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1)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1)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3、能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等学习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体会到在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分类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会更简便、更加事半功倍。

教学重点:分类的思维及应用\化合物的分。

教学难点:分类依据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物质的分类

⑴交叉分类法.请同学们连线下列物质,并指明分类依据。

例一:交叉分类法

Na2SO4含氧酸盐 Na2SO4分类依据1:_________________

K2SO4无氧酸盐 Na2SO4分类依据2:_________________

NaCl 钠盐 Na2SO4分类依据3:___________________

BaSO4硫酸盐

⑵树状分类法

例二:树状分类法:将下列物质填进上表的横线上:O2,Cu,H2CO3,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固固:粗盐

混合物(多种成分)液液:水与酒精

气气:空气

金属单质:Fe _______

物质(1)单质(3)

非金属单质:P ________

一元酸 HCl ____________

酸(5)二元酸 H2SO4 _____________

纯净物(2)三元酸 H3PO4 ____________

难溶碱 Fe(OH)3

易溶碱 NaOH _________

化合物(4)正盐 NaCl ________

盐酸式盐 NaHCO3 ________

金属氧化物_______

氧化物(2)

非金属氧化物______

将物质填进上表的横线上,O2,Cu,H2CO3,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二)【合作探究】你能列举出多少种各类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训练】

1、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Al,CH3CH2OH,NH3·H2O,Ar,NaHSO4,HNO3,

CO2,CuSO4,空气,盐酸,CO,CH4,MgCl2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3)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5)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6)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7)属于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属于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属于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

酸性氧化物:能和________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

碱性氧化物:能和________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

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分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

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盐。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H+,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盐。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除酸根外还有OH-的盐。

例子: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2、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

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作业】: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

B、氧化物

C、碳酸盐

D、钠盐

2、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A、NH3

B、CH4

C、NaHCO3

D、HClO3

3、下列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

A、碘酒,干冰

B、石油,液氨

C、Na2CO3·10H2O,Na2CO3

D、石灰石,氨水

4、下列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A、氧化钙,洁净的雨水

B、氢氧化钾,含铜80%的氧化铜

C、澄清的石灰水,粗盐

D、红磷,空气

(五)【收获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具准备 3只100 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 教学推进 [学生自学]阅读P25最后一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师:什么是分散系? 生:回答 [板书]分散系 师: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是树状分类还是交叉分类? 生:交叉分类 师: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 请同学们画出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完成并讨论。 9种分散系 [思考与交流] 师: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交流。 生:讨论并交流。 答案:见从容说课的[思考与交流2]

师:对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态(包括水)的分散系进行再分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P26第三段、第四段,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图。 生:自学并试着画分类图。 [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教学推进 师:溶液和胶体怎样区别呢?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 CuSO4溶液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同学讨论回答: 生:土壤胶体;牛奶;墨水;烟雾;水泥;烟水晶。 …… [课堂总结] 师:(微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大家所举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胶体的用途十分广泛。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胶体的定义,学习了胶体的性质,知道了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粒子的大小,学习了胶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学生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完成下表) 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00 nm >100 nm 1~100 n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 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 高分子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_第1节物质的 分类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 需要的商品 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 新 知学习指导 阅读 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 两种 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 思考 交流 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 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 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 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 归纳 整理 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 讨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能 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 化合物(能否电离) 化合物(根据结构)

新知学习思考 讨论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从有无固定 组成和结构、有无固定熔沸点、化学 性质等方面 纯净物混合物 有固定组成和结 构 无固定组成和结 构 有固定熔沸点无固定熔沸点 保持该种物质的 化学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 自的化学性质 学习 探究 归纳 总结 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 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 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学习 探究 归纳 总结 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 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合物的分类 2.化学反应的分类 3.交叉分类法 4.树状分类法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归纳与整理]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 " -硫酸盐 K2CO3 ' 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归纳与整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 (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 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认识丁达尔效应 3.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1.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 2.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 新知学习指导 阅读 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 和分散剂? 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 归纳 整理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 质叫分散剂。 思考 讨论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 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 举一两例 分散质分散剂举例 气体气体空气 液体气体云、雾 固体气体烟灰尘 气体液体泡沫 液体液体牛奶、酒精溶液 固体液体糖水、油漆 气体固体泡沫塑料 液体固体 固体固体有色玻璃、合金归纳 小结 分散系具有多样性 学习 探究 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 小) 思考 讨论 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大小 主要特征 粒子能否通 过半透膜 粒子能否 通过滤纸 举例

