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农业政策的最新课题:接班人和农地问题

日本农业政策的最新课题:接班人和农地问题

日本农业政策的最新课题

-以接班人和农地问题为中心-

2012年6月

株式会社 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顾问

小林芳雄

说明项目

〈前言〉 关于日本农业经营的若干状况

1 “为了实现粮食种植和农林渔业重新发展的基本方针及行动计

划”的制定

2 为了增加新务农人员的措施

3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地集中的措施

4 为了搞活农村地区经济、提高农户收入的措施

1

〈前言〉

○关于日本农业经营的若干状况

?务农就业人口的减少

260万人(2011年)← 1,454万人(1960年)

※平均年龄 65.9岁(2011年)

?新务农人员数量

约5.5万人(2010年)

〈其中39岁以下者〉 1.3万人

2

?总农地面积的减少

456万公顷(2011年)← 609万公顷(1961年)※放弃耕作土地40万公顷(2010年)

?每个农户的平均耕种农田面积

日本全国平均 2.27公顷(2011年)

〈北海道〉 24.24公顷

〈都府县〉 1.65公顷

?耕种农地的分散交错

3

1 “为了实现粮食种植和农林渔业重新发展的基本方针及行动计

划”的制定

(1)措施体系

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1999年制定)

?制定为了保证食品的稳定供给和发挥多种功能等基本理念、以及应采取措施的基本方向。

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每5年1次由内阁会议决定,最近的一次于2010年制定)?根据《基本法》,对未来10年左右进行预估,制定食品自给率目标和有关食品、农业、以及农村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实现粮食种植和农林渔业重新发展的基本方针及行动计划(2011年10月制定)

4

(2)“为了实现粮食种植和农林渔业重新发展的基本方针及行动计划”

的概要

◇在总体上提出了7项战略(通过2012年度预算、2011年度第4次补正预算实现具体化)

?战略1 实现强有力的可持续性农业——新务农人员的增加和规模扩大的加速(平地20~30公顷,中间农业地区和山间

农业地区10~20公顷)

?战略2 6次产业化、成长产业化、流通效率化

?战略3 农山渔村资源向能源生产的运用促进

5

(3)“人员、农地规划(地区农业主体规划)”的制定

◇在市町村(村落)通过全面性意见交换,制定以“成为今后地区中心的经营体(个人、法人、村落农业)和其“经营规模的扩大、

农地的集中”为要点的规划。

◇做为“对新务农人员的发放款”补助以及“对农地集中的协作款”

补助,以在本规划中获得定位者为对象。

◇在今后的两年左右期间,计划在存在人员和农地问题的所有市町村(村落)制定

6

2为了增加新务农人员的措施

(1)唤起“青年”的务农热情和促进务农后的稳定

◇“青年务农发放款”的创设(2012年度预算~)?决定务农时的年龄原则上应未满45岁

?务农准备的研修期间(最长两年)

?以独立、自营开始经营后的期间(最长5年)

※需要在“人员、农地规划”中获得定位。

?在一定的条件下,每年发放150万日元。

◇设定“青年新务农人员倍增(每年约2万人)”的目标

7

(2)通过多种形态促进新人员务农

◇新务农人员的加入状况(2010年)

新务农人员总数 54,570人

其中新的自营农业就业人员 44,800人

新雇用务农人员 8,040人

新加入人员 1,730人◇新务农人员的雇用务农的支援

?对农业法人进行的雇用和研修(雇用希望务农人员,为了对其进行农业技术及经营专有技术的教育提供实践性研修)经

费提供补助

8

3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地集中的措施

(1)农地制度改革的动向

①农地法等的修改(2009年12月)概要

◇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农地

?促进对农业的投入(缓和取得农地的下限面积,缓和法人(株式会社)等开展借贷的入行限制)

?闲置农地(放弃耕作土地等)对策的强化

?促进农地的面积集中

◇农地的保证(防止进一步减少)

?农地挪用限制的强化

9

②最近的状况(农地制度改革后经过了约两年)

◇一般法人从事农业

?在改革后约2年(至2012年2月)期间,有763个法人加入

?按经营的农作物划分的比例为:

蔬菜 377法人(49%)谷物等 135法人(18%)

综合 110法人(14%)果树 65法人(9%)

其他 76法人(10%)

◇农田总面积、放弃耕作土地的动向

461万公顷(2009年)― 456万公顷(2011年)

39万公顷(2005年)― 40万公顷(2010年)

10

(2)经营规模扩大、促进农地集中对策的强化

①土地利用型农业(尤其是稻谷耕作经营)的状况

◇稻谷种植的生产成本和收入的关系

?生产成本—虽然随着规模扩大而降低,但是超过10公顷后

几乎没有变化。

?收入—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每个村落的平均水稻种植面积

?平地(城市、平地)—20公顷左右

?中山间(中间农业地区和山间农业地区)—10公顷左右

11

②对获取农地者采取支援措施(2012年度预算~)

