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所谓的宗教艺术,是相对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1)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许多艺术现象都和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艺术与宗教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典型例子——哥特式教堂);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本质上都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2)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宗教也会促进艺术的发展,这是因为宗教与艺术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都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都蕴含着感情与幻想,在一定的条件下,宗教可以利用艺术(作为传播手段),艺术也从宗教当中获得赞助、获得创作素材。在宗教未成为一种统治力量、未与政治结合时,艺术可以借用宗教故事的形象性和想象力,以及宗教艺术的独特技巧扩展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创作出一批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因此,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3)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往往掩盖了艺术应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而把虚幻的、歪曲的内容作为艺术的生霉对象,从而使人放弃对于现实真、善、美的追求。宗教又用严格的教义约束艺术发展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如中世纪的一些程序化的神坛偶像。但是,另一方面,艺术发展到一定时候会重新获得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体现自己的本质,如文艺复兴的大师借宗教题材展现人文主义精神。

(4)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参与宗教活动,宣扬宗教思想,以及渲染宗教氛围等方面。许多宗教教义往往借助于艺术作为其宣传媒介,不仅以语言文字形式流传,也以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出现。

(5)艺术与宗教的区别:宗教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虚幻的、扭曲的,它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真实的;而艺术则要求真实认识和反映世界和社会生活,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从本质上讲,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的观念符号。宗教形象现实的是人得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虔诚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作为艺术对象的艺术形象,它所显示的事人得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时候也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本文为艺术硕士考试的预测题

摘自《艺术概论》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不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而且也是一种普通而持久的文化现象。它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 展而发展, 其思想体系与社会各种思想相互交织, 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的文化模式, 宗教不仅在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一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文化的 发展也会注入特定的内容。人类宗教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在不同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是历史发展的标志。据考古学发现, 最初人类的宗教是与人类的文化同时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和古代神权制社会中, 整个社会的政治机构和文化形式是与 宗教融为一体的。那时, 宗教和文化构成了有机的统一, 人们几乎可以把宗教与文化等同看待。在原始社会,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被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所主宰, 因此, 当时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宗 教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宗教文化”逐渐演化出多种文化形式, 从而导致了宗教与文化的表面分离, 形成“宗教”与“世俗”两大领域。但宗教与文化最原始的联系至今仍然直接或间接地保留下来。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表 面看, 宗教观念往往是通过文化形式来表达的, 如宗教本身有其独特的哲学观点、道德规范、律例守则文 艺形式等, 与社会的其他文化领域形成某种区别。但从整体看, 宗教从本质上讲却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不同的宗教只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 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 体现了迥异的文化传统。宗教在本质上讲 是不同民族精神文化象征性、神话性和寓意性的表达, 它不可能脱离文化的内容。可见, 文化是本质性的, 宗教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宗教依赖于文化, 有其具体的文化前提。由于人类文化的丰富性才决定了 世界宗教的多样性, 同样也是由于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才形成了各种宗教的接触和融合。因此, 我们应该通 过宗教现象看其文化本质, 而不是相反。第二, 人类宗教的发展是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交织、连接在一起的。宗教不可能离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 因为宗教本来就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保留着丰富的人 类思想文化内容。宗教又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形态的文化, 与哲学、道德、法律、科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互相包容, 互相渗透。 宗教之所以会对其他文化形态产生影响和作用, 是由于: 1.宗教和文化的产生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内 在机制。人与其他动物不同, 人的需要不单纯是生理需要, 而且包括心理需要。现实生活中, 人在追求满 足生存需要、心理需要的过程中,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难免会产生种种不如意, 由此导致恐怖情绪、依 赖情绪、崇拜情绪、祈求情绪, 从而形成宗教情绪、宗教心理、宗教意识。