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政治-2018年高考时政热点练习(十四套专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最新

高三政治-2018年高考时政热点练习(十四套专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最新

高三政治-2018年高考时政热点练习(十四套专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最新
高三政治-2018年高考时政热点练习(十四套专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最新

2018年高考“时政”热点练习

专题一十六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回答l、2题

1上述材料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中国共产党在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④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组织领导 ( )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决定》和《建议》的通过①有利于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制度和法律的保障③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的决定权④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大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的权力(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回答3~9题

3下列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理解正确的是 ( )

A公有制在各个领域都必须居支配地位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公有制在各个地区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B对基建投资的控制力

c对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D.对重要行业的控制力

5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包括①股份制②股份合作制③私有制④租赁制、承包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体现哲学辩证法的原理是 ( )

A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排列顺序不同会引起质变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c实践决定认识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 )

A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B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c说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利用

D背离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要求

A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在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9在我国,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原因

是 (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D“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有利于宪法最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并且全会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改建议案”将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回答10-13题

10从哲学上看,材料体现了①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②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⑧④

11修改宪法部分内容①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修改宪法部分.从经济常识看 ( )

A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B.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D修改宪法部分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

13材料体现了 (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宪治国的统一

D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

【解析】

这一组试题是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相关内容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丁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些新的提法和创新.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政治学科内的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第l题,在党的会议上通过了《决定》和《建议》,表明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和党的地位。③的说法是错误的,党不是国家机关,就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因此,不能将党和国家的职能混为一谈。④是正确的,但题干没有体现,不选。第2题,考查了《决定》和《建议》通过的重要性。③的说法是错误的,将党和国家的职权混为一谈。④的说法也是错误的。第3题,考查了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正确理解。A错在“各个领域”。c错在“各个地区”。D说法太绝对。第4题,考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第5题.③的说法是错误的。第6题.B、c、D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第7题,考查了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性。第8题,考查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A不属于要求。c、D是错误的。第9题.考查了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原因。而B、c、D是具体原因,不选。第10题,考查了哲学唯物论、认识论和人生观的知识。第11题,考查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现实意义。第12题,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考查了修改宪法部分的重要性。B、D是错误的,不选。c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第13题,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考查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参考答案】

1 A

2 A

3 D

4 c

5 A

6 B

7 A

8 D

9 A 10 B 1l B 12 A 13 D 14 D 15 A 16 A

专题二“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每一个共产党员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十六大报告指出,党要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l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每一个共产党员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2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为什么党“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请从经济、哲学、政治角度加以分析?

4.为什么十六大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重要任务?请从经济、政治角度回答。

【解析】

本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一热点为背景材料编制的政、历学科间的综合试题第l题从历史角度审视共产党员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的原因和意义。第2、3、4题是以政

治学科内的知识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综合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其次要找准背景材料、设问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最后要按照设问的指向,运用有关知识,结合背景材料逐层分析。

【参考答案】

1毛泽东之所以告诫每一个共产党员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是因为当时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使命.三大战役胜利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武装斗争转为经济建设,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开始抬头。2物质决定意识,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源泉;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3从经济角度看,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从哲学角度看,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要求我们抓重点、抓中心、抓发展;从政治角度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经济上,我国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又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提高“五种能力”,因此,十六大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重要任务;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尤其要加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十六太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列为党的重要任务

专题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材料一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强调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套信用体系”。

材料= 当前不讲信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如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合同欺诈现象还相当严重。还存在金融诈骗,赖帐拖欠,出口骗税.盗版侵权等种种不讲信用的行为。这些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l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论角度说明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解析】

回答第1问,要结合市场交易原则说明;回答第2问要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回答第3问.要注意这是国家行使相关职能的体现.

