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9-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9-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9-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 B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 C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智商计算公式,该

生的智商为(C)

A、80

B、100

C、120

D、81

4、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

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

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A)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儿童在知道“白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新概念。这种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类属学习

7、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 B )

A、定势

B、变式

C、直观

D、迁移

8、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

响的结果。( D )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9、下列那种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 A )

A、书写技能

B、阅读技能

C、写作技能

D、心算技能

10、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1、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C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学习英语单词属于( B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13、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 B )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14、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厉害关系。根据柯尔

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 A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15、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 C )

A、情境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发现学习

二、填空题:

1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17、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沉思型认

知方式。

1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

构。

20、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

症。

21、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可控性。

22、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经验类化

说。

2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

观。

24、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6、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颖奇特、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28、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皮格

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29、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3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31、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三个

阶段。

32、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3、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34、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

注学生三个阶段。

35、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队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学生所在团队中的相

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三、简答题:

36、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答: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8、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9、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答:①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②情感目标;

③动作技能目标;

40、简述影响学生观察直观对象的主要感知规律。

答:①强度律;

②活动律;

③差异律;

④组合律。

4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地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织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实习。

四、论述题: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

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43、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

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

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

适当观念、学生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本案例来看,材料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

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于1903年,其作者是( B)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廖世承

2. 某人在读一首短诗,10遍刚好就能成诵。但他在能背诵之后再读5遍,这种刚好成诵以

后的附加学习,被称为( C )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过度学习

D、组块化编码

3. 某小学生喜欢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偏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难以从复杂图形中找出镶嵌

于其中的简单图形。根据威特金的理论,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B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深思型

4.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学生动机结构中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从

发展的观点来看,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 A )

A、儿童早期

B、儿童后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5. 某小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但喜欢看动画片。家长规定,只有在进行半小时的锻炼之后

才允许看动画片,这样,该生锻炼时间相应增加。这种用高频活动强化低频活动的做法,在行为塑造中称为( D )

A、餍足

B、消退

C、分化

D、普雷马克原理

6. 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种把具体、特殊的经验应用到有限情境

中的迁移,称为( D)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7. 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后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A )

A、高原现象

B、功能固着

C、高峰体验

D、定势

8.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依据的学习理论是( C )

A、联结学习论

B、认知学习论

C、建构学习论

D、信息加工学习论

9. 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

的分类体系中,它属于( D )

A、精细加工策略

B、调节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10. 学习质量与重量、热与体积、遗传与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 D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

11. 立榜样、树标兵和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做法,让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间接受到强

化。这种强化就是( A )

A、替代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外部强化

12. 着眼于社会要求,开始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

反之则是错的。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 B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13.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什么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D )

A、知识

B、智力

C、认知方式

D、期望

14. 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C )

A、时快时慢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验证假设

15. 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始状态、目

标状态和操作过程,即形成问题表征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B )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 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17.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阐述了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的可能性。

18. 桑代克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规律,既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率。

19. 奥苏伯尔认为,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除了学习者头脑中有适当观念外,还必须具有

意义学习的心向。

20. “大地是扁平的”,“太阳围绕地球转”,学生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

知体系,被称为错误观念。

21.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

特征。

22.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3. 安德森认为,技能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24. 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问题解决策略,称为启发性。

25.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6.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7.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8. 因看到鸟的飞翔而飞机,因丝茅草割破手指而发明锯子,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是原

型启发。

29. 我们的不良情绪不是由事件直接决定,而是由非理性观念造成的,这就是区里斯提出的

理性情绪疗法中的基本思想。

30.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过程。

31.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勒温认为,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与

个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过程中。

32. 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包括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33. 维纳提出三维度六因素的归因模型。三维度指稳定性、内在性和可控性。

34. 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的经验类化理论(或概括化理论)的心理学家是贾德。

35.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除了能对行为结果作出主观判断之外,人还能对自己是否能够成

功地完成某项行为作出主观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效能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 简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具有以下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7. 简述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措施。

答: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

38.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9. 简述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的主要特点。

答:1.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特点:服从权威;对行为的判断主要看结果,而不考虑动机。

2.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特

点:服从规则;对行为的判断注重动机。

40. 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暂时隔离法

6.自我控制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1. 谈谈学生的性格特征差异及其表现。

答: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如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对学

习、工作和劳动的态度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等

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特征,如在感知、记忆、思维方面的态度

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在情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特征,如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

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态度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方面的个人特点,如目的性、独立性、