◇农地集中协作款(经营转换协作款)

?交付对象者—在制定了“人员、农地规划”的市町村,为向

成为地区中心经营体的农地集中提供协作的农

地所有者。

?成为交付对象者的必要条件

☆应向负责农地集中利用的机构无条件委托全部的自耕地。

☆应废弃或无偿转让主要农业机械等。

?交付款—国家及都道府县市町村等(根据一定的面积单价)

市町村等交付对象者(部分也用于特别批准项目) 12

③其他措施

◇农地集中协作款(消除分散交错协作款)(2012年度预算~)?在制定了“人员、农地规划”的市町村,向对成为地区中心的经营体的分散农地的集中提供协作的农地所有者交付。

◇对获取农地者的支援措施

?做为按户的收入补偿制度,采用对应规模扩大面积的加算措施。

13

4 为了搞活农村地区经济、提高农户收入的措施

(1)六次产业化对策的促进

◇“农林渔业成长产业化基金(暂用名)”的创设(2012年度预算)?以对“农林渔业者等进行的农林水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利用农山渔村的环境及资源的观光和商品化”等提供发展资金

及经营支援为目的。

?通过国家及民营企业的出资创设

(2)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促进农山渔村的经济发展

◇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小型水电、生物质发电等

◇为了兼顾农林渔业健全发展的措施

14

浅谈中国农业保护政策

1,理论:农业,农业特点,农业保护政策介绍,农业支持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他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3,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支持体系分析(A,十五,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比例,B,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必要性,C,现阶段具体问题) 4,构建我国农业保护体系 浅谈我国农业保护体系构建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必然采取不同的农业政策。由于农业是具有弱质性、需要特殊保护的产业,因而对农业进行保护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其中9亿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在我国始终举足轻重。受国际市场和国内自然灾害因素影响,我国今年粮食价格出现异常波动。10月CPI同比涨4.4%,创28个月以来新高,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贡献”占74%。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保护的含义、作用及其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农民收入,探讨在新时期下我国的农业保护的问题。 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内涵 (一)农业。农业生产是具有生命物质的再生产,这是其固有特点。马克思说:“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与工业等其他产业比较,正是农业的这些固有特征决定了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这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之所以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二)农业基本特征。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动植物作为自己的产出,农业生产队自然环境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这些特点使得农业成为一个弱势产业,也制约了农民收入和提高,因此,政府对农业就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三)农业支持保护。农业支持和保护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其核心是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基于农业产业的弱质型使得政府有必要为农业提供支持和保护。 二、他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农业保护是一种国际现象,由于各国条件不同,它或多或少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国家。 (一)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整体上看,美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保护农业资源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另一类是直接保护盒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保护农业资源是通过立法和制定行政措施制止对资源的破坏性利用,保护生存环境;促进科技发展是通过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及三者结合培养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农业劳动者,用先进的科技武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类政策是美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农业价格和收入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国内食物援助政策。 (二)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欧盟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就是“共同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操纵价格来实施。在欧盟内部市场,确定农业生产者可望得到的最高价格,即目标价格;当供过于求是,如果低于目标价格后继续下跌,到某一临界点的价格就是干预价格;对欧盟以外的农产品市场,则限定门槛价格和进出口补贴。门槛价格相当于国外农产品能够进入欧盟的最低价格。当世界市场价格低于门槛价格时,要征收不同的“差价税”。

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形势的同我们的总体经济形势 紧密相连,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我国GDP总值虽然再创历史新高为82.7万亿,名义增速为11.15%,不变价增速6.9%,较上年有所回升,增速谷底反弹。通过详细数据分析发现我们的2017年的总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年末变现更为明显,对一季度的会有一定的惯性冲击。国家在推出海南全境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后,加速在中原地区加速推进周口阜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建设更是具有更为紧迫,更为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全国宏观总体形势1)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全年的社会总需求101.06万亿,扣款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5.00%,为2009年跟踪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其中国内总序为97.79万亿,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5.84%;其中12月国内总需求名义增速1.84%,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0.24%,为2009年进行月度跟踪以来的最低增速。分项来看,12月的国内消费增速将为9.4%,为历史新低;投资方面12月投资增速为-2.29%为2008年跟踪以来首次出现投资负增长。投资到位资全年为投资总额99.70%,为2006年以来首次投资资金到位资金低于投资,12月份到位走进仅为当月投资1.04倍,也为相对较大水平。年末较低的消费增长和较低投资资金到位率必然影响2018

