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核心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核心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刊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003-5370 CN:11-2787/R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2-52 创刊时间:1981 复合影响因子:1.5560 综合影响因子:0.9240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期刊编辑Q, 2798419225 CA 化学文摘(美)(2014)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1996年(第二版), 2000年版,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 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2787/R,国际刊号:ISSN1003-5370。本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主要宣传我国中医药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争鸣,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药学,提高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为人类健康服务。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主动去了解医学,关注自己的专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对于一个新兴的专业,她还没有成熟,至少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对于我们这些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来说,终究也是处于一种迷茫的境地。下面结合文献谈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一些浅薄认识。 且看目前医学界对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它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 中医与西医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要在这两派医学中诞生出另一派医学,犹如父体跟母体通过受精结合产生另一个新生命一样,需要通过这两者的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时,等待时机成熟才能够结合,否则就无异于强奸,这样产生的结果是不和谐的,不理想的。 无论中医、西医还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其宗旨只有一个,就是预防与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做贡献,只是其方式不一样而已。因此,大家应该坐在一起商量商量,好碰撞出一些火花,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产生较完美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而不应该固执的偏于某一方。 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且不谈《内经》有多么的神奇,多么的伟大,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就是其一大特色。而这恰是西医所欠缺的或做的不够好一方面,因此,学西医的人就应该虚心体会其精华。 西医也不差,随着近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医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不仅对人体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也了然目下。这也恰是中医之不足的地方,因此,学中医的人就应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与时俱进。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才能够逐渐完善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60~70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完善。通过各医学家的努力,在诊治疾病中,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结合,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从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逐渐形成并完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理论体系,源于中医,胜于中医;源于西医,胜于西医。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才能够逐渐完善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60~70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存在不同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科学思路、研究方法和结合的切入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方面存在的问题均值得我们关注。 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

化,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如果用还原论的方法,就算你观察得再仔细、指标再先进,哪怕应用的都是分子生物学手段,也不能准确地阐明中医学理论的真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曾出现过一波又一波的“指标”热。从cAMP、cGMP,各种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一氧化氮、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到现在的基因等,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又有几项真正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进展?更不要说是突破!不是说不需要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是必须与整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的研究。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但更是一门朴素的整体医学;而西医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一门实验医学。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仅建立在生物学个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建立起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的新型整体医学,而中西医结合可以将现代科学微观化的优势和中医学整体化的理念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些有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肾本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2]等,都是将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典范。这种结合要求研究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的基础,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的造诣。所以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和努力提高中医素养。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合理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特别是中西药物的合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提高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已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等等,但中西药的合用并不等同于中西医结合。泛泛的中西药物合用是否科学、是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岀正确答案。)1、围绝经期症状评估使用以下哪个评分系统?() 矿 A.生活质量评分系统 B.Kupperman d C.Morisky 问卷 [P D.QLQ-C30 问卷 2、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A.性激素 B.植物药或中药 £ C.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运动) 惘 D.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是绝经后性激素补充治疗的适应症?() c A.骨质疏松症 IC B.阴道干涩 庐 C.子宫内膜异位症 D.反复泌尿系感染 4、下列哪项不是性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症?()

A.子宫肌瘤 B.耳硬化症 C.肾功能障碍 D.可疑乳腺癌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剂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应使用标准剂量治疗 B.应在开始激素补充治疗时用大剂量缓解症状,之后减至标准剂量 C.应根据性激素化验值决定最初治疗剂量 D.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开始时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建议在卵巢功能减退并出现绝经症状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B.建议在月经紊乱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C.建议在血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D.建议在达到平均绝经年龄后预防性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ir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中孕激素的使用,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孕激素可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有保护作用 B.建议周期添加孕激素(10-14天),不推荐持续使用孕激素 C.子宫切除后的女性不用常规补充孕激素