果断性等

42. 某老师上发散思维训练课,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尽可能列举带“土”字结构的汉字。甲

同学列举了10多个,但大多是同一类型:“土”作为左偏旁的汉字,如地、埋、坑、坊等等。乙同学也列举了10多个,但却是不同类型:“土”字结构有的在上方,如幸、袁等;

有的在下方,如尘、型、垒等;有的在右边;如灶、社、肚等。丙同学只列举了少数几个,但与众不同,“土”字结构嵌在字的中间,如庄、在、著、奢等。什么是改革思维,如何评价学生发散思维的质量,改革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请根据这些心理学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

答:

发散思维是沿着问题的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评价发散思维的质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指标: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发散思维训练方法有结构扩散、用途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方法。

从上述案例来看,该老师采用的是结构扩散方法,即以“土”的结构为扩散点,尽可能多的举例包含该结构的汉字。在该案列中,甲生的发散思维,尽管流畅,但不变通、不独特;乙生虽流畅、变通,但不独特;丙生虽独特但不流畅变通。因此,三位同学的发散思维都存在一定缺陷。老师应让他们取长补短,促进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大致为( A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儿童关于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观念,是发展到下列哪一阶段才具有的(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C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明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小明的认

知方式属于( D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深思型

D、冲动型

5、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B )

A、异物进入喉咙,引起咳嗽

B、从不会操作电脑到会操作电脑

C、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

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6、一年级学生小明,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或认可崦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 B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求知欲

7、小红因完成了作业,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小红看电视的禁令。家长采用的这种强化措施属于

(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8、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这一目标是( B )。

A、情感目标

B、行为目标

C、动机目标

D、态度目标

9、从迁移的方向看,小学儿童运用已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属于( D )。

A、负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0、已经掌握了“动物”这一概念,再学习“马”这一概念,属于(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整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下列归因中,归属于外部而稳定因素的是( D )。

A、努力

B、能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2、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称为( B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红砖的用途,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 )。

A、发展思维

B、辐合思维

C、经验思维

D、理论思维

14、根据遗忘的干扰说,当学生学习一系列的词汇后立即对其测验,测验结果通常会出现( C )。

A、只有开头几个词汇记忆较好

B、所有词汇都没记住

C、开关和最后几个词汇记忆较好,中间的词汇容易遗忘

D、只有最后几个词汇被记住

1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二、填空题:

16、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学生。

1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8、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19、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班杜拉。

20、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

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

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权威(他律)阶段。

2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定势。

23、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适。

24、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2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26、约束群体内成员行为准则的群体动力表现被称之为群体规范。

27、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称为该行为的关键期(敏感期)。

28、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担心“学生喜欢我吗?”等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其职业成长这里

主要处在关注生存的阶段。

29、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30、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个别化教学。

31、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

总结性评价。

32、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并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是头

脑风暴训练。

34、人们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来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功能固着。

35、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三、简答题:

3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①创设适应的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7、简述桑代克试误学习的主要规律。

①准备律;②效果律;③练习律。

3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特征;②知识经验;③定势与功能固着。

39、简述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形式。

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40、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①依从;②认同;③内化。

四、论述题:

41、论述正例、反例在知识概括学习中的主要作用。

①解释含义。正例: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的例证;

反例:包含概念或规则的部分特征,但不包含本质特征的例证。

②主要作用。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42、试用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强化观,对下面案例中的进行分析。

小玲很想能引起老师对她的关注,一直难以如愿。这天上课时,小玲在教室里吵闹,老是影响上课,老师非常生气地训斥她:“不要吵!你在干扰别人的学习!”但她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我行我素,甚至有些变本加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强化观认为,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在此例中,教师的本意是要给予小玲惩罚,但训斥的效果却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因这让小玲发现,干扰课堂是能引起教师关注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这种行为在受到了教师的训斥后并没有停止,而是变本加厉。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小学)

一、选择题:

1. 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是( B )。

A. 裴斯泰洛齐

B. 桑代克

C. 梅伊曼

D. 杜威

2. 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特点的时期是( C )。

A. 童年期

B. 幼儿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3.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结果而发生的学习,班图拉称之为( D )。

A. 认知学习

B. 条件性学习

C. 辨别学习

D. 模仿学习

4. 奥苏伯尔认为,在学生的学校学习动机中,附属内驱力表现最突出的时期是( A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5. 学习单词basket(篮子)后,再学习basketball(篮球),所产生的迁移是( D )。

