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3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3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3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3新人教版

《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句话描述的不是天气(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山雨欲来风满楼

C.未来48小时必将有大风降温

D.今天天气晴转多云

(2014·株洲模拟)2013年3月,株洲局部地区下起了罕见的冰雹,据相关知识回答2、3题。

2.在城市天气预报图中,表示冰雹的是( )

3.当冰雹这种灾害天气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马上到户外抢救农作物 B.撑伞外出看冰雹

C.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D.躲到房屋中

4.下图为2013年11月19日我国10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图,关于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比较,正确的是( )

A.乌鲁木齐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B.石家庄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成都

C.武汉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

D.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为重污染,不适合户外运动

5.(2013·吉林学业考)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用煤炉做饭 B.焚烧秸秆肥田

C.植树造林 D.增加私家车数量

6.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气温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D.同纬度的不同地点气温完全相同

7.以下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C.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均匀

8.澳大利亚内陆的月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9.2014年2月13日,暴风雪横扫美国东海岸,一天内有7 100次航班被取消,这说明( )

A.天气和交通关系密切 B.天气和农业关系密切

C.天气和工业关系密切 D.天气和身体健康关系密切

10.下图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已知同纬度的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则此图表示( )

A .北半球的冬季

B .北半球的夏季

C .南半球的冬季

D .南半球的夏季

阅读某城市气候资料,分析回答12、13题。

12.该地气候类型属于(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13.该地可能是( )

A .悉尼

B .上海

C .北京

D .伦敦

14.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却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因素

C .海陆位置

D .气候因素

(2013·潍坊学业考)亚欧大陆面积达5 000多万平方千米,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各异。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的①~④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经度位置

C.纬度位置 D.海拔

16.下图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丙 B.②—乙

C.③—丁 D.④—甲

读某区域图,完成17、18题。

17.对该区域大陆两侧同纬度的A、B两地的地理要素进行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高

B.A地的年平均降水量比B地少

C.A地的植被覆盖状况比B地好

D.A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B地大

18.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与A地气候类型特征相符的是( )

19.(2013·东莞学业考)广东省时有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假如在野外遭遇雷击天气,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河流中游泳、划船 B.骑自行车狂奔

C.躲在低凹处蹲下 D.藏在大树下

20.因为北极地区冰面融化加速,经常有北极熊被困在浮冰上,关于此现象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冰面大面积融化导致地球升温

B.食物充足北极熊体重增加迅速

C.应该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

D.“地球一小时”活动与此无任何关系

二、综合题(共60分)

21.(2013·长春学业考)2012年冬季,横扫亚欧大陆的寒流使得亚洲大部分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低,形成“极寒天气”,造成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中断,电力、燃气供应紧张。同期,长春下降到三十年来最低气温。据此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8分)

(1)极寒天气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问题?(6分)

(2)造成公路运输中断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寒流带来的造成的。(2

分)( )

A.能源紧张 B.暴雪和冰冻天气

C.大风天气 D.暴雨洪涝

22.(2013·徐州学业考)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与两极相比,赤道附近降水 (多或少)。(2分)

(2)A、B两地,年降水较多的是地,显示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东或西)岸降水多。(4分)

(3)C、D两地都位于 (填高、中、低纬度)地区,其中年降水较少的是地。(4分)

23.读“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问题。(23分)

(1)据三地气候资料图分析: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变大再减小,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影响上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6分)

(2)与B、C两地相比,A地气候具有显著的性,A地气候特征

是 ,全年降水均匀。(7分)

(3)相比A、B两处,C处气候的显著优势是 ,因而该地区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但该气候降水变化大,易产生

或等气象灾害。(6分)

(4)下列因素对A处气候的形成不起作用的是(4分)( )

A.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各地距海不远

B.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C.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

D.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废热排放多

24.下图为亚欧大陆北纬30°~60°的气候类型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A、B两地中,冬季气候寒冷的是 ,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4分)

(2)B、C两地中,常年湿润的是 ,冬雨夏干的是。(4分)

(3)D处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5分)

(4)图乙为三种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把其序号与图甲中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字母对应起来:(6分)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天气的概念。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时刻在变化。

2.3.【解析】2选A,3选D。本题组考查天气符号的判读及运用。第2题,A表示冰雹、B表示多云、C表示大雨、D表示雷阵雨。第3题,冰雹发生时,最好呆在屋里。

4.【解析】选D。本题考查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质量指数间的关系,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乌鲁木齐的AQI(空气质量指数)达到385,属于重污染,在1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状况最差;石家庄和成都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是287和200,所以空气质量前者比后者差;武汉的空气质量指数为188,为轻度污染,在1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状况最好;兰州的空气质量指数为340,空气质量状况为重污染,所以不适合户外运动。