D.脑膜瘤患者禁用孕激素治疗

D.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以上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的用药途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口服给药是最佳给药途径 B. 最接近天然孕激素结构的是醋酸甲羟孕酮,其次是地屈孕酮 C. 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 D. 经阴道给药剂量应高于口服给药剂量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B.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C .围绝经期开始激素补充治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无关 有关激素补充治疗与肿瘤的发生风险,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内,不增加患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B.雌激素和孕激素补充治疗 5年以上,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不确定 C. 激素补充治疗是否增加卵巢上皮性癌风险不确定 ir D.就此问题尚无共识 [C io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投稿须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投稿须知 信息来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作者:发布时间:2016-04-0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和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办的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月刊;《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曾用名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33-1177/R,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5-4561,邮发代号32-112,单价6元,全年定价72元;读者对象为热心于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医学院校学生及基层医务人员。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宗旨是坚持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及中西医结合方针,以中西医结合并重,实用为主,面向临床、基层。征稿范围为中医药、西医药、中西医结合等领域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中医药、西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总结、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学术争鸣与讨论;中医药、西医药、中西医结合领域热点问题的综述等。主要栏目为医学论著,临床报道,实验研究,学术讲座,信息介绍,经验交流,基层园地,专题讨论,综述,评述及有关学术争鸣等栏目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为主,注重实用。投稿邮箱: zjzxyjhqk@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4219642.html, . 作者撰稿时和搞稿前务请注意如下几点: 1 题目应简明、确切、有特异性,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一般不超过20字。 2 署名一般不宜超过6人。英文摘要中最多署3位作者姓名(作者姓名的中文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第1个字母大写,双名者应连写出,蹭不加连字号,复姓也应连写)。 3 摘要论著、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应有200字左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摘要,位于姓名与正文之间。有摘要的文章,不宜再有“小结”。 题目、摘要、关键词应有与中文内容相同的英语译文(一律需打印),署名用汉语拼音,作者单位应译成英语。 4 关键词一般3~8个,关键词之间应空一格,写在提要的下方。 5 正文层次序号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5级。各层次一般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2.1”、“3.1”等。 6 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务院行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衽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具体内容参见《关于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

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经燕 写在课前的话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有些患者更年期症状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可以出现潮热、出汗及反复尿路感染以及心脑血管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等。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性治疗、激素疗法、大豆异黄酮和中医治疗。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一、概述 更年期是女性从青年到老年的一个过度阶段。而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关于这一专题,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讨论: (1)是否需要治疗? (2)各种治疗方法怎样选择? (3)性激素治疗的意义。 (4)有人惧怕性激素治疗,或不适合激素治疗,其他方法行不行? 二、更年期三部曲 (一)更年期早期 1、年龄和表现: 年龄:40-45岁左右。 表现之一:既往月经规律,现月经有点异常,周期提前4-5天,后有几次错后,2-3 月来一次,没有其他症状。 表现之二:无其他症状,仅有情绪波动 惧怕过早绝经带来的恐惧超过了对症状的忧虑。 2、更年期早期的担忧 很多患者在更年期早期有以下一些常见问题:

1)我是不是快要绝经了,一绝经就会衰老,变成老太太,我不想变老,能不能补点激素或开点中药调理,让我晚点绝经? 2)听说激素可使人年轻,延缓衰老,我想补充点激素。 3)我的月经老错后,特担心怀孕,我这个年纪到底有没有可能怀孕? 4)月经错后多长时间就应该看医生了?我一到医院,医生就给我用黄体酮,老用黄体酮好不好,有什么副作用? 5)我上避孕环已经10几年了,该不该取环?听说取环可疼了,取出的环都带着肉,出好多血,还有的环断在里面,特恐怖,我能不能不取环?就放在里面? 6)我想加强保健,注意饮食,可不知具体该怎么做? 7)听说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有效,能不能吃? 8)都说要补钙,怎么补?吃多少钙片? (二)更年期中期 1、年龄:绝经期前后(50岁左右)。 2、表现: 50岁左右—月经停止有几种情况:多数人,月经逐渐错后,经量渐少,逐渐走向绝经;有些人,月经突然停止,以后不会再来;少数人,绝经前出现严重子宫出血,甚至贫血,称为更年期功血。有时月经会淋漓不尽,时有时无,持续不止几个月,这类人往往需要刮宫止血,反复治疗几次才会绝经。 出现更年期症状,典型症状:潮热盗汗、心悸、情绪抑郁、多疑易怒、健忘失眠、眩晕。 此时期妇女对症状关注较多,寻求治疗方法。想搞清楚医生开具的治疗方案有何利弊。 3、更年期对治疗的疑虑 1)我害怕吃激素,你们中医能解决我的痛苦吗? 2)更年期什么时候结束啊,我何时才能熬到头呢? 3)听说中药坤宝丸治疗更年期特好,我能吃吗?