这就是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2.宗教结构的包容性决定了宗教对文化渗透、影响的广泛性。宗教包括教主、教义、教徒及教会组织、教规、教法等复杂内容。由宗教各种要素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向辐射性, 必将情况不同地涉及到哲学、道德、 艺术、文学、语言、法律、教育、科技、民俗等, 进而影响到政治和经济。3.宗教的内容决定了对文化影 响的双重性。宗教不但可以与世俗文化形成互补关系, 而且对文化史的发展同样具有一定影响。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 宗教作为历史较为久远、分布较为普遍、影响较为深广的人类精神文化现象之一与人类世界是紧密相 联的。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从哲学思想到文学艺术, 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 从伦理道德到律例习俗, 从科学理论到音乐美术, 无论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还是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都同宗教 有着起初是浑然一体, 尔后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便于探讨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 我们先剖 析一下宗教的文化结构。 首先, 从作为宗教世界观的有神论来分析。人类处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交合点中。社会会给 人类带来幸福, 大自然会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资, 与此同时, 大自然也会给人类造成意想不到的灾 难。如生老病死、天灾人祸, 社会还会使人受压抑, 人际关系出现摩擦、冲突。如何调节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矛盾, 探索完美的人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阶段,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狭隘, 人类只能借助于想像力或一种超自然、超现实的思维解释人生、解释世界。这种有神论的观念构成了宗教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内容摘要: 宗教、艺术、哲学溯其起源都是相同门类,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三者都属于思想领域,即黑格尔所说“心灵”。黑格尔认为,在绝对心灵的一切范围内,心灵都解脱了他们自身的客观局限性,而实现它自在自为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了“理念的感性显现”。 关键字:宗教艺术哲学统一 正文: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即艺术,宗教,哲学都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艺术从事于真实的事物即意识的绝对对象,所以它也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因此他在内容上和专门意义的宗教以及和哲学都处在同一基础上。”① 一、艺术与宗教 宗教和艺术携手数千年,早在原始社会,艺术就成为了为宗教服务的附属品,为宗教服务,而宗教也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利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艺术手段可以强化宗教氛围,使宗教富有感染力。宗教的宣传对象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然而宗教的教义往往晦涩难懂,这使得宗教的传播受到阻碍。艺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手段。绘画可以将宗教故事直观的展现给人们;建筑使人们间接地感受着宗教的各种教义;雕塑使得神灵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音乐将宗教的神秘氛围宣扬的淋漓尽致。这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只是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 伟大的敦煌石窟艺术技艺精湛,美轮美奂,它就是典型的为佛教而产生的伟大艺术品。敦煌壁画的内容多取材自佛教故事,大都描写神的形象,神的生活,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寄托人们的良好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然而现如今,敦煌石窟艺术已不仅仅是宣传佛教的石窟,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谱写了光辉乐章。13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后来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室内高旷统一,让人有飞升的感觉,这正是应了天主教对于“天堂”的教义的最好诠释。而现如今的“哥特”已经成为一个形容词,它已经不仅仅是建筑领域了,它广泛的被应用于建筑以外的绘画、音乐、文学、服饰、电影上,已经向成了一种独特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风格。音乐,这种看似娱乐的艺术,也是很早就参与到了宗教的辅助品中。例如西方教堂均有唱诗班,他们的音乐多用管风琴演奏,声音空灵飘渺。不仅仅与教堂的氛围相符合,更能让人的心灵感到超脱,而成为宣扬宗教神秘氛围的必备品。 同时宗教对艺术不仅是简单的利用,他也为艺术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直接的参与到了艺术创作者的作品之中。无论是东风还是西方,早期的绘画大多数都是宗教题材的绘画。

中西方绘画与宗教的关系

西方绘画与宗教的关系 纵观绘画的发展史,绘画同民族文化相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至今绘画大师无一不为之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近千年的创作及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绘画早己形成了独立的艺术体系,而且不断丰富,达到形神兼备至真、至善, 至美的境界。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绘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审美标准。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探索和发展在作画时应遵守的基本法则。丽现如今,各个画家在运用这些"基本法则",使自己的画面完整丰富,符合审美标准及表达思想感情时,却忽略了宗教对绘画发展的重要影响。在远古时期,绘画与宗教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中古时代的西洋绘画, 还是中国画中潜移默化的禅学思想无一不体现出宗教对绘画的影响。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有其特有的两面性, 凡事都要用辨证的方法去审视。绘画发展到今天不应"舍己云人",要充分体现绘画本身固有的价值。因此,绘画与宗教是辩证关系。一、宗教对中国绘画理论思想的影响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作为一个从事中国画的画家,只要谈到画的意境就能引出一大篇有关"意境"的理论。例如,什么是"意",如何"写意",如何需要再创作,谓之"会意"。但是,若有人继续深究细问,讨个明白时,也许有许多人很难将其说得透彻。原因是,有许多人并不知道''意境"是来自佛学及掸学的理论。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释、道、儒,三家的影响;而中国画的发展也同样渗透着这三家思想的精髓, 尤其是佛教文化。