【参考答案】

1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就没有秩序.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是要求诚实守信。

因此,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不讲信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在广泛倡导信用观念的基础上培植和维护信誉.有利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性质决定的,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转化社会风气,维护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国家在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职能。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热点背景】 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 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 (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三)组建农业农村部。不再保留农业部。 (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七)组建应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八)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九)重新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十)优化水利部职责。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十一)优化审计署职责。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十二)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二、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

(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二)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三)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五)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六)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七)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八)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 (九)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 (十)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 (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十大举措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该加强的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 (二)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 (三)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 (四)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 (五)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

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 热点专题二、聚焦杭州G20峰会,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热点专题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四、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热点专题五、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热点专题六、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热点专题七、神舟十一号奔天宫,载人航天精神启新程 热点专题八、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热点专题九、赏传统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 热点专题十、关注健康中国20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一:时政热点的考查 政治是一个亲时政热点的学科,因此在时政热点的复习上很多考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此笔者认为这种重时政热点的误区必须纠正。高考政治会考查时政热点这毋庸置疑,但是考查的形式是用学到的知识点去分析相应的时政热点。因此,考试考的不是时政热点是什么,而是已我们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为什么,怎么样。对事实的合理的评论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根据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有以下问题希望考生高度重视: 1.依法治国,"四个全面"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⑴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的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的立法工作,结合人大

公民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和要求。考查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⑵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考查认识论部分中国法治认识的发展。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互联网经济,经济发展新常态。 ⑴经济生活角度 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⑵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 ⑶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系统优化,质量变,发展原理

3.雾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⑴经济生活角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 ⑵政治生活角度 政府职能,公民政治参与 4."一带一路",亚投行 ⑴经济生活角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⑵政治生活角度 世界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⑶文化生活角度

文化传播、多样性,中华文化包容性 ⑷哲学生活角度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二:出题方式的设计 高考政治的考近几年来的出题方式越来越灵活多变,考查也更多的侧重学生能力,越来越强调考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出题方式和题型的练习一定要以本省的历年真题和一模二模题作为蓝本,在千锤百炼中培养出对于特定考题形式的定向的条件反射性思维。 综合全国各个省份考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建议考生一定要强化注重: 1.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函数图表的分析,数据的归纳分析,相关现实问题的计算建议考生务必练习掌握。

2017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1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7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 (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材料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创 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 盾,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政府抓住转变 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政府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有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府创新深化改革监管机制,推动 改革,促进发展。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 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精准调 控;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二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 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时政热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那么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有哪些?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希望对同学们高考有所帮助! 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义伟大旗帜,弘扬主旋律。 ⑥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四、哲学生活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由我国面临的现实矛盾决定的。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现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深化文体改革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练:二十四节气入遗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回答1-~2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这种科学认识,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宣敏儿独特的风格 ②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科技成果 ③要坚持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在当前区域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影响,整个季节循环去整体增暖。这说明: ①正确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②真理随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③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指导实践 ④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④增强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满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 ①认识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真实联系 ②节气文化的形成体现了事实判断以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终极真理 ④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历史中,每一个节气对应的诗歌都不少。在文人墨客笔下,它们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②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备考微专题一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备考微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 【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经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审定,质检总局核报国务院同意,授予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等9家组织以及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级技师高凤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于2012年由质检总局申请、国务院批准设立,评选周期为两年。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由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共同组成评选表彰委员会,组织开展评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并表示,要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获奖者为榜样,狠抓质量,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职能。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2.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加快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国际竞争的实质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尤其要重视以质量提升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充分运用了质量基础标准的引领作用,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2018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人工智能

2018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人工智能 【背景材料】: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热点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从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执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近年来,码头作业这个首经的劳动密条型行业,正逐潮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17年12 月10 日,上海洋山港口期开港试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量车流不息,却不见一人在操作,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耗时5-10分钟,时效明显提高。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它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14分) 答:运用人工智能能够提高我国港口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推动港口行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6 分) 降低港口行业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我国 港口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6 分) 2.(14分)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2017高考时政热点专题-----“分享经济”

