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帮四促民情日记

四帮四促民情日记

四帮四促民情日记
四帮四促民情日记

2012.2.27 小雪

初到凤凰

“凤凰”一个多么美妙的名字。上古时期,孔雀生二子,一为大鹏、一为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神兽。我国以凤凰为地名的最为著名的就是湖南湘西沈从文老先生的故乡——凤凰县,现在是中国三大古城之一,着重发展旅游产业,名闻海内外。百度百科介绍:与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这次呢,不是去湘西调研,去的更不是凤凰县,要去的地方也是湘、渝、黔交界的松桃县黄板乡凤凰村,这里也叫“凤凰”。之前,在室里看到过有关凤凰村的资料,也听家琪介绍过这里的情况,此“凤”非彼“凤”那简直是一定的。

星期五动员会上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为基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出力;实地了解基层困难,向上反馈信息。今年的“四帮四促”工作还特别要求:新考入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须下基层锻炼一个月。我也曾深入毕节、铜仁一些最偏远的山村,对农村情况有些了解,这次帮扶还是多少有些心里准备。

按照要求,轻车从简,我带上必要生活用品和笔记本电脑,从铜仁坐公共汽车赶到松桃,在松桃转车到黄板,到黄板后卡壳

了,我已经错过了每日一班发往凤凰(峥岘)的公共汽车。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黄板乡党委曾凡银书记,曾书记邀请我到松桃住宿,在乡里帮扶,我说明任务后他不再挽留,派一辆面包车将我送向凤凰村。

从黄板到凤凰的通村公路没有硬化,经过这一个多月的阴雨,道路泥泞不堪,面包车多次打滑,几经危险;再加上这条路不到4米宽,错车需一方停止等待,缓慢通过,二十公里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好不容易“爬”到凤凰村。

一下车放眼望去,山上还是白蒙蒙的,突然想起,这里海拔较高,雪冻尚未融化。和其他农村一样,全是木质、石瓦结构房,车停放的旁边是一栋一楼一底的砖房,在周围木瓦结构房中显得“鹤立鸡群”,紧锁的房门左边牌子上赫然几个红字:松桃苗族自治县黄板乡凤凰村村委会。终于到了传说中我室联建支部:凤凰村。

正在运送茶苗的凤凰村杨支书听说我们来了,风风火火的跑回来迎接。以前也听家琪说起过这个热情的支部书记,第一次看见他,穿着很干净,在农村环境中还算是“洋气”,没有书上描写的那种所谓憨厚、岁月深沟满面的典型的“农民”形象。

我们送走面包车,杨支书把握迎到家中,他家就在村委会斜下方。一条屋檐下排着三幢木房和一栋砖房,听杨支书介绍,砖房是他兄长所修建,现兄长全家外出务工,无人居住,这一排房子就他、他母亲、嫂嫂三人看管。第一幢木房旁边竖向放着一间

厢房,是杨支书家的厨房和他母亲的居所。

我大概说明来意:一是“四帮四促”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我单位指派我驻村帮扶;二是传达国发2号文件精神;三是介绍铜仁撤地设市情况。

我说到食宿的事,杨支书说村委会里面不能住,被褥是供夏天使用的,加上漏雨,已经损坏,只能住在他家中;村委会没有炊具,吃饭也到他家。我感觉十分别扭,本是要求轻车从简,但迫于情况,只能在支书家中“享受”田园生活。

2012.2.28 小雪

了解情况

来驻村之前,对凤凰也有所了解,但仅限文字和口头资料,为了更好的达到驻村帮扶的效果,今天打算了解下凤凰村的基本情况。

上午杨支书送小孩上学,回来之后向我介绍村里的情况:凤凰村得名于他们家后面的山,这山形似传说中的凤凰。凤凰村地处黄板乡政府西北,距松桃县城20公里,东接湖南湘西,北临重庆酉阳,是个典型“金三角”地区。凤凰村下辖两溪塘、陈家、里头湾、大坪、干山、大王坡6个自然村组,原属峥岘老乡,1996年并乡后划归黄板。

目前,凤凰村6个自然组都已修通4米宽的通村公路,但缺乏资金没有硬化,路面情况堪忧。通峥岘的主要道路是上个世纪60年代靠人工挖出来的,常年失修,基本是晴通雨阻。6个自然村组分散在30几平方公里的山地中,每个自然村组的生存条件都不相同,四、五、六组的饮水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三组人饮工程是去年我政研室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其修建),水利、灌溉工程的记录为零。

凤凰村全村人口1089人,耕地面积420.5亩,人均不足0.4亩,但到现在还是依靠传统农业生计,生存、发展十分艰辛;村里无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孩成为村里最大负担。

本来县里对凤凰有茶叶产业的规划,但凤凰——峥岘的土地全是油砂地,不适合茶树生长,种下去的茶树要么枯死、要么不抽芽,难以生长;还有就是黄板依托500千伏变电站,种植刺槐以供使用,目前尚未见效益。

凤凰村汉苗聚居,苗族是当年划分民族成分时所改,其实全村群众系汉族。今年,党员16人,预备党员2人,党员中无一人有高中以上学历。由于贫穷,没有钱送孩子上学,从解放以来,迄今为止全村出过六名大学生,有位名牌大学生去年毕业,尚未找到工作。凤凰周围有一所小学,位于峥岘乡场旁;村里还有所民办初中,生存发展颇为困难。

杨支书本人家里没有多少田土,村里有没有像样的产业,靠前几年外出务工的积蓄买了辆车跑运输,收入在当地算是上等。

2012.2.29 阴

初步走访

今天,我打算先去村委会看看。村委会离杨支书家不到50米,是一栋建筑面积大概80平方的一楼一底的砖房,凤凰村党支部、远程教育中心、农村书舍、驻村帮扶基地都在这落户。

进门左边房间,两张办公桌、一个书柜、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构成简单明了的村委会办公室,主墙上花花踏踏,像是人工所画倒立的小山,还图上五颜六色,这个是明显水浸泡痕迹。我问杨支书,他说修建的时候资金紧缺,搞了个“豆腐渣”工程,建好第二年就漏水。

我开了下电脑,启动不了,可能是太潮湿的原因零件锈坏了。杨支书说这台电脑是我们单位去年帮扶时所送,很少用,办公室太潮湿,平时都放在家里,年终因工作需要搬回村委会,不到两个月,坏了。本来还有一台,也是坏的,请乡政府工作人员拿去修理,修了一年多,没了踪影。

走上楼去,正面是党员活动室,说是党员活动室,其实就是个会议室,会议长桌上积淀一层厚厚的灰尘,四周墙壁上也是上天“作画”的黑板,唯一就是党旗悬挂处,赫然红亮。

左边是图书室,三排书架,基本摆满,看来书还是不少,各种书籍都有,种类也齐全,不过出借账本上寥寥可数十几本。突然间我觉得很尴尬,“扶贫先扶智”这句话拷问我们做了什么?起到多大点作用?不说这是他们农民的事情,什么愚昧、无知,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把他们绑在土地上,有多少人有走出去、搞经济的想法和精力?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等方面的支援,只就那几本书放那?几乎不起作用。

办公室上方、图书室旁是驻村干部居室,从墙上浸下来的雨水已经把床铺、被褥腐蚀掉,不能再使用。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杨支书说,这里就是这个样子,一年没有搞几次活动,出去打工的人太多,支部会议都开不起来,几个支委偶尔聚在一起讨论下村里工作,包村干部到是常来,主要就是搞下计划生育工作,村里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对这些都没有开展。

