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中国木材市场价格综合指数、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分析

2020年中国木材市场价格综合指数、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分析

2020年中国木材市场价格综合指数、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分析

2020年中国木材市场价格综合指数、市场价格变

动情况分析

2020年11月,中国木材市场价格综合指数为111.8,环比上涨1.0个百分点,同比下滑10.9个百分点。

其中,原木价格环比上涨0.3个百分点,同比下滑8.2个百分点;锯材价格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同比下滑7.0个百分点。国产木材价格环比下滑0.5个百分点,同比下滑3.6个百分点;进口木材价格环比上涨2.0个百分点,同比下滑16.1个百分点。

一、木材市场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与上月相比,国产原木市场价格小幅下调,进口针叶原木市场价格小幅上调。

2020年11月,国产针叶原木价格环比下滑0.6个百分点。其中,马尾松原木价格环比下滑8.0%;落叶松原木价格环比上涨0.5%;樟子松原木、杉木原木价格环比持平。

国产阔叶原木价格环比下滑0.8个百分点。其中,水曲柳原木、椴木原木价格环比分别下滑3.4%与1.1%;柞木原木价格环比上涨1.0%;其他阔叶原木价格环比持平。

进口针叶原木价格环比上涨2.5个百分点。其中,辐射松原木价格环比上涨5.2%;白松(云、冷杉)原木价格环比下滑1.8%;其他针叶原木价格环比持平。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DAQI NG PETRO LE UM I NSTIT UTE 第28卷 第3期 2004年6月V ol.28 N o.3 Jun. 2004 收稿日期:2004-03-09;审稿人:赵俊平;编辑:王文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 01-25) 作者简介:邵 强(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邵 强1,李友俊1,田庆旺2 (1.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石油管理局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数理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根据指标重要程度是否相同分别建立了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 关 键 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方法;程序 中图分类号:F091.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4)03-0074-03 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为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2年我国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综合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达2770多篇,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问题之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军事的上百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严格的优选方法和程序,往往就同一评价对象给出了多种相差甚远的指标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笔者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出发,提出指标体系构建的数理方法,并给出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1 评价要素集与指标集的关系 综合评价某一事物所涉及的各相关要素构成评价要素集.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用以评价该事物的一系列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集是评价要素集的一个映射.一个评价要素集存在多个映射指标集.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在多个映射指标集中寻优.评价要素集和评价指标集之间存在4种映射关系,见图1.图1(a )是一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只反映一个评价要素;图1(b )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反映多个评价要素;图1(c )是一对多关系,即有多个指标共同反映同一个评价要素;图1(d )是多对多关系,即同时存在图1(b )和图1(c )的2种情况. 在4种映射关系中,一对一的关系最简单,也最理想,但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不存在重叠或交叉;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存在重叠和交叉.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关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目前有2种典型的表述:一是全面、不重叠(或交叉、或冗余)和指标易于取得;二是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1-3].比较而言,第1种要比第2种更加明确.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首先应根据评价目的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全面,就无法对评价对象做出整体判断;其次,指标间不能重叠过多,过多的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即使对重叠进行适当的修正[4],也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最后,计算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应是容易采集的,指标容易计算或估计,否则指标体系就无法应用.因此,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不重叠和易于取得的原则. ? 47?

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指标

《应用统计分析》----题目2 题目2 数据data2是某医院3年中各月的数据,包括门诊人次、出院人数、病床利用率和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或好转率、病死率、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综合评价指标。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也是利用降维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其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不同类间变量的相关性则降低。每一类变量代表了一个“共同因子”,即一种内在结构,因子分析就是要寻找该结构。 因子分析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条件就是各变量间必须有相关性,否则,各变量间没有共享信息,就不应当有公因子需要提取,自然也谈不上使用该方法。具体在该条件的判断上,除了根据专业知识来估计外,还可以使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加以判定。 二、操作步骤 1.导入数据 依次单击“文件—打开—数据文件”命令,打开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 图1 导入数据