自东汉佛教传人中国后逐渐发展,佛教的势力竟弥漫全国,佛教的信仰竟充满了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的各阶层。佛教及禅学更深得许多文人画家们的崇拜。受了禅学思想的影响,在唐代形成了对诗画艺术创作的主导思想。认为诗是有意境的画;画是有意境的诗。到了宋代己经发展到了"诗不入禅意必浅,画无掸意必俗"的地步。中国画自"意境"说出现后,对中国画的构图与画面处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其后的中国画发展中,出现了"空"这一词。它是出自佛教的"色空"理论。唐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文字解释的是"色空"之间的关系。"色即是空,"是不空为空;"空即是色",又是空为不空。在中国画的作品中,所谓"色空"之美,是运用"色空"之境界而产生的"空寂"之美。画家以此赋予画之灵性,就如同给绘画赋予生命,使其作品不停地诱发着人们心灵的颤动,并以此产生共鸣。又如"知白守黑","留白","透气","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等等。就是根据"色空"观而形成的。而一千多年来,成为衡量绘画优劣的唯一最具权威性的"谢赫六法"的精神中的"气韵生动",则是以中国道家思想作为理论根据所产生的,道家修炼重于"精","气","神"之理,故此才有"炼精化气,以气化神"之说。有神则有韵,故得气韵者,必神气十足,以此助得"神仙"之体。"气韵生动"正是借用道家的神韵之境以表现中国画之表现的理想仙境。二、受宗教影响的中国绘画及画家艺术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试图追溯中国绘画的起源。公元九世纪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神话时代,指出那时的形象文字便是书写与绘画的统一。近年来在中国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哪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石器时代。岩画,可谓是绘画艺术的萌芽。内蒙古阴山岩画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先民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大量的图象。又有新7器时代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的《稷神崇拜图》表明了宗教或巫术信仰的存在。又如《太阳神巫视图》从这两幅岩画的内容上分析,先人是相信植物神,谷物神及太阳神的存在。雨位于甘肃省境内的敦煌莫高窟是吉丝绸路上一棵璀璨的艺术明珠,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珍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著名的绘画大师张大千曾带领弟子花费二年多功夫临摹敦煌壁画。自三国时代的曹不兴起就开始画佛像。正因为佛教的兴起,绘画对佛像的输入。此后,经过六朝隋唐成了佛教画极盛的时代。虽然现代艺术史学家常将注意力集中在隋唐时期的卷轴画上。然而,据历史记载,隋唐所有的著名画家,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绘制大型寺庙壁画(大多数在长安和洛阳)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7曹仲达、吴道子,卢棱伽都是此中佳手。而吴道子更是被称为画圣。在技法上也出现了从北朝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到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十八描法"等。"文人画祖"王维也是多年参禅诵佛。他的诗和画都体现了一种色空有无之间的禅意。五代时期,著名的佛教人物画家贯休,他在技法上随心所欲,摒弃前人老调,对后人影响十分强烈,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奇之路。后又有石恪、梁楷。由于宋代发展到中期后,禅宗盛行。无论文人或画家皆对禅学万分推崇。对梁楷影响极为深刻。终于独创出"减笔泼墨"的新画风而著称于世,书画一体。禅学对书法家也有影响,例如北宋黄庭坚的晚年时期的草书被称为"随意倾倒"。正因为受禅学思想的影响使其书法臻致大成,已入化境。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是中国"黄山派"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是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多持否定态度,甚至把宗教和艺术看成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意识形态,否定它们之间存在任何联系。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如果把宗教与艺术,放到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难发现,宗教和艺术之间,具有许多内在的同一性。宗教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即是它们联姻的产物。探讨宗教和艺术的关系,不仅可以正确认识宗教艺术遗产和现今的宗教艺术,对探讨宗教和艺术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宗教与艺术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起源上看,原始宗教是艺术起源的摇篮艺术与宗教,在起源中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看来属于艺术活动的许多东西,如歌舞、绘画、雕塑、建筑等,在当时却主要是一种巫术活动或宗教活动,而不是单纯的审美活动。原始人对巫术和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洞穴壁画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艺术,其内容大多为动物形象。这些壁画,或者画在悬崖峭壁的凹处,或者画在岩石的缝隙中。在人的足迹难以达到的地方作画,显然不是为了审美目的,而是原始人巫术观念所致。其创作的心理动机,如鲁迅先生所说:原始人“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也就是说,原始人作画,带有一定的实用或功利目的,他们描绘动物,是用某种巫术“禁咒”野兽,以求狩猎成功的实践活动。 原始舞蹈的产生,也与原始宗教信仰相联系,它是原始人的宗教信仰和表达宗教情感的重要形式。恩格斯曾指出:原始舞蹈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揭示了原始歌舞与原始宗教之间的关系。原始宗教活动,特别是敬神、娱神的图腾崇拜活动,因伴有歌唱和舞蹈,对歌舞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考古学家从甲骨卜辞里巫与舞同字同形的分析中,也得出歌舞起源于巫术的结论。 原始绘画和造型艺术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殖崇拜观念直接相联。生殖崇拜是原始绘画和造型艺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源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序言》中明确提出:“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由于人类自身的生殖生产,是制约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殖崇拜则成为原始艺术的母题。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在讨论象征型艺术时我们早已提到,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他还考察到许多建筑物的形状,来源于对生殖器崇拜的象征。事实正是如此,世界许多地方的宗教建筑物,如北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欧洲的十字架,埃及的金字塔等,实际上都是男根的象征物,或者源于男根的崇拜。在我国,先民绘制在彩陶上的鱼纹饰,也是生殖崇拜的产物。闻一多撰写的《说鱼》认为,原始人崇拜生殖、重视种族蕃衍,而鱼的象征意义,起源于鱼的繁殖力最强。李泽厚也认为,仰韶期半坡彩陶的鱼纹和含鱼人面,是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祈祷。 