村委会没有取暖设备,十分寒冷,大概呆了一个多小时,我又随杨支书回到他家。

2012.3.1 小雨

传达国发2号文件精神

昨天晚上,杨支书说包村干部周明要来凤凰,又打电话通知村主任部分党员和村民,让他们今天上午10点到村委会集中,安排布置计划生育工作。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基层传达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铜仁撤地建市情况。

上午10点,各路人马陆续赶到,在支书家吃饭以后,聚集在村委会谈论工作。首先是周明传达乡里计划生育任务并确定一名监督员,列出典型户,实时监督。

等他们工作部署完毕以后,杨支书介绍我的到来,我向大家示意友好,说明来意。然后向大家宣读国发2号文件,读完后,大多数人眼神迷茫。我经过室里学习和全省第五期政研干部培训,对国发2号文件多少有些理解,于是开始给村民解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贵州的扶持主要有三次,包括:西部大开发、乌江梯级水电站开发和这次国发2号文件,国发2号文件是有史以来国家对贵州扶持力度最大的举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三化等等方方面面,内容概括又具体。

铜仁划为黔北经济圈,着重打造连接湖南、重庆的经济走廊,其中松桃是这个“金山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是个难得的战略机会。我举例说:香港没有资源、没有劳动力,靠港口效应,有了今天的繁荣,我们松桃也要努力,争取打造一个内地的“香港”。

农民朋友最关心、最现实的是“三农”和扶贫问题,除了国发2号文件,国家还有武陵山区区域扶贫攻坚计划,都是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包括对农业产业化的引导,种植、养殖、加工业的扶持,创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全方位展开,希望农民朋友们抓住机会致富,也让这只凤凰真正飞起来。

第二件事是铜仁撤地设市,当我说到这个概念的时候,他们依然一脸迷茫。我又仔细解释:行署这一级机构来源于民国时期,一直到解放,都是省府的派出机构,行署设置的原因是方便传达信息,这一级机构中没有人大、政协常委会,是省人大、政协派出的工作机构,代替人大行使权力,行署也如此,撤地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地方民主主体: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有了自己的地方政府——铜仁市政府,从此行政职权扩大了,有了更多的审批权,农民朋友进城办事也就更方便了。这样解释,他们慢慢开始明白。

2012.3.2 阴

参观“连心池”

去年,我室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万余元资金帮助凤凰村三组修建人饮工程,我打算请杨支书给我带路去参观下。

从支书家里到三组有5里路,我们步行过去,路上遇到几位热情的老乡,表示陪同前往。通村公路旁有多处溪流,我问杨支书:好像不缺水源,为什么还严重缺水呢?杨支书说,没有饮水、灌溉工程。

走过一段小路后杨支书说到三组了,一进寨子就看见地上有的地方有10公分宽的水泥带,支书说这就是人饮工程埋的水管。我们顺着水管延伸的方向走,大概经过10来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是大门紧锁,院子里茅草丛生,有的木房还呈即将倒塌状。杨支书说这些人都在外打工,多年未归,家里没人管理,近乎荒凉。

斜上坡50米左右,有小块种着梨树的土地,靠左边地上有个圆形井盖,村民们说,这个就是我们单位修建的水池。我和几个村民打开井盖,见一直径约2米高约两米的圆柱形水池,周围都是用高标号水泥抹盖。井盖下方10公分处有一圆孔在不断向池里流水。据说这水从山洞里出来,又经过浸砂,水质优良。储水通过水管输送到三组每户村民家中。我对这个水量表示怀疑,是否够三组百多户人家饮用,村民们反对,说不但够平日饮用,组里有人家过事务都够用。我问水池是谁施的工,村民们说是他们自己弄的,听说要建饮水工程,在家的村民争先恐后的主动帮

忙,有人在城里做过泥水工,砌砖、抹水泥基本都会干。开始不知道建成什么形状,后来在沼气池中得到启发,以沼气池为模型修建水池。土坎下竖着一块碑,是村民用修建水池剩余的水泥制作,上面有我政研室杨俊主任的题字:连心池。

杨支书指着对面光秃秃的山峰说,四组、五组、六组就居住在那上面,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收入低,是全村比较落后的地方。适合种植楠竹,但是现在没有项目,群众依然靠“望天田”吃饭。

回来的路上,村民们一直说感谢我室的话,还希望我们能常来凤凰帮助他们出点子、谋致富。

2012.3.5 阴

参加劳动

昨天我室听杨支书说现在村里在种茶叶,我打算去看看。今天一早,杨支书就带我出门了,虽然路上湿滑,但我还是充满向往,想体验下“粒粒皆辛苦”的劳作。

在凤凰村没有农户种植茶叶,我随杨支书到邻近的峥岘茶叶种植户的土地上劳动。从杨支书家到峥岘不到两里路,我们步行过去,茶苗堆放在峥岘街上(与其说是街上,不如说是马路边)一处砖房前的院子里,茶苗被捆成束,一束一百株,这里大概200来束,不断有村民来挑苗,据说这些茶苗都是免费提供的。茶苗从福建运来,被泥土覆盖,村民们拿去以后先清洗叶子、植株后再下种。

我随杨支书来到地里,原以为会是大场面、干得热火朝天,不想就寥寥几个人在那挖土,感觉有些失落。我走上去和他们攀谈,有人告诉我这些茶苗虽是免费提供,但土地劳动力要自己出,有的人懒惰些就不愿意种。我让他们给我把锄头帮忙,他们笑着说我不行,是帮倒忙。我不服气,问为什么,他们说挖坑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深度要适中,周围要挖开,坑底要宽阔。

我坚持帮忙,他们给了我把锄头,在拉线焦点处开挖了,刨了不到20个就已经气喘吁吁,不过这片地的坑基本完成。种苗需两人动手,一人把苗扶正,另一人填土,图填好了再拍打实,最后还得浇水,我很奇怪,这不是下雨天么?土地都是湿透了得

为什么还得浇水?村民们告诉我,这个是定根水,水浇下去把泥土带到根底,填满空隙,不至于空气渗入,提高成活率。哦,原来种树也有这么深的学问。看来“粒粒皆辛苦”除了汗水还有学问。

回来的时候我请教杨支书农业方面的知识,他说南方以水稻为主,我们这边基本只能一年一季,其余的种玉米、红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玉米等稍能耐旱,不过还是需要水分,所以保障农业用水是农业丰收的关键。种植这块,要根据土壤、气候等因素看适合发展什么,凤凰村是典型的油砂地,适合楠竹、杉树等经济作物生长。每次向上报这些项目总不能落实,不切实际的任务比如种茶就压到村里。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松桃是少数民族地方,各乡也是以少数民族为主,政策优先考虑民族地区,领导多半也是少数民族身份,作为汉族村的凤凰生存困难。

我在想,我们来帮扶起的作用也不大,没有决策权、没有资金、没有项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若能几个单位联合定点帮扶,“四帮四促”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2012.3.6 阴

赶场

赶场,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可能新兴人很少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早在封建社会时期,赶场就已经兴起,又叫做“农村集镇”或者“赶集”,由于各村之间相距较远,约定俗成的集中在某天进行商品交易,这天周围十村八里地的相亲们都要赶过来进行买卖活动。后来除商品交易外,小伙子、大姑娘借这个机会出来“亮相”,人们相互走访,形成了我国农村特有的集镇文化。同时是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支点。

在乡镇,五天赶一次场,以农业日期计算,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方赶的是农业日期尾数的五和十,到大年三十就赶“倒场”意思是大年三十不赶场,提前一天进行。书面语应该称之为:赶集。贵州多山地,人员居住不集中,一般把大型活动都称为:看闹热。看闹热要有个地方,这个地方称为:场。山地中间镶嵌不少小块平地,当地称为:坝子,很多乡镇街道就建设在这些“坝子”中,赶集集中在乡镇上,所以赶集在贵州又称作:赶场。