5.【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与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数量有关,森林对大气中的灰尘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通过扩大绿化面积来降低空气污染程度。

6.【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分布规律。受海陆、地形等因素影响,同纬度的不同地点气温并不一定相同。

7.【解析】选A。本题考查降水的分布方面的知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8.【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南半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南半球陆地最高月均温一般出现在1月。

9.【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暴风雪导致航班被取消,说明天气影响交通。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降水量的分布。图中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②位于非洲大陆北部内陆,④位于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三地相比,①地降水多;③位于南美洲的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的影响降水量最丰富。

11.【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分布特点。由图中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由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可知为夏季。

12.13.【解析】12选D,13选C。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方面的知识。第1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该地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

在0℃以下,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由此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第13题,由上题可知,该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四个城市中,悉尼和上海是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只有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

14.【解析】选B。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所以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却终年白雪皑皑。

15.16.【解析】15选C,16选B。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类型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判读。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气候呈南北变化,故受纬度变化影响明显。第16题,图中①地气候类型为寒带气候,②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由气候图可知,甲为寒带气候,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为热带季风气候。

17.18.【解析】17选C,18选B。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类型的特点。第17题,由图可知A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背风坡,降水少,所以A地植被覆盖状况比B地好。第18题,由A地纬度位于40°S以南的大陆西岸可知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图最符合。

19.【解析】选C。本题考查如何应对突发天气方面的知识。当在野外遭遇雷击天气时,立即躲在低凹处蹲下可降低危险;而采取A、B、D选项的做法只能增加遭遇雷击的风险。

20.【解析】选C。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应对措施方面的知识。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应对气温升高的重要措施是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解析】本题结合材料考查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1)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极寒天气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问题主要是:造成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中断,电力、燃气供应紧张等。第(2)题,冬季寒流容易造成暴雪和冰冻天气,从而使公路运输中断。

答案:(1)造成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中断,电力、燃气供应紧张。

(2)B

22.【解析】本题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为主题,主要考查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方面的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材料提供的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降水量分布多少信息,可以判断赤道附近多于两极地区。第(2)题,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A、B两地分别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的东西两侧,结合图例可以直接看出A地降水多B地少。第(3)题,结合

材料提供的信息,C、D两地均位于

30°N至60°N之间,属于中纬度。根据两地的海陆位置差异,C地位于沿海地区,D地位于内陆地区,C地降水多于D地。

答案:(1)多 (2)A 东

(3)中纬度 D

23.【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局部区域气候的分布与特征。第(1)题,根据图中三地的气候资料,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多到少再到多。原因是A、C 两地地处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多,B地位于中纬度的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是造成其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第(2)题,与B、C两地相比,A地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第(3)题,相比A、B两处,C 处气候的显著优势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变率较大,容易产生洪涝或干旱等气象灾害。第(4)题,A处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的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废热排放多,与其气候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1)由多到少再到多海陆因素

(2)海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3)雨热同期涝灾旱灾

(4)D

24.【解析】本题结合亚欧大陆北纬30°~60°气候类型的分布,考查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第(1)题,从亚欧大陆北纬30°~60°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分析可知,A、B、C、D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A、B两地比较,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因此冬季寒冷的是A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B地。第(2)题,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C两地中常年湿润的是B地,冬雨夏干的是C地。第(3)题,D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第(4)题,分析图乙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①是地中海气候,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B (2)B C

(3)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

(4)C B A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 (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 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 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

人教版七上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上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2、下列选项中描述气候特征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 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 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 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 3、下图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的状况是:()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4、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低不同B.地形类型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 5、一天中陆地最低温一般出现在() A、中午12点 B、子夜 C、午后2点 D、日出前后 6、南极洲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多出现在()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7、每日气象台工作人员对气温的观测,一般在北京时间() A、7时、12时、3时、18时 B、8时、14时、20时、2时 C、9时、15时、18时、20时 D、6时、12时、3时、24时 8、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下列什么因素造成的() A、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B、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多 C、大气中的尘埃增多 D、大气中的水汽增多 9、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B、从南、北两极向低纬度逐渐递减 C、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D、从内陆向沿海逐渐递减 10、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o~60o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11、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第二课时)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抚顺县大柳中学 设计思路: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比较抽象,是本章本册书难点。针对农村学生学校的特点,我采取利用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绘图。尽可能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兴趣,同时以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树立探究合作精神。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概念图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能识别陡坡、缓坡;进一步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主要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绘图,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陡、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课前指导学生自制山体模型活动。课上4人一组,动手绘图、填图活动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课件等相关技术,激发兴趣,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观察分