年1季度竞争增长。2)财政收入年末放缓,财政赤字快速增长,债务负担,企业经营年末下降严重。国加财政赤字达到3.08万亿元,再次历史新高,较2012年增长3.6倍,2013-2017年政府财政赤字累计达到10.45万亿,年末债务余额28.15万亿,较上年增长24.72%,为年度GDP 34.55%;,2017年债务付息达到6185亿元,为政府财政收入的3.58%;支出的3.04%。较高的财政赤字积累现在了后期的政府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并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债务负担。企业收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同口径增长11.1%,按照历史数据为全年增长1.10%;利润同口径增长21.%,按照历史数据增长9.28%;其中4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90%,利润同比下降13.4%;12月份月销售收入下降30.31%,利润下降23.99%。四季度的工业经济影响的下滑会对1季度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二、农村与农业形势1)农村收入情况综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17年全国居民总收入为37.35万亿,较上年增长10.03%,居民总收入占到全部GDP45.16%,占比较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收入总额7.75万亿,较上年增长6.23%;农村居民占到居民总收入的20.74%。农村居民收方面,外出务工总收入为7.29万亿,较上年增8.70%,占到农村居民总收入的94.12%,非外出务工收入4552亿元,较上年下降22.11%;农民农村地区经营收入占到农业增加值6.95%,

2020年最新关于日本开题报告

最新关于日本开题报告 日本沐浴文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 状和发展趋势)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文化的国家,例如饮食文化,衣着服饰等等。虽然属于亚洲,但是却跟其他亚洲国家在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沐浴文化方面。沐浴文化一直是日本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每个日本人都把洗浴当成说是一日三餐一样不可缺少的东西,甚至它的存在已经升华为生活中的一种享乐的方式了。到底,日本的洗浴文化,是怎么样形成并且发展到现在的呢? 受惠于日本的自然地域条件和几乎每个日本人都有的宗教信仰,使日本人钟爱于洗浴泡温泉。而且佛教传到日本后,佛教与日本的神道融合,佛教中洗浴能去病得福的思想更丰富了日本的洗浴文化。与神道一样,日本的审美意识亦发源于自然崇拜。热爱洁净和朴实的审美意识体现在沐浴文化上,通过洗浴保持身体的洁净本身就是对美的追求。再随着社会的发展,洗浴场所也已成为了人们进行社交,增进感情的场所。这都是使沐浴文化发展至今经久不衰的原因。 虽然它独特,对日本文化来说具有象征性,但是在国内,对于 这方面研究的学者还不是很多,对洗浴文化的研究尚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我也想尝试一下来研究一下这个方面,多了解一些日本特有的文化。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从出生时的“产汤”,到去世后的“汤罐”,可以说日本人的一生从没有离开过洗浴,这俨然已成为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正如黄学杰在《日本的沐浴文化中》说的一样,沐浴对日本人来说就如同一日三餐不可缺少,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清洁,而是已经升华至一种至高至美的享受了,这是日本的生活文化中特有的价值观。 式亭三马曾在《浮世澡堂》中有如此描述,“天下之中,沐浴是交流和教育的最佳捷径。无论你是贵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洗浴之时人人都赤身裸体,同降生时一样,这种裸身的交流交往,使人忘却高低贵贱,升华到一种无欲无求的佛教境界。”这也是为什么洗浴文化会在日本如此迅速地发展的原因之一。 陈芳在《试论日本洗浴文化》中明确指出日本现在虽然还是一个等级观念森严的国家,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在泡澡的时候。钱汤是人们相互交流和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也集社交与娱乐于一身。同时泡温泉也是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的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内容

日本媒体的职业道德.doc

日本媒体的职业道德 日本媒体的职业道德是怎么样的呢?它是否值得我们去学习,看看下文吧! 在中国,11月8日是记者节。 而日本并没有为记者设立专门的节日。在媒体较为发达的日本,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尤其在二战以后,日本媒体记者职业道德趋于完善,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媒体市场较为发达,报纸等媒体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公信力。日本是一个报业大国,报纸等传统媒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良好的教育让多数民众喜欢读报成为可能;而日本较有影响力的主流报纸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积淀,办报风格和策略都趋于成熟,报纸提供的信息质量较高;成熟的报刊发行网络让每天的报纸都能快速准确地送达读者手中。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有7份在日本。《读卖新闻》发行量为995.5万份,《朝日新闻》发行量为771.3万份,《每日新闻》发行量为342.2万份,《日本经济新闻》发行量为301.1万份,《产经新闻》发行量为160.8万份。 在媒体强大影响力的背后,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1946年,日本各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台共同创建的全国性新闻行业组织——日本新闻协会,当前已有131家会员。几十年来,该协会制定的《新闻伦理纲领》基本得到坚持和贯彻。《新闻伦理纲领》的主要内容有:"自由与责任"、"准确与公正"、"独立与宽容"、"对人权的尊重"、"