黄板乡只有峥岘这在赶集,其余的因为没有街道,商店也少,基本不赶集。原峥岘乡地处湘、渝、黔交界处,集镇十分繁荣,周围三省的群众到农历尾数四、九两天都要到这里集会,由于乡里不重视,到现在集镇道路都没有硬化,雨天泥泞不堪。

正好今天是峥岘的赶场天,我决定也去凑凑“闹热”。上午十点来钟人们陆陆续续赶到了,杨支书说高峰期是在12点左右,

2点钟以后人们开始往家里赶,那叫做“散场”。没有通公路前赶场基本靠步行,有的地方距乡镇好几十公里,必须提早回家。这段时间一直下雨,加上人多,峥岘街道上可以说是“黄龙过江”全是泥,稍不注意,黄泥们就直接翻鞋口。以前在江口、思南参加过城里、闵孝、大坝场等地赶场活动,还是第一次见这么“烂”的乡场。

过了桥,有个山神庙戳在那,占了很大地方,不少人站在那闲谈。赶集的人还是很多,有当地人、有操湖南、重庆口音的人,我问一个重庆老乡怎么到贵州这来赶场,他说他家到这1个小时步行路程,从他太爷爷那辈开始就赶峥岘场。我又问一位当地的老乡,现在交通方便、买卖商品为什么不去松桃县城呢?他说来回一趟花不少时间,又卖不了多少东西,掏车费划不来,还得躲城管,在这里货一出手,买点日常用的,转身就回家,方便快捷。

商品不少,锅碗瓢盆、各种禽类、烟叶、自产的茶叶等等都有人摆着,感觉像走进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大杂铺子。驻地几家门面生意很好,买烟的、买盐的络绎不绝,我和老板攀谈了下,他说在农村只有靠这赶场天有些生意,平日里基本没有营业额,高档商品也不好卖,软遵、五星习酒这些都不好出手,所以没有进。我想这里的肉应该还是比较环保,于是走到肉摊边看看,失望了,和城里菜市场一样,薄薄的猪皮,厚厚的肉,典型饲料催出来的猪,看来这饲料猪肉也开始向农村蔓延了。

2012.3.7 阴

参观学校

昨天去峥岘的路上看见两所学校,具杨支书介绍一所是他们村民办初中,一所是峥岘小学。今天我准备去参观下那所民办初中。

在杨支书家就能看见那所学校,不过走路大概要20来分钟,校长姓杨,是当地人。大学毕业以后在外面打了几年工,回家后见家乡小孩上学难,于是就把几年积蓄投进来办学,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把这学校办得有模有样。

我心里估计,办学校效益可能不错,应该有钱赚。到学校以后我改变了这个想法。这所学校占地约3亩地,一排六间教室,进门的地方四间学生宿舍,教师没有宿舍。教室是砖瓦结构的平房,向上看已是星星点点,可能会漏雨。教学设备很简陋,课桌是其他学校淘汰以后捐赠的,十分破旧。没有电子教学仪器。教师办公室、校长室总共就一间,堆满了从教育部门才领回来的新书,校长说明天开始发书,过两天就要开学了。教室下面是个操场,看样子才用水泥抹平,水泥都还没有完全干透,操场前面有个旗杆,这座操场,才给人有学校的感觉。就这些设备买下来也得二十来万,一个人难以支付

我问校长师资力量从哪来,校长说,都是毕业以后还没有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退休教师和一些志愿者,没有常驻教师,也留不住他们,所以就没有教师宿舍。学校开办了三年,前两年不被

教育部门承认,连书学费都是学生自己掏,后来这学校的学生成绩突出,才渐渐引起重视,现在教育局给免费发放课本,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

我进学生宿舍看了下,没有床,用水泥砖做支架,上面铺一层木板,校长说,这木板还是一家加工厂送的,就这样的四张“床”连在一起,学生们就睡在这样的连铺上,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显得格外拥挤。我问学生吃饭问题,校长说因为是民办学校,没有每天三元的营养餐指标,都是学生掏钱吃饭,或者拿米到学校由校方统一安排,每月收几十元菜钱。和我开始认为有很大赚头的想法是完全相反,这样下来,校长基本要倒贴。

回杨支书家的路上,我问,这学校这么简陋,生存举步维艰,为什么不考虑撤销。杨支书说,以前峥岘老乡人口多、地方广,很多村民家离黄板较远,经济普遍不发达,如果全窝到黄板去上学有的家庭承担不起,就有可能照成适龄孩童辍学。办学以来每学期保持100多名学生,每班30余人,由于上环境差、条件艰苦,学生上进心特别强,学习刻苦,自觉性高,每次期末考试都排在全松桃的前三名。现在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教学条件差、没有跟班教师、教师待遇无法解决等等。我说可能要找教育部门协调。

2012.3.8 阴

“中央军”和“地方军”

昨天在峥岘中学转了半天,今天打算去小学看看。杨支书说后天正式上课,这两天在发放书本,这里是公办学校,教学条件比起峥现中学那是天上地下。

学校就在乡场集镇旁边,到峥岘桥边,杨支书径直走进一家商店,对那老板说,我们去学校看看,后来了解,这老板就是学校校长。校长姓张,贵师大铜仁分校毕业的,那门面是他爱人在经营,农村市场上都是做赶场生意,加上他工资,经济条件在当地相对不错。

一进校门,豁然开朗,在这难得看见这么宽的操场,大概有4-5亩地,四周用围墙圈着。看样子学校还没有大扫除,操场上不少垃圾,张校长说村民们过年玩龙灯,就这里场地宽些,每年都在学校操场上活动,观赏龙灯的人也不少,留下很多垃圾,这两天马上开学,正在组织学生打扫。建筑还算是很先进的,进门左边是一栋三楼一底的教学楼,每层6间教室,楼梯从教学楼中间段自上延伸。教学楼正对面是一楼一底的一栋砖房,外墙用黄色漆刷了一层。

我走到这栋房子下面,问题从这里开始了。最中间是学生食堂,白色墙面、水泥地板,大冰柜、消毒机,钢架碗柜,显得干净、整洁,张校长说这是国家每天三元营养餐补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食堂。食堂里有五张桌子,我问这是学生餐桌?张校长说是,

营养餐工程到是有,数量根本不够,现在只有五张桌子、一台消毒柜,够20—50人用餐,现在校学生500余人,难以满足需求。

教职工住食堂上面那层,单身汉两个人一间,养家糊口的一家人住一间,一间20平米左右。教学楼是当年的希望工程,现在房屋开裂严重,且不说漏水,都已成危房。由于地基下沉,操场围墙受到影响,成为典型的“危墙”,严重影响教学安全。这里的教师基本是通过国家招考的正式教员,但是由于条件太差,留不住人,有的上一年课就考出去了。

看表面,这是国家公办学校,师资力量也比峥岘中学强,但是也面临诸多困难。我走的时候,校长表示希望我能把这里的情况如实反映,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重视,改变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2012.3.9 阴

走访困难群众

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是我国“三农”的基本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有所改变,但由于各方面限制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产业转移。现在有一个新词叫:逆城市化,意思是追求田园生活。那前提是经济宽裕,生活富足,而农村人可以说百分之百想进城,因为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商业发展的空间、有良好的教育、医疗保障等等。在农村每年靠种植、养殖确实能有些收入,但仔细一算,基本是靠劳动力吃饭。

贫者更甚,一场自然灾害、一个劳动力的丧失,有可能给一个中等农业家庭造成致命打击。近来年,兴起外出务工热潮,我们政府担心这种热潮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留守老人、留守孩问题、农村劳动力丧失问题、户籍管理问题、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等等。尽管如此,为了追求生活富足、满足现代社会的物资(不能说是物质)需求,为了家庭发展、小孩接受良好教育,他们必须出去。