新知学习 浊液>100nm 不均一、不稳定不能不能泥浆水 溶液<1nm 均一、稳定能能盐酸 胶体1~100nm 均一、介稳定不能能蛋清 归纳 小结 1.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 浊液 实验 探究 Fe(OH)3胶体的制备:指导操作 操作1: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 液,继续煮沸 现象:体系变红褐色 操作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得到的红褐色 液体与CuSO4溶液,并进行比较 前者:体系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后者:溶液中无光亮的“通路” 归纳 总结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实验 探究 与上表结论对比:胶体粒子能透过 滤纸 1.将上述得到的Fe(OH)3胶体和泥浆水进 行过滤 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的液体与原体系 无明显差异;泥浆水过滤后得澄清透明的 液体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过滤后得到 的液体:有丁达尔效应 思考 讨论 1.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2.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 是什么情形? 自学 指导 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 阅读教材、 课后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纳米科技与胶体化学简介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 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

物质的分类 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节物质地分类必修一第二章第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一、. 预习物质分类地方法和意义;初步掌握胶体地定义和主要性质预习内容:二、常用地地物质分类法(一)、CONa 、SO、K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地标准分类,如对NaCO、1343222、.四种盐分类KSO42. 盐以组成其中地阳离子为标准分类: 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1) . 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以组成其中地阴离子为标准分类:(2) 盐;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既属于在交叉分类法中NaCO_____3()32 盐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KSO既属于422、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地组成对物质分类:混合物 金属物质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纯净物 酸无机化合物 碱 化合物盐 有机化合物 分散系、胶体(二)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地概念:把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得地体系.(2)组成: 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物质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物质 (3) 分类 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地状态,可分为_____种分散系; 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 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_______________ 1 / 4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胶体地制备和性质 (1)Fe(OH)胶体地制备方法3用烧杯取一定量地蒸馏水,加热至_________;然后向_____水中加入1~2mlFeCl饱和溶3 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所得液体就是Fe(OH)胶体.3反应方程式:

第1节物质的分类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精品学案】 必修一第二章第1 节物质的分类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预习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初步掌握胶体的定义和主要性质。 二、 预习内容: (一) 常用的的物质分类法 1、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如对 四种盐分类。 以组成其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和 _______________ 以组成其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和 _______________ 在交叉分类法中 Na 2CO 3既属于 _______ ■ _________ 盐,又属于 ___________ 盐,又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 (1) (2) (3) K 2SO 4既属于 Na z CO 3、Na 2SO 4、、K 2CO 3、K 2SO 4 盐. 盐. ____ 盐; 2、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二)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的概念:把 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组成: 分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散齐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类 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 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合物 分散在 ,种分散系; 之间 中所得的体系。 的物质 的物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知识梳理] 1.可根据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腐蚀性、可燃性、组成等不同方法将物质进行分类。 2.根据组成成分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将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解题指引] 例1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B.制造金刚石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CCl4是一种化合物D.制造金刚石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指引:金刚石是碳单质中的一种,所以A是正确的;CCl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纳米级金刚石粉末是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制造出的,其中C元素由化合态变成了游离态,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此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D正确,而B是错误的。 答案:B 例2已知硫化铜(CuS)、硫化亚铜(Cu2S)的颜色与氧化铜粉末相似且都不溶于水,在空气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会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不用任何化学试剂鉴别以上三种物质的简便实验,方案如下: (1)三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象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上述三种物质来炼单质铜,你认为选用哪一种最好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指引: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三种物质中只有氧化铜符合。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产生了二氧化硫,所以都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冶炼和制备物质时要考虑原料的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CuS、Cu2S反应后都有造成环境污染的二氧化硫气体产生,且相比较利用相同质量的物质得到的金属铜也较少。 答案:(1)氧化铜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2)另两种闻到刺激性的气味硫化亚铜(3)氧化铜相同质量的材料冶炼出的金属铜产量最多,且产物中没有会引起大气污染的二氧化硫气体 [达标训练] 1.科学上常常根据什么来给物质进行分类() A.物质的颜色B.物质的状态C.物质的组成D.物质的某一性质 2.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一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吕剑飞 (陕西省乾县第二中学陕西乾县713300) 【教材依据】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迸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虽然教科书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但必须给学生强调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同时也复习了初中学过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复习初中所学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 类。 2.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 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方法与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分类事例入手,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 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 效果。 情感与评价: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课堂互动】 1、化学物质的分类的方法 (1) 分类法:对同一事物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即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例如:NaHCO 3既属于 又属于 ; (2) 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层层深入,有粗到细的分类方法。 2、常见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酸 物质 碱 盐 氧化物 混合物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 分散质 分散剂 (2)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3)胶体: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大小在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性质 ①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时,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是区分 与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 Fe(OH)3胶体的制备: ①滴加1~2 mL(少量)FeCl3饱和溶液,②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 重难点突破 四种基本类型 ②化学反应的分类 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 二、典型例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A、硝酸钠、NaNO3、盐 B、氧化铁、Fe2O3、氧化物 C、纯碱、Na2CO3、碱 D、乙醇、CH3OH、有机物 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滴加盐酸时,先产生沉淀后有溶解 B、都能通过滤纸 C、都是混合物 D、都有丁达尔效应 3、随着人们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研究的深入,物质的分类也更加多样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SO4、NaOH、NaNO3都是电解质 B、Na2O 、Al2O3、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 C、磁铁矿、铝土矿、小苏打都是混合物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