2.因子分析 (1)依次单击“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命令,如图2所示。打开图3所示的“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图2 因子分析菜单 (a )选入变量前 (b )选入变量后 图3 “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2)在图3(a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中左边的变量,单击 按钮,将其 选入到左边的列表框中(如图3a 所示)。 (3)单击“描述”按钮,弹出“因子分析:描述统计”对话框,如图4所示,在“统计量”选项组中选取“原始分析结果”;在“相关矩阵”中选取“系

数”和“KMO和Bartlett”。设置完毕后,单击“继续”按钮,确认操作。 图4 “因子分析:描述”对话框 图5 “因子分析:抽取”对话框 (4)单击“抽取”按钮,得到如图5所示的“因子分析:抽取”对话框。选择“方法”为“主成分”;在“分析”选项组选择“相关性矩阵”;在“输出”选项组选择“未旋转的因子解”和“碎石图”;在“提取”选项组中将“因子的固定数量:”设置为4;将“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设置为25. (5)单击“旋转”按钮,得到如图6所示的“因子分析:旋转”对话框。在“方法”选项组选择“最大四次方值法”;在“输出”选项组选择“旋转解”;将“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设置为25。 (6)单击“得分”按钮,得到如图7所示的“因子分析:得分”对话框。选择“保存为新变量”和“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在“方法”选项组选择“回归”。 最后,在“因子分析”主对话框(如图3所示)中,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操作。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低年段(1~2年级) 中年段(3~4年级) 高年段(5~6年级)篇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根据相似性度量理论中的χ2统计量,在专家评级的基础上,构造出定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并作因子分析,进而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成分与各原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在一定阈值标准下,舍掉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的指标,从而达到用客观合理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目的。该方法可被借鉴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供应商定性评估指标的筛选。 引言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指供应商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指标系统性。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出发,对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也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指标科学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设计的指标要能正确揭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程度,各指标应规范化,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口径一致。在指标体系形式上,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相结合,通过绝对数指标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在总量上和规模上的情况;通过相对数指标反映出速度和比率等。两类指标相辅相成,结合分析,可以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实用性也就是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计算性以及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和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4)指标的可比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要求。动态可比上指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用于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比较,反映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横向可比是指各供应商之间的互相比较和排序,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1.明确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及特点; 2.掌握基本的指标筛选和数据预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法;4.掌握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的基本方法,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判断。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综合评价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对现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给予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对被研究对象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以此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须遵循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对评价结果越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数,反之,赋予较小的权数,同时要求各指标的权数之和应等于100%。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四)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数的基础上,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值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和排序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和整体; 2、可比性; 3、不稳定性。 第二节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一)指标筛选的定性方法——专家意见法 (二)指标筛选的定量方法 1、次要指标的删除。可以通过衡量各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则给予保留;反之,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小,可以考虑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给予删除。 2、重复指标的筛选 154

综合指标分析

五、综合指标分析 所谓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揭示与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一)综合指标分析的特点 P392 1.指标要素齐全适当 2.主辅指标功能匹配 3.满足多方信息需要 (二)综合指标分析方法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1)指标分解(参见教材394页的图12-1)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2)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从权益乘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负债比率越高,权益乘数越高,即负债比率与权益乘数同方向变动。 (3)指标之间的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指标,是杜邦体系的核心。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营业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提高营业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的关键,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营业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费用。 总资产周转率揭示企业资产总额实现营业收入的综合能力。企业应当联系营业收入分析企业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结构安排是否适当。此外,还必须对资产的内部结构以及影响资产周转率的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 权益乘数反映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的关系。权益乘数越大,说明企业负债程度越高,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偿债风险。因此,企业既要合理使用全部资产,又要妥善安排资本结构。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资料3: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是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者主观效用行为,整个过程离不开评价者的参与,而综合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也需要评价者做出相应反应或指示,而很多综合评价过程易受到评价者的干预,使评价结果产生偏差。 主成分分析能将高维空间的问题转化到低维空间去处理,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又能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而且,伴随主成分分析的过程,将会自动生成各主成分的权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以主成分为基础的综合评价理论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如实地反映实际问题。主成分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方法,完善了综合评价理论体系,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上述不良现象的产生。 所以在社会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多指标体系中,如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型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等,主成分分析法常被应用于综合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模型 (一)主分成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 1 (选取的第 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 1)越大,表示F 1 包 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 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 1 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 F 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 1 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 现再F 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 1 , F 2 )=0,则称F 2 为第二主成分,依 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二)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F2=a12ZX1+a22ZX2……+a p2ZX p …… F p =a 1m ZX 1 +a 2m ZX 2 +……+a pm ZX p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