我们社会型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农民们也同时承担着养老负担,有的老人终生劳作,直到埋骨黄土那天,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强的活着,为的是未来的希望。在这,我不是对我们党、政府有意见,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我走进凤凰村几户“五保户”家里。

外面传说有些“带色”,夸大其词,说什么达到条件低保户

2020年结对帮扶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合集

篇一 我分别走访了鲤中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基层政法单位,召开了由部分干部、站所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及部分群众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广大基层群众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对我区综治工作有什么要求和期盼;深入了解广大群众对我区公众安全感的知晓率、重视率和满意率;深入了解当前基层社区组织工作运转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了解部分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就业状况、子女入学状况和老人健康状况;深入了解基层干警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上级政法机关的要求和期盼;掌握近年来综治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度、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以及当前基层综治维稳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情况。 晚上回到家中,我梳理了今天的调研走访情况。我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目前广大社区仍有少数群众因病返贫、因家庭重大事故返贫,亟待救助和帮扶,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除了加大自身的各类挂钩帮扶之外,还将要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协调帮扶力度,尽可能多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帮扶基层困难群众和参与基层基础建设中来。将继续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动员广大干警积极捐赠相关物品,充实到相关基层单位和群众手中。 群众无小事,件件暖民心。我今天走访了常泰街道,落户的重点工程多,征地拆迁任务重,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特别多。我决定在以社区为重点,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针对征地拆迁等突出问题,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基层的真情实况,掌握一线的准确数据,化解矛盾,解决难题。要求群众诉求合理的,主动向办事处、社区通报,督促加以解决;对诉求不合理的,依法解释到位;对涉及市区其他部门的问题,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 我觉得下基层已经变成我工作经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触街道、社区实际,投身综治工作,接近社区居民,思考和了解了一些关于街道的过往、现实与长远发展的问题,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为将来做好机关工作积累了经验,对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勤政廉政精神,都有莫大收益。 我实地查看我区通政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情况,与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交流。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该校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该校体育设施、器材不达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受到影响;二是图书资料不足。为此,联系区文体旅游局为该校协调解决,并与新华书店沟通,提供了图书,充实到校图书室,使该校图书配备达到标准。 通过下基层我深刻体会到:一是平时必须加强学习,吃透相关政策,熟悉全面工作,只有这样,我们到基层去才能对一些问题给予解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篇一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容。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在乡村的田埂小道,处处闻闻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中午时分,正是中饭时间,我来到了谢英朋家。他还没回来,他老母亲在家,听老人家说谢英朋夫妇一大早就去车步圩卖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会回来,每天都这样。老人家热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们坐下了来,还要我们在她家边吃中饭边等。我们就一边和老人家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等他们夫妇回来。 十二点半左右,谢英朋夫妇回来了。一辆摩托车载着妻子,后面货架上高高的一垒豆腐架足足有十多个,妻子肩上还挑着一担箩,没有较高的骑车水平还真骑不了呢。看着夫妻俩满脸的喜悦和高兴,我知道他们今天的生意很好,这么早就卖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来,老谢就赶忙热情地招呼我们,并和我们聊起了他的生意和他们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他们每天都凌晨四点钟左右要起来磨豆腐,早上六七点夫妻俩就载着几十斤豆腐出发赶到车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卖,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窜户卖,一般平时每天要磨四五十斤,过节日的时候就要多些。他说,因为现在整个车步磨豆腐卖的只有一两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点就可以卖完,中午回家吃中饭,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里,干一些农活,种菜浇地,他自己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准备工作,磨豆皮、浸豆子、处理豆腐渣、搞卫生等等,就这样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们边聊边询问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们夫妻俩说虽然每天都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虽然苦点累点,但收入还不错。我们明白从他们的言语间和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自豪,也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不知不觉,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走出他家庭门,看着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三送干部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为民做出的一件实事,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 篇二 一大早,我就从历市镇政府骑着摩托车赶赴神仙岭以北的车步村开展帮促工作。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颠簸水泥路,于9:00整到达该村。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

教育日志一

小学生作文教育日志(一) 单调、机械、乏味、重复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感“淡化”,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一次习作课上的突发奇想,让我治愈了痼疾,尝到了写情境作文的甜头。一次习作训练,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描述对春天景物的新发现、新感受。在“口语交际”课上,我要求学生描述一下初春杨树叶子的颜色、形状。有的同学站起来洋洋自得地说:“这多简单,杨树叶子是深绿色的,有手掌大小。”我又问:“别的同学呢?”同学们描述却差不多,看到这种情况,我的教学热情一下子跌入谷地,我想:杨树是随处可见的树木,同学们却不能对它进行正确的描述,原来学生了解大自然、认识生活靠的只是想象,学生这样又怎能写好作文呢? 一个奇怪的想法突然在脑海中萌生,我告诉同学们:“第二节课我们到野外去找春天吧,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好吗?”我的提议让同学们异常激动,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老师,春天的天空真高,空气真新鲜,好舒服啊!”说完,这个同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他那陶醉的样子我随机问道:“那该怎样形容此时的天空、空气呢?”他大声说:“瓦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清新。”啊!这不正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句子吗?运用的真是恰到好处;“老师,小草露出了头,远远看去似有似无。”“这才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另一个同学马上接口道。“啊!”某个学生的一声尖叫吓了同学们一跳,顺着他的手指望去,远处的小树上落满了洁白的“雪花”,奇怪怎么还有香味?同学们像一阵风似的飞奔过去,“是梨花,杏花。”他们像天使一样穿梭于花海之间,奔跑着,追逐着,欢笑着,像小鸟儿一样唧唧喳喳地叫着,在草地上、小河边、花丛里留下了欢乐的足迹。 回到教室,趁热打铁以《寻找春天》为题,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和以往相比,这次作文完成的速度异常快,同学们争着抢着让我看。他们写道:“春天,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姑娘在微风中梳理着她的长发,到处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杨树的枝条返青了,嫩黄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可爱了。”“鸭子在小河里惬意的游着,使我不由得想起苏轼笔下描写春景的优美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尽管有些同学的句子牵强,不规范,但同学们是用心感受了。我把同学们的好句、好段摘录下

2020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合集

篇一 上午,走访董叶兰老人家,我们进去时,老人家正在吃饭,我们和她聊天,老人家很开心,边吃饭,边和我们聊天,并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发现,老人家的脸上,时不时露出笑容,这一刻令我心中很震撼,是啊,年迈的老人,或许生活过的很艰辛,但是她并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艰苦的生活已经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印记,但是,孤独才是她们真正渴望驱走的,只要有人陪他们聊天,听他们唠叨,他们的内心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或许物质上的贫穷,并不足以令老人感到悲哀,她还可以自已去劳动争取,但孤独呢? 篇二 上午一大早,村支书李泽佳告诉我们,相对贫困户梁啟建昨天晚上回家了。我们决定走访他,并按照要求做好入户资料的核查和登记。到了他的家,李书记喊了一声,听到有人应,就推门进去了,一进门,梁啟建从里屋走了出来,看上去人有些腼腆,董叶兰老人家也在屋里,我们看见老人家脸上满满的笑容,很开心,一起去的同事和村支书就陪老人家唠叨。我就向梁啟建了解情况,他说自己由于小学没毕业,文化低,目前只能在高要的一间私人厂打工,一个月一千多元工资。因为收入不高,每个月也只能回来一、两趟给老人家三、四百块钱作为生活费,除了生活开支,没钱剩,没钱找媳妇,没钱修建房子,一直住泥瓦房,这个月没及时回家给母亲买米送钱,造成母亲没米煮饭,心里也不好受。 我们建议他,母亲已经年老,要多回家看看,要和哥哥和姐姐商量照顾母亲的问题,兄妹们多轮流陪陪老人家,听老人家唠叨,让老人家过一个有人陪的晚年,同时,可以考虑把钱提前给亲戚,让他们帮助其母购买一些生活用品。他表示以后会多回来陪陪老人家。 篇三 下午,走近梁啟建的家,房子是旧式的泥瓦房,四周是泥围墙,外围看应该占地约有七十平方,似乎在诉说着主人家曾经的繁荣,大门开着,这是扇既有古典色彩而又充满沧桑的木门,在岁月的侵蚀下,千疮百孔,进了门,门内有个小院,约有三十平米,小院有一个三级台阶,台阶上又有一个木门,应该和前面的木门是患难兄弟,我们问了声:有人在吗?没有人回应。陪同走访的村支书李泽佳就上了台阶,看了看情况,告诉我们,有人在家。 于是,我们就一起走了进去,眼前的一幕,令人吃惊,一个老人家正坐在一张破旧的木凳上,她的旁边,摆着两个碟子和一个碗、一根汤匙,还有一个看上去很显眼(白色,感觉挺新)的电饭锅,打开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还末来得及和老人家说话,我们环顾其家中的情