品格与标准"。 2019年"3·11大地震"后,部分日本媒体缺乏人文关怀的报道,遭到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批评。如某电视台记者将话筒对准地震幸存儿童,问:"地震的时候害怕吗?"这种采访被批评为容易唤起并加强儿童对地震的记忆,造成二次伤害。对于震后被埋9天后得救的少年,在其身体还十分虚弱时,电视台就在其病床前问"被埋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丝毫没有考虑被救少年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另外,还有一些媒体的业务失误。这年的3月日,菅直人召开记者会,富士电视台在直播时,出现了一男一女的说笑声。富士电视台后来向公众道歉,并保证今后绝对不会出现类似事件。 在这种较为严格的新闻伦理的要求下,日本社会的耻感文化在媒体领域影响深刻,甚至表现出一定的"职业道德洁癖"。如日本电视名嘴三野文太的次子涉嫌盗窃未遂而被逮捕,三野文太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反复道歉,并停止主持节目:"作为一个父亲,负有重要责任。作为一名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为了维护公正,请允许暂停我的节目,让我反思。" 在中国,记者参加活动收取"车马费"的现象司空见惯。绝大多数记者对"车马费"来者不拒,不认为有什么不妥。甚至有一些即将进入媒体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将预期的"车马费"计入了将来的预期收入。在日本,记者收取采访对象的任何报酬都是被严格禁止的,上述《新闻伦理纲领》也明确指出:"记者的责任是探究事实真相。报道内容不但必须保持准确与公正,更不能被记者个人的立场与信仰所左右。" 的确,中国记者在报道空间等方面有诸多不满。但在另一方面,整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精)

* 本文为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外贸法 (欧共体共同商 业政策及其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国家留学基金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结题成果之一。 早在 1993年结束的与奥地利、瑞典、芬兰和挪威的入盟谈判 中 , 农业就被证明是一个尤其困难的方面 , 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给予农业相当普遍的支持。在最近的欧盟东扩中 , 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的农业落后 , 其情况虽与上述国家不同 , 但问题更多 , 主要问题是其庞大的农业人口 , 10个新成员国将会使农业人口增加 2倍多 , 农业面积将扩大 40%多。此时重要的是怎样将农业补贴调低到相对较低的支持水平 , 从而不至于使负担更为加重。参见肖海峰 : 欧盟东扩对欧盟农业的影响 , 载世界农业 , 200112期。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 * 陈彬 摘要 :本文分析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各个阶段改革对环境保护的不同规定 , 以及WT O 新一 轮农业谈判中欧盟有关环境保护的提案 , 并进一步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环境因素的关注进行思考 , 最后总结欧盟在此领域的改革和实践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 农业协定 ; 环境保护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 430072中图分类号 :F350. 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871(2008 02-0041-06 引言

农业政策一直是国际贸易规则难以进入的禁区。虽然乌拉圭回合达成了趋向自由贸易的农业协定 , 对各国国内支持也形成了一定的约束 , 但国内支持政策的庞杂、利益集团的立场分歧等诸多因素使其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依然命运堪忧。 在主要发达国家 (国家集团和农业出口大国 (国家集团中 , 欧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前列 ,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而欧盟关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规则主要是在其共同农业政策 (Comm on Ag ricultural Po licy, CAP 框架内决定的 , 受该政策的支配。 毫无疑问 , 欧盟农业取得今天的发展 , 其共同农业政策功不可没。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是欧洲一体化得以起步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以政府干预的有力手段 , 长期维持着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均衡。 , 在的弊端以及在实践当中所带来的问题。首先 , 共同农业政策在其存续期间遭受的最大的批评在于该政策的实施导致欧共体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欧盟东扩也给共同农业政策带来了极大的 压力。 欧共体与 WTO 进行的促进农产品自由贸 易的谈判也对共同农业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 , 在欧共体内部的一些领域也存在着现实的危险性 , 有可能加剧粮食和农业失衡 , 如消费者对食物质量和安全产生了不信任感等。最后 , 保护关税限 41 德国研究 2008年第 2期第 23卷总第 86期 D eutschland-Studien 制了美国农产品的大量进口 , 从而加深了欧共体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这些问题实际上导致共同农业政策今后的重大改革。

浅析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资料解读

天津农学院 课程论文(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浅析日本农业政策 —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 课程名称农产品国际贸易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经济管理系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成绩评定

摘要 中日贸易关系是亚洲以至全世界的重要贸易伙伴关系,因为偏好的相似性,在各个领域交流都十分频繁。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民众对于食品的安全健康指标特别重视。但日本农业资源贫瘠,大多依赖进口。而中国作为农产品的进出口大国,一直与日本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由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生产技术、安全标准等的不同,以及日本政府为了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而定制的一些高关税、技术壁垒、质量标准等贸易壁垒,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日农产品的贸易摩擦。 本文将通过对农业生产规模、、农产品贸易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当下中日农产品的贸易现状,日本现行的农贸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减少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促进中日的农产品贸易。 关键词:中国;日本;农业政策