2017高考时政热点专题-----“分享经济” 专题目录: 一、分享经济的内涵解读 二、分享经济与教材知识的对接 三、分享经济的相关练习 一、分享经济的内涵解读 2016年2月28日,《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在京发布。 1.含义: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 经济活动总和。 2.条件: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基于位置的服务(L BS)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分享经济成为可能。 3.特征: ——技术特征:基于互联网平台。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尤其是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海量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得以迅速建立联系。 ——主体特征:大众参与。足够多的供方和足够多的需方共同参与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客体特征: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 ——行为特征:权属关系的新变化。一般而言,分享经济主要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采用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部分使用权,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效果特征:用户体验最佳。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分享经济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能够以快速、便捷、低成本、多样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文化特征:“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分享经济较好地满足了人性中固有的社会化交往、分享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顺应了当前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 4.分享对象及类别: 一是产品分享。二是空间分享。三是知识技能分享。四是劳务分享。五是资金分享。六是生产能力分享。 5.关键要素:闲置资源是前提,用户体验是核心,信任是基础,安全是保障,大众参与是条件,信息技术 是支撑,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目标。 二、分享经济与教材知识的对接 1.消费的类型: 租赁消费: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③④⑤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2017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感动你我 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热点扫描】 中央电视台2017年2月8日晚播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考点链接】 一、《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把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这些人物事迹,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电视台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能够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举措。 二、《生活与哲学》角度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2016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每一个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全部生命践行着爱,传递着爱。他(她)们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是人生的楷模与典范。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们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2017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复习学案6

微专题二十四推进信用建设构建信用中国【背景材料】 2016年8月1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0个“诚信之星”的先进事迹,褒扬诚信行为,倡导诚信理念,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发布的10个“诚信之星”包括: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信义兄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诚信企业和孙世福、徐兰英、李江福、李国武、叶奕锐等诚信个人。在这些“诚信之星”中,有的以诚信铸造金字招牌,诚信经营、维护契约、公平竞争,靠信誉打造品牌、赢得发展优势;有的视诚信为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真诚做人、守信做事,以诚信彰显人格魅力和道德高度。这些“诚信之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重信践诺、信誉至上的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在全社会公开发布“诚信之星”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必将有力促进诚信文化建设,增强全体公民的诚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推动诚信社会、诚信国家建设。发布活动现场播放了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短片,展示并诵读了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楹联和诗词,主持人对“诚信之星”代表进行了采访。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只有加强道德建设,企业才能唤回诚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2.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要求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没有市场规则就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3.要注重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假冒伪劣产品折射出一些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道德的缺失。要加强道德教育,特别是提高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和诚信意识,唤起企业经营者的道德和良知,用道德这一内在的品质要求来约束企业经营者,提高其素质。 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假冒伪劣产品因其不具备其应有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具备价值,不能成为商品,且因其有毒有害,更应成为国家社会打击的对象。 5.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只有诚信经营,才能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些企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因此,公司经营活动要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做到诚信经营。 6.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

2017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携手G20合作又共赢资料

携手G20 合作又共赢 【热点扫描】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随着中国迎来G20时间,数十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即将聚首西子湖畔,共绘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新图景。邀请历史上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会,将“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列为重点议题——别具深意的安排,突显中国主张,诠释着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世界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担当。 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是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重要力量。从华盛顿到杭州,国际金融危机绵延8载、余波未平,主要经济体政策明显分化、保护主义抬头、多边合作受阻等挑战层出不穷,阻碍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从历史驶向未来,G20巨轮如何汲取合作共赢的精神动力,怎样以包容联动式发展破解增长瓶颈、完善全球治理,考验着各成员的决心与行动,更让国际社会对杭州峰会充满期待。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召开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在浙江杭州举行讲有利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在浙江杭州举行是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表现。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二十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合作共赢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是时代的主题。二十国集团第十一次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展开讨论与合作,符合时代的主题,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发展将会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将会同二十国集团各会员国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三、《生活与哲学》 1.普遍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二十国集团将联动式发展。

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二):微专题二十三 弘扬女排精神 增添中国力量 Word版含答案