社区工作民情日记(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社区工作民情日记

社区工作民情日记 目录 第一篇:社区民情日记制度10.07.16 第二篇:民情日记(工作队员) 第三篇:民情日记工作总结 第四篇:移民工作民情日记 第五篇:xx镇民情日记工作制度 正文 第一篇:社区民情日记制度10.07.16 洪园社区民情日记制度 一、社区“两委”负责人都要坚持记居情日记; 二、民情日记格式由三部分组成,即:事由、办理过程、办理结果; 三、对辖区居民的情况,尤其是分管工作对象要掌握,通过串门,知情。 四、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在日记中要反映处理的结果,以及对问题的反馈,做到落地有声。 五、民情日记内容要真实、真诚完整,要求字体工整认真。 第二篇:民情日记(工作队员) 民情日记 “三万”工作队员 (XX年1月29日) 今天我们工作组,按照布置继续在胜利大队进行专访调查的察看村湾环境卫生的治理,深入实际地了解民情民意。上午9点我和工作队2名民同志一起在胜利大队朱副队长的带领下,在该村边调查边 第2 页共9 页

宣传政策。上午我们共走访了3户,3户中有2户情况较好,一户家庭情况比较困难,这户女主人叫唐荣,今年69岁,1966年入党,系东山药厂退休职工,退休金1400元,家中14亩承包地已转包大队,全家6口人,住的是一个三间的平房,丈夫早年去世,有4个孩子,2男2女,大儿子和大女儿都患有精神病,每人每月低保费300元,大儿子正在棉纺厂精神病院住院已有2年了,住院费每月800元,大女儿患病在家,靠她照料,她自己也身患多病,只是小儿子和小女儿都已成家,每日的生活和看病吃约的钱,靠退休金、低保费和转包的土地费来维持。当时我们就问他遇到困难时怎么办,她说大队领导对我家很关照,政府和大队救济一点,小儿子和小女儿支持一点,自己平时也克服一点,能过得去就行了,我当时听完了她的一席话,心中对这位老党员感到很敬佩,她这种不怕困难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下午2点半钟后我们又同大队支部书记一起,察看了村队环境卫生的治理情况,由于大队领导的重视,宣传发动工作做得扎实,大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的卫生状况良好,几条主干水泥路面扫得很干净,村前的一条500米新修水泥路已完工,只是村后面的几排农户中还有少数户的屋后的乱堆乱放还未清理彻底,当时李书记对完成的户逐家做了动员,要求他们尽快清理到位,同时他也跟我们说,他准备对老弱和困难大的户暴露问题统一由大队组织人力统一清理,力保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在大队的努力下,在群众的配合下,该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通过参加“三万”这个活动,自己觉得学习到了不少的东西,思想也得到了锻炼,经过走访调查和农户交心谈心。深受启发和教育,不论是开展什么创建活动,我们都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最新村民情日记(村民,七里,日记)

村民情日记(村民,七里,日记)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民情日记民情调研 第二篇:民情日记 第三篇:民情日记 第四篇:民情日记 第五篇:民情日记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民情日记民情调研 民情日记 水竹中心校余正燕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

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刘顺香是初二年级学生水竹乡双旋村,一个文静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于她的文静,以至于她在上课时也极少发言,有时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么。本学期来每次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完成。而且,最近书写越来越慢,成绩也越来越差。针对这个情况,我和班主任决定对她进行一次家访,希望能够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取得进步。 二、处理和解决 还没去家访,刚跟刘顺香说了一下,没想到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看来,她也知道自己自从他爸爸去世后,她学习中的现况,摸清她心里的想法,对症下药,针对她的一些特殊情况,妈妈要多关心她,多和她交流谈心,老师也要如此。让她感受家庭和学校的温暖。放学后我们来到水竹想把村刘顺香家,她妈妈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发上。看见我们来家访,晃晃悠悠的站起来给我们让座。一进家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黑白照片,简单的家具,一张四方桌,几张椅子,一台很旧的电视可以算是值钱的家当了吧。 刚一坐下,还未开口,这位母亲的眼眶便红了,刘顺香妈妈向我们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她们本是三口之家,虽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年前张燕的爸爸得病,经过两次手术,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十几天前再次发作,离开了她们母女,离开了这个家。她由于过度忧伤和疲劳,也患病多日。孩子请亲戚朋友照顾,看了她的回家作业,也发现了她作业马虎、学习也不够理想。常常还发现她夜间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刘顺香学的速度慢、厌学有着复杂的原因,要帮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爱心。让她时时处处感到同学、老师在爱她,关心她!了解她的所想,关心她的情绪,多一个拥抱,多一个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强调她作业做得够不够好,不是需要她一开始就要成为最优秀的孩子。她是在该得到理解的时候没有得到理解,是在该拥有老师关爱时没有得到关爱,是在她该得到家长帮助时没有得到帮助。这时作为老师我决定重新出发,从心出发,慢加等待,爱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沟通,让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教育实习日志二十篇

教育实习生日志 第一篇:作为一名学生,太多的是知识的增长,而作为一名老师需要的东西太多。不仅在工作生活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的东西都太多了。 生活上独立了。我们三个实习老师一起承担着生活的各个方面——买菜,做饭,提水,洗衣服等等都要自己安排。我们一起商量并不断探索,生活由乱到稳。愉快的合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为我们更好的工作提供了保障。 工作上,自己是由一名学生刚刚转变为一名老师,虽然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有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可这远远不够。通过一周的备课,给学生上课,与老师的沟通,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课的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时间的把握等等。自己带着一腔热情来到这里,也曾经畅想过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可实际往往与想象有一定的差距。实际情况告诉我:一定要成长!我渴望成长,希望自己能把工作做好。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多向当地老师请教,多研究。 自己虽然和学生年龄只差五六岁,不会有太大的代沟,但还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自己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共同点有所了解,可当地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认识到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告诉自己:首先要和他们的任课老师及班主任多沟通,再就是要和学生在课下多沟通,多交流,去了解他们,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再有一点就是老师的教学经验这一很大的财富,让自己叹服,应多学习,我想这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要成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成长的途径还是学习——学无止境! 第二篇: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第二周又已结束。此刻,坐在电脑旁写下自己本周的实习心得,还真有点百感交集的味道。 这一周我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为了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也就不一样了,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思路。 听了课之后,自己也亲身体会了当老师的艰辛。第一次走上讲台是星期三的第四节课,当时是指导老师临时有事,叫我代上一节课,我也是没办法硬着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篇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篇 篇一 17日上午,4小区92栋131号居民李瑞江、李瑞萍来社区反映:92栋121号李华家在污水管道处私设卡子,使自家卫生间污水排放不畅,去广原物业站反映几次均未解决,与121号居民协商几次也协商不通,希望社区出面解决。 况彻底摸清。原来111 管道处也安装了“卡子” 131 3次的沟通 决。 篇二 291户784人的居 次以上,共同的工作内容使我们三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和社区书记吐尔逊古丽一起检查阿依东大街创卫工作,当走到阿依东街113号院子时,第二网格点的十户长古丽扎尔给我们反映,住在她们家院子里面的布海丽切木一个人生活非常困难,随后我和米也沙尔、吐尔逊古丽就一起向她家走去。 从古丽扎尔家出发,穿过有一条一米宽、长约50米的小道,拐了两个近90度的弯到达布海丽切木的院子。当时她在家,她哥哥的小儿子放假了也在她这里,她告诉我们,房子是50年代盖的土坯房子,妈妈去世五六年了,自己今年已经40岁了,孩子也去世了。这个房子是母亲留给哥哥和她的房子,由兄妹俩没有工作,都是低保户,哥哥也有病在身没有能力翻新。我走进她家里面看到破旧不堪土炕上只铺了几块非常旧的小毡子和几个被褥,在墙角还有一台我小的时候才会看到的老旧小电视,室内几乎没有其他的生活必须品和家具用品,每个人看了心里都非常难受。没有想到到伊宁市现在还有这么贫困的家庭,想想我现在的工作、生活条件,真是反差很大。