目录 1 引言 (3) 2 日本的农业发展现状已经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情况 (3) 2.1 日本农业的衰退与保护 (3) 2.2 中日贸易关系现状 (3) 3 日本农业政策以及农业改革的计划 (4) 3.1 日本现行的农业保护政策 (4) 3.2 日本在多哈回合中有关农产品贸易的立场及其今后动向 (6) 3.3 日本现政府的农业改革计划 (7) 4 日本农业政策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9) 4.1 对中国的影响 (9) 4.2 中日农产品贸易建议 (9) 5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中国媒体上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中国媒体上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冷战结束前后《人民日报》日本报道分析 新闻媒体在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新闻媒体,国际事务尤其如此,因为很多东西不是普通人所能亲历的。人们生活的“世界”,除了自己所在地之外,相当一大部分都在报纸上、广播电视里、互联网中。新闻报道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舆论功能。新闻舆论态度鲜明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舆论,所以媒体的国际报道又影响受众心目中他国的形象。同时,媒体也反映所在国公众的情绪。此外,新闻报道往往产生“设定议程“的作用------新闻话题很快成为公众舆论乃至政府决策者关注的重点。最后,经验表明,媒体既能够对决策的过程施加压力,也常常被官员们用来试探风向、释放烟幕、诱导舆论。总之,新闻媒体是信息的提供者、舆论的制造者、议程的设定者和政策的参与者。虽然受到政治体制、新闻观念、文化背景的影响,各国媒体的运作存在差异,但上述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得以表现。 本文试图对《人民日报》的日本报道进行分析。《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政治新闻报道最严肃、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报纸,并且对其它媒体具有引导作用。本文假设,在中国的政治和新闻体制下,媒体国际报道的取向从整体上和《人民日报》具有一致性。这是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的理由。作者在此将选取《人民日报》2001年1-6月的有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这些报道可以被认为反映了本世纪初中国对日本的关注点和态度。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会对比同时期《人民日报》对其它两个与中国有着重要关系的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报道,还会对比1996年、1991年、1986年同期《人民日报》的日本报道,希望以此找出横向和纵向的异同。1996、1991和1986年分别是以5年为间隔期确定的;1996年可以代表90年代中期,1991年可以代表冷战刚刚结束的年代,1986年则可以代表80年代中期;而且它们避开了特殊的年份(即中日战争爆发和结束的重大纪念年份)。本文的资料全部来源于《人民日报索引》和《人民日报缩印本》。 《人民日报》的国际报道按照其索引中的分类,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中国外交/对外关系中,有中国-日本、中国-美国、中国-俄罗斯等,主要报道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另一类是国别与地区,主要报道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并发表评论、感想等。本文的统计就是按照这些分类进行的。由于新闻报道具有较大的事件引导性,所以本文的分析最能适用于报道所产生的时段,尽管它们对于其他时段的报道可能也具有启发意义。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指相对于城镇的居住区,具有分散、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特征的居住区。从来源上讲,农村环境污染包括两部分:一是从城市和工业转移而来的污染,二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本身产生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在逐渐增加,表现为部分地区农业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之长期以来农村建设没有具体规划,生产生活缺乏秩序,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低,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同时,务农人口年龄老化,不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缺乏环保意识,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较高。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全国约1.5亿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污染排放、城市工业污染转移等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 (二)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 与工业污染点源不同,农业污染通常是无序的面源式分散排放,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特点。有机物(COD)、总氮(TN)、总磷(TP)是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化肥的过度使用,加之化肥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30%~40%),导致大部分养

分流失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污染;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利用率只有10%~30%);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中氮、磷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四是农膜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白色污染”。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村镇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村固体废弃物随意堆积对空气、土壤以及随暴雨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等。 农业面源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松花江、长江等流域水质已不同程度受到农药的污染;甚至在江西、河北等地的地下水中也发现了农药残留;我国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滇池、太湖和巢湖,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三方面的滞后。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城市(工业)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收入差距绝对数为1.48万元。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按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即使只有1/3的行政村得到治理,按每个行政村治理投入100万元,假设地方可以配套投资50%,也需中央财政投入至少1000亿元。2008至2011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安排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近80亿元,2011-2012年中央财政还计划安排9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绝大多数县(市)农村环保投入均为空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农业发展基础与我国相似: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低下,主要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型的农业经营方式;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农产品产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是农药残留、农产品品质降低、水质恶化等问题相继出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被提出后,日本及时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使农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日本农业环保政策的演变历程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和坏境污染问题时对现有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入反思而提出的发展理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遵循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高速增长型发展模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残留物污染、牲畜粪尿污染等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按照其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主要以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农业环境污染没有受到重视。 二战后日本大量使用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化肥和农药制品,虽然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但是农业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这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的排污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规则法》等。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是以提高衣业劳动生产率、保护农业为目标的法律,并没有涉及农业环境问题。《农业基本法》在改善农业牛产条件,减小工农业收入差别,提高粮食供给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水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改变、环境污染对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环境政策的影响,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在日本逐渐得到重视。 第二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开始重视农业环境问题,提倡发展循环型农业,有机农业在全国普遍兴起。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70年代日本开始了环境保护运动,相继出台了《废弃物处理法》、《环境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农药取缔法》、《土壤污染防止法》等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提倡发展循环型农业,有效地发挥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功能,使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减农药和减化肥农业在全国逐步实施。1971年成立了全国有机农业研究会,提出了“防止环境遭受破坏,维持和培育土壤地力”的口号,广泛发动农民生产健康美味的农产品。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建立和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实现可持续型农业发展道路。 日本在1992年制定的《新的食品、农业、农村政策方向》中首次提出“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农政改革的新目标。环境保全型农业是指灵活运用农业所具有的物质循环功能,通过精心耕作,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发展环境负荷量小的可持续型农业。政策所关注的对象不仅仅是农业,而是食品、