析、交流合作,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4人一组,用马铃薯或萝卜为材料制作山体模型,要求体现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一)情境导入:设疑 教师: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那么怎样在地图上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景,动手实践 我们大柳地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哪种地形分布广呢? 学生:山地。 多媒体展示:山地景观。 教师:问:它有多高,如何表示? 学生:阅读。描述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教师:拿出你们的山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假设把桌面当作海平面,以1厘米代表实际100米的比例尺,以小组为单位,量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并对比算出两山体间的相对高度。 教师巡视并适当指点。选出优秀一组。 学生:讲述怎样量算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三)再设情景,深入探究 教师:我们知道并能算出山体的海拔高度,那么一座山峰的不同部位的形态叫什么呢?你知道吗?展示山体模型。 学生:阅读教材。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教师: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将山体模型每隔一厘米厚度画轮廓线,并沿线用刀切成层片,并按从山底到山顶的顺序层层镶套的关系画在一张白纸上。对比山体模型在图上标注每条线的海拔高度,并在图上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图、填图、讨论。 教师:观察图上哪个位置是陡坡?哪个位置是缓坡?等高线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展示绘出的图,并指图描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归纳总结:在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连成的线,我们称它为等高线。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部分为山脊;向高处突出的为山谷;等高线呈闭合状,数值内高外低的为山顶;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下部分为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教师:你们绘制的图就是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将高耸的山体在地图上表示出来了。 你们好伟大呀!不过它看起来缺少些立体感,如果用你手中彩笔试着涂点儿颜色,看看你的图会有什么变化?(注意突出山体的立体性。) 学生:涂颜色。 选出优秀的一组展示。 教师点评:这组同学的图的颜色搭配的非常好,立体感较强。可以称它为简单的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还有一种更能突出山体地坡陡、坡缓的地形图。你们知道吗?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题1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描述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B.四季如春C.风和日丽D.彩霞满天 2.天气的特点是() ①短时间②长时期③常变化④少变化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3.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 4.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①生活方面②农业生产方面③军事④交通方面⑤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⑥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方面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5.天气对人类带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 ①及早做好各种准备②充分利用看到的天气③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6.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 ①阴晴②风③气温④降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7.下列的天气符号中,表示大雨的是() A..B. C.D. 8.下面关于空气污染指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污染指数大,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 B.污染指数大,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 C.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 D.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9.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10.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A..200毫米左右B.500毫米左右C.1000毫米左右D.2000毫米左右 11.下列地区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地区是( ) A.我国华北平原 B.非洲刚果盆地 C.地中海沿岸 D.亚马孙河流域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针对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对于前面所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对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设计如下: 1、紧扣课标要求,努力实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2、围绕“形成(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一教学主线,以中央二套节目“是真的吗?”为主要平台,选取合适的实例,逐一展开进行教学及分析; 3、问题(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4、活动探究,旨在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兼顾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5、阶段小结,适时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学情分析 “世界的气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其内容比较抽象,信息含量大,并且学生本身也缺乏日常生活实际的指导,加之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又不唯一(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困难,但仅从教材的编排及教师日常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对于学习本节课内容有以下几点优势:1、章节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2、教材中所选取的实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所接触,并非完全陌生;3、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之后,探究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加强。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效果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结合教学的目标实现及内容安排,这节课已经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知识,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了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课堂教学中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适当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相关知识加以延伸,但限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本节课学生训练时间不够,对于一些知识的落实可能还不到位,仍需要在课下有相应的跟踪解决方案。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该章(单元)“天气与气候”的第五节,前面已经陆续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本节课将接着了解和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方面,通过对本节课的学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检测试题