回来后我就想怎么样帮助她,过了两天我就到市场上买了两个地毯和米亚沙尔送一起送到她家,鼓励她找一份工作,好好生活,她非常感谢我。她还向我反映他哥哥是肉联厂的下岗职工也是我们社区的低保户,生重病没有钱治病,我告诉她我们市工会帮扶中心有下岗职工大病补助这一项,让她把哥哥住院有关证明材料提供给我,我帮助他们去申请。 这就是我日常工作中平凡普通的一天,但正是这四个月来平凡而普通的每一天才让我更加深入的认识了基层、了解了基层,才能真正的“俯下身子”为老百姓做一点点的事。 篇三 3月10

民情日记制度(完整版)

民情日记制度 民情日记制度 第一篇: 民情日记制度 民情日记制度 一、村两委负责人每记录少于10篇。 二、记录内容: 1、群众对经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意见。 2、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3、各类问题的处理经过及处理结果反馈情况。 三、记录要准确、内容要真实完整。 四、村干部的《民情日记》每月由包村负责人调阅并签字。 五、乡党委年终对村干部的《民情日记》进行检查,并将结果反映到包村负责人的年终考核中去。 第二篇: 民情日记制度 自治区派驻莎车县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队 民情日记制度 为深入了解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特制定此制度。 一、适用范围 工作队(组)全体成员

二、主要内容 1、社会稳定排查: 记录排查到的群众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低保对象、老年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2、群众意见建议: 记录群众对党建、基层民主、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救助、就业服务、慈善公益事业、社会治安等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工作安排及小结: 记录每周、每月、每阶段的工作安排及工作小结。 4、参会及学习情况: 记录参加社区党组织“三会一课”等情况。 5、办好事实事情况: 走访群众的心得体会,帮助解决困难的典型事例,以及解决困难的新经验、新典型。 三、民情取得途径 1、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社区居民群众(每周两到三次); 2、居民来访; 3、上级转办或交办。 四、记录形式 采取一日一记的形式,填写统一发放的民情日记本。 五、工作要求

四群教育民情日记篇

四群教育民情日记【3篇】 星期六晴 在我们长久的期盼中,昨夜终于下了一场久违的好雨! 今天早晨起来,已是雨过天睛,尘埃在无声的春雨中褪得干干净净,田野里满眼翠绿,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青草的芳香,和着田间地头农村汉子耕牛的吆喝声,展现出一幅欢快美丽的春耕生产水墨画。 我和董干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出发来到普弄一一我的民情挂钩联系点幵展“四群”教育工作。 从八里坪到普弄的路段正在铺弹石,路上隔一段距离就堆放着些砂石,坑坑洼洼,车子行进起来颠颠簸簸,速度很慢。路过者挖村委会时,我们又专程到兴隆寨去看望了上访老人张贵兰。所以到普弄时已是中午时分,村委会支书吴远斌、主任王昌福等村干部早就在村委会门前迎候了。 普弄村委会地处中越边境,距越南仅4公里,国境线长13.7公里。村委会共有 26个村小组,971户,4074人;有10个党支部,79名正式党员;土地种植面积3708亩,主产玉米、稻谷,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资源匮乏,经济文化发展较为滞后的边境村委会。普弄村委会是我们政法委的扶贫挂钩点,对这些基本情况我最为熟悉,也就不需要他们一一介绍。因此一到村子我们就直奔主题一一到农户家走访。路上,村支书吴远斌向我们介绍村里的新情况:“芶书记,感谢这些年来上级领导 对我们村的关心,近年来我们村的发展变化喜人2011年我们村种植洋芋300亩,

粮食总产量1052吨,种植烤烟250亩、木漆1500 亩,出栏肥猪4700 余头、肉牛 343 头、肉羊355头,出售家畜12688头、肉类480 吨,人均纯收入达1700元。目 前,23个村小组已经开展了整村推进工作,人民群众正投工投劳,全力投入本村基础设施建设,但还需要上级部门和领导继续给予关心和帮助。呵呵……” 我微笑着回答道:“今天我们来,目的就是要和大家一道共谋我们普弄村发展的良策,共商普弄村快发展、富生活的大计。” 我们首先走访的是徐德武家。徐德武家地处普弄街中心地段,他们家的砖混楼房算是普弄街数一数二的大楼房了。临街的一面他们开了一个百货超市,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农村需要的商品这里一应俱全。我们一行人来到他家时,徐德武不在家,徐德武的老伴热情地将我们迎进里屋。进到里屋院子时,只见宽敞的院子一角停放着一辆卡车,我问她:“你们家还有一辆车子啊!”她自豪地说“有2 辆呢!有1 辆徐德武开出去运货去了。 “家里有多少人啊?”我问。 “现在就3 个人,我们两口子,还有1 个老人。3个娃娃都出去了,大女儿大专毕业后考取了富宁县的公务员,在那边工作了,老二儿子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外地一家大公司打工,但还没做到一年,公司因他患有乙肝病,将他辞退了。他回到云南后本想考我们这边的公务员,但又担心患乙肝人家不要,现在还在昆明,一直找不到固定的工作,生活仍要我们接济。老三儿子在昆明上艺术学院,学画画,一年要好多的学费啊。我们两口子整天在家里苦,就是为了孩子读书成器,我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就希望孩子能多学一点知识,所以再苦再累也要撑着……”徐德武老伴叙说着家里的情况,看得出来,她有些激动。“还好现在党的政策好,农民种田有补贴,看病有合作医疗,年满60 岁还发放养老金。大量的资金投向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在外面就业的门路也多了,农民的 收入大大增加了,要是在从前,我们根本不可能供得起 3 个孩子读书,党和政府对 我们这么好,苦点累点我们也很知足。呵呵……”说到这里,这位农村妇女爽朗地笑起来。