2020中国农业政策

2020中国农业政策 一、普惠制的支农补贴不会减少,甚至要增加。 这是个好事。什么是普惠制支农补贴,直白点说就是凡是农民、凡是有地的、凡是种植者,只要够条件都能得到的补贴,你有我也有,是均摊的。以黑龙江2016年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为例,比如 “三项补贴”又叫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是每亩71.45元;大豆价格补贴 每亩130.87元;玉米种植者补贴(第一次)是153.929元。这些补贴 来年还会有,而且钱数可能还会增加,大家要放心,你也可以转发 给你的亲戚朋友。 在最近的农家朋友留言中,还有不知道三项补贴是什么,还问发没发呢。黑龙江的还问有没有大豆补贴?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一部 分农民对补贴还是不了解,关心的不到位,也希望农家朋友多关注 信息。自己的事,还是补贴的事,应该多听听,多问问,多看看, 掌握一些信息对自己有好处!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醒大家,在流转土地时一定要签好协议。国家的一些补贴是给种植者的。 二、惠农补贴要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倾斜。 国家要下大力气支持规模经营,这是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政策巨大调整所在。而对于规模经营者来说,应该抓住政策机会,干实事,迅速壮大,并不是摆样子,享受政策。 将来,从补贴资金的送达角度来看,最大的变化是:政策补贴的扶持导向是依据农业改革的方向来配合推动的,之前普惠制的惠农 补贴资金应该不会减少,但为了配套推进改革的扶持资金一定会是 成倍增加。对于规模经营者来说,想要申报惠农扶持资金,核心还 是要把握住2017年农业改革到底有哪些致富机遇(明天发帖说17年

都有哪些补贴),如果连农业改革的重点方向都摸不透,空谈补贴又 有何用? 国家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度进行农业改革?目的就是要加速推 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规模 农业是必经之路,在国家推动规模农业的过程中,尤其是以粮食增 产的规模化经营将成为国家推动规模农业的重要一环,在这其中尤 其是针对带动能力更强的经济组织,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增收 将成为主旋律! 那么,怎么增收?就要通过产业去带动,就要完善补贴。完善补 贴从字面的理解上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减少补贴,而是基于原有的 补贴规模进行完善弥补空白,从补贴资金的总量上首先就要有提高,至于价格机制,仅从种粮的角度来讲,就是要通过政策机制和价格 机制双重保险来确保农民收入。而确保农民收入提升核心还是要依 靠农业经济组织,像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包括是工商企 业转型进行农业的人群,将成为国家推动规模农业,重点扶持的对 象!

日本社会的现状调研

选《日本社会的现状》有感不知从何时起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日里闲暇的时候就听听日文歌,看看日本动漫、影剧和综艺节目,还自学了一些日语。到了大学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使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当我看到《日本社会的现状》这门选修课时,我感到了万分高兴。再查看到课程不冲突便即刻选择了它,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更加了解日本文化的机会。 在上这门课之前,其实我是不是十分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在许多人眼里,它似乎是一个野蛮的国家,一个从不知认错的国家,一个生活压力大、国民不幸福的国家,一个甚至无法理喻的国家。可是,我们又发现,日本是一个经济先进、百姓富足、社会公平、吏治良好、教育优秀、家庭稳定、环境优美、预期寿命高、富于远见,并且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家。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可能还需要努力几十年,有些方面甚至需要上百年的努力。这就让我特别好奇,想知道日本这个国家的真面目,了解他们文化根子里的优劣。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同文同种。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侵略以及日本对自己亚洲侵略史的回避造成东亚各国的仇日情绪。这种对日本的一位排除和反对的情绪,没造成了我们对日本的研究少而又少。但与此相反,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却从未间断过。即便在民国时期,走进日本的书店,关于中国的书籍是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而日本各机构派来中国常驻调查或是旅行视察人员,每年甚至高达几千人,更不

用说当今日本对众多的观察频率和力度。可以说中国这个题目,日本在解剖台上不知解剖过多少次了。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于此,我们不能不有所察觉。《日本社会的现状》这门课讨论有关日本的一些列课题,诸如:日本的历史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歌曲动漫等媒体文化、日本人对战争的观点、日本国民的生化现状、日本防灾体系等等。客观揭示日本当今社会的状态以及日本人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外交意识,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让我们学习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多元思维的方式。 如果忽略政治的因素,单单用心去了解和感受日本文化,是一件有趣又令人着迷的事。说起日本,大家都不忘樱花,富士山,寿司,和服。对于90后的年轻一代来说,日本的文化还包括宫崎骏的动漫,久石让的音乐,岩井俊二的电影,以及柏原崇,中孝介,山下智久等很多优秀的日星。但是也会有人不忘提起日本火热的情色娱乐产业,恐怖电影等等。有点又纯真又变态的意味。 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农业政策