人类最早出现的雕刻艺术,也与原始人的生殖崇拜有关。在各民族中,最早的人物雕像皆为女性裸体雕像,被研究者称为“史前维纳斯”。这些雕像,差不多都被忽略了脸部、四肢和五官,而与生殖相关的胸部、腹部、臀部,却被极度地夸大和强化了,表现得特别肥大。这一形态,体现了原始人对女性或神秘生殖力崇拜的观念。我们从这些雕像中,可以看到雕刻艺术的最古老的源头。 神话的产生,也是原始人依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创造出来的。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明,在人类的童年时代,由于认识水平低下,人们不可能用抽象思维对周围世界作科学说明,只能通过宗教的想象和幻想,作形象化的解释。他们信仰“万物有灵”论,把自然界想象成同人一样有意志、有感情。于是产生了关于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神话。这是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张新东 讲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我就想到怀特海,这个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的老师和同事。他有一个观点,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是宗教与科学。如果“科学”一词不是在狭隘的、严谨的现代意义上说,他的话有道理。所谓狭隘的、严谨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从17世纪以来,在实验基础上的,有系统的理性论证的科学体系。但是人类的科学活动,认识自然,描述自然,发现规律为自己服务的活动是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时代都共有的现象。宗教也是在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时代,所有的文化中所共有的现象。所以,广义上说,宗教和科学是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二者关系紧密、复杂,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人类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宗教和科学二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 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一问题,人们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人们现在的观点多停留在那种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简单地看成相互矛盾冲突的水平上,而没有看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事实上,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关系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固然是人们最容易看到和感受到的,但这毕竟只是宗教与科学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宗教与科学既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又存在相互独立和相互促进。而且后一种情况还更普遍。作为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与其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不如说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统一性。 科学与宗教既是相互区别和对立。也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的。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详细的阐述我对这两种关系的理解。 一、科学和宗教相互区别和对立 (一)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对立。 科学是无神论的思想体系,宗教是有神论的思想体系。科学以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性把握为目的,它必然要求在思想上遵守逻辑规则,重视思维活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强调概念和命题的可证实性或可证伪性;而宗教则把从精神上摆脱因自身的有限性而带来的烦恼和痛苦作为它的目的。宗教因其追求的对象是超现实的绝对和无限,所以在对其合理性的论证中,它必然以对无限绝对的神的信仰为基础,诉诸于人的直觉和顿悟,依赖人的情感体验,其思想是非逻辑的,其概念和命题也不具有可证实性或可证伪性。正因为如此,所以科学思维与宗教思维就有着本质的不同,当它们用在各自所适合的领域思考问题的时候,它们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但如果超出了它们各自适合的领域,把宗教思维伸向科学领域或把科学思维伸向宗教领域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有神论与主张无神论的最广义科学无疑是矛盾的。和几百年前相比,各种宗教现在都在世俗化,但不论怎样世俗化,并没有放弃其根本的东西,即信奉神或上帝。科学和宗教都是自然界原本并不存在、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事物。但是二者创造的基础有着某种根本的不同:研究科学、创造科学知识要以事实为依据、以严格的逻辑推理为基本要求,而且科学研究的结果一定是趋向于一致即趋同,即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同样事物进行研究后最终只能得出相同的结果、得到同样的结论,从而达成共识即公认为正确的信息、结论,成为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超越于个人的各方面差异之上的。 科学追求的是现实生活,宗教追求的是来世的幸福,科学属于唯物主义,宗教属于唯心主义。宗教活动是一种信仰活动,而科学活动则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宗教活动更多的是感情投入和超现实的精神企求,而科学活动则强调理性思考和客观的求证。这样,在人的生活中,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就有可能出现。众所周知,科学是建立在逻辑理性基础上的对事物作客观认识的知识体系。当科学知识通过技术设备的转化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时,它就可

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文学与宗教(大一文概期末) 曾几何时,宗教与文学的关系这个话题受到古今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因而自然地衍生出各种相关学说。然而在读完大学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以下简称《文论》)关于“宗教发生说”后,突然有所触动,觉得有必要再重谈文学与宗教的关系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 本文将简要讨论“宗教发生说”的荒诞,宗教与神话故事的辨析,以及重点讨论文学与宗教信仰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关系。 《文论》中讲到了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①,不可否认,主流并且的确站得住脚的还是马克思的“劳动说”,然而书中对于“宗教发生说”却介绍得过于模棱两可,漫不经心,不负责任。何以见得呢?此学说理论来源不详,提出者无从考究。其论据倒有现场对于一些大家的与此沾边一点的话罗列出来,而断章取义的效果。 如书中将恩格斯搬出,恩格斯曾说过:“中世纪吧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②③但凡智力正常,有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在清醒状态下也不会认为这可以支撑所谓的“宗教发生说”吧? 