2016群众路线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2016群众路线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群众路线民情日记_【1】 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对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拘泥于安排部署的多,督办检查的多。真正走近群众、直面群众的机会并不多。有时深入村组农户时,又总会被各种繁锁之事打扰,被一些无端应酬冲断,在内心深处总感觉自已与广大群众接触的时间少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远了。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我特地给自己安排了一些时间,深入村落、企业、农户中走访征求意见,了解群众对我们的期盼,征求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建议。 3月 去做。 “镇、村两级有没有干部在给你们办事过程中,有吃拿卡要的行为吗?”、“有没有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作风粗暴、官腔官调、只说不做的现象?”、“镇、村干部到你们这里来的多不多?”.....,为不虚此行,能更多的了解一些关于我们干部在群众工作中的态度和作风情况。不时地,我也给前来的群众抛出一些问题,希望能听到他们最真的声音。 村民席实林告诉我,现在镇村干部对老百姓有求必应,服务态度非常不错。只是他们因工作量大,工作繁忙,主动到像他们这样偏远的地方来的更少了,希望他们多来些,哪怕不带工作任务,只和他们说说话,唠唠嗑也行。席实林的这一席话深深触动着我。是啊,如今我们这些离群众直线距离最近的镇村干部,却被各种理由和借口远离了群众,甚至脱离了群众,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干部的脚步本应在群众间行走,现在却本末倒置,这是我们工作的缺失呀。

群众路线民情日记_【2】 阳春时节,万物蓬发。 今晨七点三十分,省外侨办机关干部和省外服中心干部职工准时出发,赴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开展献爱心慰问、环境整治、走访调研等活动。工作组一行抵达驻点村张新湾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后,省外侨办副主任、党组成员章笑梅同志对此次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了解村情民情、增进群众感情,做一些亲民、惠民、助民、富民的事情。同时,张新湾村党支部书记孙俊也满怀深情地表示,张新湾村近几年来的发展离不开省外侨办驻点帮扶,在房屋建设、道路硬化、塘堰净化、引水入户、卫生洁化、种植、养殖技术普及 张新湾村 户,共79 只有7、8 心谈心, 二、受访村民感叹,有了驻村工作组的帮扶,兴建了水泥硬化道路,让张新湾村实现了组组相连接、户户大串通;通过围堰蓄水工程的实施,村民们不仅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还解决了多年来农田灌溉的难题。但是,现在农村的塘堰很少清淤,蓄水量逐年减少,抗旱涝能力减弱,一些灌溉用沟渠积淤阻塞,不能发挥其功效。我们认为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培养专业农业人才,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迫在眉睫。从走访的村组情况来看,在田间耕种的多为60岁左右的老人,30-40岁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很少务农,20-30岁的青年人不会做农活,更年轻一点的甚至不知道自家责任田地在哪里。这种现状让人堪忧,试想照此发展,十几二十年后农村恐会出现地无人耕、塘无人管的情况,农业生产后继乏人。我们认为应该注重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可接上趟的农村专门人才。要探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将小农散户耕种合理转变为规模化统一管理,大力发

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中午时分,正是中饭时间,我来到了谢英朋家。他还没回来, 他老母亲在家,听老人家说谢英朋夫妇一大早就去车步圩卖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会回来,每天都这样。老人家热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们坐下了来,还要我们在她家边吃中饭边等。我们就一边和老人家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等他们夫妇回来。 十二点半左右,谢英朋夫妇回来了。一辆摩托车载着妻子,后 面货架上高高的一垒豆腐架足足有十多个,妻子肩上还挑着一担箩,没有较高的骑车水平还真骑不了呢。看着夫妻俩满脸的喜悦和高兴,我知道他们今天的生意很好,这么早就卖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来,老谢就赶忙热情地招呼我们,并和我们聊起了他的 生意和他们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他们每天都凌晨四点钟左右要起来磨豆腐,早上六七点夫妻俩就载着几十斤豆腐出发赶到车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卖,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窜户卖,一般平时每天要磨四五十斤,过节日的时候就要多些。他说,因为现在整个车步磨豆腐卖的只有一两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点就可以卖完,中午回家吃中饭,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里,干一些农活,种菜浇地,他自己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准备工作,磨豆皮、浸豆子、处理豆腐渣、搞卫生等等,就这样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们边聊边询问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们夫妻俩说虽然每天都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虽然苦点累点,但收入还不错。我们明白从他们的言语间和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自豪,也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 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5.7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二十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禾笋,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与大世界、万家惠大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

最新民情日记本

民情日记本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民情日记本第二篇:小小民情日记本解决百姓大问题第三篇:日记本的自述第四篇:实习日记本第五篇:个人工作日记本注意事项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民情日记本寒冬里的红手印化解十年纠纷 2020年12月14日晴 当你走进田村镇里目村村头时,一定会被100多亩满山黄灿灿、果大实园的脐橙所吸引,一排排整齐划一,太诱人了。但果园承包经营者谢善法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既不愁销路,也不愁无民工上山采摘,愁的是一直困绕他十年的果园山地租金纠纷。每年到采摘时果园山主(11户农户)都会向他要果园租金,而谢善法却以2020年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承包山地后,村委会没有给他完善好基础设施为由拒付农户租金,造成山农以欠租金为由进山采脐橙的混乱局面,最后以前每年都是镇政府协调支付些租金以化解矛盾。 今年我们三送工作组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到谢善法沟通,并对这

几户农户遂一走访,通过走访了解到群众都非常支持果业开发,只要谢善法按要求支付租金,群众也不会去上山采摘脐橙。所以今天下午我和派出所驻片民警郭庆副所长,驻村干部王长晶一起约好谢善法及村民代表刘儒槐、刘振诚、王金兰到村委会协谈山地租金一事,在村委会我们一见面就象斗红了眼的牛一样,争争吵吵,一个说他没付租金,另一个说他们不应偷采脐橙,而我们工作组人员既当和事佬,又当中间人,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最后经过我们一下午的努力劝说,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果园面积按照林权证上各农户面积计119.9亩,租金按现行周围各山地开发每年每亩10元支付。其中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租金于2020年12月30日之前由谢善法一次性付给农户;2020年1月1日以后的每年租金于当年10月1日之前一次性由承包人支付给农户到2020年12月13日止。双方在协议上签字按上红手印,挥手言和,大家都非常高兴。 此刻村民代表刘儒槐动情地告诉我现在“三送” 工作开展得非常好,群众非常拥护,通过这次“三送”工作不但化解了我们十年的矛盾纠纷,而且我们村还正在修通到西杭村、下横村的通村组公路,群众得到的实惠非常多,希望能长期开展下去。我也跟他讲在前几天召开的全“三送”工作回头看及现深入全覆盖工作会议上镇党委书记曹东强调“三送”工作要近一步扩大覆盖面并长抓不懈,同时要求通过“三送”活动转变干部作风,大力

2020年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2020年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民生是老百姓的实际 如何更好地改善民生、办好实事,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 发展成果,是我此次走访的一个重点。 为了更好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我在姚山村和滨河社区,分别 召开了村(社区)干部和村民(居民)座谈会,针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就业就医、养老保障、农民增收等方面,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 建议。 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逐一实行了答复,对6件群众比较注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实行现场查看,分别给灵璧县政府和供电、民政、教育、卫生、农机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通了电话,并就相关具 体事宜作了详细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关于农村安全用电问题,建议供电部门尽快提供整修方案,增大电容,抓紧施工。二是关于村 卫生室条件差问题,建议由卫生部门协调解决,协助姚山村建一所标 准的卫生室,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关于建立完小问题,建 议教育部门尽快研究规划,争取协助姚山村建一所完全小学,解决孩 子们上学难问题;四是关于五保户集中供养问题,建议民政部门纳入工 作计划,协助姚山村建一所敬老院,解决全村21个五保户集中养老问题。五是关于建立农机服务场地问题,建议农机部门牵头指导,协调 解决。六是关于失地农民生计保障问题,建议县镇两级政府尽快制定 规划,积极推动滨河社区农贸市场建设,分派摊位给失地农民,扩大 他们收入来源。六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实事的现场答复和解决,使镇 村(社区)干部精神受到振奋,广大群众较为满意。 近年来,虽然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 水平相对滞后,民生普惠水准还很不够,群众呼声依然很高。做好新 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民生就是老百姓的实际。 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抓住做好群众工作 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像落实