七年级(上) 地理素质达标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 ) A 、天气 B 、气候 C 、温度 D 、季节 2、一天中最高的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 A 、中午的12点 B 、子夜 C 、午后2 点多 D 、凌晨 3、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最高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 ) A 、每年的一月 B 、每年的2 月 C 、每年7 月 D 、每年的8 月 4、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看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气候有:(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式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5、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 、B 两点(如图),若A 点为陆地,B 点为 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北京和东京纬度相当,但夏季北京比东京热,冬季比东京冷,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 (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洋流因素 D 、海陆因素 7、英国伯明翰纬度较高,但冬季温暖湿润的原因是 ( ) A 、海拔低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周围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 8、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9、地球上气温年较差最显著的地区是( ) A 、寒带地区 B 、温带地区 C 、热带地区 D 、高山地区 10、同纬度的塔里木盆地和北京两地气候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为的因素 1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12、下列条件中,形成降水机会多的情况应该是( ) ①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气流 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气流 ③从地面上升到空气中的气流 ④从全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3、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 ( ) A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B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 、春季多雨,秋季少雨 D 、常年温润多雨 14、降水差别最大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目 标 1、 区别“天气”与“气候”,懂得识别天气符 号,看懂天气图。 2、 学会阅读和绘制有关气候以及气温降水图。 3、 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 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4、 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单元备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内容分析: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引导学生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别教学难点: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1.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2.分析图表,降水的分布: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很大,在地图上按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各地降水的分布情况。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时难度较大,学生不能按图的理解而是死记硬背,所以在图上提出问题时答题不流畅。了解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热带气候类型: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热带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别。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教学过程。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很大,在地图上按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各地降水的分布情况。讨论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3、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世界气候类型:了解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热带气候类型: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热带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温带气候类型:与热带同理,但要注意亚热带位置,中纬度位置的区别,强调内陆与沿海,高纬度与低纬度气候特点的不同。寒带气候:极地气候让学生看书总结气候特征病院气候与苔原气候的区别五、高原山地气候;喜马拉雅山区,安迪斯山区图片展示。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2、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区别在于持续时间和长短和变化快慢。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与之相反。据图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和空气质量等级。重点掌握风和灾害性天气的符号,这些是考察的重点 四、单元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教学挂图、世界气候类型图。 教学过程:利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描写家乡气候的句子来认识家乡的气候,引入世界不同的气候类型。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一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图知识点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②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无指向标,经纬网的情况下) ⑶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二.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 二.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3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不属于亚欧两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苔原气候 2.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 A.黄色表示高原 B.蓝色表示海洋 C.白色表示云雨区 D.绿色表示陆地 3.M地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亚欧大陆北部北冰洋沿岸分布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苔原气候 5.与丁地的气候特征相吻合的气候资料图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6.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空气中含有水汽,必然能形成降水 B.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

C.有雨必有云,有云必有雨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0~5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8.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均有分布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 9.在哈尔滨上学的李雷与远在广州工作的爸爸通完电话后很惊奇,因为他自己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而他爸爸却还穿着单衣,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洋流因素 10.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昨夜雨疏风骤,今日绿肥红瘦 11.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A.优 B.良 C.中度污染 D.重度污染 12.读某地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对该地气温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终年严寒 D.冬暖夏凉 13.如下图为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图,三条等温线的气温关系是a>b>c,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B.甲地比乙地气温高 C.该区域此时正值夏季 D.如果甲乙纬度相同,甲可能是陆地 14.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布在() A.东南亚 B.北非 C.南非 D.撒哈拉以南非洲 15.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天气和气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北京市的气候可谓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1 新人教版

《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D.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2.天气和气候的差异是() A.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B.气候是经常变化的,天气是相对稳定的 C.天气天天变,气候永远不变 D.天气和气候是一样的 3.中国天气网2012年1月26日讯受雪、冻雨等天气影响,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国道210、214、219、320、326等道路的局部路段通行受到影响。此事说明()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4.大家约好明天去郊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同学说他刚看过电视,小明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请你说出天气状况() A.阴转小雨,西北风四级B.多云转晴,东南风六级 C.晴转阴,东北风四级D.阴转晴,西南风四级 下图是小华画的“等温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上标注的10 ℃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应该是() A.13 ℃B.12 ℃ C.11 ℃ D.9 ℃ 6.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高温中心B.乙地是高温中心 C.丙地是高温中心D.丁地是低温中心 7.读“世界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A、B在同一纬度的陆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 8.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D.南美洲、南极洲 9.在海拔为1 000米,气温为15 ℃的某山区,出现降雪的地方海拔至少要达到()A.2 200米B.2 500米 C.3 000米D.3 500米 2004年、2008年、2012年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北京、伦敦举行,下图是上述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

第三节地形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2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观看景观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 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的: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坡度陡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3重点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教学过程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4.1.2学时重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进行识别。 4.1.3学时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环节 【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 【教师承转】:地图上显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米,但我们从山脚望向山顶其实没这么高,经登山者测算从珠峰大本营爬到峰顶垂直高度是3643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我们如何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呢?看图思考问题通过珠峰图片以及高度,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课题。 【阶段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讲解】: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他们的单位都是米。 【出示图片】:姚明与刘翔合影,突出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发思考】在地图上我们应该采取哪个高度来表示呢?为什么?观看演示文稿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将知识内容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独立完成 【阶段一】 学案内容 阶段小结 通过图片和练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得出地图上应采用“海拔”来表示地表某点的高度【阶段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是一种热带气候的分布范围(赤道附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气候是: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下面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能表示该气候类型的是: A.B.C. D. 3.有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②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于内陆 ③同纬度,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④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乞拉朋齐,当地降水格外丰富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海陆因素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5.下列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B. C.D. 读甲、乙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甲洲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河流7.关于乙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 B.缺少寒带气候类型 C.温带气候类型面积广大 D.西部因海陆位置影响,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8.下列活动,哪项与地理有关() A.早睡早起B.步行上学 C.读书、看报D.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9.图中容易形成降水的地点是()