A. 一般迁移

B. 普遍迁移

C. 非特殊迁移

D. 具体迁移

6.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B )。

A. 水果的定义

B. 产品的使用说明

C. 成语的含义

D. 雷锋精神的内容

7. 低年级小学生写字时,教师常带着全班学生先一直进行“书空”练习,然后让学生各自

用笔写字。这种“书空”练习属于( A )。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8. 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 B )。

A. 组织策略

B. 复述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精加工策略

9. 学生思考问题时,思维灵活多变,不容易受习惯、定势的影响,这是发散思维( D )

品质的表现。

A. 流畅性

B. 精确性

C. 独特性

D. 变通性

10. “凡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

德判断处于( B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普遍伦理取向

11. 下列学生行为中,不属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是( D )。

A. 上课漫不经心

B. 与同学闲聊

C. 给同学发短信

D. 回答问题时语出惊人

12. 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艺术语陈述的教学目标是( B )。

A. 动作技能目标

B. 行为目标

C. 认知目标

D. 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13. 当小学生表现出期待中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发给他们小红星、盖字的卡片或特制的塑料

卡,让其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兑换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或活动。这种行为改变方法就是( C )。

A. 行为塑造法

B. 系统脱敏法

C. 代币奖励法

D. 自我控制法

14. 采用同一份量表,在相同的环境中,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测量,所测的结果与三个月

前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此量表有较高的测验( A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15. 对一位插班的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教师就同一内容连续重复讲了10遍,学生还没

有掌握好。若要这种教学状况,此时教师最需要反思的是自身的( C )。

A. 表达能力

B. 知识水平

C. 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意识

D. 组织能力

二、填空题:

16.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17. 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四个基本特征。

18. 学生把等边三角形既解释为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又解释为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根据

奥苏伯尔意义学习论,这表明该生的已有知识与等边三角形知识之间已建立了实质性联系。

19. 成就动机可分成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

20. 心理学上将学生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究称为归因。

21.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

22. 学生在掌握“四边形”概念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新旧知识同化的方式属于下

位学习(类属学习)学习。

23. 小学生在加法运算学习时,常将“数”和“单位”结合起来变成“数量”。这种心智活

动方式,加里格林称之为物质化活动。

24. 小明向爸爸妈妈咨询与同学交往的方式与技巧,这种学习策略属于资源管理(他人支

持)策略。

25. 学习策略训练包括三要素:一是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执行;三是了解策略的价

值及适用范围。

26. 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

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27.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

28. 根据作用于学生感觉器官的不同,教学媒介一般可分三类;多媒体、视觉媒介和听觉

媒介。

29. 李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年龄特征,通过创设动物在床上蹦蹦跳跳结果摔伤了

腿的动画情境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这种教学策略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30.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三者之间关系,从而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

31. 情感评价是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教师可通过编制由开放性

问题或

封闭式问题组成任意的问卷来测评。

32. 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

33. 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教师的热心(情)和同情心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34. 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敏感地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典型状况,并及时调节教学,这表明该

教师的专业成长已进入关注学生阶段。

35. 布卢姆认为,在掌握学习中,通常学生对所需学习内容的掌握至少要达到 80 %时,才

能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

三、简答题:

36. 简述知识直观的主要方式。

主要直观方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37. 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过程。

38. 简述学生良好思考习惯培养的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9. 简述皮亚杰关于个体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

②前运算处阶段。

③具体运算阶段。

④形式运算处阶段。

40. 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①服从。

②认同。

③内化。

四、论述题:

41. 试述“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需调整方法或活动结构。

兴趣、动机下降或疲劳。

基础知识不牢的制约。

42. 某心理学家做“水下打靶”实验。以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将他们分为两组,

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实验前,对一组学生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夫讲授过折射原理的学生成绩相同。但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即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明显,未讲授折射原理组的学生不能适应变化,错误持续发生,而讲授过折射原理组的学生适应快,投得准。

该实验是学习迁移的经典实验,这一实验主要说明的是哪种迁移理论?试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①该实验主要说明的是经验类化说(或概括化的理论)。

②经验类化说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先前学习获得的

一般原理会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概括化的理论或共同原理是产生迁移的关键。

③对教育的影响:应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

2013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小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6.教学内容

17.学习过程

18.生理自我

19.前运算

20.练习律

21.尊重的需要

22.负迁移

23.前摄抑制

24.原型内化

25.计划策略

26.检验假设

27.独创性

28.习俗水平

29.自律

30.动作技能目标

31.课堂社会环境

32.教师的领导风格

33.合作与竞争

34.标准化成就测验

35.反思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①相似性。(2分)