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比较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法,判别主要依据常用的1-9标度法。然后对1.0<=RI CI CR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2-01 10:17:00 ] 编辑:studa20 作者:王晖,陈丽,陈垦,薛漫清,梁庆 【摘要】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及一些相关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作为综合评价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多指标评价方法和权重系数的选择进行概括介绍。 【关键词】多指标综合评价;评价方法;权重系数;选择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5ZYX1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7J1-C028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A060305006) 综合评价是利用数学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方法)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以求得其优劣等级的一种评价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指标综合评价及权重系数选择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理学多指标的研究提供一些方法学的资料。 1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1.1 层次分析加权法(AHP法)[1] AHP法是将评价目标分为若干层次和若干指标,依照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根据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层次结构,建立目标树图→ 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确定相对权重→ 计算子目标权重→ 检验权重的一致性→ 计算各指标的组 合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和排序。 该法通过建立目标树,可计算出合理的组合权重,最终得出综合指数,使评价直观可靠。采用三标度(-1,0,1)矩阵的方法对常规的层次分析加权法进行改进,通过相应两两指标的比较,建立比较矩阵,计算最优传递矩阵,确定一致矩阵(即判断矩阵)。该方法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与其它标度相比具有良好的判断传递性和标度值的合理性;其所需判断信息简单、直观,作出的判断精确,有利于决策者在两两比较判断中提高准确性[2]。 1.2 相对差距和法[3] 设有m项被评价对象,有n个评价指标,则评价对象的指标数据库为 Kj=(K1j,K2j,……,Knj),j=1,2,……,m。设最优数据为K0=(K1、K2、……Kn)。最优单位K0中各数据的确定如下:高优指标,取所有m个单位中该项评价指标最大者;低优指标,取所有m个单位中该项评价指标最小者。各单位与最优单位的加权相对差距和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①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面对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性目标。除了从费用、经济效益和财务方面的考虑外,它还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友善性等等技术性能方面的要求,以及改善员工劳动强度和企业经营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等间接效益或企业文化方面的目标。上述目标的多重性产生了对信息系统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领域,有关它在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则更有待人们的努力。这里所谓的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所进行的一种全方位的考核或者判断,它具备以下特征: 它的评价包含了多个独立指标 这些指标分别体现着信息系统的不同方面,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 综合评价的目的是对信息系统做出一个整体性的判断,并用一个总评价值来反映信息系统的一般水平。 一般说来,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这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前提 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具体数值,即指标评价值 各评价值的综合,包括综合算法和权重的确定、总评价值的计算等 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所谓信息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是指一套能够反映所评价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特征,并且具有内在联系、起互补作用的指标群体,它是信息系统整体状况的客观反映。一个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的先决条件。信息系统与其它系统相比,既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性又有其特性,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点: 整体性原则。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系统各组成部分需协同运动才能发挥作用,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地反映所评价系统的综合情况。从管理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子系统、相应的业务部门组织环节到系统直接操作人员等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客观地加以观察;信息系统对于管理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果,也必须全面加以考虑。 可测性原则。指标的涵义必须明确,数据资料应收集方便,计算简单。同时,指标体系内部及外部的同类指标之间能够比较,同一指标要具有历史可比性,这样才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综合评价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动态性原则。在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信息系统的不同类型,都应能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体现,根据需要可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同时,指标设置要有重点,对于非重要方面的指标可以适当设置得粗些,以简化评价过程。 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包含多重意义,首先是指标结构自身的多重性,即一个指标由若干其它指标所决定而构成树形结构,这将为衡量信息系统项目的效益和确定指标的权重带来方便;其次是信息系统所属部门的层次,如对于宏观信息系统而言,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省、(市)地、县四层结构,要求指标体系能客观反映信息系统的这一特征。各层的子系统都应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再有是系统技术特征上的层次性。例如,对于微观信息系统即企业信息系统来说,EDPS扩展后构成高一层次的MIS,MIS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对EDPS具有包容能力。接口指标应当一致。并且能够有效地消除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各指标之间应尽可能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要设法以适当的方法消除。