微专题二十三弘扬女排精神增添中国力量【背景材料】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倒数第二个比赛日,在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为中国代表团拿到里约奥运会第26枚金牌。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中国队三人得分上双,朱婷得到25分,其中扣球24分,发球1分,惠若琪贡献13分,徐云丽12分,袁心玥9分。中国女排在小组赛排名第4的不利情况下,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屡克强手,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充分继承和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中国女排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世界的高度赞扬。中国女排再度获得殊荣之际,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排球协会收到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天津市体育局等单位和部门发来的贺信。多年以来,全国各省市以及各省市体育局、排球中心、训练单位、俱乐部、运动队给予中国排球运动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中国女排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国人民,体育界各兄弟单位,中国排球界同仁的支持与帮助,荣誉属于所有关心支持中国女排的人。在开创中国排球事业更美好的未来征程中,女排姑娘们将继续努力,发扬中国女排精神,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续写新的辉煌。 【考点链接】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女排是唯一以自身运动命名为精神的队伍,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传承支撑她们执着坚持,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历史沉淀支撑她们逆势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女排精神”默默的沉淀、完善,静静地等待着爆发,最后使女排重归巅峰。 2.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弘扬女排精神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女排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要继续通过看女排比赛、讲女排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女排精神适时贯穿到生活与工作中,让这种精神融汇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努力培养更多的四有公民。 4.大众传媒的功能。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利用大众传媒向全国人民宣传女排精神,对中国人民激昂士气,万众一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发挥这种精神的激励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应该向女排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直面挫折、磨砺意志、自立自强、与人为善的优秀品德。 8.文化交流与传播。奥运会后,女排运动员与香港市民面对面互动交流,在香港再掀奥运热潮。这些活动延续了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极大激发了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为香港社会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气氛,注入了正能量,社会各界对此好评如潮。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女排精神具有历史的传承性、现实的针对性,对内能鼓舞干劲、提高凝聚力,对外能树立形象、扩大传播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八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专题八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背景材料】 2016年7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主席唐家璇和约450名中外嘉宾出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在4场大会和22场小组讨论中,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位中外嘉宾就国际安全与大国合作、亚太安全秩序、国际反恐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世界和平论坛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论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拓展,成为各国有识之士探讨国际安全形势、探寻破解安全难题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此次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针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仲裁案是一个充满政治偏见的典型案例,其诉求是出于政治目的包装和单方面提起的,仲裁庭的组成是出于政治目的临时拼凑的,仲裁结果是为实现政治图谋精心炮制的。仲裁案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中菲之间的争议,也不是为了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这种做法违背了法治精神,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上开启了危险和恶劣的先例,必须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发展是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过去几十年,东亚一直被视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区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在发展自身、惠及本地区人民的同时,东亚肩负着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作用。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论坛上,中国对世界和地区安全的贡献获得积极评价,南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多数与会嘉宾认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希望相关方尽快进入谈判协商的轨道,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 【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我国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是我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独立权。中国是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对南海地区行使主权的国家,应该说历代政府在岛屿的归属上都做了自己相应的工作。 2.主权国家要认真履行国际义务。中国全面、完整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认真履行自身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提出的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并行的思路,既明确了无核化的大方向,又能够合理平衡的解决各方关切,有利于各方相向而行。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2002至2003年,中国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订了DOC,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里规定各个国家如果有领土争议,可通过和平的方式对话、协商、谈判解决。这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 4.联合国的作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各国利益相互交融,安全威胁复杂联动,不仅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更要发挥好联合国的作用。事实上,联合国在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5.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们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谋求势力范围,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充分尊重和照顾其他国家的正当关切和权益,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美国和韩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与各方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努力背道而驰。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国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 7.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组织都不要指望通过所谓的“仲裁