②原有认知结构。(2分)

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分)

37.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分)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2分)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1分)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分)

38.①家庭教养方式。(2分)

②社会风气。(2分)

③同伴群体。(2分)。

39.①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分)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2分)

③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分)

40.①教师促成的纪律。(1分)

②集体促成的纪律。(1分)

③任务促成的纪律。(2分)

④自我促成的纪律。(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分)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分)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2分)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分)

42.知识直观是个体对教学材料的表面特征(或表层意义)进行加工,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的过程。(2分)知识直观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类型。(3分)从上述案例来看,王老师所采用的直观类型是实物直观(3分),因为他是让学生感知实际事物,从而理解“方程”这一抽象概念的(2分)。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 试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 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 答:我国到达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都有认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每天怀着自豪而又好奇的心情,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偶尔因病不能上学,许多小学生是很难过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所吸引。一些小学生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特点,把游戏和学习混在一起,对学习仍然抱着游戏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听课时三心二意,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了事。这些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 3、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School)所作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 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 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 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 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 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 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 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答案: 1.A 2.C 3.B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D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作者是( ) A.杜威 B.斯金纳 C.霍尔 D.桑代克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5教学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神经系统 2.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这是因为注意的()不强。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4.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 A.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B.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的适应 D.抑制作用 5.在下列哪一项活动中,运用了再造想象?() A.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B.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一台新机器 C.舞蹈演员编排新动作 D.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新建筑物的形状 6.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A.记忆联想 B.记忆表象 C.幻想 D.追忆 7.逻辑思维也就是(),它强调思维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推导,并采用一定的思维策略。A.综合思维 B.抽象思维 C.分析思维 D.形象思维 8.小学生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A.具体化 B.抽象 C.概括 D.综合 9.下列关于小学儿童情感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小学儿童情感常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支配 B.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情感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C.一般来说,小学儿童具有很强烈的“向师性”,对老师充满崇敬和热爱。 D.小学阶段,儿童情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好的水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丰富性、可控性。10.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阶段处于()。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可逆水平 D.前习俗水平 11.()是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的因素。 A.仪表风度 B.心理品质 C.特点相似 D.特点互补 12.课堂里主要人际关系是()。 A.团结合作 B.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C.和谐民主 D.平等友爱 13.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4.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是()。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观察 15.巴甫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A.强度、指向性和平衡性 B.强度、指向性和灵活性 C.强度、平衡性和稳定性 D.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16.()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关的部分联系起来,从而使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形成一种从属或总括关系的学习。 A.归属学习 B.概念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狼孩等到了7岁才被发现获救,却再也达不到正常的语言发展水平,这体现了发展的()。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得首要职能就是( )。 A.计划决策职能 B.组织实施职能 C.指挥运筹职能 D.监督控制职能 2.学生品德得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与( )。 A.表达 B.外化 C.内化 D.反馈 3.王军外出时总就是怀疑自己家里得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抑郁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得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得东西 D.青春期少年得嗓音变化 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得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6.幻灯片与教学电影得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得人格障碍属于( )。 A.强迫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得就是( )。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得原因不包括( )。 A。遗传B.人际关系C.社会环境D.学校教育 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就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得课堂气氛 B.消极得课堂气氛 C.松散得课堂气氛 D.对抗得课堂气氛 11.按照智力测验得标准,智力超常儿童得智商最低临界值应就是( )。 A.130 B.140 C.150 D.160 12.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得预言效应称之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得德育方法就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得就是一种良好得( )。 A.教师权威 B.师生关系 C.教师能力 D.教师感召力 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得学习迁移均属于(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4、A 5.C 6.B 7.B 8.A9.B 10.D11.A12.A13.B1 4.B1 5.A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就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得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得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得认识,就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与价值标准所组成得有组织得认知结构。 2.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与她人得观点、情绪、思想、动机得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与对集体组织间关系得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3.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与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与理解得态度、科学得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与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4.动机:就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得内部动力,也就是激励人行为得原因,就是以需要为基础得,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得作用。 、简答题.简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得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合打印版)