名词解释 1、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一项 具体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修正构成都是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相互活动的结果,其中政府行为占据主导 地位。 2、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 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3、经济再生产: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经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 始,不断更新,包括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自然力和外界 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 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5、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 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 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6、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 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7、社会福利:个人效用的加总 8、“个人主义”仍是社会福利函数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价值判断。 9、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 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 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10、消费者剩余(CS):个人为一物品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他实际 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与他愿 意付出的价格之差。 11、生产者剩余(PS):是指生产者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实 际价格之差。 12、经济剩余(ES):是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ES=CS+PS 13、农业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 结果。 14、农业政策的合法化:是指制定和执行农业政策的全过程必须符 合法律规范或者传统规范。 15、农业结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 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 (狭义的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构成及其所占的比例,种养中各种产品的构成及其比例以及每一个品种的品质构成及比例。 广义的农业结构除包括狭义的农业结构外,还包括农业的区域布局,农业中的种养业,农产品中的加工业和农产品储藏、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构成及比例。) 16、农业部门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内农业生产部门及各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与所占比重。 17、农业土地(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林地、 草地、农用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多媒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多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不要,但是利于老冯讲解) 我国的多媒体教学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初,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引进介绍国外的教学经验及多媒体教学理论的准备阶段。在此之前计算机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几乎是一片空白,原因就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硬件设备和理论基础都比较薄弱。而这一阶段对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是介绍和翻译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等期刊中。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这一阶段国内的多媒体教学开始注重硬件配置的实施。因为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开始普及,随着计算机价位的下降,一些有条件的学校着手配置起了一批早期的计算机,这时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育也进入到具体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介绍国外多媒体教学经验和理论的研究仍在继续,新增的介绍计算机的配置、购买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也在增加。 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是多媒体计算机在国内教学课堂中应用普及的阶段。自1994年以来,国内拥有计算机的学校日益增多,这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使用计算机、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热潮,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和远程教育中的运用也越来越迫切,这为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时机。在这一时期,教育技术的一些前沿杂志《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等也应景增设了“微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等专门的栏目,其他各个学科教学的杂志都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成果。我国为此还专门编辑出版了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多媒体教学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在我国许多的学校教学中得到了在校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我国的多媒体教学从其研究成果上看,主要是集中在多媒体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的教育教学效果等的讨论,以及如何更加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在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对于多媒体的研究目前国内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多媒体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并且突破重难点,提高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等。目前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对于多媒体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研究还很少,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心理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国外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研究: 在多媒体的教育教学方面,国外的研究和应用都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率先将电子技术类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这使得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它解决的主要是一些繁杂的数字运算。到1958年,有美国IBM公司设计出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二进制的CAI系统),这才标志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开端,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体积大、成本高等的一系列原因,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直到1971年,世界第一台微型计算机问世,这才真正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方便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教育信息化开始成为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新方向。21世纪不但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时代,纵观世界各个发达国家,他们都很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较快,因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例如,1998年美国政府针对学校现代化

