孕<8周是胚胎 8周到出生时胎儿 2围产期围生期怀孕28周到生后7天①死亡率最高②衡量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指标 3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到生后28天①早期新生儿出生后1周②死亡率第二高 4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①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个生长高峰)②营养性疾病多见,免疫不成熟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容易腹泻没有意外 5幼儿期妈妈烦恼期1周岁到3周岁①意外发生最高②营养性疾病及腹泻较多见腹泻高峰 容易腹泻意外多见 6学龄前期(学龄钱期)3周岁到6-7周岁智力开发性格形成的关键的时期意外事故多见 传染病发病率低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 7学龄期入学至青春期免疫性疾病近视龋齿增多 8青春期生长发育第二高峰 (234567 出题重点) 记忆孕2胎儿靠母体(2 是2个月 8周胎儿期),双7围产死亡高(7个月到生后7天 7个月即28周),1年婴儿长的快(婴儿期长的最快),67学龄智力成(学龄前期智力形成关键期),青春发育第二峰 生长发育 (五星级考点)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连续的 2每个系统发展不平衡: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先快后慢,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 生长发育个体差异3. 4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体格生长 1体重:反应近期指标身高远期指标 出生 3KG 3个月6KG 1岁10KG 2岁12KG 无论升高体重头围前3个月=后9个月 0 700g-800g 3月500-600g 6月300-400g 12月 体重公式:①<6月=3kg(出生体重)+月龄×(≤使用) ② 7-12月=6kg+月龄×(>使用) ③ 2-12岁=年龄×2+8 做题以为分界点,包括用公式1 大于用第二个公式 例题一个孩子9个月请问体重多少 6+9*= 一个孩子7个月这个月体重能增加多少 300-400G 一个孩子体重8KG 问孩子年龄 (8-6)÷=8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到4日内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原体重的3%-9%到7到10日体重

儿科优秀实习医生自我鉴定表

儿科优秀实习医生自我鉴定表 儿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今天WTT就给大家整理一下实习生自我鉴定,希望大家喜欢 儿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阅读 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无菌观念强,基本掌握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短短的1个月儿科实习即将结束,回想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似乎在尝试无味瓶里的味道一样。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面对的是个个脆弱的小生命。这更让我意识到医生不仅要医术高,更要懂得如何和他们沟通。对待患儿和蔼可亲,态度良好,虽然有些时候会遇到很多焦虑的患儿家属口不择言,而我们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宽容。我们可以体会

他们的心情,孩子生病,谁的心里都会着急万分的,说一些伤人的话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为患者服务,力争做到最好。每天接触很多患儿和他们亲人的时候,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生命和健康,而我们的职责正是捍卫健康的生命。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1个月的实践我基本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儿科的特点及儿科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 今后,我会继续以“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持着主动求学的学习态度,积极各科室的老师学习,秉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吸收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我崇尚的理念。 儿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表

中医儿科笔记打印

中医儿科(一)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 ——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 (孕期28天到出生后7天止,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 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 1岁内,胸围常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 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5~10 个月开始出牙。 20~30 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24个月: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 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稚阴稚阳学说。 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脏腑的生理功能。 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 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 全身气机的功能。 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 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 生气蓬勃之象。 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 迅速传变:“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 由稀到稠,由淡到浓。 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 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神色指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重舌舍脉 辨斑疹: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为斑;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褪色者,为疹。 看指纹:适用于3岁以内儿童。 虎口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第一节为 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幼幼集成》: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切脉的方法:一指定三关。 六种基本病理脉象:浮、沉、迟、数 有力、无力。 按诊:“囟陷”:囟门凹陷,见于泻甚失水。 “囟填”:囟门高凸,见于呕吐壮热,为肝风内动。“解颅”: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囟门宽大头缝开解。“鸡胸”:胸骨高突。 “龟背”:脊柱高突,按之不痛。 “虚里”:心尖搏动处。 感冒 定义: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 四季皆有,冬春两季为多; 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高; 轻者为伤风,重者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 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虚证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 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病因病机:病因:感受外邪,侵袭于肌表。 病位:肺。 挟惊:肺、肝(肝常有余); 挟痰、挟滞:肺、脾(脾常不足)。 虚证感冒:肺脾俱虚,卫外不固,因虚受邪,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 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中医儿科笔记打印

中医儿科笔记打印

中医儿科(一)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 ——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 (孕期28天到出生后7天止,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 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 1岁内,胸围常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 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5~10 个月开始出牙。 20~30 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24个月: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 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 阳:脏腑的生理功能。 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 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 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 全身气机的功能。 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 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 生气蓬勃之象。 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 迅速传变:“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 由稀到稠,由淡到浓。 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 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神色指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重舌舍脉 辨斑疹: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为斑;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褪色者,为疹。 看指纹:适用于3岁以内儿童。 虎口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第一节为 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幼幼集成》: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切脉的方法:一指定三关。 六种基本病理脉象:浮、沉、迟、数 有力、无力。 按诊:“囟陷”:囟门凹陷,见于泻甚失水。 “囟填”:囟门高凸,见于呕吐壮热,为肝风内动。“解颅”: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囟门宽大头缝开解。“鸡胸”:胸骨高突。 “龟背”:脊柱高突,按之不痛。 “虚里”:心尖搏动处。 感冒 定义: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 四季皆有,冬春两季为多; 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高; 轻者为伤风,重者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