A.A B.B C.C D.都不易形成降水 10.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大致由低纬向高递减 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11.每年四月前后,我们惠来大部地区会出现“回南天”的天气,空气湿度相当大,与之有关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2.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察天气:19.天气和气候》教案1

19.天气和气候 【教材分析】 《天气于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从了解天气变化、风、雨、气温等,进而扩展到认识更长时间的气候变化。认识到天气变化时间短,通过观察与分析一地的气候,认识到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进一步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认识天气、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对天气、气温、云量、雨量、等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带领学生通过分析两地气温、降水量的不同,更好的认识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不同。 但三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对抽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处在初步认识阶段,因此带领学生分析数据找出气候特点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图片等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下适宜生长的不同动植物。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3. 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图,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2.通过读图找规律。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学习天气与气候的联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学生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

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不同气候下的动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暑假妈妈要带乐乐去甲地旅游,出门前他们需要先考虑什么问题? 2.生:先考虑天气,看看天好不好… 3.师:乐乐妈妈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让乐乐自己准备物品。她该准备什么,我们先看天气图,请你帮乐乐说说她该准备什么东西? 4.生:雨伞、雨衣… 5.生:还得准备换洗的衣物,因为暑假是在夏季所以要准备夏装。 6.师:不错,同学们考虑到了天气变化需带好雨具,还考虑到是夏季要带几件夏装替换,适应夏季的气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和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出天气和气候主题] 二、区分天气与气候 (一)观察刚才一周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包括哪些气象要素 1.师:观察甲地一周天气变化图表,想一想:天气包括哪些气象要素。 2.生:天气包括:阴、晴、风… 3.师:对,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天气变化又与当地的气候有关,一年中一个地方的天气变化会有当地的特点。我们一起观察下面这些地方的天气变化,它们分别是什么? 4.生:四季如夏、常年炎热、四季分明 5.师:这几类气候明显有不同的气候特点,说说四季如春这种气候下天气情况怎样?6.生:一年四季都跟春天似的… 7.师:四季如春是夏季不太热,冬季不太冷,就形成了四季如春。说说常年炎热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 径 6371千 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 线 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 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 圈。 20°W以西 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 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 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 道是最大的纬线 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 南、北 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 是 90度,在南 极、 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 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 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 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 拉萨和重庆纬度相近,气温相差很大,其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海陆 C .地势高低 D .季风 2.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是() A .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 .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3. 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相反 B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 .七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地区 D .地球上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冰洋 4. 夏季,陆地和水面在同样强度的阳光照射下,陆地受热情况是() A .增温快,比海洋热 B .增温慢,比海洋热 C .增温快,比海洋冷 D .水、陆同样热 5. 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从①到④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系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6. 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 A .风、雨 B .云、雾 C .天气、气候 D .气温、降水 7. 在一次国际夏令营活动中,某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一年到头都很热,极少下雨,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据此回答下题。 (1)该中学生的家乡最有可能是() A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B .地中海沿岸 C .中国的山东半岛 D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2)该中学生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8. 赤道附近的降水量,大多数在()mm以上. A .500 B .1000 C .1500 D .2000 9.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 .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 .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10. 小明有一位意大利网友,这位网友向他介绍当地的气候特征时说: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属于()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11. 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其主要原因是() A .四周是海洋 B .纬度位置偏低 C .地势低 D .受季风影响

最新-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精品

世界的气候 适用 七年级 年级 所需 课内共用7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对以后学习理解世界地理中的大洲、地区、国家以及中国区域地理中的气候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由“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节内容组成,我们可以按照四个专题来学习,其中第一、二、四专题与第三专题存在表现与本质的关系,前者侧重“是什么”,后者侧重“为什么”。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学生会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判断气候类型;能够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的成因。 本单元本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学生导学案为载体,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2节展示课,努力使学生达成: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理解并归纳世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运用世界

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两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判断近

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6.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差异。 7.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8.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 2.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简单的绘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4.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5.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运用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