多指标评分加权综合法

多指标评分加权综合法 这一方法的内容就是:对每项指标的实际值,按评分标准打分,一般按五级评分,最优5分,最差1分。除评分外,对各项指标还要确定权数。最后用权数(w)对各项指标的得分(p)进行加权综合,其结果即为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值。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就是: 第一步,选择进行评价的各项指标并收集指标值。 第二步,对指标进行评分。首先规定各指标值的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的方法 就是:用各项指标最大值减最小值的差除以所定的评分等级数,得出每个分数段的“组距”;然后以此组距从最低值开始,划出各分数段的上限与下限。用计算公式表示,即: n R R A min max -= 式中,R max 代表指标最大值;R min 代表指标最小值;n 代表评分级数,采用5分制时,n =5;100分制时,n =100;A 代表组距。 有了评分标准后,对各指标实际值评出相应的分数: 0~A 1; A~2A 2; 2A~3A 3; 3A~4A 4; 4A~5A 5 第三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各项指标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为了能正确衡量信息化总水平,需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权数大小应根据各个指标的作用或影响程度的大小而定,各指标权数之与应等于1或100%。 第四步,加权综合,得出总分,并做出分析。具体做法就是:将各项指标的评分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进行综合得出总分,即多项信息化指标的综合评价值。 上述计算过程可归结为下列公式: F =P 1W 1+P 2W 2+P 3W 3+……+P n W n =∑P i W i (i=1,2,……,n) 式中,F 代表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值;p i 代表第i 项指示的评分;w i 代表第i 项指标的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根据相似性度量理论中的χ2统计量,在专家评级的基础上,构造出定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并作因子分析,进而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成分与各原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在一定阈值标准下,舍掉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的指标,从而达到用客观合理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目的。该方法可被借鉴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供应商定性评估指标的筛选。 引言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指供应商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指标系统性。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出发,对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也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指标科学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设计的指标要能正确揭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程度,各指标应规范化,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口径一致。在指标体系形式上,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相结合,通过绝对数指标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在总量上和规模上的情况;通过相对数指标反映出速度和比率等。两类指标相辅相成,结合分析,可以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实用性也就是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计算性以及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曹杨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六模块41个观测点) 一、基本规范 1.文明用餐【说明1:针对学生陋习。】 2.卫生习惯【说明2:针对学生陋习。】 3.文明出行【说明3:针对学生陋习乱停车、乱穿马路。】 4.学习常规【说明4: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5.环保意识【说明5:促进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每位学生心理。】 二、君子风范 6.理想信念【说明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7至16条是人生理想的具体化,不易 测量就采用态度评估。】 7.自尊自重【说明7:针对学生交往严重偏离常规而提出。】 8.言行得体 9.诚实守信 10.坚韧耐挫【说明8:培养学生耐挫能力与坚强毅力。】 11.孝敬长辈【说明9:需要强化,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要求。】 12.尊师友爱 13.志愿服务 14.组织领导 15.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16.国际视野 三、博学创新 创新的基础是博学,也还依赖于学科的交叉与思维方法的互补迁移;创新素养分为创新型人格和创造力。创新型人格是与创新有关的个性特征,而创新能力落实在学生自我范围内