中西医结合导论主观题

中西医结合导论主观题复习 08中西医chc 2010-12-29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的定义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总体认识的高度概括,也即对医学本质、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包括生命观、人体观、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预防观、医学教育观等。此外,医学模式还包括根据医学观建立的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体制。 2、微观辨证 最早由沈自尹院士提出,指以现代各种仪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手段,取得一些传统中医“四诊”无法获得的临床有关疾病的病理信息,并以此为据运用中西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证侯诊断的方法。 3、循证医学 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应用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特点如下: 1)由经验治疗转变为循证治疗 2)以生存质量和预后来评价某一药物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一次文献 直接记录某一研究的发现、发明和创造的事实及科学实践、证据等,并进而引申出来的观点或概念的原始文献(原始资料),是作者应用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论文。 5、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6、个体化治疗原则 患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功能状态、生理病理反应、致病因素强弱、损害机体的部位等不同。治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患病的人的整体考虑。 7、衷中参西 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把西医作为中医的说理工具,中体西用代表作。 观点:衷中参西,取长补短。中药长于治本,西药长于治标。提倡西医诊断,中药治疗。8、和合文化 和:就是和谐、和平、和善、祥和之义,即多样性的统一。 合:就是相合、符合、综合、融合、合作之义。 和合,指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前提下,把不同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互济互补的和合体中(“和而不同”)。含有矛盾对立和谐统一之义。 和合文化既承认客观事物的不同,又认为不同的事物可相互和合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在不同事物的和合过程中,各个事物取长补短,形成矛盾对立统一体,并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 9、病症结合 辨病和辩证结合,把西医侧重病因和病理形态的诊断与中医侧重全身生理病理的疾病反应的诊断结合起来,使对病情的了解更全面,增强诊断的深度和广度。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塑j丝匡荭垫!Q生!旦筮丝鲞筮兰翅丛!蜮丛鲤i趔』Q婴迥:至Q!Q:!壁!丝』塑丛旦:呈 2李雪荣.陈劲海主编.孤独症诊断学.第l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41:105. 3曹杨,刘长辉,关涛,等.儿童孤独症康复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0. 4吴月芹.浅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7。12:4446. 5王丽梅,杨薇,赵文红.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康复疗效观察.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4:92-93. 6戴淑凤主编.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第l版.北京:中国女性出版社,2005.52-55. 7程凯,邱卓英.ICF理论与方法在儿童听力语言残疾康复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490-492. 8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1.108. 9邱卓英,荀芳,张爱民译.世界卫生组织残疾人与康复行动计划(2006—2011年).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一110. 10邱卓英,李建军.国际社会有关残疾与康复的理念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1】一113. 1lCarrowWoolfolkE,LynchJI.IntegrativeapproachIolan嗍disordersinchildren.GranandStrantton.1982,lO-25. 12盛玉麒,程凯.语言的信息属性与语言的习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17-719. 13吴立新,尚小领.儿童孤独症致言语功能分析.JClinOtofhinohryn-gol(China),2006,20:614. 14焦振岗,彭红,曹静.孤独症儿童语言矫正训练l例.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83-784. 15ChristopherJA,s娜LL.WilliⅢ8PG.eta1.Pamilialmedicalandde-relopmentaiofchildrenwithautismandahistoryofla“guageregressionJourmdofDevelopmentalandPhysical.Disabilities,2004,16:163.170.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王亚凡封纪珍王文立毛丽梅杜义敏李素清16SandierRH,FinegoldSM。BolteER,eta1.Shorttermbenefitformoralvaneomyeintreatmentofregressiveonsetautism.JChildNeurol。2000。 15:429-435. 17张琴,咎飞.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训练的特征分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l:3245.3247. 18张跃,田园英,周永红.孤独症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江苏医药,2006.10:979. 19咎飞,马红英.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内容与方法.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6?137. 20赵春燕,张福娟.自闭症儿童语言初期训练的案例报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ll:3242-3244. 2l张焱.音乐治疗干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行为训练的个案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8:38-43. 22刘军。苏林雁.王伯兰.伴语言倒退孤独症儿童53例社交障碍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3:161.162. 23姚宝珍,凌伟,夏利平,等.