社区民情日记制度(完整版)

社区民情日记制度 社区民情日记制度 第一篇: 社区民情日记制度 10.0 7.16 洪园社区民情日记制度 一、社区“两委”负责人都要坚持记居情日记; 二、民情日记格式由三部分组成,即: 事由、办理过程、办理结果; 三、对辖区居民的情况,尤其是分管工作对象要掌握,通过串门,知情。 四、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在日记中要反映处理的结果,以及对问题的反馈,做到落地有声。 五、民情日记内容要真实、真诚完整,要求字体工整认真。 第二篇: 民情日记制度 民情日记制度 一、村两委负责人每记录少于10篇。 二、记录内容: 1、群众对经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意见。 2、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3、各类问题的处理经过及处理结果反馈情况。 三、记录要准确、内容要真实完整。 四、村干部的《民情日记》每月由包村负责人调阅并签字。 五、乡党委年终对村干部的《民情日记》进行检查,并将结果反映到包村负责人的年终考核中去。 第三篇: 民情日记制度 自治区派驻莎车县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队 民情日记制度 为深入了解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特制定此制度。 一、适用范围 工作队(组)全体成员 二、主要内容 1、社会稳定排查: 记录排查到的群众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低保对象、老年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2、群众意见建议: 记录群众对党建、基层民主、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救助、就业服务、慈善公益事业、社会治安等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工作安排及小结: 记录每周、每月、每阶段的工作安排及工作小结。

最新民情日记干部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干部民情日记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一名普通干部的民情日记第二篇:党员干部民情日记第三篇:帮扶干部民情日记第四篇:挂职干部民情日记第五篇:干部下乡民情日记范文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一名普通干部的民情日记一名普通干部的民情日记 2020年3月,县委吹响了“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干部下基层的号角,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段下基层生活中,我经历了许多,感慨良多,受益也颇多。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 5月26日(星期六)晴 本周我们不休假,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和镇干部肖磊要去东丽村督导检查该村的养老保险收缴及平安创建工作。我们草草吃完早餐后,就骑着摩托车来到东丽村支书周文东家。我们见到周支书时,他正忙碌着写汇报材料。他见到我们到来,立即起身让座,又是敬烟、又是端茶倒水,甚是热情。我们说明来意后,他把整理好的材料取出来,我们仔细翻阅、查看。该村的资料很齐全,

所制作的材料内容全面,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然后我们又详细询问了养老保险收缴情况及所遇到的困难,周支书介绍到:“我们村应参保329人,已经缴费316人,还下欠13人。这13人长期在外务工,一直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昨天,我主持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4个组长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此事,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预计6月中旬完成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 我们检查工作的,不仅要听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查更重要,这样工作才有成效。于是我和肖磊同志对东丽村的养老保险收缴及平安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我们走访了周文瑞、周明田、周明玖、杨德连等十几户农户,他们都对村支书周文东同志赞不绝口。他们说:“周文东是个好同志、是个好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们都当亲人看待。在养老保险收缴过程中,他亲自带领 1 村主任、文书、组长挨家挨户的宣讲,把政策讲清说透。如果我们有困难,暂时拿不出钱,周文东说:“只要你们把政策领会清楚,暂时没钱交没关系,我先给你们垫上,等你们有了再还给我”。在平安创建工作中,他带领村主任、文书、组长挨家挨户的发送资料,把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宣传资料整理的整整齐齐发到我们手中,还仔细讲解上面的内容,让我们对平安创建有了一个全面、更高的认识”。

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

教师民情日记 教师民情日记 第一篇: 党员教师民情日记 给留守孩子多点爱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作为贫困县的现状,更是如此201X年11月13日晴星期三 为了给本次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以班级为单位,了解我班现有16名留守孩子,从在校表现来看,这些留守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但“留守孩子”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 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缺乏关爱,性格内向、自卑;儿童自律能力差,纪律散漫,上网吧;作为独生子女,是祖辈的掌上明珠,可呼风唤雨 面对如此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么办? 201X年11月29日晴星期五 要获取更具体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必须和这些留守孩子谈谈心,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掌握必要信息,为我的下一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 今晚我利用晚自习第三节时间,同这些孩子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了解到王婷同学的父母、哥哥在深圳打工,哥哥同妈妈在一起打工,

父亲却在另外的厂里做事,家里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无人照料。父母、哥哥很少回家,只是偶尔打个电话。但年迈的爷爷经常生病,王婷同学不得不经常请假回家照顾爷爷。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王婷同学自尊心较强,也很自卑,还有一定的攀比心。在校总体表现还可以,就是在上课时经常走神,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也不明确。我经常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和同学们多比比成绩,或者跟老师谈谈心里的想法,想爸爸妈妈就打电话,通过交谈,她也 开始重拾学习的自信,在专业的背诵中有较大的进步。 夜深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对这样的孩子,作为教师,的确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我常常思考: “留守孩子”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填补吗?答案是肯定的: 不。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心灵的关爱。 201X年12月18日晴星期三 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留守孩子”监护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常常利用空余时间,给留守孩子的父母进行多次电话家访。针对“留守孩子”问题,家长们多数也感觉很无奈,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抛老弃幼。家长们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希望学校全权照顾孩子的学习及做人的道理。他们认为自己是个打工者,既没有教育的时间和距离,也缺乏教育的能力,所以对学校是寄予了一切。他们心里认为,终年没能陪伴孩子,总觉心里有愧,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能满足孩子的,就一定满足,尤其是金钱的满足。有家长透露,每个月给孩子的费用达1400元。这样的家庭教育必然使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养成从小花钱如流水,造成坏习惯。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监护人管不上,这样就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导读:本文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今天,我在大福地村党总支书记xx的陪同下,于上午10点钟来到了大福地村热地方自然村二组的罗跃泉家中走访。一进门就看到了年久失修的房屋和步履蹒跚的罗跃泉老人,她见我们,只是冷冷的和我们打招呼,慢慢地给我们拿板凳招呼我们,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我想她家肯定遇到困难。所以我说话也特别的小心,怕说错话冒犯了主人,我首先向她介绍了我自己和今天的来意。 刚开始我觉得她的内心好像并不接纳我们今天的来访,她面无表情,对我们的谈话也显得很厌烦。这个时候我向她借了他家的户口簿,想了解一下她家的家庭成员情况,她给我拿了过来。我看了一下,原来她今年已经79岁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谈,她接纳了我并和我敞开心扉谈了很多,她说她的老公在10年前就由于肺癌去世了,现在只有她和儿子两个人。她老公去世后由于经济拮据,经常与邻居借钱,欠下了好多的债,她的儿子又是残疾人,47岁了还没有结婚。家庭收入主要就是种仅有的2亩地和儿子偶尔外出打点零工,年收入不到3000元。她和我说这些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从她家出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快80岁的老人还要到地里干农活,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就是山区困难群众的真实生活,我感觉到了自己确实已经生活得很幸福,在农村、在基层有太多不幸的家庭和贫苦的农民,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知足。在回去的路上,我思考了很久,想了很多也感慨了很多。我觉得困难户如何脱贫致富其实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以后我们要加大看望困难户的力度,尽能力帮他们脱困,并且帮他们落实帮扶政策。

但像罗跃泉这样家庭情况的,仅仅靠物质支援是不能解决的,我们要找准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今天,我的灵魂受到洗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深入农村基层,做到善知农事,能抓要事,勤办小事,作风在一线中转变,意志在一线中磨练,为安民、富民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