的突破,比如完成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任务。 17.求真好奇心、科学精神(含质疑精神、独立精神)、科学态度。【说明10:与学校精 神联系起来。】 18.务实治学严谨、认真勤奋、合作进取、学术规范。【说明11:与学校精神联系起来。】 19.阅读与演讲【说明12:引导学生读课外书。阅读面、阅读深度。引导学生作公众演讲。】 20.创新能力发散与想象、逻辑与推理、建模与解释、反思与批判、应用与迁移、学术研 究与实验、学习与改进能力。 21.学业评价 第一,GPA绩点。基础、拓展。【说明13:研究课程成绩在学术能力中体现。】 第二,均衡度(学科横向)。【说明14:均衡全面指“达到各学科的基本要求”。特长是在全面达到基本要求基础上的特长。全面和特长两者之间不矛盾。】 第三,进步度(纵向)。 第四,学科素质:建模能力、实验能力、反思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等等,由学科教师评定。 第五,学术倾向与能力。【说明15:倾向分为社会人文、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三类;通过研究型课程与项目学习表现来分级判定。】 四、强身健体【说明16:由体育老师负责实施。】 22.体质 23.体能 24.体育精神与体育品格【说明17:对两极典型进行判定即可。】 25.健身习惯 26.运动知识与技能 27.运动经验与运动智能 28.特长项目

综合评价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计算) 1、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新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简称AHP 法。 2、基本方法:层次分析法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3、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决策时,可分为4个步骤进行: (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 4、计算步骤: (1)权重的计算方法 1)求和法:将判断矩阵A 的n 个行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作为权重。 ∑∑∑= = = i i i ij i i ij ij V b a a A V n V b 1i ij ω,即得权重向量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将归一化的各行相加:):为的元素归一化(使列和 ? ?? ???? ??=++=?????? ??=++=?? ??????? ? ? ? ? =++=?? ??? ? ??? ??=261.0035.0633.0782.0318.09.19.1782.0318.09.1692.0556.0652.0231.0333 .0218.0072.0111.0130.0692.0556.0652.0315111B 13 3 131151 351A :ωV 例 2)求根法(几何平均法):将A 的n 个行向量进行几何平均然后归一化。∑∏∏= ?=?i i n j ij j ij V V a V a ω计算 ??? ???? ??=++=??????? ??=??=????? ? ?? ? ??=258.0105.0637.01405.0466.2466.21408.0466.235113 3 131151 351A :3ωV 例 (2)一致性检验:ij kj ik a a a =? 1)计算一致性指标:))(( 11 ..i i max max ∑= --= i A n n n I C ωωλλ 0185.0133037.31..037.3)258.0785.0105.0318.0637.0936.1(31785.0318.0936.1258.0105.0637.013 3 131151 351max max =--=--=?=++?=?????? ??=????? ???????? ? ? ??=n n I C A λλω 2)查找相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I R 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I. 0.5149 0.8931 1.1185 1.2494 1.3450 1.4200 1.4616 1.4874 1.5156 1.5405 1.5583 1.5779 1.5894 3)一致性比例:1.0......<=I R I C R C 1.00359.05149.00185.0......<===I R I C R C 例: 二、数据处理 三、标准化(计算)(无量纲化) (1)标准化公式为:∑∑==--= = -= n i i n i i i i x x n s x n x s x x y 1 21 )(1 1 ;1 式中:

医院统计指标综合评价

我院关于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简章(草稿) 医院是一个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单一统计指标只反映某一局部的数量特征,而不能全面概括整体的综合状况。为了获得对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以保证对医院工作认识的全面性、客观性。 进行统计工作的综合评价,就是利用对医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量,构造综合评价模型,求得综合评价价值,最后进行比较和排序的统计分析的过程。通过综合评价,可对医院某一方面工作的数量特征有一综合认识,还可对不同部门科室、不同工作内容之间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序。用统计指标评价医院的工作虽是事后的检查和评价,但它能起到信息反馈和质量控制的作用,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思想。 在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由于各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完全等价,需要对每个指标确定一个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的确定是否合理对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层每一项指标的权重,是保证该指标体系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关键。 一、模型构建 本体系拟计划选用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和业务收入等五大统计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模型。其中人员构架暂定权重系数为0.05,医疗工作量和医疗工作效率两大统计指标暂定权重系数为0.2,业务收入暂定权重系数为0.25,医疗质量统计指标暂定权重系数为0.3,最终权重数值归由医院决策者确定。以下为各大统计指标的详细内容。 (一)医疗工作量指标 医疗工作量的计量单位主要为病种数、住院人次数、门诊人次数。通过分析病床、住院、门诊和医疗技术科室等方面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反映医院人力、物力和技术效果是否得到正常发挥。工作量越大,表示完成的任务越多;治疗的疑难病种越多,表示发挥技术的效能越高。 1、住院工作量及其比例情况分析:包括入院人数、出院人数、各科出院人次数构成比、出院疾病分类及其构成比。入院人数说明医院是否正常地完成收容任务。正常收容人数=实有床位数×正常床位使用率×正常床位周转次数。如果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汇总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汇总 一、 指标正向化 (1)指标:1. 正向指标(越大越好) 2. 逆向指标(越小越好) 3. 适度指标(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接近某一值最好) (2)逆向指标正向化 1. 倒数法: 1i i y x = 上式作为指标的正向化公式时,当原指标值ij x 较大时,其值的变动引 起变换后指标值的变动较慢;而当原指标值较小时,其值的变动会引起变换后指标值的较快变动。特别是当原指标值接近0时,变换后指标值的变动会非常快,使得指标评价值的确定,也即指标的无量纲化变得困难。 2. 最小阈值法:min i i x y x = 3. 最大阈值法(互补法)max 1i i x y x =- 4. 倒扣逆变换法 {}1max i ij ij i ij i n y x x y x ≤≤=-=- 或 (3)适度指标的正向化 1. 绝对值倒数法:反应了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偏差越小越好,对应的转化后的值越大,达到正向化的目的; 2. 距离倒数法:跟绝对值倒数法类似 3. 1max k k k i ij ij i ij i n y x x y x ≤≤=---=-- 或 二、 指标的无量纲化 (1) 极差正规化法 {}{}{}min max min ij ij l i n ij ij ij l i n l i n x x y x x ≤≤≤≤≤≤-=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不可取。 (2) 标准化法—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无量纲化方法。 ij j ij j x x y σ-= 消除了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同时标准化法也消除了各指标变异程度

上的差异,因此经标准化后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原始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会导致综合评价的结果不准确。 (3) 均值化法 ij ij j x y x 在实际问题中,情况是复杂的,有时需要保留指标的变异信息,有时需要消除指标的变异信息。 当综合评价的指标值都是客观数值时,一般来说应该用均值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而当综合评价的指标值是主观分数时, 则用标准化方法更好。 叶宗裕. 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03(4):24-25.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