又如最后拖出格罗塞: 德国美学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书中认为,艺术在其活动中与结果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情感活动。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审美活动只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则介于二者之间,诗人作诗是为了个人兴趣,也是一种公共的事业,他为自己也为别人创作。这样,无处在目的的艺术要超越诗人个人心灵的限度才能实现,它就同教徒虔信宗教并非一定为了长生,发财等实际目的相类似。④ 格罗塞的观点主要不在于他论证了艺术同宗教在发生学上的联系,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把艺术当成了一种宗教。⑤ 说了一大堆似乎与所谓的“宗教发生说”没有什么关系吧,仅是提到了设计宗教的只言片语便拿来当理论依据,未免过于敷衍了吧。再说了,人家格老师怎么就“在某种意义上把艺术当成了一种宗教”了,不过是个比喻罢了。 由此可见,“宗教发生说”形如浮云,有形无实,风来即散,不值一提。 那么,文学与宗教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由于超自然的一些东西总是成为宗教的一大特点,所以一提到宗教,很多人总是把它与鬼神联系起来。但是,如此神话传说并不能划入宗教领域。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聊斋志异》,包括《变形记》都不能寄于宗教篱下。对此,可以将其称之为“神话文学”,或者叫“超自然文学”。超自然文学既具有违背客观事物行为规律的,又具有符合文学中对超验世界认识的审美属性。 在剔除宗教形态多余赘肉,实现瘦身后,再来谈宗教与文学,将会相对轻盈一些。 文学与宗教信仰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文论》在讲文学的通行含义时说到: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发展和现代分类机制的合理化作用,文学的通行含义形成了。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或者就成为非文学了。⑥所以,宗教与文学应是在社会的文化过程中两种独立且平等的意识形态。 不仅如此,文学与宗教存在着不少相似性。它们都涵盖了彼岸世界的神秘性,人生价值的探讨和道德训诫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那个存在于美好意念中绝对真理统治的至善永恒的彼岸超验世界。神话文学在这点上很能说明问题。还有《礼记》中所讲的“大同世界”与“彼岸世界”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诸多文学著作与宗教理念关于真善美的态度也属这一情况。 文学与宗教相互影响,着包括相互推动与相互限制。宗教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主持1班孙皓冉101502115 在论述两者关系之前,首先认识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宗教。 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现实世界在人们意识里的反映,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希腊的神话,希腊的泛神论,广义说也是一种宗教,不过它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相比,较少钳制人民的意识。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今天看来属于艺术活动的许多东西:歌舞、表演、雕刻、岩画在当时却主要是一种巫术或宗教活动,审美只是一种次要的功能。艺术与宗教确有相通之处,这就是能激发人的内心的强烈情感。现代西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宗教和艺术都是人类深邃的情感启示。”“在巫术和宗教两种仪式中,人们都必须诉诸最有效和最有力的方法,以造成强烈的情感经验。艺术的创造,正是产生这种强烈的情感经验的文化活动。”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我国从魏晋开始佛教盛行一时,北魏和南梁先后正式定佛教为国教。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后产生出中国的禅宗而走向衰亡。我国的宗教艺术也可以称之为石窟艺术,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它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的过程。 在我国著名的石窟有云冈、敦煌、麦积山、龙门等。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

试论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试论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学号:李婵专业:2011级美术学姓名:李婵 论文关键词:艺术宗教宗教思想艺术观念 论文摘要:艺术与宗教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同点,而且相互影响,研究艺术必须了解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本文简要阐述了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和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文明现象,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两者相互影响。 一、艺术与宗教的同一性 艺术与宗教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从艺术起源看,原始宗教是艺术起源的源泉 (二)宗教和艺术都采用想象和幻想的反映方式 (三)宗教和艺术都带有情感特点 (四)宗教和艺术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自身 二、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一)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 (二)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也表现在艺术能够强化宗教氛围,使宗教富有感染力 (三)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极大地增强宗教的影响力 (四)艺术对宗教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三、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一)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二)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也表现在宗教思想对艺术形式、艺术思维、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也表现在宗教在某些方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四)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也表现在宗教阻碍了艺术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1、庄锡昌.西方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保罗?韦斯、冯?沃格特,艺术与宗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段德智,宗教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刘巍.浅谈宗教、艺术与宗教艺术.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7.