简答简述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 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习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依据教师的素质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8依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 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1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一堂设计完成的启发式教学课应该包含连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论知足起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 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 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过程观 简答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 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 推断功能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 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 发展性3递补性 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则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 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 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 则6实践探究原则 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 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 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 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 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论, 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 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回 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 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 的回授调节 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 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 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各 种暗示手段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 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 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读书学习法2讨论学习 法3调研学习法4实践学习 法5循环学习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 些?1读书要明确目的2读书 要学会使用工具书3读书要 动脑筋4读书要不耻下问5 读书要学用一致5读书要有 创造 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 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 体育锻炼)2心理调节的方法 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 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 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 念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 观4形式观5情境观 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 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 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听 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 勤于解7重点记 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 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 教学技能的形式是以知识经 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 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 有可操作性 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 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 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 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 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 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 划、课时计划。 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 内容?1通过整个课程标准, 保证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 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了解 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 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 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 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创 造性,即依据教科书。3要反 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 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 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 则 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 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1在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 围2引出部分答案3提供与 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4指 明思考问题的方向5把一个 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 的问题6从难度较大的问题 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 方法进行提示 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 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 明确要旨的作用 3能使学 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 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 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中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 些?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 体现多维目标2适当确定各 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 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 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 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 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 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 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 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 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 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 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 形成性反馈 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 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 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 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 系。教学日益多煤化、综合 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 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 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 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 性强3共享性好 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 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 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 学促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 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 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综合应用题(教学法) 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 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1 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 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 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答:(1)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13年考试必备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你认为对的在表中打“√”,反之打“×”)(10%) 1、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研究证明,没有环境的刺激和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是不可能的。(√) 3、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包括学习自觉性和认识性兴趣两种主要的心理成分。(×) 4、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因而近年来对阅读策略研究较多的是理解策略,自我提问策略和总结策略是两种最主要的理解策略。(×) 5、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发展提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要研究如何促进二者和谐发展,切忌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6、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早于皮亚杰、晚于科尔伯格的研究结果。(×) 7、研究证明,小学生在道德品质上,言与行脱节的情况是很普遍的,而且年龄越小越不一致。(×) 8、“独自一个人不敢做的事,在群体中就敢做了”属于去个性化现象。(×) 9、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精确性高。(√)

10、主要着眼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策略设计,往往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主导策略,来解决教学组织形式等等核心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10%) 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属于(A 、客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B、道德性原则A. 2、研究中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的研究方法是(B)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3、(A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变式是指(B)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B、变换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不变 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 D、变换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不变 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推理能力 6、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C) A、一印象 B、共鸣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

教师资格证高校最全电子版

心理学 第一章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定义见后)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18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主“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19德国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0构造主义奠基人特,代表人物铁欣纳;省法,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21机能主义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心理机能。 22行为主义美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 2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整体”、“完型”。 24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 25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信息加工。 2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第二章 27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8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9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或称中间学科(前沿学科、综合学科)。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B )。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B )。A.25% B.50% C.75% D.100% 5.( A )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C )。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10.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1.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12.布鲁纳对( A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A.启发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3.( C )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A.课堂纪律 B.学生守则 C.课堂常规 D.班级日常规范 14.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B )。 A.不可知性 B.独特性 C.即时性 D.独创性 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 )。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16.通过( C )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性对角色混乱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一、测试说明:以下40道题,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2019年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省纸打印版

第一章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动机的基础是各种需要。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需要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情绪过程(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8意志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7.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9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12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3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 ,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18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 15德国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6.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欣纳。内省法,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17.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主张研究意识。 18.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主张研究人的行为。 19.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20.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21. 1967年,美国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信息加工。 2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28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中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廖世承1924年的《教育心理学》。4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49-56改造期,学习苏联; 56-66繁荣期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66-76破坏期十年动乱 76以后新生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35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教育任务不同、教育对象不同、社会职能不同、地位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 36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 特征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 4为实 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 法提供心理学依据。(社会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 的方 法论 原则 1客观性原则(本着是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 面目反映事物);2发展性原则(青年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 在迅速发展);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为实践服务,课 题源于实践,成果付诸实践);4教育性原则(符和教育方 针和原则)。 具体 方法 观察 法 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 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 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 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 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调查 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 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 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 个案 法 是对单个被试(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 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简答多,第二三节重点)42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3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角色期望。 44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条件下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对他相应的角色期望时,便产生了角色意识。 45教师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的 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 灵魂的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角色的影 响与作用 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 影响; 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4教师的举止言谈 对学生的影响。 (有声的言教 ,无声的身教 )。 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 分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 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角色意识 形成过程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角色形成 的条件 (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 参与教育实践 能力素质分为(1)教学效能感(2)教学监控能力(3)教学反思能力(4)教育机智 3.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 ,教师根据各自的特 长 ,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 的一个重要因素。 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皮革马林翁效应”。 △53效能感指认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成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8.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 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9.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 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