2017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三集)八 讲好中国故事 唱响时代赞歌

微专题八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 【背景材料】 2016年10月9日晚,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迎来收官之夜。作为国庆期间陪伴了观众8个夜晚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民歌大会》在圆满完成节目使命的同时,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成功地在当前令人眼花缭乱的综艺市场中撕开了一个口子,一跃成为现象级节目的典范。《中国民歌大会》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我国民族民间原生歌曲为内容主体,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丰富的艺术手段、精美的景观呈现,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中国民歌版图”。32组来自各民族、各地域的民歌选手们联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中国民歌大会》艺术性很强,不是简单的再现民歌,而是用艺术的美来提升生活的原生态。讲述民歌故事,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全国观众特别是向80后、90后观众,普及民俗文化知识和音乐知识。”《中国民歌大会》的良心制作不仅收获了观众缘,很多的专家学者和老艺术家都对其给予了肯定。不少和蒙曼一样的行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民歌大会》的诞生充分表明了传统音乐元素并没有随着岁月而失去光泽,而是在现代音乐的包装下还能熠熠生辉,只是在这个时代的聆听者要懂得发现和珍惜这些艺术珍宝。民歌由历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仅靠口头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一;而包括民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DNA。无论哪一首民歌,都是将民族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照进现实生活,从而造就出携带民族基因的不朽文化。《中国民歌大会》本着寓教于乐的节目宗旨,对民歌文化进行挖掘和弘扬,不仅对大众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所助益,也对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1.政府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和整理的力度。在增加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同时,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群众民歌活动从精神层面上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政府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的体现。 2.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运用多种方式,包括光碟播放、比赛等形式,开展群众民歌活动,扩大了民歌活动队伍,充实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文化优秀人才,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氛围。这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心声,它最真实、最生动、最直接地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人民斗争走上了新的阶段,也使反映人民生活斗争的民歌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民歌中出现歌颂党这一主题是必然的。 4.综合国力竞争。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弘扬民歌艺术,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国民歌大会》有着极为丰富的道具设置,蒙古包、渔船、织布机、大高台这些表演者日常生活中的实物,都被当作道具搬上舞台。有许多动物演员参演,孔雀、白马、汗血宝马等都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舞台上,勾勒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随着节目的热播,《康定情歌》、《赶集》、《乌苏里船歌》、《鸿雁》这些大家曾经非常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畔响起,一时间在观众中掀起一股民歌热潮。 3.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中国民歌大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举办中国民大会,为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5.传承优秀文化。通过文化知识的世代传承,使得人类文化的资源日渐丰富,人类文化的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一中国首次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

微专题一中国首次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 【背景材料】 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系统白皮书的相关情况。此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在卫星导航领域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共约5800字。其中正文共五章,包括发展目标与原则、持续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服务、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北斗系统白皮书全面介绍了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北斗系统的理念主张,展示了北斗系统的进展成就和广阔前景。据介绍,北斗系统白皮书也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100部白皮书。中国政府为某一系统发布白皮书是很罕见的,北斗系统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北斗系统或者说卫星导航系统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中国发展建设北斗系统的决心和信心。白皮书还正式公布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部分性能。白皮书称,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据专家介绍,其定位精度等技术参数与GPS民用信号相当。目前中国共发射了2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4颗试验卫星,也叫北斗一号,剩下的都是北斗二号。该专家称,未来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由3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组成,性能将优于现在的北斗区域导航卫星系统,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有突出特色,性能上各有千秋。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2015年国内卫星导航总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约30%;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掌握卫星导航芯片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北斗芯片跨入40纳米新时代。 2.财政的巨大作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应用开发,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积极培育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北斗产业链,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推进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产业环境,提升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一批北斗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如研发成功国产高水平北斗导航芯片、国产全球首款北斗米级定位精度手机等,引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进入创新和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4.公司经营与发展。我国相关卫星公司确定了以惯性导航、环境控制、无人平台为主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方向,围绕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工作主线,秉承“唯实、创新、开放”的企业精神,全面实现建设中国兵器导航与控制技术研发、核心系统生产基地的目标。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外,其它科技创新活动在研发方向、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都要放手让市场“说话”,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里结出累累硕果。 6.宏观调控。近几年,我国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军方应用工程推广、国家专项、区域和行业的应用示范项目、以及提供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的羲和系统和地基增强系统等建设和应用,促进了全面发展。 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北斗系统兼容业务的显著拓展,北斗+互联网服务将具有更大空间,交通、气象、渔业、林业、测绘、应急救援等民用市场规模也将继续扩大,北斗系统正在方便地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手机信息、自驾车辆等导航服务更加及时快捷。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鼓励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支持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超宽带等信号的融合定位及创新应用,推动卫星导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