艺术概论的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 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3. 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4. 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 (1)摹仿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和交流的需要。 (4)劳动说。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5. 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1)高度的纪实性;(2)主题的创造性;(3)光与影的结合。 6.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 (可以选择其中三种回答) (1)根据作品存在方式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根据对作品感知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根据作品对客观世界反映方式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再现表现艺术。 (4)根据艺术作品物化形态可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5)从本质上讲,根据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可以分为五种: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7. 哲学是怎么影响艺术的发展的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 8. 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9.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是艺术家从事创作和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审美心理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3)审美想像与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力,二者可以相互交叉融合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所谓的宗教艺术,是相对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1)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许多艺术现象都和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艺术与宗教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典型例子——哥特式教堂);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本质上都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2)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宗教也会促进艺术的发展,这是因为宗教与艺术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都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都蕴含着感情与幻想,在一定的条件下,宗教可以利用艺术(作为传播手段),艺术也从宗教当中获得赞助、获得创作素材。在宗教未成为一种统治力量、未与政治结合时,艺术可以借用宗教故事的形象性和想象力,以及宗教艺术的独特技巧扩展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创作出一批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因此,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3)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往往掩盖了艺术应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而把虚幻的、歪曲的内容作为艺术的生霉对象,从而使人放弃对于现实真、善、美的追求。宗教又用严格的教义约束艺术发展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如中世纪的一些程序化的神坛偶像。但是,另一方面,艺术发展到一定时候会重新获得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体现自己的本质,如文艺复兴的大师借宗教题材展现人文主义精神。 (4)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参与宗教活动,宣扬宗教思想,以及渲染宗教氛围等方面。许多宗教教义往往借助于艺术作为其宣传媒介,不仅以语言文字形式流传,也以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出现。 (5)艺术与宗教的区别:宗教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虚幻的、扭曲的,它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真实的;而艺术则要求真实认识和反映世界和社会生活,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从本质上讲,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的观念符号。宗教形象现实的是人得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虔诚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作为艺术对象的艺术形象,它所显示的事人得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时候也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本文为艺术硕士考试的预测题 摘自《艺术概论》

茶文化与宗教有什么关系

茶文化与宗教有什么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看,道教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虽是人们谈论最少的,但实质上是最为久远而深刻的。道家的自然观,一直是中国人精神 生活及观念的源头。所谓"自然",在道家指的是自己而然,道是自 己如此的,自然而然的。道无所不在,茶道只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茶的天然性质,决定了人们从发现它,到利用它、享受它,都 必然要以上述观念灌注其全部历程。老庄的信徒们又欲从自然之道 中求得长生不死的"仙道",茶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与道教发生了 原始的结合。玉川子要"乘此清风欲飞去",借茶力而羽化成仙,是 毫不奇怪的。陶弘景《杂录》与西汉壶居士《食忌》的记载,都与 此有关。《茶经o七之事》引述《神异记》的故事,更表明陆羽本 人对道士与茶茗的关系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从历史事实与观念发 生的角度看,都显示了道教与茶文化的关系是最为久远的。 "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这就确立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本性。道教的"隐逸",即是在 老庄虚静恬淡、随顺自然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茶文化有着内 在的关联;隐逸推动了茶事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从历史和发生学角度固然要追溯到道教,但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则应归之于儒家学说。