2017年第9期 时代农机 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第44卷第9期Vol.44No.9 2017年9月Sept.2017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6〕400号-658),邵阳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2016JG34)作者简介:李冬英(1976-),湖南新宁人, 博士,讲师。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 李冬英,潘婷,李梦奇,王斌 (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湖南邵阳 422004) 摘要:专业综合评价是高校专业办学质量及省内高校间横向比较的核心指标, 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取直接影响评价结果。文章从试点评估专业数量、专业名称、办学时间、评估数据、结果发布等方面总结8省市专业综合评价试点的 基础上,对8省市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进行比较,并分为两类进行二级指标和指标点的比较, 现有体系存在重资源轻实施、重顶尖轻基础、指标权重失衡等问题,综合考虑广度和深度、 静态和动态、拥有和使用、指标和质量关联性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指标点专业综合评价(专业评估)是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五位一体”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对高校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检验指标,同时也是不同高校同专业办学质量横向比较的核心依据。自2011年青海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以来,多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及评价工作,截止2017年6月,青海、辽宁、上海等8个省市完成评价试点工作,辽宁省和江西省还进行了多个专业评价工作。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及其结果的发布,在高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正在进行的按照专业招生的高考录取改革提供支持。 专业评估结果与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相同数据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下的结果会不同,如果采用排位次的方式发布结果,迥异的结论也在所难免。为了得到科学、准确、稳健的评价结果,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及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是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各省的专业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为后续省份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提供参考。 1各省专业评价概况 2011年下半年青海省、2012年辽宁省和上海市开始进行 本科专业进行评估,此后多个省市进行了专业综合评价试点。截止2017年6月,青海、辽宁、上海、山西、天津、江西、吉林、河南等8个省市区完成了综合评价试点专业评估工作,辽宁省和江西省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部分专业评价工作,辽宁省完成了一个轮次153个专业的综合评价,江西省分为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分别完成省内61个和23个专业点的综合评价工作;河南省2016年度专业综合评价试点结果未公开,在2017年又开始79个专业评价工作,而甘肃、福建、黑龙江三省试点专业评价结果未发布, 也未开始新的评估工作。综合已经完成试点专业评价工作的8个省市,综合评价 在评价对象选择、办学时间、数据公示、结果发布上存在着共性,也有特殊性(青海省和上海市)。具体表现为: (1)评价专业名称:多选择省内布点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个省区)和法学专业(5个省区)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代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此外,会计学(4个省区)、英语(3个省区)也成为多省区试点评估专业; (2)评价专业数量:为2个到10个不等,山西省和吉林省只选择2个专业试点,而河南省试点专业数量达到10个,哲 学、医学外基本上每个学科门类都有专业被选中进行评估,青海省、江西省、辽宁省、天津市则分别为9个、7个、5个、4个; (3)办学时间:基本都要求有3届毕业生,青海省则只要求有1届毕业生; (4)数据公示:除青海省、上海市、山西省外,其余省区对试点评估专业的数据进行了至少一周时间的公示和进行异议处理,而且辽宁省、江西省、吉林省、河南省等省公开数据依然可以查询; (5)结果发布: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 (排名)公布评价结果,辽宁省、天津市、吉林省采用百分制,特别是吉林省,评价结果发布时不仅列出评价总分及组成总分的定量得分和定性得分,还列出最近两年该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信息公开最为充分;山西省和青海省是等级制,山西省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而青海省则只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两个等级;江西省则采用给出排序、不公布具体分数的方式进行评 价。 青海省内高校数量少,只有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所高校,专业点数量也少,2017年招生专业数为201个,无法实现同类比较。青海省采用每半年对每个学校评 价三个专业、 每次评价9个不同类别专业的方式进行评估。上海市本科专业评估针对专业办学时间、 办学质量分为“达标评估”和“选优评估”两类,“达标评估”主要针对新办专业,由各高校自主评估方式进行,重点考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对教学投入、质量标准建立等资源性指标,通过评估的专业列为“达标专业”,有效期五年, 未达标专业设置一年整改期,整改后重新评估,通过则达标,不通过则列为“不达标专业”;“选优评估”由上海市教委组织开展,面向正在建设的各类重点建设专业、特色建设专业、综合改革专业和“达标专业”,且满足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稳定优质生源、定期公布年度质量报告等条件,重点考核被评专业质量及质量保障、专业特色、教学效果、国际化等方面, 通过选优评估专业由市教委授予“优秀专业” 称号,有效期5年。完成专业综合评价的试点省区,进行的试点专业综合评价的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 2评价体系比较 各省专业综合评价都建立覆盖体现人才培养多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采用不同方式计算评价分数的评价方法。 加权计算159

相关文档