儿科学笔记

儿科学笔记 胎儿期:精子卵子结合开始至出生,约40周,280天。 围生期:自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内。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 婴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生长发育最迅速)(易发生消化紊乱,抵抗力有所减弱)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智力发育快,意外易发期) 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周岁。 新生儿重点保健时间:生后1周以内。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是:7岁以前。学龄期:6-7岁至12-13岁 青春期:至成年 青春期和婴儿期是两个发育高峰 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上到下近到远粗到细低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睾丸下降(testicular descent):哺乳类的睾丸完成一定的发育之后,由腹腔下降到阴囊。下降的时期不一定在 青春期,例如人在出生时大多数下降完了。 正常新生儿:3Kg 出生后3-4天体重下降3%-9%,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后每个月增长750g,4-6个月550g,7-12个月350g ,1岁10Kg,2岁12Kg 2-12岁年增长2Kg。正常新生儿50cm。前6个月月增长2.5cm,后6个月月增长1.5cm。1岁75cm,2岁87cm,2-12岁年增长6.5cm。 头围:正常新生儿34cm 眉弓上至枕后结节一周。前三个月和后九个月都长 6cm,2岁48cm,5岁50cm,15岁成人大小56cm左右。 胸围:乳头下缘平绕一周。正常新生儿32cm,一周岁和头围一样,46cm

前囟:出生时1.5cm,1-1.5岁闭合后囟:7周闭合骨缝:3-4月闭合 3个月抬头第一弯曲颈,6个月坐第二个弯曲胸,1岁走路第三个弯曲腰,6-7岁固定。左手腕掌指骨: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年龄加1. 牙齿:乳牙20颗,恒牙32颗,乳牙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为月龄减5,6岁恒牙萌出 运动功能发育一般规律:上到下,近到远,协调,粗到精。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发音,理解,表达。 婴儿1岁以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日、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百白破三联针),麻疹减毒疫苗,乙型肝炎疫 苗5种疫苗接种的基础疫苗。 1g糖脂蛋白质:4Kcal 9Kcal 4Kcal 基础代谢:一岁内婴儿55Kcal/(kg.d) 总能量需100 Kcal/(kg.d) 糖类婴儿期一般占总能量45%,2岁以上占60%。 水:婴儿期150ml/(kg.d) 母乳喂养:母乳无限好~尽早开奶,3小时一次,每次哺乳17.5分钟,先吸空一侧再…… 4-6月添加辅食,12个月完全断奶。 人工喂养:牛乳就是不好~牛乳缺乏各种免疫因子。 配方奶粉,0-6个月首选。市售婴儿配方奶粉:1g供能5Kcal 全牛奶:100ml8%糖全牛奶供能100Kcal, 辅食:1-3个月汁,4-6个月:泥,7-9个月:末,10-12个月:碎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病因:缺乏,日照不足, 临表:初期,血清25-(OH)D3下降,无骨骼改变。激期:颅骨软化3-6个月,方颅,7-8个月以上。胸部:1岁左右串珠肋,肋膈沟,

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张瑞 2014年7月10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开始了我中医强化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学习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中医儿科学笔记

中医儿科 总论 第一节:儿科发展史(每一分期的医著医论)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知道,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著有《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清·谢玉琼《麻科活人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提出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 一、体格生长 1、体重:清晨空腹排尿仅穿单衣 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4+0.5*月龄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2、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12岁:身高=70+7*年龄 3、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月内闭合。(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4、头围:初生:33-34厘米。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提示解颅。 5、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6、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7、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8、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二、智能发育 1、感知发育 2、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10个月可扶走,12月能独走 第四节: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含义) 一、(一)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稚阴稚阳: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是指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气蓬勃之象。 (二)病因特点:外感因素、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意外因素、其他因素; 二、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迅速传变:“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 儿科古称“哑科”钱乙谓之“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故儿科诊法尤其重视望诊。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 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 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 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