这一核心即以礼教为基础的"中和"思想。儒家讲究"以茶可行道",是"以茶利礼仁"之道。所以这种 茶文化首先注重的是"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儒家茶人从"洁性不 可污"的茶性中吸取了灵感,应用到人格思想中,这是其高明之处。 因为他们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 正确地对待他人;所以"以茶表敬意"成为"以茶可雅志"的逻辑连续。 足见儒家茶文化表明了一种人生态度,基本点在从自身做起,落脚 点在"利仁",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所以"中和"境界始终 贯穿其中。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体现,其深层根源仍具 一种宗教性的道德功能。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浴火——脱胎于社会的艺术家与作品 中国自古就有“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的说法,也即说明了一件艺术品的创造无不体现了艺术家的思想观点、艺术情趣及其人生价值观。“尽管艺术总是创制性的,却又总是反映性的,包容或融合着这样或那样的情欲观念内容,如情爱、伦理、政治、宗教等等。不管艺术以什么样的意象、形式、符号存在,它总渗透或融解着社会或心理的内容——情欲观念”。 是什么导致了艺术家们的不同个性以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呢?首先是艺术家本人的性 格对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的重大作用,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其所生活的环境——小环境和大环境,也即家庭和社会。而家庭又往往决定于社会。环境是个大而复杂的概念,腾守尧在《艺术社会学描述》中说:“从表面上看,艺术仍是由一个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的创造的,但是,任何一个人又是社会的存在,或者说,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而所谓的环境,又是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地理环境等种种因素的汇合。”新石器社会的原始人类进行的是一种无意识的物的创造,在那些被现代的人看作是艺术品彩陶艺术品里,体现的是原始人们的宗教与巫术观念。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思想还处在一种蒙昧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对生活环境的迷惑,都统统归结到了神灵上。他们思想里唯一存在的就是生存和神灵,因而他们能在彩陶上表现的也只是这些原始思维观念,今天的我们也就将这些生活器具称为“原始艺术”。 我们可以追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以期体会艺术家性格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的关系。十年“文革”不仅仅是中国历史发展倒退的标志,更是一个造就一批性格压抑保守的艺术家的社会。处于“文革”时期的艺术家,处于艺术创作思想被压抑的状态下,他们周围的文化、思想都是标准统一的,他们也一度遭受迫害,保持沉默是他们保全自己生命的最好办法,也因此形成了沉默、压抑、甚至是胆怯的一代艺术家。当文革结束后,这些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中充满了“文革”时的压抑苦闷的气味。他们没有刻意去回忆这段苦难的经历,只是他们一辈子也难以彻底摆脱“文革”梦魇的纠缠,艺术是他们求得内心片刻解放和宁静的最好方式。所以我们这代人读到了所谓地“伤痕文学”作品,看到了所谓地“伤痕”艺术作品时,仿佛能看到或体会到那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知识分子们的无奈。 在某种程度上说,一个特定社会的政治对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影响最为显著,但我们也不能忽略社会大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经济是衡量一个社会繁荣与否的重要尺度。在经济文化昌盛的盛唐时期,如李白的诗歌,我们总能在诗中感受到大唐的盛大气势和辉煌成就,这是因诗人生活在物质富足的生活环境中,没有贫苦的忧虑,只有满眼的兴盛。而到了唐朝后期,社会动荡,经济的衰败,诗人所看所感是苍凉与悲哀,人民的流离失所,朝廷的昏庸腐败,也因此才造就了杜甫的悲怆与无奈。地理和风俗文化上,北方人性格豁达,南方人性格细腻。性格豁达的北方艺术家总是爱创作北方气派的艺术作品,南方艺术家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描绘与刻画。所谓地北方山水派“荆(浩)关(仝)”和南方山水派“董(源)巨(然)”就是因其所在地理位置上来划分其所代表的艺术风格的。 我们通常说艺术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所以无论艺术家再怎么奔放不羁,全身心都投入艺术创作之中,用整个灵魂进行表现,艺术家所表现的世界仍然会具有其所在社会的印迹。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概论”论文 浅议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姓名:李某某 学号: 院(系):艺术系 班级: 专业:美术学 完成时间:年月

摘要:伴随着文明的成熟,艺术与宗教相互影响,并都在文化的影响下带给人类无限的精神价值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作。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艺术社会学的问题,如同艺术与经济、政治一样是在联系中共存,个性中发展的,艺术世界的健康生存是需要多方而的营养供给的,宗教是艺术营养的一部分,艺术带给宗教的只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不同显现。 关键词:艺术宗教宗教艺术 一、前言 艺术宗教都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这二者作为心灵系统中的不同文本,共同构筑了这个系统的整体意义。艺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出来;宗教离开艺术的客体性相转而把内在的主体性呈现于观念。也可以说,通感是艺术的创作源泉,神秘感是宗教形成的始点和宗教传达的发端,宗教作为梳理过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范化的体系,与感性的艺术似乎是相抵触的,事实却是,二者之间虽然有相互制约的成分,但也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尤其是充满活性和不确定性的艺术更是游离于宗教之间。 二、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从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即艺术与宗教均处于萌芽状态时,二者即发生着联系。大部分的艺术形式诸如音乐、舞蹈、雕塑、绘画、陶器等都会用来表现某种神秘的神性控制,并用于原始宗教的仪式当中。据我国著名的东方美学大师、艺术考古学家常任侠先生考证,舞与巫原同一字,可见原始歌舞和巫术仪式紧密相关,这在今天一些少数民族重大节日中也有反映。而诸如尼日利亚头雕、拉斯科洞穴岩画、青海陶盆、广西花山岩壁画等等这些人类早期的造型艺术作品也大多是出于巫术目的或带有宗教色彩而创作的。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艺术仍然参与宗教活动,从音乐来看,有用于各种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的宗教歌曲和宗教音乐,如道教的斋醮乐,佛教的唱经乐等。 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利用艺术手段来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艺术手段可以强化宗教氛围,使宗教富有感染力,使