第二章第1节物质分类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二)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把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得的体系。(2)组成: 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3) 分类 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_____种分散系; 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 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_______________ 1、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至_________;然后向_____水中加入1~2m 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所得液体就是Fe(OH)3胶体。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的性质 a 丁达尔效应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质是。 作用:是区分______和________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b 介稳性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要点剖析] 1.学会分类,能运用熟悉的化学物质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2.交叉分类法能够对同一事物提供较多信息,树状分类法能反映出各事物的关系。 [典型例析] 例1.将A组物质与B组物质用短线相连. A B Na2CO3钠盐 Na2SO4硫酸盐 NaCl 含氧酸盐 K2SO4无氧酸盐 KHCO3氧化物 Na2O 酸式盐 [剖析]比较每种化合物的组成方式,根据B中要求,把特征相似的不同物质归为一类。 [解答] A B Na2CO3钠盐 Na2SO4硫酸盐 NaCl 含氧酸盐 K2SO4无氧酸盐 KHCO3氧化物 Na2O 酸式盐 [评点]同学们已掌握了简单的物质分类方式,同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物质的认识,并注意到不同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2.下列几组物质中,每一组中有一种物质从某种分类角度分析与其它三种不同,请找出该物质,并说明区别的理由. ⑴.Cu、Hg、Au、Fe ⑵.液氧、氨气、金刚石、玻璃 ⑶.KCl、Na2SO4、K2CO3、NaNO3 ⑷.CH4、C2H5OH、H2CO3、CH3COOH [剖析]首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的属性、元素组成、类别、性质等,归纳出其中三种物质共有的特征,并将另一种物质区别开来。⑴中四种物质都是金属,根据其化学性质可以发现Fe的活动性在氢之前,而 Cu、Hg、Au则在其后。⑵中有三态物质,所以从状态不能区别,但液氧、氨气、金刚石都是纯净物,而玻璃是混合物.⑶中有两组是钾盐,两组是钠盐,所以不能从阳离子去区别, Na2SO4、K2CO3、NaNO3是含氧酸盐,KCl是无氧酸盐。⑷中CH4、C2H5OH、CH3COOH 是有机物,H2CO3属无机物。 [解答]⑴.Fe,活动性在氢之前⑵.玻璃,混合物 ⑶.KCl,无氧酸盐⑷.H2CO3,无机物 [评点]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关键是要找出分类的“标准”,标准的选择是否恰当取决于同学们对物质的认识是否正确和全面,这样的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和分辨能力,同学们互相之间不妨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互测.

化学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教学设计(新教材人教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变化 物质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一、分类法的涵义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分类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物品或信息,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工作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常用的分类法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交叉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特点: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某一物质的多重属性。 2.树状分类法: (1)含义: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特点: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 三、分类法的应用 1.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而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重难点】

高中化学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初步掌握胶体的定义和主要性质。 二、预习内容: (一) 常用的的物质分类法 1、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如对Na 2CO 3 、Na 2SO 4、、K 2CO 3、K 2SO 4 四种盐分类。 (1) 以组成其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 (2) 以组成其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 (3) 在交叉分类法中Na 2CO 3既属于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盐;K 2SO 4既属于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盐 2、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 (二)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把 中所得的体系。 (2)组成: 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3) 分类 a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_____种分散系; b 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 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_______________ 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至_________;然后向_____水中加入1~2m lFeCl 3饱和溶液。 物质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二、考点清单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 难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分类的方法: 根据纯净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及组成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如对下列七种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按组成分类单质:氧气、氯气 化合物:高锰酸钾、氧化镁、氯化钠、硫酸、醋酸 按气味分类有气味的物质:氯气、醋酸 无气味的物质:氧气、高锰酸钾、氧化镁、氯化钠、硫酸 2、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的概念: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说明:①单质必须是纯净物,两者是从属关系,即单质概念小,纯净物概念大。 ②单质必须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③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者混在一起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除此之外还有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④单质的分类:根据单质的性质不同,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列表对比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