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92一J93. 24马瑞玲,袁青,靳瑞.针刺配合行为干预疗法对儿童孤独症行为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419-422. 25周惠嫦,张盘德.奖励法语言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障碍.中国临床康复,2006,10:69-71. 26NewschafferCJ。FalbMD,GureeyJG.NationalautismprevalencetrendsfromUnitedStatesspecialeducationdata.Pediatrics.2005。ll:277?282. 27谢慧清.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用预防医学。 2007.8:1161一1163. (牧稿日期:2009一lO一21) f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症;心理健康;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711.5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10)02—0223—03 女性从出生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更年期是指女 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生理转化时期…。女性在这一时 期中,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以植物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中医学 谓之“绝经前后诸证”,西医学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2’4J。 如何帮助女性解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障碍,安然度过围绝经期 已成为全球医学关注的热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至 今不甚明了,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参与形成的pJ。西医认为,卵 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卵巢分泌雌、孕激素 的功能衰退,使下丘脑、垂体和卵巢间的功能平衡失调,雌激素 对脑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 生成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分泌增加,从而影 响下丘脑与脑垂体的调节机制及其他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 作者单位: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综述与讲座? 上腺)与垂体间的平衡关系,并干扰大脑皮层与自主神经系统 的功能,产生各种临床表现及代谢紊乱。该病症状程度的轻重 除与上述内分泌功能状态有关外,同时还与患者的体质和心理 健康状态、环境和精神因素密切有关。 1发病机制 1.1神经内分泌免疫与围绝经期综合征许多研究资料表 明,雌激素水平过度降低引起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或肾上腺轴 功能紊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故神经内分泌免 疫网络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雌激素的减 少而不能对下丘脑及垂体进行有效的负反馈,致使垂体及下丘 脑激素分泌增加。Basedovsky于1997年提出著名的神经内分 泌免疫网络(neueoendoeine—inunusenetwoek,NEI—N)学说,把过 去认为各司其职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连结成了一个 完整的网络系统,NEI.N在结构上或功能上不可避免的改变是 人类围绝经期生理改变的始动因素。近年来研究证实:NEI-N万方数据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Fpg Fpg 淺談我對中西醫結合の認識 作為一名中西醫結合專業の醫學生,主動去了解醫學,關注自己の專業,是 再平常不過の事。然而,對於一個新興の專業,她還沒有成熟,至少目前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の理論體系,因此,對於我們這些中西醫結合專業の學生來說,終究也是處於一種迷茫の境地。下面結合文獻談談我對中西醫結合の一些淺薄認識。 且看目前醫學界對中西醫結合の定義:以現代醫學等現代科學知識及手段來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中西醫學相互補充,取長補短,診治疾病の醫學形式。它是將傳統の中醫中藥知識和方法與西醫西藥の知識和方法結合起來,在提高臨床療效の基礎上,闡明機理進而獲得新の醫學認識の一種途徑。 中醫與西醫本是兩個截然不同の理論體系,要在這兩派醫學中誕生出另一派醫學,猶如父體跟母體通過受精結合產生另一個新生命一樣,需要通過這兩者の溝通,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時,等待時機成熟才能夠結合,否則就無異於強奸,這樣產生の結果是不和諧の,不理想の。 無論中醫、西醫還是中西醫結合醫學,其宗旨只有一個,就是預防與治療疾病,為人類健康做貢獻,只是其方式不一樣而已。因此,大家應該坐在一起商量商量,好碰撞出一些火花,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產生較完美の中西醫結合醫學,而不應該固執の偏於某一方。 中醫有其獨特の理論體系,且不談《內經》有多麼の神奇,多麼の偉大,中醫の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思想就是其一大特色。而這恰是西醫所欠缺の或做の不夠好一方面,因此,學西醫の人就應該虛心體會其精華。 西醫也不差,隨著近代科技の高速發展,醫學家利用現代科學知識及手段,不僅對人體正常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有了清晰の認識,而且對各種疾病の認識也了然目下。這也恰是中醫之不足の地方,因此,學中醫の人就應該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與時俱進。 中西醫結合醫學の形成需要一個漫長の過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個人獨立去建立,它の理論體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醫學家智慧の結晶才能夠逐漸完善の。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現在,中西醫結合大體經曆了3個階段:①20世紀50年代の臨床實驗性描述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樸素の中西醫結合階段,主要以西醫診斷,中醫治療或聯合用藥。按西醫指標觀察療效。②60~70年代開始の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階段。在臨床上主要采用辨證分型の方式分析疾病,並開展實驗研究,已經出現一批如針刺麻醉、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和治療急腹症等方面の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後の機理探討和理論創新階段。初步運用動物模型和實驗研究觀察手段,把證和經絡の研究推到一個更為深入の層次。 在這短短の幾十年時間裏,我們看到了中西醫結合の不斷完善。通過各醫學家の努力,在診治疾病中,中醫中藥與西醫西藥結合,在提高臨床療效の基礎上,闡明機理,從而獲得新の醫學認識,逐漸形成並完善中西醫結合醫學の理論體系,源於中醫,勝於中醫;源於西醫,勝於西醫。