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

儿科笔记全重要

儿科计算题:生长发育,小儿补液,先心病。重点 绪论 一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怀孕按周计算 1胎儿期怀孕<8周是胚胎8周到出生时胎儿 2围产期围生期怀孕28周到生后7天①死亡率最高②衡量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指标 3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到生后28天①早期新生儿出生后1周②死亡率第二高 4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①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个生长高峰)②营养性疾病多见,免疫不成熟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容易腹泻没有意外 5幼儿期妈妈烦恼期1周岁到3周岁①意外发生最高②营养性疾病及腹泻较多见腹泻高峰 容易腹泻意外多见 6学龄前期(学龄钱期)3周岁到6-7周岁智力开发性格形成的关键的时期意外事故多见 传染病发病率低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 7学龄期入学至青春期免疫性疾病近视龋齿增多 8青春期生长发育第二高峰 (234567 出题重点) 记忆孕2胎儿靠母体(2 是2个月8周胎儿期),双7围产死亡高(7个月到生后7天7个月即28周),1年婴儿长的快(婴儿期长的最快),67学龄智力成(学龄前期智力形成关键期),青春发育第二峰 生长发育 (五星级考点)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连续的 2每个系统发展不平衡: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先快后慢,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 3生长发育个体差异 4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体格生长 1体重:反应近期指标身高远期指标 出生3KG 3个月6KG 1岁10KG 2岁12KG 无论升高体重头围前3个月=后9个月 0 700g-800g 3月500-600g 6月300-400g 12月 体重公式:①<6月=3kg(出生体重)+月龄×0.7 (≤7.5kg使用) ② 7-12月=6kg+月龄×0.25 (>7.5kg使用) ③ 2-12岁=年龄×2+8 做题以7.5KG为分界点,7.5KG 包括7.5 用公式1 大于7.5用第二个公式 例题一个孩子9个月请问体重多少6+9*0.25=8.25 一个孩子7个月这个月体重能增加多少300-400G 一个孩子体重8KG 问孩子年龄(8-6)÷0.25=8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到4日内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原体重的3%-9%到7到10日体重逐渐恢复只出生体重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最新)

中医的传承,古时师传徒,父传子,还有一些传承的注意事项,古时的衣钵传承都是有很多要求的,不外传,必须拜师等。 【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玉屏风散。 (2)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消风散;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消风散;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防风通圣散。 (3)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医学教育网|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 (4)破伤风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也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如痛泻要方。 【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二药皆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医学教育网|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儿科总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绪论 0.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萌芽期(远古~南北朝),形成期(隋朝~宋朝),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最早的小儿医: “扁鹊” 2.儿科最早的医案: 西汉淳于意用气汤治小儿气鬲病 3.现存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 4.“儿科之圣”“儿科鼻祖”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其主要学术贡献: 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②儿科四诊,尤重望诊; ③辨证方面,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提出“疳皆脾胃病”的著名论点; ④在用药上,他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 5. 宋代痘疹疾病分两派:寒凉和温补学派(专科成于宋) 寒凉派——《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董汲,为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 温补学派——《小儿痘疹方论》陈文中 6.儿科专著:《幼幼新书》:南宋刘昉等,整理、汇集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7.明代儿科世医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片玉新书》等;治病重保护胃气 提出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8.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 李东垣—重视固护脾胃 张从正——治热病擅用攻下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9.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生理特点: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病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用药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 10.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11.元·曾世荣著《活幼心书》《活幼口仪》 将急惊风归为四证八候:惊、风、痰、热暑(四证) 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八候) ◆小儿年龄分期 1.小儿年龄共分为7期: 胎儿期:受精卵至分娩断脐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 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 学龄前期(幼童期):3~7周岁(特点: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健时期) 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女12岁,男13岁) 青春期:一般女孩11~12岁——17~18岁、男孩13~14岁——18~20岁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医院资料】

跟师心得 从20xx年11月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的理论体 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跟师过程中,我得到了徐珊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徐珊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徐珊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苗2012儿科笔记

第一节绪论 1.胎儿期:胚胎8W 胎儿; 2.围生期:胎龄28W至出生后7足天内;死亡率最高; 3.新生儿期:胎儿娩出后至生后28天内; 4.婴儿期:出生后至1周岁前;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5.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 6.学龄前期:3周岁后6~7周岁入小学前;儿童培养是最佳时期; 7.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8.青春期: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 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 意外事故多见,营养性疾病亦多见的是:幼儿期; 意外事故多见,其他疾病减少的年龄段是:学龄前期; 孕2胎儿靠母体; 8W后是胎儿;8W前是胚胎; 双7围产死亡高; 1年婴儿长得快; 6,7学前智力形;智力发展的关键期:7岁前; 青春发育第2峰; 第二节生长发育 1.神经系统:最先发育,先快后慢; 生殖系统: 先慢后快; 2.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日,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0%;其他状况好; 病理性的体重下降:体重下降超过10%,超过10天; 出生 3 kg; 3个月 6kg; 1周岁 10kg; 2周岁 12kg; 注:儿童1周岁内生长7kg;前3个月生长3.5kg;后9个月生长3.5kg; 公式: <6个月:出生时体重 +月龄*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 2~12岁:体重==年龄*2+8; 题眼:7.5kg是一个分界点;7.5kg以下使用<6个月公式计算; 7.5kg以上(包括7.5kg)的使用7~12个月的公式计算; 3.身高:出生 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1.5cm; 3个月 62.5cm; 1岁 75cm; 2岁 87cm; 2~12岁年龄*7+75; 4.头围:出生 34cm 3个月 40cm; 1岁 46c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