浅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宗教在中西美术史担任的角色及 对艺术的影响1 宗教与艺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艺术之所以被宗教所影响,具体表现在后者利用前者来宣扬与传播自己,并为前者所需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精神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千丝万缕的,是“人类普遍的无法摆脱情感精神病”,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方面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宗教与艺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这区别于科学说属于的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因此,英国著名的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强调说:二者“是人们到达痴迷的境界同时摆脱现实环境需要的两个途径,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所以,罗丹曾告诉我们:“人类之中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最信仰宗教的”。因为宗教和审美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大多都是超脱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产生的情感,两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是精神方面的愉悦。 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并且艺术创作与其直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艺术所不可忽视的发展因素。而宗教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致力于从世界获得一种自由,致力新关系和新理解的行动自由。从世界各民族的民学史来看,最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由宗教文化背景所产生的神话故事。在西方国家中,如但丁、普希金、拜伦等欧洲的作家,他们都曾借鉴基督教文学产生的代表作《圣经》之中描写出的许多写作素材而撰写出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作为欧洲文学开端的古希腊文学,也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如对所示欧洲文化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荷马史诗”,正是在神的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在我国,宗教文化一直影响着传统的中国戏剧,如古老的观音戏与济公戏以及目连戏等等;还有中国古典小说如著名的《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等的创作;还有许多宗教背景为题材的古代建筑与雕塑以及壁画等艺术形式。石雕和壁画艺术如举世闻名的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还有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等都是因为宗教中广泛传播的佛

浅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信念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融合力,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出现激烈的冲突。从人类的整个发展史来看,科学和宗教在很多方面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因此,他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论文关键词:科学;宗教;冲突;相互促进 从表面上看,科学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宗教强调的是对某种根本不存在的意识产物的崇拜,以幻想的形式来反应客观的世界;而科学强调对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掌握,强调的是真理,他们之间是不存在任何沟通的必要。但从科学发展史上看,宗教究竟是一种阻碍还是一种促进,对此做出准确的回答却是相当的困难,因为任何一种简单的结论都经不起严格的考证。总的来说,科学与宗教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既相互排斥,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互相包容,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科学和宗教关系的产生 对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经久不衰的课题,并且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相互关联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科学与宗教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与宗教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对各自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1940年9月爱因斯坦在美国“科学、哲学和宗教同民主生活方式的关系讨论会”上所作的题为《科学和宗教》的发言中指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二是“冲突说。”持这种观点的人普遍认为科学与宗教是绝对对立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宗教摧残、压制科学,就是科学贬低推翻宗教观点。三是“分离说”、“互不干涉说”、“并行不悖说”等。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分离的,各自代表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满足人类不同的社会需要,具有不同的社会职能,二者互不干涉。 毫无疑问上述观点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用一种观点,从一个侧面来论证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显然不够全面、科学。要准确地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首先必须了解科学和宗教的含义。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学的创始人、英国学者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说:“科学可作为(1)一种建制;(2)一种方法;(3)一种积累知识传统;(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5)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科学作为一种知识系统或理论系统,它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有机构成:(1)实验事实(这是整个知识系统的基础);(2)基本概念(由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再从诸多概念中提炼或挑选出基本概念);(3)原理及定律(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由归纳得出或假设提出,它们作为理论系统的逻辑基础);(4)逻辑推演系统(由逻辑概念出发,利用逻辑法则及数学方法进行推理);(5)一系列具体结论(逻辑演绎的结果,可与实验事实直接比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