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4219642.html, 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西医结合论文选题参考 1、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 2、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3、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 4、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 5、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思路和方法 6、心脏病学实践: 中西医结合卷 7、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8、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附1376例报告) 9、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体会和展望 10、从“菌毒并治”到“四证四法”——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辨证思路的深入与完善 11、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2、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1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 14、肾主骨理论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15、代谢综合征与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 16、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思考 17、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探讨 18、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4219642.html, 19、以"益活清下"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 161例疗效报告 20、21世纪——中西医结合走向后基因组时代 二、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大全 1、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月) 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 3、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4、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5、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6、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重庆) 7、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进展、难点与对策 8、高脂血症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9、不稳定斑块的中西医结合认识现状及研究思路 1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11、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现状和展望 12、免疫异常增高型反复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3、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14、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1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试行方案·2008’上海) 1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7、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 18、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围绝经期综合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症状体征 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大致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约3/4的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妇女可以出现。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2 用药治疗 3 饮食保健 围绝经期综合征吃那些对身体好? 1.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糖类丰富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2.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香蕉、草莓、猕猴桃、白菜、青菜、油菜、香菇、紫菜、海带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阴部的瘙痒和炎症。 2、酸涩收敛之品,易导致瘀气滞血,应予避免。辛温发散,利于行通,可食:但不宜过多,因辛辣刺激过甚,疼痛亦会加重。 3、少吃或不吃菠菜。若非吃不可的话,可先将菠菜在热水里焯一下,使部分草酸溶于水里,然后再捞出食用,这样人体就可减少一些草酸的摄入。 4、忌吃油腻熏炸之物,忌吃烟酒、公鸡、羊肉等温热发病之物。 5、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6、戒烟戒酒。烟酒刺激性很强,会加重炎症。 4 预防护理 1.医疗保健人员应以积极主动与更年期妇女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消除恐惧与疑虑,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对待更年期。 2.对更年期妇女的家人,主要是对她们的丈夫也要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帮助他们了解妇女更年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在一旦出现某些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时,应给予关怀、安慰、鼓励和同情。 3.更年期妇女最好半年至1年进行1次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和防癌检查,有选择地做内分泌检查。医疗保健人员应向更年期妇女提供优质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或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中西医结合之我见