欧盟农业政策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是在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为关税同盟)。它由一整套规则和机制所组成,是欧盟最重要的共同政策之一,主要目的是用来规范欧盟内部农产品的生产、贸易和加工。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特点是:对内实行价格支持,对外实行贸易保护。 建立:早在1956年进行的欧共体谈判中,法国就坚决主张农产品也应该包含在关税同盟中。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关税同盟所带来的自由贸易效益可使德国制造商获益,建立CAP对法国农民也有同样的效果。法国、意大利、荷兰是CAP的积极支持者。CAP 最早由《罗马条约》提出,1960 年欧委会正式提出建立共同农业政策的方案,1962年欧共体六国通过了《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衷协议》,这个协议成为CAP的最初框架。 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 1、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tipped, and we seem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work for our sense of self.我并不认为这种社区概念的变 2、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合理的生活水平。 3、稳定农产品市场,保证供应的可靠性。 4、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生存环境,保证食品安全。 5、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共同农业政策的原则 欧共体为了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制定了三条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 一、共同体市场统一原则,即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实现共同体内部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通;协调成员国之间防疫和兽医等条例;制定共同的经营法则和竞争法则等。 二、共同体优先原则,即实行进口征税、出口补贴的双重体制。当产品进口价格低于共同内部价格,实行进口征税;当产品出口价格低于共同内部价格,实行价格补贴,控制从共同体外部进口,避免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 三、价格和预算统一原则,即制定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财政预算,由各成员国交纳一定的费用建立农业指导金和保证基金,用以进行补贴和支持欧盟的农业发展。 共同农业政策的运行机制 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共同农业政策运行机制的核心。共同农业政策的价格机制有三部分组成:目标价格、干预价格和门槛价格。目标价格是价格机制的中心,是根据一种农产品在共同体内部最供不应求的地区所形成的市场价格而确定的,是农民有望在公开市场上得到的价格。干预价格也叫保护价格或保证价格,是低于目标价格的共同体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一旦共用体内的市场价格降到目标价格以下某一点时,共同体就用干预价格收购农产品,以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门槛价格是对欧共体之外的国家设立的,是第三国农产品进入欧共体的最低进口价。门槛价格的目的在于为了保证欧共体进口农产品的价格能与欧共体的目标价格一致。门槛价格与进口农产品的到岸价格之差作为关税收入(差价关税:共同农业政策的过渡措施,已于1968年停止征收)。 2、货币补偿金机制由于欧共体成立之初没有统一的货币,当各国货币汇率出现频繁波动时,会对共同价格体系的稳定造成很大威胁,为了维持农产品的共同价格,1969年,欧共体又创立了货币补偿金制度,对货币升值国的出口和进口农产品分别按其货币升值幅度提供补贴或征税,对货币贬值国则按价值幅度对其出口进行征税,进口给予补贴。 3、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分为两个部分:用于农产品市场管理的保证部分和用于农业结构改革的指导部分。保证部分主要开支项目为:为支持农产品出口而发放的出口补贴;农产品市场的干预费用;因货币汇率波动引起的货币补偿金。指导部分主要用于欧共体在农业结构政策范围内采取的各项措施、理事会决定的特别开支及改进生产设施和农产品销售工程。 4、共同市场组织(COM)是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机制,因不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变化。有以下四种类型: 1)、按照生产要素对生产者提供的直接资助。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有谷物、油菜籽、蛋白质作物、绵羊肉和牛肉。 2)、根据生产水平的一定比例提供资助,主要涉及橄榄油、烟草、棉花、某些被处理过的水果和蔬菜,还包括葡萄酒。 3)、对成本主要由消费者承担的产品提供支持,主要涉及奶制品和糖类。 4)、允许市场自身调节供求波动而只有极少的干预,主要涉及水果蔬菜、高档葡萄酒、猪肉、家禽等。 CAP实施的意义 CAP实施以来,不仅对促进欧洲农业发展、稳定农产品市场,也对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迅速提高了成员国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了农产品市场的供给。1983年,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糖料供给国和奶制品的主要供给国。到1984年,欧共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牛肉净出口国。 2、CAP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出口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各成员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居优势的成员国竭力发展农业生产,取得较多的价格支持费用。农业居劣势的成员竭力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以减少从其他成员国进口农产品,不仅节省外汇支出,也增加了其农产品在共同体市场上的竞争力。 3、统一对外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壁垒保护了内部农产品市场,使得内部的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贸易大幅增长。自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初,西欧一直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的农产品出口市场。1958年,欧共体中的一些国家共进口谷物1180万吨,其中只有8%是从成员国购买的。从1961年到1974年,内部农产品贸易额从34亿美元剧增到204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CAP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问题:共同农业政策在实施额发挥作用的同时,自身隐藏着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并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CAP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农业生产补贴,导致农业产出增长超过市场对农产品的吸收能力。在1973—1988年间,欧共体的农业产量年均增长2%,而内部消费年均增长只有0.5%。1984—1985年度,欧共体主要农畜产品过剩严重,在过剩消费能力中小麦为24%,大麦为20%,糖料为34%,奶粉及奶制品达到242%。 2、巨大开支给成员国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加大了普通消费者的负担。1980年,欧共体农业政策开支占总支出比例的73%。 3、增加了大农户的收入,却不能增加小农户的收入。。由于共同农业政策补贴和产量挂钩,大量的补贴被大农场主享受,大量的中小家庭农场则获益不多。 4、成员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如德国虽然承担了总体预算的29.2%,却只能从欧共体得到14.8%的回报。 5、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和出口补贴,影响了世界农产品价格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加剧了欧共体同其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在农产品出口领域的摩擦和纠纷。 二、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进程 CAP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 1、20世纪60年代重组农业结构的改革 CAP 建立的最初目的主要是应对战后食品供应的短缺,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产量。为此,当时的欧洲委员会于1968 年公布了以欧委会副主席曼斯霍尔特命名的《欧洲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备忘录》即“曼斯霍尔特计划”,并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鼓励兼并小农场以形成大农场,实现农业的大规模生产;让老年生产者退出生产等。由于改革过于激进,给大量家庭农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措施最终未能付诸于实践。 2、20世纪70年代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改革 1972 年CAP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实现欧洲农业的现代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推进农业职业培训,鼓励青年从事农业生产,让年老农民提前退休以更新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975 年又推行了“贫困地区计划”,向生产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如山区农民提供补贴。此后,欧洲一些农产品生产部门已经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为保证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