! 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之我见 1.中医特点与不足。 中医学,被认为是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精华的唯一象征,也是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仍然能够中医学,被认为是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精华的唯一象征,也是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仍然能够活跃的影响着众多国人生活的唯一国粹.中医学产生于古代人们与疾病的不断斗争的生活实践中,深受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影响,并在与之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伟大的中医理论。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一代代医家的实践和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医学.直至清代叶吴薛王等人还创建温病学说,它的理论直至19世纪初仍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体系。其中许多理论观念都具有超前性,时至今日仍然是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它的整体观念与整体观念下的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疾病防治观念是其灵魂所在,也是现代医学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中医学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药物的作用的认识,都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它不仅仅从单个器官,单个系统,单个病因局部上认识和治疗疾病,而是从人体内外环境、内部各个系统、多种病因上进行整体认识和防治。认为疾病是由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阴阳失衡”所产生的整体反应。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和途径收集病情资料,再经过思维判断,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从而提高机体的正气,驱除邪气,平衡阴阳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产生于古代,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中国人特有的思维逻辑方式,不可能深入的了解人体内部细微结构与疾病的微观变化,夸大了整体认识的作用,认为把握整体就可以掌握局部,从而不能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具体的局部的内容.仅用直观观察,类比归纳以及简单推演法而没有确切的定性定量的客观指标和方法,缺乏实验科学的基础,对事物的认识与判断不可避免的带有较浓厚的随意性,模糊性,猜测性。由于它的理论较为封闭,所以近代以来发展缓慢 2.西医特点与不足。 西医学也同样是产生于西方人与疾病抗争的生活实践中,它的发展受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影响,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能非常容易的运用不断出现的现代科技成果,发展迅速。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西医学处于不断的进步当中,研究水平从器官到细胞再到分子水平,从不同层面认识和研究疾病,而这仅仅只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它从微观上对生命以及疾病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与认识,重视形态的变化以及此带来的功能改变。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较为强调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手段的异常改变。因此,可以对疾病的诊疗制定较为客观的标准,从而便于进行研究评价。 同样因为指导思想的影响,使西医学同样存在着局限,它过于强调实证,重形而相对轻功能,重视局部而对整体关注不足,因而使之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对许多疾病和生命现象以及规律无法认识,对多系统多病因以及功能性疾病方面治疗乏术,疗效较差。 3.中西结合研究的现状。 正是认识到中西医学之间彼此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所以从清末就有有识之士倡导“中西医汇通”,直至到上世纪50年代提出国家“坚持中西结合方针”,但回顾中西结合的道路,仍然充满坎坷与迷茫,有坚决反对结合的,有主张中医全盘西化的,有悲观的,亦有充满希望的……。可以看出,对待中西结合不管从指导思想上还是概念上或者是实践中,都远未达到共识,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目前的中西结合多停留在低层次上,主要是临床治疗上比较生硬的结合,距创建一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新的医学体系(包括理论和临床)还有很长的路。 4.中西结合医学方向之我见。 中医与西医的研究对像均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规律,研究目的均是

我对中西医的一点感受

我对中西医的一点认识 当代西医的前身是近代科学,是在近代西方征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学科,强调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斗争,制造冲突,予以消灭;而当代中医的前身是古代科学,是在古代中国和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学科,无论儒道佛,都强调“和”。 一般而言,西医所揭示的病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直观的,共性的,是可以通过相关检验证明的,而中医则是根据长期以来的对内(人体)外(自然界)环境正常活动和异常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的规律,所揭示的病因与病证的关系是抽象的。总而言之中西医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起源及理论基础不同:中医是以我国特有的阴阳学说为基础,从整体上讲求阴阳平衡,治疗方案首先讲求调理阴阳,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治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是构成中医理论的基础和要素。治疗方案讲求治本为主,标本兼治;西医是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非常客观和直观地把人体和病因分析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西医针对性地治疗,不等于是片面的和微观的,这是人们对中医和西医的误解。中医不等于不讲求局面,西医不等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研究疾病的观念不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和世界万物合而为一,通常都是通过全身治疗来治疗某一部位的疾病,以宏观的思想来认识疾病,故其研究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治疗疾病注重经验;西医讲究微观的思想认识疾病,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疗疾病注重微观证据。西医对待疾病是一种是战争模式,发现病因,找到病灶,予以消灭,把疾病看着是敌人,“对抗治疗”是西医对付疾病主要手段。中医是一种平衡模式,“扶正祛邪”、“调节平衡”是中医治病养生的主要方法,目的是使得疾病或自身原因导致的身体紊乱,通过这两大手段,达到有序和正常。如对乙肝的治疗,西医在肝功能正常时主张不治,因为没有药物可以杀死乙肝病毒,中医用扶正祛邪的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3·对人体和疾病认识的出发点不同:西医是静态研究,而中医是活体考察。西医建立在尸体解剖基础之上,重形态结构,借助于现代仪器,达到微观认识的高峰,因而重视检测指标,重视病因,结果,基本上属于生物医学的模式;中医建立在活体考察之上,重功能状态,重患者的主观感受,重证候表现,重视疾病的过程和趋势,重视气候、环境、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4·诊断方法不同:西医借助于各自先进仪器,目的是弄清病因、发现病灶,找准病位。中医则用望闻问切四诊,直接利用医生的感官来收集患者的信息,进行活体考察,动态分析,辨证思维。至今在国内还没有发明一种仪器可以代替四诊,进行全面的动态考察。四诊是古老的,但绝不是落后的。 5·药物来源不同:西医是工业生产的化学合成药,是通过实验室研究出来的;中药是大自然生出产的药物,通过“药食同源”的道理尝试出来的。西药单纯,靶向治疗,起效快,作用力强;中药复杂,方剂讲究君臣佐使、煎煮方法,发挥综合疗效。大部分西药用于治病,也只有得病时才能用,因为药物作用单纯、专一;而中药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养生保健,因为方剂讲究药物的协同配合,能够兼顾各方面。 6·治疗方法不同: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各种剂型或结合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手段进行治疗;而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及化学药物对疾病治疗。 中医与西医都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与转归的科学,然而西医的理论体系较为独立。中医与西医的研究对象主要都是人体,西医的研究对象相对广泛,比如:普通动物等。中医治病,发现早、治疗彻底、对机体没有损伤

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当今中医、西医、中西医是三个独立的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中医、西医都已有明确的含义,中西医却是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四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医学”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都选择病情危急是用西医诊治,而在病情稳定以后选择用中医诊治。虽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也算是中西医结合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也在飞速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医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使得西医需要从传统中医中获得补救。而中医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不注重实体器官组织的规律治疗见效慢。这就要求了两者的结合,相互渗透和吸收融会贯通,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一般说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的大量病例,确定了许多种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我们就会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这样就发展成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和西医的分型依据是不同的,例如西医常以病理组织学变化,局部的功能变化或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属性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而中医则常依据整体的反应性或功能变化。但由于中医西医的着眼点和依据等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分型中中医和西医的证型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代替。祝世讷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中提到:辩证和辨病相结合的理论意义在于,不是把‘证’与‘病’一一对应得合并起来,而是要科学的阐述各自特定的内容与特点,客观的把他们放在恰当的位置,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交叉的就是交叉的,想关的就是相关的,无关的就是无关的;进一步还应理清‘证’、‘病’与现在尚未认识清楚的、将来会认识清楚的那些新病的关系;把所有这些都融合到新的疾病概念和疾病谱系中,走向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统一。 中西医医学结合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有某个人单独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逐渐的完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六十到七十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辩证分型的方法分析疾病,并开展研究,已经出现了一批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八十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总之,中西医结合40多年的进展是重大的,成就是显著的,无论是在中国医学史还是世界医学史,都开拓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表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现有研究成果的临床价值、理论价值可能仍是有限的,但其学术意义、历史意义却是深远的,在许多方面可能超出了我们今天已经看到的那些价值。 作为一名中西医临床的医学生。我认为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明显的幼稚性伴随着其强大的生命力一起显露出来。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